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精品5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概括主题思想兼而习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什么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西方传入电报、电话以及照相、电影等,新闻报纸、出版事业也在中国出现)
2.你能说出以下各时期兴办的刊物名称吗?(组织学生“对号入座”:
A.洋务运动时期:《申报》
B.维新变法时期:《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C.辛亥革命时期:《民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南风报》(中国同盟会广西支部编辑)
D.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每周评论》
E.五四运动期间:《京报》、《晨报》等)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这些报刊都是向西方学习先进文化的产物,对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其实,比这些报刊更早研究西方文化的思想家魏源早在鸦片战争期间就已经出现了。近代史上,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甘失败,积极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在思想上、科技上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勇敢地进行赶超和创新,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布置学生阅读112~116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着作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由于他们生活的时代早,而且产生了巨大的激励作用,所以调到前面作为范例进行探究)
1.怎样学习有关魏源的历史知识?(通过设问,启发学生从生活时代、代表作[或创造发明]、主要内容、成功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解:
A.生活时代:鸦片战争期间
B.代表作:《海国图志》
C.主要内容:“师夷长技以制夷”
D.成功原因:崇高的爱国精神[反抗外侵];
良好的道德品质[讲诚信,不负林则徐重托];
强烈的创新意识[批判闭关锁国政策,破除轻视科技的愚昧观点]。)
2.有关严复的重要内容是什么?(启发学生运用上例,自我提炼知识要点:
A.生活时代:戊戌变法时期
B.代表作:译着《天演论》
C.主要内容:“物进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D.成功原因:崇高的`爱国精神[反抗外侵,主张救亡图存];
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好学,既学军事,也广泛涉猎西方政治学说];
强烈的创新意识[为译着加按语
,叙述己见,警醒世人,宣传变法]。)
【教师小结、过渡】向西方学习,是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基本走向;爱国主义则是激励人们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以这些思想为支撑,科学家们在各自领域内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你知道当年建立这项伟业的人物事迹吗?(组织学生运用上例,自我提炼知识要点:
A.人物姓名:詹天佑
B.重要贡献:自行设计和建成京张铁路[干线]
C.年代:1905~1909年
D.突出成就:居庸关、八达岭隧道
E.成功原因:崇高的爱国精神[学成本领,报效祖国];
科学教案 篇2
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包括五课,分别是"认识水"、"有趣的浮沉现象"、"改变浮和沉"、"水面的秘密"、"水往高处走",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二)。
本单元是在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对水进行探究的第一单元。学生对水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对水有徐徐哦亲身的体验,这些经验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单元的探究活动。练习后边的内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会不断深化,解决问题的途径会更多,关于水的知识性内容会更全面,因此本单元有关科学方面探究方法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学习了科学的探究方法、获得有关水的基础知识之后,便于进一步研究有关水的相关知识,将探究活动持续下去,学会长期谈及活动的方法,培养长期进行科学探究的习惯。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也有紧密联系。"认识水"一课,是探究水的起始课,通过研究水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利用感官认识食物的重要性,并合理运用感官观察水,让学生认识水的特点;"有趣的浮沉现象"和"改变浮与沉"两课通过观察实验探究,认识水的浮力以及改变浮沉的方法,从而认识到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水面的秘密》和《水往高处走》
两课是由生活现象入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实验解决问题,使学生通过动手做,认识到水的表面张力和水的毛细现象的特点,并学会用掌握的只是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现象。
教学资源分析
一、充分利用我们周围水的分布状况,认识水的分布广、用处多。
二、利用现有的教学仪器和教学设施,进行课堂试验,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学习掌握什么是水的浮力,流水产生力量。
三、学生利用自备材料进行制作蜡花、潜艇模型、小水轮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指导学生探究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和水的基本性质;进一步探究感官的作用,并合理运用感官对水进行观察。
2、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浮沉的特征;
3、认识到水有浮力并能定性的描述水的浮力;
4、理解水的浮力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5、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6、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7、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本单元着重对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动手操作、交流汇报、获得结论"这样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意识到观察实验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初步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过程。能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能够采用简单的仪器进行定量的观察、实验,采集数据并做简单的记录;会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合作与交流。
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3、由于浮力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到可以运用学到的知识改善自己和周围人们的生活。
4、体验到科学探究成功的快乐;体会到科学知识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探究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和水的基本性质。
2、认识沉到水底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使浮在水面的物体沉下去,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上来。
3、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5、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6、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具备观察实验能力。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难点:
1、实验发现,在水中不论下沉还是上浮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教案《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二)》。
2、水流产生力量的大小与水的流量、流速等因素有关。
单元课时安排
10、《认识水》1课时
11、《有趣的浮沉现象》2课时
12、《改变水的浮沉》2课时
13、《水面的秘密》2课时
14、《水往高处走》1课时
单元复习测评2课时
10认识水
教学目标:
1、会用自己的感官(眼、耳、鼻、舌、手等)和简单的器材来观察水。
2、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认识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性。
3、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并能判断什么样的物质是液体。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的性质,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水。
2、能判断什么样的物质是液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性,并在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水是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进一步认识水是怎样的液体。
教学准备:
1、在讲台桌上用透明塑料杯各装着一杯醋、自来水、牛奶、酱油、雪碧、酒、油;
2、各组一杯海水、自来水、矿泉水、鱼塘水、筷子。
教学过程:
一、找"水"。
1、教师指着讲台桌上的7杯液体(焦急状地):糟了,刚才老师在倒水的时候忘了给不同的杯子做上记号,现在不知哪杯是水,同学们快想想办法帮老师把当中的一杯水找出来吧!(学生一听是要帮老师找"水",都非常的乐意,积极性很大。)
2、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找"水"?各小组讨论分辨的办法。
3、学生分组讨论分辨方法。
4、小组代表上台辨别哪一杯是水。师追问学生:你是怎么找出来的,为什么这样想?
5、肯定、鼓励学生能根据平时的经验进行分析、辨别出了这一杯自来水。这样的'方法对于我们的研究、学习活动非常有用。
二、观察"水"。
1、刚才同学们帮老师找出了这杯水,想不想用更多的方法辨别水?
2、那么只有正确认识了水的特征,才能想出更多的好方法来。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呢?
3、借助桌子上的这些材料你们想用什么方法研究水的特点呢?
4、在不明白某种物质是否安全、卫生的情况下,能不能随便就去尝呢?
5、学生分组自由观察研究,教师巡视。
三、描述"水"。
1、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都发现了什么?
2、各小组汇报,不重复汇报相同的发现。
3、你们能否对水的特点归纳一下呢?
4、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物体像水这样搅起来有泡泡,还有旋涡,又没有固定形状的?
5、学生举例。
6、你们知道刚才所说的这些都是什么样的物体吗?
7、今天,老师还带来了海水、鱼塘里的水、矿泉水、想了解它们吗?
8、老师会分给各组一份这样的一些水,希望每组都能像刚才那样仔细地去观察这三种水,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这里,老师还要提醒大家注意一点,就是有些水大家并不太熟悉,能不能直接去尝它们的味道?
9、各组派一名学生领材料。并分组自由观察研究。教师巡视。
10、学生汇报新发现。
11、刚才大家发现了这三种水各自不同的特点,那么它们和自来水相比,有相同的地方吗?
四、总结拓展,畅谈感想。
1、通过刚才的观察研究,你们有什么收获吗?还想研究什么?
2、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今天我们能有这么多的发现吗?
3、提出希望今后大家都能保持这种良好的科学探究的习惯。
板书设计:
10、认识水
像水这样能流动的物体叫液体
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教学反思:
11有趣浮沉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方面:初步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浮沉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能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科学知识方面:认识水有浮力并知道所有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合作与交流的习惯。
教学具准备:
教具:水槽、乒乓球、石头、测力计。
分组实验材料:木块、玻璃球、图钉、橡皮筋、橡皮泥、饮料瓶、水槽、气球、测力计、钩码等。
多媒体课件:湖泊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故事:在森林里,一只饥饿的狼正在追赶一只小兔子,它们跑啊跑,终于来到一条小河边,走投无路的小兔子灵机一动,抓起旁边的一块大木头跳进河里,慢慢地游向河对岸。狼也紧追不舍,来到河边,看见河里的小兔子,便大声喊道:"别以为抱着个东西就能游过去!"于是,它抱起一块大石头跳进河里,大家猜结果怎么样?
引入《有趣的浮沉现象》(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1、再现浮沉现象
通过情景图,再现生活中的浮沉现象,目的是以情景图为载体发现现象,以现象为依据提出猜想,以猜想为导向进入浮沉现象的探究过程。
2、探究浮沉现象
在本环节教学中,师生准备了充分的材料,放入水中会怎样。在猜想的过程中,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想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由于不同的生活经验会做出不同的猜想结果,产生分歧,促使学生将探究活动深入下去,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这样学生经历了从问题、假设、验证到结论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完成了沉浮现象的初步认识。(课件展示)学生汇报结果,
3、探究水的浮力
⑴根据实验结果,生成新的问题:
教师引导:实验中发现的现象就是有趣的浮沉现象。为什么木块、乒乓球、饮料瓶等物体可以浮在水面,而橡皮泥、尺子、鸡蛋这些物体就沉在水底呢?
猜想,(因为它们轻。可能因为是空心的吧?木块是不是空心的呀!)
⑵验证猜想,深化理解。
学生分组做实验、交流感受。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致的结论:水中有一种力量在托着水面上的物体,所以它们能浮在水面上。板书:浮力
4、研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浮力呢?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进程常常有可能离开教案所预想的情况,因此教师不能死扣教案,把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压下去。以下是“托班科学教案”,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让幼儿知道阴天是怎么回事。
明白水蒸气如何才能蒸发。
活动准备
利用自然天气情况
活动过程
一、幼儿的疑问,引出活动。
幼儿:老师外面为什么变得那么黑啊?
师:因为外面阴天了啊!
幼儿:老师外面为什么会阴天啊?
师:这个你们就不知道了吧!老师讲给你们听。
二、教师讲解,阴天的形成。
师:阴天是自然现象。阴天前当地高空气压降低,而地表面气压在升高。水蒸气蒸发升至半空遇冷而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云。
幼儿:自然现象是什么意思?
师:就是自然的形成,我们泼在外面的水,被热热的`太阳晒到慢慢的蒸发到空中……
幼儿:哦!就像我们洗干净的手帕,晾在外湿湿的,被太阳晒干了,手帕的水也蒸发了。
师:你们理解的很好哦!
三、小结
师:你们这回知道为什么会阴天了吧!就用刚才所学的,我来提问下你们好不好?
幼儿:好!
活动结束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愿意跟着教师一起看看蔬菜,讲讲蔬菜的名称。
2、尝试和同伴、老师一起用蔬菜拼做娃娃脸,感受蔬菜娃娃可爱的造型,增强对蔬菜的好感。
教学准备:
卷心菜、土豆、辣椒、芋艿、西红柿若干,放在一个大箩筐里;5个蔬菜标记贴在椅背上;小箩筐5个;书面纸上画有单线条娃娃脸图案一个。
教学过程:
一、蔬菜宝宝好
1、师:今天来了许多小客人,我们来看看是谁来了?
(出示卷心菜)这是谁呀?引导孩子说说卷心菜的名称、颜龟、形状,并向卷心菜问好。
(出示土豆)这是谁呀?引导孩子说说土豆的名称、颜色、形状,并向土豆问好。
出示辣椒、芋艿、西红柿,方法同上。
2、师:今天蔬菜宝宝要来跟我们做游戏,我们欢迎它们吧。
二、蔬菜宝宝放这里
1、师:蔬菜宝宝说它们挤在一起很不舒服,请小朋友帮帮忙把它们分开放。
2、出示5种蔬菜的标记和箩筐,引导孩子按标记分放蔬菜。
3、孩子将蔬菜按标记分放,教师和孩子一起检查有否放错,并以蔬菜宝宝的`口吻表示感谢。
三、蔬菜娃娃真可爱
1、师(出示娃娃脸图片):蔬菜太可爱了,我们要把这么多蔬菜变成一个可爱的蔬菜娃娃。
2、和孩子一起讨论怎样将蔬菜变成蔬菜娃娃。
蔬菜娃娃的头发可以请什么蔬菜宝宝来变呀?(请一孩子取卷心菜,教师示范放到合适的地方。)
蔬菜娃娃的脸盘可以请什么蔬菜宝宝来变呀?(教师引导孩子用连接的方法摆放。)
蔬菜娃娃的嘴巴红红的、弯弯的,可以请谁来变呢?
(出示芋艿)这是谁呀?猜猜它想变成蔬菜娃娃脸上的什么?(眼睛。)
(出示西红柿)哎呀,西红柿着急了,它说我也要变,它可以变什么呢?(脸颊的红晕。)
3、孩子取放各种蔬菜做蔬菜娃娃。
4、(出示三个土豆)看看蔬菜娃娃还缺什么?(耳朵、鼻子。)耳朵(鼻子)长在哪里?
5、蔬菜娃娃做好喽,蔬菜娃娃眯眯笑,蔬菜娃娃真可爱。
6、引导孩子和可爱的蔬菜娃娃说再见。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
● 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 认识到边实验边思考,对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
教师自己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
学生自己准备: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让学生看一些拱桥的图片。问为什么桥要做成拱形,特别是在古代,材料还不是很多,强度也不是很好的年代。其原因在那里?同学们原意和老师一起来解开这个千古之謎吗?
二、 拱形承受压测试。
1、实验:做一个纸拱,试试它能承受压力吗?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分工与记录)
3、要求:测试纸拱能承受多大压力。
观察纸拱随着压力的'增强,形状有什么变化。
4、分组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三、 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1、怎样使纸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2、提示:根据拱形受压变形的现象,寻找克服变形的方法。
3、学生组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工,并注意哪些量是要求不变的。
四、 长寿的石拱桥
通过资料让学生感受我国历史上丰富多彩和发达的造桥工艺。
板书设计:
【信息反馈】:
这课教学,对于拱形为什么抗弯曲能力会增强的原因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在教学中,我之前提出了一些渐进的教学预设,感觉还比较顺利,我将4枚垫片压在拱形上,让学生观察,与没压之前,在形状上发现了哪些变化?学生都能找到一些,如:放垫片的地方塌下去了;与它相邻的区域鼓起来了;拱形的脚弹开去了或者伸拢来了等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拱形的抗弯曲能力会增强,学生理解起来相对比较顺利与自然。
研究西瓜皮搭一个拱形来研究西瓜皮是如何实现力的传递的,无疑是比较形象和直观的。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经典)08-23
科学教案(精选)09-01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经典)科学教案08-18
(精选)科学教案08-05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科学教案【经典】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