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27 10:00:2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汇编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汇编9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注释的帮助,正确理解全文意思。

  (二)在诵读中,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游记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了解恒山的自然人文景观,激发学生崇高的爱国热情,并学习古代学者的实践精神。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游记文学史上,虽有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范大成的《石湖居士骖鸾录》和陆游的《入蜀记》等佳作名篇,其内容也是描述了祖国的壮丽山河,然而论及旅游之专、行程之长、篇幅之巨和内容之丰富多彩,《徐霞客游记》则属同类书中之最。它既是科学著作,也是一部名符其实的文学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历来均给予很高评价。清代钱谦益称它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今天,就让我们沿着徐霞客的足迹,流连于北岳恒山的山水之间。

  (二)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全文,借助书下的注释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学生可以轻声跟读。

  3.对文中较难读好的二、三小段,教师带读,学生跟读。

  4.请一位基础中等的学生朗读全文,其他学生听读,并划读音不准处,听读完后,学生矫正读音。

  5.齐读全文,读准字音。

  (三)理解文意

  1.学生结合书下的注释和工具书的帮助,各自口头翻译全文,将难译处做上记号,可以和其他同学交流讨论。

  2.学生质疑,将做了记号的难译处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或老师回答。

  3.带着对全文的初步理解,齐读全文,并思考各小段的主要内容。

  4.概括各段内容,理清全文思路。

  明确:第1段略写出发的时间和天气情况。

  第2段详写上山登顶的经过。

  第3段写登顶后远眺所见景物。

  第4段写从西峰下山至飞石窟的情况。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巩固对文意的理解,想象自己是徐霞客或是导游,按照课文的内容,做好介绍游览恒山经历的发言。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课外准备关于徐霞客及其游记的介绍。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

  请一位学生朗读全文,检查上一课朗读要求是否达到,也帮助其他学生回忆全文的内容。

  (二)检查翻译

  请两三位学生以徐霞客或是导游的身份,以课文为基础,向同学和老师介绍游览恒山的经过。其他同学在听读时注意该同学讲得是否与课文有出入,并在课本上将主要游览的景点做上记号。

  (三)及时矫正

  针对刚才“徐霞客”或是“导游”的发言,老师在肯定的基础上,请学生结合课文找出不足或错误的地方,加以改正。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文意的同时,还可以适时对学生发言的语气和语态加以指点。

  (四)找出游线

  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进一步了解熟悉课文,感性地了解游记的一些特点。

  明确:上山经过望仙亭、虎风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寝宫、飞石窟、北岳殿、会仙台等地方。在山顶上看见山北“崩崖乱坠,杂树阴翳”,还有浑源州城,南边有龙泉山,西边有五台山,近处还有龙山。下山从西峰到寝宫后危崖顶,经过松柏林,从山崖缝隙到飞石窟。

  (五)学习精神

  朗读全文,读后指导学生从部分语句中体会作者的精神,此篇游记充实丰满,不但山景风光尽显笔下,而且活脱脱刻画出登山之人的勉力求索,例如“余时欲跻危崖,……始登其顶”,写出了徐霞客不畏艰险,不怕辛劳,勇于实践求实的精神。

  (六)交流材料

  老师选择部分学习小组的代表,上讲台交流介绍有关徐霞客及其游记的材料。

  补充:1.徐霞客(公元1586年—公元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省江阴人。徐霞客出身于世代官宦家庭。自幼“特好奇书,侈博览古今史籍及舆地志、山海图经以及一切冲举高蹈之迹,每私覆经书下潜玩,神栩栩动。”应试失败后,他决心挣脱科举枷锁,埋头于古今史籍、舆地图经之中,向往着“问奇于名山大川”的考察生涯。经广泛阅读、独立思考,他不顾异端邪说之讥讽,毅然对图经志籍提出怀疑,又对自古以来奉为经典的《禹贡》发出责难。为了考察祖国大好河山,自22岁起便开始出游。三十多年来,他东渡普陀,北历燕冀,南涉闽粤,西北直攀太华之巅,西南远达云贵边陲,足迹遍涉江苏、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等十六个省和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直到55岁那年身患重病,才被云南丽江太守派人护送回家乡,第二年便病逝。

  2.《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裁详尽记录了徐霞客毕生行屐所至,观察所得。除失散者外,目前保存文字达六十余万,其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自山川源流、地形地貌的考察,到岩石、洞壑、瀑布、温泉的搜奇剔胜;从动物、植物生态品种的比较,到矿产、手工业、居民点、物价的记录;从民情风俗的观察,到民族关系、边陲防务的关注……都充分地说明他经历艰苦卓绝的实践,结出了丰硕的科学之果。《徐霞客游记》既是科学著作,也是一部名符其实的文学游记。作为徐霞客探索山川地貌奥秘的忠实记录,它将大自然之雨、雾、晴、晦的千姿百态,山、水、树、岩的万般安排,再现于徐霞客的笔端,处处融汇着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深情。

  (七)布置作业

  课后查阅徐霞客的《游雁宕山日记(后)》和明代乔宇《恒山游记》,试与本文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做一些比较。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能正确描写6个生字;认识“皿”。

  2.能熟练地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里查找“盘”和“滋”。

  3.能熟练地朗读全文,并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一定的语气。

  4.能读懂父亲要说这段话的目的。

  重点和难点:

  1.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能记住“尝、委、那、样”这四个生字;认识“皿”。

  2.能读懂父亲要说这段话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实物李子核。

  2.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习生字:核(书空)

  3.师:除了李子之外,还有哪些水果也是有核的呢?(交流)那么,我们平常吃这些有核的.水果,要注意什么呢?有个叫万尼亚的孩子,从没有吃过李子,一天,妈妈买回了一些李子,结果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说说你听到了一件什么事?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过渡:母亲买了万尼亚从没吃过的李子回来,他会怎么呢?

  三、学习课文及生字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轻声自读,学习生字:算盘尝滋味

  (2)看到母亲买回从没吃过的李子,万尼亚他想怎么样呢?

  示句子:万尼亚从没吃过李于,很想尝尝李子的滋味。他在李子跟前走来走去。当屋里没有人的时候,他忍不住拿了一个李子吃。(指名学生读一读教师适当指导朗读)

  (3)齐读第一小节。

  2.学习课文2—4小节。

  (1)当父亲询问这件事时,大家都说没有吃过,万尼亚怎么说?

  出示:万尼亚的脸涨得像海虾那样红,可他也说:“没有,我没吃过。”自读,学习生字:涨、那、样

  (抽生读。)此时,万尼亚的脸为什么涨得像海虾那样红,他会想些什么呢?(指导朗读,读出语气)

  (2)没有人承认吃了李子,那怎么办呢?听听父亲是怎么说的?

  (3)听了父亲的话,万尼亚的脸色有什么变化呢?

  出示句子:万尼亚脸色发白,说道:“我没有把核咽下去,我把它扔到窗子外边去了。”男女赛读,体会此时万尼亚的心情

  (4)大家都笑了,可万尼亚却哭了,他为什么要哭呢?(5)有感情地朗读2—4小节

  四、描一描,写一写

  五、复习巩固

  1.“摘李子”游戏,复习生字及词语。

  2.小组分角色演一演。

  六、师:学了课文,你想对万尼亚说些什么呢?(生交流)

语文教案 篇3

  一.谈话引入

  1.大家认识我么?怎么认识的?我喜欢孩子,我爱做老师,这是我小时侯的一个愿望,现在已经实现了,如今我又有一个新的愿望,大家猜猜我想做什么?我想做一片美的叶子(板书)点名读。美字加点,这几位同学在读美的时候特别用情,看来你们对美特别敏感,大家一起读读。

  2.轻轻地再读一遍,这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加问号。这些问题课文中都告诉我们了,只要大家细心读书,问题都能解答。读之前,我问问大家,遇到不会读的生字就?句子读不通就?好,那就放声读吧。

  二.检查读书

  1.生字都读准了么?出示词语,你会读哪排就读哪排,如果读准了,大家就跟他一起读一遍。点名读,齐读。如果把拼音去掉,你们还能读准么?好,那就开火车读,齐读。把这些词放到课文中你还能读准么?那就请大家再读一遍,要读准读通。

  2.请每组推荐一名代表来读书。每人读三段。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学生读书。刚才的问题,你们都找到答案了么?别急着回答。请大家再读读课文,仔细想想,能不能有更多的发现,可以拿出笔做一些记号,这次读书要求不出声。

  三.精读课文

  1.问题都解决了吧,我来问问大家,课文哪一段直接写叶子很美呢?出示文字。齐读,你们觉得叶子美在哪里?板书:形态各异,谁知道什么意思?怎么知道的?形态各异的叶子你见过么?我带来了,出示图片,这些叶子有什么不同?虽然都在一棵树上,但却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姿态,这就叫……。如果你就是这树上的一片叶子,你准备长成什么样?你们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这就叫想法各异。你们的想法何这树叶一样,各有各的特点,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美。大家再来读读这一段,体会一下。

  2.虽然它们形态各异,但却做着相同的工作,出示文字,什么工作呢?齐读,你有什么不懂?加点:生命的乳汁。你喝过哪些乳汁?(给你生命的营养,让你成长的营养)现在你一定知道这乳汁是什么了。对,树叶借助阳光可以产生像乳汁一样的养料。有了这养料,大树才会茁壮、葱翠。看,多美的大树,远远望去,就更美了,看了这大树,你有什么想法?那就美美地读读这句话吧。大树这么美是谁的功劳?对,没有叶子的奉献就没有大树的美。板书:无私奉献这无私的'奉献就是一种美。齐读。

  3.多好的叶子啊,我忍不住想把另一段介绍给大家,想听么?师配乐朗读。听了我朗读,你们想读么?那就一起来读吧。这么美的句子如果能边读边想,那就更好了,请女生来读,男生想,你喜欢哪个季节的叶子。现在男生读,女生想。交流:你喜欢哪个季节的树叶?为什么?(理解“肥美”“飘零”)叶落归根,这对大树有什么好处?是啊,即使离开了大树也要把自己的身体奉献给大树。板书:为大树而生学到这儿,你觉得叶子怎么样?那就让我们怀着敬佩之情来赞一赞树叶吧。齐读。

  4.小结:假如你就是树上的一片叶子,你会对大树说些什么?你们每个人都是一片美的叶子。现在你知道叶子美在哪里了么?它美就美在……,那就让我们每个人都做一片美的叶子吧!拿起书,让我们在音乐中把对叶子的感受读出来吧。

  四.下课结束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杏、红”6个字,1个笔画“竖钩”和1个偏旁“提土旁”。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能正确使用量词、

  教学难点

  学会比较

  教学仪器与媒体

  多媒体课件实物卡片生词卡片。

  教学基本思路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采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学习,积极主动地自主合作探究在浓厚的`兴趣中完成任务。

  板书设计

  1比一比:黄猫杏桃苹红边多少群颗堆

  教学过程

  一、启发导入

  二、看图识词

  三、认识生字

  四、看图

  五、自学韵文

  六、扩展练习

  七、小结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能猜出是什么地方吗?

  2、看看图,农家小院有那些植物?那些动物?

  1、实物与卡片对应,学生认读词语。

  2、学生认读。

  1、教师板书词语中的生字:黄、猫、杏、桃、苹、红、边、多、少、群、颗、堆。

  2、学生观察分析认记。

  (1)小组合作

  (2)全班交流

  (3)再读生词

  1、比大小

  (1)认识量词“颗”。

  (2)让学生再举出用颗做量词的几个例子。

  2、比多少

  (1)看图,比较一下鸭子和鸟的多少。这么多的鸭子我们怎么称呼它们呢?

  板书:一群一只多少

  (2)上述方法比较杏和桃子的多少,理解“堆”的意思。

  (3)让学生举出用“堆”“群”做量词的几个例子

  借助拼音自读韵文。

  教师出示一组数量不同、大小不一的实物图,让学生说说。

  一(个)西瓜

  一(群)大雁

  小朋友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会比较大、小、多少,也会说很多表示数量的词,回家跟爸爸妈妈说一说。

语文教案 篇5

  通过学习《出塞》,理解诗句大意,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诗的意境,体味诗人内心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簸”字,会写“昌”“龄”“簸”3个字。

  2.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古诗《出塞》。

  3.理解诗句大意,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诗的意境,体味诗人内心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背诵古诗。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

  感悟诗句的意思,展开联想,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

  1.整理已经学过的边塞诗。

  2.挂图、古诗朗读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中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你能给大家背诵一首边塞诗吗?

  (学生背诵古诗,可以稍微提示一下:边塞诗是指以边塞自然风光或边塞战争为题材的古诗,如以前学过的王翰和王之涣的同名诗《凉州词》等。)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盛唐诗人王翰的著名诗句,反映了人们对边塞战争生活的`厌倦与无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千古名篇——王昌龄的《出塞》。

  板书课题:出塞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范读古诗,了解诗人,老师边板书边指导书写诗人名字——王昌龄。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诗人,当时所作七言绝句成就最高,人称“七绝圣手”。这首《出塞》曾经被后人推为七绝中的压卷之作。

  《出塞》是唐代边塞诗常用的题目。

  2.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通读懂。

  3.借助工具书、注释,和同桌合作理解古诗大意。

  4.指名诵读,给多音字正音。

  “教”字读去声,“还”读“huán”。

  5.交流理解重点词语。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这里的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应该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是虚指。

  但使:只要,要是。

  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不教:不让。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6.指名说全诗大意,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补充。

  大意归纳:

  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远征万里之外的战士还没有回来。

  要是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阴山。

  三、品读感悟,体会意境

  1.无奈与悲愤。

  ①指名读前两句古诗。

  ②“秦、汉”二字说明什么?(连年战争)“万里”说明什么?(征战之苦)

  ③“人”为什么“未还”?战士不想回家吗?结合“古来征战几人回”谈谈你的理解。

  ④面对国家连年征战,生灵涂炭,诗人的心情怎么样?(引导学生揣摩诗人的无奈与悲愤。)

  ⑤带着你对诗句的理解朗读这句诗。

  2.怀念与希望。

  ①齐读三、四句。

  ②怎样才能使人们摆脱战争的侵扰呢?请谈谈你的理解。

  ③通过对汉代名将李广和往日边塞平静生活的怀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方面希望唐王朝也能起用得力干将来抵御胡马的侵扰;另一方面也饱含着战胜敌人、保卫祖国的信心。

  ④指导朗读。

  四、总结方法,指导背诵

  1.根据本节课和以往的学习方法,试着总结古诗的学习方法。

  2.复述全诗大意,指导背诵。

  五、拓展阅读,欣赏古诗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六、作业

  搜集四首边塞诗,自主积累古诗。

  板书:出塞(唐·王昌龄)

  秦汉人未还无奈与悲愤

  但使不教 怀念与希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出塞》或自己搜集的其他边塞诗。

  2.复述古诗《出塞》大意。

  3.总结古诗学习方法:诵读全诗——理解大意——体会情感

  二、自主学习,读懂全诗

  1.小组合作学习古诗。出示学习要求

  ①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②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③通过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全诗大意。

  ④感悟诗的意境。

  2.集体反馈。

  ①指名读,纠正字音。

  注意多音字“簸”,在“簸箕”中读第四声bò;读bǒ时,是指用簸箕上下颠动,扬去糠秕、尘土等杂物。在诗中读第三声,是指风浪上下激荡。

  指导书写“簸”字,利用拆字法识记字形。

  ②交流理解古诗大意。

  浪淘沙:唐代曲子名。

  九曲:形容河流弯弯曲曲,有时也专指黄河。

  浪淘风簸:大风荡起波浪,大浪冲走泥沙,形容风大浪大。

  天涯:天边。

  古诗大意梳理成文

  曲曲折折的黄河黄沙万里,大风大浪裹挟着泥沙从天边奔流而下。现在,沿着黄河往上走,一直走到银河去,到牛郎织女的家里去看看吧!

  3.品味古诗意境。

  ①自古“黄河”就与“雄伟”联系在一起,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出体现黄河雄伟壮观的词语吗?

  ②自由朗读第三、四句,想象一下牛郎织女的家是什么样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4.指导诵读全诗。

  5.背诵全诗。

  三、作业

  任选一首古诗,以古诗大意为背景,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编写故事。故事情节要合理,语言要生动。

  板书设计:

  浪淘沙(唐·刘禹锡)

  1.朗读全诗九曲黄河万里沙,

  2.理解大意浪淘风簸自天涯。

  3.体会感情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评析: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煅炼学生口述能力,培养学生语感

  过程与方法:小组学习、自主阅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人物描写,揣摩人物性格。

  把握文章的主题,启发与鼓励学生发现独特的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人物描写,揣摩人物性格。

  把握金钱与亲情的关系,启发与鼓励学生自我表达。

  教学设计:

  一、导入:首先谈话导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整体感知

  1、了解预习情况,理清人物关系(课件出示)

  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各自口述撰写的于勒这个人物的小传。

  于勒身世浮沉,际遇坎坷,少年浪荡,中年得意,老年沦落,你能给这个人物写一个名片吗?

  于勒的名片

  姓名: ( )

  国别: ( 法国)

  生活年代:( 19世纪后期 )

  主要事迹:少年浪荡,中年得意,老年沦落

  获得荣誉:正直的人、有良心的,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 这个家伙

  这个小子,这个贼,这个流氓

  2、学生自由结合文本,了解于勒的际遇。

  3、围绕于勒的个人际遇 ,对他个人的称呼,或者评价是怎样的,你能从文章中找出来吗?

  4、结合对于勒这个人物的平价,让学生围绕于勒地评价展开对课文人物形象地分析,勾画圈点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设问:人们对待于勒的态度有什么样的不同?

  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从文章中找出向对应的语句,加强师生的对话。

  三,赏析人物的描写

  分组讨论揣摩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人物的性格。紧紧结合语言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抓住神态描写,分组讨论,具体分析。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

  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学生根据讨论,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 并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神态。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小结:古往今来,人们对金钱物欲的渴望,往往会超越真理、良知的防线,我国古代苏秦也有这样一段富有戏剧性的际遇。(补充苏秦的事例)

  2、 课内小练习

  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___;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_____;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____;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____;钱可以买到纸笔,但买不到文思;钱可以买到献媚,但买不到尊敬;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实学;钱可以买到武器,但买不到和平;钱可以买到小人的心,但买不到君子的志气。

  3、下面几则关于金钱的名言,或许让我们理智的看待金钱,千万不能沦为金钱的奴隶。

  1.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无间起来,迫使互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马克思)

  2.金钱是一个无底的大海,荣誉,良心,和真理都可以灭在其中。

  3.如果你把金钱当成了上帝,它就像魔鬼一样折磨你。(出示小黑板)

  四:课外作业设计

  假如时过境迁,于勒又发达了,他给菲利普夫妇又来信了,请你以“于勒叔叔又来信了 ”为题目,写一篇小短文 。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汉字,并能从字形结构上分辨这些汉字的特点。

  2、能通过平时的积累,按要求填写词语;能仿照例句和提示语将句子补充完整。积累生活中的一些流行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平时的积累,利用小组合作优势解决学习中的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将平时积累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学习、生活中。

  教学重点:能按要求写词写句

  教学难点:动手收集资料,积极参与语文活动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读、写、议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二、走进“写字板”

  1、学生先认读“睁、挣、净”和“形、影、彩”这两组汉字

  2、师指名学生读,及时纠正错音。

  3、提问:这两组汉字从形体上看有什么特点?

  4、学生讨论、交流,师点拨。

  5、学生试着给六个汉字组词,并指导进行书写

  三、走进“我能写”

  1、学生读题目,弄清题意。

  2、指名学生说,师点拨。

  3、学生根据老师的点拨,利用学过的'知识自己填写。

  4、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名将学习成果在班上展示并评议

  四、走进“我能说”

  1、学生复习本单元内容。

  2、学生自由读题目,弄清题意。指名学生说,师点拨。

  3、学生试着补充句子。指名学生展示成果。

  五、走进“读读背背”

  1、学生先自由读词语,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自读自悟,弄懂这些词语的特点和大意。

  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再指名学生说

  4、学生自由读,体会、背诵。

  六、课堂

  学生背诵“百宝箱”里的词语,并试着再列举一些流行词语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了解课文大意。

  2.从“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中知道爱心会让一切变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手拿一枚硬币。(你知道一元硬币能干什么吗?)

  2.可是有一个小男孩,他拿着一元钱,却做了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

  3.板书课题:26、购买上帝的男孩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他究竟买到了上帝吗?故事是怎样的呢?

  2.请同学结合拼音自读课文,用自身喜欢的符号勾画生字。

  3.抽生读课文,其余同学进行评价。

  4.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精读课文

  1.解决问题一:小男孩为什么要去购买上帝?(同学找出第2段)

  (1)同学自由读第2段。

  (2)出示句子:A:一个小男孩捏着1元硬币,沿着商店一家一家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

  B:一个小男孩捏着1元硬币,沿街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

  (同学读句子比较,从加点词语体会到邦迪此时的心情怎样?还可以从哪些句子看出来?)

  (3)老人的眼圈湿润了,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2.解决问题二:他购买到上帝了吗?

  (1)同学自由读3、4段。邦迪买到了上帝,十分高兴。此时,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他的心情?勾画出来,如:喜出望外、兴冲冲、开心。

  (2)朗读1、2、3、4段,再次体会邦迪前后感情的变化。

  (3)谈谈这位老人给你的.印象?小声读5、6段。

  3.解决问题三:是谁挽救了叔叔的生命呢?(齐读7段)

  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是医生,采用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治好了叔叔的伤;

  是小男孩,不辞劳苦为叔叔购买“上帝”;

  是老人,受了小邦迪的感染,伸出援手,付出一大笔医药费;

  所以,俺们说不是上帝,是医生,是邦迪,是老人的爱心挽救了叔叔的生命。

  5.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这句话。

  四、拓展延伸

  收集体现人们爱心的故事,讲一讲。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感受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准备:

  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到了,细心的你发现了什么?

  2、过渡:春天多美啊,老师想带着你们一起去郊游,想去吗?让我们一起唱着《春天在哪里》出发吧。

  3、教师弹奏,学生全体起立唱歌踏步。

  4、好了,我们来到了一片青草地。(贴小朋友的图)

  (1)小朋友,快看,你们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认真看黑板上的图,说清图意。

  (二)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1)过渡: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清清的小池塘显得格外可爱。小朋友,让我们轻轻地打开课本,一起来感受小池塘的'美吧!

  (2)自由读课文。

  (3)指名分段读课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小池塘中水波闪动,池塘边的芦苇随风飘动,多美啊!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描写的这个美丽画面,请小朋友们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说说自己的理由,然后通过朗读,把小池塘的美读出来吗?

  (2)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并进行评议。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就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那在这只明亮的“大眼睛”里,我们能看到些什么呢?请你接着读读第二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3)谁来说说看?

  (4)指名读课文。并把相对应的图片贴到黑板上去。

  (5)美丽的小池塘倒映出了白云、太阳、月牙、星星,还会映出些什么呢?昨天刘老师让小朋友来动手画一画,谁想来展示展示?

  (6)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画图,贴在黑板上,并用“倒映在池塘里,像”的句子说话。

  4、学习第三自然段。

  你觉得现在的小池塘美吗?对呀,引读“美丽的小池塘,明亮的大眼睛,映出一个”——五彩的世界。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五彩的世界倒映在小池塘里,把小池塘装点得格外漂亮。让我们拿起书,把小池塘的美景看个够吧!

  (2)齐读课文。

  6、时间不早了,我们就要离开小池塘了,此时此刻,你想对小池塘说些什么呢?

  7、在我们伟大祖国广阔的土地上,美丽的景色还有很多很多,这需要小朋友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会,这样你会发现更多更多的美!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教案07-20

语文小学教案02-21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优秀教案02-16

语文下册教案12-29

语文备课教案01-21

语文关怀教案03-04

语文《影子》教案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