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5篇(推荐)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第三、四、五自然段讲“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并约定一起爬天都峰。第六、七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还有爸爸,一起奋力向上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第八、九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登上天都峰以后,相互道谢。第十自然段,讲爸爸总结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文最后以爸爸的话结尾,发人深思。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这就是“真有意思”的“意思”。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1、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的问题。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所查找资料。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陡攀辫决勇
(2)字形难点。
颤:左右结构。第十三笔是“—”。
(3)理解词语。
①犹豫:拿不定主意。
②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③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来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④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本课指什么事出乎意料?(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佩。)
汲取:吸取。
(三)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交待·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出声读一读。
2、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学生练读,评读。
4、小结。
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了登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出示句子:
(1)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2)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3、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
集体汇报、小结。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对话。
(四)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画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我()向峰顶爬去。(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朗读课文。
(五)学习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其实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2)小妹妹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什么?(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课内练习。
1、读读写写下面的词。
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攀登——终于——纪念——辫子——勇气——决心——意思——一取得——
2、要查字——音节——音序——部首——再查几画——组两个词。
陡、攀、念、勇。
3、判断带点字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后面画√。
似乎、暑假、发颤、应该。
4、选字填空。
纪记 年() ()住 日() ()念
作做 工() 留() ()()业
相像 ()声 ()片 好() 照()
5、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1)我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2)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6、按课文内容填空,并按要求回答。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望:啊,峰顶这么__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挂下来的,真叫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一段写天都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把这段话分两层。
(3)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暗示——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
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③锻炼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重点:这篇文章我是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由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旨在引导青少年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教学难点:《忆 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教学方法,手段:采用座谈的形式较好,可以给学生更大的想像、发挥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老师提供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 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的朗读课文。
3、 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
导入新课:
诗人徐志摩曾表达过读书后的不可言说的愉悦:(我觉得读到好的诗的时候,真如听到绝妙的.音乐,五官都受了感动,精神上好像复新了一般。在诗里,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音乐的领会,只有自己在那一瞬间觉得,不能分给旁人的。)他指出了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精神熏陶。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 诵读活动
1、 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2、 诵读要求与策略:
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要忘我、深入地体会;指出对方同学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三) 正音释义
笸箩 天罡 地煞 无聊 朦朦胧胧 无病呻吟 不能自已
(四) 思考活动
1、 学生活动与要求
请同学快速浏览全文,圈画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
2、 教师辅助策略
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
(五) 交流活动
1、 关于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 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的,请同学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
明确:在2-10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
这些内容体现了(多读书)这一中心。
3、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
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六) 课内小结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而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
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更不竭的源泉。所以,我们要多读书。
(七) 课外小结
1、 请同学按时间顺序,课外小结自己的读书书目,并能指出每本书的主要优点或对自己的有益影响。
2、 关于对作家冰心的介绍。(可附图、文)
3、 课外阅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向同学推荐,并附推荐意见。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知4个生字,认知一个多音字“挑”。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借助成语辞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俺”的话。
3、联系课文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说说自身以后对困难挫折应该如何去面对,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引导同学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方法:自渎自悟
教学准备:
1、让同学课前了解教堂、罗马广场、巴黎相关知识。
2、教师制作课件。
课时布置:1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
同学们,一次钓鱼的经历,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也使同学们受到了很深的启发。生活中还有许多感悟,那要靠细心的人去体验。当俺们面对理想目标前进时,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呢?今天俺们就一同走入14课,让俺们在学习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自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便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同学自认生字,相互交流。从读音上看:黛、挑、两个字的音容易发错。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挑”这个多音字,它有不同的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
3、同学之间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星罗棋布:像天上的群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罗列分布。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
环抱:围绕,多用于自然景物,如“群山环抱”。
大喜过望:望:希望。所得超越了原来的期望,因而特别高兴。
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艺精巧。
货轮:运输货物的轮船。
挑拨:搬弄是非,引起纠纷。
布样:裁好的、准备制做衣服的布料。
络绎不绝:络绎,往来不时,前后相继。形容过往的人或车辆连接不时。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哪局部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同学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四、品读,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同学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
交流体会:(这是父亲带孩子登上教堂塔顶后对孩子说的话。前一句,是父亲设法让孩子看到的事实──条条道路通罗马;后一句是父亲道出了他之所以要把孩子带上高高的塔顶,俯瞰全城的真正用意。)
联系实际生活,想想通往学校的路止不止一条?试讨论讨论。又有什么收获?
②俺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此时作者为什么“大喜”?“幸福的云”指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俺”当时异常兴奋的心情。做一名时装设计师是“俺”的梦想,从毛衣入手,设计时装,走的已经不是一条寻常的路,但“俺”决定大胆一试,没想到一举胜利。幸福来得那么快,就像一朵从天空飘来的云,难怪“俺”大喜过望)
③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俺只好无精打采地与她告辞。
作者为什么而烦恼?用心读读作者的心情。
(正当胜利像一朵云一样幸福地向“俺”飘来──与一家大商场一下订购了40件时装毛衣时,维黛安太太告诉“俺”,两周内交货“根本没有可能!”独具匠心开辟的幸福之路,一下被堵住了。“大喜过望”之后的失望,特别让人沮丧)
④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时地从俺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读读这句子,说说好在哪里?“河流”一词蕴含着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俺”的毛衣时装打向市场后所取得的巨大胜利。河流,水量充盈,源源不时;时装能像河流那样,可见品种之多,订货量之大。当然,不难看出,流出的除了源源的毛衣时装外,还随同着的.是胜利的喜悦和继续寻求发展的信心。事实证明:到达目的地的途径的确不止一条)
⑤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
(条条道路通罗马另一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但几经周折,还是能够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还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地到达目的地的捷径。要是因为一条路不通,你不再去走第二条,那么你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人就是在此路不通,走彼路;彼路不通,再走另一彼路的不时探索中逐步接近目标,走向胜利的)
五、拓展实践
(1)假如时光已经飞速,现在已经是20xx年,这个时候同学们已经30岁左右。有的是事业有成的建树者,有的也许还深处逆境。当2年后同学聚会上,胜利人士将怎样对失败的同学劝慰勉励呢?
(2)假如你就是那位失败者,听了同学的鼓励,你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什么新打算呢?
六、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俺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俺们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相信同学们将感悟终身。胜利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动身,胜利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协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突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七、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学了这一课,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对自身说,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吧?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演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3、能把课文演一演。
教学重点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2、演课本剧。
教学难点
1、初步形成幸福观。
2、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3、认读生字。
学习新课:
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2、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
注:引导学生读13到22自然段。
3、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5、反复读:智慧的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建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
6、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注: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此环节上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这里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
语文教案 篇5
《师生情》是看图学文的课文。课文描述了三位女同学在老师生病时,代表全班同学,冒雨去医院看望老师的情景,表达了学生尊敬老师、爱戴老师的一片深情。
图上画的是医院病房门口,三位女同学挤在一起扒在玻璃门上向里看的情景。在她们身边放着满满的门房立着一把雨伞。
在看图学文的过程中朗读,边创造。要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1.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养成尊敬老师的美德。
2.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通过阅读课文学习作者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理解词句和重点、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今天我们学习《师生情》,这是一篇看图学文。既要学会观察图画,又要读懂课文。看图学文首先要对图画进行观察,怎样看懂一幅图呢?看图要按——定的顺序,可以从整体到部分,从人到物……一步一步观察,要注意图中的人、事、物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图上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2.《师生情》这幅图究竟反映了师生之间什么情呢?请同学看图。
二、指导看图,回答问题。
1.图上画的谁、在什么地方、正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天气怎么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把这两个问题连起来说说,这幅图反映了一件什么事?
(天下着雨,放学后三位女同学冒着雨,提着一篮鸡蛋.到医院看望生病的老师。引导学生从图上找出回答问题的根据,如从背着书包知道是学生,从输液的吊瓶知道是在医院,从雨伞、斗笠知道是雨天,从篮子里的鸡蛋知道是来看望病人的。)
三、边看图,边想象,
1.她们为什么来看望老师?
2.她们透过门上的玻璃,向屋里看,想一想:她们看到了什么?此刻她们会想到什么?
四、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再。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尊 累 玻 璃 顺
(2)字形难点。
尊:中间一横不能去。
匆:最后一笔是“、”。
璃:右下是“””,不要写成“””。
(3)理解词语。
和蔼:和气,和善。
尊敬:重视而恭敬地对待。
劳累:疲劳,疲乏。
“过度劳累’’是什么意思?文中指谁“过度劳累”?
顺从:依照别人的意思,不违背,不反抗。
打扰:扰乱。本文指影响、干扰。
急匆匆:急急忙忙。
祝愿:表示良好愿望。
肯定:一定。把有关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踮起:抬起脚后跟用脚尖站着。
看图说说准踮起脚尖?干什么?
五、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一、二、三自然段。
1.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讨论:“心意”是什么意思?
“全班同学的心意”是什么?
2.读第三自然段。
(1)急匆匆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她们是“急匆匆’’赶到医院的?
(图上的雨伞、斗笠、三个人还背着书包。)
(2)她们为什么想早点看到王老师呢?画出有关语句,读给大家听。
①什么是和蔼可亲?想象:王老师平时对学生是怎样和蔼可亲的?
②什么是日夜操劳?想象:王老师又是怎样日夜操劳的.?
(3)她们商量了哪几点?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①为什么首先要告诉老师“班里一切都好”?
②全班同学一个一个地凑鸡蛋,希望什么?
③从她们商量的这三点意思,说明什么?
(同学们很听话,很懂事,很懂得体贴别人。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
(4)有语气地读本段。
三、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看图,学习三位女同学在护士不让进病房的情况下是如何做的这一段文字,体会师生情。
(1)3位女同学在护士不允许进病房打扰老师的情况下是如何做的?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图,用简短的话叙述图意‘
(2)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书,用笔画出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3)引导学生抓住“顺从”、“轻轻放”等重点词联系上文进行理解,体会同学对老师的尊敬与热爱。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①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②汇报读,大家评议。
③集体朗读,并想象当时的情景。
2.看图,抓住课文略写部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想象能力,体会师生情。
(1)出示“三个人顺从地点点头……争着向屋里看。”请学生读后,看图思考要是让你写,你会怎样介绍这幅图?
(每个女同学的具体做法。)
(2)边看图边进行合理的想象:每个女同学在病房外是怎样做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会看到什么?心中会想什么?
同桌互相交流。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看图,抓住重点句“她们也许……”进行多向思维训练。
(1)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画出三位女同学争着往里看,可能看到了什么?
(2)通过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憔悴”、“深情”、“祝愿’’等词,使学生爱师的情感受到激发。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个重点句,请学生思考你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三位同学对老师的关心。)
①同桌练读。
②评读。
③请学生谈体会。
(4)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周围的老师?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夏》教案01-30
语文《离骚》的教案01-20
语文《青松》教案01-20
语文精品教案01-23
语文下册教案12-29
语文《影子》教案06-13
语文《跳水》教案06-13
语文优秀教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