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大班科学教案范文锦集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运用生活经验,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习使用水温表,测量水的温度变化。
3、乐于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能与同伴合作完成实验。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黑板、粉笔、扇子、空碗、冰块等数量能满足幼儿分组活动的需要。
2.水温表、热水杯、抹布每两人一份,幼儿用书中的记录单、笔。
3.活动前已学会使用水温表看读数,并会记录两位数的数字。
教学过程:
(一)引导幼儿设想让热水变冷的各种方法,从中选出可行的方法。
1.教师:聪聪刚才在室外锻炼出了一身汗,他跑回来准备喝点水,可是从茶水桶里接出来的热水太烫了,你有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凉吗?
2.教师:你的办法是什么?
3.教师:看看黑板上的记录,现在一共有多少种方法了?这些方法是哪些小朋友想出来的?聪聪要为他们鼓掌,感谢这些小朋友能积极想办法,并把想到办法说给大家听。
4.教师:在这么多方法中,哪些是我们现在还没有条件尝试的办法呢?
5.教师:现在可行的办法还剩下几种?
(二)师幼儿讨论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操作分工。
1.教师:怎样才能知道用了这些办法后,热水是不是真的变凉了?可以用什么来测水温的变化?(用水温表)
2.教师:怎样就证明水变凉了?
3.教师出示记录表:记录表上有几个空格?想一想,第一次测量的水温记录在哪里?试过选择的方法后再测的水温记录在哪里?
4.教师:现在你可以去找一个好朋友商量一下了,你们准备选择这里的哪一种办法来试验,先把你们的方法画下来。另外你们还要商量一下,做试验时谁负责测水温,谁负责做记录。
(三)幼儿结伴试验使热水变冷的方法。
教师为每一组幼儿倒一杯热水,幼儿按事先的分工一人测水温,一人做记录。教师控制两 次测量的时间间隔,让幼儿分别测量并记录实验前后的水温。教师巡回幼儿的的实验,指导有困难的幼儿使用水温表及做相应的记录,提醒幼儿用过水温表后要用抹布擦干,小心地放回盒中,避免找碎。
(四)幼儿汇报实验过程、结果,并证实所先方法的可行性。
1.教师:谁来说说你和同伴是怎么合作进行实验的?
2.教师:你们使用的是哪一种方法?最先测量的水温是多少度?后面几次测得的'水温分别是多少度?你们认为这种方法能让热水变凉吗?你们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3.教师:还有其他小朋友也用了他们这种方法吗?你们是怎么做的?你们做的结果和他一样吗?你们认为这种方法可行吗?
4.教师:哪些小朋友还用了其他方法?(分别请使用不同方法的幼儿做实验汇报,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和总结)
活动延伸:
活动区域: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幼儿遇到要让热水变冷的情况,教师可帮助幼儿迁移已有的经验解决困难。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内容来源于生活,能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与实验的欲望。活动中通过引导幼儿在实验中发现“这些方法都能使热水变冷”,但是不同的方法又不一样的效果,使幼儿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更多的科学知识。对于本次活动幼儿还是比较感兴趣的,由于温度计我们小朋友平时接触的并不多,所以在课前我丰富了幼儿关于这方面的经验,而孩子们通过课前的准备,活动中基本都能用温度计进行读数。但是活动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活动中的语言要规范,特别是在科学活动中,提问需精确,对于幼儿的回答应回应给与提升,能让幼儿更清晰地理解教师提问的目的或实验的要求;提供的材料不应只限于3种,应给与幼儿更开放的探究空间,可把现在可以实行的方法都提供给幼儿,使幼儿有更开放更自由选择的空间,更好地体现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记录表的设计有些局限了幼儿的思维,可以再开放些,不要把方法都事先展示在表中,可以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画出并记录下来等等。总的来说,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活动目标基本达成。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绳子会发出声音。
2.会运用观察比较与分析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3.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喜欢探索。
活动难点:
比较与分析法的运用
活动重点:
幼儿自己探索使绳子发出声音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索事物的经历,会通过比较发现事物的不同之处。
2.物质准备:若干个两孔的扣子和数条细且结实的绳子。
活动过程:
1.教师自制一个能使绳子发出声音的装置,请幼儿闭上眼睛,使绳子发出声音,并拆开装置,让幼儿看到教师手中的绳子和扣子,请幼儿睁开眼睛,猜测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2.给幼儿一人发两颗扣子,一跟绳子,请幼儿使绳子发出声音。(幼儿自行探究)
3.成果展示:请幼儿展示出自己的组合,轮流用自己的绳子做乐器演奏并伴唱。
4.猜测自己的绳子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5.讨论你的'乐器是绳子发出的声音还是扣子发出的声音。
结束部分:
一起唱什么乐器在歌唱,并用自己的小乐器伴奏。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在家长的帮助下制造一个不一样的乐器。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在区角活动中, 幼儿在美工区用各色的手工纸进行折叠、用宣纸和图画纸绘画、用纸团装饰,在科学角用各种纸玩吸水实验、用纸浆学做纸的实验等活动,他们通过各种关于纸的活动感受着纸的质地、用途,对纸的探索兴趣越来越浓厚。为了更加深入开展对纸的探索活动,我以幼儿所熟悉的餐巾纸为活动载体,设计“纸宝宝力气大”的教学,试图让幼儿通过实验,进一步感知纸的纤维及纸的承重力,丰富幼儿对纸的认识,激发其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试验,大胆探索,感知餐巾纸的承重力,初步了解纸的纤维。
2.体验实验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餐巾纸若干,带拎把的、装满水的瓶子若干,记录纸和笔若干;黑板、磁铁或透明胶布。
2.制作ppt(纸的纤维、纸袋子、纸盒子及绳索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直接引题
1.感受餐巾纸:这是什么纸?什么形状的?你们每人拿一张看一看、摸一摸、拉一拉、揉一揉,用各种办法感受餐巾纸是怎样的。
2.集中交流:你感觉餐巾纸是怎样的?
(二)教师抛出问题,幼儿第一次试验。
1.问题:这么一张薄薄的纸能拎起装水的瓶子吗?餐巾纸有没有这个承重力呢?
2.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并提出操作要求。
操作要求:每人每次只能用一张餐巾纸尝试;要帮助纸宝宝想办法;用完了的纸要放进篮子里;听到信号要及时坐回位置。
3.幼儿动手实验。
4.集中分享实验结果:你用餐巾纸拎起瓶子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教师鼓励幼儿上台展示自己所使用的方法,并将幼儿的操作方法张贴在黑板上,并用数字、、、标示出来。
小结:我们通过实验,验证餐巾纸是能拎起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子的.,而且方法有很多。
(三)提出问题,引发探索。
问题:纸宝宝拎起瓶子的方法可真多,哪一种方法纸宝宝力气最大,能拎起最多的瓶子呢?
1.幼儿分组实验自己猜测的方法。
(1)提出要求:选择自己认为能拎起最多瓶子的方法进行实验,每一次尝试完要把拎起的瓶子数量用笔在记录纸上记下来,最后和同桌的小伙伴比一比、讨论一下,看看哪一种方法的纸宝宝拎起的瓶子多。
(2)幼儿自主选择小组,进行第二次实验,教师巡回观察。
2.集中交流,根据纸的方法,请幼儿说实验结果,教师把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3.和小朋友一起验证,得出最后的结论。
结论:经过多重折叠的纸和拧绳子的纸拎起的瓶子是最多的,说明它能承受物体的力量最大。
(四)幼儿了解纸的纤维。
1.提出问题:为什么这薄薄的纸宝宝经过折、拧的方法,能拎起这么重的物体?为什么这张长方形的餐巾纸,用长边拎瓶子和短边拎瓶子结果会不一样呢?
2.结合PPT,让幼儿了解纸的纤维。
小结:我们把纸折叠,就使纤维变多、变密了,把纸拧成绳,就把许多细细的纤维拧成了一根粗绳,这样就能拎起更多的瓶子啦。
3.生活迁移:生活中,人们增加纸的纤维的密度、厚度做出不同的纸,有牛皮纸、硬纸板等,再用这些纸做成盒子、袋子、箱子用来装东西,方便又环保。还利用拧绳的办法,做出绳索,结实又耐用。
延伸活动:
老生活中还有报纸、皱纹纸,欢迎你们课后去用它们做更多的实验。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在班级“各种各样的纸”主题活动开展的前提下,利用幼儿熟知的餐巾纸作为实验的材料进行探索活动,其设计贴近幼儿的生活、满足幼儿的探索需要。
活动主要通过猜测结果、验证操作实验的方式推进的。开始时,幼儿通过感官感知餐巾纸的质地,从表面上了解餐巾纸的形态、猜测餐巾纸“有没有承重力?”,这既引出了后面的活动,又与后面要进行的实验结果形成鲜明的对比,激发了幼儿对实验探索的兴趣,增加了幼儿对纸结构、用途等的深刻认知。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在实验操作中的现象,抓住中心问题,激发幼儿一步一步深入探索操作,比如在幼儿认识了餐巾纸之后,提出“薄薄的餐巾纸能不能拎起瓶子”的问题,激发幼儿尝试餐巾纸拎装满水的瓶子的实验,之后及时帮助幼儿归纳出餐巾纸拎起装满水的瓶子有几种方法,同时提出下一步的探索问题:哪一种方法餐巾纸的力量最大?由此激发了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其次,教师为幼儿提供自主的实验操作环境,如幼儿自主选择方法进行实验、自主选择同伴共同合作、自主表达观点等等。该活动有个亮点的地方,就是用幼儿实验得出的不同的结论之间进行验证的环节(用自己所认为的餐巾纸承重力最大的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得出最终结论),教师邀请幼儿上台一边展示自己的方法、一边进行实验对比,每个孩子心中都带着疑惑、每个孩子都以热情的方式支持自己认同的一方,教室里充满着紧张而热烈的气氛,用拧绳方法的餐巾纸拎起了一个又一个的瓶子,在孩子们一声声的“加油”声中,最终拎起了13个瓶子的高峰,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餐巾纸用“拧绳”、“对折”的方法拎起瓶子的力量之“神奇”,进一步加深了对纸的认识。本次活动从组织形式上看,从最初幼儿自己尝试动手,到小组同伴合作、观察,到最后请各组代表上台集中对比实验操作,形式设计既满足了幼儿个体探索的需求,又有集体操作对比实验现象的结论需要,组织形式多样而灵活,活动推进从浅入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但活动之后仔细分析与反思,还是存在着一些遗憾,如由于评优课对授课时间的把控比较严格,受其影响,在第二次实验要求方面,没有要求幼儿对每一种方法都要进行实验尝试,从而没能让幼儿获得更详细、更直观的对比认识;我对幼儿第二次的实验结果没有做到更加细致、有条理的分析(就是每个孩子用了几种方法实验、对比出什么结果等),导致幼儿对自己的实验情况不能有更明晰的认识。另外,在组织语言方面,存在反复与啰嗦的现象,语言的精准概括和简要方面做得不够,这方面有待今后加强提高。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动手,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真正相信到处都的空气。
2、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方法,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
3、激起幼儿对空气进行观察和试验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人一只塑料袋和杯子、脸盆、水、毛巾、吸管、气球等。
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杯子,请小朋友拿起杯子看看,里面有什么东西?
2、老师请小朋友把小毛巾塞进杯子里,塞得紧一点,再放进脸盆里去,用手握紧,过一会儿请小朋友把毛巾拿出来看看,毛巾怎么啦?
幼:有的毛巾干的,有的是湿的。
3、老师做实验,请小朋友看好,拿出来请小朋友摸摸、看看毛巾是怎样的?(干的')
4、老师再做一次实验,请小朋友看好,杯子放到水里有泡泡出来,这是什么?(空气)请小朋友猜猜,毛巾怎么样?(干的、湿的)
5、为什么毛巾是干的?(因为杯子里有空气)为什么毛巾是湿的?(杯子里没有空气)
6、杯子是不是空的?
7、请小朋友找找看,什么地方有空气?
8、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空气抓住?
9、请小朋友抓空气,抓空气后请小朋友说说你在什么地方抓住了空气?
10、老师这里有一个吹气玩具,你们说说吹气玩具里面有没有空气?放掉空气,吹到脸上有什么感觉?
11、再请小朋友把吹气玩具鼓起来,你们知道吹气玩具里面有什么?
12、我们人身体里面有空气吗?
13、用什么办法能使老师相信人的身体里面有空气?
14、用吸管放在水里吹能看到什么?
15、请小朋友自己吹,看看有没有泡泡?
总结:我们教室里有空气,人的身体里有空气,请小朋友想一想还有没有地方有空气?
16、水里有空气为什么?天空中有空气为什么?泥土里有空气为什么?……
结束活动: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到外面去找空气。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探索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小喷泉,初步感知喷泉的形成。
2、运用多种方法探索发现孔的大小与水柱之间的关系。
3、大胆分享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感受其中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瓶子若干(盖子另放,有的有孔、有的没孔)针管、塑料袋、牙签、气球;瓶盖有大小两个孔的饮料瓶;装水的整理箱5个。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的视频。《high歌》音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提问:你见过喷泉吗?喷泉是什么样的?
2、小结:小朋友在广场、公园都见过喷泉,有的向高处喷,有的喷泉是向四周喷的,有的喷泉是旋转喷的。还有音乐喷泉,它会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而变高变低、变长变短,还有水幕电影,喷泉的水会形成一道幕布,上面会演出电影。这些都是人工喷泉。
3、提问:你知道喷泉的水是怎么喷出来的吗?
4、小结:每个人工喷泉都有一个泵,它给一个足够大的力,让水从小孔里喷出去,这样我们就看到了美丽的喷泉。
二、探索用多种材料制作喷泉的方法。
1、观察材料,引导幼儿猜测:哪些材料可以做小喷泉?该怎么做小喷泉?
2、幼儿尝试制作喷泉。
3、分享交流制作喷泉的方法。
(1)幼儿展示自制小喷泉。
(2)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喷泉的方法。
4、小结:小朋友刚刚做了许多小喷泉,有的小朋友是一个人做的,有的小朋友还会和别人合作。有的小朋友用塑料袋、有的用针管、有的用气球、有的用饮料瓶,都是把水装进这些容器里,这些容器上还要有孔,给一个足够大的力,让水从小孔里喷出来,这样我们的小喷泉就做好了!
三、探索孔的大小与水柱的关系。
1、观察新的材料,提问:瓶盖上有什么?如果用这个瓶盖做喷泉,大孔喷出的水柱和小孔喷出的.水柱一样吗?大孔喷出的水柱是什么样?小孔喷出的水柱是什么样?
2、幼儿将自己的猜想记录在纸上“猜想”一栏。
3、幼儿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操作”一栏。
4、分享交流,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1)对于结果不同的幼儿要请他当场验证。
(2)记录结果不全面的幼儿,请他当场试验,引导幼儿发现喷泉向上喷才能发现小孔的水柱又细又低,打孔的水柱又高又粗。
5、教师小结:出示记录图,你们看到大孔喷出的水是什么样的?!。。教案网出处!小孔喷出的水是什么样的?依幼儿回答,教师记录。
四、音乐喷泉表演。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随音乐的高低起伏进行喷泉表演。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是在学习了《指南》之后设计的,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选材取自于孩子们常见的喷泉,幼儿都熟悉,但却不一定明白其中的原理,这样有生活经验的基础,又有探索的空间,孩子们很感兴趣。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在演绎着科学家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先猜想,再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总结。老师只是把问题抛给孩子,孩子们便循着这一线索探索起来,每个孩子都是活动的主体,都在积极的参与探索,尤其在最后表演自己的音乐喷泉,都特自豪。相信他们以后会爱上科学探索活动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秋天丰富的色彩,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2、通过观察秋天的田野、果园,知道秋天许多农作物和果实都成熟了。
3、产生喜欢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联系参观秋天的'农田和果园。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进行参观前的谈话。
教师告诉幼儿参观的地点,并讨论外出参观的注意点,使每一个幼儿都能遵守集体的规则,与同伴一起关注秋天植物的生长变化。
2、带领幼儿参观农田,认识几种常见的果树和农作物。
(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果园里果树,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各种果树的名称,外形特征。
(2)引导幼儿观察秋天的农田,说说:农田里的农作物是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3)、教师进行简单的小结,并向幼儿做简单地介绍:秋天到了,除了各种各样的水果成熟了,许多农作物也成熟了,有金黄色的玉米、沉甸甸的稻谷,还有一朵朵可爱的棉花、圆圆的大南瓜。
(4)、丰富幼儿关于农作物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3、了解秋天农民的工作,知道要爱惜粮食。
人们在果园里或农田里做什么?水果从果树上摘下来后,怎么办?人们是怎样从农田里收割农作物的?然后又是怎样加工的?
4、音乐活动《逛公园》并尝试进行仿编。
重点:感知秋天丰富的色彩,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难点:通过观察秋天的田野、果园,知道秋天许多农作物和果实都成熟了。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规律的存在和美感;总结规律,运用规律。
2、掌握按颜色、数量的排序规律,并按规律推理。
3、发展幼儿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版一套;幼儿镶嵌板每人一套;一套有规律的串珠,一套没有规律的串珠;卡片3张;绿色、红色珠子若干;活动课程实录:幼儿随音乐有序取牌入座。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大家好,我是小熊,小朋友欢迎你们来我家,你们能告诉我刚才是怎么进教室的?(我们是听音乐进教室的,我们是取牌进教室的)幼儿入座后,互相观察牌的颜色,感受规律。
二、操作探索:
游戏㈠观察串珠,初步感受规律的存在和美感。
师:出示两串串珠(一串是有规律的,一串是没有规律的),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两串串珠各有什么特点?师:哪串珠子串的有规律?
师:哪串是没有规律的?
师:哪串珠子串的漂亮?
师:那就请小朋友也试着串出一串有规律的串珠吧!教师播放动感音乐,小朋友开始串珠子。音乐结束后,请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
幼:我是按二个绿色二个红色的规律串成的;我是按三个绿色一个红色的规律串成的……(幼儿纷纷讲述自己的作品)。
师:大家的作品都很好。下面,就带好自己的串珠,摆个姿势小熊给你们照个相吧。
小结:设计本环节,就是让幼儿感知有规律的串珠更美,并能从中找出简单的.规律。
游戏㈡迎新年。让幼儿动手操作,体验规律,并按规律推理。
1、铺地板。
教师在演示版上布置小熊的家。说,"马上就要过新年了,小熊开始装修自己的房子。它想请小朋友来帮忙,小朋友愿意帮助小熊吗?"幼:愿意。
师:小熊说,铺地板得按着它要求的规律来铺。"小熊小熊装新房,地板铺得真漂亮。黑白黑白有规律,铺完地板又刷墙。"(老师拿出一张自制的黑白变化规律的地板图片,请幼儿观察。幼儿观察地板颜色变化的规律后,按规律镶嵌)
2、刷墙。
师:小熊说,"小朋友真能干,地板铺好了,再帮我刷刷墙吧。"小熊家的墙壁是要刷彩条状图案的。小朋友仔细听,墙壁彩条的颜色是怎么排列的?"小熊小熊装新房,又铺地板又刷墙。红蓝黄、红蓝黄,按着规律来刷墙。"(老师拿出自制图片,请幼儿观察墙壁彩条,按着彩条规律在插板上镶嵌)
3、挂彩灯。
师:小熊说,"小朋友,真能干,地板铺好,墙壁刷完,再来帮我挂彩灯吧。"小熊家的彩灯也是有规律的。看谁设计的最好,小熊就选谁的彩灯挂在门口。
教师巡回指导并总结、表扬"彩灯"设计有创意的小朋友。并请最有创意的小朋友在教师的演示版上"挂彩灯"。
小结:设计本小节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体验规律,按规律推理,并能用镶嵌在插板上把规律摆出来。
游戏:"风水轮流转"
4、身体体验:幼儿围成一圈,按规律做动作。
师:游戏方法:小朋友一边跟我说儿歌"请你先来拍拍手,请你再来拍拍肩,最后再来跺跺脚。"一边从壮壮小朋友开始,依次做这三个动作。轮完一圈为止。如果哪个小朋友做错了动作,就进圈里给小朋友表演个小节目。好不好玩?
幼:好玩!游戏开始……
三、活动延伸:小朋友今天来小熊家玩得开心吗?接下来和小熊一起到外面去找找还有什么东西也是很有规律的排列在一起的。
活动反思:
找规律活动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要求孩子思维灵活,需要孩子先感受再发现,才能理解规律,而这些要求单靠老师的讲解显得收效甚微。针对这个情况,在平时的小游戏中,我让孩子通过观察来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一些规律,激发他们创造简单规律的兴趣,感受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例如在美术活动中,就可以在运用规律来进行花边装饰,还在整理班级用品时也可以运用规律性地来排列,在排列队伍中也同样可以运用规律进行,使得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思路】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古代就有四大发明驰名海外,哪四大发明呢: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还有造纸术。纸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很大的作用,为了让幼儿养成珍惜纸张、知道环保的重要性,所以就以“纸”为出发点。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口头表述能力,通过幻灯片,能独立完整的将造纸过程的大意概述出来。
2、让幼儿了解纸的由来,学会利用纸,包括废物利用和循环利用。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纸、剪刀、双面胶,造纸过程图、蔡伦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想请你们来猜一猜,小耳朵听好了。“四四方方,又白又薄,既能写字,又能画画。”
幼儿:纸
二、引导幼儿了解纸的用途。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纸有什么用途吗?在平时,我们怎样用纸的呢?
幼儿:纸可以写字,画画,折纸等。
三、通过PPt,引导幼儿了解纸的由来及制作过程。
师:原来纸是这么有用的东西,那么,你们知道纸是从哪里来的呢?
幼儿:商店里买来的、工人叔叔造出来的。
师:老师这儿有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就知道了。(出示造纸过程图及蔡伦图片,教师边看图边讲述)
师:小朋友,现在你们知道纸是从哪里来的吗?是由谁造出来的`呢?(小朋友概述,老师点评。)
四、讨论:怎样节约用纸。
师:我们知道了造纸的过程十分的不简单,而纸的用途又很大,用到纸的地方也很多,浪费也很大,有什么办法可以节约用纸呢?
幼儿自由讨论后回答。
五、分组进行操作活动。
师:我们一起收集了很多不同的纸,现在先来认识一下都有些什么纸呢?
教师介绍各种各样的纸。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也说了很多节约用纸的方法,那请你们利用这些纸来玩一玩、做一做吧!
六.点评。
有的小朋友用废纸折出了许多漂亮的东西,装饰了我们的活动室。有的小朋友用剪刀将废纸剪出了美丽的花,将废纸变废为宝。希望小朋友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要节约珍惜每一份资源。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一、设计意图
现在的儿童类药物多带有香甜的水果味,易误导孩子超量服用,孩子们在学会看量尺后,对刻度也很感兴趣,有时还会在吃药时说:“我吃15毫升。”因此我从幼儿的生活中生成了《神秘杯》的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物品的探索兴趣,了解服药杯的作用并学习使用带刻度的杯子,让孩子们在帮助小动物送药的同时也知道自己要按量服药。教材难易程度适中,幼儿对此内容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案的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也始终围绕我班子课题《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时如何进行有效的介入》,活动中主要从教师设置问题的直接介入及科学活动中材料的提供的隐形介入这两方面着手。
二、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带刻度的杯子进行测量,并体会刻度的作用。
2、教育幼儿正确服药,提高安全意识。
3、培养幼儿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的良好情感。
三、重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为:学习运用带刻度的杯子进行测量。
难点定位:理解目测结果与杯子大小的关系
四、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神秘杯》
2、大小量杯若干、记录表、笔、药水等。
3、贴有小动物的一次杯子若干
五、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认识刻度杯
1、教师出示刻度杯:小朋友你们瞧,老师带来了什么啊?(量杯),请你仔细地看一看、瞧一瞧能发现上面有什么小秘密呢?
幼儿人手一个量杯有大有小,进行观察
2、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认识量杯上的数字、线条及单位ml
3、认识大小量杯的测量范围:看着上面的刻度,它最多可以量多少毫升,最少呢?
4、教师小结:对了,这些数字和线条就是量杯的刻度。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我摒弃了繁琐、复杂的言语,采用直接开门见山的方式:出示量杯,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在幼儿的观察中教师采用启发式提问、围绕孩子的兴趣进行提问介入,逐一突破量杯上刻度的认识、单位的认识等。)
第二环节:学习如何正确使用量杯
1、如果要喝20毫升的药,你会选什么量杯,谁来试一试?
请两名幼儿分别用大小量杯进行喂药。(使用视频转换仪,请大家一起检查并由老师来纠正。)
2、幼儿操作完后教师小结给动物喂药的方法:
(1)量杯要放在桌上,不能拿在手里
(2)在倒药时身体慢慢蹲下,小眼睛与刻度线齐平
(3)什么时候才倒好呢?就是药的水平面与刻度线齐平。
(设计意图:为了让孩子真真正正的学会使用刻度杯,我摒弃了以前的教师手把手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是先引导幼儿先上前尝试操作,在操作中将自己遇到的难点及问题表述出来,再由老师和同伴一同商讨解决,真正让科学走到了孩子的身边。)
第三环节:引导幼儿体验杯子大小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小朋友们这两个杯子都是多少毫升啊?(20),为什么都是20毫升的液体在两个杯子里会看起来不一样多呢?
第四环节:引导幼儿知道杯子越大液面越低,杯子越小液面越高
教师小结:原来啊当液体一样多时,杯子越大液面越低,杯子越小也,液面越高。
(设计意图:为了突破这难点,我通过语言的巧妙介入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同样是20ml的药在两个杯子里会不一样呢?”)
第五环节:引导幼儿交流讨论多种给小动物喂的方法
1、收到一封由动物园医生阿姨寄来的信,信上说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都感冒了,请小朋友用刚才学到的方法给小动物喂药。
2、出示药量表:看看要量表上都有哪些小动物,他们分别需要为多少毫升的药?
3、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并记录多种给小猴喂药的方法。
4、教师小结:小朋友们想了这么多的方法给小猴喂药,我想小猴肯定会很快好起来的。
5、幼儿分组操作
6、交流展示记录表
(设计意图: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为了激发幼儿更多的思维灵感,在操作前,我与幼儿进行了一次共同的操作示范,引导幼儿运用更多的方法给小猴喂药,在引导中我将操作要求逐一的渗透到其中,使幼儿在无形中感知了操作的要点,为幼儿的操作降低了难度。)
六、反思
整个活动的设计贴近幼儿的生活,循序渐进,并围绕我班的子课题——《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时如何进行有效的介入》。活动中主要从教师设置问题的`直接介入及科学活动中材料的提供的隐形介入这两方面着手。如:在问题的设置中我始终抓住孩子的兴趣点灵活地修改和设计问题,如孩子发现了量杯上的刻度时,我及时的进一步引导幼儿加深认识“你们注意到了吗?谁还有不同的发现”等语言,刺激了更多的孩子去细心观察,从而让更多的孩子也发现了量杯上更多的秘密,对量杯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材料的隐形介入中,我不断的进行调整,从一开始的采用大、中、小三种量杯,到二磨只采用中、小两种量杯到后来的在操作活动中同时采用大、小量杯,这让孩子在操作中真正做到了认识量杯并学会使用量杯,解决了活动的重难点。
大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认识牛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牛的反刍现象。
2、通过图片、视频和游戏活动,进一步获得与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3、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大胆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意见。
过程再现:
播放牛的叫声,激趣,导入——幼儿两两合作,观察牛的照片,交流牛的外形 —— 师幼共同小结——观看牛咀嚼的视频,了解牛吃东西的习性——在游戏“考考你”中,了解牛的相关知识——了解牛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观摩反思:
1、科学活动分为两类:观察认知型的科学活动、实验操作性的科学活动(即做中学)。活动《认识牛》是典型的观察认知型的科学活动。
2、从活动过程不难看出,此活动的大环节和以往认识动物的科学常规活动大同小异,都是先观察外形、再了解生活习性等,最后了解它和人们之间的关系。但是,从细节上来看,这堂课还是有挺多新意的。
3、游戏“考考你”中,当教师抛出第一个问题时,幼儿基本上都答出来了,分不清谁先谁后,因此每人得到一块糖果奖励。教师非常睿智,及时调整了游戏规则,即:会的人先举手,由第一个举手的人先回答,回答正确可得到奖励。在这样的状态下,竞赛的实质才得以体现,幼儿才更有动力开动脑筋。人人获奖的竞赛就不是竞赛。
4、活动体现了综合性,它渗透了语言、数学领域。例如:在幼儿两两观察牛的照片时,教师提出了观察的方法——从头到脚观察,并按从头到脚的顺序进行讲述,渗透了语言;在幼儿介绍牛的外形前先要指出自己观察的是PPT上第几行、第几张的照片,渗透了数学。
5、这堂课还比较有时代气息,因为牛已经不再单纯的是一个名词,它已经衍变出了形容词,“牛”就是“棒”的.意思,体现了这个时代语言的一个特点。
借鉴之处:
1、采用两两合作观察照片的方式,而不是集体观察投影上的图片,优势在于:一方面,这样可实现较短时间内观察对象的多样性,大大提高了一定时间内的信息量;另一方面增加了同伴间的交流机会。
2、将牛的生活习性常识设计成“考考你”的游戏,幼儿在抢答的过程中,愉快地了解到了关于牛的一些知识。在游戏中学习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3、这次科学活动中体现了良好的师幼互动,教师始终是平等和孩子对话,充当了一个好的观察者、引导者、合作者,幼儿的学习动机被较好地激发了出来。这一点是我目前比较欠缺的,作为新教师,我对孩子的关注还不够,反馈还不是很积极、有效,非常值得我学习。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15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03-06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
大班教案科学教案11-10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大班科学教案01-02
大班《电》科学教案04-13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04-13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科学教案【精】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