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集锦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好奇的心理特点,为了激发幼儿对生活的兴趣,根据培养儿童生活能力需要引出了该活动的设计。
活动目标
1、辨识各种常用的小工具,知道各种工具的用途。
2、学习使用简单的修理工具。
3、锻炼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辨识各种常用的小工具,学习使用简单的修理工具。
活动准备
常用小工具;能用这些工具进行修理的'用品和废旧材料。
活动过程
一、 讨论导入
向幼儿出示坏的椅子等物品。讨论:这些东西都坏了,不能使用了,怎么办呢?用什么工具修一修呢?
二、教师示范与展示
1、教师结合幼儿的讨论,出示修理椅子的工具,介绍它们的名称与使用方法。
2、教师修理椅子,请幼儿观察教师修理椅子时使用工具的方法。
3、向幼儿一一介绍常见的工具名称及基本用途、用法:剪子——用来剪绳子、线;钳子——用来拔钉子、拧铁丝;扳子——用来拧螺丝;锤子——用来钉钉子;螺丝刀——用来拧螺丝;锯条——用来锯木头等等。同时向幼儿介绍实用工具有哪些危险;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三、实践
让幼儿独立或选择合作伙伴,进行实践活动,教师提醒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注意安全,对于有一定操作难度的物品,教师给予指导帮助。
四、活动小结
五、作业延伸
统计一下家里的工具都有哪些,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使用。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蜡烛的作用及用途。
2.观察蜡烛在不同材料上的凝固状态。
3.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蜡烛、打火机、纸、理石板
1.谜语导入——心细如线,胸怀大志,燃尽自己,照亮别人。让小朋友们猜出谜底是蜡烛。
2.出示蜡烛并且观察蜡烛,发现蜡烛遇冷水凝固的现象,观察蜡烛油在不同材料上的'凝固状态。
3.讨论举出蜡的3种不同用途。
4.会制作两种不同的蜡烛花,点燃蜡烛,让蜡烛油滴在水、纸、布、理石板上,发现它的变化。
5.激发幼儿大胆想象,并独立创作一幅蜡染画。
幼儿园教案活动延伸:
1.在家里与妈妈一起创作小蜡烛,找一个灌装的饮料桶,把蜡和蜡笔削入桶中;
2.加热并搅拌里面的蜡和蜡笔,使之熔化;
3.把熔化的蜡液倒入好看的容器中,放入棉线做烛芯;
4.冷却后好看的蜡烛就做成了。
科学乐园:
生活中蜡的妙用可真不少,如:小蜡笔、制作蜡像、防水密封,还能去除房间里的异味等作用。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熟练运用互补、互换的方法进行10的分合操作,知道10有种分合法。
2、学习书写数字10,掌握10的正确书写方法。
活动准备 1、小木偶图片;1—10的数字卡片;雪花片
2、幼儿用书第3册第33页
活动流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木偶图片,今天老师带了一个小木偶要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他想先和小朋友玩一个“碰球”的游戏,要求小木偶手里的球和小朋友手里的球合起来是9。“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嘿嘿,我的1球碰8球”。用此形式来复习9的.分合式。
二、基本部分
教师以小木偶寻宝的游戏口吻,,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分合式的互换、互补规律,启发幼儿熟练运用互换、互补规律得出10的分合式并做好记录,教师在旁边观察并指导。
⑴、小木偶说要带小朋友去数字王国探险,王国里的秘mi花园藏着很多宝藏,小朋友想和小木偶一起去寻宝吗?
(2)、教师出示雪花片做的花坛,这里是数字王国的秘mi花园,它的里面有5个花坛,请小朋友观察一下每个花坛里有几朵花,并根据花的颜色把每个花坛里的花分成两组,并做好记录。小木偶想和小朋友一起观察第一个花坛里的花。可得出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9和1。让幼儿观察分合式的不同,可以发现分合式的互换规律:分合式左右两部分分数的位置可以互相交换,变成两个分合式。
⑶、请幼儿自己观察完成剩下的花坛,分别用互换规律得出10的其它分合式: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8和2;10可以分成3和7,10可以分成7和3;10可以分成4和6,10可以分成6和4;10可以分成5和5,让幼儿记在记事本上。请幼儿数出10共有几种分合式?(9种) 教师和幼儿小结:一个数的分合式数量始终比总数少一。
⑷、小木偶要给数字10个兄弟排排队,请小朋友好好观察一下,看看怎么排合适?让幼儿观察、发现分合式的互补规律:分合式左右两个部分数,左边的数逐渐增大,右边的数就会逐渐减小,无论怎么变化,它们的总数是不变的。
10
∧
1 9
2 8
3 7
4 6
5 5
6 4
7 3
8 2
9 1
3、小木偶和我们在数字王国里找到了数字10的兄弟,就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回家吧,看看他们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神奇的魔力。看幼儿用书,复习10的分解组成。
三、结束部分
学写数字10,并向老师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师讲解并演示10在田字格的正确写法:⑴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斜竖要直;0写在田字格的右半格,不要写出格。⑵提醒幼儿握笔和写字的姿势,幼儿完成后随音乐向老师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活动延伸:
晨间、区角活动中引导幼儿做举牌或碰球游戏,不断理解数的分解组成。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这个活动选自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的第一个主题活动《我长大了》,从前面的活动中孩子们基本上已经感受到了自己升入大班以后身体上、行为习惯上的发展。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成长变化,我将此次活动的目标定位在探索不同材料进行测量的科学探索活动。其主要目标是学习用绳子、毛线等测量工具进行正确测量,学会简单的比较和记录方式,从而感受测量的乐趣。
二、幼儿经验方面:
在开展此活动之前,幼儿对测量的基本方法已经有了了解,并不是教授测量的方法,而是将重点放在提供多种材料、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方面。
三、活动思路:
活动的开始从激发幼儿“长大了”的自豪感出发,从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直接导入课题。活动中,我注重通过创设自由的探索空间、努力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同伴交流等方式,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幼儿的发散思维和经验水平,从而满足幼儿的探索需求。每个活动环节后的教师小结是帮助幼儿总结经验、提升思维的重要内容。
四、活动准备:
1、同等长度的软材料:尼龙绳、毛线、丝带、彩带等。
2、轻音乐、书、毛线、记录身高测量高度的大板纸
3、各种记录表、彩笔、铅笔、各种尺子(卷尺、布尺、皮尺、直尺等)
五、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走直线,引导幼儿安静的进入活动。
“来小朋友们,让我们的脚跟对脚尖,慢慢地走,走到自己位子的小朋友可以轻轻的坐下……”
(意图:这节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测量,其中测量的一个要求就是首尾相接,所以活动的开始采用脚跟对脚尖走直线的方式,让幼儿安静的进入活动。)
(二)交流成长变化,抛出问题,导入活动。
“现在小朋友升入大班,成了幼儿园里的大哥哥、大姐姐,那你觉得现在的你和中班、小班的你在身体方面有了什么变化?”
“刚才有小朋友说他长高了,那你知道今天参加活动的小朋友谁最高吗?”(幼儿意见不统一,请三位大家认为“最高”的小朋友到前面,大家通过简单的比较指出“最高”)
“现在,我们找到了最高的小朋友,那你知道最高的小朋友到底有多高吗?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他到底有多高?”
“有小朋友说用尺子量一量,这是个好方法,但是现在我们没有尺子怎么办?能不能用我们身边的东西来当工具进行测量呢?”
(三)学习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正确测量。
1、方法一:用书做测量工具。(用直的.、硬的材料进行测量)
教师示范一:将书放到幼儿身体上进行测量,设问:这样测量方便准确吗?那我们可以怎样做?
教师示范二:将幼儿的身高在墙面上做好标记,让幼儿明白:从地面起点到标记处代表最高小朋友的身高。
教师示范三:边提问边示范“应该从哪开始测量呢?”明确:用书的长边和起点要对齐,侧面要对齐,要沿直线向上测量。“测量了一次以后怎么做?”明确: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做好标记。“第二次再从哪里开始量呢?”明确:第二次测量要从上一次结束的地方开始。
幼儿示范四:请两位幼儿一组接着向上测量。教师带领全体小朋友给予他们语言上的指导。比如:从上一次结束的地方开始沿直线向上测量。
示范记录五:引导幼儿将测量后的结果记录到《记录表》中,明确每一栏中都应该记录什么内容。
幼儿示范六:使用书的短边进行测量。“刚才我发现小朋友是用书的长边进行的测量,那可不可以用书的短边进行测量呢?谁想来试一试?”请两位幼儿上前示范测量。(教师提醒幼儿更换另一种颜色的标记笔,让幼儿明白更换的用处:为了与上一次的进行区分。
幼儿记录七:教师引导幼儿在记录表中记录测量的结果。引导幼儿观察记录表中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测量的是同一个小朋友的身高,为什么得出的结果不同呢?”明确:测量同一个物体,选择的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结果也不相同。
2、方法二:用毛线、尼龙绳做测量工具。(用软的材料进行测量)
“刚才我们一起用了像书一样直直、硬硬的材料进行了测量,今天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更特别的测量工具,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尼龙绳)
“那你用过这样的绳子进行测量了吗?那用这样的绳子进行测量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下面小朋友分组可以去试一试”
(四)分组合作,尝试用绳子进行测量。
1、分组合作,尝试测量:“好的,每组老师够给大家准备了同等长度的绳子,那你想测量什么?”“那我们就来测量一下我们的小桌子的长边有多长,好吗?”“在测量之前,大家要商量好你们小组的分工,谁来测量?谁来记录?谁来做标记?等等”幼儿合作测量并做好记录。对照记录表介绍相关的记录方法(播放音乐)
2、总结记录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观察记录表有没有什么问题?为什么用同等长度的绳子给同等长度的桌子边测量,为什么大家量的数不一样呢?”请出现不同结果的幼儿上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从而发现测量的问题。
3、教师小结利用绳子等软材料进行测量的正确方法:使用软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时一定要将工具拉直,每次测量都要在结束的地方做好标记,接下来每一次都要从上一次结束的地方开始,否则结果就会不准确。
4、再次小组合作使用绳子测量桌子的长边,教师巡回指导。(播放音乐)
5、总结幼儿的记录表,鼓励幼儿的做法。
(五)自选软材料进行测量并记录。(同等长度)
“刚才我们只测量了小桌子的长边,小桌子腿有点不高兴了,他也想让小朋友帮忙测量一下,小朋友愿意吗?老师给大家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软的测量工具,大家看都有什么?小朋友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材料来测量一下小桌子的腿,测量以后大家要在记录表中记录一下你测量的结果,需要铅笔做标记的小朋友可以从小筐子中取”(播放音乐)
总结幼儿的记录表明确:使用相同长度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最后的结果相同。
(六)活动延伸:探索用尺子进行测量。
“其实,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很多材料都可以进行测量,比如我们的小手、小脚都可以用来测量。但是,使用最准确地还是尺子。那你见过什么样的尺子?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卷尺、直尺,可能你家里还有更多不同的尺子,那小朋友可以回家用你家里的尺子测量一下你家的桌子、椅子,你的爸爸妈妈都是多高?然后带到幼儿园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今天我们操作的材料,老师也会放到区角活动中,小朋友可以继续去探索测量的乐趣。”
六、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基础是幼儿已经进行了用硬物体进行的测量的经验,因此活动开始部分用书的长边和短边测量身高只是对自然测量方法的巩固,但考虑到活动当天孩子的情况,所以当时讲的比较细,从后期幼儿的分组测量和幼儿的独立测量情况来看,可能正是因为有了前期细致的讲解,所以后期孩子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测量的正确方法。面对像数学这么严谨的活动内容,我的课堂语言还应该更加严谨,每个活动环节后的小结也应该及时而准确,要能让幼儿通过老师的小结得到经验上的提升。
对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我也进行了重新的设计,比如在活动的第二环节,调整了用书的长边和短边进行两次的测量过程,目的是让幼儿明白:测量同一物体,使用不同长度的测量工具,测量的结果不相同。
另外,我也有疑问:像本次活动的目标中就涉及了让幼儿学会简单的比较和记录的方式,然后我们都设计了记录表的形式,那么记录表只为了让幼儿学习记录的方式,对于记录的结果用不用引导孩子去验证,也就是测量的最后用不用验证每个人的测量结果。如果需要验证,那么老师提供了不同长度的测量工具,那要怎么验证?
其实,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从来没有开展过数学活动,所以此次组织数学观摩活动对我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尝试和挑战。从备课到上课再到评课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很多以前不曾涉及到的教学经验,相信这些经验对我以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也能起到引航灯的作用,带领我取得更大的进步!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一、授课班级:大班
二、内容分析:
《把它缩一缩》是《幼儿创新智慧游戏》大班下学期的活动内容。这一创新活动是通过对原有物品进行缩一缩,缩出新的用途,激发幼儿留心观察生活的的事物,尝试对物品进行创新缩一缩的兴趣。在这个活动中,让幼儿了解缩一缩是给生活带来了方便,感知了事物之间的变化关系。大班的幼儿是第一次接触物品的缩小,这方面的经验比较匮乏,因此感性知识的积累与生活经验的丰富是不可或缺的。围绕缩一缩开展一系列的创新思维活动中,幼儿会发现缩小后的发明都是我们生活中见到的东西,只是通过缩小、压缩、折叠后给生活带来了好处。因此还会让幼儿自己动脑筋去对物品进行简单的缩一缩,从而培养幼儿从小对物品进行观察探究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三、幼儿分析:
大班的幼儿已经有意识的关注自己身边的事物,而且对事物产生了兴趣、能善于观察,还能动脑探究问题,有了自己的想法。活动中物品的缩一缩后带来的变化会给幼儿带来新的体验,多种新奇材料的投放,让幼儿能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发现身边的事物缩小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与无限的精彩,使幼儿能勇于创新、发散思维,感受创造性想象的乐趣。
四、设计思路:
缩一缩的发明在我们生活中是经常见到的,但是要想引起幼儿的共鸣,还需要从幼儿熟悉的事物开始。这节活动课的开始是从幼儿了解的汽车缩小成玩具汽车,知道缩一缩是发明的创新方法。还有很多物品是在缩小后发明出来的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思维想象活动。根据大班的年龄发展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活动中主要以幼儿的思维为主,对物品进行尝试缩小。在各个不同环节穿插启发联想法、操作感知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让幼儿在兴趣盎然、轻松的气氛中开展创新思维活动。
以下是具体的设计思路与设计意图:
1、导入:比较大汽车与玩具小汽车的不同。让幼儿知道大汽车缩小变成玩具汽车,初步感知“缩一缩”的方法。
2、说说生活中缩一缩后的物品发明。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发展思维活动。
3、了解缩一缩的发明,知道缩出的物品给生活带来的新用途。
4、玩一玩缩一缩后的发明。激发幼儿发散思维,拓展对缩一缩的认识,丰富生活经验。
5、幼儿尝试用缩一缩的方法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创新发明,激发幼儿创新的兴趣与在生活中的创新意识。
6、我也来缩一缩的游戏,了解身体也能缩一缩。
7、简单了解动物、植物的缩一缩。
五、活动目标:
1、感知“缩一缩”是发明创新的方法,体验创造性想象的乐趣。
2、激发和培养幼儿关注生活的意识,了解“缩一缩”创新的方法给生活带来的新用途。
3、初步学会运用“缩一缩”的方法进行创新。
活动重难点:引导幼儿运用缩一缩的方法进行发明创新。
六、活动准备:
1、课件;2、小汽车若干辆;3、各种用缩小方法发明的物品(小床、小房子等)
七、活动过程:
一、观察玩具小汽车,比较大、小汽车的不同。让幼儿知道大汽车缩小变小汽车,初步感知“缩一缩”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看!老师这里有好几辆汽车,看看这些汽车和我们爸爸妈妈开的汽车一样吗?(教师提出:那我们一起开着这些车一起去游玩吧!幼儿回答不行,教师提出为什么不行呢?幼儿回答出各种理由:是玩具、太小了等,)教师:对了,这些汽车是设计师叔叔把爸爸妈妈开的汽车缩小了发明出来的'。
二、说说生活中缩一缩后的物品发明。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发展思维活动。
师:把能开的大汽车缩成了能玩的小汽车,小朋友就能有自己的汽车,太棒了!能缩小不光是汽车,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是在缩小后发明出来的,你能想到有什么吗?
三、了解缩一缩的发明,知道缩出的物品给生活带来的新用途。
师:小朋友想了很多用缩小的方法发明的物品,老师这里有几件物品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缩一缩,我们一起看看有什么?
出示课件(暖瓶、自行车、电脑、沙发、床)
师:请小朋友帮暖瓶来缩一缩会缩小成什么呢?(请四、五个幼儿回答)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是保温瓶)暖瓶缩小成保温瓶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那些好处呢?(请三、四个幼儿回答,教师在说保温瓶在外出时携带方便)
依次出示自行车、电脑、沙发、床请小朋友帮忙缩小并说出用途。
小结:自行车缩小成儿童自行车小朋友骑更方便;多组沙发缩小成单人沙发后、大床缩小成折叠床占的地方少;暖瓶缩小成保温瓶后外出携带方便;缩一缩是把一件物品压缩、缩小、折叠使他有新的用途。
四、玩一玩缩一缩后的发明。激发幼儿发散思维,拓展对缩一缩的认识,丰富生活经验。
师:老师这还有许多缩小后的物品,请你们玩一玩,告诉大家这些物品是有什么缩小来的?
(1)幼儿自由探索发现被缩小的物品。
(2)现在小朋友们来告诉大家你找到的是什么物品呢?他是由什么物品缩小来的呢?
(3)那这些缩小后的物品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用途呢?
师:缩小后的物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带了乐趣。
五、运用“缩一缩”的方法进行创新发明。
师:在我们的这间教室的墙上桌子上的物品也能来缩一缩,你想来试一试吗?那你想缩小哪一件物品呢?你会把他缩成什么样子呢?缩小后会有什么好处呢?(请五、六个幼儿来说一下。)
六、游戏:我也来缩一缩
师:小朋友的缩小发明很好,那我们的身体能缩一缩吗?,会缩成什么样子呢?(缩腿、缩胳膊)我们缩成现在这个样子可以干什么呢?可以去到什么样的地方去呢?(桌子底下)
七、活动延伸:动物、植物的缩一缩
师:我们小朋友缩小后到哪里去了?(桌子底下)我们缩小后可以到矮矮的地方去,小朋友的身体都能缩一缩,那动物能不能缩呢?有什么动物能缩呢?(乌龟、刺猬),乌龟、刺猬缩一缩有什么用呢(保护自己)那植物能缩吗?老师知道有一中植物能缩叫含羞草,一碰叶子就会缩起来。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找找还有什么能缩一缩吧。
八、活动反思:
优点:
整个活动的环节设计紧扣活动目标,层层递进,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做铺垫开展活动,通过启发感知、游戏、讲述与操作让幼儿参与整个过程。活动中投放具有趣味性的材料,让幼儿思考、体验。了解缩一缩是发明创新方法,感知缩一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激发幼儿大胆去创新的愿望。活动中动静结合,注意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引导幼儿主动去探索、发现,让幼儿思维活跃,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品质。
不足:
缩一缩是新的发明创新的方法,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对生活的观察活动很重要。需要在课前多做一些观察活动准备,让幼儿的生活经验更丰富些,便于幼儿更好地发散思维,进行创新。在物品缩小讲述中多让幼儿说自己的想法,教师不要先说出答案,幼儿的创新答案往往出乎意料。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植物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漫天飞舞的柳絮、杨树、随风飘扬的蒲公英,这些也都是孩子们亲身经历、接触到的,它贴近生活。所以对植物奥秘的探索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在奇妙的植物中,蕴含着许多的奥秘,其中种子传播就是其中的一种。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2、初步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其传播方式的关系。
3、培养幼儿探索植物种子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带毛的、长刺的、带钩的种子图片放在自然角中进行展览。
2、《种子的旅行》课件。
3、蒲公英、莲子、苍耳、豌豆、榆树、槭树、黄豆、红豆、绿豆等种子图片;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你们都去旅行过吗?用什么方法去旅行的?”(客车、火车)“今天呀,老师请来了一些好朋友,它们也想去旅行,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二、请幼儿观看《种子的旅行》课件、图片,了解蒲公英。莲子、苍耳和豌豆的传播方式。
1、播放蒲公英课件后请幼儿说一说:它叫什么名字?(蒲公英)蒲公英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传播的?
小结:因为蒲公英的种子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把降落伞,所以蒲公英就是靠风来帮它传播种子的。
请幼儿说说还知道哪些种子是靠风传播的,借助图片让幼儿了解榆树和槭树的种子长着果翅的`特点,它们也是靠风传播种子的。
小结:借助风力传播的种子都有轻飘的特点,有些还有适合飞翔的绒毛或果翅等。
2、播放苍耳旅行的课件后请幼儿说一说:苍耳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传播的?
小结:苍耳浑身长刺,容易粘到动物和人身上,动物和人走到哪儿,就把它带到哪儿去旅行。
3、播放莲子旅行的课件后请幼儿说一说:为什么莲子会随着水流去旅行?
小结:莲子生活在水中,就顺着水流到远方去。
4、同样的方式播放豌豆旅行的课件。
小结:豌豆成熟后在太阳的照射下果壳炸裂开,把自己弹出去。还有许多植物也是靠自己来传播的,像我们常见的黄豆、红豆、绿豆等。
三、师幼利用图片共同小结几种常见种子的传播方式。
原来种子们有许多传播的方法,由于它们的外形不同、生长的环境不同,所以传播的方法也不同。像蒲公英一样很轻的种子,可以借助风的力量旅行;像苍耳一样身上长满刺的种子,可以借助粘在人或动物的身上去旅行;像莲子一样生活在有水的地方的种子,可以借助水的力量去旅行;像豌豆一样的种子可以通过太阳的暴晒,用自己的力量迸射出来去旅行。
四、游戏:“我帮种子去旅行”。
出示背景图,让幼儿把自己喜欢的种子图片粘到相应的背景图上,贴好后说一说为什么这么贴。
五、幼儿讨论:种子为什么要去旅行?
引导幼儿了解种子旅行是为了繁殖后代。
【活动延伸】
在阅读区投放种子传播的图画书和故事书,帮助幼儿了解更多植物种子传播的方式。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我以谈话提问的形式引出了主题,然后通过逐一展示课件,让幼儿了解了蒲公英、苍耳、莲子、豌豆种子的外形特征及传播方式。在游戏中,又让幼儿对种子的传播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看看、说说、想想、做做中主动学习,培养了幼儿探索植物种子的兴趣。但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没能让幼儿亲眼看到这些种子的实物,如果那样会更直观的认识种子的外形,效果会更好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6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15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9
大班科学教案06-15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03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8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7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7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