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13 09:30:13 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语文教案9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通用】语文教案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让学生查找资料,要是现在要打捞这八只铁牛,你有什么办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聪明、勤劳、勇敢的民族,为世界人民所称颂。我们已经知道的张衡、李时珍、茅以升等人对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一个发生在宋朝的历史故事,大概了解了当时出色的工程家怀丙的事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捞铁牛》,看看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打捞上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指名说。

  2、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事。先讲捞铁牛的原因;再讲准备工作;最后讲怎样捞铁牛。

  三、指导学习,点拨解疑。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为什么要捞铁牛?

  板书:大水冲牛

  2、点拨:要捞起这八只铁牛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指名说。

  据文件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带上感情读出来。

  3、引导学生理解“人们正在议论纷纷。”“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想象他们在议论些什么?

  4、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一句什么话?你能从课文里把这句话找出来吗?用“—”划出来。

  5、从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捞铁牛的办法,而且这办法跟水有关系)

  板书:叫水送牛

  6、指导朗读: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看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 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自信和智慧,用胸有成竹的语气读。

  (二)、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语: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

  1、 请默读第二段,找一找哪4项准备工作?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步、第二步等或先、然后等)

  2、 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读一读,把表示这4项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检查落实,指名说。)

  3、讨论:

  和尚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第一项准备工作是什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这项准备工作概括出来。)

  板书:潜水摸牛

  其他三项准备工作是怎样的?能不能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先让学生按四个小组共同研究,然后在全班交流)

  板书:大船装沙

  并船搭架

  粗绳拴牛

  3、怀丙做四项准备工作,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4、男、女生轮读读第3自然段,你一句,我一句。

  5、小结:回顾四项准备工作,我们感受到四项准备工作做得认真和周密,准备工作出色。

  (三)、学习第4~6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思考: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牛?

  2、先请同学讲,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

  3、课件演示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拔出淤泥。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本文以父亲的活动为线索安排内容,全文共有9段。第1~3段写父亲到海边看日出,感受到阳光真的很活泼。第4、第5段以插叙的形式写了父亲看日出的原因:儿子的造句作业挨了老师的批评后很委屈。第6、第7段写父亲回到家里画了一幅“阳光很活泼”的画。第8、第9段写父亲让儿子把画和一封信带给老师。课文以热情的口吻、优美的语言描写了日出的美,赞赏了儿子那充满想象的童心,同时告诉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的独特感受。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 第1段:写父亲一大早就到海边看日出。“满意”、“起了个大早”可以看出父亲的态度非常认真。

  * 第2段:写日出的美景和父亲看日出的感受。本段对日出的景象描绘得非常美,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阳光真的很活泼”。特别是“露出”、“闪”、“跳跃”、“跃出”和“荡漾”等词语非常有动感。

  * 第3段:写父亲看日出的感受:新奇、震撼、活泼。教学时应让学生思考:父亲多次观察过日出,为什么这次会有这样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到日出的千变万化,以及在不同的情景、不同的心境下,同一个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从而为学生理解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奠定基础。

  * 第4、第5段:插叙了父亲看日出的原因:儿子的造句作业挨了老师的批评后很委屈。儿子自认为“阳光很活泼”这个句子造得非常漂亮,因为他自己去看过日出,并感受到“那阳光真的很美,很活泼,像顽皮的小孩子,像五线谱,像风吹杨柳……”父亲答应给儿子一个答复是因为他珍视儿子的感受。

  * 第6、第7段:写父亲回到家里画了一幅名为“阳光很活泼”的画。“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是父亲画这幅画的动力,想着那美丽的日出,想着那活泼的阳光,带着新奇,带着震撼,带着对美的热爱,他才画出了他觉得最美丽、最得意的作品。

  * 第8、第9段:写父亲让儿子把画和一封信带给了老师。父亲在写给老师的信中说的话也是这篇文章要对读者说的话,它是全文的文眼。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明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感受是不同的,不仅阳光如此,其他事物也是如此,我们要学会尊重别人的独特感受。

  * 识字写字教学:“镶”字和“嵌”字的书写可作重点指导。

  * 课后第2题:三句话中的带点部分突出了阳光的活泼,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边体会。

  * 课后第3题:教师可以带头谈看法,以启迪学生思维。

  * 课后第4题: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把握全文,研究探讨文章主旨。

  2.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抓关键词语来把握文意,分析思路,领会文章主旨的能力。

  2.领悟文中阐述的美学观点,提高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德育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执著地热爱生活、热爱美。

  ●教学重点

  1.结合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

  2.深刻探讨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1.掌握文章三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

  2.理解关键语句中关键词语的含义。

  ●教学方法

  1.提问法(采用追加问的方法,层层激疑,在师生的问答中,掌握各部分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讨论法(给学生留出讨论时间,在自由讨论中,各抒己见后达成共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

  “维纳斯塑像”挂图一张;多媒体投影;课文朗诵带及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出示“维纳斯塑像”挂图

  美,一个古老的话题,它伴随着人类文明,像一本生动的教科书。那到底什么是美呢?怎样才算美呢?“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女人,我们说她美;“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的女人,我们亦说是一种美;建筑史上的奇迹,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我们说它美。更有甚者,米洛斯双臂残缺的维纳斯在人们的眼里而是一种美的展示,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在日本当代作家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中揭开谜底吧!

  二、解题

  米洛斯的维纳斯,又称“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是希腊神话中的爱与美的女神。相传是古希腊艺人雕刻的。雕像于1820年发现于希腊米洛斯岛,为半裸全身,面容俊美,身材匀称,衣衫滑落至髋部。引人注意的是她双臂的残缺,虽给世人带来无限惋惜,但同时又成了历代艺术家、哲学家、文学家永谈不衰的话题。本文的日本作家清冈卓行,以其独到新颖的艺术感受力,从美神肩下本应伸展或弯曲的两条玉臂的空荡处放飞想象,挥洒笔墨,纵情讴歌维纳斯极至的美丽,讴歌人类精湛的艺术创造力。

  三、研习课文,探讨文章主旨

  1.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找出作者的基本观点。

  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是“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2.具体研习第一部分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2)提问:维纳斯双臂的失去给了作者怎样的感受?他是怎样具体阐释这种感受的?

  板书: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本部分的内容。

  明确:维纳斯双臂的偶然丧失却产生了整体美的艺术效果,给了人们一种整体美的艺术感受。

  3.具体研习第二部分。

  (1)教师范读第二部分

  (2)提问:作者对复原维纳斯双臂的方案有什么看法和感受?

  明确:作者认为这些方案“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一种恐惧、空虚的感觉袭上心来”,“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由此看出,作者对恢复双臂方案的极端厌恶。

  (3)提问:用文中原话谈谈作者产生如上感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确:“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可见,失去双臂的维纳斯格外迷人,散发着梦幻般的色彩,而复原双臂的维纳斯却根本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

  板书:复原双臂 受到限制 失去“丧失”美感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部分内容。

  明确:作者从反面论述复原双臂后的维纳斯在艺术效果上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其美感远不及“丧失”的美感。

  4.具体研习第三部分

  (1)学生集体朗读第三部分。

  (2)提问:假如说维纳斯失掉的不是胳膊而是身体的其他部分,那么她的艺术效果又将会是怎样的?(用原文回答)

  学生思考后,明确:“这座雕像兴许就不可能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了。”

  (3)提问:为什么只有失去“双臂”,才会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呢?

  明确:因为“双臂”,确切些说是“手”,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进行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是这些关系的媒介物,或者是这些千变万化交涉的原则性方式。”“反过来,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通俗地讲,失去双手恰好给了人们想象的空间,使人们想象出她以各种多样形式出现的双手所带来的魅力。

  板书:必失双臂 生命光彩 才能有梦幻曲

  5.学生讨论:文章三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

  明确:文章第一部分从正面论述失去双臂却能带来整体美的艺术效果。第二部分,从反面论述复原双臂的维纳斯反而不会超越“丧失”的美感。第三部分则用雕塑美学理论来侧面探讨米洛斯的维纳斯必须失去“双臂”才可能存在梦幻曲。除此之外,失去肉体的任何一部分都不可能产生此效果,也就是说并不是随意的缺失都会形成“美”。这样更增强了作者观点提出的坚定性。

  6.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题

  明确:文章通过多方面(正面、反面、侧面)的论述阐明了“米洛斯的维纳斯”“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的观点。这意在说明双臂的失去虽然是一种遗憾,但更能给人带来一种真正的艺术魅力——“缺憾”美或“丧失”美。同时,作者的'新颖观点也触动开阔了人们对美认识的新视野。

  四、结合语境,探讨和欣赏文中意义深刻的语句。

  学生质疑,教师激疑,师生共同探讨下列句子含义。(用多媒体投影句子)

  明确:结合下文来看,“美术作品命运”是指观赏者留下回味余地和想象空间的艺术表现手法。“某些东西”应指欣赏者对残臂造型的美丽想象,即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如后文所说的“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

  这句话的含义主要是,由于双臂残缺,反而给人驰骋想象的空间,想象出无数双秀美的玉臂,残缺造成了神秘的气氛,种种虚像绝妙地烘托着这尊雕像。这种“丧失”的美感与创作者是毫无关系的。艺术效果决定美术作品命运,维纳斯神奇的艺术效果提升了这尊雕像的艺术价值,使她超越时空,走向世界,走向永恒,成为不朽的杰作。

  2.如何理解“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这句话。

  明确:这是一句哲理性的阐释,如果手臂完好无损,无论多么美妙,也只是一种特定的形态,是受到它自身造型限制的“特殊”。手臂残缺,则能唤起人们无穷的想象,想象出无数双秀美的玉臂,那是不定型的“普遍”和“完整”。维纳斯丧失双臂,在艺术效果上,是一种质的飞跃。

  3.如何理解“人们只要一度被这种神秘气氛所迷,必将暗自畏惧两条一览无遗的胳膊会重新出现在这雕像上。哪怕那是两条如何令人销魂勾魄的玉臂!”一句话。

  明确:这句话的含义是,双臂残缺的维纳斯具有“丧失”的美感。迷人的神迷气氛,如果一旦复原,就没有这种美感和气氛了,欣赏价值差远了。

  4.解读“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再持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一句。

  明确:作者认为,真正的原形,有手臂的维纳斯,远没有双臂残缺的维纳斯那样富有无比神妙的整体美。从艺术性上说,应该肯定的应是双臂残缺的维纳斯。

  5.解读“而背负着美术作品命运的米洛斯的维纳斯那失去了的双臂,对这些比喻、赞颂来说,却是一种令人难以相信的讽刺。”一句。

  明确:从前文看,人们很着重“手”的作用。而维纳斯却是因双臂的残缺才有了非凡的艺术效果。这样看来似乎可以说是对上述观念的嘲讽。

  五、拓展

  1.老子认为“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物之象”“大象无形”。这些哲学性的语言指一个“有”“无”相生的道理。试从本文来说说这个道理。

  学生讨论后,明确:维纳斯双臂的残缺可以说是“无”,但“无”又相当于“有”,因为她“有”无数双秀美的玉臂。作家清冈卓行深深懂得这个道理,以他独有的艺术敏感眼光越过艺术的“实有”外在形式,窥见到艺术最深奥的特殊规律;“从虚无中见出丰盈,见出无限生机,无限神秘和无限的美。”

  2.中国的艺术家很早就懂得虚实相生的美学原理,并以此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请同学们想一想,试举几例。

  明确: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涉及内容很广,学生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即可。如画家在画“深山藏古寺”时,画面上不出现古寺而只见和尚担水沿山道而进的情景;画家在画“踏花归来马蹄香”时,画面上不出现一朵花,而只画马蹄的周围跟了许多蜜蜂;齐白石的一幅画上,画一根枯枝攀出,站立一只鸟,别无所有,却能让人感到环绕这只鸟的是一个无垠的空间,和天际群星相接应的神境。

  六、课文总结

  清冈卓行以其敏锐的眼光重新审视了历来为人称颂但又难以从正面述尽其美的维纳斯,阐述了很多新颖的观点。可以说这篇文章真正从艺术的角度诠释了米洛斯的维纳斯何以有“断臂美神”“美的缺憾”“残缺美”等神秘的雅称。同时,文章也启发和激励我们对艺术的热爱,不断提高我们的审美素养。

  七、布置作业

  假如你去买维纳斯石膏像,商店有两种:一种是双臂残缺的,一种是双臂完好的。你准备买哪一种,为什么?试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残缺”与“完美”的认识。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难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你能说说“失信”是什么意思吗?(失去信用)你知道“失信”的反义词是什么吗?(守信)这个题目还可以怎样说?(我要守信)

  2、课题质疑:“我”指的是谁呢?是说他在哪件事情上不能失信呢?

  3、那么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自由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课件出示宋庆龄的照片,并配有文字。指名读。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拿到一篇文章,我们应该怎么来读呢?你有好的方法吗?

  出示朗读要求,学生齐读:①借助拼音读课文。②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③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纠正字音。同时出示本文生词及几个难读的词学生认读:照耀、早餐、叠花篮、解释、歉意、道歉。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探讨交流。(出示课件)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板书:

  爸爸 去↗伯伯家

  →宋庆龄 守信 留下等小珍

  妈妈 留↘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说故事内容(提示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出示课件)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时间),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决定(留下来)。(人物、事情)

  三、自读自悟。

  (一)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宋庆龄守信?

  1、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说明宋庆龄守信的语句找出来划上线,并好好读一读画出来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2、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宋庆龄的这种品质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并相机板书:语言、动作、表情。提示:本单元的习作就是写一个你熟悉的人,那么,要想使你写的人也能像宋庆龄这样特点鲜明,大家一定要注意描写这个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

  A、“爸爸,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他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宋庆龄说。

  宋庆龄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爸爸见庆龄停住了脚步,当时就很好奇,于是他就奇怪地问———,庆龄回答说———)

  她当时只是停住了脚步,可见她还是有点犹豫的,是吗?

  指名朗读。

  小结:从这句话中,确实让人感受到宋庆龄的守信。

  B、“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指导朗读: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这里可以看出什么?(庆龄的话说明她已认识到尽管明天教小珍叠花篮是可以的,但是让她来了扑空会使自己对不住小珍;如果说父亲问庆龄怎么不走时,她的回答还略显犹豫的话,那么此时“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则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引读:正当爸爸拉起庆龄的手就要走的时,庆龄又一次想到了小珍,连忙说———

  小结:从这里也可以感受到她的守信。

  C、“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

  指导朗读:

  正当爸爸和庆龄在一旁迟疑的时候,妈妈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在一旁说———— 可是庆龄觉得这样好不好,她是怎么说的?(如果说宋庆龄在回答爸爸的建议时还只是想到会让小珍扑空从而对不住小珍的话,那么她在回答妈妈的建议时则明明白白地表明自己因为没有忘记这件事而向小珍道歉是自己失信的表现,这种明知故犯的失信,比无意中的失信,就更不对了。也更说明了宋庆龄人品的.高尚。)

  小结:这里也可以感受到宋庆龄的守信。

  D、理解第一自然段。

  她本来就很想留在家里,对吗?从课文中找出理由(第一自然段)。 指名说。

  a、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指导朗读。

  b、伯伯家……

  指导朗读。体会:如此想去而未能去表明了一个孩子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3、引读守信的句子:

  小庆龄当时是多么想去伯伯家的啊!可是当她走到门口,想起今天要教小珍叠花篮的时候,她便停住了脚步,对爸爸说:——————

  爸爸让她改天再教,拉起庆龄的小手要走时,她连忙说:——————

  这时妈妈也给她建议,让她回来向小珍道歉,她还是拒绝了,并且说:——

  从这一系列的语言和动作中,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小庆龄是个 的人。

  (二)当时,妈妈深有感触(出示妈妈的话)。

  妈妈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妈妈当时为什么要笑?

  庆龄又为什么要笑呢?

  四、分角色朗读,师读父亲、母亲的话,学生读宋庆龄的话。

  五、交流感受。

  小结:通过大家的朗读,一个诚实守信的小庆龄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俗话说得好“一诺值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大家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宋庆龄一样守信用,重诺言。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你还知道哪些诚实守信的成语、俗语或故事?请介绍给大家。

  2、课外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成语、俗语记在日记本上,找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读一读。

  3、写一则日记,描写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或一件事。

语文教案 篇5

  知识与能力: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从而更深入

  地体会文章的文章的艺术魅力和深层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文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及其它修辞手段;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及文章所表达的爱国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chi4) 祷词(dao3) 执拗(niu4) 俊俏(qiao4)

  衷情(zhong1) 馈赠(kui4) 憔悴(cui4) 真谛(di4)

  夫穹(qiong2) 璀璨(cui3can4) 镶嵌(xiang1 qian4)

  翱翔(ao2) 长吁短叹(xu1) 千山万壑(he4)

  2.解释下列词语。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二、导人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三、朗读课文

  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初步体会两首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学习课文

  学习《浪之歌》。

  1.朗读课文,学生在散文诗旁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

  如《浪之歌》开头写浪花对海岸的深情,浪花的性格是活泼的,她像一个纯情的姑娘日日夜夜嬉戏在海岸身边

  学生讨论、交流。

  2.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理解海浪的形象。

  明确: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利用词语组块,读准“猴儿、对峙”等词语,借助图片理解“房檩”等词语。

  2、围绕作者对百泉村的“爱”,紧扣萌发作者“爱”的词句,凭靠各种阅读策略走近并走进作者的“爱”之表情达意,感受作者有魅力的语言。

  3、读通、读懂课文,在形式多样的读中欣赏百泉村的独特美。

  4、通过观察,初步了解本文的独特写法。

  教学重点:

  围绕作者对百泉村的“爱”,紧扣萌发作者“爱”的词句,感受作者有魅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

  凭靠各种阅读策略走近并走进作者的“爱”之表情达意。

  教学流程:

  一、直接入题,理清文路

  1、齐读课题。

  2、解(四章)。板书:山泉村家

  二、整体感知,触摸文意

  1、初读课文。

  ①(课件)百泉村的山、泉、村、家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请同学们快速扫读课文,捕捉你所需要的信息。

  ②学生读书、思考。

  2、学习词句。

  (课件)第一组:山影儿花瓣儿一色儿几声儿拐棒儿桶底儿猴儿

  ①开火车读。

  ②齐读。

  (课件)第二组:山高谷狭对峙屏障山涧衣襟流淌灿然

  ①小老师带读。

  (课件)走进我家的院子,你会看到坐北朝南的一排新房,房檩、房柱都是一色儿新的,散发着树脂的香味。阳光照在窗棂、门楣和玻璃上,白得耀眼。

  ①指名读。

  ②出示相关图片理解房檩、窗棂、门楣。

  3、分别交流山、泉、村、家给人的印象。

  三、多种策略,体悟文情

  1、引文情。

  ①板书:爱。

  ②四小组分别读四句话。

  (课件)我想,你会爱我们的山的。

  我想,你会爱我们这山中的泉的。

  我想,你会爱我们这小小山村的。

  不用问,你也会爱我们的家的。

  2、详品“爱山”。

  ①(课件)到底是怎样的山让作者如此热爱?请关注第一章,找找句子,读读句子,说说理由。

  ②学生自由读、找。

  ③交流。

  重点句交流:(课件)你看这四周的群山,你会发现,南山像一把怒刺云霄的剑,北山像猴儿捧着蜜桃,东山像两座驼峰,西山像雄鹰展翅。

  ④(课件)配乐朗读。

  你爱我们这里的山吗?

  你看这四周的群山,

  南山像一把怒刺云霄的剑,

  北山像猴儿捧着蜜桃,

  东山像两座驼峰,

  西山像雄鹰展翅。

  这儿,山高谷狭,

  阳光和月光,

  常把山影儿描画在对峙的山峰上。

  走在这峡谷道上,

  青蓝的天,像一条带子;

  两面的高山,像碧绿的屏障。

  这儿的每一座山,

  都包含着一个美丽的故事。

  我想,你会爱我们的山的。

  3、次略品“爱泉”。

  ①默读第二章,找找作者爱泉的原因。

  ②学生读、找。

  ③交流。

  重点句交流:(课件)这儿山崖的石缝里,有涓涓的细流;山脚的深潭里,有暖暖的泉水;泉边,即使是在冬天,也长着青青的小草。

  4、次详品“爱村”。

  ①圈找贴切动词。

  ②交流。

  ③(课件)

  选词填空。

  别铺垒盖贴砌

  我们这山环水绕的`小山村,路面是用石头()的,房屋是用石头()的,围墙是用石头()的,猪窝、鸡舍也是用石头()的。

  我们这山环水绕的小山村,像一颗珍珠,()在大山的衣襟上。

  我们这山环水绕的小山村,家家户户像()在半山腰上,一层房子一层楼。

  A指名填空说理由。

  B背诵积累。

  5、略品“爱家”。

  ①直接抓住这里的家的特点说说爱家的理由。

  ②交流。

  6、回顾板书,用红粉笔画爱心。

  四、发现写法,熏陶渗透

  1、浏览课文,找这篇课文在写法上的与众不同之处。

  2、交流。

  五、课外拓展,缘分延续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部分新词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着重理解“信赖,不就能创出美好的境界吗?”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信赖,不就能创出美好的境界吗?”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

  1、同学们喜欢鸟吗?谁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有一个作家叫冯骥才,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对珍珠鸟。之后,他写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读课题。

  3、读了 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质疑。

  1、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2)读完后,想想有哪些不懂?

  2、学生质疑。

  教师及时梳理归纳。及时解决这些词语。

  神气十足咂嘴细腻等

  留下这些问题有待于解决:“垂蔓”、“幽深”、“雏儿”、“不由自主”、“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句话的意思。

  三、再读、解疑。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看图理解“垂蔓”。从丛林入手理解“幽深”。

  2、从含有“垂蔓”、“幽深”这句话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这对珍珠鸟的喜爱。

  3、自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可以看出作者对鸟喜爱的其它句子。

  4、朗读这些语句,体会作者感情。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作者对珍珠鸟是这样喜爱,那么是否也喜欢它们的雏儿呢?顺势理解“雏儿”:

  1、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喜欢雏儿吗?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2、同桌讨论。

  3、全班交流。

  4、你能通过读让老师也喜欢这只雏儿吗?自由练读,指名读。

  (三)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过渡:在课前我查找了有关资料,我了解到珍珠鸟是一种非常胆小的鸟,那么它怕我吗?

  1、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2、小组讨论:(1)珍珠鸟怕我吗?为什么?(2)从什么地方还可以看出珍珠鸟对我是非常信任的?

  3、出示描写珍珠鸟相信我的两个片断:(1)珍珠鸟站在书桌上,啄我写字的笔尖和手指。(2)珍珠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

  4、讨论:这两个地方,珍珠鸟对我的相信,在程度上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5、提问:对别人特别相信的能用课文中的哪一个词语来表示?(信赖)。

  6、你能把作者对鸟的喜爱,以及鸟对作者的依赖之情表达出来吗?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依据老师的语言进行想象(教师配乐朗读第六自然段)。

  2、提问:同学们,这样的情景美吗?美在哪?(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归结到人和鸟的心灵美)。出示填空:美在人对鸟的 ;鸟对人的 ;

  过渡:看到这么美的境界,所以作者不由自主地发出呼唤: (学生接读)趁势理解“不由自主”。

  3、同学们,鸟对人如此信赖,创造出这样美的境界。那么如果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会怎么样呢?(学生各抒已见,然后相机小结)。

  4、有感情朗读全文。

  四、总结: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句话(指板书学生齐读: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让我们彼此信赖,因为这样,我们的世界将更加美好。

  板书: 珍珠鸟

  创造

  信赖————美好的境界

语文教案 篇8

  知识与技能:

  1、对本单元的词语进行归类复习与巩固,积累词语。

  2、学写比喻句,学会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事物描写生动。

  3、学习苏东坡“灵隐题联”的故事,以《灵隐题联》为依托,开展“趣味语文故事会”。

  4、自主阅读记景抒情散文《落叶》懂得奉献、给予可以让生命变得温馨、美丽而精彩。

  5、完成一篇《我喜欢的一处风景》的习作。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读、说、写等练习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词语,在写中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读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积累词语以及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1、学写比喻句。2、完成习作。

  教学准备

  1、预习语文乐园一。

  2、查找资料,准备“趣味语文故事会”。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同学们,新学期的第一个“语文乐园”向我们敞开了大门,快进来看看,这里都有些什么呢?

  二、词语超市

  1、课件出示词语,自由读词语,教师巡视,看看学生是否需要帮助。

  2、轮流读词语,纠正读错的字音。

  3、复习了解词义。

  4、不懂的'词语提出来,、词典或大家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5、分小组用词语口头造句比赛。

  三、金钥匙

  1、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

  2、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3、指名回答。

  4、口头练习造比喻句。

  5、集体评议。

  6、小结:造比喻句时,一定要注意这两种事物有类似之处,通常把抽象的、复杂的用具体的、简单的事物来说明,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这些词语。

  2、造5个比喻句。

  3、预习“阅读欣赏”。

  第二课时

  一、自主阅读

  1、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2、学生根据提示,进行自主阅读。

  3、读了这篇散文,你明白了什么?

  4、分组朗读,评出读得最好的一组,表彰。

  二、语文故事

  1、自读短文,思考:故事讲了什么?苏东坡是什么时代的文人?有关苏东坡的其他文学故事你有没有读过?

  2、全班交流讨论。

  3、什么是趣味语文故事?

  4、小组讲故事:注意不要照搬照念,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小组内评一评、讨论:谁的故事讲得最好?

  5、小组派代表到班上讲故事。

  6、评出故事明星,谈你的收获。

  三、布置作业:

  1、以“趣味语文故事会”为题材写一篇日记。

  2、预习“语文生活”。

  第三、四课时

  一、语文生活

  1、课文借鉴 在这个单元里,同学们学习了《美丽的“三潭印月”》、《“天涯”踏浪》等课文。这些课文内容虽说不同,但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作者是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来写的的。我们今天要写的习作也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2、思路形成 本次作文要求我们写喜欢的一处风景,大家回顾一下,你最喜欢的一处风景是哪里?你看到的景物什么样?像什么?这处景物过去什么样?和哪儿的景物有联系、有相似之处?关于景物有怎样的故事或者传说?关于景物前人有哪些描述?从景物的历史、现实中你有怎样的感悟、感想?

  3、提纲举例(以课文为例) 4、习作(1)梳理思路,完成写作提纲。(2)题目自拟。(3)修改。(4)誊写。(5)讲评。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会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知道了哪几种卫星比武。

  4、了解每一种人造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重、难点:

  了解每一种人造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卫星资料。

  教学流程:

  一、督预示标

  1、督预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请看大屏幕(课件1)它是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是卫星的一种。同学们卫星的本领可大了!它们在太空中各显神通,争相为人类做贡献,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比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卫星比武的现场!

  昨天大家已经把这篇课文预习了,老师先考考大家字词的掌握情况,(课件2)(挑选一组,每个词语读两遍)词语读的很棒,不知道句子是不是也能读通顺呢?(课件3)指名读。

  句子中“宛如”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好像、仿佛)把“好像”换上去再读读。“约莫”能换成什么词?(大约)换上去指名读。

  2、示标

  从大家的朗读中,我能感受到同学们预习的很认真,这节课上你还有什么疑惑?你的疑惑就是你本节课的目标?

  (生汇报)

  孩子们老师把咱们的目标中细化一下就是这样

  二、自学梳理

  在比武场上,你来我往,风云万变,各种卫星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都有那些卫星亮了相?它们各有哪些特点和功能?请大家打开语文书P42。下面请根据老师的`自学提纲自主学习课文。(课件5)

  自学提纲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卫星?

  2、说一说课文先写了卫星的什么?后写了什么?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表示卫星特点和功能的句子。

  卫星名称 外形特点 功能

  三、小组解疑

  我刚才看到很多同学在书上做着详细的标注。有部分内容大家还有一定的疑惑,为了更好的解决疑惑我们进入第三项小组答疑,请同学们和小组内小朋友交流讨论。发扬互帮互助的精神,心动不如行动,开始吧!

  四、展示评价

  分组汇报。

  同学们讨论的热火朝天,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别具一格,谁愿意接受全班同学的都挑战,请把你们小组第一题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

  卫星名称 外形特点 功能

  1、学生汇报填表。

  2、指导读文。

  五、联系拓展

  1、这些卫星在大显身手,为人类做贡献,它们就是太空中的英雄啊!孩子们,你们想不想演一演这些英雄呢?(生:想)给大家一点提示:(课件16)先在小组内试一试。

  温馨提示

  ①、你打算表演哪种卫星?

  ②、从哪些方面介绍,能让自己家喻户晓。

  ③、怎样表演会给人留下印象。

  2、学生表演。

  3、欣赏卫星图片。

  六、总结导预

  今天,我们大家通过课前预习制定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了侦查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讯卫星、资源卫星这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板书)从现在起,做一个热爱科学的人吧,将来你一定是一位大科学家。

  下课后请按照我们的预习三步走——找生字,划词语、熟读课文、批注自己的理解。来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卫星比武

  外形特点 功能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猫》教案01-11

语文园地教案04-10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离骚》的教案01-20

语文《青松》教案01-20

语文精品教案01-23

语文教案[经典]08-02

(经典)语文教案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