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汇编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创意说明: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有诗一般的境界。在朗读时可把“课文变形”了读,即把一般的文句“变”为诗行来阅读。这种变形将美的语言显示得更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语言美。
教学步骤:
一、分角色读课文
二、复述故事情节
三、别出心裁读课文
1.教师:作者说,他是带着写诗的激情,带着写诗的语感,来创作这篇抒情童话的。这篇童话的语言是优美的、简洁的、凝练的,像诗一样;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讲究含蓄、讲究节奏等等。
下面我们把这篇童话的.有些段落“变形”了读,即把文中一般的文句“变”为诗行来阅读,同学们来感受一下是什么效果。如:
·他是一个盲孩子。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他是一个永远生活在黑夜里的孩子。
·变为:他是一个盲孩子/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他是一个/永远生活在/黑夜里的孩子
·他们走过泥泞的旷野,踏上小路,走向家中。
变为:他们走过泥泞的旷野/踏上小路/走向家中
2.讨论:文句这样“变形”后,你读起来的感觉有何不同?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能说会道。
教学目标:
创设情境,在能说会道中表演故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重点难点:
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能说会道的题目是:看望生病的伙伴。当你的朋友、伙伴生病了,你会怎样做呢?(自由说一说)。
二、练习说话。
1、指名说。
2、出示挂图,学生观察后表达图意。
3、小组讨论。
4、指名汇报,师作指导。
5、连起来说一说。
三、演一演。
1、小组内分好角色,并商量怎么演。
2、小组内分角色演。
3、班内演,师生评议。
四、作业
把所说的内容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遇到问题时要相信自己。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积累词语。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当遇到问题时,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的判断。
2.了解小泽征尔考虑再三的内容以及做出果敢判断的原因。
教学
课时两课时
小泽(zé)征尔的判断
日本的小泽征尔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指挥家。 [①“世界上著名”说明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日本的小泽征尔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指挥家。
在他成名以前,一次,他去欧(ōu)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决赛时, 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出场。台下坐满了观众,他们大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大师。[句导读:从“坐满了观众”中可以看出比赛隆重而重要。“音乐大师”一词更能体现这次比赛的意义非同寻常,又为下文小泽征尔相信自己,不迷信权威作了铺垫。] [②你认为这是一次什么样的比赛?小泽征尔在什么情况下做出的判断?]评委会交给他一张乐谱(pǔ)。小泽征尔全神贯注地挥动着指挥棒,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指挥着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具有国际水平的乐曲。 [③你从“全神贯注”“挥动着”中体会到了什么?]
导读:这是讲小泽征尔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出场,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投入指挥中。
演奏中,小泽征尔突然听到乐曲中出现了一处不和谐(xié)的地方。他以为是乐队演奏错了, 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是,他仍觉得不自然。[句导读:说明小泽征尔对音乐敏锐的感知,凭直觉发现了乐谱的错误。]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小泽征尔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句导读:这句话反映出小泽征尔当时内心的挣扎、矛盾。“考虑再三”说明他反复思考,毕竟他面对的是世界一流的乐队,国际水平的乐谱,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但他坚信自己的判断,这才是最可贵的。] [④小泽征尔“考虑再三”,他考虑了些什么?]“不!一定是乐谱错了!”[⑤“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小泽征尔什么样的品质?]他的喊声刚落,评判台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kuí)。 [⑥怎样理解这句话?]
导读:这段写小泽征尔在指挥中发现乐曲中出现了不和谐的地方,并果敢地判断乐谱存在错误,赢得了评委的掌声。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小泽征尔在参加指挥家大赛中果敢地指出乐谱有错误,并在大赛中夺魁。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目的是试探指挥家是否能够坚信自己的正确判断。[⑦“精心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他们认为只有具备这种素(sù)质的人,才是真正的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 [⑧“这种素质”指的是什么素质?]前面的参赛者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是在国际音乐大师面前,都放弃了自己的意见。[句导读:通过对比,从侧面写出了小泽征尔勇于坚持自己的可贵,说明他不同流俗的品质。] 只有小泽征尔不迷信权(quán)威,相信自己,果敢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因而获得了这次大赛的桂(ɡuì)冠。[⑨“只有”“果敢”说明了什么?]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讲小泽征尔在大赛中夺魁的原因。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泽征尔的生平事迹。
一 导入
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位在世界上极负盛名的音乐指挥大师——小泽征尔。他在世界著名的交响乐团——波士顿乐团指挥20多年,曾被称为“浑身都是音乐的指挥大师”。这么了不起的人物,课文讲了关于他的一件什么事?
二 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根据生字表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交流: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
3.反馈学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随时纠正读音。
(2)小组内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 自读课文,要求读流利
1.轻声读,标出读不流利的句、段。
2.重点练习读不流利的句、段,可以请人帮助。
3.选两个自然段,两人一组,比比谁读得好。
四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汇报交流。
3.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小泽征尔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指挥家。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小泽征尔在大赛中果敢地指出乐谱的错误。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小泽征尔获得大赛的桂冠。
4.提出不懂的问题写在书上。
小组筛选问题,推荐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可能提出:
(1)为什么说小泽征尔做出了果敢的判断?
(2)文中说小泽征尔“考虑再三”,他都考虑了什么?
(3)他为什么能做出果敢的判断?
(4)评委为什么设计这样的比赛?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小泽征尔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敢的判断的和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可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再谈谈对句子的理解,做到有感情地朗读,从读中悟出道理。这样既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又能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2.了解小泽征尔考虑再三的内容及做出果敢判断的原因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为了攻克这两个难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做如下安排:学习第3自然段时,要求学生用心揣摩小泽征尔的心理活动,并提出问题:“小泽征尔考虑再三”,他可能会考虑些什么?他最后为什么能做出果敢的判断?通过发言——评议——补充等环节,学生对小泽征尔心理活动的把握更加准确,对小泽征尔能做出果敢判断的原因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了解小泽征尔在大赛中如何果敢地指出乐谱中的错误,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泽征尔指挥演奏的录像片。
一 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小泽征尔。 1959年,小泽征尔从日本踏上了赴欧留学的道路,来到了法国巴黎,参加了这次指挥家大赛。齐读课文题目,想想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解决这些问题。
小泽征尔的判断是怎样的?(果敢、正确)
二 解疑悟“果敢”
1.自由读课文,画出小泽征尔做出判断的句子。
2.读句子,有什么感受?
出示句子:
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3.读出自己的感受。
4.再读第3自然段,你了解到了什么?
让学生交流,指名汇报:
(1)学生甲:发现不和谐的地方,但重奏仍不自然。
引导思考:重奏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2)学生乙:评委郑重声明乐谱没问题。
引导思考:“郑重声明”是什么意思?
(3)学生丙:他考虑再三做出判断。
引导思考:“考虑再三”是什么意思?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会再三考虑什么?如果你是参赛的小泽征尔,你会考虑些什么呢?默读第3自然段。
①为什么不是乐队的问题?(这是“世界一流的乐队”,而且又重新演奏了一遍,乐队演奏应该没问题。)
②为什么不是指挥的问题?(他“全神贯注地挥动着指挥棒,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指挥。)
5.乐曲演奏成功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指名汇报,板书:乐队 指挥 乐谱)
6.你也像小泽征尔那样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判断,先默读,找出相关的句子再判断。
指名判断并练习填空说话:
不是( )的错,因为( );不是( )的错,因为( );一定是( )错了。
7.理解“果敢”。
(1)这样的判断为什么说是果敢的?结合句子,说说你的看法。
(2)集体交流。
学生甲: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问题,他却说乐谱错了。
导读:想象评委当时的神态、动作、语气,把你想象到的读出来。
学生乙: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他说乐谱错了。
引导思考:看到这几百名音乐大师,他会怎么想?
(敢于向权威挑战,坚信自己的正确判断。)
学生丙:经过重奏仍不自然,所以一定是乐谱错了。
(做出判断的时间短,判断得果断。)
8.指导朗读。
(1)有感情地朗读:练读、指名读……用不同的读法。
(2)情景朗读:谁能像小泽征尔那样说出这句话?在座的其他同学当评委、观众。听到这么热烈的掌声,如果是你,你想说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练读、指名读)
三 探索获得“桂冠”的原因
评委们真的是在为他坚信自己判断的勇气和不附和权威的胆量而鼓掌吗?(评委们鼓掌还有更深一层的含意吗?)请读一读第4自然段。
1.评委们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比赛呢?
2.你读懂什么了?(随机出示课件:他们认为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是真正的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
3.“这种素质”指的是哪种素质?
4.也就是说,只有 ,才真正是 的音乐指挥家。
5.小泽征尔正是具备了 ,所以他才是 。
6.现在,你们明白小泽征尔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了吗?
他只具备那种不附和权威的胆量,坚信自己判断的勇气行不行?你们想了解他更多的资料吗?
1958年,小泽征尔从日本桐朋学园毕业时,已是一位颇具才华的音乐指挥家了。他除了具备那种不附和权威的胆量、坚信自己判断的勇气,还具备了深厚的音乐修养,因此他才能果敢地做出这样的判断,做出如此震撼人心的判断。
7.“日本的小泽征尔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指挥家。”谈谈你的感受。
四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课文学完了,此时的你们有什么话想对这位音乐指挥家说吗?
2.就让我们带着对小泽征尔的敬佩之情,再读一读课文。
3.现在,你们想不想真正地欣赏小泽征尔在指挥大赛上的风采呢?那就请大家欣赏他在20xx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的风采!(看后有什么感受?)
4.小泽征尔在国际乐坛享有至尊地位。评论家们这样评论他:“小泽征尔是一位真正的、具有高雅艺术鉴赏力的艺术家,从他的风格和特点上来看,他真不愧是一个浑身都是音乐的指挥大师。”
1.在讲授第4自然段时,可沿用学习上一自然段的模式,要求学生模拟其他参赛者,补充他们的心理活动,再与小泽征尔的心理活动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并想想这说明了什么。通过比较,学生深刻地认识了小泽征尔的过人之处——他不但是名优秀的指挥家,而且是一个自信的人。由此,教师顺势教导学生要记住这样两则名言:(1)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爱默生)(2)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2.“桂冠”中的“冠”是个多音字,学生总念guàn,明显不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来由,应为学生解释一下,并教给学生如何区分“冠”的两种读音。
1.用横线画出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
(1)小泽征尔是世界著明的音乐指挥家。(明—名)
(2)绝赛时,他最后一个出场。(绝—决)
(3)评委们立既站起来抱以热列的掌声。(既—即 抱—报 列—烈)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判断 ( )的指挥家
( )的乐队 ( )的掌声
( )的乐曲 ( )的设计
3.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
只有……才…… 虽然……但是……
只要……就…… 因为……所以……
(1)(因为)小泽征尔果敢地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获得了大赛的桂冠。
(2)(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是真正的世界一流的指挥家。
(3)(虽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们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但是)小泽征尔还是坚信自己的判断。
4.小泽征尔为什么能够获得这次大赛的桂冠?
5.“小泽征尔考虑再三”,他可能会考虑些什么?他为什么能做出果敢的判断?
小泽征尔
小泽征尔,日本著名指挥家。生于中国沈阳,1951年入日本东京桐朋学园高等学校音乐系学习指挥。1959年在法国第九届贝桑松国际指挥比赛、伯克郡音乐节的指挥会演和卡拉扬主持的比赛中获奖。1996年初次登台指挥法国国立广播管弦乐团,接着又出色地指挥纽约爱乐乐团、旧金山、加拿大、伦敦交响乐团和维也纳乐团等。20xx年7月,当他从波士顿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光荣卸任时,全体波士顿市民都对他表示了最高的敬意。小泽征尔的指挥风格,既能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地将乐曲引向高潮,又能恰如其分地控制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他善于运用带有表情的目光和“会说话”的双臂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音乐表现意图十分明确。他指挥时好像在浩瀚的音乐海洋中游泳,使观众感到他浑身都是音乐。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认字、写字,朗读感悟:读音难点是后鼻音。
写字训练重点是:雨字头、走之、三点水。
【教学准备】
磁带、小黑板/ 学生课前预习了解雷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故事导入;初读课文,认记生字;指导书写。)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带领全班到学校墙壁雷锋画像下)读读雷锋的生平介绍。
2、师讲述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资料袋),激起学生对雷锋的崇敬之情。
3、师:雷锋叔叔离开我们很多年了,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他呢?(板书课题)
指名深情地读好课题。/ 说说怎么记住“锋、叔”。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己借助注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段朗读诗歌,指正读音。
3、出示生字词,集中认记,重点指导读准后鼻音:
“锋、曾、泞、荆、莹”都是后鼻音;另外,“泞”读第四声,不要读成第二声;
“曾”是平舌音又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 céng;“棘”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
4、朗读练习,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指导书写“冒、雷、需、迈、迷、迹”
1、出示生字认读。
2、小组组织学习生字(识记字形、占位、书写)
3、集体交流,点拨指导:
“冒”字,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上边的“曰”要宽,下边的“目”要窄。
“迈、迷、迹”三字都是走之,重点指导以下两个方面:
⑴笔顺:先写走之内的“万、米、亦”,再写走之。
⑵“走之”的左下撇捺交接处要“相连”,不是“交叉”,与“建之”不一样。
“雷、需”二字的指导重点为雨字头:
⑴第一笔横要短;
⑵“秃宝盖”要宽,横钩不能写成“横折钩”;
⑶四点分布要均匀。
4、书写练习。
四、作业
1、制作字卡“叔、锋、滴、洒”
2、查找资料“雷锋叔叔知多少”。
第二课时
(复习积累新词;朗读指导,感悟诗情。)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
2、熟读句子,巩固识字:“雷锋叔叔曾踏着泥泞,送迷路的孩子回家;曾踏着荆棘,背年迈的大娘行路。那泥泞路上的脚窝,还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那花瓣上的露珠,将永远闪烁着雷锋的光辉。”
3、词语积累:
⑴课后“读读记记”:
弯弯的小路长长的小溪蒙蒙的细雨温暖的`春风晶莹的露珠
⑵扩展填空:弯弯的()长长的()晶莹的()
蒙蒙的()温暖的()
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教师饱含深情地诵读全诗。学生闭眼欣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2、说说你头脑里出现了什么画面?随机指导“泥泞、脚窝、荆棘”等词。
3、自由选择伙伴,合作朗读,读出美感,读出诗的韵味。
4、齐读第一、三、五自然段,指名朗读第二、四自然段。
指导:齐读时,要读出深情呼唤的语气,两次呼唤“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要根据情感的起伏,读出急与缓的变化。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以后的诗句可适当提高音调。(赛读、范读)
三、感悟诗情
1、通过领读、对读等多种形式,读出好词(重点突出“读读记记”中列出的词语)佳句的美感,读出诗歌的韵味。
2、朗读最后一句话。
3、思考泡泡里的问题,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表面含义是,雷锋叔叔时时处处都想着别人,雷锋叔叔把爱心洒遍了祖国各地。联系全诗,领悟到诗人在这句话里寄托的深层含义,那就是希望处处都有活雷锋存在,奉献爱心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动。)──结合收集到的雷锋叔叔的故事。
4、名词积累:
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⑵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⑶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5、随情扩展,体验内化:说说你身边的雷锋(也可说自己)
第三课时
(指导书写生字词;背诵课文;完成“同步练习”作业)
一、指导书写“叔、锋、滴、洒、泥泞”
1、出示生字词认读。
2、小组借助字卡互教互学。
3、全班交流,师重点点拨三点水的字:
“滴、洒、泥、泞”四个字都有三点水旁,师范写引导学生观察回忆要点(三点水的占位、方向)。提醒注意这几个字右半部分的书写:“滴”字的右半部不要写成“商”;“洒”不要写成“酒”;“泥”字右上的“匕”应先写撇,再写竖弯钩;“泞”字右边宝盖宜小,横要略长。
二、背诵课文
1、自背。
2、指名背。
3、小组里评星:一人背,三人评。
三、完成“同步练习”作业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步体会伽利略勇于创新,善于探索的精神。
2。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记叙和描写结合的写作方法。
3。掌握一些生字词,学会运用。
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文学表现生活,生活离不开科学,文学和科学是生活中的并蒂之花。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飞到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去近距离接触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看看这位伟人能给我们讲述怎样的故事?
二:学生自读课文,完成练习册里的生字词作业。教师介绍本文体裁—————人物传记
三:整体感知全文
1。 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题目补充为一个完整的句子,注意记叙的六要素。学生讨论交流。
讨论明确: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自由落体的实验并获得成功。
2。 根据上面的这个句子,找出该部分的起始段落。(13———文末);
3。 讨论其余段落涉及的内容。(注意一些段落提示性的语句)
4。 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伽利略发现自然节奏的原则(1————7)
记叙伽利略孩童和学生时代的故事(8———12)
斜塔上的实验(13———末)
5。 思考:人物传记,一般按时间顺序来写,课文为何先写伽利略发现自然节奏的原则呢?
明确:课文从描写人物经历中最典型的一个场面落笔,能迅速吸引读者。使文章兴趣盎然。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齐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伽利略的`语句,分析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伽利略身上具备的哪些。可贵的品质?
2。学生回答,教师随机点拨。
学生大体能找出下面的句子:
第一段:摆动着的挂灯链条的滴答声惊扰了这个学生,引起他一连串的思考。(一连串表明他善于思考问题)
第二段:突然,他跳起身来,……袭击。(跳起身,表明伽利略经常处于一种思考的状态)
第三段:立刻和马上二词,也写出伽利略对科学实验的入迷程度。
第四段:一……就也写出伽利略迫不及待投入实验的着急态度。
(学生还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很多词语,教师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加以评点)
五。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学生自读课文,给每个段落写一个小标题。(要求简洁,能围绕伽利略的经历来写)
2。讨论明确:
孩童时代爱思考;(8段);被迫进入比萨大学学医(9段);背着别人钻研数学(10段);不理反对,决意学好数理科学(11段);离开大学,结识数学家赢得英名。(12段)
板书设计: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自由落体的实验并获得成功。
1。 发现自然节奏的原则(1———8)
2。 记叙伽利略孩童和学生时代的故事。(9———12) 善于思考,
3。 斜塔上的实验(13———末) 热爱科学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通过对关键字词的赏析,体会伽利略勇于探索,不畏权威的科学精神。
2。 通过理解斜塔上的实验的过程,感受科学家对科学不懈追求的精神。
3。 激励学生向伽利略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计划:运用一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介绍杂志上介绍的10位科学家的相片,引出伽利略,进入本课的学习。(他们分别是:伽利略。弗洛伊德,爱迪生。哥白尼。富兰克林;牛顿,达尔文,弗兰克,爱因斯坦,居里夫人)
二:学习课文的第二、三部分。
1。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总结伽利略可贵的品质。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8—12段)
①在熟读的基础上迅速浏览课文:找出这些段落中最让学生感动的句子,在书上做一点分析。并和同座交流。
②学生交流找到的句子,教师随机点拨,引导学生学会品析关键字词。从中感受伽利略献身科学、永不放弃的宝贵品质。(尽可能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教师随机点拨、启发)
4。 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3—19段)
①分析伽利略做实验的社会背景:社会上信奉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整个社会科学研究的氛围压抑,狭小。
②介绍亚里士多德的情况:他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在动物,植物,天文,地理,等领域有独特的见解,是西欧社会 的圣人。他的理论统治西欧社会达2千年之久
③在这种情况下,伽利略向亚里士多德提出挑战,并且他要重新检验亚的理论和科学。这体现了伽利略怎样的精神?————勇于探索,用语创新,不怕权威。
④当伽利略把他的想法抛出后,有谁反对他?(学生和教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除了这些人以外,还会有谁反对他?又处于怎样的目的?做下面的练习:
⑤给出4个情境,让学生分组设计人物对话,并在课堂展示。
⑥学生对这些表演进行评议,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伽利略为科学勇于奉献,大胆探索的精神。
⑦ 学习18段,通过对个别句子的诵读理解,(要求找出应该读重音的字词,思考句子的语速,语气)再次体会伽利略不畏权威,对科学执著的追求的精神。
三。总结课文,号召同学们向伽利略学习,热爱科学,为人类的发展作出贡献。全班齐读伽利略名言: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气。结束课文。
语文教案 篇6
【语基梳理】
1、字音辨识
(1)单音字
诳语(kuáng)垭口(yā)安谧(mì)惊骇(hài)勒勒车(lè)攫来(jué)模糊(mó)雾霭(i)泥淖(nào)混沌(hùndùn)蓦地(m)物什(shí)魁梧(kuíwú)瘴气(zhàng)酝酿(yùnniàng)成吉思汗(hán)罗布淖尔(nào)
(2)多音字
①宁:宁静(níng)②笼:笼罩(lǒng)③钉:钉子(dīng)
宁死不屈(nìng)笼子(lóng)钉在崖壁上(dìng)
④颤:颤栗(zhàn)⑤泊:罗布泊(pō)⑥扎:挣扎(zhá)
颤抖(chàn)停泊(bó)扎营(zhā)
包扎(zā)
⑦豁:豁口(huō)
豁达(hu)
豁拳(huá)
2、字形辨认:
①沁(沁人心脾)②淖(罗布淖尔)③簿(对簿公堂)
泌(分泌)棹(船棹)薄(日薄西山)
④泻(腹泻)⑤炫(炫目)眩(眩晕)
泄(发泄)舷(舷梯)弦(弦外之音)
3、词语集释:
(1)诳语:骗人的话。
(2)垭口:两山问的狭窄的地方。
(3)混沌:①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②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
(4)瘴气:热带或亚热带山林中的湿热空气,从前认为是瘴疠的病源。
(5)物什:杂物。泛指东西。
(6)回光返照:指太阳刚落山时,由于光线反射而发生的天空中短时发亮的现象。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表面兴旺。
(7)适当其时:指恰巧遇上那个时机。
(8)惊世骇俗: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一般人感到震惊。
(9)恍然如梦:好像刚从梦中醒来,像做梦一样。也形容忽然醒悟。
【阅读心得】
西地平线上(课后)
【巩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
A.震撼/可汗暗淡/对牛弹琴瘴气/水涨船高
B.炫目/盘旋攫取/先知先觉恍若/虚晃一枪
C.酝酿/熨帖蓦的/功不可没游荡/安步当车
D.既然/铁骑胭脂/殷切期望物什/拾级而上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
A.这几年,我每年都要去一淌新疆。(趟)
B.一轮血红的落日象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像)
C.四周瘴气雾蔼弥漫,我们感到自己如同走入地狱,走入鬼域。
语文教案 篇7
情境导入
(播放“为妈妈洗脚”广告片)
疲惫的妈妈仍不辞辛苦地为母亲洗脚,稚气的儿子也端来了一盆水,泼泼洒洒蹒跚走来,一声“妈妈洗脚”感动了多少敏感的心。生活的细节,一次又一次为我们演绎着深沉的爱。散文《散步》,质朴地展现了牧歌式的情景,同样感动着你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散步》。
目标聚焦
1.朗读体验,感受亲情与责任;
2.朗读欣赏,品味语言与构思;
3.感悟生活,珍爱亲情。
学习程序
(一)朗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想写了什么事。
读准字音熬______分歧_____一霎时_____水波粼粼_________
2.小组轮读,说说下列要素。
散步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不同表述)
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
怎样解决的`?
重点探究
文章写的事寻常小事,但却耐人寻味,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回答问题。
1.一霎时,我感到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那样。
(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地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美点寻踪
1.找出最使你感动,你认为最美的语句,用心朗读,谈出感情,说说感受(语言尽量优美)
2.平凡小时都是挖掘出深意,这是什么写法?
(四)真爱亲情
美好温馨地亲情更感人至深地责任感使命感,往往表现在平凡小事中,渗透在平淡细节中。
1.讲讲你的温情故事。
2.广告画外音
(内容:周末老夫妻准备了丰盛地饭菜,儿女们却一个个不回家热切地盼望、焦急地等待、伤心地叹息,周一、周二、周五夫妻俩孤独地咽下那丰盛地饭菜)
1.对片中地儿女说几句话。
2.你自己有过这样地行为吗?
3.我用我手表达爱。
拟一条宣传语。
四、小结作业
孝心物价,豪宅矮房,华服或布衣,在爱地天平他们是等价的,只有真心对待,及时付出。为你的父母做件事情!哪怕是一个细节,相信你的父母一定会倍感欣慰。
板书:
(过去)母亲←我
承前启后
责任重大
我的妻子→儿子(未来)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的。
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
2、体会文章生动的描写及简练的议论及表达效果。
3、联系生活获得生活的感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联系生活,品味关键语句,体会情感。
2、难点:从两件事得到的不同滋味中去思考作者要表达的深意。
三、教学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方法。
1、快速阅读,认清思路,合作、探究了解文章重要内容。
2、品味生动的描写,联系生活揣摩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情感。
3、拓展思维,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4、读写结合,根据自身情况,对“幸福”作出个性化的解读。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走进八年级语文世界,走进“幸福”的单元。
1、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是美妙的,它需要我们仔细去品尝,去体味,不管是酸甜还是苦辣。体味生活的滋味,体味成长的感觉。
2、教师提问:生活中你有哪些值得回味的事?这些事带给你什么感觉?
3、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①检查预习,梳理字词,排除阅读障碍,不理解的地方作记号。
②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幸福的滋味是抽象的,只有使之与生活的不同滋味联系起来感受。只有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感官上的感觉,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所以,导入新课是很有必要的,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再者,检查课前的预习,既可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个性化阅读,又可提前告知教师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为后面的教学作了学情准备。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整理学生的问题,学生讨论、合作、探究,初步解答。
a、这篇文章的“我”是谁?写的事和“我”有什么关系?
b、文章写了哪两件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本文写的是回忆儿时两件有滋味的事,内容生动、有趣。学生有似曾相识之感,容易引起共鸣。内容明白易懂,可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阅读,理清思路,从结构入手,分析概括归纳。教学时应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能引起共鸣的'语句。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步,或简或繁,或易或难,都是通过出声的朗读来加深印象的。朗读中圈、点、勾、画、批为后面的朗读作了准备,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发展。
(三)进一步阅读,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1、清楚“我”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吃杨梅的?
2、我是怎样吃杨梅的?
3、我是怎样焦急地等待放烟花的?
4、根据文中相关语句,想象“我”放烟花的动作、神态,体会“我”的心理。
这一板块是在整体感知之后进一步挖掘文章内涵。从文本语言入手提出新的问题,为进一步品读课文作铺垫。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受课文生动的描写。
1、自主选择品味点,进行比较朗读。学生各自交流品读语言的体会。
(1)方法:全班分为6小组,每组6.—8人,进行研读、讨论,要求对第一课时中圈、点、勾、画的地方认真揣摩,体会作者意图。
(2)过程:第一步,学生自读所选择的品味点;第二步,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
2、师生共同探究,形成共识。
(1)学情预想:学生可能找出值得欣赏的句子,但又不能说出好在哪里,此时需要教师指导。
(2)方法指导:
品味语言与领会主旨是一脉相承的,作者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在词、句等方面来表达特定的含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去品味,从而体会语言的美妙。例如:
①动词的妙用。
浅——从一个孩子的眼中看出杨梅逐渐变少的动态。
塞——单纯地往嘴里放,而没有咀嚼、回味的过程。
滚——与杨梅外形一致,在脑海中一闪而过。
举——骄傲地、兴奋地要让人看到。
涌——焦急等待后的喷涌而出。
②副词的特殊作用。
“可惜”——“终于”——“终于”写出了度日如年的心情突然得以释放的兴奋。
③对比的鲜明。
没吃到杨梅写杨梅的诱人。吃杨梅时的贪婪。吃完杨梅后的无味感觉。
④童话式的描写。
像喷泉、金黄色的雨、金色的火焰、风中摇摆的稻穗……
⑤天真幼稚的内心世界。
“那些五颜六色、花花绿绿的炮仗……”
“我下决心……让他们大吃一惊。”
“恨不得马上把它点着。”
“我整天心神不定,魂不守舍。”
“总算熬到……,草草吃几口,……溜……”
“我甚至觉得天已经快要亮了。”
本板块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语言的表达效果。语文教学离不开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任何思维的表达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正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就必须注重语言的品味。以上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学生自主合作与教师方法指导点拔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中体味到语文的语言美。
(二)研读课文,明确写作意图。
1、从表达方式看,本文是回忆性散文,除了叙事之外还运用了议论,画出直接表达,“我”的感悟的句子,想一想如何理解。
2、从内容着墨多少比较看,为什么“放烟花”比“等待放烟花”文字反而少?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3、从两件事给人的感悟比较看,一是无滋味的痛苦,一是有滋有味的幸福,截然相反又为何放在一起,这表达了什么思想?
4、为什么写完放烟花后没有像写完第一件事后那样归纳?无奈的感觉相当深刻,快乐的时刻无以言表。感悟生活,体味快乐,幸福就会像童年“金色的火焰”“把周围黑暗的夜空照得雪亮”。
本板块教学是因为学生对主旨、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把握存在很大困难,但这又是文章教学的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研读中提出问题,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在讲解中明确问题,因势利导,明确中心。这正如文中表达的那样,没有经过自己的咀嚼体味,就不会对文本、对教材、对语文教学产生滋味,无滋味的教学是不会给人愉快的,那就更谈不上思想情感上的熏陶。
(三)教师小结。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要求每一个个体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基本的阅读品质,而且还要善于激发学生表现的欲望和探索的欲望,探求文本的含义,探求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学生在读书中做人,实现为学为人的统一。本次教学既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又提供了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的机会。
(四)结合生活,展开联想。
①读了本文后,你对幸福有什么新的认识?
②你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值得忆起的往事呢?把它讲给同学们听。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到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课后作业的设计注重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观察与思考能力的培养,注重了读、写的有机结合以及语言的有效训练。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随想:
在《滋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深切地领悟了语文教学只有从人文关怀出发,才能真正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特点。这是一篇文字浅显、内容朴实无华,意蕴却相当深刻的回忆性散文,学生理解内容并不困难,但问题就在这里。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才会发现问题、表达问题,应引导他们向阅读的深层迈进。同时联系生活,由课内走向课外,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与情感的教育结合起来.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在读书中学会做人,在做人中学会读书。
在整体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在平等对话中激活学生的思维。
2、遵循“整体式阅读——赏析式阅读——联想式阅读”三步骤。把握思路,明确内容。品味语言,形成风格。联系生活,内化知识。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新课标三个维度的落实,注重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学有所得。
语文教案 篇9
《三峡之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了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三峡景色的变化,具体描述了三峡早晨的明丽、中午的热烈、下午的青色而透明、夜的宁静,表达作者了对三峡景色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安排在第四单元,该单元的重点是“训练学生读懂课文、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的训练重点以及本课的内容特点,我制订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
(二)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朗读、口语表达、审美、想象等能力。
【学习重点】
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学习难点】
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情感。
【学具准备】网络教室、课件、麦克风等。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方法】观、读、说、写四结合。
【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设计理念】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发展,在读中创新。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激趣导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本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前到学校图书馆、看VCD、看电视、请教到过三峡旅游的人、上网等途径去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实现了“大课堂、中课堂、小课堂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一定要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在此过程中,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主动的获取知识能力得到养成,使他终身受用。
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1)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三峡图片或读文章。
(2)请去过三峡旅游的同学说说三峡的风光和感受。
2、放三峡风光。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方纪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3、板书题目《三峡之秋》。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教学伊始,我让学生交流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到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接着我便播放三峡风光片,让学生从听觉、视觉上感知了三峡的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迫切想跟作者去游览三峡秋天的美丽景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培养自主探索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
2、学生小组自学:小组交流、讨论。
3、生汇报。
①谈收获。
②质疑问难。
学生自由谈,对于提问有价值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合作、交流讨论的时间,重视生生互动。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这样一来,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彰显,自然会将学习当作一种乐趣。】
三、熟读课文,想象画面
本文语言优美,仿佛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非常适宜学生边读边想画面,感受三峡美。并及时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三峡景色的无穷魅力。
1、让学生自己朗读最欢喜的段落,边读边想,抓住重点词想画面。(展示:教师通过画面,引导学生突破重点。)
2、朗读指导。
(1)分小组读。(按兴趣,可分为早、中、午、晚四个小组)
(2)小组比赛朗读,学生评仪,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上教学环节,我没有繁琐的分析课文,而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
四、美读课文,体会情感
1、配乐朗读。让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配上合适的音乐。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以各自的体会去朗读课文。
2、请学生配乐朗读,学生评价。
【以读为本,注重培养学生语感。整节课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熟读课文,深入理解、美读课文,体会情感”三个层次,有重点地循序渐进地进行朗读训练;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放手让学生默读、齐读、美读、示范读、配乐读等,体现朗读的指导层次性;借助多媒体手段,营造朗读氛围,增强了朗读的效果。】
3、活动:制作《三峡之秋》音乐风光解说片
(1)讨论关于“音乐风光解说片”制作的有关知识。(要有合适的音乐作背景,要有与文字内容相同步的图片资料,要配上感情的的解说。)
(2)为学生提供各种资源。
包括:①背景音乐若干段;②图片资料50幅;③PowerPoint应用程序;④麦克风。
(3)学生按兴趣分组,组成研究、制作小组,分工合作,制作片子。
(4)成果汇报交流。全班同学参与评价,评选出最佳片子和最佳解说员。
【为《三峡之秋》制作音乐风光解说片,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和动力。学生在“背景音乐的选择、图片的编排、解说的训练”中,达成了“语言文字的感悟、内化、积累和运用”。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和发展。】
五、课外实践
1) 喜欢文学的你,摘录本文优美的词句。
2) 喜欢朗诵的你,配乐朗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喜欢唱歌的你,用自己熟悉的旋律,配上自己填的词。
4) 喜欢画画的你,画出你心中三峡。
5) 喜欢写作的你,可仿照文章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校园之秋》。
6) 喜欢旅游的你,为三峡写一段广告词,为三峡作宣传。
7) 兴趣广泛的你,上网搜集有关三峡工程的信息,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电子画报。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至少有语言、数理逻辑、音乐等七种智能,而每个人的智能结构是独特的,这样就形成了发展的迥异。因此,我从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习方式等的不同特点,设计了分层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兴趣盎然地完成活动。从而促进了每个学生全面充分的发展。】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大语文即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的一种教学思想。网络教学能充分利用网上浩瀚的语文资源,构建课内课外的联系,扩大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使封闭的小学语文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语文学习要打破课时、教材的束缚,把学习的触角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大环境中学习、发展。】
六、板书设计:
三 峡 之 秋 时间 景物 特点
早晨 露水(橘树、柚树) 明丽
中午 长江 热烈
下午 雾(长江) 青色而透明
夜晚 长江、峡谷 宁静而神秘
语文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这次“口语交际·习作”是本组教材的专题“我爱阅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综合性学习的继续。是对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访问周围爱读书的人,请他们谈读书的体会;去图书馆或书店了解图书的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做书目;做读书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等项活动的一次综合展示与交流。也是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读写知识和能力的一次迁移,与此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书面表达能力。
交流平台要求学生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就课内和课外的学习与活动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受到方法的启示。在交流和对比中,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一些古代关于读书的名句,展现了古人关于读书的体验和方法。这些句子千百年来历久不衰,一直被人们传诵着,作为劝学的名句引用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展示台展示、交流的主要是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成果,学生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的学习收获。
学习目标
1、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2、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3、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4、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同学们,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2、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让其发言。
3、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4、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三、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提示互动内容:
《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在书店里品味了“窃读”的快乐,在你的读书经历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小女孩,在对长辈的访谈中获得了读书的启示。如果你采访了身边爱读书的人,你可以和同学交流采访的经过,谈谈采访的心得体会。
2、全班互动。
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四、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咱们可以展开一次辩论。
2、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3、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划出习作内容。
2、投影出示习作内容:读书故事;采访记录;记一次辩论活动。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二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五、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第四课时
一、回顾“词语盘点”
1、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组织一分钟记忆竞赛、一分钟抄写竞赛。
二、交流平台
1、“温故而知新。”学完一单元后, 我们应当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小结, 看看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如:喜欢本组的哪篇课文?积累了哪些好词佳句?习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有没有提高?围绕本专题,在课外又阅读了哪些文章或书籍?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 你对读书带来的乐趣是否有了更深的体会?你是否学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我们可以围绕某一方面的收获展开讨论, 也可以多方面交流各自的体会。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赏析佳句。
赏读美文。
研讨读书方法。
交流收获、体会。
三、 日积月累
1、激情导入。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学生质疑,组织解疑。
3、背诵名言。
4、出示课外有关读书的名言, 拓展积累。请同学们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
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张潮
5、请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6、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最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部分,以学生自主、合作活动、总结为主。主要教给学生活动的方法,引导学生打开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思路。虽然学生的合作还不够协调,语言表达还不到位,但是其兴趣却是盎然的,课型还是喜欢的。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经验,让学生有更大的进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猫》教案01-11
语文园地教案04-10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离骚》的教案01-20
语文《青松》教案01-20
语文精品教案01-23
语文教案[经典]08-02
(经典)语文教案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