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9-06 09:48:09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锦集[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案锦集[9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05~106页“节约用水”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调查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数据测量、收集、整理,计算水龙头单位时间的漏水体积,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经历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强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重要性,强化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行为,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水龙头单位时间漏水量的测算,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联系生活实际的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所测量的数据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应用。

  教学准备:

  1.调查目前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查找有关宣传节约用水的资料。

  2.学生分组测量一个水龙头单位时间的滴水量。

  3.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出课题

  1.视频,创设情境。

  课前:播放优美的水声。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预设:水)

  教师:老师昨天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有关“水”的报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宝贵的水资源)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教师:看完这篇报道,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或是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1: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

  预设2: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很少,我们应该节约用水。

  教师:是啊,同学们,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而水是生命之源,人一刻也离不开它。但在实际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随处可见。

  教师:课前我请同学们调查了周围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下面我们一起来“晒一晒”吧!(预设:洗车,水龙头没关等)

  教师:刚才同学们举的一些例子,都是我们生活中很习以为常的小事,因为有些人意识不到水的珍贵。但在同一片蓝天下,还有许多人在备受干旱的煎熬。现在,让我们走近他们,去感受一下干旱之苦。(播放我国西南地区干旱图片)

  3.观看图片,思考讨论揭示活动主题。

  教师追问:看完这些图片,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水资源是一种有限的而且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要节约用水。(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水声引入本课内容,并在课堂上连续呈现干旱地区缺水的生活场景图,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在水资源匮乏地区的人们的艰辛,从而使学生心灵深处发出要“节约用水”的呼喊。有了这种感情积淀,下面的数学活动也就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二、组织活动,交流体验

  1.活动一:确定研究课题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情况:水龙头坏了或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往外流。(出示相关图片)

  教师过渡:别小看水龙头流下的这一滴滴小水珠,时间长了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昨天同学们已经调查过了,我们新世纪小学有多少个水龙头?(100个)如果每个龙头都漏水的话,大家猜一猜这样一天下来要浪费多少升水?(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大家猜的都不一样,这样漏一天,究竟会浪费多少升水呢?我们可以从1个水龙头一分钟的漏水量开始研究。

  2.确定研究方案。

  教师:同学们之前已经做了调查,请说说你所调查的漏水的水龙头情况?

  教师:大家调查的地点不一样,看来水龙头的漏水情况也不一样。大家认为我们可以用学过的哪个数据来代表学校的水龙头漏水量?(预设: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教师:那我们选一个统计量来进行计算。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一个水龙头一分钟的平均漏水量约为0.05升,那么,一个水龙头一天又将漏水多少升呢?100个水龙头呢?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要求,完成1号学习卡的任务。

  3.建立直观印象。

  教师:一个水龙头一天的漏水量为72升,你知道72升水有多少吗?我们的矿泉水桶的容积为18升,一天漏水的体积相当于多少桶矿泉水的体积?

  教师:我们把同学们的统计表制成了折线统计表,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预设:漏水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确定研究课题──得出结论” 实验研究的全过程。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一所学校的水龙头一天的漏水量。使学生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三、联系实际,体验生活

  教师:同学们,单单我们一个学校的一个水龙头一天漏水72升,一年就是26吨水啊!按照这个比率计算,全国大约有30万所学校使用自来水,这么多学校全年大约要浪费多少吨水?

  教师: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关于水的信息(如果1个人1年用30 t水,这些水可供多少人用1年?如果制造1吨纸需用450吨水,这些水可以造多少吨纸?如果水电厂平均每20吨水可发1度电,这些水可以发多少度电?一吨水的水价按2.5元计算,一年要浪费多少水费?如果建一所希望小学所需资金约30万元,这些费用能建多少所希望小学?(同学们自己选一个问题计算,各小组汇报结果。)

  教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填写答案。)

  教师:谈谈你看到计算结果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经历观察、计算、统计等学习活动中,通过合作、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通过对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受到强烈的冲击,进一步激发学生重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四、联系实际,提出建议

  教师: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老师相信大家也会节约用水的!接下来,对于节约用水,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方法要和大家分享的?(学生自由发言)

  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出示几个日常生活节约用水的例子,供学生参考。

  【设计意图】结合计算结果,联系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进行讨论,探讨有效的节约用水方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水资源。

  五、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每一滴水,让我们的生命之水源远流长,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课后反思:

  地球总水量、淡水资源占总水量的百分之几等),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并了解我国缺水现状以及水的用途。其次是了解各自家中、学校的生活用水情况,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并提出相应的节水措施。

  课中,我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和探究,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组图片,令学生感悟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在此基础上介绍有关地球及我国水资源现状相关的资料与数据,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触动。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所处的人类社会是由一个个担任不同工作的人所组成的,而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蜜蜂也跟人类一样,它们生活在一个蜜蜂王国里,今天我们就一起到那里了解一下蜜蜂们的生活吧。

  (出示课题及课件。课件内容是介绍蜜蜂王国分工的科教片片断,里面有提供各种小蜜蜂只数的信息)

  2、看完后,学生交流感想。

  (鼓励学生像小蜜蜂一样互相合作,共同进步)

  [设计意图]改变以往数学课只讲数学知识的传统,将课外知识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在向学生介绍一些课外知识,增加知识量的同时,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加以教师适时的品德教育,使整节课既有一个完整的情境,又充满人文色彩。

  二、利用旧知,学习新知

  谈话:根据课件提供的小蜜蜂只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将学生所提问题按解决方法的不同分成用加法解决的一组和用减法解决的一组,为后面分组解决作准备)

  1、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谈话:要求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

  (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

  小结:做这道题时很多同学都喜欢用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让它们分别和另一个两位数相加,最后再将两个结果加起来的方法进行计算。

  (5)练习: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学生独立完成并简单的说一说口算方法。

  2、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谈话:要求保育员比清洁工多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

  (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

  小结:做这道题时很多同学都喜欢用学过的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用被减数依次减去的方法进行计算。

  (5)练习:卫兵比侍从多多少只?学生独立完成并简单的说一说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分为两部分进行,可以有效地减弱学习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方法上给予良好的指导,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同时体现出算法的多样化和算法优化。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算法解决问题,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探究解决方法的愿望。面对众多的方法,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合理有效的方法,所以对众多方法进行比较和算法的优化,帮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

  三、掌握方法,巩固应用

  谈话:刚才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有些还没有解决。现在我们也像蜜蜂王国里的小蜜蜂一样,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道,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准确地做完这些题目。

  (解决刚才提出的众多问题中还未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还原情境中的内容,让学生小组分工合作解决问题,亲身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将品德教育落到实处。关注学生是否已扎实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在巩固应用中进一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了蜜蜂王国,了解了许多有关蜜蜂的知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

  3.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了解废塑料的危害,小组自主讨论交流,理解“比多比少”的问题,在学具操作中,会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废品的危害吗?你能看图说说图意吗?

  出示“回收废品”情境图。

  二、互动解疑

  1.让学生说一说废品的危害与回收利用。

  从图中三名学生收集的废塑料的`数量,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这些问题你能不能解决呢?

  2.让学生小组讨论,探究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做的都不错,谁能给大家说说吗?

  你提出的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三、启思导疑

  1.你能摆一摆小青收集的塑料袋个数吗?列式子计算。

  让学生在摆小棒过程中,知道是与哪个数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把操作活动用算式记录下来。

  2.看图摆一摆,算一算。

  四、实践应用

  1.算一算。

  小红折了42只幸运星,小英比小红多折了6只,小英折了多少只?

  2.在给希望小学捐书时,一(1)班捐了42本书,一(2)班再捐12本就和一(1)班同样多,一(2)班捐了多少本书?

  3.计算。 42+34 34+5 56-21 40+25 65-2 78-60 6+32 59-4 24+17

  4.看图提问题,并写出算式和答案。

  (1)大象:我比小鹿高14厘米。

  (2)小鹿:我的身高是65厘米。

  (3)小兔:我比小鹿矮11厘米。

  (4)熊猫:我再长4厘米就和小鹿一样高了。

  五、总结评价

  我们请两位同学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讲给大家听,谁愿意试一试?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形状。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形状

  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各自的学具。

  问:这么多学具中你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

  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1、分揭示概念。

  ①、活动:按老师要求,学生分组活动。

  ②、学生汇报,在投影仪下分类。

  ③、揭示概念。

  师:每种形状相同的物体,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④、活动:师板书球,生拿,并检查是否拿对了。

  再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

  2、摸感知特点

  ①、感知长方体。

  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小朋友说一说。

  汇报:用你的话来说一说长方体有什么特点。

  ②、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

  汇报:说说这三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③、比较

  投影出示33页第一幅画,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

  ④、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卦衣,你还认识他吗?请闭上眼睛想一想。

  ⑤、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他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⑥、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哪些事物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猜物体

  请两位小朋友上来,蒙上眼睛猜猜这是什么?(如图2)

  2、搭一搭

  用自己手上的学具搭一搭,你能搭出什么?

  (四)、小结

  今天,小朋友不仅认识了各种物体的形状,还用他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应用比的意义,初步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步骤。

  教学难点:掌握解题的关键。

  设计思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焦点问题,从而激起他们探求新知的兴趣,自己找到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并培养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大家看老师给你们安排的座位就知道这节课我们采用的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那么大家先商量一下,给你们小组起个名字吧,起好之后派一名代表将组名写到黑板上。

  二、复习,创设情境

  复习题:六一班有男生16人,丝生人,则男生和丝生人数的比为( ):( ),男生占( )份,女生占( )份,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

  师:谁来完成填,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调查一组数据并将调查结果填在调查表上,调查表如下:

  我们小组调查的是( )和( )这两个量,这两个量的比是( ):( ),其中( )量占( )份,( )量占( )份,( )量占两之和的.( )/ ( ),( )量占两量之和的( )/( )。

  师:打开电视或是翻开报纸,媒体竞相报道的就是伊拉克战争,战争带给伊拉克人们的是什么?大家看这么一组统计数字。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例2:根据伊拉克政府提供的数字,截止到4月2日,在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的平民约有6850人伤亡,其中死亡和受伤的人数比为25:112,请你求出死亡和受伤各有多少人?

  师读题,请小组成员讨论一下,这道题该怎么做?如果有了结果,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将算式列在你们组名的旁边,计算时可以用计算器。

  生分组交流,并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师:大家看这道题一共有几种做法,如果你对哪个小组的做法有问题尽可以发问。

  生之间进行交流,从而发现用按比例分配解决这道题的方法。

  师:你们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真不错!

  师:我也有一个问题,你们的答案是否正确,你们检验了吗?允许生有少顷的讨论。

  生:因为这道题实际上是把6850人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死亡的人,另一部分是受伤的人,所以可以用1250+5600,看是否得6850。

  师:说得太棒了,也就是将伤亡的人数进行了分配。同学们,老师告诉大家,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就叫做按比例分配,例2题就是把6850按照25:112来进行分配的,就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同学们,当你们看到死亡1250人,受伤5600人这两个数字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谈感想

  师:面对着大量流离失所,饱受战争之苦的伊拉克平民,面对着大量无辜的伊拉克平民的尸体,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伊拉克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大家看例3.

  例3:中国方面政府向伊拉克难民授助了500顶帐蓬,俄罗斯政府为伊拉克平民援助了60万吨粮食,伊拉克议会经过协商,决定将这批粮食按照人口数分发给受轰炸比较严重的三个城市:巴格达、基尔库克和巴士拉。这三个城市的人口分别为500万人,24万人和76万人。假如你是伊拉克的政府官员,你将如何分配这批粮食。

  师:各位官员,你们马上召开会议讨论一下吧,如果有了结果,请将你们的分配方案写到黑板上,比一比,看看哪组的工作效率高?

  生板演他们组的做法:

  师:下面我们召开一个小小的记者招待会,各位小记者,你们认为这个分配方案合理吗?对于黑板上的算式,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这几位官员给你们解释一下?

  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可以适时的举行一场辩论会,从而使学生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师:你认为这道例题属于哪种类型的应用题?为什么?遇到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我们该怎么做?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能够开动脑筋,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小组学习来自己解决问题,看来呀还是团结起来力量大,你看你们竟然通过自己的努力就研究出了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接下来,我们继续应用今天所得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好不好?

  四、巩固内化,解决生活中问题

  1、据卫生部统计的数字,截止到4月21日,中国大陆共报告非典型肺炎20xx例,其中治院,尚在治疗中和死亡人数的比为1201:708:92,请你求出在这次疫情中,已经治院、尚在治疗中和死亡各多少人?

  师:请大家拿出课堂练习本,将这道题做在本上,如果有谁做完了,请前五名同学和我击掌

祝贺。

  师:请第一个做完的同学找个人读答案。

  师:看来非典型肺炎并不可怕,只要积极预防,大家尽可以放心地学习和工作。

  2、小李、小王、小张三个人是合伙买福利彩票的彩民。他们采用合作出资,共同选号的方式来购买福利彩票,幸运的是他们中了特等奖,老师这儿有一张调查表,上面记录了三个朋友中奖金额和投注额。

  合伙买福利彩票情况调查表

  中奖金额

  500万

  投注人

  小李

  小王

  小张

  投注款(元)

  200

  140

  160

  应得奖金

  1、请你们帮他们算一算,每个人该分得多少钱?

  2、小李将实际得到的全部奖金160万元按照1:3的比将钱捐给了希望工程和自己留作教育基金,请问小李捐给希望工程多少钱?

  师课件演示先出示第1问,生算完后,将答案点击到括号内。

  师读第2个问题时生议论,师问:”怎么有问题吗?”

  生:小李应该分200万元,怎么你说小李将实际得到的全部奖金为160万元,你算错了吧?

  师:我再看看,没有。

  生:那两个人少给他了吧!

  师:也没有,到底怎么回事?因为中奖后交纳20%的个人所得税,所以小李实际得到了160万元,大家一定要记住,依法诚信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接着算吧。

  师:请做完的同学报告你的名次。

  算完后出示一个大募捐箱。

  师:同学们,看来呀,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果我们经常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事物,那么我们的数学本领一定会越来越高,老师留一个作业,

  作业:在普九达标活动中,教育局拨给南关小学20xx本图书,学校决定把这批图书按照人数的多少分发给各班用于置办图书角,每班应该分多少本书呢?,请你展开调查,并且将你的分配方案写成书面材料交给李校长。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减法的算法过程,会用适合于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可用减法计算,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感受与同伴交流想法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和兴趣。

  4.结合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和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可采取以下形式。

  1.对口令。

  师:我说1。

  生:我说2,1和2组成3。

  [课一开始,就采用三种对口令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复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形式灵活有效,学生复习效果好。]

  2.拍手对口令。

  3.举牌对口令。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老师投影显示美丽的小湖,并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在波光粼粼,美丽的小湖里有3只美丽的鹤在快乐地歌唱,过了一会儿,1只鹤展开翅膀飞走了,(教师出示3只纸鹤,再慢慢移走1只纸鹤)。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体会。

  2.学生跟随教师拿出自己折好的3只纸鹤,动手操作演示,3只鹤飞走1只鹤,就是从3只里面去掉1只,要用减法计算,用-号表示去掉,去掉后剩下是几就用数字几表示,也就是得数是几。教师边说明边板书等式:3-1=2。(学生体验减法的含义,也可用摆图片操作,并表述含义。)

  3.学生试读算式。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其他能用3-1=2表示的事例。学生举例说说其他能用减法表示的事例。

  [在投影与教师语言描述的优美情境中,用纸鹤实物演示,学生感觉更直观亲切,并能亲自参与演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加深了学生对减法的认识。]

  例题

  1.课件演示,创设问题情景:草地上雨后长出5只蘑菇,小白兔采走了2只。让学生叙述情景,并试着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提出草地上还有几只蘑菇?的问题。学生提问题时教师应多给与鼓励。接着问: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电脑显示:5-2=?

  2.教师提问:5减2得几?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分组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不同想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算的过程。不论是点数法还是用数的组成计算,教师都给与鼓励。接着提问:如果不看图,不数指头,你会算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例题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喜欢的小白兔采蘑菇的形象,学生很高兴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师启发引导下,主动探究故事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多种算法都给与鼓励,保护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然后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用数的组成计算减法较简单。]

  巩固练习

  1.出示课件1,动态显示:荷叶上原来有4只青蛙,扑通跳到水里1只。学生说说题意,再列式,交流算法。

  2.出示课件2,学生说图意:架上原来有4只丝瓜,摘下2只,架上还有几只?然后学生列式完成,小组交流订正。

  3.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5只纸鹤,你能用这5只纸鹤,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吗?摆摆试试,看谁摆的多。

  4.乘车游戏:5个同学做检票员,拿着车号,其他同学每人一张票,车票上数目的得数就是的'要乘的车号。游戏开始,请同学们赶快上车,检票员检票后,上错车的同学给大家表演节目。

  [巩固练习中的第1、2题,采用课件演示,提高

  学生的练习兴趣:练习第3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让学生尝试用5只纸鹤摆不同的算式,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减法的认识。乘车游戏,学生最感兴趣,参与积极性也最高,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活动效果好。]

  总结评价

  1.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忆、小结,说说自己本课学习的主要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2.教师结合学生表现对本课作小结。

  布置作业

  1.学生准备纸鹤,学具,数字卡片;

  2.回家想一想,看一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减法?

  教学设计说明

  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要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整节课我都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的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体验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

  在本次课中,我首先设计了三个让学生动口、动手的对口令活动,学生很有兴趣,积极参与,复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为本次课运用数的组成计算5以内减法做好准备。然后我用语言描述,并用纸鹤演示:湖里的3只鹤飞走了1只,还有几只?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接着用课件演示第二个问题情境例题:5只蘑菇,小白兔采走了2只,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草地上还有几只蘑菇?列出算式后,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怎样算,多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计算,并让学生自己尝试写一些这样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巩固练习第1、2题用课件演示,分步进行,让学生先说题意,再列式计算,小组交流订正;还有一个练习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5只纸鹤能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练习的最的是乘车游戏,这个游戏时在学生学习兴奋低点进行的,起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3.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优选策略教学。

  教学重点:

  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请学生说说学校的.教学大楼有几层?每层有几间教室?数一数,我们教室有几张桌子?你是怎么数的?

  2.学生反馈。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第层有多少张桌子?一共有几个教室?一共有几张桌子?)

  4.教师指出:前两个问题非常简单,大家都能解决,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第3个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研讨新课。

  1.针对上述几个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组织汇报交流。

  2.让不同做法的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列综合算式,完成例题板书。

  4.小结:求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答。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图书馆问题。

  有8个书架,每个书架有6层,每层放了40本?

  2.提问:根据这些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3.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五、作业

  作业本p17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设计说明

  吨这个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不易直接感受,因此在本节课,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组织算一算、估一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质量单位吨。

  1.创设情境,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三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很少,接触这些质量单位的机会更少。针对这种情况,光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充分利用PPT课件,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主动接受信息,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2.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学生认识了吨,掌握了吨与千克的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例8,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一猜同学或老师的体重。

  2.讲故事。

  张伯伯的农场今年获得了大丰收,收获了好多的`大米,张伯伯要把这些大米装在袋子里,准备运到城里出售,他会选择什么样的车呢?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游戏和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师生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吨。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张伯伯要运送大米,选择集装箱和火车运送,你知道它们分别能装多少吨货物吗?(学生看车厢上的数,说出它们的载质量)

  (2)1吨到底有多重呢?还是让这些大米告诉我们答案吧!

  课件出示: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3)揭示课题:这10袋大米的质量就是1吨,吨是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板书:1吨=1000千克)

  2.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1)在班级里找到一名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问:1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多少千克?

  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呢?(指出: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1吨。然后让班级的40名同学到前面站成密集队形,体会1吨的视觉效果)

  (2)让学生完成课堂活动卡,丰富对吨的感性认识。

  (3)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质量是1吨的物体。

  (4)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

  (计量鲸、大象的体重,计量煤炭、建筑用的沙石的质量等)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复习大数的读写及用四舍五入法将大数按要求凑整。

  2.掌握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将大数按要求凑整。

  3、能根据生活实际的需求将一个数用合适的方法凑整。

  教学重点:

  掌握去尾法和进一法的凑整方法。

  教学难点:

  三种凑整方法的区别,体会四舍五入是最常见的凑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领探究

  1. 复习读写和四舍五入法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进行了5次人口普查,这就是我国近五十年人口增长统计图!观察这张统计图,你能读懂相关的'信息吗?

  ①复习大数的读写读出1953—20xx年全国人口数这些数都比较大,读这些数时,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四位分级)写出1953—20xx年上海人口数

  ②用四舍五入法凑整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表示上海总人口、全国总人口的数量时做不到很精确,这时就需要用凑整的方法取一个近似数,你学过哪些凑整的方法?将上海人口数凑整到整万数。

  2. 揭题: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四舍五入法,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凑整方法,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关于“大数与凑整”的知识。(出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

  (一)探究一:去尾法

  1. 出示:小胖和小胖妈妈去商店买衣服,正好赶上商场服装优惠促销,小胖发现原先的价格都变成了相邻的整十数。

  自学提问

  (1)用“四舍五入”法行吗?为什么?

  (2)原价198元的套装优惠后的价格是多少?

  (3)这种凑整的方法叫什么?(提问分星级+独立思考+求助讨论)

  2. 小结:不管尾数是多少,全部舍去用“0”来占位,这样的凑整方法我们叫“去尾法”。

  3.跟进练习:制定其余服装的优惠价格。

  (二)探究二:进一法

  1. 出示:妈妈带小胖去服装店买T-SHIRT,小胖的身高是143cm,可是商店里的T-SHIRT 只有140cm和150cm两种尺寸。

  自学提问

  (1)小胖应该买哪种尺寸的T-SHIRT?为什么?

  (2)像这样的凑整方法叫什么?

  (3)与我们刚才学的“去尾法”有什么不一样呢?

  2.讨论汇报。

  3. 小结:不管尾数是多少,去掉尾数向前进一位,这样的凑整方法我们叫“进一法”。

  (三)探究三

  1.练习:学生当场编题将按下列要求凑整。四舍五入法 去尾法 进一法

  2.比较这三种凑整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3.小结:这些都是数凑整的方法,不同的是,“四舍五入”法是需要看尾数最高位上数的大小,而另两种方法是无需看尾数的大小,直接“进一”或“去尾”的。

  三、感悟探究

  (一)基础练

  1. 下面用哪种方法凑整更合适?

  (1)小亚有480分的积分,每200分可以换一个奖品,最多能换几个奖品?

  (2)某商店有85根雪糕需要装盒冷藏,每个盒子只能装10根,至少需要几个盒子?

  (3)小明体重35kg,一部电梯的载重为1000kg,这部电梯最多能乘像小明这样体重的小朋友多少人?

  (4)某工地有垃圾86吨,一辆卡车每次运8吨,需要几次才能运完?

  2.178025用“去尾法”凑成整万数是(),用“进一法”凑成整万数是(),它们相差()。由此可见,用“去尾法”凑整,数字总是变(),用“进一法”凑整,数字总是变()。

  (二)综合练习选择

  1. 按去尾法在万位上凑整得7□8078≈740000,则□中可填()。

  ①1 ②2 ③3 ④4

  2. 74590≈75000,它是按()规则凑整成整千数的。

  ①四舍五入或进一法

  ②四舍五入或去尾法

  ③进一法

  ④去尾法

  (三)即时反馈练习

  1. 书P90、91页最后一题。

  2. 按“进一法”在万位上凑整得8□3068≈830000,则□中可填()。

  ①1 ②2 ③3 ④4

  3.一桶纯净水重19千克(含桶重),一辆载重2吨的小货车最多可以装多少桶纯净水?

  20xx÷19=105(桶)5(千克)答:最多可以装105桶纯净水。

  (四)拓展练习

  1.某个数,经“去尾法”凑整成整千数后为72000,这个数最大为(72999 ),最小为(72001 )。

  2. 某个数,经“进一法”凑整成整千数后为72000,这个数最大为(71999 ),最小为(71000 )。

  3. 某个数,经“四舍五入法”凑整成整千数后为72000,这个数最大为(72499 ),最小为(71500 )。

  四、本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三种不同的凑整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方法将数进行凑整。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6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21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17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18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01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7

小学数学教案07-20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3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