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27 10:37:14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通用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通用9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运用“抓关键词法”,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情境,练习说话,体会男孩送报的艰辛与诚实。

  3.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4.通过第六自然段的朗读指导,使学生懂得只有诚实的劳动,才会有真情的回报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学文使学生懂得:付出了诚实的劳动,必定会得到真情的回报。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收集关于圣诞节的资料;教学插图。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对对子)

  天对地,室对… 假义对(真情) 付出对 (回报)

  二、整体感知课文

  在学生将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并运用以下几个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加点的字是教材要求认识的)

  肺病 挣钱 沉甸甸 前夕 崭新

  (课文讲述了爸爸在得了肺病后,“我”为帮家里挣钱,每天挎着沉甸甸的`大口袋为订户们送报。因为“我”诚实劳动,在圣诞节前夕,订户们送“我”一辆崭新的自行车的故事。)

  三、体验真情,学习语言,指导朗读

  1.默读课文,思考

  订户们为什么要送“我”一辆崭新的自行车?

  (一是因为“我”家境贫寒,急需一辆自行车;二是“我”诚实努力的劳动得到了订户的认可。)

  “我”是怎样诚实劳动的呢?这是课文的一个空白的,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

  下雨天,我挎着沉甸甸的大口袋,

  下雪天,我挎着沉甸甸的大口袋,

  生病时,我依旧挎着沉甸甸的大口袋,

  2.在学生感受”我”的诚实劳动后,再指导学生学习

  第六自然段,抓住 “凑”字,感受大家对“我”的真情回报。

  “这是给你的圣诞礼物,”基尔恩先生把我拉到车前说,“我们大家凑钱买的。信封里是圣诞卡,还有一个星期的报费。”我目瞪口呆,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位太太叫大伙静一点,然后对我说:“你是我们遇到过的的送报人。”

  3.指导朗读这一段。

  四、小结

  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结尾的一句话:诚实的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与爱意。使学生对全文的感悟得到深化、升华。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同时呈现,比较题意

  1.人间最难舍的情就是“离别之情”。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离别远行就意味着天各一方,很难有再见面的机会。因此,古人对离别的感受特别深。临别时,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远行的人,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诗常见的一种主题。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李白和王维这两位诗人的离别境界,一同见证两对好朋友的深厚友谊。

  2.自读诗题,感悟节奏,领悟诗题之意。

  【课件出示: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3.【课件出示:比较两首诗的诗题,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一:【课件出示:都有一个“送”字,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离别远行就意味着天各一方,很难有再见面的机会。因此,古人对离别的感受特别深,他们写出来的诗也特别精彩。]

  预设二:【课件出示:都有地名,“广陵”和“安西”。 】(引导学生利用注释来理解。)

  广陵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是一个风景优美的都市;安西在现在的新疆的最西边,那时是唐朝的西域边关。从首都长安出发,要穿越几千公里的戈壁沙漠,才能到达那里。

  预设三:【课件出示:都有一个人名,一个是“孟浩然”,一个是“元二” 】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但两人一见如故,成为知己。元二是王维的朋友。姓元,排行老二,所以称元二。

  4.【课件出示:题目中“之”和“使”的各是什么意思?】

  (“之”是“去”的意思;“使”是出使,是朝廷派元二去戍守边关、保家卫国的.。)

  现在你能说说这两个题目的意思了吗?谁送别谁去哪里?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课件出示:两首诗】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渭城朝雨”的“朝”读“zhāo”,“客舍青青”的“舍”要读第四声。

  3.【课件出示:“故人西辞黄鹤楼”与“西出阳关无故人”。 】

  同是“故人”,所指却不一样。前指孟浩然,后指王维自己。

  “西辞”指向西告别,往东而去; “西出”指向东告别,往西而去。

  4.借助字典和注释,并仔细观察插图,理解并交流两首诗的大概意思。【课件出示:诗意】

  5.诵读这两首诗。要求读得有节奏, 读得有韵味。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古诗一向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如果你能把文字读成画面,那就了不起了。自己轻声读读第一首,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课件出示:第一首诗】

  预设一:【课件出示:烟花三月──赏一幅风景】

  1.烟花三月──阳春三月,杨柳花开,风一吹,远远看去,白蒙蒙的,如烟雾。因而古代有一句话“柳絮如烟”。(点明了送别的时间。阳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桑叶肥,青杏小,菜花香,微风送红雨,碧波扬白帆。这是古代诗人结伴同游的季节。)

  2.在这白花竞秀、春光明媚的季节里,好朋友就要离别远行,自己却无法同游,这其间含有无限的感慨。为什么呢?(因为孟浩然所去的扬州,正是唐代的繁华地区,那里是珠连绣户,弦管声歌,令人神往。)一齐读读这两句【课件出示:前两行诗】。

  预设二:【课件出示:孤帆远影──品一个“孤”字】

  1.【课件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孤帆”什么意思?】(孤单单的一条小船。)

  【课件出示:按理说,江南三月,长江上一定是千帆竞渡,可李白为什么说是“孤帆”呢?】[“过尽千帆皆不是”,此时此刻,他眼里只有友人的船,其他的都视而不见;他只是来送朋友的,他只关心朋友的船;因为朋友走了,他心里很孤独。]

  2.是啊,过尽千帆眼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课件出示】

  3.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个“孤帆”,你还会觉得它仅仅是“一条小船”的意思吗?从这个“孤”字,你读出了什么?(作者因朋友远去而感到孤独、孤单、伤感……)

  这小小的一个“孤”字,把诗人的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课件出示:第三句】(生齐读全句。)

  4.想象相聚画面

  【课件出示】幸福快乐的日子就这样被这无情的“孤帆远影”带走了……【课件出示:全诗】(生齐读全诗。)

  预设三:【课件出示:碧空长江──赏一个“尽”字】

  1.【课件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真的都尽了吗?不尽的是什么?】(不尽的是滚滚长江水;不尽的是对孟浩然的无限思念之情。)

  2.滚滚长江水,流不尽心中情啊。唐人写送别诗,往往寄情于水,就像另外几首诗里写的一样。【课件出示】

  3.水,迢迢不断;水,波涛荡漾;水,一逝不返。水流无限,别情无限。可如今这种别情离恨只能化成滚滚的东流水,向天边流去,向扬州流去。【课件出示:全诗】一齐读全诗。

  4.送上祝福的话。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课件出示: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李白望着孤帆远去,江水滔滔,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远去的孟浩然说些什么呢?】(江水是永远流不尽的,我们之间的情意是不会断的;今番远去,何时再能相会?愿你一帆风顺,一路平安……)

  5.让我们把诗人的这种离愁别绪通过诵读表达出来吧。

  【课件出示:全诗】练读──个别读──齐读──【课件出示:范读。】

  (二)《送元二使安西》

  【课件展示:渭城的繁华与安西的萧条景象。】

  自古人生重离别。元二此去是千里之外,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难料,朋友之间怎不留恋,况且古人说:安知千里外,不有雨间风?自由读诗后填空:【课件展示】【课件展示】

  预设一:多一份“无故人”的凄凉与关切

  1.【课件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课件出示:西出阳关就再也没有老朋友来陪你──(喝酒,吟诗……)】

  2.【课件出示:西出阳关又岂止是没有朋友呢?西出阳关就没有──父母、兄弟、妻儿……】

  3.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生死渺茫,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一句话──【课件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预设二:更多了一杯离别的酒

  劝君更尽一杯酒。“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连心的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酒是浇愁的酒,那,【课件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一杯怎样的酒?】【课件出示】

  4.酒,可用以消愁,可传递友情,可寄托豪情。但事实往往是“醉不成欢惨将别”。于是,酒到酣处人寂寞,酒香飘处别情浓。正像另外几首诗所写的,读【课件出示】

  这浓浓的离情,这杯杯的美酒,都化作这样的一首缠绵悱恻的诗──【课件出示:《送元二使安西》】(齐读)。【课件出示:《送元二使安西》范读】

  四、回顾全文,归纳升华

  1.两位诗人就这样送别了朋友,朋友远行了,留给诗人的是一种怎样的愁绪呢?

  2.“自古多情伤离别”,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朋友走了,诗人还在反复吟诵着这两首诗──【课件出示:两首诗】(齐读。)

  五、课后总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两位诗人的离别世界,见证到诗人与朋友的那份真挚友谊,感受到他们替朋友担忧、为朋友祝福的那颗真诚的心,确实是感同身受。【课件出示:对古人而言,友情是花间一壶酒,友情是江上一叶舟,友情是月夜独登楼,友情是庭深小径幽。对于我们,友情是什么呢?要靠我们用一生品味,用一生去守侯。】

  六、快乐作业:

  【课件出示:课后我们可以去找找更多的送别诗,去感受、去品味古人的离别情怀。】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一、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4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二、导学重、难点:

  重点: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难点: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突破措施:

  1.留给学生充足背诵时间,通过多种方式检查。

  2.小组通过读课文,交流讨论并发表自己意见。

  四、导学准备:《三国演义》中几个典型故事的课件

  五、导学过程:

  1.预习学案

  (1)通过课前阅读《三国演义》,回忆其中的有名人物性格:

  如刘备_____________________、张飞__________________、关羽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电视剧《三国演义》,说一说:本剧都介绍过哪些故事?(可列举五例)

  2.导学案

  (1)课件导入,引出主题

  出示课件:三国演义中几个典型的故事

  同学们,刚才看到的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你们都看过吗?生答。谁还能列举出三国演义中的几个故事?生答。刚才我们看到一个名叫三顾茅庐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块来看一看三顾茅庐到底是怎么回事。

  出示课题:三顾茅庐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①自学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故事主要涉及到哪几个人,是什么样的关系,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②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小组讨论并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师总结。

  ③自学生字词。出示生字词,明确自学要求:记住字音;认清字形;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④检查自学效果。交流:你认为哪些字读的时候要注意?指名读,齐读;交流:你认为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

  ⑤你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3)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①同桌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感受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②小组交流: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段落,为什么?

  刘备用“鱼”和“水”来比喻他和诸葛亮的关系,反映了什么?

  通过本文,你知道刘备和诸葛亮各是怎样的人吗?

  ③师生交流

  张飞与刘备对待诸葛亮的态度相同吗?这样写表现了什么?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含义?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这一句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地”“恭恭敬敬”这些词语表现了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

  “快步”一词突出了刘备怎样的心情?

  教师随着学生的交流加以点拨,指导朗读,进行理解。

  (4)总结提高

  课文写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5)理解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六、课堂检测:

  1.读一读,画出汉字的正确读音。

  时辰(chen chéng) 晌(shǎng xiǎng)午 策(cè chè)略

  没有见着 (zhe zháo zhuó) 山冈 (gāng gǎng)

  茅塞(sāi sài sè)顿开

  2.我会填

  三( )茅庐 青翠欲( ) ( )( )起伏

  秀丽( )人 群雄( )争 茅塞( )开

  3.想想《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 )得( )——如鱼得水 ( )进曹营——一言不发

  ( )之心——路人皆知 ( )穿针——大眼瞪小眼

  ( )借荆州——想借不想还 ( )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 )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 )打(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七、课外拓展:

  认真读课文里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第二课时

  一、课堂检测

  按原文填空

  诸葛亮分析了________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____的策略。刘备听了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

  文中直接写诸葛亮雄才大略的句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刘备和诸葛亮之间关系的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主题丛书阅读

  1. 自读主题学习丛书《携情走千古》之“三国群英荟”中的《桃园三结义》、《张飞认输》、《过五关,斩六将》。

  2.交流阅读收获。

  3.我读丛书过程中又学到了《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

  4. 我积累了如下好词佳句。

  三、拓展作业

  读下面的话,说说每句中前后两部分的关系。

  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四、板书设计:

  8三顾茅庐

  诚心诚意

  刘备 尊重人才 诸葛亮

  (生气 下马步行 轻轻地 恭敬)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义。

  4.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唤起对生活的自信与乐观。

  教学重点

  1.掌握难认、难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唤起对生活的自信与乐观。

  教学准备

  背景资料、图片、配乐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有一群孩子,他们因为先天的或后天的某些原因,永远告别了光明与色彩,一生笼罩在黑暗中。(教师一边叙述一边播放有关盲童的录像资料)

  他们原本以为自己的生活永远也不再有希望,但是善良的人们为他们营造了一个美好的环境,带他们在“指尖的世界”里重新找到希望。

  板书课题:指尖的世界

  2.齐读课题,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生自由读课文。

  提示:(1)读准确,读通顺。

  (2)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检测初读情况。学习会认字。

  3.再读课文。复习会认字,学习会写字。

  提示:(1)读流利,知内容。

  (2)说说课文是按什么样的顺序叙述的?

  生再读课文,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理清脉络。

  三、品读课文,走近“指尖的世界”

  出示阅读提示:找到文中最打动你的段落,做上记号,读一读,在脑中想象出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全班交流。(学情预设,重点指导朗读及体会)

  (1)“虽然孩子们看不见阳光,看不见绿树,看不见日日进出的朱红色校门和里面一片多彩的天地……但是,他们体会到了,身上那暖暖的感觉是太阳给的;走近那些小树,能闻到叶子的清香;靠近花园,能闻见花的香甜;他们知道,操场的`尽头有一个音乐喷泉,那里有美妙的音乐和欢快的水珠一起舞蹈。”

  这段话用一系列的排比,用看不见与能闻、能听的对比,表现出盲孩子们在学校生活的快乐。学生对这种快乐可能较难理解,在指导朗读时,教师可联系课前他们查找的资料及之前观看的录像,两相对比,让学生明白在盲人学校里的孩子也是快乐的。

  练习用“虽然孩子们看不见……但是,他们……”说话。想象盲孩子们在学校的其他生活情形,再指名朗读。

  (2)“学校里有琴房,琴声悦耳,一个孩子正陶醉在音乐里。他的指尖轻快地在黑白琴键上移动,演奏心中已十分熟悉的曲谱。对喜欢音乐的盲孩子而言,音乐是另一个世界,一个自己创造的完美世界。”

  提示:他可能在想什么?如果此刻你在他旁边,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他吗?

  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

  (3)“有时,孩子们还玩儿足球。足球是特制的,里面装着铃铛,滚动时发出清脆的声音。孩子们跑几步,停下来听听,再跑几步,咿咿呀呀地交换意见。比赛时,他们在球门上挂上风铃,叮叮当当的声音,指引着他们投入地奔跑。”

  联系学生踢足球的经验理解:正常人踢足球不难,可是对于盲童来说,奔跑就很困难了,更何况去踢球。但是他们克服了这些困难,而且玩得非常开心。让学生体会盲孩子因为自己也能踢球而产生的自豪感、快乐感,想象画面,激情地朗读。

  四、布置作业

  画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自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质疑导入

  1.文中哪些地方你读不懂?

  2.生质疑。

  3.教师梳理,能够由学生互相解答的不必讲解,难懂的准备讨论。

  二、深入理解,走进“指尖的世界”

  1.“所幸的是,总有善良的人们愿意给他们营造一个美好的环境;他们相信,无法驱走黑暗的时候,美好的心灵更是可贵的明灯。”

  “善良的人们”指的是那些关爱盲人的人,为盲人教育工作奔走奉献的人。“美好的心灵”指对生活充满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心。

  (课件:补充西藏盲人学校德籍女校长的资料以及这篇课文的创作背景,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受他们善良美好的品质,受到思想的熏陶。)

  师:带着对他们的崇敬赞美之情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2.“厚厚的盲文课本,由许许多多凹凸的小点组成。孩子们静静地读着,指尖灵巧地移动,仿佛走在通向光明世界的长廊里。”

  “长廊”指什么?学校。板书:学校

  为什么把学校比作一条长廊?

  理解:学校就是教育孩子认识世界,走向生活的长廊。

  课题为“指尖的世界”,现在你如何理解?

  盲孩子失去眼睛,他们看不见,他们最直接地感知事物、生活的方式就是触摸。通过双手读书学习,弹琴画画。对于常人来说,世界在我们的眼里,而对于他们来说,世界在他们的指尖上。

  3.“但若是每一日,他们的快乐与信心都多一点儿,那么,他们便会在都市的转角、在树梢送来的微风中、在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之间,看到曾经想过或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

  “都市的转角”“树梢送来的微风”“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指什么?

  指的是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

  他们“曾经想过”什么呢?而他们“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又指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盲孩子虽然看不见这个多彩世界,但在他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或许是路人的帮助,或许是清晨凉爽的微风,依然能让他们感知到这个世界的美。体会这句话告诉我们:对生活要充满信心,要有乐观的心态。

  板书:自信、乐观

  幸福的生活

  三、扩展延伸

  1.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可以谈向盲孩子学习乐观、自信地面对学习与生活;可以谈盲人成功的事迹……

  2.总结:只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并为之努力,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布置作业

  1.复习会写字。听写。

  2.写下你读后的感想。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4.写一条公益广告,号召人们加入到关爱残障人的行动中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用自己的方式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蜂鸟的特点以及它为什么能够克老鹰,并背诵喜欢的段落。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

  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蜂鸟的特点,知道它能克老鹰的原因。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教学难点理解蜂鸟为什么能克老鹰。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老鹰、蜂鸟的图片或介绍蜂鸟的影碟;蜂鸟的档案卡。

  学生:阅读有关动物的书籍,收集有关鹰和蜂鸟的图片、文字资料;预习课文,勾出生字、新词,标出段落序号。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动物朋友,它在动物世界里可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出示课件图片:鹰空中霸王你印象中的鹰有哪些特点?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空中霸王的克星(板书)。生齐读课文题目。现在请把克星换一个词,意思不变。(可换:敌人、对手)

  二、质疑

  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或者你想知道点什么?预设:为什么说鹰是空中霸王?鹰的克星是谁?为什么能够克老鹰?(板书问题)

  三、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3?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和一些短语,让学生认读,检查生字识记情况。飘然翱翔的老秃鹰、见什么逮什么、兀立自若的大兀鹰、庞大、大拇指、性格凶悍好斗、惧怕、突如其来的侵袭、厮杀、翅膀和躯干、快速敏捷、肌肉非常结实、歼击机

  4?齐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解决问题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解决了哪些问题?从哪里知道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处理教学内容。)

  1?学习第1段。

  ①找出能说明鹰是空中霸王的句子,指导朗读。

  ②文中有两个词,写出了鹰在飞翔时和站立时的霸气,找出来,想想该怎样读。飘然翱翔:体现了鹰飞翔的平稳与自在。兀立自若:体现了鹰站立时的威武、傲慢、目空一切。

  ③你又从那些词中体会到了鹰的凶猛?(十拿九稳甚至躲之不及)

  ④出示课件视频,体会鹰的凶猛霸气。

  ⑤指导朗读,读出鹰的霸气。

  2?学习第2段。

  ①指名读,你知道了蜂鸟有哪些特点?板书体形娇小、羽毛艳丽、嘴尖而锋利。

  ②你从娇小玲珑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③展示课件图片,直观认识感受蜂鸟的娇小及美丽。

  4读第2段,读出蜂鸟的娇小可爱。(指名读齐读)

  3?学习第3、4、5段。

  ①自由读3-5自然段,勾画出写蜂鸟攻击鹰的句子,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蜂鸟特点与克鹰的关系

  体形

  性格

  嘴巴

  肌肉

  双翼

  ②指导朗读勾画出的.句子,读出蜂鸟的勇猛,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下词:

  凶悍好斗(联系下文奋不顾身地向鹰猛攻理解。)

  奋不顾身(联系上文它们不但不惧怕鹰这个庞然大物理解。)

  敏捷(联系下文它可以向前飞,也可以倒退飞,甚至还可以在空中翻滚盘旋理解。)

  遍体鳞伤(联系上文鹰被蜂鸟刺中后,还来不及还击,蜂鸟已快速飞开,又从别的方向发起了攻击理解。)

  ③小组代表反馈表格内容。

  ④作者为了向我们介绍清楚蜂鸟的特点与克鹰的关系,运用了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请找出这些比喻句,体会运用的好处。

  5.出示课件,直观体会。

  五、课外延伸

  小小的蜂鸟却能克老鹰,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你还知道动物世界中的哪些故事?

  六、巩固

  识字、写字课文中这些生字不但要求大家会认,还要会写。(出示生字。)

  1?想想有哪些方法来记住这些字,书写时该注意什么。(小组交流。)

  2?用这些字口头组词。

  3?抄写生字、新词。

  七、作业

  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背诵喜欢的段落。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品评语言文字及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2、体会理解学生的顽强及智慧的退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篇末点睛和对比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3—4)

  1、在加拿大魁北克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里,有大自然留下的一个谜,(板书:山谷中的谜)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指名答

  2、通过昨天的学习,你能迅速从课文中找到它的谜底吗?(补充板书:底)指名用书上的话回答。

  原来是因为雪松有一种特殊的本领(板书:雪松)。揭开这谜底的人是谁呢?(板书:旅行者)

  3、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也带上行囊跟着这两位充满智慧的`旅行者,通过这篇记载着智慧的文字(板书:课文)走进加拿大魁北克这条神奇的山谷,靠近那充满智慧的雪松,一起去探索生存的智慧吧!那我们背起行囊出发吧!(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

  1、明确小组自学要求:(2)

  (1)师:这树,这人,这文,无不充满着智慧,个小组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的情况有选择的去探究,可以选择他们中的一个、两个、甚至把他们综合自来共同探究都可以,让我们去品读、去批注、去思考,一会我们来比比谁的背囊中采集到的智慧最多。

  (2)各小组讨论确定研究内容,以及需要的大概时间

  (3)班内简单交流时间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10)

  读文、批注、找收获、谈体会;

  教师巡视指导

  3、班内交流自学所得(20)

  (1)交流从雪松身上品味到的、获得的收获: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启发引导学生读好描写雪松的语句。

  (2)讨论、交流、理解旅行者的话中蕴涵的智慧

  a: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指导学生读好第二个旅行者的话。

  b: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把思考引向深入:(什么时候应该去正面抗争?什么时候需要适当的让步?)

  c:把思维引向更广的空间:古今中外,有那些人就具备了雪松的这种智慧?

  (3)你能从课文中选择一句最简洁而又最能概括这一道理的话吗?

  从而指导学生读好最后一节,背诵这最后一节。

  (4)交流这篇文章写法上的智慧:学生汇报体会到的精彩写法,教师适时点播

  4、给学生提供展现自己智慧的舞台:

  (1)师:我想各位同学的背囊(包)里,一定装满了智慧,收获不小。

  我知道我们六(1)班的同学喜欢创作,你能用一段话或者一首诗、一支歌或其他方式来谈谈你的收获吗?

  (2)班内简单交流

  三、小结、作业

  1、师:听了同学们精彩的点评与创作,我对“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让我们把所有的智慧都装进我们的行囊中,去展开我们人生新的旅程,愿我们今后能够凭借智慧克服人生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

  2、最后向大家推荐一本书《智慧背囊》。

  3、完善自己的创作明天的语文课继续交流。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体会这次班会的"趣"。

  教学难点:

  体会老师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这次班会的主题是什么?

  二、走进"有趣的班会"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11自然段。

  2、学生就课文内容质疑。

  3、全班汇报,归纳。

  (1)在班会上陈思同学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同学们提出了哪些奇思妙想?

  4、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小组交流。

  5、全班汇报。

  (1)爱迪生年幼时和同伴做让人充气升天实验的故事。(人们根据这个实验发明了送入上天的气球)

  (2)课件出示:

  奇思妙想特点

  发明像金箍棒似的书包能变大变小发明会说话的.钥匙能自己说话发明像气球一样的旅行袋能悬在空中发明不怕摔的眼镜摔到地上能自动弹到手里给马路安个拉链可以随时打开

  我也想发明…

  ①从同学们的奇思妙想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②把自己的奇思妙想也写出来,与同学们一起探究吧!

  三、领悟班会的主旨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说说对班主任那段话的理解。(学生自由交流)

  3、与小组同学一起说说自己的奇思妙想。

  4、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感悟这次班会的"趣"。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自己在这一节课的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我喜欢小动物》是著名作家秦牧的文章。课文先介绍了作者在儿童时代很喜欢小动物,并列举了养过的小动物;接着总述在逗弄小动物时有过趣事,也有蠢事。然后,分别用逗“过山鲫”和“鳖”来表现作者对小动物的喜欢之情,也表现了儿时的我那种天真、调皮、可爱的特性。同时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愚蠢是要受报复的,小愚蠢受小报复,大愚蠢受大报复。

  本文条理清晰,先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然后总述、举例分述,最后总结教训。

  二、学情分析

  进入三年级,学生基本具备了自学字词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运用他们喜欢的方法,如:查字典、找近反义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等来理解词句。但教师并不能因而放弃字词教学,因为他们各种理解词句的方法掌握上还不够熟练。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一如既往地重视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的比较、辨析和运用,加强词句的理解训练,让学习形式更加丰富。

  三年级的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很少有顿读、唱读、一字一顿等现象。在老师的引导下,初步能通过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品词析句等方法理解课文的中心,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堂上,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阅读,并逐步学会阅读,可以在多种形式的读的过程中感悟、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教学目标设计

  1、在阅读中学习生字10个“鳄、蠢、鲫、旱、缸、鳖、哼、鳖、颈、悬”,指导书写“鳖”。

  3、继续学习运用适当的方法理解词语,能说出“恳求、不胜其烦”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10个“鳄鱼、逗弄、干涸、水缸、不胜其烦、鞭子、平安无事、血淋淋、愚蠢、报复”。

  2、学习课文,读懂句子与句子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喜欢动物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学会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难点:体会作者亲近动物、喜欢动物的感情。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激趣

  1、谈话激趣,出示课题。

  2、读注释,了解作者。

  3、学习第一节,了解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式。

  二、整体感知。

  1、过渡:作者很喜欢小动物,不但养了种种小动物,而且常常逗弄小动物。

  2、理解“逗弄”。板:逗弄

  3、找出作者具体写的逗弄的小动物。板:过山鲫鳖

  4、指导书写“鳖”的笔顺。板:鳖

  5、了解哪几节写过山鲫,哪几节写鳖。

  完成: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7、小结:作者先用在逗弄小动物时,我做过有趣的事,也做过蠢事总起,再分别用逗弄“过山鲫”和逗弄“鳖”来写具体。

  三、细读课文。

  1、学逗“过山鲫”

  1)抽读第三节——用自己的话介绍过山鲫。

  2)默读第四节——我是怎么逗弄过山鲫的?圈出表示我动作的词。

  自由读,读出作者对“过山鲫”的喜欢之情。

  抽读。指导朗读(我的语言)。

  (要读出“!”的语气。要读出“,”的停顿。)

  3)齐读句子,读好我的话,读出喜欢之情。

  2、学逗“鳖”

  过渡:逗“过山鲫”真是有劲,玩起来真开心。可是在逗“鳖”的时候,我就不敢这么放开地玩了。这是为什么呢?

  (1)读第五节

  理解词语:“恳求”(辨析法),不胜其烦”(关键词)。

  (2)抽读第六节——我是怎么逗弄鳖的呢?边听朗读边划逗弄的句子。

  说说“蓝色的句子”在这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承上启下)

  体会多次逗弄和作者情感的变化。

  理解平安无事。(联系上下文)

  想象说话:经过多次逗弄,我都平安无事,此时,我会想些什么呢?

  图片了解吻端。

  (3)齐读被咬后的句子,体会作者的被咬痛苦。

  (4)齐读最后一节——了解“愚蠢”带来的后果。

  3、总结:课文写了两件逗弄小动物的事例,一件是趣事,一件是蠢事。这两件事都很好地体现了儿童时代的我对小动物的喜欢。也只有这个时期的孩子,才会对小动物喜欢到这种程度,甚至忘了危险。

  四、拓展说话。

  我喜欢_,

  我这样逗弄它的,_

  五、作业超市。

  1、完成本课作业本,抄写课后词语。

  2、完成课后写话练习。

  3、回想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件蠢事,并说一遍这件事。

  六、板书设计。

  我喜欢小动物

  逗弄

  过山鲫(趣事)鳖(蠢事)

  (动词)(动词)

  五、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逗弄过什么小动物。

  3、ppt课件

  六、评价设计

  七、专家点评:

  本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集中。小郭老师努力改变以静止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为动态的语言实践模式,指导学生运用具体的听、说、读、写,语文学习的方式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内心变化,但还有一点内容分析的痕迹。本课教学重点突出,凸显学段要求,如结合文本学习用举例法把句子意思写具体,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学习过渡句等。学以致用,课堂教学和课内练习、作业一致性程度较高。

  八、自我反思: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初步能通过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品词析句等方法理解课文的中心,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堂上,继续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阅读,并逐步学会阅读,所以在这堂课上我用了多种形式的读的过程中感悟、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从这堂课中不难发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还不够规范,但是如何使语言更加规范,使语言更具有感染力还有待我给他们一些方法上的指导。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会本课10个生字,重点指导“瀑”字的书写;朗读课文,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习生字,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喜欢这篇课文,愿意朗读课文,通过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对学习有着积极的态度,高度的热情。

  教学重点:在读文中掌握要学习的生字,能够朗读课文,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对这首诗歌内容的理解。如:珍珠的屏;如烟、如雾、如尘;一道白银;诗中人物位置的变换。

  教具准备:录音机、音乐、图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喜欢旅游吗?贴图(丁丁、冬冬)老师和丁丁冬冬也很喜欢旅游,他们今天邀请我们和叶圣陶爷爷一起去看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项自然景观“瀑布”,你们想不想去看看?那就让我们和丁丁冬冬一起去看看“瀑布”。(学生发言老师板书“瀑布”)

  [导入的语言亲切又简单,巧妙的告诉了学生文章的作者是叶圣陶。]

  二、指导书写:

  老师板书时让学生跟着书写“瀑”字,并认真看老师写。

  1.指着“瀑”字问:想一想,这个字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学生观察并指名发言。)

  2.看黑板上的“瀑”字书写,心里提醒自己这个字需要注意的地方。

  3.打开书73页,在生字表“瀑”字下面写一个。写字要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要想把字写好还要做到1、2、3,想知道是什么吗?(1)要认真看书上的字;(2)想它是怎样组成的;(3)一次性写好。你有信心写好吗?

  4.学生写字。如果你觉得自己写的还不错,就奖励自己一个小笑脸。

  [写字的指导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安排写字环节时,没有墨守成规把写字教学放在教学的最后,而是在出示课题时巧妙地解决了本课生字的难点“瀑”。同时,生字教学的'环节扎实,在教学过程中给出学生写好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随文识字

  1.过渡:你们写得真认真,丁丁冬冬都快等着急了。轻轻把书合起来,让我们闭上眼睛,随着美妙的音乐,一起去美丽的大自然看一看。放音乐,老师范读课文。

  [要使学生动情,教师自己首先得动情。流畅美妙的音乐,老师动情地范读,把学生带到了文中,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2.喜欢这首小诗吗?快打开书自己读读。

  出示学习小建议:(1)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2)小组学习,同学互相帮助,学会生字。

  3.对生字的学习进行反馈。

  (1)老师用字卡反馈:认识就大声读,不认识举手。

  (2)组词带读。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字能力,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自学生字。并在小组的学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理解内容,感情朗读

  1.生字词学会了,相信你们课文读得更棒了,同桌两个人互相读读,看看字音是否读准了,句子是否读通了,如果他都做到了,你就夸一夸他。

  2.同学们真会学习。听,小丁丁说话呢,他让你们认真听。(板书:听)老师以丁丁的口吻读第一小节,读后问:你们都听到了什么?(指名发言)能把你听到的读出来,让在座的老师也能听到吗?

  (1)自由练读(2)指名读

  3.瀑布的声音这么吸引人,想不想看看呢?(取下丁丁的图,叮嘱学生:跟紧了,别掉队。)拿着丁丁的图在黑板上绕着山路转过来,把丁丁贴好,然后贴瀑布图,边贴边问:看,我们看到了什么?

  (1)快跟同桌交流一下你此时的感受。

  (2)读读第二小节,谈谈你的理解。

  (3)能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读吗?能把你的这种感受读给大家听吗?

  (4)师生配合读。

  过渡:远看瀑布是如此的壮观,让我们加快步伐,来到瀑布脚下。(把丁丁贴的离瀑布更近)

  4.边贴边和同学配合读:师: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生: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师:时时吹来一阵风

  生: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1)谁愿意读一读这小节?学生读后问:你为什么这么读?

  (2)谁还想读出自己的感受?

  (3)齐读这一小节。

  5.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这首小诗,怎么理解怎么读。

  6.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好朋友听。

  7.配乐朗诵:学生读,师生配合读。

  [朗读、讨论、交流是感悟的基础。在这儿,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瀑布的伟大与壮观。当学生渴望交流的时候又恰到好处的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在交流的基础上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文,使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8.你们能想起我们学过的一首写瀑布的古诗吗?全班齐背《望庐山瀑布》。

  [注意了课外的延伸,体现了语文的特点。]

  五、作业:

  你都知道哪些瀑布?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可以介绍:世界三大瀑布是:尼亚加拉瀑布;维多利亚瀑布;伊瓜苏瀑布。世界上最高的瀑布是:安赫尔瀑布。有关瀑布你还想知道什么,可以查资料。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2-21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故事教案02-12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3-30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12-25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06-13

小学语文教案02-04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2-27

小学语文《鲸》教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