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12 11:17:46 教案 我要投稿

(合集)中班科学教案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合集)中班科学教案7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2、增进幼儿对树叶的认识,了解树叶最常见的几种颜色,形状,简单地知道树的一些用途。

  3、提高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放大镜,各种树叶,图片,油画棒,幼儿绘画用纸,音乐《小树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观察树叶的兴趣:

  教师讲述:“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秋天的气温,农作物、树叶等的变化。

  教师:“秋风轻轻地吹,树叶宝宝从树妈妈身上飘落下来,我们来和小树叶做朋友,好吗?”“请小朋友在筐里拿出一片干树叶和一片新鲜的落叶,”“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你的好朋友,好吗?”

  二、观察认识树叶:

  1、引导幼儿比较干落叶和新鲜落叶有什么区别?

  幼儿观察后,教师提问幼儿:干落叶和新鲜落叶看上去怎么样?

  干落叶和新鲜落叶摸上去怎么样?干落叶和新鲜落叶用手一抓会怎么样?

  教师:干落叶卷曲不平坦,颜色呈黄褐色,叶脉干瘪,把它放在手中一握,成了碎片。未干落叶形状平坦,美丽,颜色黄绿色,红色等,叶脉柔软,有水分,把它放在手中握一握,伸展开还和原来一样。

  2、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落叶?引导幼儿发挥想象,把自己见到的落叶形状、颜色、大小描述出来。

  3、展示图片,让幼儿欣赏,告诉幼儿:秋天来了,树叶有的变黄,有的变红,从树上落下来,这样的树叫落叶树,也叫阔叶树。

  4、用放大镜观察认识叶子的外观,用手摸叶子的脉络,认识树叶正反面的不同。

  5、认识树叶的用途。

  三、做树叶拓印画。

  四、作品欣赏,。

  欣赏幼儿作品,说出用的是什么树的落叶?让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并说一说在活动中的感受,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亲情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作品,应该感谢树妈妈,怎样感谢树妈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做法。唱歌《小树叶》,加深对树妈妈的亲情感,教育幼儿保护树木。

  六、活动延伸:

  请幼儿找一找哪些树是落叶树,哪些树不落叶?加深幼儿对科学自然的探索和求知欲望。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

  (2)初步了解物体的溶解现象,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培养幼儿的团结协助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操作材料:水杯人手四个、筷子、沙子、盐、小米、糖、粘帖纸、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

  (2)记录材料:水的溶解记录卡、记号笔。

  活动指导:

  一、认识实验材料。

  老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们可以到桌子上去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

  幼儿观察。

  幼儿(齐读):沙子,盐,糖,小米。

  二、猜测:

  谁放在水里会不见?谁放在水里还存在?

  老师:请小朋友先来猜一猜,想一想,如果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四个有水的杯子里,然后用筷子用力地、充分地搅拌,想想最后什么东西不见了?什么东西还存在?

  幼儿先进行探索,教师再进行提问。

  三、认识活动标志

  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会溶解”的标志。

  师:如果不见了,我们用这个符号来表示,(⊕)还存在呢?我们就用这个符号来表示,( √ )

  四、操作活动

  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间接指导或个别指导。

  师: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沙子,盐,方糖,小米,分别放到这四个杯子里,用筷子进行搅拌,看看他们会怎么样的变化?哪些东西会溶解,哪些东西不会溶解,请你用标记记录下来,(出示记录表)你们做的都记录在这一小栏里。

  在操作后,教师给予个别的评价讲解。

  师:谁来讲一讲你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一样不一样?

  五、分类活动

  师:刚才小朋友都做了实验,都了解了,什么在水里会不见,什么还存在,

  你把会不见的'物体与存在的物体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不见了我们给他贴上星星,存在的我们给他贴上花朵。

  六、交流总结活动

  老师:今天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

  像沙子和小米放进水中,通过搅拌还是存在的,盐和糖放进水中,通过搅拌就不见了。像这种现象,有个词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幼儿齐读几遍)

  七、延伸活动

  师:谁能告诉我,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幼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

  师:这些东西到底能不能溶解在水中?我不知道。因为我们没有做实验,小朋友们刚刚看到了,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有时候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能乱猜,要进行实验。刚刚小朋友们说了那么多,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我和大家。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幼儿的实际生活中,每个幼儿喝饮料时为了知道瓶子里还有没有便摇一摇的经验,本次活动就是在这种经验的基础上来设计的',希望让幼儿的原有经验有所提升。

  活动目标:

  1. 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 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活动准备:

  易拉罐4个,米、红豆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易拉罐)

  二、探究活动一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罐宝宝和我们小朋友们玩一个好玩的游戏。你们听这里有声音吗?怎样才能让它发出声音呢?(摇晃一个空的罐子)

  提问:你们听,这个罐子有声音吗?它发出的声音像什么声音?(摇晃一个装有大米的罐子)

  师:那小朋友们再来听一听这个罐子又是什么声音呢?和刚才那个罐子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摇晃装有红豆的罐子)

  提问:为什么同样的罐子里装上东西发出的声音却不同呢?

  师:那我们来看看这两个罐子都装的什么?(倒出大米和红豆)

  小结:原来同样的罐子里装着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也是不同的。

  三、探究活动二

  师:我还有最后一个罐子没拿出来呢?我们来听一听它发出的是什么声音(摇晃装有少量米的罐子)?请你们猜一猜这里面装的是什么?

  倒出罐子里的大米,证实小朋友的猜想并提问:为什么两个都是大米发出的声音却不一样呢?

  小结:同种物体,不同量,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实验,感受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一)通过观察,初步了解指纹的特性及作用。

  (二)积极思考,能够根据日常经验,在活动中探索拓印指纹的方法。

  (三) 能利用指纹塑造不同的形象,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

  (一)课件《有趣的指纹》、视频《指纹的作用》

  (二)放大镜、印泥、透明胶带、水彩笔、橡皮泥、抹布、幼儿绘画用纸。

  三、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课件,引出指纹话题。

  1.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指纹?我们的手上有指纹吗?它在哪里?

  2. 幼儿观察指纹,初步了解每个人手上都有指纹。

  教师小结:每个人手上都有指纹,有的指纹像漩涡,有的指纹像花纹。

  (二)观看动画片《巧虎侦探社——指纹的作用》片段,初步了解指纹的特点及作用

  (三)进一步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类型,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

  1. 启发提问:用什么工具能更清晰观察自己的指纹?(放大镜)

  2. 幼儿利用放大镜自主观察自己以及同伴的指纹。

  3. 引导幼儿观看PPT指纹图片,教师小结

  我们的指纹一般有两大类,涡型纹和箕型纹。涡型纹的中心是一个封闭的圆,一圈一圈像小蜗牛的壳;箕型纹的中心纹理向一边开口像个簸箕或木头上的花纹、有的像弯弯的弓。

  指纹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当我们还是个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不同的人有相同的指纹,所以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指纹的`纹样一辈子都不会发生改变。

  (四)观看PPT课件图片介绍指纹的应用,初步了解指纹的独一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1.讨论:生活中指纹对我们有什么帮助?你在哪里见过使用指纹?

  2. 教师结合PPT课件小结:因为指纹有着独一无二的特性,所以人们借助于指纹技术设计出了许多的高科技产品(指纹签到机、指纹破案、电脑上的指纹开关、指纹锁、指纹保险柜、指纹门禁、银行卡指纹付款、汽车指纹识别、指纹鼠标等指纹技术产品。)指纹技术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安全。

  (五)通过讨论、实践,学会拓印指纹的方法,尝试拓印指纹

  1. 引导幼儿说说印指纹的方法

  启发提问:有什么方法能把指纹印下来呢?

  2. 通过各种操作材料尝试拓印指纹

  (1)介绍材料及提出操作要求。

  (2)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为幼儿提供必要的帮助。

  (3)集中讨论:你们认为怎样才能最清晰的印下自己的指纹?

  (4)教师小结:我们在用印泥拓印指纹时,用手指肚蘸少许印泥,把手指肚用力地按在纸上,手指肚不能移动位置,迅速的拿开,这样能清晰地记录下我们的指纹。

  (六)延伸活动:指纹添画,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1. 观看视频《指纹印画》

  师:指纹不光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和安全,还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

  2. 幼儿以小组形式,运用已学会的方法拓印指纹,进行指纹添画。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2.感知镜子的多样性,发现镜子的特点。

  重点难点:

  活动准备:小镜子、不锈钢勺子、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数份,最少人手一份。

  观察与指导:

  一、活动的导入:师:桌子上有一些东西,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二、幼儿玩镜子

  1.提问:①你是怎样玩的镜子? ②发现了什么?

  小结:镜子可以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可以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

  2.谁还有不同地发现:

  ①阳光下,你发现了什么?

  ②墙上为什么会有光点?(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就产生了光点。)

  ③墙上的光点会动吗?

  ④你是怎样让它动的?(光点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小结:在阳光下,镜子可以在墙上产生光点,还能让光点移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3.观察“勺子里的哈哈镜”。

  1.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像镜子一样,能照出影子来?

  2.玩“勺子里的哈哈镜”的游戏。提问,帮助幼儿有条理地探究

  ①你在勺子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么样子?(原来勺子是个哈哈镜)。

  ②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③从勺子里的哈哈镜看到的自己与镜子里的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勺子的凹面与凸面对光反射的'不同,幼儿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奥妙

  三、游戏:

  ①我们把小动物贴在镜子上?

  ②怎样让你的大灰狼(小兔子)跑的快点儿?

  ③请幼儿尝试。

  小结:“动物追逐战”太好玩了,你的小动物跑的快吗?

  四、我是小小摄影师。

  ①带领幼儿到室外,借助勺子“摄影”

  ②请幼儿说说在勺子里的哈哈镜里看见了什么?它跟原来的物体相比,有什么变化?

  ③引导幼儿思考:用不同的勺子“拍摄”的同种物体,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④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勺子大小、新旧与影像之间的关系,给幼儿留下继续探究的空间。幼儿在玩“哈哈镜”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把不锈钢碗、勺子、镜子、杯子、三菱镜等“镜子”投放在科学区中,供幼儿继续探究其中的秘密。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水的特征,知道水是无色 无味 透明的 可流动的。

  2.初步了解人类与水的关系。

  3.懂得保护水资源,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活动准备:

  (一)空间准备:为幼儿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二)教学具准备:一次性透明水杯若干、牛奶、纯净水、豆子、水盆、PPT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谜语》

  用手拿不起,用刀劈不开, 煮饭和洗衣,都得请它来.

  2.出示图片《小水珠》:嗨!大家好,我是小水珠,小朋友们你们看到的水就是由我和我的小伙伴组成的。我呀有许多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呢?(想)那就一起去认识我吧!

  二.认识水的特征。

  1.水是无色的

  教师出示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让幼儿只用眼睛看,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水是无色的,牛奶是白色的——水是无色的。

  小水珠:哈哈,说对了,你们太厉害了,但我还有许多秘密。一看吧。

  2.水是无味的

  教师出示水和牛奶让幼儿通过品尝来区分水与牛奶的不同——牛奶是酸酸甜甜的,水是没有味道的'。

  小水珠:小朋友们,真棒!我就是没有味道的。

  3.水是流动的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晃动,将水倒到水盆里,幼儿观察得出结论——水是流动的

  小水珠:你们真聪明,我也是流动的。

  4. 水是透明的

  教师出示花瓣让幼儿实验,花瓣在牛奶和水中的不同。牛奶中看不见花瓣,水中可以看的很清楚——水是透明的。

  小水珠:我真是没想到啊!中五班的宝贝们:你们太棒了,我的秘密都被你们找到了。我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可流动的液体。

  三.水的用途

  1.教师:水有这么多的小秘密,现在小朋友们想一想:水有哪些作用呢?

  2.观看图片

  :水能洗澡、洗手、能浇花、能喝、能发电等等。 3.讨论:如果没有水会怎么样?

  四.懂得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1.观看图片 (缺水的地方)

  2.讨论:怎样节约用水?

  如何保护水资源?

  活动反思:

  本节课没有达到我预想的目标,由于我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弱,提出的问题禁锢了幼儿的,使之后面两个环节有点乱。

  活动延伸:

  设计“节约用水”的标志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有一天,班里一个小朋友在家脚受了伤,后脚跟包扎着穿着拖鞋来园,小朋友都围着他关心的问这问那,突然有一个小朋友说:“杰尼你的这个脚趾比那个脚趾还长呀!”孩子们议论开了……新《纲要》明确地提出: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可以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生活环境中常见的事物,了解和保护自身的器官,发现其中的奥妙,使他们感到科学就在身边或在身上。于是,针对幼儿的兴趣点,我设计了《有趣的脚丫》活动,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实践,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式探索、发现可爱脚丫的特征及其功能。从而懂得保护身体、保护小脚丫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

  一、在活动中感知自己小脚的特征及功能,产生初步的探索兴趣。

  二、知道每个人的脚是不同的,脚会随着人体的长大而长大。并有机渗透保护小脚丫的教育。

  活动准备:

  一、知识准备:

  熟悉儿歌《脱袜子》;布置“脚丫树”枝干。

  二、创设小脚感知环境:

  钢玻砖、地毯、珠子网垫、海绵垫、细沙盘、鹅卵石盘、搓衣板;温水盆、冷水盆若干个。

  材料准备:

  大幅画纸若干张,深、浅绿颜料盆若干个;;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式”引入:

  师:“有一首谜语很有趣,我们一起来猜猜这首谜语的谜底是什么?”

  谜语:十个秃头小孩,分开站在两旁,同床同被同睡,合穿两件衣裳。

  “请小朋友猜一猜我们人体的一器官”,那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是“脚”。)

  “小朋友猜对了,我们和小脚丫一起做游戏吧。”

  二、感知小脚的特征:

  1、朗读儿歌,脱下袜子,观察脚丫。

  “小脚在哪儿呢?”(脚丫在这儿呢!)

  “我们一起边念儿歌边脱袜子,把小脚丫请出来吧!”

  儿歌:缩起小脖子,拉长小鼻子,弯弯小身子,住进小房子。

  “小朋友脱掉袜子,露出脚丫来,和你的小脚丫玩一玩吧!一起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挠一挠、闻一闻、比一比、说一说,你们的小脚是什么样子的?看谁发现小脚的秘密最多?”

  2、幼儿自由探索、比较,交流。

  (1)提问:“你发现小脚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脚是由脚背、脚底、脚跟、脚趾、脚趾甲组成的。)

  (2)“一只脚有几个脚趾头?”“一双脚呢?”(引导幼儿说出:一只脚有五个脚趾头,一双脚有十个脚趾头。)

  (3)“脚趾头都一样长吗?

  三、探索脚丫的感知觉和用途。

  1、探索小脚的用处:

  自由讨论:“小脚有什么本领?会做什么?”(会站、走、跑、跳、踢……)鼓励幼儿站起来,做走走、跑跑、跳跳、踢踢等动作,感受小脚的能干。

  2、探索脚丫的感知觉:

  ① 引发探索:“我们可爱的小脚丫还有一个更大的本领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

  ② 介绍小脚丫感知的材料带:“有地毯、钢玻砖、珠子网垫、海绵垫、细沙盘 鹅卵石盘、搓衣板、温水盆、冷水盆等。”

  ③ 小脚丫旅行:鼓励幼儿自由、有序地走过感知材料带探索,体验其光滑、粗糙;软、硬;痒、痛;冷、热等各种不同的`感觉。

  ④ 集体交流:“刚才你的小脚丫去哪儿旅行了,有什么感觉?”鼓励幼儿说完整句。

  3、教师小结:

  “小脚本领真大,不仅能感受到有的物体是光滑的、粗糙的;软的、硬的;冷的、热的;还会感觉到痒、痛、舒服、难受……而且还会做站、走、跑、跳、踢等动作,小脚它能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所以我们要好好地保护自己的小脚丫。”

  四、小脚丫画画,制作“脚丫树”。

  1、鼓励幼儿作画。

  “小朋友的小脚丫这么可爱,又很能干,我们让小脚丫来画画,制作“有趣的脚丫树”好吗?”师边指着“脚丫树枝干”边鼓励幼儿作画。

  2、师幼共画“脚丫”树叶。

  教师提供深绿、浅绿颜料盆若干个,大幅画纸若干张,师幼一起把脚丫蘸上颜料印在纸上。

  3、感知脚丫不同大小。

  ① 展示大幅画纸上的深浅、大小不一的脚印,请幼儿观赏,并寻找秘密:“你发现了这些脚印有什么不一样?”(每个人的脚各不相同,有大有小,脚板有宽有窄,脚趾头有长有短。)

  ②了解脚会随着人体的长大而长大。

  A“画上老师的脚印和小朋友的脚印一样大吗?”

  B“每个人的脚都是随着人体长大而长大的,因此小朋友要穿上合适的鞋袜,保护自己的小脚丫。

  ③“这几幅画都有老师和小朋友的脚印,美吗?等下一个活动我们可以把它们剪下来,然后粘贴在“脚丫树”上,好吗?”

  五、有机渗透保护小脚的教育。

  1、组织幼儿讨论:

  小脚丫用处这么大,这么能干,那我们平时要怎样来保护我们的小脚呢?(启发幼儿说出:常洗脚、常剪脚趾甲、换袜子、穿鞋子、不在有危险的地方走、跑、跳、攀爬……)。

  2、清洁脚丫,穿上鞋袜。

  引导幼儿把有颜色的小脚用温水洗干净,边念儿歌边穿上袜子和鞋子。儿歌《穿袜子》:走出小房子,缩缩小身子,对准小鼻子,伸长小脖子。

  活动延伸:

  师幼共同布置“脚丫树”墙。在美术活动中组织幼儿把那几张大幅画纸上的深浅、大小不一的脚印剪下来,逐一粘贴在“脚丫树”上。

  活动点评:

  《有趣的脚丫》这一活动,属于人体和健康内容,如今人们已把探索人体的奥秘纳入科学教育内容之中。改变了以往只重视认识客观世界,忽视了人类自身探索的倾向。此位教师设计这一活动,能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运用多种感官,让幼儿在探索过程中获得直接的经验。

  1、活动选材好。选择学习内容能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充分利用幼儿自身的脚丫作为探究对象,并整合于语言、艺术领域,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2、重视教学环境的创设。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与和谐的心理环境是实现师幼互动的良好前提。在活动中,教师能创设自由、平等、宽松的探究氛围,巧妙地安排幼儿运用各种感官的参与,看看、摸摸、数数、挠挠、闻闻、说说自身脚丫的特征;体验小脚丫会做站、走、跑、跳、踢等动作;感知脚丫在旅行时走过的感知带,体验其光滑、粗糙;软、硬;痒、痛;冷、热等各种不同的感觉和脚丫的功能,并与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这不仅加强了师幼之间、与同伴之间、与材料之间的有效地互动,从中也让幼儿分享到探索、发现的喜悦。

  3、教师能根据教育不断转换角色。活动中能够很好地起到合作者,引导者,启发者的角色,关注幼儿主体发展与情感的需要,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4、能结合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卫生及安全教育,增强了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1-07

中班科学教案08-02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2-15

中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01

中班科学教案08-03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7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6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9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