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23 14:11:54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9篇(精品)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科学教案9篇(精品)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四种几何图形。

  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和探索的欲望。

  活动重点:

  知道四种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且能够很好的区分。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已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基本特征。

  2、物质准备:利用废旧的纸箱、海绵纸自制的道具"魔术箱"和"魔法棒"。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一)老师带幼儿做手指操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二)小朋友们,今天早晨老师接到了一个电话,你们猜猜看是谁打给老师的?猜不到,那老师告诉你们是魔法王国里的国王打给老师的,他邀请老师带领我们小朋友去魔法王国做客,你们想不想去,那我们一起坐上小火车出发吧!

  二、中间部分: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感知四种几何图形。

  (一)游戏

  1:摸一摸"魔术箱"

  小朋友们,魔术王国到了,魔术王国里有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看,就是这只魔术箱?(出示魔术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密吗?好了,我们来看看这只魔术箱会给小朋友们变出什么有趣的东西。

  1、教师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摸出圆形,幼儿仔细观察圆形的基本特征,然后引导幼儿说说在幼儿园或家里有什么东西长的和这些图形宝宝是一样的。(启发幼儿说出)

  2、教师再念儿歌,当幼儿摸到后,让幼儿仔细观察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然后引导幼儿说说在幼儿园或家里有什么东西长的和三角形宝宝是一样的。游戏反复进行。

  3、总结:圆形:圆溜溜的,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坐小山立的牢;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长方形:对面的两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

  (二)游戏2:魔法棒变、变、变

  1、教师用魔法棒"变"出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组成的图片,请幼儿找出其中的图形宝宝。

  小朋友们,魔术王国里还有好多有趣的东西,你们看,这是魔法棒,(出示魔法棒)它也会变出好多的东西。变!变!变!咦!魔法棒变出什么了?(边说边出示其中的一幅图画)原来是一幅漂亮的图画。现在,小朋友们来找一找,这幅图由哪些图形组成,比比哪个小朋友的本领大。

  2、教师用魔法棒依次"变"出另外的两幅图画,请幼儿分别找出各种图形。

  (三)游戏3:给小动物找家

  魔法棒的本领可真大,它还会边出小动物呢!变!变!变!小朋友们,你们看是谁啊?(小鸭子)教师模拟小动物的声音,引导幼儿给小鸭子建一个家。

  三、结束部分:让幼儿巩固对四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四、活动结束。

  天也黑了,我们小朋友也该回家了,开起小火车回家喽。

  活动反思:

  针对中班上半学期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设计了《漫游魔术王国》的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漫游魔法王国》这节课,从一开始我就带领幼儿走进魔法王国这个梦幻的世界里。通过向幼儿呈现奇妙的魔法箱、利用魔语从魔法箱变出物品来吸引幼儿,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幼儿也能争先恐后地说出生活中与图形有密切联系的物品。我用鼓励、启发性的.语言,建立激励鼓舞的环境,让幼儿不受任何的限制,保持开放的心态,使幼儿个性化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初步理解三种形状的简单概念。同时,我也十分注意图形和物体的区分,当幼儿说到西瓜等球体时,我能及时的纠正,并正确引导。告诉他们,当我们将西瓜切成两半时,中间的那个面就是圆形的。三角形和正方形也是如此,强调物体的面。

  本次活动我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活动目标预设的要求。在活动中,枯燥的认知活动变成了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知识。通过幼儿的'探究活动,培养了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为幼儿认识各种图形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在活动中每个环节都能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环节与环节之间也较紧密,好像真的在漫游一般。

  当然,活动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次活动虽然进行的很顺利,课堂气氛也很好。但是,每节课都需要精益求精,活动的前两个游戏都用到了ppt展示,正是在执教过程中我发现ppt的制作没有周全的考虑到它的实用性,只是完成任务式的。就如第二个游戏,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正方形宝宝都躲在这两幅画的哪里,依次找出三个图形。我只是运用绘画工具画出两幅由各种形状组成的画。画是静态的,如果能制作成动态的,孩子通过用鼠标点击正确部分,该部分就能放大或跳动,让孩子们能更清楚地发现藏在画里的图形宝宝。我也相信此时的课堂气氛会更好。这也说明了我制作课件的水平存在局限性。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努力向电脑方面擅长的老师学习制作课件的技能技巧,是自己各方面都得到提高。活动中我还存在很多经验方面的问题,比如:上课的激情还达不到最佳状态、存在背教案的现象、语言还不够精炼、合理安排活动时间的同时要真正体现出活动的重点等。

  通过本次活动,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学经验需要慢慢地积累,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不断学习和改进。不管是教案的设计,还是活动的组织,都应该在不断地实施和反思中成长。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喜欢探索科学的兴趣。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初步了解淀粉对人体的作用, 培养幼儿科学的饮食习惯。

  活动准备:

  一个小型的菜市场配有:莲藕、土豆、芋头、南瓜、米饭、饼干、包子、面条、四季豆、豆芽、西红柿、蘑菇、木耳、鸡蛋、猪肉、青菜、萝卜等事物。碘酒、淀粉、小刀、盘子人手一份。一段愉快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以魔术的形式引出淀粉和碘酒,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过魔术吗?在哪里看过?

  (幼)在电视上看过。

  (师)魔术很有趣,今天老师也来表演一个魔术。

  ——出示白纸一张,请幼儿观察。

  (师)这是一张百纸,你能看出上面有什么吗?

  (幼)上面没有什么。

  (师)现在我来要变了。大家可要看好了!这瓶是碘酒,小朋友打针时经常用来消毒的,现在老师把它均匀的涂在这张白纸上。

  (师)现在的白纸和刚才一样吗?有什么变化?

  (幼)不一样,上面画了画。

  (师)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变的吗?

  (师)总结:答案就是它——出示淀粉和碘酒,在这张白纸上看似没有什么,其实老师预先用淀粉加水调成了糊,再用糊在纸上面画了一副画,由于淀粉和纸一样也是白色的,所以才不容易看出来。但是淀粉碰到了碘酒就不一样了,它们会发生化学变化,遇到碘酒的淀粉会立刻变成深紫色。

  二、寻找食物中的淀粉

  (师)你们以前见过淀粉吗?在什么地方见过?

  (幼)没见过

  (师)其实小朋友不但见过而且还喝过呢,只是你们没发现而已。厨房的阿姨为了使汤的味道更加美味,小朋友更喜欢喝,就把淀粉加在汤里了。现在小朋友回忆一下,我们喝过的西红柿汤、忌惮汤等是不是特别好喝呀?

  (幼)是,味道很鲜美。

  (师)对了,那是因为用淀粉做的汤清澈而又粘滑,口感和视觉都很好。不但如此,而且淀粉非常有营养,我们吃的大部分食物里就含有许多的.淀粉,那什么食物中含有淀粉,什么食物中不含有淀粉呢?大家猜一猜。

  (幼)我想鸡蛋里含有淀粉,因为鸡蛋很营养…

  (师)大家说的都不错,但是靠猜是猜不出来的,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证明,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实验。

  (师)这些是纯淀粉,我们把碘酒滴入淀粉中,大家看到滴了碘酒的淀粉立刻变成了深紫色。用这个方法就能帮助我们找一找哪些食物里汗有淀粉,现在老师请两位小朋友来做第二个实验——出示莲藕和鸡蛋。

  (师)莲藕和鸡蛋我们经常吃,它们里面有没有汗淀粉呢?我们来看一看。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出示食物淀粉表

  (幼)我们发现莲藕里含有淀粉,鸡蛋里面不含有淀粉—教师将幼儿的表达记录在表格中(含有的画∨,不含的画×)

  (师)小朋友说的真好,大家还想试试吗?

  (幼)想,我想试试,我也想试试。

  (师)大家都想试,那好吧。我们到菜市场去,条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回来进行实验,但是老师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大家在实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使用小刀切食物时不要切到自己的手,不会切的小朋友也可以请老师帮忙。我们分五组进行试验,每组一张记录表,并把你们实验的结果记录在这张表格中(出示幼儿记录表),含有淀粉的就在食物名称后面画∨,不含的画×。好,大家行动起来吧!(将幼儿分成五组)

  三、集体实验(放一段愉快的音乐),教师从旁指导

  四、师生总结

  (师)第一组请一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幼)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中含有淀粉,…中不含有淀粉。

  (师)请第二组的小朋友来说一说。

  (师)总结:小朋友真棒,找到了这么多含有淀粉的食物,因为淀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可以有效的抑制肠道疾病。所以我们应该多吃淀粉含量高的食物,从而保护我们的身体。其实呀,我们今天还只是找到了一部分,还有许多的食物中都含有淀粉,象水果中同样也含有大量的淀粉,他们都等小朋友去发现。我们课后再去认真的找一找。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识别晴、多云、阴天、雾、沙尘暴、下雨、雷阵雨、大雪的气象标志。

  2.增加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八种气象标志小图卡。

  活动过程

  1.故事引入去不去游乐场玩的问题,引起幼儿对天气的关心。

  教师:小熊想明天去游乐场玩,晚上睡觉前,小熊给它的好朋友打电话:"喂,小兔吗?明天我们去游乐场玩好吗?"小兔说:"明天下雨,不能去。"小熊想:小兔怎么知道明天下雨呢?小朋友们,你们说说,小兔是怎么知道明天会下雨的呢?

  引导幼儿集体回答:听天气预报。

  教师:天气预报有什么用处呢?

  教师:让我们了解一下最近的天气情况,就可以做好相应的准备了。如果明天会下雨,我们准备好雨伞,就不会被雨淋了。

  2.观察图片,帮助图上的`两个小朋友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在于什么?原来他们遇到了问题,他们不知道这些标志是什么意思,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谁认识图上的标志?

  请幼儿分别来说自己认识的标志,不认识的最后问教师。

  教师边出示8个气象标志边小结:晴、多云、阴、雾、沙尘暴、雨、雷阵雨、雪。

  3.游戏"小小天气预报员"。

  教师:小朋友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认识了那么多标志,现在我们用认识的气象标志来玩个游戏"小小天气预报员"。

  幼儿用气象标志的小图片和教师互动做游戏,加深对标志的认识。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幼儿有策略、有规划地解决问题,在规定的材料内,尽可能多的探索不直接用手运球的方法。

  2.幼儿尝试运用简单符号“√”或“×”填写记录卡,培养幼儿有计划地完成实验。

  3.提高幼儿良好的科学素养,激发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乒乓球、记录卡、纸杯、铅丝、铅笔、吸管、橡皮泥、报纸。

  活动过程

  (一) 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实验设想提出问题

  1.出示乒乓球,提出问题:怎样不移动篮子又不直接用手碰到乒乓球,把球从这个篮子运到另一个篮子里呢?想想可以请什么东西来帮忙呢?

  幼1:可以用嘴巴咬。

  幼2:可以用杯子舀过去。

  幼3:可以用勺子。

  (评析:导入环节简单明了,提出问题,并进一步问:可以请什么东西帮忙,引导幼儿在不直接用手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工具。唤起了孩子们的已有经验,他们很自然地想到了除了可以利用身体的其他部分,还可以借助其他辅助工具。)

  2.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材料: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材料,你们觉得它们可以用来运球吗?

  幼儿:我觉得有些行,有些不行。

  (评析:出示记录卡的时候,可结合实物一起出示,这样可给幼儿一个直观的印象,为后面的操作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请幼儿将自己的想法记录在“我的猜想”一栏。

  教师简单说明记录要求:如果你觉得可以,请在材料旁边一栏打上“√”;如果觉得不行,请打上“×”。

  (评析:记录的形式帮助了幼儿汇总自己的思维方法,这对幼儿科学的素养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对于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单独记录的形式接触还较少,因此在记录前,需要教师作出简要说明,并作适当示范。)

  4.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集体交流。

  师:你觉得哪些材料可以运球,哪些不可以呢?

  幼1:我觉得纸杯行,其余的不行。

  幼2:我觉得纸杯、吸管、橡皮泥可以,别的材料不可以。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大胆猜测,可以说,幼儿的经验各不相同,预想的运球方法也是各不相同,幼儿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猜想的科学态度尽情发挥。)

  (二)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材料,动手实验操作。

  1.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实验,并在实验结果一栏记录。

  教师说明要求: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那到底谁的猜想是对的呢?我们只有自己去实验一下,带上你们的记录卡,可以先根据记录表上的材料去找一找,试一试,如果你找的材料可以运球,请在实验结果一栏打上“√”;如果不行,就打“×”。

  (评析:教师再次提出记录要求,是对幼儿实验之前的一个提醒,这样幼儿就能带着目标去操作。避免了幼儿的兴趣点快速转移到操作活动上,而将操作记录遗忘的情况发生。)

  2.教师适时指导幼儿实验,并提醒幼儿:实验完的材料及时放回原处,再选择别的材料,并强调不能直接用手碰球。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了自己想要的工具,他们大胆地探索着,手脑并用,小心地尝试着一个又一个方法运球的方法,思维异常活跃。)

  3.实验结束,幼儿整理实验材料。

  4.交流实验情况。

  (1)幼儿与客人老师或同伴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

  (2)集体交流,教师提问:你用了哪些材料?你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

  (评析: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话讲述自己用了什么材料,怎么做的,并上台演示操作方法,更加体现了幼儿在整个活动中的自主性。)

  (3)总结幼儿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请其他幼儿帮助解决。

  师:这个小朋友觉得铅丝不能用来运球,你能来帮助他吗?

  幼儿:可以先把铅丝卷一卷,做成勺子的形状就可以了。

  (评析:能力强的幼儿将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又使幼儿的思维变得更广。)

  (4)引导幼儿发现

  A:同一种材料可以有多种操作方法。

  B:两个材料可协作运球。

  C: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运球。

  (三)观看图片,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1.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工具,拓展幼儿思维。

  (1) 师:在我们生活中,科学家们发明了许多不直接用手运东西的工具。

  (2)依次出示簸箕、推车、铲车、吊车等图片。

  师:这些工具是怎样运东西的呢?

  幼1:有了簸箕,很容易就把垃圾装进去了。

  幼2:把小宝宝放在车子里,妈妈推着就能带他出去玩了。

  幼3:工人叔叔只要在车里操作按纽,就能挖泥土了。

  幼4:大吊车的手能抓起很重的东西。

  (评析:从科学小实验,延伸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幼儿对不直接用手就能运东西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

  2.谈话,初步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教师:因为有了那么多不直接用手就能运东西的工具,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了,小朋友们只要认真学本领,相信你们长大后会发明更多能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工具。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发现更多的运球方法。(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 陈季梅)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叶子的主要特征(叶脉、叶片、叶柄等),初步了解叶子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2.能用语言、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叶子产生探究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家长事先和幼儿找一找关于叶子的资料,丰富幼儿的经验。

  材料准备:制作《各种各样的叶子》PPT;各种各样的叶子若干、白菜、包菜、青菜;两盆一样的植物、记录表。

  活动重难点:

  通过观察叶子的主要特征,初步了解叶子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用动作模仿叶子的生长过程。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大树的叶子。

  1.观察大树的叶子

  师:看!画面上有棵大树,这棵大树上长满了叶子,请你仔细的观察一下这些叶子是什么样子的?

  幼:绿绿的、叶子上面有一条一条的线。

  2.师:这些叶子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叶脉、叶片、叶柄)这些树叶都长在大树的什么地方?

  幼1:叶子上有像树枝一样的小棒。

  幼2:有的叶子长在树枝上,有的长在树干上。

  师:高高的大树上长满了叶子,这些叶子都长在大树的树枝树干上,虽然它们长得大小不一样,但它们都是由叶脉、叶片、叶柄组成的。

  (评析:树叶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帮助幼儿清晰的观察到树叶的样子,从而打开了幼儿的思维,也为下一个模仿环节做较好的铺垫。)

  二、观察各种各样的叶子,用身体动作模仿叶子的生长过程。

  1.师:那除了大树有叶子,还有什么植物也有叶子呢?(幼儿交流讨论)

  幼1:花上面有叶子,小草上也有。

  幼2:苹果树上有叶子。

  幼3:芹菜上有叶子。

  2.展示幼儿采集来的各种各样叶子。

  师:原来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植物都长着叶子,我们一起来观察桌子上的的这些叶子,看看它们一样吗?它们长的什么样?像什么?

  幼1:它们不一样,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黄色的。

  幼2:这个叶子大大的,像一把扇子。

  幼3:这个叶子小小的,有一点圆圆的像小葡萄。

  师:你还知道有哪些植物的叶子长得很特别?(出示枫叶、杏叶)它们的特别之处在哪里?

  幼1:这个是枫叶,它的叶子分成好几瓣,每个头都是尖尖的。

  幼2:这个杏叶像把小扇子,它有的时候是红色的,有的时候是黄色的,颜色会变的。

  3.用身体动作模仿叶子的生长过程。

  师:你们认识了这么多种叶子,那你知道这些叶子是怎么长大的吗?(播放PPT中叶子生长的视频)请你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它的生长过程。(幼儿分散均匀,用身体动作模仿叶子的生长过程)

  (评析:通过观察实物叶子和PPT中的叶子,丰富了幼儿的相关经验,在观看叶子的生长视频时了解了叶子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用身体动作表现叶子的生长过程,这给整个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过程中不仅用肢体动作表现了叶子的生长过程,更是表现了不同叶子的形态。)

  三、多种形式了解叶子的多样性。

  1.出示白菜、包菜、青菜

  师:叶子慢慢长大后都有不同的作用,我这里还有一些特殊的叶子请你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说说这些叶子都有什么用?(可以食用)

  幼1:这个是白菜的叶子,它是可以吃的。

  幼2:这个是青菜的叶子。

  2.师:原来叶子还可以让我们人类食用,那它还可以做成什么呢?(出示PPT中一些用植物的叶子制成的中药药材图片)我们平日里生病了会用到一些中药,这些给我们人类治病的药材有的也是用一些特殊的叶子做成的。

  (评析:本环节通过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在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中发现叶子的多样性,从而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拓展幼儿的各种思维,丰富幼儿的知识面,也为幼儿的自主发展开渠。)

  四、集体实验观察讨论叶子的作用。

  1.师:叶子的用处可真多,那植物为什么要长叶子呢?叶子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用处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

  幼:

  1.它不长叶子就很难看。

  2.出示两盆一样的植物和记录表

  师:这里有两盆一样的植物,我们把其中一盆植物的叶子剪除,放置一边,然后过两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两盆植物的变化,也看一看被剪除的叶子和以前有什么区别,最后把它们记录下来。

  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每天观察植物的变化,并将变化记录下来。

  (评析:本环节通过一个小实验让幼儿发现叶子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激发了幼儿的继续探究的兴趣,从而也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

  教学反思:

  《纲要》中的科学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等。”可见科学领域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保持孩子们永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调幼儿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地观察、操作和实验,对探索的结果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1.熟悉的材料

  来自生活中常见的叶子成了孩子们探寻的主角,“叶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叶子可以吃吗?”在活动中,通过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叶子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从而发现了叶子的秘密,因为它是孩子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自然而然成为了孩子们最乐意探寻的目标,活动中多媒体的运用使科学活动增色不少,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拓展幼儿思维,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孩子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叶子,他们对整个活动充满了兴趣。

  2.真实的体验

  实物的亮相打破了以往的图片展示,给了孩子们更直接的经验,在平日里孩子们都有食用过各种叶子,也都会有相关的经验和体验,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用手、胳膊等动作表现各种叶子,感受各种叶子的生长过程,在看、闻、摸中感知叶子的多样性,在最后环节和延伸活动中,通过为幼儿准备了各种辅助材料,让幼儿在看一看、想一想中发现这些叶子的作用和变化,因为他们是直接参与者,所以能获得了最真实的体验。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1、知道磁铁是能吸住铁的东西的,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2、学习按一定标准分类的方法。(是否能吸铁的标准)

  3、激发对磁铁吸铁现象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人一盘材料,内有磁铁和铁片、回形针、螺丝帽、钥匙、硬币、纽扣、木块、布条、玻璃球、塑料玩具等。

  2、在教室中增加一些铁制用具供幼儿探索。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小朋友,请你看看你面前的盘子里有些什么?”“请你玩玩盘子里的东西,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的东西会粘在一个黑块上)

  2、引导幼儿探索磁铁的特性。

  (1)“是哪一块东西能粘住别的东西?把它找出来,”“这块能吸住别的东西的铁块,我们给他一个名字叫磁铁。”幼儿说出名称。“现在你们试试,磁铁能吸住哪些东西?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磁铁能吸起铁块、回形针….吸不起木块、纽扣….)“为什么磁铁能吸起铁块、回形针….吸不起木块、纽扣….?”(因为铁片、回形针等是铁的,木块、塑料不是铁的')“磁铁能吸起铁做的东西,而不能吸起木头、塑料等其他东西。”

  (2)“请你试试,把磁铁和它吸起来的东西分开的时候,会有什么感觉?”

  3、引导幼儿通过分类活动学习分类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幼儿尝试分类,教师个别指导

  4、小结并扩展幼儿经验。

  今天我们又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磁铁能吸起铁块、回形针…因为他们都是铁做的,不能吸起硬币、木块、纽扣,因为他们都不是铁做的,你想知道磁铁还能吸什么东西嘛?请你用磁铁去吸一吸教室里的其他东西。“请幼儿讲述,那些东西能吸起,哪些不能吸起,为什么?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中班科学《神奇的纸》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验,探索发现纸的对折次数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知识)

  2、能用记录单记录自己的操作过程,并尝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能力)

  3、在活动中较专注的操作,并体验探索操作的乐趣;(情感)

  活动准备:

  A4纸幼儿每人一张、玩具积木若干、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出“让纸站起来的”的话题

  1、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神奇的东西,看!是什么?(纸)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画画、剪纸、折纸等)”

  2、引出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这张纸的用处特别的多,它的神奇之处你一会儿也会慢慢的发现。现在你先想办法让它在桌子上站起来,试一试。”(幼儿每人一张纸,自由探索)

  3、初步尝试发现纸可以承重

  (1)“小朋友用的方法不太一样,但是都能让纸站起来,那这张神奇的纸上能不能放东西呢?”(能或不能)

  (2)“有人说能有人说不能,那请你拿一个玩具先来试一试”(幼儿动手尝试)

  (3)“刚刚我发现这个小朋友的站的特别稳,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他是怎么放的?”(引导幼儿发现,放玩具时要靠近角会更稳)

  二、幼儿探索记录,发现纸的对折次数与承受重量的关系

  1、“没放稳的小朋友赶快调整一下,现在都能放好一块儿积木。那还能再继续放吗?”(幼儿猜测)

  2、幼儿尝试用记录单记录在操作过程中的发现

  (1)“这个还得小朋友自己来尝试。现在我这里有一张记录单,看这是这1次的意思,这是折2次的`意思,这是折3次的意思。请你尝试完之后,数一数你折一次时能放几块积木,在记录单上画出来(用○表示)”(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2)“我发现这个小朋友放了?块(最多的)请他来说一说是怎么放的(个别幼儿介绍经验)“那如果把这张纸再对折一下,能不能放更多呢?请你来试一试,别忘了记录”(幼儿再次尝试)

  (3)“我发现你们放的积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稳了。如果再对折一次,折3次的时候,你觉得你能放几块积木呢?”(幼儿猜测)

  (4)“好,那你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放的像你说的那么多”(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提醒幼儿记录)

  3、教师小结

  (1)“现在来观察一下你的操作单,折几次时放的积木最多(3次)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在前面桌子上出示分别折1次、2次、3次时的造型,请幼儿观察“看,这张纸变得越来越小了,但是它每条边的厚度都增加了,所以站的也就更稳了。”

  三、延伸活动

  1、发现纸的不同折法

  “今天我们用的都是对折的方法来试验,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这张纸站起来呢?(幼儿说,教师出示折扇子的方法和卷筒)看它们是用什么方法站起来的?上面能放东西吗?”(可回家和父母一起尝试)

  2、环保

  “那这张纸和我们做了游戏之后,它还可以用来(画画、剪纸等)我们平时用的纸都是用树木来做成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节约用纸,保护我们的环境。”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观察各种花朵的外观,学习从颜色、形状等多角度观察物体特征。

  2、大胆想象,感受将花朵形状与具体的物品形象结合在一起进行感知。

  活动准备:

  1、各种花朵图片。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认识花朵的外观。

  二、请教师扮演成春姑娘,手持装有各种花朵图片的布袋,请幼儿每人从布袋里摸一张花朵图片。观察它的外形特征。

  1、鼓励幼儿仔细观察自己手中的图片。

  2、幼儿独立观察,教师引导幼儿从花朵颜色、形状等方面进行观察。

  3、集体交流。

  三、激发幼儿想象力,用花朵形状与具体形状对应的方法,巩固对花朵特征的了解。

  1、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

  2、请幼儿仔细观察幼儿用书上花朵的形状特征,想象它像什么,并用完整的'语言进行描述。

  3、幼儿在组内分享自己的想法。

  4、鼓励幼儿比较花朵之间的差异。

  5、鼓励幼儿画己最喜欢的花朵,并说说它的特征。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尝试自定分类标准,进行多角度的分类。

  二、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动物图片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对部分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有一定的了解。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难点:自定分类标准

  2、指导要点:指导幼儿进行多角度的分类,老师做简单的记录。

  四、活动过程:

  1、游戏:我喜欢的小动物园。(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每人一张)

  2、请幼儿随意把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说说动物的'名称和它们的外形特征。

  (1)幼儿轮流进行讲述,教师可以适当补充。

  3、引导幼儿自订分类标准,把上述的动物分类。(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只要幼儿言之有理便可。例如:可以按动物的生活环境、有没有毛、会不会飞等特征来分类。)

  (1)教师小结,将话题导向分类环节。例如:这么多动物能生活在一起吗?为什么?该怎样分类呢?

  (2)幼儿讨论分类标准。例如:可以按动物的生活环境、有没有毛、会不会飞等特征来分类。

  (3)请幼儿按讨论后的标准进行分类,老师帮助幼儿划分分类区域,并为幼儿示范记录。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2-15

中班科学教案08-02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1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中班科学教案01-07

[集合]中班科学教案07-20

实用的中班科学教案07-20

中班科学教案:水07-01

《影子》中班科学教案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