- 相关推荐
关于画里阴晴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画里阴晴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画里阴晴教案 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解读。
2.领会课文主旨,理解作者是如何在画作中体现它的创新思想的。
3.品味课文语言,学习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解读。
【教学难点】
品味课文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放映运动会照片)采访一下我们的班长:
(1)你们班在本次运动会中表现怎样?
(2)作为班长你认为本班同学在学校运动会中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
(3)请说说你代表本班同学领奖时的感受。
不过从天气方面来说,也有一点小小的遗憾——第三天下雨了。
2、(放映花伞下的恋人)随意采访一两位同学:
(1)这幅画画的是什么?请你描述一下。
(2)你觉得这幅画的意境美不美?为什么我们会感到美呢?天还下着雨呢。
同样的阴雨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呢?前者是从实用的角度来感受,后者是从审美的角度来感受,角度不同,感受自然就不一样了。
3、揭示课题。
二、范读课文
1.《画里阴晴》的作者是谁?请学生板书并读出来。掌握“冠”这一多音字。
2.范读课文,思考:
你能从课文中了解到作者吴冠中的哪些情况?请找出具体语句说明。
三、读后讨论
1、你能从课文中了解到作者吴冠中的哪些情况?请找出具体语句说明。
(1)故乡江苏宜兴。
(2)职业画家。
2、细读,深入了解吴冠中的具体情况,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语言,领会课文主旨。
(1)第一段:
①用审美的眼睛来看世界。
(2)第二段:
②对色彩特别敏感(分得特别细)。如光是一个绿色,课文中就有墨绿、嫩绿、草绿、暗绿之分。红土经雨后,湿了,成了棕红色。
③看到景物后的联想(用的修辞)跟画有关。如雨洗过的茶场一片墨绿,像浓酣的水彩画;雨后,有些景物朦胧了,有些形象突出了,似乎那位宇宙在画家在挥写不同的画面,表达着不同的意境。
④深受传统文化影响。作者从传统文化(中国画、中国古典诗歌)中找到了渊源,觅到了知音。“中国画家爱画风雨归舟,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境。”还有对潘天寿诗的引用。
(3)第三段:
⑤擅长画水彩画、水墨画和油画。
⑥特别喜欢画阴雨天景色。
⑦糅合西洋画和中国画的'技法,各取所长。用水墨画的意境和情趣来画水彩画。油画和水墨画技法上面兼容。
⑧不赞成中西画家对阳光的过分偏爱,对“晴”的过分追求。
(4)第四段:
⑨认为美术创作永远需要创新(艺术贵在创新)——对绘画的认识:在生活中每次表现不同对象时,永远需寻找相适应的技法,现成的西方的和我国传统的技法都不很合用。也就是艺术贵在创新。
⑩阴和晴两种审美趣味可以并行不悖。阴雨天也可以画成油画。
(5)先让学生综合起来说说吴冠中的情况,然后根据以上各方面整理成幻灯片,进行总结。
画里阴晴教案 2
教学目标
1、疏通文字,揣摩语言,学习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古诗词鉴赏的手法。
2、有感情的朗读,在教师的协助下将诗句转化为散文和绘画作品。
3、理解作者在画作中体现的创新。能将文中提到的创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诗句的鉴赏方法
将诗句描述成语言,将散文化的语言转化为画面
教学方法
翻转课堂
3D互动教学法
学中做教学法
教学安排
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翻转——课前
课前微课
上课之前,我制作五个视频将其上传班级群共享,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学习完成,其中包括沙画制作,动画制作,风景讲解和两个微课讲解,五个视频从"意象选择"、"炼字"两个方面对诗句进行讲解。例如,为了使学生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远近结合的表达技巧,我设置沙画制作,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诗句在表达画面上的技巧。同时我设置微课讲解,详细分析诗句在选择意象上的巧妙安排,感受意象对意境营造的作用,学会通过意象鉴赏诗句。同时用散文化语言对诗句进行二次描绘,方便学生模仿。同时,每个微课最后我都安排有当课作业,确保学生保质保量完成视频学习。
设计意图:"微课助学"意在将课堂知识前移,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为课中理解"默看细雨湿桃花"做好充分准备。通过微课视频教学环节,把文本知识图形化和可视化,消解学生对古诗词的厌倦感,促进个性化学习,凸显翻转课堂的教学魅力。
课堂实践——课中
新课导入2分钟
春来,我在如织的细雨中讲述你的故事。夏至,我在溅起的水花中找寻你的回忆。秋日,我在漫天的黄叶上写下你的名字。冬归,小舟从此逝,沧海度余生。我以为,这多情的四季会是最好的归宿。在吴冠中眼中,四季皆是最美的岁月,而最美的岁月皆在他的笔下,他的画中。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他的文字走进他的画作,感受他文字带来的丹青神韵。
我以吴冠中《我用四季来等你》引入,配合绘画作品,激发美术类学生的兴趣。
任务引学
课前预习:将各个任务打包放入班级群共享,要求每位学生下载并到语文课代表处签到,确保每位同学成功认领任务。要求每位同学认真预习任务包内作业,为课堂做好准备。
课堂认领:3分钟
四位组长在不知道内容的情况下随机抽取任务包,领到任务后小组内五分钟讨论,合作完成其中内容,各个任务回答正确可得分,错误或欠完善可由其他小组抢答补充。
设计意图:通此环节,学生把课堂转移给学生,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在抢答的过程中,学生不断讨论,不断思考,碰撞出许多教学生成点,获得许多教学惊喜。同时抢答的环节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将课堂乐趣化,符合中职学生的心理期待。
轻描——初入课文8分钟
有请抢到轻描任务包的小组派代表回答其中问题。
1、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以下字词的朗读和字音。
吴冠中冠军鸡冠渲染喧哗宣泄
浓酣含蕴朦胧陶醉模仿模样
2、简要介绍作者。在学生介绍之后教师对其进行补充,用音频讲述故事的方式讲述我认识的吴冠中,拉近师生距离,师生亲切互动。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学互相点评。
设计意图:此类问题很好地鼓动了小组内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使他们在课堂伊始便有参与的市场,鼓励他们参与课堂,参与学习。
淡写——整体感知5分钟
有请淡写任务包的同学为我们说说他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准备补充和抢答,为自己小组加分。
1、说说本课主要描写什么地方
2、作者选择哪些景物体现江南
3、为什么选择这些景物
4、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解决整体感知的问题。由一系列的小问题进行索引,环环相扣,这些问题由浅入深,能够使学生初步掌握所描绘的画面,找出作者表达江南韵味所选择的景物意象,学会用意象表达画面意境。
浓墨——重点研读8分钟
有请领到浓墨任务包的.小组派代表为我们说说他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1、为了表现烟雨江南的韵味,作者抓住了一个"湿"字,找出描写"湿"的语句。
2、作者是怎么表现"湿"?
3、说说"默看细雨湿桃花"一句中"湿"字的妙处
(结合微课中学到的古诗词鉴赏中"炼字"的答题方法,从本义,语境义,技巧手法,表达效果,对情感的作用五个方面进行鉴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微课中讲到的"意象选择""炼字手法"两个角度出发,赏析"默看细雨湿桃花"一句中的"湿"字。该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并运用古诗词中"炼字"的鉴赏方法,学会用妙字表达画面意境。感受诗—文—画三者的联系。
重彩——实践分析10分钟
课堂展示一幅《江南晴日图》请同学从"意象选择""炼字方法"两方面鉴赏这幅作品。根据以下问题赏析:
"这幅画描绘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用什么景物表达季节特点,用一个字概括画面特点,命名一句诗,并用散文化语言进行描绘。"
设计意图:逆向操作诗文画转换的手法,当堂操练古诗词鉴赏手法,画面描绘手法,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无限魅力,以及语文和专业的紧密联系。
课外延伸——与文学中找寻丹青神韵5分钟
1、当年宋代的徽宗赵佶喜爱书画,常出题考画家。有一次考试,主考官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如果你是当年考生,你会如何表现诗句做一幅画?
2、齐白石老先生在1951年为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叫做《蛙声十里出山泉》,请说说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安排这幅画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故事使学生真正明白"画有心法,韵无定法,贵在创新得法"的创作原则,同时也为第二课时做好准备。
创作践学——课后
各小组从意象选择,炼字手法等两个方面表现诗句"暗香浮动月黄昏",发挥专业特长,将这句诗转化为我们的绘画作品,并上传班级qq群,进行评选。
设计意图:创作诗句绘画作品需要将诗句反复推敲,转换为散文化语言,再文字用绘画作品变现出来需要一些诗句鉴赏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绘画专业技巧,所以为了完成任务,每个团队的成员必须团结协作,互帮互助。
教学反思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本课教学,只是专业和语文相结合的一次教学创新与尝试,"课前微课","沙画视频","课文闯关","音频介绍","课文朗读","异质分组"我努力探索翻转课堂的教学途径,借助现代化多种教学媒介,引导学生获得课堂参与的集体体验感。"课前微课",课中闯关","课后创作"的教学形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通学生与老师,与课文之间的障碍,带动学生体验式学习,提升主动思辨能力,创作实践环节,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但是,由于自身专业能力的限制,多媒体制作花费较多时间,这也提醒我,教学是一条不断学习的道路,需要老师不断完善自身,不断创新,今后我将尝试通过络课堂和微信推出微课。
画里阴晴教案 3
教学目标
艺术感知: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自然界中阴晴变化的美感,提升审美能力。
知识理解:了解天气的基本类型(晴天、多云、雨天等)及其形成原理。
技能培养:掌握通过色彩、光影、构图等元素在画作中表现不同天气状态的技巧。
创造力激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阴晴”主题画作。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画纸、颜料(水彩、丙烯或油画)、画笔、调色盘、抹布等绘画工具。
教学资源:收集不同天气状况下的风景图片或名画(如莫奈的《睡莲》系列展现的不同时间光线变化),天气科普视频或图文资料。
教学流程
1. 引入阶段(约5分钟)
故事导入:讲述一个与天气变化相关的趣味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展示图片:展示不同天气状态下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不同天气给人的视觉和情感体验。
2. 讲解阶段(约10分钟)
天气科学:简要讲解天气的基本类型及成因,如水循环、气压系统等,辅助以动画或图表,使科学知识易于理解。
艺术解析:分析几幅经典画作中艺术家如何运用色彩、光影表现天气,如晴天的明亮色彩与清晰轮廓,雨天的灰暗色调与模糊边界。
3. 实践操作(约30分钟)
技巧示范:教师现场示范如何用色彩和笔触表现一种天气状态,强调光影效果的重要性。
分组创作: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天气类型进行创作,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个人对“阴晴”的理解。
4. 分享与评价(约10分钟)
作品展示:每个学生简述自己的`创作想法和使用的技法,增强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互评与师评:学生之间相互欣赏作品,提出正面的反馈;教师从创意、技巧等方面给予鼓励性评价。
5. 总结拓展(约5分钟)
回顾总结: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艺术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课外探索: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天气变化,并尝试用速写或摄影的方式记录下来,为未来的创作积累素材。
课后作业
完成一幅反映本周内某一天特定时刻天气的画作,要求附上简短的文字描述,说明创作灵感和所用的技法。
画里阴晴教案 4
课程目标
感知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界中阴晴变化的能力,理解光线对景物色彩、形态的影响。
艺术欣赏:通过赏析不同风格的画作,了解艺术家如何在作品中表现阴晴变化及情绪氛围。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运用绘画技巧,尝试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对“阴”与“晴”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材料
图片资料:收集展示阴天、晴天景色的名画图片,如莫奈的《睡莲》系列(展现不同时间光线下水面的变化)、梵高的《星夜》(情感丰富的夜晚景象)等。
绘画工具:水彩、丙烯、铅笔、画纸等。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步骤
1. 引入话题(5分钟)
通过讨论或小游戏(如快速画出“你心中的晴天”和“你心中的雨天”),激发学生兴趣,引入“画里阴晴”的主题。
2. 感知与分析(15分钟)
展示预选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
光线如何影响画面的色彩和氛围?
艺术家是如何通过色彩、线条、构图来表现阴晴的.?
观看这些作品时,你感受到了什么情绪?
3. 技巧讲解(10分钟)
简要介绍表现阴晴效果的绘画技巧,如色彩的选择(冷暖色调的使用)、光影处理、湿画法与干画法在水彩中的应用等。
4. 创作实践(30分钟)
学生选择一个特定的时间(早晨、黄昏、雨后等),尝试用画笔捕捉那一刻的阴晴变化和情绪。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注重表达个人感受而非单纯模仿。
5. 分享与评价(10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采用同伴评价和教师点评的方式,从创意、技巧、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正面反馈。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艺术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观察自然,寻找灵感。
布置作业:记录一周内每天不同时段的天空,下周课堂上讨论这些自然变化如何影响心情和视觉体验。
注意事项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个性化表达,避免过度的技术指导限制了他们的创造力。
鼓励开放性讨论,让学生感受到艺术没有绝对的对错,每个人的感受都是独一无二且值得尊重的。
【画里阴晴教案】相关文章:
名字里的画教案03-17
名字里的画教案6篇03-17
大班手印画教案:树林里的动物们03-06
《画》教案09-10
画角的教案03-24
创意画教案03-26
《树叶画》教案04-02
指纹画教案03-20
画嗅觉教案03-30
画西瓜教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