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17 11:31:55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精品(4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精品(4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智慧树”里有一档非常受小朋友欢迎的节目《科学泡泡》,当孩子们看了节目以后,常常会交流讨论。有时还会学电视里的样子用一些简单的材料进行科学小实验。我受此启发,选择了以“淀粉躲猫猫”为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主要内容

  活动目标

  1、感知淀粉遇碘变色的现象,激发幼儿在科学小实验中操作探索的兴趣。

  2、学习简单的记录,乐意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前用面粉水和白色油画棒画的图画、装有碘酒的喷壶2个,大记录表一张,分类图两张、教师演示材料一份。

  2、幼儿操作食物:米饭、面条、小馒头、藕片、芋艿、黄瓜、小蘑菇、青菜、鸡蛋;记录表人手一张,水彩笔若干支;碘酒一杯,滴管人手一根。抹布一块。

  3、食物照片。

  4、幻灯。

  活动过程实录

  一、引入活动。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幅画,一号图是小朋友用什么画的?(用面粉加了水以后画的.),二号图呢?(用白色油画棒画的)大家能看清楚这两幅画吗?听说,有一种水很神奇,一喷上去,能使其中一幅画看得更清楚。你们想来试一试吗?

  2、了解碘酒

  这是什么?碘酒有什么用呢?

  3、用碘酒喷画

  请两位幼儿用喷壶里的碘酒进行实验。

  提问:几号图画看得更清楚了?变成了什么颜色?一号图画原来是用什么画的?

  小结:当我们把碘酒喷到面粉水画的图画上,图画就变成了紫黑色,真有趣。

  二、寻找碰到碘酒会变色的食物。

  那么,碘酒碰到好吃的东西也会变紫黑色呢?我今天带来了一个大馒头,大家先来猜一猜,如果碘酒碰到馒头会变怎么样? (幼儿猜想)我们先把它记下来。

  1、学习记录的方法。

  (出示记录表)刚才我们要研究的是馒头(教师在嘴巴下画上“馒头”)“?”代表什么?这里画的是什么?(猜好以后,我要请碘酒来帮忙。我用滴管挤一滴碘酒,滴在馒头上,小心,滴管不要碰到馒头。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我们在“滴管”下画一个√)

  2、幼儿动手操作并记录。

  现在轮到小朋友来做小小实验家了。要当好实验家可没那么简单。别忘了先把要研究的食物画下来,还要猜一猜,再用碘酒试一试。

  3、幼儿实验并记录

  4、幼儿交流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1)幼儿自由交流

  (2)请个别幼儿介绍一下自己的猜想和用碘酒以后的实验结果。

  (3)那么碘酒碰到哪些东西会变紫黑色呢?请你们看着自己的记录表找一找。

  三、游戏:整理照片

  大家都找到了吗?现在请你们来帮个忙。碘酒碰到它们会怎么样呢?请你们把按照“会变成紫黑色”、“不会变成紫黑色”分成两类。(请个别幼儿分类,大家一起检查。)

  四、结束

  有的食物会变颜色,有的食物不会变颜色。这里还有一个小秘密呢!会变色的食物里都藏着一样东西,叫“淀粉”。“淀粉”和“碘酒”是一对很有趣的朋友。它们在一起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小奥秘,以后我们继续来发现。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的物体的沉浮现象,学会记录实验结果。

  2、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过自主实验探索科学现象,培养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沉浮的乐趣。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水、毛巾、铅笔、记录卡、木头、塑料、泡沫、玻璃、金属、石头

  教学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课题

  师:这个魔术袋里啊装了好多东西,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装了什么吗?

  1、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是我们把他们放进水里会怎么样呢?

  2、教师操作让幼儿仔细观看记录卡,引导幼儿看上下两个箭头,上表示上浮,下的表示沉下去的,告诉幼儿如何做记录卡的方法。

  3、让幼儿自由讨论,叫兴趣较浓的幼儿上来操作,并提醒幼儿记录的方法。

  二、分组实验,自主探究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试一试啊?

  1、讲解操作方法与规则:要求幼儿操作完后,马上拿铅笔到记录卡做好物体沉浮现象的记录。

  2、幼儿操作:师,小朋友在把物体放进水里时要看仔细了,看一下物体到底是沉下去还是浮起来的,认真观察水中的现象。

  温馨提示:

  ①把材料贴近水面轻轻地放入水中;

  ②每次只放一种材料;

  ③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现象记录。

  ④小组要分工,更要合作。

  3、教师来回巡视,适时指导,帮助幼儿在观察沉浮现象时,如何做好表示“沉”和“浮”的记录,同时帮助能力差的幼儿。

  4、表达与交流

  请个别组幼儿汇报、分享实验现象:在汇报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尤其是不同的意见。

  三、教师验证、小结

  将幼儿做的记录卡作验证与分析,按幼儿的记录进行讲解,并对幼儿错误记录再次进行操作,加深幼儿对物体“沉、浮”有进一步了解。从而激发幼儿的'探讨兴趣。

  四、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趣的沉浮现象,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的物体放在水中会发生很有趣的现象,小朋友在家里也可以动手去做做实验,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噢!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强调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本活动运用纸板这一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沿着“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结果讨论”这一线索层层推进,让孩子们通过积极主动地操作,去探索物体平衡这一科学现象。活动由情感激发导入,始终把幼儿探究习惯的养成融入丰富的问题情境中,让幼儿亲历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催动幼儿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形成积极探究的态度,养成积极探究的行为习惯。

  活动目标:

  1、对探索如何顶起纸板感兴趣,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

  2、能手眼协调地顶起纸板,感知纸板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支铅笔,每组两套试验板(一套在纸板重心和随意处点上各色小点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规则的图形;另一套是没有点子图形。

  2、彩色铅笔、纸盒、油画棒、大记号笔

  3、顶碟子、转碗的视屏

  4、音乐:《如在电影中》

  活动过程:

  一、观看表演,导入活动。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过杂技表演吗?都看过哪些杂技表演?(幼儿回答)

  2、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杂技表演请你们来看。

  (师放课件)老师组织幼儿观看“顶碟子”表演及“顶碗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3、师:杂技表演好看好看吗?今天老师也请小朋友来学杂技表演,我们来玩顶纸板。

  二、幼儿尝试顶纸板

  1、教师出示两张纸板,告诉幼儿如何进行顶纸板活动。(用一个手指头顶画点的纸板,要求幼儿尝试顶纸板的.各个点。再顶顶其他地方。接着顶没画圆点的纸板,并在能顶起纸板的位置上画上圈。

  2、幼儿分组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讨论:你顶的是什么形状的纸板,你的手指顶在纸板的那个点上才能顶起来。

  (分组讨论,与同伴交流,发现顶纸板的秘密:中心点)

  师:顶起纸板的这个点叫重心点。

  3、玩一玩哪种东西最容易顶纸板。

  师:小朋友们顶得真棒,真像杂技小演员,那你们还想不想再表演呀。(师介绍游戏玩法)你们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顶纸板的工具,请小朋友每样工具都去试一试,看一看哪样工具最好顶,轻轻的开始吧。

  (幼儿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尝试用铅笔、油画棒、纸盒、记号笔顶纸板。玩一玩、比一比哪种东西最容易顶纸板。想一想为什么。)

  师:玩一玩、比一比哪种东西最容易顶纸板。想一想为什么?

  幼儿讨论相互交流经验。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一、设计意图: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不小心把几种不一样的东西混在一起。为了能让幼儿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所以设计了此活动。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自己发现方法。从而激发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尝试意识、创新意识以及体会成功的喜悦感。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能根据混合物的特点,利用恰当的工具找出最快、最好的分离方法,并学会用标记记录。

  2、能主动大胆操作与尝试,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与快乐。

  3、发展观察力、创造力、动手能力以及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体会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带分离的物品若干如:花生肉和花生皮、米粉和赤豆,菜籽和黄豆、回形针和纽扣、小铁球和塑料球、玻璃球和跳跳球、糖和小石子等。

  2、工具:塑料筐,筷子,勺子、杯子、碗、磁铁、筛子、水等。

  3、视频仪、记录表、记号笔。

  四、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1、(出示花生肉和花生皮)“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你们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分离开来?”幼儿自由回答。

  2、(出示记录表)老师用简单的标记把幼儿的分离方法记录在表。

  (自评:此环节设计的问题,能让幼儿大胆想像,有效调动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用标记记录的方法,符合了“做中学”的科学原则,为下一个环节做好了铺垫。)

  通过探索,能根据混合物的特点,利用恰当的工具找出最快、最好的分离方法,并学会用标记记录。能主动大胆操作与尝试,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与快乐。发展观察力、创造力、动手能力以及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体会的能力。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分离花生肉和花生皮)

  1、老师介绍几种特殊的工具。

  2、幼儿自由选择工具,去尝试各种分离方法。

  3、师生共同小结,记录结果,从中找出最快、最好的一种分离方法,并说说原因。

  (自评:幼儿能使用各种工具大胆验证方法,初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

  1、出示几种待分离的物品,让幼儿逐一认识。

  2、幼儿分组讨论本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并由组长记录下来。

  3、幼儿再次尝试、验证。从中找出最快、最好的方法,并做好记录。

  4、请每组的.一名幼儿把方法介绍给大家听,并说出最成功方法的原因。

  5、老师小结。

  (自评: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幼儿自己的尝试、比较、发现了用筛子分离物品,不仅完成任务,而且速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引导幼儿探讨区别生熟鸡蛋的方法。

  五、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找找生活中利用分离原理发明出来的物品。 通过探索,能根据混合物的特点,利用恰当的工具找出最快、最好的分离方法,并学会用标记记录。能主动大胆操作与尝试,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与快乐。发展观察力、创造力、动手能力以及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体会的能力。

  六、活动评析:

  该活动中的操作材料贴近幼儿生活,唯幼儿所熟悉,较好的激发了幼儿的操作兴趣。在“试一试”活动中启发和鼓励了幼儿大胆地自由尝试,找出多种分离各种混合物的方法。在“比一比”活动中,加大了探索的难度,不但要将混合物分离,而且要找出该混合物的最快、最好的方法。此次活动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合作学习的习惯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