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30 09:03:59 教案 我要投稿

【合集】科学教案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合集】科学教案9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分析常见的机器由哪几部分构成。

  3.能设计并制作一架简单的机器。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几课教过的几种机械:杠杆、斜面、轮轴、滑轮。

  二、新授

  1.分析一种复杂的机械

  出示挂图。

  自行车的三个部分:刹车:杠杆。龙头:轮轴。脚踏:轮轴。

  2.机器的四个部分

  出示自行车挂图

  工作部分:转动的车轮。

  动力部分:它靠什么力量转动。

  传动部分:是通过什么把动力部分的能量传到工作部分的。

  操纵部分:是通过什么来操作自行车的运转的。

  小结:完整机械有四个部分。

  选择自行车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研究。

  第二课时

  3.认识动力机和传动部分

  蒸气机:通过燃烧煤产生热蒸气,再变成动力。

  内燃机:燃烧油料产生动力。

  皮带传动:通过皮带把相距较远的两轮连起来。

  链条:通过链条把相距较远的两轮连起来。

  齿轮:通过啮合的齿轮来传动。

  4.巩固

  分析洗衣机、机械表、缝纫机的`四个部分。

  找出拖拉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作业:

  1.找出生活中常见机器的组成部分,分析各部分中简单机械的作用。

  2.制作一个机械模型---我的机器。

  板书设计:

  5.自行车

  动力部分

  机器传动部分

  工作部分

  控制部分

科学教案 篇2

  【教材概述】

  《传热比赛——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的内容。让学生知道不同材料在相同的热源中,导热速度是不同的。学习区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进而认识到生活中人们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不同的材料有着不一样的导热性能。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2、过程与方法

  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意识实验方法的选择对实验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演示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到较冷的一端。老师这里有3个材料,看一下有什么特点?(材料不一样,长短、大小一样)

  猜一猜把它们放到热水中,谁能把热先传到顶端?

  下面我们就来一场传热比赛,不过先想想怎么样才能让比赛公平、公正呢?

  二、实验验证

  为了更好的比赛,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个实验盒。同样大小的木头、塑料和钢条(一一出示)。还有温度传感器、MGA数据显示仪、热传导套装实验仪器、热水等。

  1、介绍实验步骤

  (1)把同样大小的`木头、塑料和钢条放入同一个容器中并固定。

  (2)把传感器和MGA连接好,将传感器插入容器中相应测量物的孔中,启动MGA。

  (3)往容器注入适量热水。

  (4)观察MGA中3个不同材料的物体2分钟内温度的变化。

  2、推导结论

  不同的材料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钢的传热速度最快。科学上我们把像钢那样传热速度快的物体是热的良导体;像木头、塑料那样传热速度慢的物体是热的不良导体。

  三、生活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是根据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的应用例子呢?

  四、巩固练习

  根据材料的导热性能分类:

  金 木材 棉花 银 铜 皮革 铁 铝 铅 塑料 油 水银 水 陶瓷

  热的良导体:金 银 铜 铁 铝 铅 水银

  热的不良导体:木材 棉花 皮革 塑料 油 水 陶瓷

  五、课后延伸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钢的传热速度最快,哪谁最快凉呢?运用刚才所学的实验方法,自己做实验试试看,并根据你得出的实验数据推导实验结果。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体验数学活动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理解减法应用题中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

  3.引导幼儿回顾生活情景,仿编:"求剩下"的减法应用题。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熟悉超市环境,熟悉10以内的分解。

  2.游戏经验:会玩"马兰开花"3.环境准备:超市场景(内有5个陀螺,7个桔子,5个苹果),情景表演,笔,图片。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马兰开花

  2.集体活动

  (1)请幼儿一起说一说超市里有什么物品?分别有几样?

  (2)观看情景表演:超市里有5个陀螺,有一个"顾客"过来,对售货员说:您好!我要买2个陀螺。售货员给他2个陀螺说:"给你,欢迎您下次再来!

  (3)教师提问:超市刚才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我们要把超市发生的这件事情编成一道减法应用题。

  听教师完整示范讲述"减法应用题"

  (4)观看情景表演:超市里有7个桔子,有一个"顾客"过来,对售货员说:您好!我要买4个桔子。售货员给他4个桔子说:"给你,欢迎您下次再来!

  (5)教师提问:超市里刚才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6)谁能根据这件事情再来编一道应用题呢?这个应用题可以怎么写算式?

  (7)观看情景表演:情景表演。超市里有5个苹果,有一个"顾客"过来,对售货员说:您好!我要买3苹果。售货员给他3个苹果说:"给你,欢迎您下次再来!

  (8)教师提问:"超市里刚才发生了一件买苹果的事情,谁能根据这件事情再来编一道应用题呢?这个应用题可以怎么写算式?"小结:孩子们,我们发现在三道应用题中每次都问了一个什么问题?只要我们应用题里问还剩几个,那这个题就是减法应用题。

  (9)请幼儿讲述算式中哪个是总数?哪个是部分数?理解算式与应用题的对应关系。

  探索发现:

  1.课件游戏(幼儿用书p11,请幼儿看图,理解题意,仿编应用题,照着写减法算式。)

  2.请幼儿根据图意编应用题。

  3.请幼儿根据算式编应用题。

  延伸活动:

  在活动区摆放一些减法算式卡,让幼儿自由进行游戏。

科学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 理解文章所阐述的数字与科学研究的关系。

  2. 比较阅读《我们这双手》和《科学家的数字武器》两文的异同。

  3.体会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

  课文讲解

  1、本文分别介绍了古尔德的哪两篇文章?

  第一篇文章是《硕大的脑袋,狭小的心灵》,古尔德介绍了一场“战争”,实际上是一场论争。第二篇文章是《从生物学的角度向米老鼠致敬》,古尔德研究了从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米老鼠形体比例的变化。

  答:

  2、这两篇文章似乎互不相干,那么作者选用这两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篇是研究著名科学家、文学家的大脑容量和智慧的关系的,而另一篇是研究米老鼠的脑袋与其躯体关系的。作者并不是被动地介绍两篇文章,而是从两篇文章中,把科学、文学泰斗与米老鼠的悬殊区别加以淡化,提炼出一个共同点来,不管是研究科学家、文学家的脑袋或是米老鼠的躯体,其成功都在于精确的数字。

  3、古尔德没有对脑量与智力的关系给出明确的结论,你认为这是不是文章的缺陷?为什么?

  这不是文章的缺憾。文章并不是在研究脑量与智力的关系,并不要对其最后作出什么结论,而不过是借此介绍、说明科学家喜欢用数字武器。

  4、文中抽象的数字为什么让人觉得兴趣盎然?

  数字之间的比较关系、数字提供的新颖知识、数字相关的结论和事实很有趣,让人感到兴味盎然。

  5、《我们这双手》读起来饶有趣味的原因和《科学家的数字武器》一样吗?具体说说?两文读来饶有趣味的共同原因是:科普作品给一般读者提供了鲜为人知的新颖知识。

  不同:《我》文得力于大量的解说、述说,使读者具体入微地生动地看到了人手的奇妙;《科》文是对象(数字武器,特别是数字的比较关系)本身及其所相关的结论、所依附的故事(米老鼠)本身就很有趣。

  小结

  文章以学术界著名的“脑袋大小是否与智力有关”的争议为切入点,然后又重点介绍了古尔德利用数字来证明自己的“幼态持续学说”,非常充分地说明了数字在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最后文章以独到的议论启发我们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发展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获得成功。文章使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思路清晰,生动有趣,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练习

  1.辨析词语。

  不厌其烦:不嫌麻烦的意思。 乐此不疲:对某事发生兴趣,沉溺其中,不觉疲倦。

  独具只眼:形容具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眼光。 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常指文艺方面。

  2.《我们这双手》和《科学家的数字武器》都是说明性文体,其具体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我》文基本表达方式是说明,又分介绍、解说、述说等说明手法。《科》文是叙述加说明,说明也含介绍、解说、述说三种,同时有随笔笔调。

  3.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D )

  A. 学习委员猜测,新来的语文老师大概是二十三四岁左右。 B. 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C. 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 我们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4. 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______ 。

  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三上《水和空气》中的教学内容,本课教学活动的设计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知识三个维度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使得科学教育的整体目标得以落实。导入----由水、石子占据空间引出“空气占据空间吗”;通过自主实验-----知道空气是占据空间的;拓展应用----利用空气能占据空间的特点来灌满瓶子,以及进行吹气球比赛。在整个过程中,教材将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实验得出空气占据空间。科学的实验方法是保证科学数据真实可靠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体会到这点,整个教学活动是失败的,后面的推测活动就无法展开,因此它们是进行推测的依据。这一过程虽然花了一些时间,但这为学生后面的推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知道所有的物质都占据空间,本课通过系列活动,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由此逐步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认识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意图 1、创立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物质条件基础。科学教育的一个关键目标就是改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不能凭空产生,必须在学生解决感兴趣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本课在教学中为学生们提供适当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丰富材料的是十分重要。 2、把真实的探究活动过程带入课堂。《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根据学生对《乌鸦喝水》的故事已经有所了解,用童话引出,可以让学生更意理解什么叫占据空间。石子占据了水的空间,所以能将水挤出来。对于学生来说,占据空间可以意味着排挤原来的'物质,这事实就是对物质粒子不能同时占据同一空间的初步理解。进而引出“空气占据空间吗”,提出这个问题以后,第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实验验证,得出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3、领略和把握课堂层次,保证课堂的结构性。具有强烈的结构性是本课的最大特点之一,课堂中的每一个活动和设计都是为满足"思维发展"这一主题而设置和存在的。正因如此,在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时要充分理解这些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随时精心观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每个活动为学生理解和接受,发挥活动环节的层次性,推进学生思维向前发展。

  学情分析

  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空气存在,并具有流动性的特点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空气的其他特点。在前面一课时,学生通过直接感受或通过简单实验观察到现象来说明空气存在并且具有流动性,相对比较简单,而且学生在生活中有一定感知。但是要理解空气占据空间,并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改变这一概念有一定难度,因此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是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和扩张的)。

  2.过程与方法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的方法来研究空气占据空间大小可以改变;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的:

  1、 感知各类水果,制作水果拼盘,品尝水果的滋味,培养幼儿触摸觉、嗅觉、味觉的能力,

  2、 幼儿感受秋天水果成熟的喜悦心情。

  二、活动准备:

  1、活动前参观果园

  2、苹果、梨子、香蕉、柑橘、柚子、石榴等水果若干个

  3、塑料盘子五个,塑料刀子每人一把

  三、过程

  一、引入: 今天,农民伯伯给我们送来了好多的水果,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水果?

  二、感知水果

  1、 分组观察水果(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来感受水果的色、香、)

  2、 集中交流讨论。鼓励幼儿大胆把自己看到、摸到、闻到的感受告诉他人。

  三、 水果拼盘比赛

  1、 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制作水果拼盘

  2、 幼儿分组制作水果拼盘(提醒幼儿用刀时要小心)

  3、 欣赏各组的`水果拼盘,幼儿进行评价

  四、 品尝水果拼盘大会 引导幼儿品尝自己 做的水果拼盘,并说说吃到的滋味如何

  五、 游戏“运水果”结束。

科学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要想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必须依据人体重量变化规律

  2、掌握身体锻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提高自我医务监督意识

  二、学习内容:健美操与科学锻炼

  板书:健美操与科学锻炼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名言,深刻地说明了身体锻炼的作用和意义。如何进行科学的健美操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目的,是每一位健美操锻炼者首先要明确的问题。要想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必须依据人体生理变化规律,掌握身体锻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同时加强自我医务监督。违反健美锻炼规律的冒险蛮干,只能是适得其反,甚至还会引起伤病事故。

  (一) 健美操锻炼的生理负荷

  从生理学角度看,只有适宜的负荷剌激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负荷过大,剌激量超过了身体所承受的范围,不但不能健身健体,反而对身体有害;负荷过小,不能引起身体的适应性变化,就起不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因此,科学地确定适合于自己身体情况的锻炼负荷,是获得健美操锻炼效果的前提。

  1、用锻炼时的心率确定运动负荷

  (1)对没有训练基础的人

  220次/分-年龄=最高极限心率

  例如:45岁的人其最高心率为:220次/分-45=175次/分

  (2)有训练基础的人

  205次/分-年龄的一半最高极限心率

  以上是计算运动强度的极限指标,那么健身的心率范围多大为适宜呢?

  美国健身研究协会推荐的健身指标区是:最大心率×65%-80%

  美国人心脏学学会推荐的健身指标区是:最大心率×60%-75%

  美国运动医学推荐的健身指标区是:最大心率×65%-90%

  心率在上述指标范围内是属有氧运动。故称健身指标区。而百分比的指数越高,对身体的影响就越大,锻炼的效果就越明显,如果百分比指数超过上述范围则是无氧训练。但过低对身体又不起作用,只能是一般的活动而已。因此,只有确定适合于自己的负荷,才能收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2、用锻炼时的感觉确定运动负荷(如下表)

  主观用力感觉等级表(RPE)

  自我感觉

  等级

  自我感觉

  等级

  非常轻松

  很轻松

  尚轻松

  6、7、8

  9、10

  11、12

  非常轻松

  很轻松

  尚轻松

  15、16

  17、18

  19、20

  (二) 健美操锻炼的自我监督体系

  健美操的自我监督是在健美操锻炼时对自己的身体健美操状况和功能状况经常进行自我观察的一种方法。它不但能科学地保证锻炼者的健康和健美,而且也是自我评价运动负荷大小的一种方法。

  自我监督的内容包括自我感觉和自我监测两个方面。

  一、自我监督

  (一)良好的自我感觉

  参加健美操锻炼后,感觉身体轻松,心情愉快,性格开朗,食欲好,睡眠沉且无梦,精力充沛,记忆力提高,身体充满活力,皮肤光泽有弹性。锻炼后身体有轻微的疼痛,清晨起床后症状消失,并有强烈的活动欲望。

  (二)不良的自我感觉

  在健美操锻炼过程中,若出现下列现象,应引起重视,及时进行调整。

  1、当锻炼过程中出现头痛、恶心、头晕、气喘、胸痛、心悸或其他部位的疼痛时,可能是没有做热身运动,突然活动,身体没有及时适应或运动量过大所造成的,应逐渐减小运动量或用放松走动等到形式给以调整、缓冲,不要惊慌。若严重应停止运动或请教医生。

  2、若锻炼后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四肢软弱无力、容易激动等,则可能是教学方法不当或疲劳的象征,应停止锻炼,休息1-3天或调整锻炼负荷、缩短锻炼时间,当症状全部消失后再循序渐进地锻炼。

  3、健美操锻炼后,若出现失眠、屡醒、多梦、嗜睡、清晨起床后头晕沉、精神不好、食欲减退等症状,则说明:①初学者还没有适应这种运动;②运动量过大,应作适当的`调整,但不宜停止锻炼。

  4、若近期锻炼,突然大量排汗,除运动量过大外,则地身体功状况不良、健康状况下降的反应,应及时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注意观察,必要时应到医院进行检查。

  二、自我监测

  1、脉搏: 脉搏与参加健美操锻炼者的训练水平有关。经常参加健美操锻炼的人,安静时的脉搏较慢,间断地或很少参加健美操锻炼的人心率较快。当训练水平提高或下降时,脉搏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清晨卧位脉率若下降或不变,即说明身体功能反应良好,有潜力;若每分钟增加12次以上,说明机体反应不良,可能与睡眠不好或患病等因素有关,必须分析原因及时处理。

  2、体重:

  进行自我监测时,每周可测量体重1-2次,应在同一时间内进行(最好在早晨)。此外,还可测定运动前后的差数,以观察运动对机体的影响。如果出现体重“进行性下降”,身体有其他异常征兆时,可能是过度训练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应查明原因。

  三、疲劳的判断

  疲劳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非常疲劳三种(见下表)。应根据程度的标志安排训练。如果是轻度疲劳可以继续练习;如果是中度疲劳,要适当减少运动量;如果是非常疲劳,则要完全停止一段时间的练习,必要时还需要请医生治疗。

  疲劳程度的标志

  程度

  内容

  轻度疲劳

  中度疲劳

  非常疲劳

  自我感觉

  无任何不舒服

  疲乏、腿痛、

  心悸

  疲乏、腿痛、心悸、同时伴有头痛、胸痛、恶心、

  甚至呕吐等现象。这些征象保持相当久

  面色

  稍红

  相当红

  十分红或苍白,有时呈紫蓝色

  排汗量

  不多

  甚多,特别是

  肩带部分

  非常多,尤其是躯干部分,在颞部及汗衫和运动

  衣上可出现白盐渍

  呼吸

  中度加快

  显著加快

  显著加快,并且浅(其中有少数深呼吸出现),

  有时呼吸节律紊乱

  动作

  步态轻稳

  步伐摇摆不稳定

  摇摆现象显著,在行进时掉队,出现不协调动作

  注意力

  比较好,能正确执行指示

  执行口令不准确,改变方向时发生错误

  执行口令缓慢,只有大声口令才能接受

  (三)健美操的科学锻炼方法

  一、秩序渐进 持之以恒

  参加健美操锻炼,首先应该有信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尤其是对初学者和减肥者,切忌心急,应遵守科学的锻炼方法及秩序渐进的原则,避免造成半途而废及不良的身体反应。

  二、灵活掌握 及时调整

  在健美操锻炼时,若身体健康状况欠佳,有炎症或出现疲劳症状时,应立即停止锻炼,不要勉强。要注意区分疾病性和运动性的疼痛,若是肌肉的酸疼、胀疼,则不必停止锻炼,应尽量坚持,作适当的调整与放松,通过超量恢复,会使机体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若是疾病性的疼痛,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三、热身运动

  在健美操锻炼之前,首先要进行热身运动,然后才能转入正式锻炼的内容,其目的是使健身者从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使机体从平静的抑制状态逐渐过渡到活动的兴奋状态,促使心脏功能逐渐加强,使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得到改善,新陈代谢旺盛,更好地适应锻炼时的生理要求。同时使肌肉、韧带、关节得到活动,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得到提高,使整个机体由安静状态逐步进入工作状态,为即将进行的较为剧烈的身体活动做好各种准备,从而提高机体的工作效率,预防运动创伤。(举例说明)

  四、放松运动

  放松运动是健美操的内容之一,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应引起健美操教师及广大健身者的高度重视,通过放松运动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放松运动可使静脉血液较快地回流到心脏,使心脏较快地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2、放松运动可使神经系统和其他内脏器官由坚强的工作状态,逐步转入正常状态,从而促进整个机体能较快地得到恢复。

  3、放松运动能加速乳酸的消除,可避免肌肉充血、僵硬。如不注意放松,肌肉的收缩能力会下降,弹性会减弱,以致影响力量的提高,妨碍肌肉的增长。因此,参加健美操锻炼,必须做好放松运动。

  思考题:

  1、 通过健美操锻炼后,谈谈良好的自我感觉和不良感觉主要表现在哪里?

  2、 健美操锻炼后通过放松可以达到哪些目的?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⒈了解杨振宁的相关知识。

  ⒉了解二百年来,世界科学发展的历史。

  ⒊了解中美教育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

  [重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解说的事理(包括新事物新发明层出不穷原因,科和技的关系两方面)

  难点:中美教育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比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简介首位获诺贝奖的华人科学家入手,引入本文《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二、作者简介

  杨振宁,美籍华人,1922年出生安徽省,1938—1944年在中国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读书获硕士学位。1945年赴美求学,1948年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7年与另一位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合作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因此与李政通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71年以来,他多次到中国探亲、访问、讲学。分别受聘为北大、科大等八所大学的名誉教授。在促进中美科技交流和合作中起了重要作用,还努力帮助中国学者在美进行科研和学习。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⒈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师强调:光纤、挠头、聘用、弥补、胆怯)

  ⒉教师出示结构图,学生找出文中相应段落。

  四、课堂练习

  ⒈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作者认为两百多年来产生许多新事物的原因。(第3段中“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

  ⒉第4段综合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

  ⒊作者对于“科”与“技”的关系持什么看法?

  (明确:二者谁更重要些的问题,没有简单答案,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国家制宜。)

  ⒋文中第6段作者指出,世界是由三个互相关联的'环节推动前进的,用“→、←”表示出三者的关系。明确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⒌阅读课文第15段,完成下列问题。

  ①解释词语:按部就班:

  ②本段主要谈什么问题?(明确:分析中美两国的异同及适应对象)。

  ③中美教育哲学的共同点是什么?(都能鼓励创新)

  ④就适应对象而言,中美教育各适合哪一部分学生?

  ⑤就学习方式而言,中美教育有何不同?

  (中国教育的学习方式属按部就班的训练,美国是跳跃式学习)

  五、阅读附文,加深认识。

  给合你自身素质及学习成绩,你认为自己更适合哪种学习方式,应注意哪些关键能力的培养。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通过游戏、操作等活动,在分类的基础上初步感知集合,了解集合与子集的包含关系。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推理、概括能力。

  活动准备:

  场景布置:用彩带围成草莓、西瓜、苹果、葡萄、香蕉的家;

  音乐磁带:《我的朋友在哪里》;

  头饰:草莓、西瓜、苹果、葡萄、香蕉各6个;

  幼儿操作材料:衣服、花、图形及空白集合图若干、记号笔;

  电脑课件:小动物找家,蔬菜的家。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集合。

  (一)

  1、今天我们都成了水果娃娃,请你告诉我你是什么水果娃娃呀?

  2、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请每个娃娃去找跟你相同的娃娃做朋友,找齐了好朋友,就可以找一个家坐下来。

  3、幼儿游戏。

  (二)

  1、你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可小动物们还没有找到家呢?我们愿不愿意帮帮他们呀?

  2、出示大屏幕一(小动物找家):

  提问:

  ①这是什么地方?

  ②蓝蓝的天空会是哪些小动物的家?为什么蓝蓝的天空是这些小动物的家?

  绿绿的草地会是哪些小动物的家?为什么绿绿的`草地是这些小动物的家?

  青青的小河会是那些小动物的家?为什么轻轻的 小河是这些小动物的家?

  3、小结:

  小动物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蓝蓝的天空是会飞的小鸟的家;青青的小河是会游泳的小动物的家;绿绿的草地是会跑爱跳的小动物的家。

  二、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集合、子集的包含关系。

  (一)出示大屏幕二(蔬菜的集合):

  1、这个家里有谁?(用激光点指示幼儿集体讲述)

  2、我们给这个家取个名字吧?(蔬菜的家)对,这么多蔬菜住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大家庭。

  (二)

  1、我们可不可以组成一个大家庭?为什么?同时提问那我们的家应该取个什么名字。(绿带圈起来)

  2、水果大家庭由哪些小家组成?

  3、是苹果娃娃多呢还是水果娃娃多?为什么?

  (三)幼儿分组集体操作活动:

  1、这是谁?衣服和花看到我们既有大的家

  又有小的家,很羡慕,也想请我们帮帮忙,给他们分小家,你们一边分,一边想想:我们 是按照什么来分的。

  2、每组请一名幼儿讲述结果:

  提问:你们组是按照什么分的?是花衣服多还是衣服多?为什么?

  三、幼儿分组个别操作活动:

  这些是谁?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家,请你们赶快帮他们找到家吧。请幼儿分组按颜色、大小、形状分成不同的子集,并介绍给其他幼儿或客人老师听。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08-08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5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科学教案【经典】08-12

科学教案(经典)08-23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经典]科学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