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精华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发现生活中的转动现象,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2、探索让物体转动起来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玩具汽车一辆。
2、幼儿操作材料若干:风车、陀螺、哗啦圈、绳子、光盘、勺子、筷子、球、插塑玩具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数量要多于幼儿总数)。
3、课件;各种能转动物体图片,如:洗衣机、风扇、直升机等。
活动过程
1、出示玩具汽车引起幼儿兴趣:小朋友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东西?那你知道汽车上哪一部分会转动吗?引出主题。
2、提问:在我们生活中你发现什么东西能转动?它是怎么转的?请幼儿用身体模仿物体转动的样子。
用课件出示生活中能转动的物体,并请幼儿说说这些能转动的东西的用处。如:风扇转动能使人感觉凉快,洗衣机转动能洗干净衣服,车轮的转动能让车跑起来,钟表转动能让人知道时间等。
小结:转动的作用可真大,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3、幼儿第一次尝试探索:让容易转动的物体转起来。
(1)请幼儿观察老师提供的风车、呼啦圈、矿泉水瓶、陀螺、绳子等材料,猜猜哪些东西能转动,哪些不能转动。
(2)引导每个幼儿选择一至两种材料,想办法让某种东西转起来。
(3)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让材料转动起来的方法。
4、第二次尝试操作:想办法让“不能转”的'材料转起来。
提问:刚才的材料中,你觉得有不能转动的吗?有没有办法让它也转动起来?鼓励幼儿想办法让看似不能转动的物体转起来。如:用勺子搅动碗里的水,水会转动;把筷子伸进瓶子里晃一晃,瓶子能转动等。
小结:只要我们肯动脑筋,也能想出办法让看起来不能转的东西转起来。
5、观看课件,进一步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观看机器转动、风力发电机、直升机螺旋桨、旋转木马等画面,请幼儿观察并说一说:这是什么东西在转动?猜一猜它有什么用?
小结:转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还利用转动的原理发明了很多东西,转动的用处可真大。
6、结束部分:小朋友,在我们活动室外就有好多能转动的玩具,我们去找一找玩一玩吧!
7、活动延伸:可以将以上材料投放到科学区,让幼儿继续进行有关转动的探索。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 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和关心周围生活中的小科技产品;
(2) 了解纸吸水后易变形的特点,比较发现经特殊加工后的纸杯所具有的'轻便、卫生、不吸水、不污染环境的优点;
(3) 在操作活动中仔细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有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
二、活动准备:纸折的杯子、纸杯,每人一个;不同质地的杯子;毛笔;白纸;蜡烛若干。
三、活动过程:
(1) 了解纸吸水易变形、变烂的特点。A、 玩“饮料店”游戏,请幼儿选一个杯子自己盛饮料;B、 请幼儿用纸折的杯子盛水,观察纸折杯子的变化。提问:纸折的杯子怎么样了?为什么会这样?小结:纸遇到水后会吸水,这样纸就会变软,慢慢渗水、变形、烂掉。
(2) 发现两种不同纸杯盛水后的不同点并寻找原因。
A、 提问:纸杯也是纸做的,为什么却能盛水?请幼儿拿一只一次性纸杯,通过折折、刮刮、抠抠等方法去探索、发现。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白白的是什么东西?(蜡)纸杯上为什么要涂蜡呢?
B、 小实验:用蜡在纸上涂一层,再用毛笔蘸水涂,观察其现象。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蜡有什么作用?小结:蜡不吸水,蜡涂在纸杯上就像给纸穿上了一件雨衣,纸在蜡的保护下,遇到水也就不会变形了。
(3) 了解纸杯的优点。提问:你在哪里用过纸杯?纸杯有什么优点?小结:让幼儿通过与其他材料做的杯子进行比较,发现纸杯具有轻便、卫生、不吸水、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简单了解他们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
2、搜集生活中的多种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物品。
3、发展幼儿现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搭建能力。
活动重点:
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
活动难点:
简单了解长方体、圆柱体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活动区内事先摆放牙膏盒、易拉罐、羽毛球桶、铅笔、橡皮等;装有若干奶盒、药盒、易拉罐的大纸袋,火柴盒、扑克牌、光盘、硬币、魔法师面具。
活动过程:
一、魔术引入,激发兴趣教师戴面具出场,扮演魔法师表演火柴盒变硬币的魔术。
请幼儿思考并回答火柴盒和硬币是什么形状的?(引入正题)
二、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
(魔法师的口袋里还有好多的宝贝呢,想不想知道是什么?)1、分类出示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等材料,请幼儿摆弄,试一试哪些能滚动哪些不能滚动,将材料分类。并说一说为什么有的能滚有的却不能。
2、摸一摸,数一数a、长方体有几个面?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吗?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小结长方体的定义。
b、 圆柱体上下两个面是什么形状的?上下一样粗吗?两个圆面大小相等吗?小结圆柱体定义3、找一找在活动区内还有那些玩具、物品是长方体和圆柱体?
4、请幼儿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是长方体和圆柱体的?
三、了解长方体和长方形、圆柱体和圆形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一张扑克牌和许多张扑克牌演示长方形和长方体之间的`关系,让幼儿了解长方体是由许多个长方形组成的。
2、教师再出示一枚硬币和许多硬币演示圆形和圆柱体之间的关系。帮助幼儿了解圆柱体是由许多许多个圆形组成的。
3、请幼儿用扑克牌和光盘分组演示,亲自感受长方形、圆形和长方体圆柱体之间的关系。
四、形体搭建
1、请幼儿相互交流:用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等材料可以做什么样的房子?该怎么做?
2、请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制作,教师指导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不同味道,尝试运用图表记录,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2、了解各种味道是靠舌头品尝出来的,发展对食物的辨别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感受味道。
活动准备:
1、设置“味道王国”的情境,摆设各种味道的食品,如柠檬、糖果、山楂、咸鸭蛋、辣椒、咖啡、咸菜、苦瓜等。
2、为幼儿准备每桌一套分别装有白开水、白糖水、白醋、咖啡、白酒、盐水的品尝杯和品尝棉签。
3、味道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表情,导入活动。
1、今天老师请来一些表情宝宝,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出示表情图片)
2、这是甜宝宝,和甜宝宝打个招呼,看看甜宝宝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你吃到什么东西时会有这样的表情?(引导幼儿模仿表情)
这是咸宝宝,和咸宝宝打个招呼,看看咸宝宝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你吃到什么东西时会有这样的表情?
这是酸宝宝,和酸宝宝打个招呼,看看酸宝宝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你吃到什么东西时会有这样的表情?
这是苦宝宝,和苦宝宝打个招呼,看看苦宝宝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你吃到什么东西时会有这样的表情?
二、品尝各种食品,感受不同味道。
1、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味道王国”去,那里有好多有趣的味道,请你们尝一尝,在品尝之前先洗洗手。小朋友可以自由地去品尝,在品尝的过程中,你要记住自己品尝的是哪一种食品,它是什么味道,把你尝到的味道记录下来,等一下大家说一说。(教师示范品尝的方法)
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味道的秘密吧!(幼儿自由品尝食品味道)
2、组织幼儿谈自己品尝的感受。
小朋友,“味道王国”里都有什么食品?刚才小朋友品尝了什么食品,它是什么味道的?尝到酸味时,你有什么感觉?这种味道会使你想起什么事情?尝到甜味、苦味、辣味、咸味时,又有什么感觉?你会想到什么?
三、通过操作感受,使幼儿了解舌头的品尝作用。
1、小朋友,咱们刚才品尝了那么多的味道,这些味道是怎么尝出来的?
2、下面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品尝杯,请小朋友再尝一尝,它们分别是什么,你是怎么尝出来的?(为幼儿提供实验材料,教师示范并指导幼儿运用正确的方法来进行品尝)
3、小朋友告诉老师刚才你是怎样实验的?各种味道是靠什么品尝出来的?
4、小朋友真聪明,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味道是靠舌头品尝出来的,舌头为什么会尝出味道呢?原来我们的舌头表面有许多小突起,这些突起叫味蕾,味道就是通过味蕾品尝出来的。别看我们的舌头不大,可是它的各个部位却有不同的`分工。舌尖对甜味比较敏感,舌头的两侧前端对咸味比较敏感,舌头两侧后端对酸味比较敏感,舌根对苦味和辣味比较敏感。
四、进行发散思维,了解更多的味道。
1、你还吃过什么东西,它是什么味道的?(引导幼儿说出更多酸、甜、苦、辣、咸味道的东西。)
2、除了甜、咸、酸、苦,你还知道其它的味道吗?(引导幼儿说出更多的味道,如先苦后甜、又酸又甜等。)
五、结束活动。
小朋友,刚才咱们说出了许多的味道,下面咱们来做“小小调味师”来制作各种不同味道的饮料,看谁调的饮料味道美。(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制作出和别人不同的味道。)
小百科:味道一般意义上的味道指味觉,包括甜味、苦味、酸味、咸味等等。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太阳虽然对幼儿来说经常看到,但它究竟是什么样儿,对人和动植物有什么好处,幼儿对此充满了好奇心,因此我设计了探索太阳的活动,激发幼儿探索宇宙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太阳。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掌握太阳的特征,了解太阳光颜色的变化,激发幼儿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引导幼儿用多种形式来表现太阳的特征,巩固并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感知太阳,掌握太阳的`特征。
难点:引导幼儿动手、动脑,以多种形式表现太阳的特征。
活动准备
三棱镜、茶玻璃、太阳用处的碟片、七色光图、吹塑纸和蜡光纸剪成的几何图形、图画纸、颜料、彩色笔和红毛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讲故事《小猫找太阳》。
二、用三棱镜发现太阳光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
三、探索太阳是会发光、发热的:
1、幼儿亲身站在太阳光下体验:明与暗,感知太阳会发光。
2、感知“太阳光下”与“没有太阳光”有什么不同。
四、太阳的用处:
1、给整个世界带来了光明。
2、促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3、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很强的杀菌能力。
4、太阳光照在人和动物皮肤上会使皮下血管扩张,增加有毒物质的排泄和抵抗力。一旦缺少阳光,人和动物的发育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五、教师引导幼儿以多种形式表现太阳:
A组、用蜡光纸和吹塑纸剪成的图形拼太阳、贴太阳。
B组、用红毛线绕太阳。
C组、用彩色笔画太阳。
D组、将颜料滴在纸上,再把颜料向四周辐射地吹,吹出一个美丽的太阳。
活动延伸:
1、幼儿和太阳做影子游戏。踩影子、做手影、用镜子照太阳。
2、通过画影子,记录太阳不同时间的变化。
教学反思:
本堂课成功之处是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幼儿认识太阳探索宇宙的兴趣。不足之处是在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时,幼儿对颜色辨别不清。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先放碟片让幼儿观察雨后彩虹的颜色,然后融入太阳光颜色的辨别,这样就更好了。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体验,理解牙齿的切、撕、磨。
2、初步认识牙齿,了解牙齿的名称和部位。
3、提高幼儿动手制作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大嘴巴一个、小嘴巴每组一个、食物模型若干。
2、牙签、苹果片(每幼儿2片)。
3、VCD动画片、牙齿模型两个、(门牙、尖牙、磨牙)三种牙齿的图片。
活动过程:
导入:今天,老师邀请了几个特殊的好朋友和你们来玩,我们看谁先来了?(牙宝宝)(出示动画)牙齿是干什么用的?(吃东西)
一、通过体验和观察来认识牙齿。
(请幼儿品尝苹果片并引导幼儿回答)
1、你是用了哪些牙齿把苹果咬下来的?我们叫它什么牙呢?(门牙)门牙长在哪里?
2、我们用了哪些牙齿把苹果嚼碎的?我们叫它什么牙?(磨牙)磨牙长在哪里?
(请幼儿模仿吃鸡腿)
3、我们怎样吃鸡腿?哪些牙齿把鸡腿撕下来的?我们叫它什么牙?(尖牙也叫犬牙)尖牙长在哪里?
二、在游戏《猜猜我是谁》中,加深对牙齿的初步认识。
小朋友,猜猜我是谁,我住在嘴巴的中间,长得方方的(门牙);我长得尖尖的,住在门牙的两边(尖牙);我长得比较大,住在嘴巴的最后面(磨牙)。
三、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制作兴趣。
(出示大嘴巴)“嗨,小朋友,你们好啊!我是大嘴巴,你们瞧,我有一口健康的.牙齿,我的牙齿像一部切碎机,我每天要吃许多东西,喳喳喳,瞧我的牙齿多厉害呀!我饿了,请小朋友给我拿东西吃吧!”请幼儿给它喂食。
小嘴巴也饿了,它非常想吃东西,可没有牙齿,我们快动手给它装上牙齿吧!
四、幼儿分组给小嘴巴制作牙齿并请幼儿给它喂食。
活动延伸:
1、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牙齿对我们很重要。怎样保护牙齿?
2、自由表演音乐动画《刷牙歌》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科学活动《人造“彩虹”》
重点难点
人造彩虹尝试用多种方式
学习造彩虹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式制造“彩虹”。
2.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
组织形式
集体活动
教学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幼儿有认识彩虹的经验
环境准备
制造“彩虹”的材料:镜子、浅盘透明的圆珠笔笔杆水等
过程与策略
一、喜欢彩虹的'小朋友
启发幼儿为这位爱彩虹的小朋友想办法。
二、人造“彩虹”
1.提供各种材料,引导幼儿想出
各种方法尝试制造“彩虹”。
2.笔杆彩虹。
三、拥有属于自己的彩虹
1.制造出彩虹。请幼儿相互欣赏。
2.引导幼儿交流,演示自己制造彩虹的过程。
有效语言设计
1.有个小朋友在雨过天晴的日子里看到过一条美丽的彩虹,可是它一会儿就消失了。
2.房间里的彩虹:在浅盘里装
上水,把镜子斜放盘子,然后对准太阳转动盘子“彩虹”就会出现在墙壁上。
环境辅助
镜子、浅盘透明的圆珠笔笔杆水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深秋正是季节交替进行的时节,幼儿园里原先的一些树叶都纷纷掉落下来。在平时外出散步的时候,孩子们会在落叶的草地上打着落叶仗,观察着树的变化。结合我班的“田园”特色主题活动《亲近大自然》,根据主题深入开展,很有必要在孩子认识各种各样的树叶的同时,让孩子更多关于树的一些秘密。因此,选择在这个时机进行这样的一个教学活动是再恰当不过了。
活动目标
1.关心树朋友的变化,学习比较、概括落叶树与常绿树的明显特征。
2.活动中能积极交流并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难点
重点:区分常绿树与落叶树
难点:在具体的树叶间做对比的过程中,建立起概念--落叶树和常绿树两个特征的概括。
活动准备
PPT,各种树叶
活动过程
一、说说树朋友的变化
1.最近我们都在观察了解你的树朋友,那就说说你的树朋友吧!
2.诗歌小结。进一步帮助幼儿感受树朋友的变化及生活中的美景。
二、议议两类树的不同
1.刚才有的孩子说树朋友落叶了,那你们的树朋友是不是都落叶呢?
2.听听落叶树和常绿树的.话。
3.你能听出落叶树和常绿树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吗?交替是什么意思?
三、找找两类树叶的不同特征
1.这些树叶你们都认识吗?这三片落叶树和三片常绿树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2.观察要素:
关注幼儿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是否指向-----类的概括。
3.交流梳理落叶树和常绿树不同特征。
4.验证表述各自的想法。
小结:如果看到树叶比较薄、暗、脆的树叶可能是落叶树;比较厚、亮、韧的树叶可能就是常绿树。
四、延伸活动
你对树朋友还有什么想了解的?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活动反思
课堂上带孩子到幼儿园里去找园里的落叶树和常绿树,孩子们找到了幼儿园边上的梧桐树、水杉树等是落叶树,香樟树、桂花树等是常绿树,结合课件里的各种树,松树、柏树,使孩子对常绿树和落叶树有了更好的认识。有好多的问题,我都让幼儿自己来回答,让他们共同来分享各自的经验,让孩子们去了解、去知道各种各样的树还是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经验,孩子们记忆深刻。如果能更清楚的归类,单从叶子的颜色上,就能很快的进行区分。以后,我会更加注意这些细节方面的问题。
本次活动只在幼儿园内进行观察比较区分常绿树与落叶树的,如果带孩子去田野,让孩子观察更多的树,感知树,那么可能孩子积累的经验会更多。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及求知欲望。
2、乐于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
3、对身体的影子及其变化感兴趣,体验游戏的快乐。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投影仪,操作音乐。
教师幼儿具备做各种手影的经验、画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们,今天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大家认真听,比比是谁第一个猜出谜底。我的谜面是: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 后,我和他说话,就是不开口。(是一种现象,有阳光的时候就会出现)(影子)
二、寻找屏幕上的影子,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师:孩子们,这儿有我们的影子,一起来看哪! 师:挥挥手,摇摇头,我们一起来和影子跳个舞吧! (评:孩子们兴奋地在大屏幕前急切地寻找自己和同伴的`影 子,不停地和自己的影子一起舞动,继而产生了对影子的好奇。)
三.猜一猜手影并欣赏手影录像,感知手影的神奇魅力
1、幼儿互相讨论 师:白色的屏幕上怎么会有影子的呢?
师(小结): 光照在身上, 身体挡住了光线, 屏幕上就有了影子。
2、师生做手影.猜手影,感受影子的多样性 师:光照在我的手上,屏幕上就有了手的影子。我来表演几 个手影,你们来猜猜。 师:看这是谁呢?(师分别用手变出小鸟、大灰狼、孔雀。) 师:你们真厉害,都被你们猜到了。谁也会表演手影来考考 大家?
分别请 3-4 个幼儿演示手影) 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影子呢? (幼儿自由讨论。) 师:你们真聪明,原来手的不同姿势形成了不同的影子。
我这有一段小朋友们寻找影子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不好?那我们要带着几个任务去看:
第一个:你找到了那些影子?(在什么情况下找到的)第二个:我们去了什么地方影子就突然消失了,为什么?(幼儿观看视频资料)(引导幼儿思考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小朋友们回答得真棒,我们表扬下自己。接下来,我们再通过一张图片更进一步的了解光与影子的关系(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懂得在有光的情况下才会有影子,当光线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就变黑了,这就是影子)(发现光和影子的关系)。
四.让幼儿一起到外面阳光下去找找,有没有影子呢?一起画一画影子。
五.欣赏作品
教学反思:
要上好科学活动,就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也要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更要让幼儿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提高。
大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对海底世界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体验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知识的乐趣。
2、以积极的态度参加游戏活动。
3、在交流时,能注意倾听他人的介绍。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收集有关海底世界的资料,海洋动物标本以及若干图书。
2、准备了有关珊瑚、海水、海底动物等方面的录像带
3、海马、海藻图片各一张,海底背景图三幅,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象《奇妙的海底世界》,边看边谈论:
刚才小朋友观看了海底世界,看到了海底有好多的动植物。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你把看到的和你知道的海底动植物的名称说出来。
二、抢答游戏
1、把幼儿分成海马队和海藻队,说出一种海里的动植物得一颗星。
2、教师将幼儿说出的海底动植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3、表扬得星数多的一组。
三、分类游戏
请幼儿将出示的海底动植物图片进行分类,找对一个获得一颗星,错一个扣一颗星。
1、出示两幅海底背景图
2、海马队找海底的动物,海藻队找海底的植物,分别将寻找到的图片贴到相应的背景图上。
3、两队交换检查分类情况,对有疑惑的动植物教师进行重点讲解。
4、教师小结
5、表扬得星数多的一组。
四、海底知识大比拼
1、组内幼儿轮流、轻声地交流;要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说说海底动植物的特征及生活习性。注意倾听他人的介绍。
2、小组交流结束后,各组推选代表讲述。小代表们讲述时,教师用投影仪在一旁给予协助。
海马:海马不是马而是鱼,能直立游泳,海马是海马爸爸生的'。
海蛰:海蛰学名水母, 可供人们食用,其营养丰富,美味爽口。
章鱼:章鱼不是鱼,是一种软体动物,有8条触腕,可以喷墨,章鱼妈妈产的卵是长长的,卵产下后章鱼妈妈就死去。
3、介绍一种获得一颗星。
4、统计获星情况,给获胜组发奖。
五、延伸活动
组织幼儿运用橡皮泥捏各种海底的动植物,并在活动室中办海底世界的展览会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反应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老师富有创意的活动中,孩子们将前一段时间探索出来的知识全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出来。在观看电视时又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当孩子们的小手如森林般举起时,我才感到这才是孩子们自主的学习。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电》科学教案04-13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04-13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
大班教案科学教案11-10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03-06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0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4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