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10篇(精)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及重点】
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体验性教学法。
【教学设计】
本文是一篇美文,可以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画面上的比较和配乐朗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利用课件分别出示杜甫《绝句》和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画面。引导学生分析,《绝句》是从“鸟”的角度,《泊船瓜洲》是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绝句只有四句,往往是选取春天的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其中写春天的就多了。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
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利用多媒体,提供秋天、冬天与春天的画面比较,并出示两首诗的。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感受回忆,调动他们的直接经验,进行情感上的铺垫。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
二、学习目标
利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师范读,整体感知
1、范读前请学生思考:
朱自清先生是以怎样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怎样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根据提示(盼春──绘春──颂春),将本文分成三部分。
2、教师配乐(班德瑞《春天里的一天》)朗读:
教师的范读是非常重要的,从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给学生以引导和熏陶,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文意,为下一步的品读奠定基础。
教师讲述后明确:盼春(第1自然段);绘春(2~7自然段);颂春(8~10自然段)
四、导读促学,授知授法
以第一部分(盼春)和第二部分的第一小节(总写春回大地)为例,指导学生品读的方法。
1、简析“盼春”:
出示问题组:春天来了没有?(通过“近”字可以看出春天还没有来)作者是以怎样的心情去迎接春天的?(“盼望着”)为什么叠用“盼望着”?(作者心情急切)这一小节有两个词“着”和“了”构成了四个词尾,有什么作用?(给人柔和的感觉)
2、分析全文第二自然段:
接下来作者就用了比较多的笔墨来描绘春天的.美景。
从哪儿可以看出是总写呢?(“一切”)
在这一小节里,作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用了哪些词语来描述他们?
作者抓住了“山、水、太阳的脸”来总写春回大地。分别用“朗润”、“涨”、“红”来描述他们。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朗润”、“涨”、“红”的特点。朗润是明朗润泽的意思,因为阳光照在上面,明亮起来了,山清水秀。冬天的水是枯的,冰雪消融之后,所以水“涨”起来了。“红”字不仅写出了太阳的颜色,也写出了太阳的温暖。同时,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幅画面的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日内瓦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采用的是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叙述方式。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瑞、筋、镶、嵌、僻、贱、赴、啄、屑;要求会写的字有:钢、筋、政、统、守、染、联、占、尊、叉;要求掌握的词语有:钢筋、市政、统一、守护、染绿、联合国、独占、尊严。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的2—6自然段,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让它们自由生息”的;抓住重点句,了解日内瓦人是怎样让“它们”自由生息的。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让它们自由生息”的,认识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叙述方式。]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准备】
1、日内瓦的城市风光图片(录像)
2、多媒体课件
3、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学习生字,提出问题。
二、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1、现在世界上现代化的大城市越来越多,建设得越来越先进,你知道哪些现代化的大城市?
2、看,这是世界上著名的日内瓦。(图片或影像)这座城市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的地方?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介绍日内瓦的课文。]
(学生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巩固字词,引发思考。学生书写题目时自然会想到:为什么是“它们”而不是“他们”?“它们”指谁?]
3、齐读课题。
4、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并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要求读准字音,看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名让学生朗读分段朗读,检查字音掌握朗情况。然后学生评议,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2。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认读生字看片同时,结合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或提出并解决相应注意问题。利
(1)“筋”:指什么?结合图片理解“钢筋”。了解它是动物、人体中的一部份。
(2)“剪、栽、啄、赴”:都是表示什么的词?动作与什么有关?所以字中带有什么偏旁?
(3)容易写错的字是哪几个?在桌上写两遍。(啄、餐、)
(4)“联、连”“溅、贱”如何区分?(组词)
[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识字、写字能力,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放手,充分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运用所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掌握生字、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学、合作能力。同时,教师有针对性地给与指导的强化,并注意渗透相关的汉字知识。]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思考:课文主要介绍的什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全面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思考文中的“它们”指的是谁?课文从哪两个方面写“让它们自由生息”的?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品味语言、理解词语、朗读课文,感受日内瓦城市中野草和小鸟自由生息的状况,激发学生保护、爱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下面我们复习一下:
(二)复习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重点巩固易错字:啄、餐
[3、课文从哪几方面写“让它们自由生息”的?(从野草和鸟儿的这两方面描述日内瓦人“让它们自由生息”。)]
(三)理解感悟课文
1、引入:
(1)板书知道课文主要介绍的是日内瓦的什么在自由生息?
(2)板书课题:回忆课题中“它们”指的是什么?
(3)板书:野草 小鸟
2、指名分别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哪些自然段让
你感受到野草在自由生息的?哪些自然段让你感受到小鸟在自由生息的?[整体感知每一部分,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按不同部分练段成篇的`方法。]
3、日内瓦人怎样让野草“自由生息”的?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想到了什么?
课件出现学生谈到的重点语句,朗读、理解:
(1)日内日瓦的绿地虽然大多是地毯般美丽的人工草皮和花坛,但也时时可见花花绿绿的野草和野花。
[引导感悟:
A:一般的现代化城市对野草会怎样?
B:虽然……但是表明什么?由此看出什么?
C:“时时可见”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可见”?结合]
(2)在路边、树旁、楼房偏僻角落以及城乡结合处,凡无需特别美化的地方,都生长着野草和野花,它们得到园林工人的定期修剪养护。
[引导换词理解:
A:如果说前面的句子告诉了我们野草“时时可见”,那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可以同样用“……可见”来概括吗?]
(3)日内瓦植物园的一面山坡,野草高高生长在里圈,人工栽种的草皮低低守护在外围,两者错落有致,只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
引导感悟:
[A:“只有……没有”看出什么?你看到城市的草坪。什么样?通常人们会怎样做?]
B:提供资料:人工草皮的价格。野草需要用钱买吗?
C:引入:野草不仅不需要钱来买,日内日瓦的人们
还非常重视野草的价值,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4)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从第四自然段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A:学生默读后自由发言。
B:教师启发引导:
[对野草如何自由生息的理解主要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品读词语、资料运用、朗读评议等方式来使学生感悟。]
4、日内瓦人怎样让小鸟“自由生息”的?
(1)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划出来,读一读,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如果你是这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对别人介绍日内瓦如何是自己的乐园?
[此部分教学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采取自悟、合作的方式,然后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变成小鸟来感受小鸟在这座城市中的自由。]
(4)指名表演或介绍,大家评议。在评议中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景,理解日内瓦人民对小鸟的保护与喜爱。
(5)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5、总结:课文重点讲的是几部分内容?如何连段成篇的?
[理清文章脉络,读书写作结合,了解课文按不同方面叙述的写作方式。]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1、进一步了解课文的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式。
2、学习生字
3、拓展学习。
二、教学步骤:
(一)指名读课文,回忆:课文用什么方法连段成篇的?
[重点出示:日内瓦的鸟也像野草般自由生息。
(1)“也”说明什么?对什么而言?
(2)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过渡句)]
(二)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餐”的书写。引导学生观察笔画的穿插。
(三)拓展交流。
(1)日内瓦的资料展示。
(2)关于环境保护的事例或建议。
[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结合生活实际,收集有关资料,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并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四)语言训练:课后练习三的练习。
[(1)出示句子,指名读。
(2)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3)练习说话。
(4)动笔写句。]
(5)互相检查、评议、纠正。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以读为本”,给学生充分的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引导学生认识了解这种叙述方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落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语言活动当中学习语言。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到了日内瓦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遗骸、褶皱、劫难、追溯”等词的读音,理解“劫难、致密、追溯、天衣无缝”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的同时,介绍“大陆漂移假说”产生的故事:1912年的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因病躺在床上。当他把目光移到墙上那张已看过千百遍的世界地图上时,突然产生了一个新奇的想法:为什么地图上南美洲巴西亚马孙河口突出的一块大陆,同非洲喀麦隆海岸凹陷进去的部分,形状竟会如此相似?为什么沿北美洲的东海岸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凹形地带,与欧洲西海岸到非洲西海岸的凸形大陆,竟会如此吻合呢?难道这几块大陆原来曾连在一起,后来才分离开来的吗?
魏格纳被这个奇妙的想法激动得几天没有睡好觉。他把地图上所有的陆块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它们的海岸线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后来,他经过多方面的研究、求证,大胆地提出了轰动世界科学的著名学说——大陆漂移假说。同时其他领域的科学家也拿出了证据来证明,比如考古学家就发现北美洲和非洲都有同种的蚯蚓和蜗牛化石。在1986年阿根廷研究所发现的恐龙化石也能成为证据吗?
那么“恐龙无处不在”与大陆漂移假说有什么关系呢?
二、字词环节(4分钟)
1、介绍作者
阿西莫夫(1920 —1992)出生在苏联彼得罗维奇小镇,3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纽约。自小喜欢读科幻小说,18岁那年,就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偷乘飞船的人》,在1941年的《理智》第一次提出了著名“机器人三原则”,1942年开始创作《基地三部曲》(1966年获雨果奖),1972年科幻小说《神仙们自由》获当年雨果奖和星云奖。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已300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泰斗。
2、检查预习情况,多媒体显示:
1、听读赏析
多媒体展示视频朗读
推理环节
现在我们要通过阅读课文(),试着来做一道推理证明题。
题目是:
已知:地球上其他大陆以及南极附近发现恐龙化石。
求证:地壳在缓慢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而不是恐龙在移动。
解答过程
∵已知南极附近的岛上发现恐龙化石。 现象
又∵其他大陆已发现了恐龙化石。 联系
∴恐龙曾经遍布世界各地。 判断
∵恐龙的生活习性和南极的气候不相适宜。 联系
∵恐龙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 疑问
∴大陆在漂移? 假设
又∵一些板块边缘可以拼合 依据
∴地壳在缓慢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结论
猜想环节
多媒体展示4张地图,让学生阅读课文7-12段,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解说大陆板块的变化。
4、总结
以上推理和猜想分别涉及到了哪些学科?从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生物学和考古学(恐龙)——地质学(板块理论)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里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三、拓展延伸(10分钟)
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请留心生活,思考自然和社会,多角度、多侧面、重联系、重沟通,力求一石击千浪而举一反三。
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谢皮罗教授注意到澡盆水的漩涡总呈逆时针方向,他大胆地推断这一定与地球自转有关,并且推断北半球呈逆时针,赤道不会有漩涡,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他就此发表的论文震惊科坛。
2、大自然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大自然中许多生物的生存技能启发科学家的灵感。飞机、潜水艇、蒸汽机的发明众所周知。现在科学家模仿苍蝇的构造发明了微型飞行器,模仿蟑螂的构造发明了太空探测器。甚至仿造人体视网模制作微型感光器,置于盲人眼内,可以带来视力的恢复……
4、变色龙的这些变色本领,在工业生产上的运用。现在,人们已经用某些特制的`颜料做成变色漆,这种漆对温度的高低变化十分敏感,一旦温度变化,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内就会改变颜色。将这种变色漆刷在容易发热的机器设备上,就可以用颜色及时发出警报,提醒人们立即采取措施,以免因温度过高而损坏机器设备。
5、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的x射线,促进了医学发展。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3分钟)
1、总结课文《恐龙无处不在》
本篇课文首先提出说明主旨、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总领全文。然后用恐龙化石在各地发现的事实,阐释对大地漂移假说的证明,用具体事例证明主旨。最后总结恐龙化石的发现对大陆漂移假说提供了证据。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曾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后来一齐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灭绝的,至今仍然是科学的一个谜。下一篇课文《被压扁的沙子》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2、布置作业
(1)、用今天学习的推理方法,预习《被压扁的沙子》。
(2)、利用网络资源去查找学科之间联系的资料。
语文教案 篇4
【内容简析】这是一篇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麻雀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由于不听妈妈的告诫而掉到了大花猫旁边。妈妈奋不顾身地去保护他,小麻雀飞到了窗台上,而妈妈尾巴上的毛却被大花猫咬掉了。这篇童话一方面告诉人们,小孩子自作聪明,往往是要吃亏的;另一方面又说明,只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生活的本领才能更快地增长起来。
【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感悟为主线。通过感情朗读体验角色人物的心理变化;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大胆的交流与讨论。
【教学目标】
1.会认“蹈、瞪、舔”3个生字。会写“檐、脖、摔、蹲、扯、嗓、蹈、莹、瞪、啄、舔、懊、鼠、秃”等14个字,理解“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
3.能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小麻雀,麻雀妈妈是怎样的妈妈。
难点:正确认识麻雀母子;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所表达的意思。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设计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都很喜欢看童话故事。它们不仅向我们叙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还能给我们以启示。谈谈你都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它使你明白了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今天,我们将学习著名作家高尔基的童话《小麻雀》。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板书:小麻雀)
2.了解作者概况
让学生把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同桌互读生字,认真听读,互相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3)小组内的同学互相听读课文,正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把文中相应的概括性语句,画出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开始( )
后来( )
最后( )
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讲述了上述内容?
2.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出重点学习的问题。
(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小麻雀,麻雀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妈妈?)
四、通读课文,加深理解。
1.再读课文,并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听读课文录音,概括出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自主识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注意哪些地方不要写错。
2.指导写好生字。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认真写好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词。
2.说一说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体会成长过程。
这是一对怎样的母子呢,让我们到普季克的成长过程中去感受。
(1)以读代讲,初步体会人物特点。
①默读课文1—13自然段,你对小普季克及他的妈妈分别有什么了解?
②分角色朗读。
③指名读。
(2)品读重点段,感受伟大的母爱与小普季克的成长。
①默读14—18自然段,思考:对这对母子,你又有怎样的认识?画出重点语句体会。
②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母爱。
出示15自然段:妈妈从树上扑下来。她把普季克推到一边,浑身的毛竖起来,张大了嘴巴,双眼直瞪着大花猫。她那凶猛的样子,使大花猫大吃一惊。
A.通过朗读,你有什么体会?
B.展开想象:读着这样的语句,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什么?(同学描绘头脑中出现的画面)
C.出示课本中的插图:同学们,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又一只老麻雀挺身而出,用弱小的身躯拯救自己的幼儿。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什么?
D.指导朗读。
E.过渡:还从哪儿感受到这种伟大的母爱?
出示16自然段: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可尾巴却让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不过,她好像一点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欢天喜地地问:“怎么样?怎么样?”
A.重点体会“好像一点也不在乎、欢天喜地”等词句。
B.指导朗读。
(3)让我们再一次感受那母爱。(指名朗读14—16自然段。)
(4)说话训练,体验角色。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就是普季克。当你掉下来,正在害怕时,看到妈妈飞下来,你有什么想法?是什么力量,使你竟然飞了起来?你从这件事中都学会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
(5)学习19自然段
普季克,你为什么鼻子酸酸的?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妈妈说吗?
三、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语文教案 篇5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识字1
一、教学目标要求:
1、 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由这几个生字组成的词,学习两个偏旁。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2、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能把词同图中事物联系起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7个生字。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卡、幻灯。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你们发现天气有什么变化吗?看到周围有什么变化吗?从这些变化中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
2、咱们北方的秋天与南方有什么不同?
二、指导看图(幻灯)
1、老师以散文的形式介绍水乡的金秋,并指导学生看图:
金秋的水乡烟波袅袅,荷塘边芦苇摇动,荷塘里菱角和莲藕成熟了,一片丰收的景象;夕阳下,一条条归舟中飘来阵阵渔歌;枫叶红了,月亮爬上了半空,月光中小镇亮起了万家灯火。
2、学生读词串并在图中找出相应的物。
三、初读课文,找出生字词
1、 根据拼音读准字音。
2、 用铅笔划出本课的生字,并多读几遍。
3、 反馈指导
(1)齐读生字卡。
(2)指名读生字卡。
(3)出示词卡进行认读,并相机指导读音。
4、再读课文词串。
四、书写指导:
1、 在词卡中找出要学的生字。
2、 分别找出左右结构的.字“烟、归、歌、灯”
(1)指名说出在“田”字格中占格的位置。
(2)讲解新部首“火”、“欠”的书写方法,学生书空。
(3)在书中描红。
3、 教师指导书写。
4、 讲评结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看拼音读生字卡。
2、 不加拼音读生字卡。
3、 指名读词卡。
二、指导朗读
1、把这些词放在一起怎么读呢?拿起书先读第一行。
(1) 这是什么地方的什么季节?在半空中看到了什么?(烟波)
(2) 这一行就是一幅画,想想自己读读。
(3) 指名读,你喜欢金秋的水乡吗?请你读读。
(4) 指导读,边读边在脑子中过电影,想象着画来读,每一个词就是一幅画,把它
们边起来想,你会觉得很美,教师范读。
(5) 指名读。
2、水乡的金秋美丽吗?还有哪美丽呢?自读第二行。
(1)第二行写的是哪美丽?(荷塘)。荷塘里有什么?看一下图,认识菱角、荷花、荷叶、莲蓬、藕。
(2)自己边读边想象第一行一样读一读。
(3)指名读。
(4)齐读。
3、放眼远望,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读第三行。
(1)他看到了什么?(夕阳)这是什么时候?(傍晚)他们满载而归,心情一定很高兴,就唱起了“渔歌”。
(2)多么高兴呀!多么美丽的图画呀,把它们读出来吧!自由读。
(3)指名读。
(4)分组读。
4、第四行写的是什么时间,应当怎样读呢?指名读。
(1) 学生互读互评。
(2) 分组读,大家评议。
(3) 齐读
5、把课文完整地读一遍。
6、指点押韵:读的真好听,看看最后一个字,除了“歌”外,韵母都是ang,是押韵的,所以读起来悦耳。
7、教师配乐范读:我是边读边在脑子里过电影了,你们愿和我比一比吗?读得好的我给他也配乐。
8、指名读。
9、全体起立,会背的背,不会背的读。
三、书写生字。
1、 还有哪几个生字没有学?它们是什么结构?
2、 观察字形,在田字格中占格位置,并书空。
3、 重点讲独体字“夕”的写法:写在田字格的中间,撇短,横撇稍长。
4、 在书中描红。
5、 讲评结束。
课后小结:
识字2
一、教学目的要求: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一个新部首,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2、 了解国庆大典欢乐的场面。
二、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卡、幻灯、录像、图片。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们到过我们的首都北京吗?你们看到国庆大典的场面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观看录像
你们看到了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识字2就是描写这一场面的。
三、初读课文
1、 自由读文,不认识的字看着拼音多读几遍。
2、 划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3、 反馈指导。
(1)认读生字卡片。
(2)认读词卡。
(3)读字卡并组词。
4、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1) 自读课文。
(2) 分组读课文,重在正音。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感知老党支部书记的感人形象,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老共产党员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2、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意思。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受山洪的凶猛
1、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雨,一场可怕的灾难降临到这座美丽的小山村,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这个可怕的黎明。(播放山洪视频)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可怕的场面,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山洪的特点。(大、猛、狂)
(二) 扣课后提示,领悟表达特色
1、导入:同学们,课文一次次地写到山洪和暴雨,请大家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2、作者是怎样写的,才让我们有了这种可怕的感觉呢?(大屏幕出示句子)
3、感受三种表达特色。出示三个句子: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天动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第一种表达特色:哪一种有最简短的句子?在哪儿?(像泼。像倒。)
指导朗读(读得有力、并猛)看,简短,却写出了雨的力度,短而有力,是第一种表达特色。在句后批注雨的力度。
第二种表达特色:由学生说;指导朗读(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个句子读好?):指名读、齐读。
第三种特色:让学生自己发现。(指名回答);找出文中这样的句子读一读。(教师课件出示);你们看,“跳舞、舔、爬”,单独看,似乎很美好,很亲昵,可是在这里,一点也不美好,反而写出了洪水的--?(可怕、令人畏惧、胆战心惊)句后批注洪魔的恐怖;指导朗读。
(三) 抓关键词语,对比中感受形象
1、在突发的`山洪面前,村民怎样?书上是怎么写的?读3----10自然段,划出关键词语。(学生汇报找出的关键词语,并结合句子指导朗读。)
2、同样是在山洪的突发时刻,谁的表现不一样呢?(老汉)该选哪些词来表现老汉呢?也在3---10处然段中找几个关键词。(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3、对比着读这些词语,并放进课文中的句子里读读。
4.解句子“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1) 引入:在镇定的老汉面前,纷乱的人群终于安静下来。(播放影象:汹涌的洪水。同时出示字幕:人们停信脚,望着老汉。)洪水中想起了老汉的声音:教师出示句子: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生读)
(2)你觉得应该怎样读,你想读出老汉的什么呢?(指名说,并读一读)
(3)老汉的声音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谁来读读这段话,咱们铿锵有力地读读这段话。
(四) 寻一个“情”字,走进人物内心
1、在撤离的过程中还有这样一幅画面(出示画面)。
(1)谁?(老汉),老汉在干嘛?(把小伙子从队伍中揪出来),小伙子是谁?从哪看出来的?
(2)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2、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自已读读,看看老汉此时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从哪看出的?
(2)谁能读出老汉的凶(指名读)
(3)父亲为什么要把把儿子揪出队伍呢?(指名说)是的,是党员就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于是他吼道:
(4)老汉的这一“揪”,很可能就会把小伙子从生命线上揪到死亡线上,老汉犹豫了吗?从哪里看出的?老汉、丝毫没有犹豫,而像大山一样果断。谁能果断地读这段话。如果老汉不揪,会是什么后果?
(5)。而此时的洪水--?哪些词可以看出,放肆是什么意思?(毫无忌惮)“放肆的舔是说洪水--?
(7)洪水越涨越高,情况越来越危险,此时老汉想到的却是村民的安危,还把他的的儿子从队伍里揪出来,那是他的亲骨肉啊,他是不是不爱他的儿子?从哪儿看出来的?
3、理解句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老汉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
(1)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把把儿子推上木桥的?
(2)指导朗读:是啊,洪魔在向这对父子张牙舞爪了;木桥已经在发抖了,在痛苦地呻吟了;眼看洪水就要把他们吞没了。
(3)老汉把生的希望给了儿子,因为他--爱他的儿子。老汉的这一推,成了老汉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最简单也是最壮美的动作。
(4)真希望小伙子能脱离危险,但--
(5)是的,老汉眼看着儿子被洪水这一恶魔吞噬,是何等地痛心,他也忘了自己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眼里、心里只在儿子,他想喊 ,他还想 ……可是--
(6)指导朗读:多好的父亲啊,我们把文中的老汉换作父亲,把小伙子换成儿子。当你们读着这两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时,相信你们更能理解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了。
(五)领悟“桥”的内涵。
1、最后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老汉保住了一百多号人的性命,却没有保住自己的儿子。老汉离我们而去,全村人拥戴的党支书离我们而去……
2、出示课文最后几段: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配乐读)
(1)她丈夫是谁呢?多么可爱的老汉,多么可敬的老支书啊,我们来夸夸他吧。能用上桥的,尽量用上“桥”。
(2)总结:是啊,他已成为一座摧不毁的桥,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心中。
【拓展延伸】
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让我们难以忘怀。这又让想起了刚刚过去的5.12大地震,让我们随着祖海的歌声再一次来感受那些催人泪下的画面。生活中也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感人的事迹,用你喜欢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交流交流。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一)复习音节,看图学习音节词,培养同学学习拼音的兴趣。
(二)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并说出图意,读句子,认识“山、田、左、片、右、风、云、她”8个字。
(三)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读儿歌。
二、教学重点
复习汉语拼音,认识8个汉字。
三、教学难点
能按顺序观察图、说图意。
四、教学方法
游戏法、演示法、小组合作法。
五、教学准备
投影、挂图、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复韵母卡片an、en、in、un、ün。
2.出示两拼音,三拼音卡片。开火车读;(小兔小兔快开门,谁来开?)指名读、齐读。
(二)导学新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
1.看图学音节词。
方法:找一人敲鼓,鼓停时,拿花环的同学上台抽一张音节词卡片,读两遍。
(1)做游戏“传花环”。
(2)师出示音节词卡片。
(3)出示实物图、铅笔盒、字典、转笔刀。
大家读一读,用一两个词说话。同学上台抽卡片贴图。
(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创设情境,让同学展开想像的翅膀。)
师:同学们学得可真快!为了放松一下,让我们大家坐上氢气球一起到郊外玩一玩吧!
2.看图按顺序说图意,学句子,识字。
(1)逐步演示山、田、树、果园出现的课件,问:“谁愿意当个小导游,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郊外美丽的风景?
生说:远处、近处、左边、右边各有什么?
(训练同学观察图说话的能力。)
用“郁郁葱葱”“广阔”“又大又红的苹果像红灯笼一样”等词句,按顺序介绍一下美丽的大草原。
(丰富同学的想像,培养同学的主动学习的兴趣。)
①先给小伙伴介绍。
②上台指图说一说。
(2)教师贴小动物图(小鱼、老鹰、小兔等)。
师:(准备图)美丽的大草原准备开个盛大的宴会。看!大草原来了哪些小动物?
(3)想当导游的同学赶快把这个热闹的局面介绍给各位老师和你的小伙伴吧!
同学像讲故事一样,按一定的顺序给老师和小伙伴说一说。然后让想说的'同学上台看图说说。
(让同学主动学习,锻炼同学的说话能力、观察能力。)
师:大家玩得高兴吗?可是你们知道林文、孙燕会在哪里游玩呢?
3.学习儿歌识字。
(1)出示投影片(儿歌)。
小组合作读,不会的问小老师。指名读。
(2)出示课件演示爬山的过程并范读(配乐)。
(把笼统内容具体可感地展示给同学。)
(3)教师指要求认识的汉字。
指名说并组词说话,同学做动作有表情地读儿歌。
(4)师出示假山、小人的实物图演示爬山的过程。
师:看!老师画了一棵大苹果树,看谁能帮老师把大苹果挂在树上?
(三)巩固新知
1.出示大苹果卡片。
抢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让同学在玩中学,学中玩。)
2.小结: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学得真棒!希望大家今后能够表示得更出色。
课后小记:
这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充沛调动了同学的积极性。同学们一节课始终边学边玩,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小组内互相合作、一起学习,师生、生生互动互学。一堂课,老师教得轻松愉快,同学学得也兴趣浓厚,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材简说
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带;无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惊叹。
本课和第17课《酸的和甜的》一样,采用连环画的编排形式。建议老师们在教学中把图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指导学生识字、读书,并渗透观察、想象能力的培养。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图文结合十分紧密,因此,建议老师们采取图、文、字结合的办法呈现生字。可以制作下面描述的课件(或者复合投影片)呈现生字。
第一段:画面右边是文中插图,左边是课文。课文中致、勃、农、技加注音,农、技两个生字为红色,其余的字为黑色。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特别注意农、技两个生字,当学生认识后,教师点击生字,使之变成黑色。
其余自然段与之相同。
2.写字。
建议把指导重点放在绞丝的书写上(纺、织)。写好绞丝的关键在于写好两个撇折:第二个撇折稍大,两个撇要保持平行(平行的概念不要给学生讲,可以通过示范让学生明白),第二个折要写成提。
(二)朗读感悟
本课有些句子比较长,教师要加强指导。注意指导读好下面的句子。
1.第二段中的`我们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袁爷爷立了大功。
2.第四段中的这种棉花在吐絮时就有红、黄、绿等不同颜色,棉纺厂可以直接用它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布
。
由于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已经不是难点。本课词语较多,还有许多专业术语,教学时可采取以下方法。
兴致勃勃是个成语,可以引导学生查成语词典自学,也可以这样指导理解:(1)仿照文中例句说句子。如,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体育场,观看足球比赛。(2)情境理解。让全体学生兴致勃勃地做一件事情,在他们做的时候告诉他们,这就叫兴致勃勃。
引人注目也是个成语,可以采取上面的方法进行教学。
几个专业术语可以不讲。如果学生提问,可作简单回答。如,杂交水稻:一种产量特别高的水稻。耕地:可以种庄稼的土地。湿度:水的多少。光照:太阳光的照射。吐絮:(看书上插图,再出示一只棉桃──图画、实物、课件均可)这里是指棉桃刚刚张开嘴,露出棉花。溶解:用演示的方法帮学生理解意思。如,把糖放在水里,即糖溶解在水中。
(三)实践活动
参观当地的科技展览馆,回校后交流参观所得。农村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冬季作物种植或在大棚中栽种的农作物。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角色学习,自读自悟
(一)范读(或听录音),感知课文
(二)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
2.讨论、互助,解决难读的句子。
我们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袁爷爷立了大功。
这种棉花/在吐絮时/就有红、黄、绿等不同颜色,棉纺厂/可以直接用它/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布。
3.指名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并说一说通过读书自己明白了什么。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老师依次出示挂图,请学生给它们配上相应的文字,配得好的就选为最佳讲解员。
(四)小组互助,自学生字
(五)积累词语
请学生在每段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读给大家听。并模仿课文中的句子造句。然后重点读读记记课后列出的四字词语。
五、资料袋
1.彩色棉花
彩色棉花是一种棉纤维不需经过人工染色,自身就呈现出红、绿、黄、蓝等不同颜色的棉花。栽培彩色棉花既不施用化肥,也不施用农药,只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因而又叫有机棉或生态棉。由于彩色棉花的纺织品能长期保持本色,无化学消毒和染色的残留物质,且生产成本低廉,因此深受棉纺部门的青睐。
2.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是根据植物生长发育需要的各种养分,配制成营养液,让花卉植物直接吸收,所以无土栽培也称为营养液栽培或水培。它与土培相比,具有花多型大、味浓、色艳、花期长,节约养分、水分和劳力,清洁、无杂草、病虫害少等优点。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领会“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积极意义。
2。体会本文高超、雄辩的讽谏技巧。
3。理解和归纳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背诵课文。
5。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质、揖、走、郄、恃、不肖、没死、崩、恣、约、乘”词语。
2。归纳“质、及、甚、少、异”等词语的义项。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能力。
2.领悟本文高超、雄辩的讽谏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介绍故事背景
2。反复阅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教学步骤]
导语
每当看到有些人用公车接孩子时,每当看到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备受宠爱时,每当听到有些父母为给孩子安排一个好的工作,谋一个“好”的前程东奔西忙,不惜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时,总会想起发生在战国时期赵威后与左师触龙之间的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触龙说赵太后》。
一、介绍故事背景
《触龙说赵太后》属《战国策。赵策》。触龙是赵国的一位老臣,在朝中担任“左师”职务。赵太后则是赫赫有名的赵威后。说起赵威后的赫赫有名,在《战国策。齐策》里,有一段“赵威后问齐使”的佳话:齐国使节来赵,她先问收成,后问百姓,最后才问到君王,致使齐使不悦。说她是“先贱而后尊贵”。赵威后据理以对,道出了“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赵威后从此威风八面,青史留名。就是这位青史留名的赵威后,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有时却过于溺爱,甚至蛮不讲理。触龙就此点巧妙地说服了赵太后。
《触龙说赵太后》这个故事大约发生在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因当时孝成王还小,所以又赵威后执政。当时的赵国,虽然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在支撑门面,但赵太后刚执政,处于新旧交替之际,国内动荡不安,国势大不如以前。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东下,一举攻占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太后不得不向齐国求援。齐国虽答应出兵,但按当时惯例提出了一个条件:即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太后是如何考虑这件事的,触龙又是怎样巧妙地说服太后使长安君质于齐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
(放录音,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二、指导自读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指导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词典扫清文字障碍)
2。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学生齐读课文后用10~15分钟时间结合课文下面注释疏通文意)
3。三读课文,指导诵读,理清思路
第一自然段
诵读指导:
本段为叙述语气,要读得平缓、清晰。“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句中的“新”和“急”要用重音读。“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句中的“强”读为qiǎng,既要重读,又要读准字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句,“有”字后要略作停顿,“唾”字要重读,要将赵太后的蛮横无礼读出来。
(指明一学生读,教师作指正,然后学生齐读)
提问:第一自然段,寥寥几笔,交待了什么?
明确: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原因。“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一句点明赵国危在旦夕。赵氏求救于齐,齐必以长安君为质。大臣的强谏,太后的不肯,拉开了这个故事的序幕。
第二自然段
(齐读课文)
诵读指导: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使太后与大臣之间的紧张气氛得以缓解。本段则是触龙与太后之间的一段精彩的对话。
1。此段中,赵太后言语不多,开始“太后盛气而揖之”,最后“太后之色少解”。心态的变化溢于回答之中。要将太后从盛气凌人到态度稍好转的心理变化读出来。
2。触龙是在太后与大臣僵持不下时出场的。他的有意识的苍老,他的机智,他的从容不迫都寓于其温和、亲切的拉家常的言语之中,读时要注意。
3。“日/食饮/得无衰乎?”句一要读出关切之情,二“日”与“食饮”后要略作停顿。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提问:对这段貌似娓娓闲谈话家常的`对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明确:此段貌似闲谈,实际上是触龙巧妙地说服赵太后的第一步。“盛气而揖之”说明太后的思想上有准备,既使你是身居高位的老臣,照样让你过不去。可触龙却采用“缓冲法”,见面后,只字不提“令长安君为质”之事。而是诉自己的病苦,问太后起居,在叙寒问暖中使太后“色少解”,打破了僵持不下的局面,为进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三自然段
(让一名朗读基础好的同学读,然后作指导)
诵读指导:
1。“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句“令”后略作停顿。“没死以闻”要读得坚定可信。
2。“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要读出疑问语气中得关切之情。
3。“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句较长,一要读出反问语气,二要在“非”“计久长”后略作停顿。
4。此段中触龙与赵太后得对话已很投机。左师公疼爱小儿子“没死以闻”的恳切;太后对“爱子”话题的兴趣均溢于言表。因此,太后之言“妇人异甚”“君过矣”要读得心平气和,“然”更要读得心悦诚服。
(学生齐读,男女声分角色读)
提问:敌对情绪逐渐消失,紧张气氛趋于缓和,触龙为何还不提“以长安君为质”之事,而提出让自己的小儿子“得补黑衣之数”呢?
明确:触龙提及少子舒祺之事,不仅拆除了赵太后心中的戒备,而且使她在爱子的问题上引起共鸣。这是触龙说服赵太后的第二步。
提问:触龙在使赵太后在“爱子”问题上引起共鸣后,又是如何进一步引水入渠的?
明确:借太后的爱子之情,避实就虚地将燕后与长安君作比较,顺势引出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观点,如此的旁敲侧击,终于使太后心悦诚服。这是说服赵太后关键的一步。
(学生齐读,尝试背诵)
第四自然段
诵读指导
本段中触龙单刀直入,侃侃而谈;赵太后怒气全无,心悦诚服,读时要把握好此点。
文意简析:
本段写触龙借赵侯和各国诸侯的子孙不能永保爵位的历史教训,当面指出赵太后在爱子问题上的错误,终于使赵太后改变了态度,同意长安君质于齐。
(学生齐读全文)
三、布置作业
1。背诵第三自然段
2。完成课后练习二、三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生就文中难解词句质疑,师生共同解难。
2。梳理归纳“质、及、甚、少、异、为”等词语的义项。
[教学步骤]
一、检查复习
1。检查背诵情况(采用集体背诵和抽查两种方式)
2。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小结:《触龙说赵太后》一文记叙了触龙劝谏的全过程。先言“说”的前因;再详写“说”的过程;最后交代“说”的结果。“说”字贯穿全文始终。以柔克刚,以情动人,能言善辩的触龙;蛮横固执、爱子心切的赵太后在叙家常的娓娓巧妙言辞中栩栩如生。
二、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难
(放录音,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边听边在有疑之处画线)
学生提问:“日食饮得无衰乎”句中的“得无”该如何理解?
明确:“日食饮得无衰乎?”句是古汉语得固定句式。“得无”与语气词“乎”组成“得无……乎”的句式。此句式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得无”可译为:“该不会”或“恐怕是”。例如“日食饮得无衰乎?”应译为: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又例:“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聊斋志异。促织》)应译为:恐怕是向我暗示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学生提问:“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又在者乎?”句应如何理解?
明确:“三世以前”指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晋国,三个新的诸侯建国时起。即指赵肃侯时代,赵国未称王的时代。“赵王之子孙侯者”的“侯”为“封侯“,名词作动词。此句应译为: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王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
三、梳理归纳“质、及、甚、少、异、为”等词语的义项。
(学生结合课后练习二题,再借助古汉语词典加以梳理)
语文教案 篇10
一、激趣定向
上课前我先做个小调查,我们班有没有会下棋的?会的同学请举手。这么多同学会!那大家在下棋的过程中有没有非常有趣的事(生讲)这么有意思!我都被感染了。那大家也一定迫不及待的想对弈一盘吧?不过,大家要先忍耐一下棋瘾,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梁实秋老先生的这盘棋。(板书:下棋)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速度课文要求有:(课件)
(1)、利用工具书、课下注释解决生字词。
(2)、回答问题:文章围绕什么字展开的?写了那些的棋人棋事
课文读完了吧?以前我们班的课堂上是男同学表现出色还是女同学表现出色?(都自夸)看来大家都是自我欣赏,要不,这节课我们男女同学正式来比个高低怎么样?(好!)字词有困难的同学请举手?你说。谁帮忙?老师这里也有几个字词需要大家帮忙解决。(课件)
给加点的字注音:
噎嗝 诮骂 鹌鹑 排闼
解词:索然寡味 自怨自艾
看来同学们识字解词的能力很强!接着我们解决第二个问题。文中围绕什么字展开?写了那些棋人棋事?
棋人有:太有涵养的人、慢性的人、急性的人、争棋人(如:斤斤计较而因小失大者,有不拘小节而眼观全局者,有短兵相接做生死斗者,有各自为战而旗鼓相当者,有赶尽杀绝而一步不让者,有好勇斗狠同归于尽者),观棋者。
三、品味赏析
同学们初读课文读的不错!本文作者将人物描写的惟妙惟肖这也得益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语言,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如语言特点、句、段、写作手法等等),并谈谈理由。(课件)
同学们可能找出的句子有:
1、杀死他一大块,或是抽了他一个车,他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好像是无关痛痒,使你觉得索然寡味。(作者的描写很细腻,语言也有趣)
2、当你给对方一个威胁的时候……或红头涨脸如关公,种种现象,不一而足。(这组句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语言很生动也很幽默、诙谐)
3、有斤斤计较而因小失大者,有不拘小节而眼观全局者,有短兵相接做生死斗者,有各自为战而旗鼓相当者,有赶尽杀绝而一步不让者,有好勇斗狠同归于尽者(这组句子运用排比修辞,也运用很多的成语,写的各种人很像我们生活中的几种人)
4、喜欢文中描写观棋者的那一段,语言很诙谐,很有意思。
同学们找出这么多精彩的句子,老师也有喜欢的部分。我也很欣赏文中描写观棋人的一段,真是妙趣横生!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近观棋的现场揣摩一下人物的心理好不好?这里我有一个小提议:一会儿,我将用动画展现这部分的场面和文字,同学们可以根据你揣摩的人物心理试着给图像配配音怎么样?有兴趣吗?同学们先读课文准备一下!好了,现在我们开始,我将播放两遍,第一遍同学们把握速度了解内容,第二遍配音开始,明白吗?
第一遍看完了,同学们还需要再准备吗?那好,你自己再揣摩一下。
谁起来尝试?
哪位同学点评一下?
四、合作质疑
从观棋者的表情我们可以读出:观棋而不语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是观棋言语会迎来下棋者的痛骂,那么同学们(课件)
你们认为观棋到底应不应该语?
同学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的都很有道理。但老师还是提倡同学们说话要分场合,要把握一个“度”字。
问题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而钥匙就在你自己的手中。对于本文你都有哪些的疑惑可以提出来小组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写在疑难卡片上交到我这里来。
由于时间的关系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我们不能一一的解决,但我觉得这个小组的问题很有价值,他们的问题是这样的:
以前我们也曾经读过一篇题目是《人生如棋》的文,不知道本文有没有影射出人生?谁来帮忙解决?
很好!问题提的好,答的也很棒!有句话“棋盘小舞台,人生大棋局”。的确,人生如棋,棋如人生,下棋是人生的一个缩影,它可以影射出不同的人对待生活的不同的态度。
五、拓展升华
相信同学们在假期中一定如约的看过雅典奥运会吧?这场奥运会曾经给我们带来许多次的惊心动魄,许多个今夜无眠。其中最震撼亿万观众心灵的要数中国女排与俄罗斯女排的那一战。两个国家的教练陪伴着我们由预赛打进决赛。他们的风格是不是一样的?有什么不一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两个人?
同学们说的很好!每个人对待人生的态度是迥然不同的。我觉得这两个教练他们都执著于自己的球队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都是成功的。所以,我们无需改变自己的个性,但我们可以在遵循个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检验自己锻造自己达到百炼成钢。
六、、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由小小的棋盘引发了诸多的讨论,回过头来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同学们的收获都很多,我很高兴。最后老师要告诉你一句话:既然人生如棋,那么作为棋手的我们何不为避免出现悔棋而朝朝谨慎呢?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园地教案12-16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优秀教案02-28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母鸡教案02-22
语文《掌声》教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