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大班科学教案范文锦集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猜猜讲讲了解不同动物的尾巴都有自己的用途。
2、进一步培养幼儿大胆表达及探索动物秘密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游戏“猜尾巴”
1、今天本来有很多动物朋友来跟我们做游戏,但是它们很淘气,要和我们捉迷藏,让我们来找它。
出示各种动物的图片(遮住身体露出尾巴)
2、这些动物太粗心了,把头和身体藏了起来,可是什么露出来了?
——尾巴
3、哎!尾巴在外面我们就能猜出它是谁?谁来猜猜看。
——这是马的尾巴,因为马尾巴是长长的,像……
——这是豹子尾巴,因为它身上有斑点
出来吧,我们猜出你是谁啦!
小结:每种动物都有尾巴的,而这从它的尾巴的不同,我们就猜出它是谁。 二、交流讨论图片上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1、动物尾巴有什么用?
——鱼的尾巴可以控制方向
——马的'尾巴可以驱赶蚊子苍蝇
——壁虎可以逃生
——松鼠的尾巴可以保持平衡,作降落伞
——猴子的尾巴是第三只手,可以把身体挂在树上
2、小结提升,这些动物的尾巴都很重要,有的……
3、观看录象
我们来看一段录象,听听我们说的对不对。 三、对尾巴作用的延伸及规类
1、原来有很多种动物都有尾巴,包括人怎么样?
(人以前也是有尾巴的,现在因为人类很聪明所以不需要尾巴了,但是很多动物不是离不开尾巴的)
2、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动物的尾巴也很有用的?
鱼:把握方向,像船上的舵。
马:驱赶蚊蝇
猴子:
壁虎: 3、总结:提升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名称:
1、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塑料袋是不会腐烂和分解的。
2、让幼儿知道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乱扔塑料袋。
3、教育幼儿用纸袋或布袋装东西。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塑料袋人手一个。两盆花:在其中一盆花的泥底下有塑料袋,让幼儿观察。洗衣机一台。录象片:有关塑料袋造成的污染情况。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两盆花比较,让幼儿知道塑料袋会污染土壤。
这两盆花我们一样照料,为什么其中一盆死了?
教师倒出死花花盆中的泥土让幼儿观察,讨论。
小结:浇的水被塑料袋拦住了,渗不到盆外去,泥土经常湿漉漉的,使花的根都烂掉了。而且,塑料袋对泥土还造成了污染,破坏了泥土的营养,花儿吸收不到好的营养,就死了。
二、幼儿观看录像,引导幼儿发现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引导幼儿讨论:塑料袋会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污染?
小结:乱丢的塑料袋堵塞了水沟,河流,形成了水灾;动物吃了塑料袋死了;土壤被塑料袋污染了,植物也死了。
三、儿参与小实验,进一步了解塑料袋是不会自行分解的。
1、教师提出实验问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我们把塑料袋和纸一起放进洗衣机的水里转,会怎样呢?
2、幼儿讨论,根据幼儿自身的经验猜测结果。
3、幼儿观察实验,发现纸很快变成碎削,塑料袋还是没有变化。
四、师生共同总结,塑料袋不容易分解。
引导幼儿讨论:怎样防止塑料袋污染环境?在生活中,我们要少用塑料袋,多用布袋或纸袋。用完的.塑料袋不能乱丢,样放到垃圾箱中。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怎样防止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五、幼儿自己操作。
让幼儿把防止塑料袋污染,保护环境的图片找出来,并放到认知区域中。
活动反思:
本节课课堂效果较好,预设目标基本达成。幼儿兴趣浓厚,跟我的配合很默契。幼儿对塑料袋的危害有了基本认识,并树立了初步的环保意识。
小百科: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macromolecules),其抗形变能力中等,介于纤维和橡胶之间,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水体污染可以说是我国目前最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生活在长江边作为长江的小主人有责任更有义务去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本活动结合湖北省宜昌市《生态小公民》幼儿版中《鲟鲟回家了》绘本故事,幼儿通过小实验等探索、操作活动,来进一步帮助幼儿认识到干净的水来之不易,逐渐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整个活动安排动静交替,给幼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使之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1、了解保护长江水源的重要性,逐渐形成保护的意识。
2、尝试探索用多种材料过滤脏水,感知通过过滤能使水变干净。
3、能依据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判断。
重点难点重点:在操作中初步掌握多层过滤的方法。
难点: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记录进行比较和判断。
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教具、学具
教具:记录板(贴有主要材料的图片);多媒体课件绘本故事《鲟鲟回来了》;双层展示台(摆放装有过滤好的水杯)。
学具:实验材料人手一组(漏斗、透明杯子、装有脏水的容器、托盘、抹布);过滤材料人手一组(小石头、棉花、小毛巾)。
2、录音(长江的自述)
活动过程一、给幼儿观看长江流域受污染最严重的一段流域,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来感受长江受污染的情况。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观看了长江的样子,你们喜欢这样的长江吗?长江的水又黑又臭又脏,其实以前的长江可不是这样的,以前的长江美丽、清澈,水里里还生活着许多的小动物,鲟鲟一家就住在这里,可是现在的长江却变得又黑又脏又臭。长江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2.教师:原来污水的排放,乱扔垃圾等行为都是使长江的水变黑变脏变臭的原因,让我们大家一起听听长江是怎么说的?
3.听录音:我是受污染的'长江,最近几年我变的又黑又脏又臭了,我的河水都变了颜色,不再是清清的了,生活在我这里的小动物也没有了自己的家,它们有的搬家了,有的都死了,唉!我真难过呀!
4.我们有什么办法使长江的水变清?
5.教师:要使长江的水早日变清,仅仅依靠我们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发动自己身边的人,都加入到治理长江的活动中。
二、长江的水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守护,生活中也有一些脏脏水,我们怎么把这些脏水变干净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试试用过滤的方法让脏水变干净。
1.认识净化材料,讨论如何做实验。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小石头、棉花、毛巾这三种过滤材料,请你们试试用这些把水变干净。这里还有一些做实验用的辅助材料(认识材料),我们可以怎么做这个小实验呢?
2.幼儿观看材料,进行分析,寻找正确、合适的实验方法(重点引导幼儿将水从材料上流过,慢慢的倒水)。
3.师幼共同小结:我们先将杯子摆好,在上面放上漏斗,然后选择你需要的过滤材料放进漏斗里面,脏水要通过材料才可以哦。(多媒体课件显示过滤器摆放步骤:水杯+漏斗+过滤材料+脏水)
4.现在我们准备好做实验了吗?(分小组进行过滤小实验)重点观察指导幼儿的材料摆放顺序
三、分享交流,讨论过滤水的过程
1.过滤结果比较,引出多种材料组合过滤。教师提问:谁来介绍一下你的水杯是几号?刚才用了什么材料进行过滤?(将幼儿介绍的材料贴到记录板上)
2.教师提问:一种材料和多种材料组合过滤相比较,哪种过滤方法更干净呢?
3.今天我们尝试了用不同的材料进行过滤把脏水变干净,脏水要变干净非常的不容易,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水资源,保护我们共同生活的环境,让家乡的天更蓝、水更绿,大家都能做到吗?
四、活动延伸 :我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试试、找找更多的让脏水变干净的办法吧。
活动总结
从而启发幼儿探索水变清的方法。幼儿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对材料进行了充分的探索,通过教师引导认识材料、观看材料、分析材料到操作材料,幼儿在观察和记录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使幼儿明白人类发展活动必须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有青山绿水,美丽家园。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认识消化器官,感知食物的消化过程,对人体的内部秘密感兴趣。
2.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课件《食物的旅行》、幼儿操作图片、人体轮廓图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
一、从生活出发,引起探索兴趣。
师:小朋友,早上你们吃东西了吗?
师:是的,我们吃了早餐,等会儿还要吃午餐。我们每天都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如果把我们从一出生到现在吃的食物堆起来,可以堆成山。可是我们却没有变成像山一样的大胖子。那么,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
请个别幼儿发言。
师:食物就像游客一样在我们的`身体里旅行,那它到底是怎样旅行的呢?会经过哪些地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课件演示,感知食物的消化过程。
1.完整观看动画视频《食物的旅行》,初步了解食物消化系统的各个器官的名
称和食物旅行经过的消化器官的先后顺序。
提问:食物在人体内旅行经过了哪几个地方?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请个别幼儿发言。
师: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消化器官,是帮助食物在人体消化的。我们再来看看食物在人体里是怎么被消化、吸收的?
2.课件局部演示,让幼儿有序认识消化器官及其功能。
(1)食物旅行的第一站是什么地方?食物在我们的口腔里有什么变化?
(2) 经过口腔后,食物到哪里了?食管是什么样的?
(3)食物经过食管运送到了哪里?食物在胃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4)食物的旅行经过了口腔、食管、胃,下一站是哪里呢?小肠有什么作用?
(5)最后食物到哪里去了?大肠有什么作用?
3.结合消化系统图,进行总结。
小结:食物在口腔里经过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与唾液的混合,变得又细又碎。食物进入食管,食管把食物传送到胃里,在胃的蠕动下与胃液融合在一起,进一步消化,食物就渐渐变成糊状。糊状的食物到达小肠后,小肠壁慢慢的吸收食物内的营养,小肠会把食物的残渣传送到大肠里,最后食物的残渣经过肝门排出体外,排除体外的就是粪便。这就是食物的消化过程。
三、通过白板互动游戏《食物捉迷藏》,进一步认识各消化器官的作用。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每个消化器官的特点和作用,现在食物要走进人体内和你玩捉迷藏,小朋友可以根据每次的小提示,猜一猜食物躲在哪个器官?
幼儿游戏。
四、通过讨论交流,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师:今天我们跟随食物作了一次旅行,通过这次食物的旅行,我们终于明白了,一个食物的消化过程原来是多个消化器官共同合作完成的,消化器官对我们的身体非常重要,为了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我们应该养成哪些好的饮食习惯。
幼儿交流讨论。
小结:我们不能吃不干净的东西,饭前饭后要洗手,要注意卫生,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也要按时吃饭,不能暴饮暴食,不乱吃零食,不挑食,吃完饭后不能剧烈运动,应该散散步,帮助消化。
五、活动延伸:幼儿操作,复习巩固食物旅行的过程。
1.请幼儿按照食物经过人体消化器官的先后顺序将图片排好,并说一说食物旅行的过程。
2.在人体轮廓图上画出人体消化器官,并说一说食物旅行的过程。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光照镜子能产生反光的现象,能够正确使用手电筒照镜子,在墙上找到完整的光斑。
2、能够两人合作,摆弄镜子和手电筒,探索光斑的放大缩小和光斑的移动。
3、尝试用简单、科学的方式记录探索的发现。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够正确使用手电筒照镜子,在墙上找到完整的光斑,并能两人合作。
难点:在探索光斑的形状,大小和移动后,能进行科学的记录。
活动过程:
一、探索如何产生反光现象。
1、老师用一只手电筒照镜子,请小朋友观察现象,发现反光,认识光斑。
2、你可以照出光斑吗?小朋友操作反光。
3、请小朋友一起完成记录表《如何正确反光》 正确排列小朋友的方位,镜子和手电筒的方位。
4、跟着音乐在地板,墙面,天花板照出反光。
二、探索光斑的形状,大小和移动。
1、你知道光斑的形状吗?圆形的镜子反光出来的光斑是什么形状的?猜测并验证。
2、请小朋友观察方形,心形镜 子照出来的光斑的形状。
3、完成记录表《光斑的形状和什么有关》 光斑的形状和镜子的形状有关。
4、请一个小朋友和老师合作来操作反光,引导幼儿注意镜面一定要对着反光的墙,手电筒光线照射在镜子里。
5、请小朋友两个为一组进行合作,拿小镜子在蓝色靶的纸板上照到光斑,并请小朋友们想办法放大和缩小光斑,获得靶中的分数。
将光斑放到最大得10分,光斑缩小的到最小也得十分。
6、请幼儿说说光斑是如何放大和缩小的。
7、完成记录表《光斑的`大小》。
手电筒和镜子距离远,光斑变大;手电筒和镜子距离近,光斑变小。
8、出示探索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和正确填写记录表《光斑的移动》。
根据记录表的要求,分别移动镜子和手电筒,记录光斑移动的方向。
9、请小朋友两人合作,完成随机的两个记录表,完成后粘贴到大的记录表,并进行小结。
三、利用光斑的移动玩光斑轨迹。
1、小朋友玩光斑的轨迹图一(折线轨迹)。
2、成功的小朋友可挑战轨迹图二(曲线轨迹)。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指导思想:
"帮助幼儿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理化现象,获取有关的科学经验"是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的目标之一。"磁铁的奥秘"截取了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同样的两块磁铁,有时一碰就吸相互,有时怎么都吸不住"的现象,精心安排了一系列的具有递进性的幼儿探索活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发现并揭示磁铁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建立有关磁性原理的粗浅概念。
活动目标:
1、 通过探索活动,感知磁铁的两极,初步了解"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性原理。
2、 学习仔细观察磁性现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书探索的结果。
3、 发展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 环形磁铁每人两块(其中一块的两端分别www.涂上红色和蓝色,以表示不用的两极,使其成为彩色磁铁)。
2、 各种形状的磁铁(也按极性分别涂上红色和蓝色)、红色标志、蓝色标志、塑料吸管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彩色环形磁铁,感知环形磁铁的两极,并初步了解磁铁具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
1、每人拿一块彩色环形磁铁和好朋友的彩色环形磁铁碰一碰:红的与红的一面碰一碰,蓝的与蓝的一面碰一碰,红的与蓝的一面碰一碰。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2、引导幼儿表述探索结果:红的与红的一面相碰;蓝的与蓝的一面相碰,两块磁铁之间会相互排斥,红的与蓝的一面相碰,它们就会牢牢地吸在一起。
3、小结:环形磁铁有两极,当相同的极相碰时就会产生推力,而不同的极相碰时就会产生吸力。
二、利用彩色磁铁,感知所有的磁铁都有两极,并且"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1、用彩色环形磁铁与其他形状的磁铁碰一碰;不同形状的磁铁之间也碰一碰,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2、引导幼儿表述探索结果。
3、小结:所有的磁铁都有两极,并且相同的极相碰时会产生推力,不同的极相碰时会产生吸力。
三、根据磁性原理,找到磁铁的两极。
1、启发幼儿利用彩色环形磁铁,找出另一块环形磁铁的两极。
2、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探索结果,在环形磁铁上分别贴上红色标志、蓝色标志。
3、讨论:你用什么方法找到了磁铁的两极?
四、让磁铁浮起来。
1、设置疑问:你能利用老师提供的塑料吸管让环形磁铁浮起来吗?
2、 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启发、暗示操作方法:把环形磁铁按S-N-N-S极性顺序串在塑料吸管上,磁铁就会浮起来,如图。
3、幼儿介绍自己的探索结果:是什么原因使磁铁浮起来的?
五、观看磁悬浮列车图片、磁悬浮玩具等,了解磁性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扩大幼儿的视野。
注:1、与磁性黑板配套使用的塑料圆形磁铁的后面就是一块小的环形磁铁,教师可以把它取下作为操作材料。
活动评析:
磁铁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和经常玩的物品,而"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性原理对大班孩子来说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以活动的选择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又高于幼儿的生活。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这一抽象的概念,教师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了各活动环节:第一、第二环节让幼儿通过操作先感知个别形状(环形)磁铁的特性,再感知所有形状磁铁的特性,然后归纳出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科学经验,自始自终保证了幼儿学科学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幼儿再次探索的欲望。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发现植物的种子,初步了解种子的特殊传播途径。
2、尝试分类记录种子传播的方式。
3、对于植物的繁殖和生长充满好奇心和兴趣。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去农村参加寻找秋天的活动。和幼儿一起收集农村比较常见的植物。
(苍耳、蒲公英、刺毛球、豌豆荚……)
2、多媒体课件《种子旅行记》
3、各种种子、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一、寻找、发现种子,感知种子的特征。
1、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提问:上次我们去农村旅行,在田野里,你看见了什么?寻找到了什么?
今天这些小客人来我班旅行了,瞧,它们来了?(出示苍耳、蒲公英、刺毛球、豌豆荚。)
2,寻找、发现种子。
a、带着问题进行第一次探索活动:蒲公英、苍耳和刺毛球、豌豆荚的种子藏在哪里呀? 把它们的种子找出来。
b、幼儿互相交流:
刚才你找的是哪种植物的种子?
苍耳的种子藏(豌豆的种子长)在哪里?它们的`种子是什么样的?
教师小结种子的特征,了解种子的大小、颜色、形状等不同。
二、探索了解,感知种子的传播方式。
1、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探索活动:猜猜它们是怎样来到我班的呢?
让幼儿玩苍耳、蒲公英、刺毛球、豌豆荚等。玩过后教师提问:刚才你玩了什么?你是怎么玩的?蒲公英为什么飞起来,为什么苍耳可以粘在头发上?
2、欣赏故事《种子旅行记》
逐步展示课件。
(1)欣赏课件第一、二段:了解种子靠风和动物的传播方式。
谁带蒲公英去旅行?为什么风能帮它?它的种子最后怎样了?
经验转移。苍耳浑身长满刺,谁会帮它传播种子?
(2)欣赏课件第三段:了解其它(粪便、水、植物的自身弹力等)传播方式。
(3)教师小结,拓展经验:蒲公英身体轻轻靠风来传播;仓耳身上有刺,它粘在的动物的皮毛上去旅行;有些硬硬的小种子被鸟吃表后不消化,能随粪便排出来;还有些种子成熟以后,果实外皮裂开,种子通过自身弹力把自己弹出去旅行;莲蓬象小船一样能浮在水上,它的种子可以靠水传播;)
3、尝试分类记录种子传播的方式。
第三次分组探索活动:教师出示另外一些有趣植物提问:它们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呢?
(1)出示表格,讲解操作要求,
(a)先认识一下传播标记。(b):认识一些种子(这是什么?西瓜籽是怎么传播的?我们把它贴在相应标记的下面。)
(2)幼儿探索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讲解自己的操作表格,教师评价小结种子传播的方式,提升幼儿的经验。
三、观察、照顾种子,感知种子的变化。
延伸活动中把种子种植在教室的自然角,让幼儿观察、照顾种子,感知种子的变化。(大自然的植物真奇妙,它的生长过程又是怎样的呢?让种子在我们班安家,让我们来照顾它们吧!)。
附表格:
人类播种标记 风传播标记 动物传播标记 水传播标记
种子实物粘贴(西瓜籽等) 种子实物粘贴(蒲公英等) 种子实物粘贴(苍耳等) 种子实物粘贴(莲蓬等)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区分以自我为中心和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
2、能指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等复合方位。
3、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1、9个格子的塑料地垫每组一块;幼儿画的脚印卡每组5-6个,富有动感的音乐。
2、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17面<找找画画>,8种颜色的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我会分左右
1、我说你做,教师发出指令,幼儿做相应的动作,如,举起你的右手,摸摸你的左肩膀,碰碰你的左耳朵。
2、我说你猜。教师描述一物体的方位,幼儿根据教师的指示判断,寻找。如一物长得长长方方的,它在电脑显示器的右边,请你说说它是什么?
二、自制跳舞毯
1、教师出示一块9个格子的塑料地垫和若干脚印卡。这是一块跳舞毯,脚印贴在哪,就表示脚要跳到哪里。
2、以中心格为准,将脚印卡依次放在中心格的上,下,左,右。请幼儿快速反应并说出“脚印”都贴在哪个位置。
3、将脚印卡依次贴在中心格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请幼儿说出以上复合主位。
4、幼儿分组在跳舞毯贴脚印卡,边贴边说出脚印卡放置的方位。
5、幼儿分组尝试自制的跳舞毯,一幼儿喊口令,另一幼儿跳到相应的位置上,
其他幼儿做裁判,看看有没有按指令跳到相应的位置上。
6、播放动感音乐,教师喊指令,让幼儿跳到相应的位置。
三、幼儿作业
1、找找画画请幼儿翻到活动材料《数学》第17面《找找画画》,根椐画面上的提示,给小花涂颜色。
2、以红色小花为中心,说说其他颜色的小花在红色小花的什么方位。
3、请幼儿仔细听提示语,
教师说:请找到第一排第一幅图,找到红花上面的花,并用黄色水彩笔做好标记(在画上点上黄色,先不涂色)。
4、幼儿听指令依次完成后,再完整涂色。
四、结束部分
完成的.幼儿互相说说在什么方位涂了什么颜色。
课后反思:
选定科学活动《上下左右跳起来》课后,就开始写教案。我自己认为对大班孩子来说:区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是一个难点。所以我把课的目标定为: 1。以自我为中心区分上下、左右。2。通过游戏,学习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等复合方位。活动过程分三步走:一、我会分左右。主要是和幼儿一起复习上下,左右,我觉得只有孩子们分得清上下,左右,才能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左上,左下,右上,右下。为了让幼儿感兴趣,我把它分为:我说你做和我问你答两个小点,让幼儿在小游戏中复习上下,左右。通过复习,孩子们都能清楚地分辨上下,左右。二、学习区分左上等复合方位。通过给森林里的小动物搬家的游戏,让幼儿学习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方位。孩子们都很愿意帮助小动物,通过这个游戏既让幼儿学习了复合方位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又培养了幼儿的助人之心。三、游戏:跳舞毯。请幼儿站在跳舞毯的中间,听指令跳到相应的格子中。游戏分三步:第一次游戏是老师当指挥官,幼儿听指挥跳格子;第二次游戏是请能干的幼儿当指挥官,让指挥官请自己的好朋友来跳格子;第三次是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互相角色游戏。通过游戏,让每个孩子都跳起来,进一步学习左上,左下,右上,右下,体验游戏的快乐。
整堂课上下来,我觉得流程还算顺利,孩子们也都很投入,在前两个环节,孩子们都说的很好,就是到了跳舞毯游戏时,有几个孩子有点分不清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这四个复合方位,但经过我和其他孩子的提醒,他们能马上改过来。
不足:
1、在第二环节中,搬家游戏后,还应加一个幼儿练习的环节,这样的话,
可能在第三环节游戏时,效果会更好些。
2、跳舞毯游戏中,当指挥官的孩子会直接从右边报到左上,这样,有的孩子就有点混淆,这说明游戏之前我的讲解不太清楚,孩子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总之,课是上好了,但还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自己反思,只有不断反思,才会有进步!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设计背景
冬天雪花飞扬,孩子们打雪仗,堆雪人,这些奇妙的景色,有趣的户外活动,会引起幼儿极大的好奇和兴趣,我们正是利用这自然现象开展以冬天为主题的活动。用各种形式激发幼儿从动脑,动口,动手,使其在丰富的自然科学的同时培养其对物的分类,统计的能力,及对艺术的表现能力,并锻炼他们的意志,陶冶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活动目标
1.观察冬季自然现象,知道冬季气候的只要特征。
2.了解动物,植物过冬的方式。
3.学习初浅的分类,统计知识。
4.学习用折剪贴等方式合作开展美工活动。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动物,植物过冬的方式。
难点:观察冬季自然现象,知道冬季气候的只要特征。
活动准备
1.大幅冬天背景图一张,有关动物,植物过冬的图片若干。
2.音乐磁带.雪花头饰。
3.分类统计表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4.小动物图片,白纸.彩笔.剪刀若干。
活动过程
一、冬天到了
1.游戏<<大风和树叶>>和音乐表演<<雪花姑娘>>导入主题____冬天来了。
2.请幼儿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说一说冬天的感受(天气冷,手冻僵了......)。
3.出示画面,激发幼儿寻找冬天的乐趣,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冬天的主要特征,启发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较连贯描述观察的结果,丰富幼儿已有的`经验。
二、动物过冬办法多
1.教师小结,导入下一环节:人很能干,能想出很多办法使自己暖暖和和地过冬,那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呢?
2.听故事<<小松鼠找朋友>>,请幼儿讲述动物过冬的办法,并将相应的动物图片贴入背景图中,帮小动物安家。
3.在幼儿观察,讲述的基础上教师简单归纳动物过冬的办法(有换皮毛的.有冬眠的.有储存粮食的.有飞往南方的)强调动物有适应季节变化保护自己的能力。
4.幼儿操作:按不同的过冬方式给图中动物进行分类,学习用表格统计。
三、植物过冬有办法
1.引导幼儿思考:人和动物都有办法度过寒冷的冬天,植物用什么方法过冬呢?
2.通过看图片,观察实物知道树木有落叶树和常青树几种,了解他们的过冬方式。
3.出示黄瓜西红柿,鲜花,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讨论:这些都是春夏的蔬菜.鲜花,为什么冬天也有呢?(让幼儿了解大棚养殖,玻璃暖房种植,给树捆草绳等人们帮助植物过冬的方式。
四、美丽的雪景
1.引导幼儿讨论:我们能留住冬天吗?(知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是不停地轮换的)。
2.讨论留住冬天的办法。
3.分组活动(折剪雪花.画雪人,帮小动物安家)然后合作布置一幅美丽的冬景图,把冬天留在我们的教室里。
五、暖和我们的身体
带幼儿到户外做走跑跳等交替动作的游戏,使幼儿知道冬天的天气寒冷,多活动能使身体暖和,教育幼儿不要怕冷。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感受冬天带来的欢乐。孩子们对冬天感兴趣,非常急切的表现出自己的感受,老师也给孩子自由表现得机会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较好的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孩子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大班科学教案 篇10
实施策略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比较强的学科,幼儿年龄比较小,逻辑思维能力又比较弱,因此,抽象概括能力也比较弱,幼儿的逻辑思维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都是以具体的、形象的为主要形式。为了遵循幼儿的思维特点,我在教学中应运用激发兴趣、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幼儿学习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我还运用多媒体课件、图形图片等作为辅助手段来帮助幼儿的学习。
教学目标
1.能将常见图形变出不同数量的各种图形,发现图形之间的分割、组合关系。
2.能创造性运用各种图形组合物体形象,学习按一定规律计算图形的数量。
教学准备
1. 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拼成的一幅画。
2.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资源包。
教学重点
能将常见图形变出不同数量的各种图形,能创造性运用各种图形组合物体,并学会按一定规律计算图形的数量。
教学难点
发现图形之间的分割、组合关系。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游戏导入——手指游戏。
师:掌声有请今天的小客人(出示小熊图片)
师:小朋友,今天小熊过生日,我想带大家一块去,你们想去吗?但是它有要求,必须要闯过三关,拿到礼物才可以去,你们有信心吗?我们一起听听第一关是什么?
基本部分:
1.第一关:观察、思考,学会按一定规律数图形。
(1)出示小鱼拼图。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谁来告诉我,它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
(2)请幼儿说出每种图形各有多少。
师:现在我想考考小朋友的眼力,请你们数一数每种图形分别有几个?(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师:小朋友,你刚才是怎样来数的?(引导幼儿按一定顺序数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
(3)出示图片,巩固按顺序数(让幼儿感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按顺序数)
2.第二关尝试活动:用折和剪的方法,看图形的变化。
师:小朋友为自己鼓鼓掌吧,这会儿小熊威尼又抛给我们第二关的难题,就是将纸袋中的图形变个样子,我们一起听听它有什么要求。
(1)用折一折的方法,让它们变个样子(每个图形只能折一下)
师:小朋友折好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折的`?小朋友,我们刚才都按小熊的第一个要求做到了,那我们听听它还有什么要求?
(2)只能剪一下,把你手中的图形变成两个一样大小的。(每个图形只剪一下。)
找幼儿回答剪法,说说变化的结果:
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
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
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
师:小朋友做得真棒,我们一起来告诉小熊。小熊,你的第二个要求我们也做到了,你还有要求吗?
(3)初步感知分割与组合的关系。
请将剪开的两个图形拼在一起,看看发生什么变化
师:我们都按照小熊的要求做到了,问问它我们能不能过关?
3.第三关:请小朋友将图形用剪的方法变成更多大小一样的图形。请幼儿用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的方法,进一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分割与组合的关系。
4.完成作品并展示。
幼儿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播放轻音乐。
请幼儿用图形拼成不同的图形,并粘贴在纸上,展示作品。(此环节根据时间来调整是否进行。)
师:恭喜你们顺利闯过三关,可以参加我的生日宴会,别忘了带礼物呀。
5.收拾场地,带着礼物去参加宴会。
师: 小朋友,我们收拾一下场地,带着这些作品一起参加小熊的宴会吧!
播放结束音乐,带孩子出去。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15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03-06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
大班教案科学教案11-10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大班科学教案01-02
大班《电》科学教案04-13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04-13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科学教案【精】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