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9-03 12:56:17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7篇(通用)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7篇(通用)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数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直尺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

  2.能正确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3.会度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空间观念。

  教育方面:

  线段、射线、直线的认识。及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几种平面图形及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认识的基础。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线段、射线和直线及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及联系。

  四、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

  利用课件,视频等,并创建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由此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本课的设计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导入设疑,自主学习。

  2、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3、抓住重点、精讲点拨;

  4、对比拓展;

  5、巩固新知、当堂检测;

  6、课堂小结。

  五、教学过程:

  一导学预习案

  1、探索活动

  阅读课本55—56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有什么发现?线段、射线、直线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收获与困惑

  A、通过预习自学,你学会了什么?

  B、你的困惑是什么?

  二教学案

  (一)导入设疑、自主学习:

  师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是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我们一双灵巧的小手完成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师:现在老师来检查同学们提前预习的情况。请同学们看屏幕:画面上展示的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斜拉索大桥。最后展示的是世界第一的苏通大桥。

  这些雄伟的大桥凝聚了无数设计师们的辛勤劳动,小明的爸爸就是这样一名桥梁设计师。瞧,小明正在和爸爸学画设计图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

  师: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来当一回设计师,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怎样画出这幅设计图。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

  小组汇报结果,教师总结。

  师:同学们设计得真棒,师生合作再画一幅,在学生的叙述中先画2条横线,再画2条竖线,最后从竖线顶端向下画一些斜线。

  (三)抓住重点、精讲点拨

  1、认识线段。

  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明白了,这幅设计图就是画出许多条不同的线来设计的。这些线就是我们以前见过的线段。(板书:线段)

  请你在纸上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找学生说说画法,然后在学生的叙述中老师在课件上出示一条线段。

  师:画线段是从一点开始画,画到另一点结束。也就是说线段有两个头,这两个头就叫做线段的两个端点。

  引导学生观察所画的线段,说出线段的特征:第一:直的;第二:两个端点;第三:可以度量长度。(板书)

  接下来让学生举出在我们身边哪些可以看成是线段。

  2、认识射线。

  师:我们继续来画线。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一是要画直,二是老师没有说停的时候绝对不能停下来。

  让学生在刚才画的3厘米长的线段上左端不动,向右端延长,一直不停的画下去,看看出现什么问题?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一直画下去的`情景,然后观看课件的演示。师:谁来说说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

  引导学生说出射线的特征:第一:直的;第二:一个端点;第三:无限长。(板书)

  师:在数学上我们称这样的线为:射线。(板书)

  在纸上怎么画射线呢?在学生的回答中明确射线的画法:先画一个点,然后向一边画线。只要另一端没有端点,就表明另一端在无限延长。

  举例在身边哪些现象可以看成是射线。

  3、认识直线。

  师:刚才我们把线段向一端延长得到一条射线,要是我们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会是什么样?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

  观看课件演示后让学生说说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第一:直的;第二:没有端点;第三:无限长。(板书)

  师:在数学上这样的线叫做直线。(板书)

  师:你能在纸上完整的画出一条直线吗?怎么画就能表示出这是一条直线?明确直线的画法。

  4、出示课题。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线段、射线和直线。(板书课题)

  (四)对比拓展

  引导学生对照板书说明线段、射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展示课件)

  (五)巩固新知、当堂检测

  1.判断直线、射线和线段。

  2.由一点可以引出多少条射线?

  3.直线上有A、B、C三点,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条线段?

  (六)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师:今天我们通过学画设计图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见到同学们真正设计建造的桥梁,建筑。老师期待这那一天的早日到来。

  三作业设计学案(可以自由设计幅数)

  利用线段、射线、直线等图形,设计几幅美丽图案。

  板书设计:

  线段射线直线

  线段:直的;两个端点;可以度量长度

  射线:直的;一个端点;无限长。

  直线:直的;没有端点;无限长。

  六、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课中,我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培养,激发学生兴趣。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各种功能,让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并且多次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做到手、脑、口并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这既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结合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二、练习练习

  1、完成P18做一做2。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 里填上适当的数。

  287+129+118=287+( +118) (32+47)+65=32+( + )

  3、教材练习五

  三、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104+96 )

  =288 =88+200

  =288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课.(练习十一第7~12题)

  教学要求

  1.进一步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口算.

  2.正确、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练习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用具

  电脑、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导入新课

  1.口算.

  老师拿着许多口算卡片,由学生抽签答题.

  2.听算.

  老师说题,学生直接说得数.

  3.一支钢笔6元钱,田老师拿了54元钱,可以买几支钢笔?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汇报.

  二、课堂练习,巩固旧知

  1.练习十一第8题.

  学生独立作业,将得数直接填写在课本的表格里.做后小组评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2.练习十一第10题.

  练习前,先让学生看一看题,想一想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这道题是商一定,而被除数变了,当被除数变了,要使商不变,则除数也应相应地变化.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去独立完成,将得数直接填在课本上.

  三、深化练习,拓展思维

  1.练习十一第7题.

  (1)电脑显示第7题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画面.

  (2)让学生根据图中已有的信息数据提出问题.

  问题一:二年级电脑小组共有24人,如果3人用一台电脑,需要几台?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练习,小组讨论)

  问题二:如果现在有6台,你打算怎样安排?

  第二个问题中的总人数没有变,仍然是24人,有6台电脑,问题是几人合用一台电脑?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同桌讨论,互相学习.

  2.练习十一第11题.

  (1)电脑显示第11题情境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意.

  (2)根据已知信息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4)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课后作业,辅助消化

  练习十一第9、12题.

  教练创新

  课后作业指导

  练习十一第9题:先让学生看懂图意,寻找信息数据,然后分析数量关系,再解决问题.第12题:可以让学生将得数直接填在书上,要求学生在1.5~2分钟的时间完成.

  补充习题及解答

  被除数36 63 1614

  除数96 38 9

  商 898 25

  (1)如果只买帽子,可以买几顶?

  (2)如果只买鞋,可以买几双?

  [解答:3.36÷4=9(个) 4.45÷9=5(排) 5.(1)36÷6=6(顶) (2)36÷9=4(双)]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千的认识。

  2. 用千数图表示千以内的数和千。

  3. 千以内数的读与写,并登入数位表。

  4. 千以内数的分拆。

  5. 数的多种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千以内数的读与写。

  难点:

  数的多种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 广场上有853 人。

  2. 人民广场上有50 只鸽子。

  3. 花坛里有1000 枝郁金香。

  4. 803 户家庭搬入了森林新村。

  二、新授

  ㈠

  1. 用算式表示数的组成 853=( )+( )+( )

  2. 350=( )+( )+( ) 1000=( )+( )+( )+( ) 803=( )+( )+( )数的.分拆,下列数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

  3. 314=( )+( )+( ) 728=( )+( )+( ) 990=( )+( )+( ) 461=( )+( )+( ) 700=( )+( )+( )

  4. 这样分拆行吗?700=(500)+(100)+(100)

  小结:要按计数单位对数进行分拆。

  ㈡ 中间、末尾有0 的数的读、写法。

  1.这两个数怎样读?(出示PPT) 990=( )+( )+( )读作:九百九十 700=( )+( )+( )读作:七百

  2. 变一变,怎样读909、707(出示PPT)

  3. 这四个数有什么共同点?在读数时要注意什么?你能举些例子来证明你的观点吗? 990 700 909 707(出示PPT)

  4. 用怎样的方法来读数?(出示PPT) 108、180、810、780、20xx、2200

  ㈢

  1. 末尾或中间有0 的写法(用算式来帮忙写数) 400+30+7= 200+80+1= 700+20+2= 100+90+1= 800+80+0= 900+90+9= 800+0+8=

  2. 比较:两个0 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800+80+0= 800+0+8= 写数时,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3. 独立写数,练习4。

  4. 用4,4,0,0 组成四位数。 最小是( ),是( ),读1 个0 是( ) 1 个0 也不读是( )。

  三、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能有意识的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组织活动的能力。

  2、进行有关的思想教育,如教育学生要有礼貌,注意安全,爱护果树等物品。

  二、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课前已把表格发给了每一位学生,学生已对果园产生了兴趣,通过已经分好组的计划,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有关的信息,例如:学校到果园实践购物及费用方面,有了解大家爱吃什么,卖多少,每种物品的价钱及一共要多少元等等,这些都要学生通过自己小组的讨论而定。

  X月X日:全班师生乘车来到柳埠X果园进行参观,路上,大家兴致勃勃,纷纷询问各自所带的物品及自己小组的`活动计划。

  以下为教学片断的梗概:

  师: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美丽的果园,进了果园之后,要讲礼貌,注意安全,要爱护果树,保护好果园的环境。(在农民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也要记录有关的数据这样自然的融入到班级中去。)(电脑设计果园,教师在其中)

  小A:农民伯伯,您好,我们的果园这么大,它到底大鸡长有多少米,宽有多少米呢?

  农民:果园可大了,长由174米,宽有126米。

  教师:那它到底占地多少公顷?(及时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沉默片刻)

  小B:大约有22100平方米,我是用174第六以126得出的。

  教师:大家同意吗?

  小C:不对,老师问的是多少公顷,而不是多少平方米,应该是2.21公顷。

  教师:这次大家同意吗?

  全班:同意。

  小D:果园这么大,能栽多少棵树呢?

  农民:我们这里有1278棵果树。

  小E:这么多,那一棵苹果树能产多少千克苹果呢?

  农民:大约一棵树能产50千克。

  教师: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丰硕的果实,一千无苹果按市场价能卖多少元?(教师融入其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谁能帮农民伯伯计算一下他一年能挣多少钱?

  (学生争先恐后的想在农民伯伯这里展示一十自己,有的议论,有的笔算,有的干脆用上了计算器)。

  小F:我们知道了,现在市场价每千克苹果1.60元,照这样计算,农民伯伯一年的收入大约是102240元。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海版)第一学期P30

  认知目标:1、通过补充,会求缺少的加数。

  2、会根据提供的情景,叙述有关补充情节,并解答。

  能力目标:1、还缺几个可以继续往前数,也可以对和进行分拆。

  2、培养学生看图表述的能力和探究的精神。

  情感目标: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通过补充求缺少的加数。

  教学难点:根据提供的情景,叙述有关补充的情节,并解答。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等

  教学设计思想:

  新教材十分注重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过程,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认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数学课程给学生越来越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时间操作的机会。现实的、有趣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将成为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此在本课设计中,我尽量遵循二期课改理念,体现我校小班化教育的特点,从一下几方面考虑:

  1、基于学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数学教学。

  学生学习新知,首先必须具备接纳新知的原有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在学习新知前,要帮助学生整理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已有经验,为学新知作准备。因此课伊始,我设计了上超市的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的购物活动中做好学习的准备,并一次来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2、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概括能力及迁移类推能力。

  4、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得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70-30= 90-40= 60-50=

  65-20= 37-5= 76-6=

  2、笔算下面各题。

  54+32= 26+43=

  84+3= 17+65=

  3、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课本第16页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

  (1)、谁来说说从这幅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自由发言)

  (2)、说说你从哪看出北京赢了?

  学生:北京得56票,得的票最多。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道减法问题吗?(学生自由发言)

  (4)、引出问题: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纸条粘贴在黑板上)应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56-22=

  (5)、观察算式,引出课题并板书:两位数减两位数

  二、主动探索 获得新知

  1、教学例1:56-22=

  (1)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怎样算56 减22?

  (2)让学生汇报是怎样算的?鼓励算法多样性?

  ①口算。

  学生1:50-20=30 6-2=4 30+4=34

  学生2:56-20=36 36-2=34

  (对于学生的回答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②摆小棒。(让学生到实物投影机上展示)

  生:北京有56票就先摆5捆又6根,多伦多有22票,就从6根里拿走2根,再从5捆里拿走2捆,剩3捆又4根也就是34票。(注意引导学生说话)

  ③笔算。(让学生说,师板演并强调书写格式)

  56-22=34

  谁来说说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师生小结:笔算减法和笔算加法一样,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并从个位减起。

  (4)、摆圆片。

  2、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0页的第1题。

  提问:这幅图的`圆片表示几?划去的圆片有表示几。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看懂数位上的圆片分别表示什么数,而划掉的圆片又表示什么数,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竖式计算。)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4-07

小学数学教案02-07

小学数学教案07-19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3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3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7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