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时间:2023-10-06 07:43:33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小班教案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小班教案10篇

小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①继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②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及数位要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从个位加起的计算方法。

  2、情感、能力目标:

  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现算法的多样化。难点: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计数器、挂图、小棒、卡片

  设计思路:

  教师通过小兔拔萝卜这一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自己提出数学问题。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如向计算加法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自己的算法并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学生通过在计数器上拔珠子,摆小棒,口算不同的算法得出计算结果)这样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老师再告诉同学们一种新的计算方法,用列竖式计算,教师通过板演,介绍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然后,通过吊板让学生独立完成几道算式,请小组评一评。最后出示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多少个萝卜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请学生上台板演,评一评,再做P29的练一练第1、2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开火车口算算式。

  2、谈话导入:

  师:今天,小黑兔和小白兔一起在山坡上拔萝卜,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好吗?(出示小兔拔萝卜挂图)。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理解图意。

  2、学生表演,提出问题。

  两个同学分别戴上小黑兔和小白兔的头饰并说出我拔了36个萝卜和我拔了23个萝卜两句话。

  全班把图意再说一遍:小黑兔拔了36个萝卜,小白兔拔了23个萝卜。

  师:同学们,你能根据图意,提出什么问题?

  生自由发言:学生可能提出加法和减法的问题,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计算加法问题:出示: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生齐读:小黑兔拔了36个萝卜,小白兔拔了23个萝卜,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一生上台列算式:板书 36+23=

  3、讨论、交流、探索算法。

  ①小组交流(交代交流内容,注意倾听别人发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②全班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各组代表上台演示)

  生1:我是用计数器来计算的。(生用计数器拔珠计算)

  生2:我是用摆小棒计算的。(生摆小棒计算)

  生3:我是用口算的。(生口算)

  ③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这些不同的算法的计算结果都一样,都算得很好。今天,老师告诉同学们另一种计算方法,列竖式计算。

  4、教师板演,介绍竖式。

  ①书写格式:数位对齐,加号写在第二个加数 3 6

  的前面,横线代表等号写在第二个加数和加号 + 2 3

  的下面。②计算方法: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5 9

  从个位加起。

  5、巩固练习:

  ① 计算:5 6 7 5

  + 2 3 2 4

  ② 列式计算:

  23+45= 5423=

  ③小评委评一评。

  6、出示试一试中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了多少个萝卜?全班齐读:小黑兔拔了36个萝卜,小白兔拔了23个萝卜。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了多少个萝卜?

  ① 生独立完成:你觉得哪种计算方法好就用哪种方法来计算。

  ② 全班交流(吊板) 3623=13(个)

  三、巩固新知:

  1、P29练一练。

  2、口算或竖式。

小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也围绕幼儿小肌肉动作的发展提出了“手的动作灵活协调”的发展目标。对于幼儿来讲,手的动作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学习使用工具,如用勺和筷子吃饭、用笔写字等。筷子是我国主要的餐具,幼儿进入中班以后,将逐步从使用小勺用餐,过渡到使用筷子用餐,有部分幼儿也已经有了使用筷子用餐的生活经验。因此,选取了本教学活动,这节活动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真正与幼儿实际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而且教学内容也比较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有利于幼儿的接受和发展。

  活动目标:

  1、了解筷子的产生及用途,学习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

  2、乐意使用筷子进行各种实践和游戏活动。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种类筷子及筷子由来的多媒体课件、有关筷子用途的多媒体图片、米饭等实物、字卡、筷子舞道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呀,李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幼:想。

  师:好,那咱们一起来听听它是谁?

  2、播放录音:嗨,小朋友大家好。我就是你们的新朋友,不过你们需要猜一个谜语猜能知道我是谁。小朋友听好了。

  姐妹两个一样长,厨房进出总成双。

  酸甜苦辣一起尝,只会吃菜,不喝汤。

  二、欣赏筷子的故事,了解筷子的历史。

  师:小朋友猜到是什么了吗?对,是筷子。其实,很久以前是没有筷子的,那筷子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

  慢慢地,聪明的人们用木头削成筷子,再后来,人们学会了用别的`东西代替木头制作成筷子,像竹子、塑料等,所以才有了小朋友们现在看到的各式各样的筷子。

  三、观察实物,讲述特征。(播放录音请出筷子)

  1.观察自己带来的筷子

  师:看看你带来的筷子和别人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用手摸一摸,感觉一下你的筷子跟小朋友的筷子是用同样的材料做的吗?

  小结:筷子发展到今天,不仅可以用木头做,还可以用竹子、塑料等材料做,而且上面的图案、花色也在不断丰富,变得越来越漂亮。

  2.欣赏各式各样的筷子

  教师播放各种筷子的多媒体图片,请幼儿欣赏,扩展知识面。如:古代皇帝用的玉筷、工艺品象牙筷、炸油条时用的长长的筷子、家庭套装筷等、一次性筷子等。

  四、尝试为筷子配对,知道筷子以“双”为单位。(播放录音,为筷子找朋友)

  1.听音乐,尝试为筷子配对

  师:听,美妙的音乐开始了,帮你的筷子找到它的好朋友一起跳舞吧!

  每位小朋友手拿一根筷子,根据材质、花色一样的特点,找到另一根筷子,配对成功后跟随欢快的音乐跳“筷子舞”:随着腿部的屈伸,身体的扭动,用筷子敲打手、臂、肩、背、腰、腿等部位,边打边舞。

  2.探讨配对方法,学习筷子以“双”为单位

  师:让我们来找一找哪对好朋友最亲密。

  让配对成功的幼儿简单讲述,自己是怎样帮助筷子找到好朋友的。

  小结:一般筷子都是两根两根一起用的,所以我们经常说“一双筷子”,每双筷子的材质、形状、颜色都一样,有的上面还有相同漂亮的图案。

  五、尝试用筷子夹取食物,探索不同的使用方法。(播放录音)

  1.幼儿尝试使用筷子,并体验使用筷子的乐趣

  教师指导幼儿用筷子夹取食物品尝,自由探索使用筷子夹取食物的方法,如夹、挑、拨、搅等。并拢筷子拨饭,张开筷子夹菜,横着筷子挑面条,竖着筷子叉馒头,搅动筷子搅拌,搅鸡蛋、包水饺。

  引导幼儿大胆表达使用筷子的感受。

  2.

  ①出示正确持筷示意图,为幼儿讲述使用方法:用右手持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

  游戏:喂食物

  ②结合刚才的活动,引导幼儿分析在使用筷子吃东西时,应当注意哪些礼仪常规。

  小结:不拿筷子敲打碗盘;不把筷子指向他人;不用筷子插东西吃;不随便挥舞筷子。

  六.了解筷子的一些特殊用途(播放ppt课件、录音)

  1、开展区域活动时图片,了解筷子的用途。

  2、了解筷子其他的特殊用途。

  七.跳筷子舞出活动室。(播放录音)

  师:筷子朋友的本领可真大呀,刚刚有小朋友说到筷子可以用来跳筷子舞,那现在我们就去外面去跳筷子舞好不好?

  活动反思:

  筷子是幼儿每天都能接触到的、熟悉的、喜欢的东西,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注意创设操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使幼儿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同时也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的常见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体验筷子给我们带来的娱乐功能,从而喜欢并正确使用这一工具。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4-5岁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他们一定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

  在活动过程中我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还使用游戏法、观察法让他们都有机会参与尝试。结果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彻底被激发了出来,都能积极主动的参入到游戏活动中来。通过课件FLASH了解了筷子的由来,在亲身实践中学会了筷子的使用方法,在多种游戏活动中体验到了筷子带来的娱乐功能,从而实现了本次活动的活动目标。

  《有趣的筷子》这一活动让我对怎样上好科学课有了反复的思考和探索,我知道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在组织教学中我存在很多的问题,有少数几位幼儿不太愿意参与到活动中去愿意是动手能力比较差,不会又不愿意使用筷子,虽然可以让幼儿很放得开的去放手做实验,但是在活动后很难让幼儿将思绪转过来回答我的问题,所以组织教学有待加强,在提高课堂的敏锐性和调控能力中还需进一步学习。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有表情地朗诵。

  2.学习“大大”与“小小”两个反义词。

  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娃娃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用夸张的肢体语言表演儿歌

  活动难点:

  让幼儿又感情并完整地朗诵儿歌

  活动过程:

  一、场景对白,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1. 教师1:啊呀,凌老师的娃娃怎么不见了?谁看到我那个眼睛大大的,嘴巴小小的娃娃啊?

  教师2:这个娃娃是不是你不见了的那个啊?

  教师1:哦,是的,是的,我可找到你了,你知道我有多喜欢你吗?

  2. 教师边抱着娃娃边完整地念儿歌(语言夸张,表情丰富,动作亲柔)。

  二、自主观察,感受理解,学习儿歌

  1. 观察娃娃,感受并理解儿歌内容。

  (1)终于找到我可爱的娃娃了,老师可喜欢她了,每天晚上都喜欢抱着她睡觉。看!我的小娃娃长

  得漂亮吗?哪个小朋友能告诉老师,我的小娃娃究竟长得有多漂亮丫?

  (幼儿随意说,教师用儿歌词句小结幼儿的回答)

  (2)小娃娃,真漂亮,大眼睛,小嘴巴。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喜欢我的可爱的小娃娃丫?

  那我们和小娃娃说说话好吗?(和老师一起念)

  重点引导:谁会表扬小娃娃,小娃娃就来亲亲你。

  三、感受体验,实践分享

  1. 嘘,听!哪个小朋友在说话?——好象是我的小娃娃。大家仔细听一听,她在说什么?(小娃娃:小娃娃最喜欢老师,那小朋友最喜欢的是什么呢?)

  2. 小娃娃说了什么呀?(幼儿随意作答,教师给予大胆发言的幼儿表扬)

  3、请幼儿抱抱自己的'娃娃,并试着和娃娃说说话(完整地朗诵儿歌)

  四、结束

  引导幼儿把最好听的话说给小娃娃听(说出儿歌的内容),从单个来讲给娃娃听到几个小朋友一起到娃娃身边讲给娃娃听。最后让娃娃亲亲讲的好听的这些小朋友!

  附:

  小娃娃

  我有一个小娃娃!

  眼睛大大的,

  嘴巴小小的。

  我最喜欢它!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选择不同的方法来包装礼物,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感受成功的快乐。

  2、鼓励幼儿乐意将自己包装的小礼物送给好朋友分享,共同感受过新年的愉快和欢乐。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自带一份礼物、礼物包装材料若干、新年树一棵、包装好的礼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宝宝,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哦,新年马上到了,顾老师收到了很多很多的礼物,这些礼物都是我的好朋友们送给我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

  2、出示各种不同的礼物,和幼儿一起分享、欣赏。(老师做简单的`介绍)

  二、讨论交流:

  1、师:宝宝,那你们有没有好朋友呀?你想送什么礼物给你的好朋友呢?

  2、幼儿交流各自带来的礼物。

  3、出示教师的礼物,问幼儿:你们看老师的礼物和你们的有什么不一样呢?你们喜欢谁的礼物?

  4、幼儿讨论交流。

  5、师小结:原来,老师的礼物有包装,你们的礼物没有包装。如果把包装好的礼物送给好朋友,好朋友一定会更加高兴的,你们说是吗?

  6、师:那你们想不想也包装一下礼物呀?

  三、包装礼物:

  1、师:宝宝,你们可以挑选喜欢的材料来包装礼物。

  2、幼儿包装礼物,教师个别指导,完成后挂到新年树上。

  3、播放“新年好”的音乐,幼儿和教师围着新年树一起欣赏、分享礼物,感受过新年的愉快和快乐。

  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的反应挺不错的,比老师预料的情况好,自己准备的礼物也比老师想像的好得多。孩子们觉得,为了表示友好、问候,有好东西就要和好朋友一起分享。经过引导,孩子们不但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懂得了一定的感恩之心。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课设计思路:

  在我们《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主题中,孩子们都渐渐地知道自己在幼儿园里有很多的朋友。但是从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情况来看,孩子们对自己的朋友又没有什么感觉,常常表现为对朋友的'漠不关心,并且总是和朋友挣抢玩具不会分享。于是我预设了《胖熊吹气球》的活动,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孩子了解到有朋友的快乐,以及能够愿意和朋友分享。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中的几个动物角色。

  2、体验有朋友的快乐,并尝试和朋友分享。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今天我们来了一位客人猜猜它是谁?

  2、小狗、小猫……

  3、出示狗熊的图片

  今天我们要来听什么故事呢?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胖熊吹气球》

  二、欣赏故事

  1、第一遍欣赏故事(看图片)

  小胖熊有几个气球送给谁?它把黄色的气球送给谁?它把绿色的气球送给谁?小猪的紫色气球怎么会破的?气球破了怎么办?

  2、第二遍欣赏故事

  (1)说说不同气球的颜色象什么?

  (2)小胖熊还没有气球,你有没有办法让小胖熊也能玩一玩气球呢?

  (3)小胖熊和小猪、小兔、小猫、小狗一起玩气球,他们是最好的朋友,宝宝们你们有没有朋友?你的朋友是谁?

  三、看看说说

  出示照片:这个宝宝的玩具坏了,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会怎么样?(幼儿自由说说)

  出示照片:这个宝宝不小心摔跤了,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会怎么样?(幼儿说说)

  孩子们一起来找找朋友吧。

小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同第一次教学)

  二、活动准备:(同第一次教学)

  三、活动过程:

  1.通过讲述《毛毛虫的故事》结合课件让幼儿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提问:毛毛虫的身体是怎么变化的?后来变成了什么?

  2.结合故事,边游戏边进行印画。

  师:今天你们也来当毛毛虫,一起去旅行吧。

  1)提出要求:

  A.点和点要尽量衔接好。

  B.使用颜料注意卫生,用毛巾擦手。

  2)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中以游戏的形式,根据背景图中故事内容的发展:毛毛虫吃苹果→吃梨子→吃叶子→睡觉→变蝴蝶(毛毛虫的生长变化过程),随着音乐边行进边印画,教师指导幼儿印画毛毛虫注意点和点的连接及印画蝴蝶的翅膀。

  3.以音乐《蝴蝶飞》为背景结束活动。

  反思:

  在作画过程中,教师按原先预设的游戏行进路线,逐一布置好背景图,让幼儿随教师根据故事内容边游戏边作画。但幼儿无法根据教师设定的路线进行,直接在背景图上作画。究其原因可能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幼儿年龄特点的关系。2.课件的出示及教师一开始的直接示范使幼儿形成思维定式。3.背景图张贴得较为接近。所以有以下两个问题:

  1.印画毛毛虫身体时,点连接得太长,比例不太协调的现象仍有出现。

  2.由于幼儿印画技能的缺乏,幼儿完成作品的情况不佳。

  调整方向:

  思考:行进式游戏的方法是否就能体现游戏的作用?对于幼儿绘画技能有否帮助?是应该侧重于幼儿的表现还是游戏过程?是否应为了游戏而游戏?

  1.考虑到行进游戏形式(即边游戏边作画)中毛毛虫画法技能的`重复、作画过程的中断,因此将行进式游戏的形式进行更改,仍让幼儿自由进行表现。

  2.为了避免幼儿印画表现蝴蝶时比例的不协调(身体较长,翅膀较小),因此将课件故事中毛毛虫的形态加以修改(点的连接减少,不随故事的发展而增长)。

  3.绘画的要求要体现表现蝴蝶的特征时注意比例协调。翅膀的印画除了用拇指还可用其他方式来表现。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主动参与游戏活动,初步学会儿歌。

  2、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实物投影仪,电视机。

  2、有活泼轻快音乐的磁带一盘,录音机一台。

  3画有鸟飞、鱼游、兔跳、鹿跑的图片一张。

  4、会飞、游、跳、跑的动物头饰三十只,大字卡:飞、游、跳、跑。

  活动过程:

  1、以妈妈带宝宝游戏的形式,在音乐声中做鸟飞、鱼游、兔跳、鹿跑的动作。边学边引导幼儿说“拍拍翅膀飞呀飞”,“摇摇尾巴游游游”,“竖起耳朵蹦蹦跳”,“四条腿儿跑跑跑”。

  2、请宝宝们找个位置坐下。初步学习儿歌的前两段。

  (1)“今天妈妈来考考你们,哪些动物会飞呢?它们用什么飞的?怎样飞呢?”“哪些动物会游呢?它们是怎样游的呢?”

  (2)“妈妈把我们刚才说的话连起来,你们听,”教师念儿歌的前两段。

  (3)跟着妈妈一起学学动作一起念念。

  3、出示图片,学习儿歌后两段。

  (1)“这是谁?小兔怎样走路的?”重点学说“竖起耳朵蹦蹦跳”。

  (2)“这是谁?小鹿怎样走路的?”重点学说“四条腿儿跑跑跑”。

  (3)跟着妈妈一起学学动作一起学习儿歌的后两段。

  4、学习整首儿歌。

  (1)跟着妈妈一起学学动作一起念念整首儿歌。

  (2)和妈妈一问一答学念儿歌。

  (3)看着图片朗诵儿歌。

  5、延伸活动:游戏“找家”。

  请幼儿找自己喜欢的头饰戴上,学学它们的动作,在音乐声中看字卡分别找到相应的`家。

  反思:

  1、在整个活动中,我以“妈妈带宝宝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游戏环境中玩玩学学,整个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我以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带宝宝游戏、看图象等方法,不断变换形式主导幼儿的学习活动,使幼儿保持浓厚的兴趣投入活动,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标。

  2、最后可再带幼儿边表演边学习整首儿歌一边。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合着音乐节奏做动作,尝试用不同动作表现搬豆豆。

  2、体验韵律活动的乐趣。

  3、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4、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蚂蚁头饰。

  3、大羊角球,四个。

  4、音乐。

  活动过程

  (一)集中幼儿的注意力,稳定情绪

  1、要求幼儿能合着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乐拍手,

  幼儿和教师席地而坐, 可以缩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给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老师弹的快孩子拍得快,老师弹的慢幼儿拍得慢,这也是一个为接下来的内容进行的前准备活动,让幼儿知道要注意倾听音乐的节奏做动作。

  2、复习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要求幼儿边演唱歌曲边做模仿动作。

  在接下来的会有让孩子边说边表演的环节,他们很喜欢模仿小动物样子和叫声,另外今天的主题也和小动物有关,这样可以为下面 的学习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二)情境导入,引出今天的活动主题。

  1、教师提问:“小花猫回家的时候碰见了谁?”教师的提问一下子就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他们渴望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2、演示多媒课件小蚂蚁。孩子们都看出小蚂蚁奔跑的样子,可是却不知道他要去那里?

  3、接下来,老师的一个引导语把孩子们带到了今天的主题中,

  师:“到底小蚂蚁着急的要去哪里呢?,我们仔细听一听他是怎么说的。”教师走到小蚂蚁跟前,装出认真听的样子,然后再把听到的讲给孩子们听,“原来,小蚂蚁是去找吃的东西。”

  (三)倾听音乐,理解音乐内容

  1、倾听音乐,

  “到底小蚂蚁找到 东西了吗?”教师演示动漫,动漫的出现是活动的一个高潮,孩子们都聚精会神的看着听着,因为有了儿歌的加入,,孩子对其内容就更容易理解了。

  2、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加深印象。

  (四)听着音乐做动作。这是本节活动的重点。

  1、边说儿歌边做动作。

  孩子们坐在地上和老师做上半身的动作,在做到看到一个大豆豆的时候,教师要做重点的启发和引导,“小蚂蚁要想看见大豆豆,是睁大眼睛,还是眯着眼睛?”孩子们立刻意识到要睁大眼睛仔细看。

  2、听着音乐边说儿歌边做动作。

  分角色,教师带上头饰扮演蚂蚁妈妈,孩子扮小蚂蚁。请幼儿到老师跟前一起合着音乐做动作,“这一环节一下把孩子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动静交替,先请孩子们在原地做,然后再一边走一边做动作,这样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让他们在愉快,轻松的环境里自然习得知识。

  (五)尝试用不同的动作把豆豆搬回家。

  “好累呀,你们坐在这里快休息休息,妈妈去找找看有什么吃的东西?”出示大羊角球。引发思考,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看好大的豆豆呀。孩子们你们快想想怎么把豆豆搬回家?”孩子再次听音乐做动作,用自己想的办法把豆豆搬回家。

  活动反思

  对于刚入园不到两个月的幼儿来说, 他们更加喜欢直观的感知事物 , 如直接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 , 更加享受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因此,我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然习得。因为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幼儿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且能取得较好的效能。因此,教材的选择,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每次户外活动我们班的孩子看到小蚂蚁都会观察好长时间,对这个小东西搬着东西不停的爬来爬去充满了好奇,而此活动〈搬豆豆〉就可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这个活动内容形象生动,简单活泼,富有趣味性。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理解纯音乐的作品内容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律动音乐正好配有了富有故事情节的儿歌,这样就更加便于幼儿理解其音乐形象了。 也容易激起小班幼儿的表演欲望,使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整个活动以形象的、游戏的、律动的方式帮助幼儿表现音乐。

  整个活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师也是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每个环节目的明确,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前一个环节为后面的环节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铺垫。使其过渡自然、流畅。我运用了演示法、情景法、提问法、和发散法是活动形式变得更丰富和充实。同时严格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孩子为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开展活动。

  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是:

  1、对于刚来幼儿园没多久的孩子来说,规则意识还不是很强,教师因给他们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如在地上化一个半圆,让他们坐在半圆上,这样就不会出现乱作、找不到位置的情况了。

  2、孩子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力度不够3、羊角球换成大一点球,孩子们就不会一直关注那两个羊角了,而忽略了如何想办法把在活动中有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教师准备的教具影响了孩子,使得孩子更关注羊角球的两个角,而忽略了教师的要求, 羊角球换成大一点球,孩子们就不会一直关注那两个羊角了,而忽略了如何想办法把豆豆搬回家。所以教师教具的选择很重要。一定要合适。

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理解儿歌《蚂蚁搬豆》的内容,提高学习儿歌的兴趣。

  通过活动,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通过幼儿的'表演,增加幼儿的自信心。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蚂蚁头饰。

  2,布置三个蚂蚁洞穴,并用小垫子和绿布制作三粒豆。歌曲录音。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出示蚂蚁头饰。这是谁呀 蚂蚁喜欢吃什么 他们住在哪里

  2,教师扮演蚂蚁妈妈,幼儿扮演小蚂蚁,一起来到事先布置好的场地上。蚂蚁妈妈带领小蚂蚁在洞口边自由玩耍边议论。看,这儿有什么 我们蚂蚁最喜欢吃豆,我们把他搬进洞里去吧!谁愿意来搬豆 (请一个幼儿来搬豆)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一只蚂蚁搬得动豆子吗 那怎么办 (许多蚂蚁一起抬着豆进洞)

  小蚂蚁们,快进洞吃豆吧。(幼儿模仿蚂蚁吃豆状)

  二,学习儿歌

  1,引导幼儿讨论。

  一只蚂蚁去搬豆,他搬得动吗 为什么 怎样才能搬动呢 为什么许多蚂蚁就能把豆抬起来呢

  2,学习儿歌。

  这儿有一首儿歌,讲的就是蚂蚁搬豆的事。教师有表情的朗诵儿歌两遍,要求幼儿边听边记忆。

  3,教师提问,幼儿回答。

  1)一只蚂蚁在洞口发现了什么

  幼儿分句学念儿歌并作相应动作。(一只蚂蚁在洞口,看见一粒豆)。

  2)这只蚂蚁是怎么搬豆的 他搬得动吗 他急得怎样

  幼儿分句学念儿歌并作相应动作(用力搬也搬不动,急得直摇头)。

  3)小蚂蚁怎么办呢 (让个别幼儿回答)

  小结:许多蚂蚁一起把豆搬起来,这个动作叫"抬"。

  4)幼儿分句学念儿歌并做相应的动作(许多蚂蚁来搬豆,一起抬着回家走)。

  3,完整地朗诵儿歌。

小班教案 篇10

  数学教案:小手比一比

  教学名称:数学

  教学内容:小手比一比

  教学目的:1、教幼儿认识1——3的数字形。2、让幼儿能用手指头表示数字1——3。

  教学准备:1、卡通数字1——3。2、1——3的.大数字卡以及相应图片。3、魔术口袋以及小水果。 4、小数字卡片1——3幼儿人手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用歌曲引出课题 :教师唱自创歌曲:“一象铅笔细又长,二象小鸭水中游,三象耳朵听声音,我们请他们来做客。”请出数字宝宝1、2、3。那么数字宝宝是不是象歌曲里唱的那样象铅笔、小鸭和耳朵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

  1、请出数字宝宝,用数字和图片相对应,让幼儿看看数字是否象歌曲中唱的一样,加深幼儿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

  2、游戏:我出几你念几。教师随意出示大数字卡,让幼儿念出卡片上相应的数字。

  3、用手指表示数字: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伸出你灵巧的小手,告诉我你的小手都有那些本领?(幼儿自由回答)那么你会用小手表示1、2、3吗?教师带领幼儿用手指表示1、2、3,同时纠正幼儿的错误手势。

  4、游戏:我来说,你来比。教师说出数字,幼儿用手指来表示。同时也可以选择幼儿担任小老师。

  5、游戏:看实物出手指。教师从魔术口袋中拿出相应数量的实物,让幼儿说出数字同时用手指头来表示其数量是几。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真棒,现在数字宝宝请小朋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带领幼儿随音乐走出活动室,(草坪上撒上1——3的小数字卡,带领幼儿玩找数字宝宝的游戏。)自由结束。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安全教案小班安全教案04-17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多彩的瓶子03-15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分享真快乐》03-15

小班的教案11-17

小班教案03-24

小班的教案04-16

小班教案[精选]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