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优选】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篇1
研讨内容:
家长开放日活动一直是我园所注重的一项家园合作的活动。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学习情况;加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我园于20xx年4月25日将进行小班年纪的“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因此针对即将进行的半日开放活动,我们小班组对教学内容《妈妈我要亲亲你》的音乐歌唱活动进行了研讨,我们一起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观摩已有的教学视频
通过观看教学视频,使老师们基本熟悉教学的内容和过程,并从中学习这节活动好的地方,如老师的语言组织,老师和孩子的互动等。
二、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
2、尝试用小动物名称进行歌词替换。
3、在“亲亲”“摸摸”老师和同伴中体验互动的快乐。
在制定这个目标时,老师们都表达了自己的理解,也觉得根据课程内容,这样的目标是符合小班孩子的。
三、活动教具的准备
妈妈的图片吻的模型娃娃和两只小动物
在这个环节的时候,老师对于是否需要妈妈的图片有些争议,出示图片的`作用大不大?在活动中是否取得效果?通过讨论,大家觉得还是保留要妈妈的图片,具体效果如何要等到摩课时再决定。
四、研活动过程:
通过观摩录像逐一将活动分成四个环节进行:
(一)导入歌曲,应该如何自然的导入,用什么方式简单明了,幼儿又能很好意会。
(二)学习歌曲,通过观看老师的动作提示来学唱歌曲。老师和幼儿应该在什么环节一起互动效果更好。
(三)创编歌词,通过出示娃娃、小兔和小熊来让幼儿学习替换歌词。
(四)活动的延伸,让幼儿邀请同伴或父母一起来玩“亲亲”的唱歌游戏。
五、模课前的准备
(一)老师熟悉歌曲并会弹奏,示范唱的音量和节奏的把握。
(二)活动中范唱歌曲几遍,如何和幼儿互动,互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三)每个环节导入时老师语言的组织要明确,强调游戏中的规则要求。
(四)自我推荐小班组公开授课示范的老师。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尝试4以内的听觉数数。
2、体验扮演角色玩游戏的快乐,建立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PPT
2、小鼓、小棒
3、1—4的数点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兴趣
(目的:回忆小兔乖乖的`故事,能够用数字一 一对应介绍小兔)
1、它们是谁啊?兔妈妈有几个乖乖?叫什么名字?
2、小结:一个兔妈妈和三个小兔乖乖,一个叫红眼睛,一个叫长耳朵,还有一个叫短尾巴。
二、看看听听,尝试数数
(目的:运用看、听的感官,尝试4以内数数)
(一)特别的约定(听觉数数)
1、今天兔妈妈又要出去摘萝卜了,她和小兔乖乖们有个特别的约定,悄悄地告诉小兔她回来时敲门的次数。听一听兔妈妈约定敲几下门?
2、敲了几下门?(如果幼儿没听清,可以再听一遍)
3、一起数一数,到底是几下?(出示四个圆点的数点卡 )
小结:兔妈妈回来会敲4下门,如果敲的不对,就……(逐渐慢慢引导幼儿说出游戏规则)
(二)小兔玩游戏(看看数数)
过渡语:兔妈妈出发了,看看三个小兔乖乖在家做什么呢?(放动画)
重点提问:
(1)小兔乖乖们在家做什么呢?
(2)小兔乖乖们在家里做游戏啦,短尾巴小兔玩翻跟头的游戏,我们一起数数她翻了几个跟头?1个跟头(根据幼儿说出的数字作记录)
(3)红眼睛玩转圈圈的游戏,一共转了几圈?转了2圈(根据幼儿说出的数字作记录)
(4)长耳朵玩跳一跳的游戏,一共跳了几下?跳了3下(根据幼儿说出的数字作记录)
(三)妈妈回来了,回忆敲门次数。(巩固听觉数数)
过渡语:嘘,听,好像有人在敲门噢。
(1)是不是妈妈呢?妈妈说会敲几下门?
(2)播放声音,幼儿判断是不是与兔妈妈约定的敲门声次数一样。
4、兔妈妈回来了,按约定的敲门次数敲门,小兔把门打开。
三、游戏“敲门”,巩固数数(目的: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巩固数数)
1、一起共同确定兔妈妈敲门的次数。出示数字2的数点卡:现在我是兔妈妈,这次我们约定敲……下门,如果我敲对了,兔宝宝给我开门哦!(游戏)
2、请2到3名幼儿扮演兔妈妈,其他幼儿扮作小兔,教师给兔妈妈出示不同的点数卡,兔妈妈按点子数敲击小鼓。与事先商量的敲门次数相同时,小兔立即开门!现在谁来做兔妈妈呢?(请一名幼儿做兔妈妈),教师出示数点卡,这次敲几下门?(根据时间请2-3名幼儿做兔妈妈来敲击小鼓玩游戏)
引导语:
1、如果敲对了,说:妈妈回来了,我就把门开!
2、如果敲错了,说:你不是我们的妈妈,不开不开就不开!
结束语:
我的小兔乖乖们,真聪明,会保护自己了!兔妈妈要奖励你们,等会带你们下去玩哦!
玩游戏:蹲一蹲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蓝三原色,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弹珠滚画出美丽的线条。
2、体验滚画活动的乐趣,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活动准备:
红、黄、蓝三原色颜料,小筐、弹珠、鞋盒、白纸、抹布等。
活动重、难点:
帮助幼儿自主有序的滚画。
教学手段与方法:演示法、操作法。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出示操作材料:我有一个鞋盒,一张白纸、弹珠和颜料。今天张老师要用它们给大家变个好玩的魔术!你们想不想看,请小朋友仔细看我是怎么变的?变出了什么?
二、教师变魔术。
1、教师先把白纸放在鞋盒里,将弹珠蘸上红颜料,放在纸上来回滚动,滚好一种颜色,把弹珠放在边上,换一颗干净的弹珠,蘸上黄颜料,放在纸上来回滚动。再次用同样的方法滚蓝色。(提醒幼儿换颜色时一定要用干净的弹珠,手上碰到颜料在抹布上擦一下。)
2、教师展示作品:请小朋友看看变出了什么?(初步感知线条与红、黄、蓝三原色)
师:变出了这么多美丽的线条,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3、幼儿观察后自由说说。
三、教师帮助幼儿明确操作要点,幼儿尝试操作。
1、你们想不想来变出美丽的线条?老师介绍操作材料和操作要点。
老师给每位小朋友都准备好了变魔术的材料,请你按老师的'方法开始变魔术吧。注意颜料不要蘸的太多,不同的颜色要换弹珠,颜料不要弄到衣服上和手上。
2、幼儿自主操作,教师巡回辅导,提供适度的帮助。
四、展示幼儿的操作成果,引导幼儿分享、交流。
1、师生观看操作成果,教师针对具体情况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作品,帮助幼儿肯定自己,欣赏同伴。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帮助幼儿明确红黄蓝三原色。
小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交通工具是孩子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书中的交通工具形象卡通,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更具有生动性、趣味性。交通工具发出的象声词,也比较适合孩子模仿学习,适合本年龄段孩子的学习特点。通过绘本故事《我也要去》丰富孩子们的交通常识,因此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在阅读活动中,认识几种常见的车。
2.愿意模仿车发出的声音,知道简单的交通规则。
3.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绘本阅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人手一本绘本《我也要去》。
2.汽车图片若干、音乐、红绿灯。
活动过程:
(一)介绍封面、封底,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1.幼儿从书袋中取出图书。
教师:今天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来阅读一本图书,现在我们把书从书袋里拿出来,放在膝盖上。
2.认识书的封面、封底。
(二)观察阅读图书,理解绘本内容
1.阅读封面。
教师:封面上有什么?你们猜猜这本书里讲的是谁的故事呢?
教师:这本书的名字叫《我也要去》。请家长用手指着书的名字,和孩子一起说。
2.阅读扉页。
教师:打开书本,你看到了谁?这一页叫扉页。书本里有没有小熊呢?
3.共同阅读至救火车页面。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车?小汽车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你们还看到了谁?小熊在干什么?
教师:谁也要去呀?(小熊)
教师:小熊也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4.自主阅读至小火车,了解车的特征
(三)师生共同阅读,理解绘本的最后两页
1.幼儿和教师共同阅读。
教师:小熊碰到了谁?发出什么声音?我们学一学,说一说。
2.请幼儿模仿汽车的各种声音。
3.观察绘本的最后两页,知道简单的交通规则。
(四)完整阅读图书。
(五)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和妈妈一起看了什么图书?开心吗?我们以后在家里也和妈妈一起看书,好吗?
活动反思:
偶然间看到《东方娃娃》随刊的绘本《我也要去》,简洁明了的画面和简单的故事内容,让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小故事,想到大人出门时,孩子常常会要求:“我也要去”,而且书中一些交通工具发出的象声词,也比较适合孩子模仿学习,想到这些我决定组织这样一个集体教学活动。
有了这个决定,就开始准备起来了:书上的图片比较小,就制作了幻灯片;没有现成的教案,就自己备课。再次细细品读绘本时,我发现了一个细节动作,那就是小熊在追车、乘车过程中的不同动态过程。我就在想在这一动作过程上做文章,让幼儿观察、模仿的同时,尝试体验其越来越急切的心情,并试着用逐渐提升的音量和语速学说小熊的话语,从而体验阅读的乐趣。就这样心中有了底,备起课来就容易多了。
为了抓住好动的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避免把绘本活动就会变成枯燥而单调的口水课,我通过网络下载了小汽车、自行车、救火车、救护车、小火车的特效声音,并把这些声音加入到幻灯片内,以此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为了使活动每一个环节紧凑而不脱节,并且让孩子能顺利地接应老师抛出的问题。备课中我重点考虑了指导语的'连贯、自然。
做足了以上的工作,我认为活动可以顺利实施了。可是在活动的进行中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让我的满腔热情一下子被浇灭了:由于孩子们在观察能力、口语表达以及社会知识的掌握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上个别思维活跃的孩子喜欢插嘴,限制了其他孩子的积极思维。
当救火车的声音、图片出现孩子们没有反应过来是什么车时,我未能及时引导幼儿从车子的颜色、装备等细部特征去观察和发现。而是急于出示答案,这样直接地告诉他们,反而限制了幼儿对救火车的认识,也忽略了绘本自身的观察、阅读优势。会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高估了小班孩子的能力水平,课前以为象汽车、自行车声音一样,孩子听到便能辨认。殊不知这类特种车,孩子接触了解的比较少,导致他们经验的欠缺。这是教师事先没有分析出的一个难点。还有当出现这样的问题时,因为教师的一念之差,一时心急就没能很好地把握教育契机。
活动结束之后我想了很多,面对一个好的教育素材,我做出了种种的准备,自以为“有备无患”了,可是在活动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活动前做足准备是应该的,但是不能以为做足了准备就不会出现意外。教育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通过这次的经历,我也认识到,一次每一个活动都不容易,从备课到上课,每一个细节老师都要考虑清楚,哪怕是座位的安排、每一句引导语、过渡语的设计都很有讲究。想起有人说的: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想一次就把这个活动上好,是我太急切了,想清楚了这些,我也从最初的心理落差中调整过来了,准备在这次活动的基础上再调整再尝试。相信我也会在一次次的尝试调整中慢慢积累慢慢进步。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乐于参加体育锻炼的愿望。
2、增进幼儿大肌肉的.活动能力
3、使幼儿知道运动对身体的好处。
活动准备 音乐歌曲
活动过程
1、师生一起随音乐作动作,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2、提问:刚才作律动时,小朋友身体的哪个部位动了?怎样动的?
3、幼儿一起讨论:我们身体还有那些地方可以做运动?怎样动?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表演,其他小朋友学一学。
4、引导幼儿认识运动对身体的好处,
提问:做完运动时小朋友感觉怎样?多运动有哪写好处?
(多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不生病,多运动可以是小朋友的肌肉关节更加灵活)。
5、听音乐,师生再做一遍律动。
6、做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
幼儿按老师的指令去做,谁先跑回来谁为胜。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在小朋友下午吃点心的时候,我发现小班的孩子对这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很喜欢,小朋友吃的也很开心。于是,我问孩子们都见过什么颜色的苹果?小朋友们顿时展开了话题,七嘴八舌地告诉我:有红色的、绿色的、黄色的。于是,我在班上开展了一个与水果有关的系列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果;
2、 学习认识苹果的各种状态(形状、颜色、味道);
3、 学习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幼儿清晰地看到苹果的内部结构(可以用简单的截面图来展示);
2、活动准备:
1、活动音乐:《我是一个大苹果》;
2、幼儿已有音乐活动的经验;
3、苹果若干;
4、苹果的图片(包括截面图);
5、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
6、电视、音箱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在幼儿已有〈我是一个大苹果〉的音乐活动经验之上,播放音乐,采用音乐表演的形式导入活动主题。
二、基本环节:
(一)、引入活动: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一起表演了音乐〈我是一个大苹果〉。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问小朋友?”
1、 苹果它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大大的)
2、 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启发幼儿回答:有红色的、有绿色的、有黄色的)
3、 那么,你能告诉老师,苹果是什么味道的吗?(甜甜的、香香的`)
(二)、开始活动:
教师用提问、实物展示和图片展示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学习苹果的基本特征。
(三)、重点环节:
幼儿学习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
附儿歌: 〈我是一个大苹果〉
我是一个大苹果,
小朋友们都爱我,
请你先去洗洗手,
要是手脏别碰我。
(四)、在幼儿学习儿歌时,配上音乐或者舞蹈动作加以学习和巩固。
三、结束环节:
播放音乐,幼儿一边朗诵儿歌,一边表演舞蹈动作(可反复两遍)
四、延伸环节:
将带来的苹果洗干净、切片,请幼儿都来尝一尝苹果的味道。
要求幼儿可以将这首儿歌表演给父母欣赏。
教学反思
1、整个活动的设计是在幼儿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上开展的,所以幼儿在活动的开始环节衔接的比较快,很快对活动内容有了兴趣。
2、 活动是严格遵循了活动设计要贴近生活的原则,选择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果,且幼儿有了一定的经验,学习较为积极主动。
3、 活动中即设计了音乐方面的内容,同时又兼顾了语言活动,形式不单一,使幼儿能够在活动中保持较集中的一段时间。
小班教案 篇7
科学小实验现象明显,操作性强,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幼儿可通过对材料的操作、观察、比较、分析,从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中发现或推断事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因而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小班科学小实验材料的投放。幼儿园通常将科学小实验活动安排在中、大班开展,小班幼儿是否适宜开展这类活动呢?通过实践探索和案例分析,我们深深体会到只要提供符合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规律的材料,科学小实验活动也能在小班开展得有声有色。
一、小班幼儿关注事物表象——材料应有助于凸显科学现象
小班幼儿的观察水平较低,往往只关注事物的表面特征和非常明显的现象,对多种材料的比较探究和细致观察有困难,不善于整体或多角度地去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因此为小班幼儿提供的材料应简单、直观、有趣,以引发幼儿与材料充分互动,饶有兴趣地探索事物间的简单关系。
在小实验“不塌的纸桥”中,教师提供了不同厚薄、折叠成不同形状的纸张,让幼儿用纸与积木配合搭成一座桥,并往“桥”上放物品,比较哪种纸桥抗塌的力最大。由于教师提供了多种材料,且各种材料所引发的科学现象差异不够明显,致使幼儿不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只知胡乱堆放,几乎没有察觉纸的厚薄、折叠形状与所放物品多少之间的关系。正因这些材料及其蕴含的科学现象超出了小班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理解水平,他们很快转移注意,玩起了搭积木、折纸飞机等与实验无关的游戏。
而在小实验“吹气袋”中,幼儿则表现出不同的兴趣与行为。教师将吸管伸入小号保鲜袋中,再用橡皮筋扎紧袋口,使袋子与吸管的衔接处密封。幼儿通过吸管往袋中吹气,袋子因充气而膨胀、因漏气而干瘪的现象十分明显,幼儿很感兴趣。他们一会儿吹气,一会儿放气,一会儿比谁的袋子鼓,一会儿往空中抛接。凸显的科学现象引发了幼儿反复操作与观察的兴趣,使幼儿感知了空气的.存在,并体验到了空气的多少与袋子大小间的关系。
二、小班幼儿知识经验贫乏——材料应注重生活性
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幼儿新经验的获得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已有经验的状况影响着幼儿当前探究的兴趣、注意力和持续性,园长之友《小班科学小实验材料的投放》。由于幼儿科学知识经验贫乏,因此小班科学小实验材料应来源于幼儿生活,使幼儿的探究建立在一定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并能在生活中持续探究,以有助于幼儿知识经验的建构。
如在小实验“玩玩变变”中,教师以醋、碘酒等为主要实验材料。醋遇苏打粉会变出“会冒泡的水”,用醋浸泡鹌鹑蛋会变出“没壳的蛋”,等等;碘酒遇糨糊会变出“蓝色的画”,用碘酒涂抹地瓜雕刻的“小人”会变出“蓝色小人”等。这些小实验的主要材料都是幼儿熟悉的,因此他们备感亲切,不仅敢大胆操作,而且惊异于这些日常用品能产生那么多有趣的变化,探索兴趣油然而生。许多幼儿回到家中还准备同样的材料,与爸爸妈妈一起做实验。因此来自生活的科学小实验有助于小班幼儿与材料积极互动,促使他们建构新经验。
三、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占优势——材料应突出操作性
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占优势,一旦离开操作,他们的注意和思维就会发生转移。因此,小班开展科学小实验活动应更多地选择操作性强的材料,从而支持幼儿持续地感知操作与现象变化间的关系,实现教育目标。
如在小实验“变大变小”中,教师起先让幼儿通过观察镜子的凹面、凸面来感知物体成像的变化,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万花筒来感受图案变化的多样性,但幼儿并不感兴趣。究其原因,这个活动主要通过观察来感知,操作动作单一,对小班幼儿来说缺乏趣味性。而在小实验“搅泡泡”中,幼儿可以不断重复舀、倒、搅、看等动作,他们不时地用勺往水中加洗洁精,用搅拌棍搅拌,同时可以直接观察到泡泡的变化。看到物体随着操作而发生明显的变化,幼儿的兴趣越来越浓,他们主动要求增添材料,并兴奋地宣告自己的发现,等等,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四、小班幼儿自我意识正在发展——材料应人手一份
小班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们很容易因物品的归属问题引发争执。这提示我们为小班幼儿提供实验材料应人手一份,使幼儿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操作和观察上。
如在小实验“盐不见了”中,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了一套玻璃杯、搅拌器,但没有提供人手一份盐,结果幼儿都想把盐罐占为己有。在教师多次引导下,幼儿才同意将盐罐放在桌子中间共同使用,但仍出现“抢盐”现象。此时,幼儿的注意力完全在“占有”上,根本不去关注“盐不见了”这一现象。材料的公用成了小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干扰因素。
在小实验“会变色的胸牌”中,因“溶液”是共用的,幼儿在操作中也出现了争抢现象,导致三种不同“溶液”混用,影响了实验效果。为此,教师作了调整,将三只小瓶子用透明胶捆成一排,分别装入这三种“溶液”,并贴上不同的颜色标志加以区分,棉签也贴上与瓶子颜色对应的标志。由于每个幼儿都有属于自己的“神奇的水”和棉签,不仅解决了“争抢”问题,也避免了因混用棉签而影响实验效果的现象。
五、小班幼儿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薄弱——材料须作细致处理
由于小班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安全意识淡薄,教师需要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材料作更细致的安全处理或选择替代品,以确保幼儿的安全,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索。
在小实验“神奇的镜子”中,教师特意选择包有光滑外边的镜子;在小实验“变色的水”中,教师选用有橡胶头的滴管;在小实验“我做汽水”中,为避免幼儿喝“水”,教师不用吸管作搅拌棒,而用塑料棍或筷子;在小实验“搅泡泡”中,教师选择的透明鱼缸或透明塑料罐厚重、矮胖,以免碰碎、碰翻,教师还在搅拌棒的两端做明显标志,帮助幼儿区分手握处与搅拌处,以免手指直接接触溶液,等等。
在幼儿操作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观察发现不安全因素并及时排除,使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中自主有序地开展实验活动。
总之,适宜的材料是引发小班幼儿开展科学小实验活动的重要因素。此外,教师还应以合适的方式引导他们感受操作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受轻快、柔和的音乐,大胆地表现自己。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尝试用各种色彩表现蝴蝶。
3、培养对音乐游戏的乐趣、在游戏中体验快乐的情绪。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乐曲“毛毛虫”、“蝴蝶”
彩色卡纸、颜料、油画棒、毛根、棉签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毛毛虫”,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说说什么昆虫来了,引出毛毛虫。
2、鼓励幼儿跟着音乐学毛毛虫爬。重点引导幼儿模仿毛毛虫结成蛹,破蛹而出变成蝴蝶过程。
3、教师手持制作的`蝴蝶表演引起幼儿兴趣。
4、教师示范蝴蝶的制作,重点强调蝴蝶翅膀的对称做法。鼓励幼儿用多种颜色表现蝴蝶的鲜艳。
5、幼儿在“蝴蝶”的音乐中分组制作毛毛虫和蝴蝶
A组提供彩色纸、报纸、油画棒、毛根制作毛毛虫
B组提供颜料、棉签、彩色纸、毛根制作蝴蝶。
6、幼儿拿着自制的毛毛虫和蝴蝶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活动内容幼儿非常感兴趣,积极开心地参与活动,各个环节也比较连贯、清晰,但在创编动作环节,幼儿的创编的动作比较少和单一,老师并没及时指导,应该放音乐让幼儿自由创作。
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能随鼓点的快慢变速走。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扁平绳子若干条,鼓一面。
活动指导
1、引题:今天小羊来和小朋友做游戏--"比谁站得稳"。做完游戏,小羊还要请小朋友们去它家做客呢!
▲教师扮小羊,发出口令,幼儿变换左右脚,看谁单脚能站得稳。
2、开展游戏。
▲玩法:把长绳放在地上当小路(每条小路可设计成各种形状),教师敲鼓,幼儿随不同鼓点沿绳子走路,由慢到快或由快到慢,每步都要走在绳子上。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幼儿可以三人一组,在绳子上搭肩或扶腰连着走,看谁走得稳。
▲三人走时,若有掉队者,要从掉队处重新走。
▲要跟随鼓点的快慢走。
3、活动推进。
▲引导幼儿自己想些路线形状,如"8""U"字形等,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幼儿动作熟练后,教师可引导幼儿按节奏边走边做各种动作,并适当增加合作人数。
4、放松活动。
▲教师边念儿歌《学小羊》边做动作,幼儿模仿。
学小羊(儿歌)
小羊点点头,我也点点头;
小羊伸伸手,我也伸伸手;
小羊跺跺脚,我也跺跺脚;
小羊咩咩叫,我也学你咩咩叫。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多彩的瓶子03-15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安全教案小班安全教案04-17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分享真快乐》03-15
【精选】小班教案07-20
【经典】小班教案07-20
(经典)小班教案07-20
小班的教案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