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26 08:26:44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l.使学生认识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掌握高的特征,知道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求出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根据教材第14页练一练第1题自制的圆锥,演示测高、等底、等高的教具

  演示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的教具。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 说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2. 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及圆柱体(边说边出示实物图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常常看到下面一些物体(出示教材第13页插图)。

  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教材中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这节课,就学习圆锥和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圆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是这样的圆锥体,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2.根据教材第13页插图,和学生举的例子通过幻灯片或其他方法抽象出立体图。

  3.利用学生课前做好的'圆锥体及立体图通过观察、手摸认识圆锥的特点。

  (1)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2) 认识圆锥的顶点,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在图上表示出这条高)提问:图里画的这条高和底面圆的所有直径有什么关系?

  4.学生练习。

  5.教学圆锥高的测量方法。(见课本第13页有关内容)

  6.让学生根据上述方法测量自制圆锥的高。

  7.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通过演示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具体方法可见教材第14页上面的图)

  (2)让学生猜想:老师手中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你能猜想一下它们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实验操作,发现规律。

  在空圆锥里装满黄沙,然后倒入空圆柱里,看看倒几次正好装满。(用有色水演示也可)从倒的次数看

  你发现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 。

  老师把圆柱里的黄沙倒进圆锥,问:把圆柱内的沙往圆锥内倒三次倒光,你又发现什么规律?

  (4)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教师可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

  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体积的 。

  (5)启发引导推导出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 Sh

  (6)小结:要求圆锥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以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以 ?

  8.教学例l

  (1)出示例1

  (2)审题后可让学生根据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自己试做。

  (3)批改讲评。注意些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强调要乘以 。

  2.做练习三第2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错的要求说明理由。

  3.做练习三第3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第(3)、(4)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圆锥有怎样的特征?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4、5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学新课。

  现场组织活动: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枝。

  师:这里有两盒铅笔,你能从每盒铅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准备怎么拿呢?

  生1:我准备把全部的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生2:我准备把全部的铅笔除以2,也就是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1/2。

  学生活动,一位学生拿出3枝笔,另一个学生拿出4枝笔。

  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或者说你能提出问题吗?

  生:他们拿出的`枝数不一样多,一个是3枝,一个是4枝,这是为什么呢?

  师:他们两人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铅笔枝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再全班反馈。

  生:我们认识两盒铅笔的总枝数不一样多。

  生:有可能数错了。

  师:现在大家的意见都认为是总枝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吗?

  学生都表示同意。

  师:告诉大家总枝数是多少,1/2是多少枝。

  生1:全部是8枝,1/2是4枝。

  生2:全部的铅笔是6枝,1/2是3枝。

  师:真的是不一样多,一盒铅笔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铅笔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总枝数不一样多),所以1/2表示的具体的数量也就不一样。

  师: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二、练一练

  1、看数学书说一说,小林和小明一样多吗?笑笑和小红一样多吗?

  说说理由。

  2、画一画,说说画法对吗?为什么?还有别的画法吗?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1、2、3,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2、第4题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想法,必要时可以举例说明。

  3、第5、6题独立完成,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四、思考题。

  放学后独立完成,课后讲评。

  五、课堂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材分析:质数和合数,是在约数和倍数以及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质数和合数是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以约分、通分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而且能较快地看出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58页、第59页上半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三中的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质数、合数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关键:使学生把握住质数和合数的根本区别在于:质数,只有1和本身二个约数;合数,除了1和本身,还有其它约数。

  教具准备:纸片、投影器、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我们学过求过一个数的约数,那么每个数的约数的个数又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索这个问题。”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约数?”

  生:“如果数a能被数b(b不等于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

  师:“谁又能说说每个数的约数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纸片)时说:“请两名学生分别写出左右两排数的约数。”点两名学生上黑板完成例1。

  例1 写出下面每个数的所有的约数。

  1的约数:1 7的约数:1、7

  2的约数:1、2 8的约数:1、2、4、8

  3的约数:1、3 9的约数:1、3、9

  4的约数:1、2、4 10的约数:1、2、5、10

  5的约数:1、5 11的约数:1、11

  6的约数:1、2、3、6 12的约数:1、2、3、4、 6、12

  师:“谁能根据这些数的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有一个约数的是:(生)1

  有两个约数的是:(生)2、3、5、7、11

  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是:(生)4、6、8、9、10、12

  请一名学生上黑板进行分类,其余学生在书上完成。

  师:“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质数(或素数)(张贴质数概念)。例如,2、3、5、7、11都是质数。谁能说说,还有哪些数是质数?”

  生:“13、17、19、23……”

  师:“质数的个数数得完吗?”

  生:“数不完,质数的个数有无数个?”

  师:“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张贴合数概念)。例如,4、6、8、9、10、12都是合数。谁能说说,还有哪些数是合数?”

  生:“4、6、8、100……”

  师:“合数的个数数得完吗?”

  生:“合数的个数数不完,它的个数有无数个。”

  师:“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张贴概念)。”

  2、教学例2

  师:“根据质数和合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请看例题。”

  投影:

  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质数有:(生)17、29、37

  合数有:(生)22、35、87

  师:“根据质数和合数的定义,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请某某同学上来找出所有的质数,并把答案填在投影片上。”

  学生填完后,师:“请你说说是怎样想的。”

  生1:“17、29、37是质数。因为17只有1和17两个约数,29只有1和29两个约数,37只有1和37两个约数。”

  师:“请某某同学上来找出所有的合数,并把答案填在投影片上。”学生填完后,

  师:“请你说说是怎样想的。”

  生2:“22、35、87是合数。因为22除了1和22两个约数外,还有2、11两个约数,35除了1和35两个约数外,还有5、7两个约数,87除了1和87两个约数外,还有3、29两个约数。”

  师:“这两位同学回答得很好,老师相信大家都能够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了。下面请同学在书上第59面完成中间的做一做。”

  投影:

  下面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9 21 43 67

  质数:(生)19、43、67

  合数:(生) 21

  请两名学生在投影片上分别写出答案,并请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师:“请同学们做一做,20以内的数中,有哪些数是质数。”

  学生自己动手制出20以内质数表。

  师:“如果给我们一个数,如87,我们怎样知道这些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是个质数呢?”

  生:“我们可以用2、3、5、7、9……去除这个数,如果这个数不能被2、3、5、7、9……这些数整除,就说明这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那么它就是一个质数。”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我们通常可以用2、3、5、7、9、11……这些数除这个数,如果都不能整除,就说明这个数是质数。”

  三、巩固练习。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几个练习,请看屏幕。”

  投影:题一

  检查下面各数的约数的个数,指出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分别填在指定的圈里。

  27 37 41 51 57 69 83 87

  质数 合数

  投影:题二

  在自然数1~20中:

  奇数有: 偶数有:

  质数有: 合数有:

  投影:题三

  下面的判断对吗?说出理由。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3)在自然数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4)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四、引导小结,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生:“学习了质数、合数的定义;知道了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学会了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的课题就是……(板书课题:质数和合数)。”

  五、布置作业。

  师:“请同学们从课本第62面的第1题中的99数中,先划掉2的倍数,再依次划掉3、5、7的倍数(但2、3、5、7本身不划掉),自己动手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做完以后与第59面中间的质数表对照一下,看谁能够一气呵成,制出100以内的质数表。我们今天到此为止,下课!”

  六、简评。

  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循循善诱,层层深入。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例1中12个数的约数的个数的分类,初步使学生认识到根据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可以把自然数分为三类:质数、合数和1。其次,教师进一步让学生认识这三个概念。再次,教师让学生从例2中渐渐熟悉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最后,通过练习使学生完全掌握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同时,让学生知道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利用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学习5、4、6、2加几的迁移能力.

  3.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品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悟出5、4、3、2加几的最好的计算方法就是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口算:

  2.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所做的口算第一个加数都是几?9、8、7、6加几的进位加法题目同学们已经会算了,那么5、4、3、2加几的题目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1.

  师:小明的妈妈买了5个苹果,8个梨,你能帮小明算一算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吗?

  问: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 (板书: )

  问:得数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交流,老师板书,总结算法.

  (1)

  (2)

  想:

  所以: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师:(1)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凑十法)

  (2)是怎么想的?(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

  板书:

  师:请你试着算一算这道题.

  学生试做以后进行交流.

  问:谁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谁和他的算法不同?

  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用不同的.方法计算5加几的题目,那么4加几、3加几的题目怎么做呢?

  2.教学例2.

  板书:

  师:请你试着做一做.

  全班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板书:

  (1)

  (2)

  想:

  所以:

  3.比较算法.

  让学生分组讨论:做上述进位加法的题目,哪种方法比较简单?

  全班交流.(多数同学都会选择第二种方法,因为较小数凑成10没有较大数凑成10容易,因此要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

  4.出示卡片,学生口算.

  问:你是怎么算的?(这时,同学们基本上都会选择第二种算法.)

  三、巩固练习.

  1.

  学生叙述图意,然后独立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么算的?

  2.

  学生分组完成.同桌一组,一人做大数加小数的题目,另一人做小数加大数的题目,做完以后,互相说悄悄话.(自己是怎么算的)

  3.

  学生独立完成,做完以后说一说自己有什么想法.(每一组的两道题加数相同,只是位置交换了,只要用凑10法把大数加小数的题目算出来,和它相对应的小数加大数的题目就可以直接写出得数了.)

  4.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小组合作完成,每人每图说一道,写一道.比一比,哪组做得又对又快.(4人一组)

  5.

  原有 又买来

  一共有

  7个

  6个

  ( )个

  5个

  8个

  ( )个

  9根

  8根

  ( )根

  先指导学生看图:第一栏,一班有皮球7个,二班有皮球6个,一共有几个,算好以后填在( )里.第二栏、第三栏,由学生叙述.

  6.填未知加数.

  老师分别出示卡片,学生用手势表示结果.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5、4、3、2加几的题目比较简便?

  五、游戏:找朋友.

  学生每人手拿一张口算卡片(20以内进位加法)在音乐声中找朋友(得数相同为朋友).

  板书设计

  5、4、3、2加几

  (1)

  (2)

  想:

  所以:

  (1)

  (2)

  想:

  所以:

  教案示例二

  课题:5,4,3,2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

  2.通过综合练习提高学生概括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具、学具

  口算卡片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板演:板演后指名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

  8+6= 7+6=

  6+8= 6+7=

  9+6= 8+7=

  6+9= 7+8=

  2.口算:

  6+5= 7+4= 7+6=

  7+5= 8+4= 8+6=

  8+5= 9+4= 9+6=

  9+5= 9+3= 9+8=

  8+3= 9+2= 9+7=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9,8,7,6加几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要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5,4,3,2加几(板书课题)这次的计算,不看图、不摆实物你们能不能很快想出得数?(能)好!看老师出题,比一比谁算得最快.

  1.教学例1:5+6=□ 5+8=□【演示课件“5、4、3、2加几”】

  (1)老师板书:5+6=□

  师问:请你们说一说这道题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

  指名说:(学生可能会说出两种方法)

  ① 用凑十法.

  ② 用交换加数的方法.

  想:6加5等于11,

  5加6也等于11.

  (2)师说:你们想出的两种方法都可以.下面我们再看:5+8怎样想?

  板书:5+8=□

  学生仍会说出两种方法.

  ① 用凑十法.

  ② 用交换加数的方法.

  想:8加5等于13,

  5加8也等于13.

  (3)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师说:刚才我们用两种方法计算了5加几的题,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用哪种方法计算更快、更简便.

  学生回答:第二种方法更快、更简便.

  师说:好!你们都喜欢第二种方法,这第二种方法就是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的方法.下面再请同学们想一想4加几、3加几应怎样算?

  2.教学例2:4+7=□ 3+9=□【演示课件“5、4、3、2加几”】

  (1)板书:4+7=□

  师问:这道题,你怎样想?

  想:7加4等于11,4加7也等于11.

  师说:同学们算得真快,下面老师再出一道题,看谁算得快.

  (2)板书:3+9=□

  指名说: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想大数加小数,9加3等于12,3加9也等于12.

  (3)小结.

  刚才我们计算的这四道题,都是几加几的题?(是5,4,3加几)前面的加数比后面的加数怎么样?(前面的加数比后面的加数小.)这就是小数加大数.看到这样的题,我们应该怎样想?(想大数加小数)对!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的方法来计算.这样算得又对又快.

  3.师问:除了这几道题,还有没有5,4,3,2加几的题?请同学们想一想.

  (1)学生出题,老师板书:

  5+7= 4+8= 3+8=

  5+9= 4+9= 2+9=

  师说:你们想得很好,这6道题是5,4,3,2加几的题,也是小数加大数的题,你们能用今天学的新方法很快想出得数吗?谁来试一试?

  先自己小声说一说:怎样想.

  (2)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5,4,3,2加几的计算.计算这样的题和前面学过的9,8,7,6加几不一样.前面的题是大数加小数,用凑十法计算.5,4,3,2加几是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的方法来计算.今天,同学们表现很好,能用学过的知识自己学会5,4,3,2加几的计算.

  三、巩固反馈.

  1.对照练习:

  8+3= 6+5= 8+4=

  3+8= 5+6= 4+8=

  9+2= 7+5= 7+6=

  2+9= 5+7= 6+7=

  7+4= 9+3= 8+5=

  4+7= 3+9= 5+8=

  2.听算:

  4+8= 3+8= 6+7=

  2+9= 5+7= 8+9=

  4+7= 4+9= 5+6=

  3.学生举数字卡片回答:

  5+( )=13 3+( )=12

  4+( )=12 4+( )=13

  5+( )=14 5+( )=12

  2+( )=11 6+( )=14

  4.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7= 10-7= 4+8=

  13-3= 5+9= 10-9=

  2+9= 3+8= 4+7=

  4+9= 3+9= 5+8=

  5.看图列式计算:

  6.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板书设计

  典型例题

  ☆例1.3+8=9+2=( )+( )

  分析:得数是11的加法算式还有7+4、6+5、10+1……

  解:答案不唯一.

  如:3+8=9+2=(5)+(6)

  例2.( )里最大能填几?

  分析:此题是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会逆向思维.如 ,先想 ,因为 ,要保证 ,( )里的数只能填比5小的数,在比5小的数当中,4最大,所以( )里最大能填4.

  答案:

  例3.同学们排成一列做操,小明从前往后数排第4,从后往前数排第9,这一列共有多少名同学?

  分析:解答这道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根据题中给的两个已知条件可知,小明前面有3人,小明后面有8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小明前面的3人和小明后面的8人以及小明这三部分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即 .

  还可以把这列同学看成是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从前数到小明处的4名同学,另一部分是小明后面的8名同学,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即: .

  同理也可以把这列同学看成是3和9两部分组成的,即 .

  还可以用题中的两个条件相加,因为4里面已经包括小明了,9里面也包括小明,如果用 ,等于小明多加了一次,因此还要减去1.即: .

  答案: 或

  选题角度:本例题主要考查9加几的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例4.在○里填上3、4、5、6、7,使每条线的三个数相加都得12.

  分析:左边一条线和下边一条线的第一个数是2,第二个数应选较大的,否则右边一条线三个数的和将大于12.因此,左边一条线的第二个○里可填7或6(不可填5,否则数字将重复选用),下边的第二个○里则填6或7,这样再选第三个数,使三个数相加得12.再将最后剩下的5填入右边一条线的第二个○里,这条线的三个数相加也得12.如:

  探究活动

  游戏:共同浇开智慧花

  游戏目的

  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游戏准备

  由5个花瓣组成的智慧花,每个花瓣上都有一个算式(20以内进位加法,主要是5、4、3、2加几的题目).如图:

  游戏过程

  1.教师把组成每朵花的5个花瓣分别发给5人小组,每人做一道题,做完之后陆续到前面贴花瓣.

  2.哪组贴得又对又快,哪组获胜.

  3.出现错题的小组表示没有浇开智慧花.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一、课题:量的计量

  1.单名数、复名数的复习,并举例.

  请你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

  2.小组共同回忆探讨.

  二、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

  谈话:回到学校,马明对手头的材料认真研究起来。

  提问:你能帮马明出个主意,更好地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吗?

  小结:用统计图可以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更加形象具体。

  提问:我们根据统计表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为什么?

  总结:我们是根据统计图的特点来选择统计图的。现在打开书p140,再看一看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三、根据统计表画统计图。

  要求:小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放的制图纸,在征求组员意见的基础上合作制图。每个小组3人,每人完成一种统计图。

  引导评价板演学生的制图。

  四、分析统计图。

  出示讨论题:

  1.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产值增长得快?

  2、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工作人数多?哪个厂的技术人员多?

  3、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外销产品占产品销售总数的百分比大?

  4、综合上面的分析,你建议马明到哪个单位应聘,为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全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经历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方程思想方法的认识,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联系对百分数的理解,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结合实例,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初步体会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等不同统计量的不同特点。

  4.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能力。

  数学思考方面

  1.让学生在应用百分数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增强数感。

  2.让学生在认识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感知,进一步增强空间

  观念;在推导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探索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分析、验证和概括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发展形象思维。

  3.让学生在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探索并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应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意识和能力。

  4.让学生在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继续表达的能力,不断增强空间观念。

  5.让学生在探索并理解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

  6.让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以及众数、中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据的意义和价值,感受不同统计量的联系和区别,发展统计观念。

  7.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加深对基本数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发展思维的整体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解决问题方面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主动用百分数、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比例尺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让学生在解决有关百分数、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飞多样性。

  3.让学生能用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4.让学生在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用扇形统计图和相关统计量解释数据信息、解答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5.让学生在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培养根据所需解决问题的特点合理选择相应策略的自觉性和能力。

  6、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释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进一步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2.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3.进一步感受数学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5.进一步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全册课时安排:全册共安排72课时的教学内容,其中30课时的总复习。

  百分数的应用 11课时圆柱和圆锥11课时 比例7课时 确定位置4课时 正比例和反比例 4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2课时 统计3课时 总复习 30课时

  第一单元 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这个单元里,初步教学百分数的意义,用百分数描述部分与整体或两个同类数量间的倍数关系;教学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相互改写,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编排,通过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的广泛应用。

  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经常应用百分数,如用百分数表示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或少的关系,又如利息与纳税的计算、折扣的设计与计算等。应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方程解答。这些都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全单元的教学内容比较多,编排6道例题、四个练习以及全单元的整理与练习,大致分成五段教学。

  例1、练习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这一段是接着六年级(上册)求简单的百分率编排的。

  例2、例3、练习二,根据国家规定的税率和利率,计算应纳税金额和可得利息金额。这一段应用百分数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4、练习三,解决有关折扣的问题,包括设计折扣和根据折扣求现价或原价的问题。这一段里有列方程解题,也有列算式解题,列方程求原价是重点。

  例5、例6练习四,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或分数问题。在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只教学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安排在本单元,由百分数问题带出。

  “整理与练习”综合全单元的知识内容,进一步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以现实问题中百分数的意义为突破口,通过推理分析数量关系,探索算法。

  2.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经验,向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迁移。

  3.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百分数的应用 11课时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课时

  纳税问题 1课时

  利息问题 1课时

  打折问题 2课时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3课时

  整理与练习 2课时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4-07

小学数学教案02-07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07-19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17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18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7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6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