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班科学教案范文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小朋友发现了一条壁虎尾巴,引起了小朋友的好奇,她们都来问是谁的尾巴,从而制定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尾巴的用处》,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形态及功能。
2、利用对尾巴的了解,鼓励幼儿创编儿歌。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故事了解不同动物尾巴的形态功能并能熟读儿歌。
难点:利用对动物尾巴形态及功能的了解创编儿歌。
活动准备
让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尾巴形态及功能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1、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入课题:“小朋友,你们有尾巴吗?”你知道谁有尾巴吗?
2、借助课件逐个出示动物尾巴让幼儿猜是什么动物的尾巴,然后通过观察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动物尾巴的形态及功能来引出儿歌。
二、学习儿歌《尾巴的用处》
1、欣赏儿歌
借助课件让幼儿欣赏儿歌,理解儿歌。
2、学念儿歌
a、借助课件,出示完整的儿歌。让幼儿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b、出示课件里面的动物动画形象让幼儿与老师一起朗诵儿歌,从而加深幼儿对儿歌内容的巩固。
c、让幼儿自由朗诵儿歌或个别朗诵儿歌等形式。
3、让幼儿说说自己看到过的哪些动物都是有尾巴的?(教师:所有的动物都是有尾巴的,只是少部分动物的尾巴已经退化,我们看不到了,如,青蛙。)
三、创编儿歌
游戏:《找尾巴》
给幼儿提供缺尾巴的动物卡片及相关动物的尾巴卡片,让幼儿给动物找尾巴。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你看到的动物的尾巴是什么样的?像什么?这些尾巴有什么用处?
教师小结:动物们的尾巴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各不相同。每个动物的尾巴有不同的用处,有的尾巴能使自己平衡,比如松鼠;尾巴能掌握前进的方向;鱼在水里游,鱼的'尾巴能把握方向;牛尾巴能躯赶蚊子和苍蝇;猴子的尾巴能倒挂在树上。尾巴对每种动物的生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活动结束
幼儿与教师一起分享创编的儿歌。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与家长创编儿歌,结合儿歌内容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
教学反思
一、教学亮点
经过前面的探究活动,幼儿对动物尾巴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相关的知识也已经进入了幼儿的知识结构。但是,光知道这些知识还不能算是真正掌握了,还要学会运用。因此,为了让幼儿对知识活学活用,我设计了一个是实践活动:创编儿歌。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可以巩固幼儿对尾巴造型和作用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热爱生活的情感。从课堂上的表现来看,幼儿创编的儿歌都很不错,积极性也很高涨,掀起了本活动的第二个高潮。
二、存在问题
1、整个课堂上呈现出了一定的开放度,但是对于如何放和收的问题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讨。
2、幼儿在讨论和交流的时候,教师的指导性体现还不够充分,可以让在交幼儿流中思考尾巴造型和生活习性的关系。
3、在创编儿歌的时候,部分幼儿不会编,我让其他小朋友帮忙,但效果不佳,说明合作学习的模式还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加以体现和指导。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理论依据
自然界中许多动物都有利用保护色躲避敌人、保护自己的本领,而昆虫生活环境复杂,形体相对较小,在长期适应过程中形成了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特殊本领。有关昆虫“保护色”的这个活动主要是间接经验的学习,属于典型的认知型科学活动。如何摆脱老师传授、孩子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尽可能机会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是我设计活动时思考的重点。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儿童积极参与活动,不断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活动中我以枯叶蝶等几种昆虫为桥梁,通过看看、猜猜、找找、藏藏几个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幼儿与材料、与教师、与同伴有效互动,获得有关经验,达成活动目标。
刘占兰教授认为,在学龄前阶段,儿童的学习是前科学概念的学习,而不是准确科学概念的学习。因此,在活动中我没有刻意教给幼儿“保护色”的概念,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环节设计,让幼儿真正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本领。另外,根据中班幼儿有意注意时间较短、思维具体形象等特点,我利用交互式白板、视频、图片等教学手段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给幼儿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机会,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给幼儿间接的、虚拟的操作体验,帮助幼儿间接经验的获得和提升。
教学策略
1、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增加活动的直观性、趣味性和互动性。活动中交互式白板的有效运用,使幼儿的学习变得直观、有趣,增加了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机会,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提升了幼儿观察、猜测、推理、判断等方面的能力。
2、“捉迷藏”的游戏情境贯穿始终,让幼儿体验寻找、躲藏的乐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创设了“小鸟找,昆虫藏”的情境,帮助幼儿理解昆虫能利用身体的形状和颜色隐藏自己的本领;运用“寻找躲藏的昆虫”和“昆虫捉迷藏”两个游戏,让幼儿在观察、操作、参与中加深对昆虫“保护色”的理解。
3、有效的师幼互动,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和学习品质。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富有启发性的关键提问和简洁准确的,采用“反问”、“追问”等策略激发幼儿深入思考;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猜测、推理、判断、验证一步步得出结论,培养了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幼儿动手动脑,注意培养了幼儿专注、认真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虫利用身体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
2、感受“保护色”的`神奇,对昆虫及其“保护色”产生兴趣,萌发探究动物保护色的愿望。
活动重点
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虫利用身体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
活动难点
根据对昆虫“保护色”的认识,帮助昆虫隐藏在合适的地方。
活动准备
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图片、记录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调动原有经验,引发探究昆虫的兴趣。
提问:你见过什么昆虫?在哪里见到过?
2.寻找花园里的昆虫,初步了解“保护色”。
找找看,花园里都有谁?
为什么有的昆虫一下子就能找到,有的很难发现它?
:原来昆虫躲在与自己身体颜色很像的地方,就不容易被发现。
3.观看视频和图片,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1)观看视频,简单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几种昆虫利用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初步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枯叶蝶:这是什么?会有什么变化?——观察后教师讲解枯叶蝶的典型特征。
尺蠖:猜猜看这里会有谁?仔细观察又有什么新发现?——观察、猜测后用图片进行验证。
花螳螂:猜猜看,美丽的花里藏着什么小秘密?——猜测后用图片进行验证。
:枯叶蝶藏在树叶中,尺蠖藏在树枝上,花螳螂藏在花朵里,这样藏起来真安全,小鸟根本就找不到。
(2)出示昆虫图,请幼儿找出隐藏在各种背景中的昆虫,进一步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自然界中有些昆虫就是这么奇妙,它们能把自己巧妙地隐藏在周围的环境中,让敌人很难发现它。用这样的本领保护自己,可真了不起。
3.幼儿操作,运用有关“保护色”的经验帮助昆虫藏起来。
玩白板游戏:昆虫捉迷藏。请幼儿在白板上操作,根据昆虫的颜色、形状将昆虫藏在背景图中。
4.观看视频,拓展动物保护色的经验。
除了昆虫,自然界里有很多动物也有这样保护自己的本领,我们一起看一看。
刚才你看到动物们是怎么隐藏自己的?它们隐藏自己的本领大不大?
结束语:还有许多动物都有这样特殊的本领呢!回家以后可以查查资料,找找看,再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探索并感知相邻两面镜子之间角度变化与影像数量的关系。
2、喜欢探索发现两面镜成像的现象,并乐意讲述自己的观察发现。
3、初步了解光的无穷反射现象。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两面镜、塑封美羊羊人手一个。
活动重点:
探索发现相邻两面镜子之间角度变化与影像关系。
活动难点:
初步了解光的无穷反射现象。
活动过程:
一、播放《喜洋洋和灰太狼》音乐,导入美羊羊角色,激发幼儿兴趣。
T:美羊羊最喜欢做什么?(照镜子)
二、幼儿第一次照镜子,知道在光的反射作用下镜子可以照出物体影像。
T:请你也来照照镜子,你从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T:除了脸上的东西你还看到什么?(身后的)
三、第二次照镜子,初步感知光的无穷反射现象。
1、幼儿听美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
T:美羊羊用镜子把灰太狼吓跑了,请你把美羊羊面向镜子站中间,你有什么发现?(镜子里面照出…个美羊羊)
(T:美羊羊继续照镜子,小朋友看老师)
2、教师示范总结
T:原来双面镜里可以照出好多个美羊羊,美羊羊就是这样把灰太狼吓走的。
四、第三次照镜子,进一步探索相邻两面镜子之间角度变化与影像关系。
1、幼儿操作,美羊羊照镜子。(教师巡回指导,怎么会变多的?)
要求T:请你把镜子动一动,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T:怎么会不一样多的呢?(学习并拢、张开这个词)
2、用并拢、张开再照一次镜子。
T:并拢、张开有什么不同?(教师示范)
3、幼儿再次操作美羊羊照镜子。
T:试试看能不能照出2个、4个或者6个?
教师总结:原来双面镜能照出这么多的美羊羊是光的无穷反射现象。
活动延伸:
T:下次小朋友可以尝试把美羊羊放在两面镜子的中间看看又会有什么发现。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人体可以活动的部位并初步了解人体主要关节的名称。
2、体验用肢体动进行表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体育器械、音乐、幼儿操作书、舞蹈录像、图片
活动过程
1、跳一跳
(1)我们一起来舞蹈,你们觉得跳的怎么样?为什么呢?
小结:原来宝宝们发现要扭动身上的`手和脚以及其它部位跳起来才好看。
2、找一找
(1)其实身体上还有许多地方也会动,我们拿着器械一边玩一边用笔圈出你能动的部位。
(2)幼儿探索
(3)提问:你在玩什么的时候发现你的这个部位在动!(幼儿进行介绍)
(4)真的好奇怪,为什么我们的手和脚都会动起来呢?是身体的哪个部位使它们动起来的呢?(引导幼儿说出关节)
小结:关节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会使我们变得很灵活,我们要好好保护自己的关节。
3、动作表现
(1)看图片表现
(2)听音乐表现
4、拓展延伸
除了关节可以动,那么身体还有哪些部位可以动?
活动生成及建议
1、利用区角游戏,让幼儿在表演区里跳舞,继续感知关节的活动。
2、与美术领域相结合,制作关节会拉动的跳舞的娃娃。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一、创设学魔法情景,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老师最近向魔法师学习了魔法,你们想学吗?
师:魔法师们都有一样属于自己的宝贝:小仙子有仙女棒,老巫婆有飞天扫帚,那我的宝贝是什么呢?请你们仔细听“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要问它是谁?只有你知道”。
二、引导幼儿用摸、看的方法比较镜子和勺子,发现勺子与镜子成像的不同之处,进而了解凸面和凹面。
师:我的宝贝不是镜子,而是魔法勺子。你们仔细看一看,勺子是不是也可以“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呢?
师:在勺子里你看到了什么?你能在勺子的哪里看见自己?勺子里的你和镜子里的你一样吗? 为什么勺子里的你和镜子里的你不一样呢?请你看一看、比一比。
总结:原来镜子是平平的,而勺子呢,一面是凹进去的、一面是凸出来的。不过勺子也有平平的地方,谁找到了?我们叫它勺柄。这就是我们学魔法要用到的宝贝——魔法勺子。
三、填画“魔法秘笈”,感知并记录勺子的反射现象。
1、介绍“魔法秘笈”的填画要求。
师:这里有一张记录表,请小朋友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来照照自己,看看你在勺子的这些地方照出来是什么样的'?并记录在纸上。
2、幼儿交流填画的结果。
3、教师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填画结果,从而揭示魔法的秘密:用凸面照出来的人,脸都变形了,这就是“变形术”;用凹面照出来的人,头颠倒过来,这就是“倒身术”;用勺柄照出来的人又细又长,这就是“瘦身术”。
4、集体检验幼儿的记录结果。
四、魔法考试,巩固幼儿所得经验。
师:接下来,我要考考你们是不是真的学会了魔法,学会的小朋友我要给他颁发魔法证书!好吗?
师:我来说魔法的名称,你们听我的口令用魔法勺子照自己。例如:我说“瘦身术”,你们就要用勺子的哪里照自己呀? 提示语:你们可以看着魔法秘笈来变魔法。
五、迁移经验:凹面镜与凸面镜在生活中的运用。
1、引导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讲讲凹面镜与凸面镜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特殊的镜子有它自己的本领,你在哪里看到过它们?
2、教师补充。(播放幻灯片)凸面镜:汽车(摩托车)后视镜、路况反射镜(交叉路口及山路转弯处设的凸面鏡)、商店墙角顶端装设的监视镜。凹面镜:手电筒,探照灯,自行车尾灯,汽车灯、车前灯
六、活动延伸,引发幼儿继续探索发现其他可成像物品。
师:我这还有一个魔法招术,更有意思,下次活动我们接着玩吧!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8-02
中班科学教案01-07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2-15
中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中班科学教案泡泡03-20
睡觉中班科学教案04-02
中班科学教案风03-27
中班科学教案种子03-27
中班科学教案膨胀03-25
中班科学教案磁铁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