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热]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33、《火车的故事》第一、二课时
教学课时
第 2 课时
教学课型
阅读
是否集体备课
是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介绍火车演变的常识性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以及火车提速、修建青藏铁路等有关我国铁路建设的成就,展现了我国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借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和1个新偏旁“建之旁”。会写“书、发”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读懂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和它们的特点。
3、感受科技的迅猛发展,感受祖国的伟大,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了解课文中介绍的有关火车的知识。
2.量词“列、节、辆”的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1.生字的识记,汉字的规范书写。
2.用“最早……后来……再后来……”介绍火车的成长过程。
3.对“创举、夕发朝至、世界屋脊”等词语的理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火车吗?有关火车的知识你们知道多少?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火车的知识。(这个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用……原来……的句式说话,比如当有学生说“问了爸爸,知道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我问了爸爸,原来火车……”)
今天,咱们一块来学习有关火车的.故事。(板书:火车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标上自然段序号,把不会读的字从文中划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了解学生读书情况。重点指导第三节和第五节的朗读。(随机正音)
3.学习生字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课文里的词语宝宝坐着火车来了,让我们赶紧和他们认识一下,做个朋友吧。(此环节有条件的学校可制作课件,词语坐着火车出现,没有课件的学校,老师可以在小黑板上画一列火车或让学生扮演火车,把词语卡片贴在学生的胸前出现,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①自己看着车厢里的词语读一读。
②请小老师领读。
③开小火车读一读。
④齐读。
(出示的词语:郊游 弄明白 查书 提速 不断 一列火车 一节车厢(此处延伸“一辆汽车”) 修建 世界屋脊 创举 做梦 一名学生 蒸汽机车 内燃机 磁悬浮)
3.我们把词语宝宝送回课文中,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
4.再读生字:(师)现在小朋友们已经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调皮的生字宝宝跑出来了,你能认识他们吗?出示原来的“火车”,生字去掉拼音,让学生认一认。
三、学习课文
孩子们,读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知道了什么,从哪里知道的?随机指导学生朗读好相关的段落或句子。
预设:
1.小明和爸爸在郊游是看到了火车。火车开得很快(借此理解:飞驰而过)……
2.火车是很长很长的,是一节接一节车厢连成的。是由机车带动的……
3.我们课文中讲到的有关火车的知识都是小明自己查了许多书,才明白的。
4.我国正在修建世界最高的铁路……(随机理解:世界屋脊)
5.小明梦见自己成了火车司机……
这些都是小朋友们自己读明白的,那对与这个故事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或想知道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理解。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书写的6个汉字。认读要书写的字,并组组词。
2.怎样在田字格中写好这6个字呢?观察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子、书写要求。
3.反馈,指导: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并根据学生的发言补充或强调,范写。
注:①“成”字要重点指导斜钩的写法,要写得有点弯度,不能写直。
②“晚”的撇是从口中出来的。右边部分要在左半格中占一些位子。提醒“晚”字不可多点。
4.描一描,写一写,完成书写作业 。
5.优秀书写作业 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一)卡片抽读生字。
(二)认读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
二、质疑、探究中阅读、理解、感悟课文:
(一)过渡:上节课,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了课文中的许多内容。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来学习《火车的故事》这篇课文。现在请你再读一读课文,边读边向,你还有什么不理解,不明白的?
(二)学生各自读课文,思考。
(三)反馈交流:
注:预设
“鼓励”什么意思?
①请小朋友们读读这一自然段,老师相信我们小朋友肯定会理解“鼓励”的。学生自由读句子——指名读
②孩子们,面对小明的不理解,如果你是爸爸,你会对小明说些什么?
③是的,爸爸说的这些话,其实就是对小明的——鼓励。(谁能读好这个词?指名读——齐读)
④孩子们,再平时的生活中,谁在什么时候给过你鼓励,他是怎样鼓励你的?
⑤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吧!
“机车”是什么?
①看图,了解机车,听讲解明白机车的作用和功能。知道‘机车’的变化,推动着火车的发展进步。
②读读课文,说说火车的发展、演变历程:(学生读第三小节后回答,教师板书)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
③作者是怎样把火车的变化过程写清楚的呢?请小朋友们再读这一节,看看哪些词把火车的发展过程一步一步写清楚了。
(读后学生反馈,教师板书(最早)蒸汽机车——(后来)内燃机车——(再后来)电力火车、磁悬浮
A. 读括号里的词。
B. 说说有了这些词,你知道了什么?
C. 多媒体或挂图出示不同时期的火车,教师适当解说,学生简单了解不同时期火车各自的特点。
D. 现在你就是火车,你能用上“最早……后来……再后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成长过程吗?
什么叫“绿色环保型”火车?
①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绿色环保型”火车是指哪些,为什么称它们是“绿色环保型”火车。
②讨论说。
③指名还知道哪些事物也被加上了‘绿色’或‘环保’或‘绿色环保’的称号。
什么叫“夕发朝至”?
①给“夕”和“朝”组组词。(夕阳、朝阳)你现在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吗?
②知道了“夕发朝至”,那你一定也能说说“朝发夕至”的意思了。
③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④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⑤自由读——指名读——齐声朗读。
“世界屋脊”是什么?
①出示有屋脊的房子,请学生找找“屋脊”。
②你现在能说说‘世界屋脊’什么意思了吗?
③看图片,了解世界屋脊,感受修建“青藏铁路”的艰难险阻。(你觉得在这样高的地方修建铁路,会遇到什么困难?学生回答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从地势高,工作人员缺氧;地势高,运输困难等方面稍作补充。)
这样艰难、这样浩大的工程,在世界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像这样的举动就叫做——创举。(谁能读好这个词?指名读——齐读)
①这么了不起的工程,所以课文说——“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指导朗读句子。
②你还知道哪些创举?
③现在,你想怎样夸夸那些做出创举的人呢?
④再读“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这句话。
是啊,我国的火车在不断的提速,不断的发展,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相信,等小朋友们长大了,会有更多的创举。
(五)让我们再美美地读读课文,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自豪吧。
三、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练习题
板书设计
33、火车的故事
机车:(最早)蒸汽——(后来)内燃——(再后来)电力、磁悬浮“绿色环保型”
夕发朝至:北京——上海
创举:青藏铁路 真是了不起
作业设计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
2、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3、理解“自满、惭愧、秘诀、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弄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成功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欣赏字帖,谈话导入课题:
书法艺术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能写一手漂亮的这是非常让人羡慕的。现在请大家来欣赏一些书法作品(课后插图)。这些字笔划隽秀挺拨,结字萧散逸岩,顾盼有致,都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之手。(简介王献之生平。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与生俱来的,王献之也不例外。想知道他是怎么成功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王献之练字》一课。(板书课题)二、学习交流: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词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有自读的、有同桌合作读的……)(2)、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再读课文后,指名回答问题。)
学习交流
(1)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王献之?
学生自读后回答。(聪明、自满)
你们怎么理解“自满”这个词?联系上下文,“自满”怎么理解?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2)齐读、同桌互读第二至五自然段。然后小组互说自己在这一部分中学习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重点指出王献之自以为自己的.字写得好而期待得到父亲夸奖的兴奋,到听到母亲的话后意识到自己的书法技艺远不如父亲而感到羞愧的一系列表情和心理变化。(重点词语:兴冲冲、满以为、满脸通红、十分惭愧)
(3)小组交流:王羲之教给王献之的秘诀是什么?是不是就是真的把18口大水缸里的水用完就可以了?暗含着什么道理?
(4)汇报。(板书:坚持不懈勤学苦练)
三、创新训练
1、你们认为这个秘诀只是成为书法家的秘诀吗?
2、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想?
3、看看身边的人或同学有没有人运用上了这个秘诀?
四、:爱迪生说过:天才来自于勤奋。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汉水。勤学苦练是一切成功者的不二法门,想成为成功者吗?那就时刻记得这个秘诀,并运用这个秘诀吧!
板书设计:
自满
王献之练字秘诀勤学苦练
大书法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
2、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3、理解“自满、惭愧、秘诀、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弄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成功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一、复习检查,整体导入。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认为王羲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王献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指导朗读课文。
找出能够体现人物性格的句子,多读一读。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朗读比赛。
注意揣摩任务的心理活动,读出人物的特点。
三、积累内化。
自选词语,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自选词语的意思,并会读会写。
四、识字写字。
注意“聚、缸”的写法。
“模”为多音字,读mó,模型;读mú,模样.
五、布置作业:
把《王献之练字》的故事讲给别的同学听。
语文教案 篇3
课标及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会读会写“髻、镶、藻、贮”等生字。
②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③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境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2.能力目标
①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②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③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4.让学生查找作者的一些经历、创作,加强对作者和作品的理解。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学
1、情景(问题)导入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地”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2、目标导学
⑴、积累“狭窄、贮蓄、发髻、水藻、地毯、宽敞、镶、肌肤”等词语。
⑵、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感受济南冬天的特点。
⑶、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晴”特征,并体味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自学
1.填空题《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现代著名作家。1951年北京人民政府授予他______________称号。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戏剧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zhù____立水zǎo____chéng____清宽chǎng____zhù____蓄
3.解释加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②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②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三、助学
(一)读:1、朗读音频播放:(1)播放音频朗读文件,让学生注意其中的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2)让学生边听课文,边动笔在书上圈点勾画,标出生字、难词,重点词语、优美语句及自己的疑问。
2、师生同读: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多音字、形似字。教师出示整理好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
3、生生自读讨论:作者如何概括赞誉济南的,济南冬天的总特征是什么?
(二)学生朗读全文,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写景的文章可按“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阅读课文。请你运用这种方法自读课文,找出济南冬天的总的特征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述。(温晴)
2、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分别突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山景、水色)
3、围绕着总特点是如何安排文章结构的?
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文章结构脉络。
第一部分(1段)总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
第二部分(2~6段)具体描绘济南冬天的美景。
【设计意图】营造情境和引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好的诗文当以朗读为主,尤其是写景、抒情散文的朗读,师生读,生生读,在朗读中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读文本中理解、解决问题。
济南的冬天
(1)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响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温晴)
(2)景物: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山景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城外的远山——淡雅;
水色绿、清、亮
3、课堂小结:
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
四、用学
1、、给下列加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济南()A.jìB.jǐ②.贮藏()A.chǔB.zhù
③.水藻()A.B.④.镶边()A.B.ráng
⑤.澄清()A.dèngB.chéng⑥.着落()A.zhuóB.zháo
2、依照课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狭小),城外又那么(宽广、宽敞),山坡上(建着、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冒着、卧着)点雪,对,这是张水墨画(也许、大概)是唐代名手画的吧。
3、找出与其它三句修辞手法不的一项()
A.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B.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C.……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详地睡着,只等着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D.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五、评学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济南()伦()敦()晾晒()暖和()唤()醒
着()落()发ji()看()护妇镶()上xiang()晴
露()出狭窄()水藻()zhu()蓄cheng()清
2、解释下列词语
设若:__________温晴:___________着落:__________慈善:___________
空灵:__________响晴:___________秀气:__________贮蓄: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___________(体裁),本文作者:___________,名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人。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剧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中作者把济南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依次描绘了冬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济南冬天______________的特点。文中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⑵、本文紧扣了济南冬天的“______”这一特点,赞美的是___________(A、济南的冬天B、冬天的济南C、济南冬天的美景)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__________之情。
3、作业布置:
(1)认真,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
(2)复习这篇课文的生字词,下一堂课准备听写。
(3)每人回去搜集描写冬天的语句至少一则,古诗词至少三句以上。
第二课时
一、导学
1、情境(问题)导入
作者说济南的冬天足以和夏天的瑞士,春天的西湖想媲美,究竟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魅力让作者如此不遗余力的赞美它,热爱它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体味作者笔下如诗如画的美景。
2、目标导学
⑴、学习本文抓住济南冬天的景物特征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二、自学
1、划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提示:我认为-------最美,美在------。
(1、运用的修辞手法2、抓住事物的特征3、情景交融)
2、分小组交流
3、小组推选一名组员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三、助学
(一)、质疑探究:
1、欣赏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其中美妙的语言,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明确】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2、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明确】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3、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
【明确】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了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4、文中是用哪些修辞手法来雪后的山景的?
【明确】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来比喻雪色。
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写出了雪动人的雪态。
5、第五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水的绿:作者通过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的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明确】水的绿:作者通过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的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明确】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二)、讨论归纳:
1、作者怎样写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明确】①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用一连串的动词,烘托出舒适温暖的环境。
②“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安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③从人们有感受写:“面上含笑”“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还写了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了人们的笑容,更突出了人们舒适温馨的感受。
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明确】①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②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愧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三)、再读课文,提高升华
《济南的冬天》无处不美。那么,老舍先生是如何运用艺术的笔法,来描写景物之美的呢?下面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然后大家一起来寻找以下的美,在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这些美的句子,并画出来:
【明确】1、修辞运用之美;2、俯瞰仰视之美;3、动静结合之美;4、景物映衬之美
1、修辞运用之美:
⑴第2节“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一句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济南的冬天的舒适和暖和。
⑵第3节“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害了羞”写出了小山的可爱。
⑶第4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这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写远山的美。第5节“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还有“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水的美。
⑷第5节“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济南比作蓝水晶。
2、俯瞰仰视之美:
⑴第2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这是俯瞰之美。
⑵第5节“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写出了济南的美。这是仰视。由河水看到天上,视野阔大,整个济南都美。
3、动静结合之美:
第3节,“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是动静之美。
4、景物映衬之美:(几种景物相互衬托,我们常说的“绿叶扶红花”就是映衬之美。绿叶衬得花儿更红,红花衬得绿叶更绿。)
【明确】“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矮松与白雪相互映衬,在白雪的映衬下,矮松越发的青黑。这是色彩上的映衬。“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白雪与蓝天相互映衬,是色彩美。“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草的绿色和暗黄色相映衬,很美。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四、用学
1.给加粗的字注音。
济()南伦敦()镶()边
宽敞()水藻()贮()蓄
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①.用最简练的话概括本段的内容。(不超过8个字)
②.“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好不好?为什么?
③.“响亮”一般指声音宏大,从上下文来判断是不对的,那么“响亮”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④、填空。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与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没有______、没有______、没有______,以突出它的______。
⑤.作者说“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根据你自己的亲身感受写一段北中国冬天的天气。
(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①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②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③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①.指出画线句子的修辞方法。
②.本段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这句话照应了文章第二段的哪句话?
五、评学
1、选出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济南的冬天》一文,全文处处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暖和晴。
B.《济南的冬天》一文,写北平的多风和伦敦的多雾,反衬济南冬天的无风和响晴。
C.《济南的冬天》一文,重点写了人们的活动。
D.《济南的冬天》一文,重点写了各种景物——阳光、小山、白雪、绿水等。
3、本文紧扣了济南冬天的“______”这一特点,赞美的是___________(A、济南的冬天B、冬天的济南C、济南冬天的美景)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__________之情。
4、文章标题“济南的冬天”,结尾却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可理解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结尾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冬天无风声,温晴,山秀又水清。你印象中的冬天是怎样的,用一两句话把它描述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一)①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②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着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④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⑤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⑥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边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⑦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⑨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①、这一段主要写的是()
A、济南有山有水的地理特点B、济南冬天的温暖C、济南冬天的景色
②、开头以一个假设句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头第一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转到对济南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
③、文中“暖和的睡着”,其中“睡着”的是指___________
④、“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句话交代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文中的“整”和“缺”字面上好象是矛盾的,实际上并不矛盾,因为:___________
(二)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
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教师解读: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从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
3、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4、仿写第五小节。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揭题。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士、民族英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是介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板书课题:郑成功)
2、听说过郑成功吗?学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郑成功》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2、检查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
残酷奴役慷慨激昂允许铁甲舰街头巷尾融洽酋长
⑵注意字型。指导写“街头巷尾”的“巷”,“融洽”的“融”。
⑶指名读课文。
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建设海军,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大力发展生产,建设台湾的历史事件。
⑸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郑成功的主要功业是什么吗?(一是收复台湾,二是建设台湾)
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第七至八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是怎么建设台湾的。)
三、学习课文第1-3小节。
1、指名读,思考:第1-3小节主要写什么?(台湾人民痛恨侵略者,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2、默读,思考:那些词句写出了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痛恨?那些词句写出了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强占、残酷地奴役、恨透了、慷慨激昂绝不允许)
3、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了,想象一下郑成功“慷慨激昂”说话的样子,有感情朗读郑成功的语言。
4、分角色朗读第1-3小节。
四、作业布置:
1、读抄词语。
2、练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通过欣赏想象,培养学生的美感。
2、扩展阅读面,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等语文综合素质。
3、感受语言的作用与美妙,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搜集吟咏荷花的诗词佳句;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课前词语活动:
接首尾:
例:
文文学学习习作作文
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做好接首尾。
1、爱(爱护护卫卫生生活活泼可爱;爱好好人人见人爱)2、咏荷荷花歌咏(如咏荷荷花花言巧语语重心长长话短说说三道四四面楚歌歌咏;
咏荷荷花花儿儿歌歌咏;
咏荷荷花花枝招展展出出山山歌歌咏;
咏荷荷花花好月圆圆满满腔热情情歌歌咏)
一、吟诗赏画,激趣引题。
1、看画对话(课件出示图片)看着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2、齐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件出示古诗与相关图片)
3、自由对话谈感受:诗如何?话怎样?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4、揭题: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历来倍受文人墨客的.推崇吟咏,今天,我们也一起来咏荷。(揭题)
二、自由对话,了解荷花。
1、你们对荷花有哪些了解?
2、出示荷花知识卡片。(课件出示)
三、视觉享受,吟咏朗诵。
1、视觉欣赏。(出示相关图片风光)
边看边想。看到这么美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2、自由说吟颂荷花的诗词佳句。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荷叶挨挨挤挤的,象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婷婷立在水中,或婉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荷叶初开犹半卷,荷花欲拆犹微绽。;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荷花的可贵就在于出淤泥而不染
3、课件出示写荷花的诗词散文。
(课件出示《采连曲》、《小池》、《如梦令》、《清贫乐》、《山居秋暝》、《池上》、《荷塘月色》)
自由选择朗诵
四、再次欣赏,直抒胸臆。
1、再次欣赏画面,边看边想,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假如你是一位诗人,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是一位画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是一位园艺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是一只蝴蝶呢?是一条鱼呢
想到了,还可以马上记下来。
2、自由抒怀。自由选择吟颂方式。
五、自我小结,引申激趣。
1、自由说这节课自己最大的收获。你上好课后,想干什么?
2、说本次活动灵感来源,希望学生对感兴趣的知识深入学习研究,多做摘记或知识卡片,有灵感随时记录。
3、自由吟颂。可读可摘可写可画,自由选择方式。(课件出示选择作业)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版块用诗歌的形式来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用词恰当传神,本可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以表达的形式训练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借助照片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易学易练。
学情分析
照片是学生人人都有的'东西。照相时也许还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让学生把这些事讲一讲,再把照片上的内容有恰当的词句描述出来,会使学生很感兴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照片中内容,合理想象,能用恰当的词句描绘照片中的内容。
2、培养审美能力,能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学会倾听,训练学生恰当准确地用词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准备几张照片,可以是照景的,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照相吗?照相不仅可以为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还可以保留精彩的瞬间,这节课我们就来讲讲照片中发生的事并用恰当的词句给照片起名字。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的照片在小组内展览交流
给同桌讲讲照片上的内容
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图片内容
全班交流
指名到前面展示照片,讲一讲照片内容并起名字
把最精彩的照片贴在黑板上,一起起名字。
出示书中的四张照片
讲讲每幅照片都讲述了什么内容
用最精炼的词语给照片起名字
总结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理清课文写作思路,理解文中描绘的几幅画面,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品味文中清新、优美的语言。
4、学习细致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以朗读贯穿始终,在读中悟情。
2、通过自主合作讨论的方式,品析画面。
情感态度通过欣赏春天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一个美丽活泼的天使。”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是的,春天是美丽的,春天是新鲜的,春天是充满活力的,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作家朱自清一起去感受如诗如画的“春”(显示课题,作者)。首先让我们走进作者(出示作者画面)请同学们边看画面边捕捉有关作者的信息,看完后请学生讲“从‘作者简介’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说后)教师过渡:朱自清不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散文作家,他笔下的《春》,脍炙人口,令人叹为观止,现在就让我们追随作者的笔墨,一同去领略大好春光。
二、整体感知学生听朗读,在听读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
1.生字的读音。
酝酿(yùnniàng)黄晕(yùn)
蓑衣(suō)嘹亮(liáo)应和(ha)
(过渡:通过听读,作者笔下的哪些景象在你脑海中形成了美丽的画面?)
2.文中细笔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象?(草、花、风、雨、人)(显示)对,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五幅画面浓墨重彩地描绘春天的动人景象的。(显示绘春板书)
(现在我们再一次去大好的春光中走一趟吧。看完图片,师讲:作者眼中的春是这样美丽,你认为)
3.在这大好的春光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喜爱、赞美)
4.哪些段落直接抒发了这种感情?(学生找出后全班有感情齐读,注意:读出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显示“赞”)
(过渡:春天原来这般充满魅力,怪不得人们都巴望漫漫冬天快到尽头,渴盼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早日来临。作家朱自清甚至把这种急切的心情变成了文字的呐喊)
5.你能找出文中盼春的句子吗?(女生齐读,注意读出作者的急切和喜悦之情。)(显示“盼”)
三、品读赏析
(一)合作品读两幅画面
1.师生共赏春花图过渡:春天是美好的,有人喜欢那青青的草,有人钟情于那争艳的花,还有人喜欢感受那和煦的风,更有人喜欢沐浴那无声的雨,老师也对那争奇斗艳的花情有独钟。能让老师读读吗?①教师范读(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么读吗?
②朗读指导
A首先把握基调(喜悦)
B注意重音:能体现春花特点的关键词要重读,如:“让”“都”“满”“红”
“粉”“白”“火”“霞”“雪”“甜”“闹”“遍地”“散”“眼睛”“星星”“眨”(指导完后请学生读出来)
注意
“桃儿,杏儿,梨儿”句与后一分句之间要注意连读,同一句内不同意义单位间要停顿,如“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花里/带着甜味儿”“树上仿佛/已经满是??”
讲完后,请学生读。
(过渡:现在请用老师讲方法)
③先自由朗读,后齐读。
(过渡:作者眼中的花鲜艳美丽,充满活力,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
④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想想它写出了春花的什么特点?然后说说它好在哪里。(同桌互相讨论)
⑤教师归纳总结
看来,作者笔下的花之所以这样五彩缤纷,生意盎然,这与他善于运用写作技巧是分不开的`。首先作者善于多角度描写,不但通过视觉和味觉正面写花多,花艳、花甜,还通过蜂闹蝶飞
的繁忙情景从侧面来表现春花的这些特征。
正面写作角度
衬托
侧面蜂闹蝶飞
到虚,从“树上”写到“花下”再到“遍地”,由上而下,次序井然。
板书:写作顺序
作者除了注意从不同角度有层次地描写春花外,还善用美的语言。具体表现在修辞与用词的巧妙方面。
板书:修辞手法美词佳句“闹”传神有声响侧面写花多、花艳、味甜
2.学生分组合作赏析
3.(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品读了春花,同学们,那你们喜欢什么呢?)
赏析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
①学生读后学生评。
②学生按“春花”的品读方法,分组讨论(邻近四人为一小组),品析这一幅画面。
(二)配诗句
(过渡:在这些画面中,作者以其生花妙笔,给我们描绘了百花争春,的动人图景)你能给它们各配一句反映其特征的古诗吗?
学生配诗后教师评价。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品读了春花图,图。朱自清笔下的春,是一幅幅风景画,但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无法一一品析,其他画面就留待同学们课后去品读吧。
四、拓展延伸
过渡:同学们,春天是令人神往的,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钟情于春光春色,留下了不少令人叹为观止的惊世之作。在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
请用你的特长来赞赏你眼中最美的季节(画画、写诗、朗诵、歌唱等形式都可)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板块之一:疏通文章的语言文字。
1、高一、高二时我们学习文言文,有时是不求甚解,到了高三,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对各种文言词汇作些归纳、整理、积累,有计划地将学过的词、语、句经过整理分门别类地抄在笔记本上,如此才便于高三复习和翻检,最终成为自己语言仓库中的一部分,并终身受用。
2、文言词汇一般包括词性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文言句式几种。
[板书:积累词语句:词性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文言句式]
3、归纳整理。
①词性活用
a、名词作状语
席卷天下(像卷席子一样)包举宇内(像提包裹一样)囊括四海之意(像扎口袋一样)内立法度(对内)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外)南取汉中(向南)西举巴蜀(向西)东割膏腴之地(向东)北收要害之郡(向北)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b、使动用法
外连衡而斗诸侯(使…相斗)会盟而谋弱秦(使…削弱)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以弱天下之民(使…削弱)李牧连却之(使…败退)
c、其他
过秦论(名作动,评论过错)瓮牖绳枢(名作动,用破瓮作,用草绳系)追亡逐北(动作名,逃亡的军队)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形作动,变小变弱)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作动,礼遇)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名作动,坚持到底)
②古今异义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山东省)以致天下之士(古:招纳今:致使造成某种后果)奋六世之余烈(古:功业今:猛烈)思厥先祖父(古:祖辈和父辈今:父亲的父亲)可谓智力孤危(古:智谋和力量今:智商)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旧事、前例今:一种文学体裁)至于颠覆(古:以致于今:连词,表示另提起一件事)
③通假字
合从缔交(纵)赢粮而景从(影)甿隶之人(氓)鉏耰棘矜(锄)外连衡而斗诸侯(横)俛首系颈(俯)暴秦之欲无厌(餍)当与秦相较(倘)
④文言句式
判断句: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被动句:为天下笑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省略句:以(之)为桂林、象郡
倒装句: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中山之君也赵尝五战于秦(状语后置)
4、小结:
经过这么一归纳、一整理,我们对这两篇文章的文言词汇基本已经掌握,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阅读新的文言文,这也是我们高考试题中考察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我们能够这么坚持下来,积累到一定程度,相信高考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题会迎刃而解。
教学板块之二:相同点的归纳分析。
1、这两篇文章不仅在文言词汇方面有许多相同的用法,而且在其他许多方面也有相同或相近的地方。比如文章的标题:过秦论、六国论,都是一个“论”字,表明它们都是议论文。
大家试着从各个角度去寻找这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
[板书:归纳相同点]
2、归纳:
①体裁:两篇文章作者虽然所处年代有先后的差别,但表达思想都用了史论的方式。
②题材:两篇文章都是借战国时期秦与六国间的战争来议论的。
③创作目的:两篇文章都强调借过去的史实来讽喻当今的最高统治者,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
④写作手法:两篇文章都采用了对比的方式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板书:体裁、题材、创作目的、写作手法]
3、小结:
苏洵的作品当时很受欧阳修的赞赏,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由此可知苏洵和贾谊的`作品确实有许多相同之处。
教学板块之三:相异点的区分理解。
1、虽然这两篇文章在很多角度都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但是毕竟一个是汉朝,一个是宋朝,相距一千余年,不可能处处都是一个样,它们必定有许多各自的特色。
下面大家就来找找这篇文章的相异点。
[板书:区分相异点]
2、归纳:
①主旨:
《过秦论》所体现的意图是分析秦王朝灭亡的历史原因,从反面总结出中心思想,即“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它的现实针对性是指西汉初期的政策,是劝谏西汉统治者要施行仁政。
《六国论》主要是论述了六国灭亡的原因,目的在于讽喻宋王朝要以六国为鉴,不为辽和西夏的“积威之所劫”,一味纳币输绢以求苟安,要“封天下之谋臣”,“礼天下之奇才”,奋起抵御外侮以维护统治。
补充:贾谊生活在西汉初期,由于此前经过秦末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所以他极力主张行仁政以“安民”。他曾向汉文帝反复宣讲仁义之道,认为“德莫高于博爱人,而政莫高于博利人”,“政莫大于信,治莫大于仁”。他认为按照礼的规定,“国有饥人,人主不飧;国有冻人,人主不裘”。他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认为民是国家、君主和官吏的根本,离开了民则国将不国,君将不君,官将不官,谁敢与民为仇,必将为民所埋葬。因此,他极力向汉文帝宣讲仁政的道理。
苏洵也是一个非常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
②结构:
《过秦论》的结构
第一步:秦孝公至庄襄王不断扩展疆域,已形成了居高临下、高屋建瓴的架势。秦始皇上台后吞并六国,一统天下。
第二步:叙述秦王朝胜利后所实行的种种错误政策:一为“焚百家之言”,一为实行高压政策,武力防范。
第三步:记述陈涉发难,天下云集响应,推翻了秦王朝。
第四步:在前文叙述的基础上议论,表明作者的政治见解。
《六国论》的结构
第一步: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第二步:将中心论点转化为两个分论点:一为“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一为“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第三步:总结历史教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四步:讽谏宋王朝不要重蹈六国的覆辙。
补充:这两篇文章的行文思路恰好是相反的,前者是先叙史,后作结;后者是先提出论点,后举例论证。
③语言风格
[板书:主旨、结构、语言]
思考:
一、《过秦论》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在文章前面的阅读提示里说得很清楚——“气势磅礴”。那么这篇文章为什么能够做到“气势磅礴”的呢?它的“气势”是怎样得来的?
第一个,最主要的,即这篇文章虽是说理文,其中却用了十之七八的篇幅来叙事。用叙事来说理,可以说是本篇最大的特点。作者用千把字的篇幅概括了从秦孝公到秦亡国这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让读者感到短短一篇文章竟然包涵了这许多东西,自然觉得文章饱满充沛,气势磅礴。
第二个,作者在用写赋的手法来写说理散文。写赋是需要铺张和夸大的,贾谊写这篇文章可以说通篇都采用了这种手法。比如第一段“有席卷天下”四句,“席卷”“包举”“囊括”“并吞”等词,基本上都同义、“天下”“宇内”“四海”和“八荒”,也都是同一个意思。同一个意思而一连写上好几句,既有排比又有对仗,这就是写赋的夸张手法。其他段也都有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朗读】第1段第1句。体会这种大气。
【朗读】点学生找文中的例子并大声朗读,要求读得有气势。(第2、3、5段)
这样。气势自然就充沛了,自然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笔锋锐不可当,咄咄逼人,读起来有劲头,有说服力,而且有欲罢不能之感。这是由于作者本人原是一位辞赋作家的缘故。
第三个,即作者用全篇对比到底的手法写出了他的论点。对比手法并没有什么稀奇,而本篇精彩处却在于作者用了四个方面的对比:即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旺后灭亡的对比;秦与六国的对比;秦与陈涉的对比;陈涉与六国的对比。几种对比交织在一起,结构自然宏伟,气势也自然磅礴,话也显得更有分量了。主客观形势的不同,强弱盛衰难易的不同,都从几方面的对比中显现出来。而文章气势磅礴的道理,也就不难理解了。
【朗读】将文中运用对比的句子一齐读一遍:第5段中。
二、《六国论》这篇文章的语言与《过秦论》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其不同之处在哪里?
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①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蜜蜂教案教学设计好
④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也可制成电脑课件,生字的部首和部分笔画可以闪烁)。
②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第一课时
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①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②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③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③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article/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④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
②学习第二自然段。
a.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b.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写一写/soft/。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课堂练习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园地教案04-10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母鸡教案02-22
语文优秀教案02-28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教案【精选】07-27
(经典)语文教案07-31
语文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