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大班科学教案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背景:
洪泽县实验小学幼儿园座落于美丽的洪泽湖畔。洪泽湖边是家长、孩子们散步休闲的好地方。蜿蜒多姿的洪泽湖大堤、丰富的洪泽湖水产资源,是我们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洪泽湖文化已列入我园的园本课程。渔民们撒网捕鱼,洪泽湖上的围网养鱼,对生长在湖边的孩子来说十分熟悉。
本活动是由园本课程中渔具—渔网引发出来的,由渔网,我想到了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无处不用的各种各样的网,因此,我决定带领孩子们走进“网的世界”,去探索网状物品的特点,了解网状物品在生活中的运用,从而激发孩子们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网状物品,引导幼儿发现网状物品的特点, 了解各种各样的网状物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2、尝试用网状物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培养幼儿发散思维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协助收集各种各样的网状物品或照片。
2、渔民用渔网捕鱼课件,网状物品在生活中的运用录象片。
3、混在一起的绿豆和面粉;豆浆和豆渣混合物,鱼缸、小金鱼若干,小渔网、豆浆机滤网、小筛子等。
活动过程:
一、 发兴趣,初步感知网。
1、播放渔民拉网捕鱼课件,引出课题:
⑴你看到了谁?他们在做什么?
幼:渔民在捕鱼。
⑵渔民用什么捕鱼?
幼:渔网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网?是用来干什么的?
幼:蜘蛛网 拎水果的网兜包在水果上的包装网……
二、探究感知网的特点,了解网的用途。
1、讨论交流我们日常生活中见过的网状物品
(1)幼儿相互介绍自己收集到的网状物品,比较异同点。(注:幼儿带来的网状物品有小鱼网、羽毛球拍、拢头发用的发网、包装用的网、纱窗网、洗衣网袋等)
(2)讨论交流:请幼儿说说在玩的时候发现了什么?这些网装物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大人们经常用来干什么?
幼:都有小洞
有的洞大,有的洞小
有的线是直的,有的线是斜的
幼:妈妈用这个来弄头发
幼:把它装在门上还有窗户上
2、请幼儿带着问题探索、了解网状物品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师:为什么要设计各种各样的网状物品?网状物品有什么好处?
①出示蜘蛛织网图,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谁?在干什么?
幼:蜘蛛在织网。
蜘蛛网有什么用?
幼:网苍蝇;捉小虫;逮蚊子。
小结:小蜘蛛十分聪明,它会选择在虫多的地方织一张网,网织好后,自己躲到一边。小虫子飞来飞去的,一不小心就会碰到蜘蛛网,原来,蜘蛛吐出的丝带有粘性,小虫子碰到它就会被粘住,怎么也跑不掉,这时小蜘蛛就出来享受它的美餐了。
②出示套有包装网的苹果
提问:苹果上为什么要套上这个网呢?这个网上的洞洞又有什么用呢?
幼:保护苹果;苹果摔不坏;
师:水果套上这个网,在运输的时候就可以防止水果皮碰坏了,上面的小洞还能让水果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③示电风扇
电风扇上也有个网,小朋友们知道在哪里吗?它有什么用?
幼:手指防护罩,就不会打到我们的手
师:是啊!有了这个网罩,电风扇用起来就很安全。
④出示纱窗
这也是一种网,小朋友们在哪里见过?有什么用?
幼:门上;窗户上;不让蚊子、苍蝇进来。
小结:网的用处可真大呀!想亲自用一用吗?
3、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操作材料分组活动,尝试用网状物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①将混在一起的面粉和大米分开;
②将小金鱼从鱼缸里捞到盆里;
③把豆浆和豆渣分开;
[备注]操作活动刚开始时,孩子们为选择什么样的网状工具发生了分歧,经过简单的交流后,很快统一了意见。分“大米和面粉”的一组,由于小筛子现在家庭很少用,孩子们有点陌生,他们首先选了豆浆滤网,发现无发分离,后来又选了小筛子。总之,孩子很投入。
三、观看录像,拓展幼儿思维,进一步了解网状物品的用途
看录像:汽车尾部的散热网;马路旁边下水道的过滤网;建筑工地用的防护网;家庭用的防盗网;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用途。
2.能够利用各种感官区分麦制品食物与其他农作物制作的食物。
3.体验用肢体语言演绎小麦生长过程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
难点:能利用各种感官区分麦制品食物。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小麦的各部分名称。
物质准备
课件;音乐;米饭、花卷、贴饼子、豆腐四种食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音乐《开火车》引入。在音乐声中,教师做开火车的动作入场:小朋友们好,我是“探索号”列车的列车长,今天想邀请小朋友们乘坐我们的列车开往麦田,探索小麦的一生,你们愿意跟我一起去吗?
二、基本部分:
(一)谈话导入。
教师:上周李老师带着小朋友们观察了咱们一起种植的小麦,发现在屋里种的和在外面种的生长速度不一样,小朋友们也说了很多影响小麦生长的因素,那我们现在到达了麦田农场,你们想看一看小麦是怎样生长的吗?
(二)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
1.看一看:播放视频,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
2.说一说: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看到的小麦是怎样生长的?经过了哪些过程?
3.演一演:肢体演绎《我是一粒小麦种》。
(1)引导幼儿用肢体表现种子发芽、长大的过程。
(2)带领幼儿在音乐声中用肢体动作模拟种子生长过程。
(三)了解小麦的用途。
1.提问:农民伯伯收下麦子后都去哪了呢?
2.带领幼儿认识面粉和面食。
3.了解部分麦秆工艺品。
(四)能够区分麦制品食物。
1.猜想:教师出示食堂制作的米饭、花卷、窝头、豆腐四种食物,请幼儿猜一猜谁是由小麦制成的,并用投票的方式每个幼儿将四种食物贴到对应的农作物(小麦、水稻、大豆、玉米)旁。
2.验证:请幼儿说一说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区分这些食物(看、闻、摸、尝)。
3.游戏:农民伯伯找小麦。
(1)老师带上头饰当农民伯伯,小朋友们自由选择头饰当馒头、面条、饼干、豆腐、腐竹、大米粥、爆米花等食物。农民伯伯说:“我辛勤劳作的小麦被制作成了各种各样的食物,他们都变样了,哪些是我种植的小麦呀?”幼儿说:“我是xx,我是您种植的小麦。”
(2)请幼儿带上头饰当农民伯伯,找一找哪些是自己辛苦种植的小麦。
4.教师小结:原来我们平时吃的这些食物是由不同的农作物制成的,小朋友们还学会了用各种方法来区分麦制品食物和其他农作物制作的食物,那今天的午饭和晚饭,孙老师要考考你们,会让你们说一说饭菜里有没有今天学习的这四种农作物。
三、结束部分:
(一)懂得爱惜粮食。
复习学过的儿歌《大馒头,哪里来》,进一步感受农民的辛勤,更加懂得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二)留下任务。
小朋友们,前段时间我们也种下了小麦种子,通过你们的照顾已经长得很高了,那接下来我们要一起验证一下,小麦的的生长过程是不是和我们今天学习的一样,我们把它的生长过程,各个时期的状态记录下来。等到成熟的季节我们可以一起收割,做出我们想制作的食物和手工。
(三)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的探索旅程就到这里啦,“探索号”要返程了,请小朋友们跟好哦!
活动总结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创造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去思考、去学习、去实践,从而体现了《纲要》中所规定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的思想。例如,用肢体语言表现小麦的生长过程时也充分尊重幼儿个体独特的表现力。
《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根据需要合理的安排,因内容灵活的运用。在我们以往的教学观念中,总是以孩子学到了多少内容来定义他的学习到底好还是坏。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幼儿园的学习中,我们并不是要让孩子学到多少,而是要积极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在各项活动中获得满足和享受到乐趣,进而使这种满足和乐趣成为孩子终身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教师也无须特别钟情于我们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而是应该随时随地的观察幼儿的兴趣,以幼儿兴趣的需要随时调整我们的教育内容及方案。本次活动中,教师采用了亲身体验、游戏、课件等教学形式组织活动,使幼儿在看看、听听、玩玩、说说、演演中愉快地了解到麦子的生长过程,懂得了珍惜粮食。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不是所有的地方都会下雪,初步了解其原因。
2、能在地球仪上找到赤道和南北极的位置,了解它们的气候特点。
3、对地球有探索的兴趣,积极地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幼儿对地球仪具有初步的认识经验,如赤道、南北极等。
3、大地球仪一个,上面贴有叔叔、阿姨的头像。
活动过程:
一、讨论:冬天所有的地方都会下雪吗?
观看教学挂图,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看见图中打电话的小姑娘了吗?想一想,这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
1、教师:冬天所有的地方都会下雪吗?(幼儿自由猜测,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2、引导幼儿了解各地的气候情况。
教师:小姑娘打电话给她的叔叔和阿姨,我们来听听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幼儿边看叔叔、阿姨的图片,边听教师讲述电话内容。叔叔说,这里下了好大的雪,雪景非常漂亮。阿姨说,这里没有下雪哦,可以去海滨游泳。(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气候。)
二、探索各地气候不一样的.原因。
1、讨论各地气候不一样的原因。
教师:为什么有的地方下雪,有的地方不下雪呢?
2、观察地球仪,了叔叔和阿姨所在的位置。
教师:我们一起在地球仪上找找叔叔和阿姨分别住在什么地方(东北、海南。幼儿根据地球仪上的头像,分别找到叔叔、阿姨所在的地理位置。)
3、引导幼儿迁移已有经验,自由结伴,进行讨论。
教师:仔细看看东北和海南在地球仪上的位置,想想为什么东北和海南的气候相差这么大呢。(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迁移对地球仪的认识经验,并根据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讨论。)
三、教师利用地球仪小结。
1、你知道地球上哪里是太阳照得最多的地方吗?(赤道)赤道在哪里?
2、请小朋友用手指出来。与赤道气候相反的地方是哪里?请你们把它找出来。(南极、北极)南极和北极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冰天雪地)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通过对不同物品作太阳能热水器的探究,感知水变热与盛水的容器的质量和表面颜色有关。
适用对象:5~6岁幼儿。
活动所需资源:温度计、铅笔、记录图表、四个易拉罐(分别涂上红漆、白漆、绿漆和蓝漆)、四个涂有黑漆的易拉罐(有盖子)、玻璃杯、塑料杯、易拉罐及各种大小基本相同的饮料瓶。
活动过程
说一说太阳的各种用途。
(1)可以利用太阳晒盐、晒衣服。
(2)植物能长得绿油油的、很茂盛。
(3)可以利用太阳取暖。
(4)人们晒太阳能使身体健康。
(5)可以利用太阳能做洗澡的热水器。
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来测定温度,哪种测定方法比较准确。
(1)用体温表来测量温度。
(2)用手来测温度。
(3)用活动室中的`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试验后得出用温度计测定的温度最准确。)
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用什么东西做热水器吸收的太阳能多?
幼儿讨论。
(1)用塑料罐做个热水器。
(2)用易拉罐做个热水器。
(3)用玻璃罐做个热水器。
试一试,在有盖子的易拉罐、玻璃杯、塑料杯及各种大小基本相同的饮料瓶中加入同样多的水,放在阳光下照射同样长的时间,然后用温度计测定温度。
说一说我的发现。
易拉罐中的水温最高。
记录实验结果。
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什么颜色的容器吸收的太阳能多?
试一试,将分别涂上黑漆、红漆、白漆、绿漆和蓝漆的五个易拉罐装上同样多的水,在阳光下照射同样长的时间,并用温度计测定温度。
说一说我的发现。
涂黑漆的易拉罐中的水温最高。
探究活动三
探究的问题:怎样放置容器吸收的太阳能多?
试一试:将四个涂有黑漆的易拉罐装入同样多的水,加上盖子,放在太阳光下,摆放成不同的位置,照射同样长的时间并测定温度。
说一说我的发现。
平放的易拉罐水温最高。
注意事项
1.实验中要注意在每个容器中加入同样多的水。
2.每一步实验过程要在同等条件下去进行比较。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准备:
1、幼儿了解一次性用用品好不好。
2、一次性物品制作的东西若干。各种辅助材料若干。
活动目标:
1、根据物品的外形特征,结合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制作。
2、利用废物来大胆进行制作,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3、鼓励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独立思考,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利用废物来大胆进行制作。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制作。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出示范例作品,引导幼儿欣赏、观察、讨论。
(1)小朋友看这些都是什么?(小猪、蜜蜂、螃蟹、娃娃)
今天老师将小朋友收集的废旧物品洗干净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些什么?然后再瞧瞧它们都变成了什么?幼儿欣赏观察讨论。
(2)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幼儿大胆讲述。
他们是用什么做的?
(3)这些都是用什么东西做出来的。(一次性物品)
(4)你还知道那些一次性物品?
2、教师将讲解剪、贴、参插等技能。
教师:原来一次性的物品有这么多,他们可以做出这么多好玩的东西啊!看,这几个是怎么做的呢?这个又是怎么做的呢?想不想来看老师变一样东西出来?(请一幼儿上来和老师合作利用小塑料勺子示范制作小蜻蜓)
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请你们互相讨论一下,想做什么,用什么材料做的?想的要和老师的不一样!
幼儿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3、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教师:老师知道小朋友非常能干,会剪、贴、捏等许多本领,今天就请你们再来试试,看谁比老师做得棒!
教师:在做之前一定要先想好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动手找你需要的材料制作。做时剪下的垃圾放到垃圾桶里,看谁能做环保小卫士,将教室保持的最干净。
师:准备好了就开始工作吧。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遇到困难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的,可以请同伴和老师帮助。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体验独立创造的快乐。
5、展示作品,进行评价,结束活动。
哇,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做出了这么多漂亮的东西,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引导幼儿大胆讲述)
师:你们在做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个案观察:
在今天的活动中,一向比较调皮的夏振浩小朋友有了特大改变,在利用废旧物品操作制作时,有好多小朋友还是不小心把剪下来的东西掉在了地上,也因为做时大家都比较认真,都没注意把垃圾掉地上了,只有夏振浩小朋友,制作时很小心的,并及时把自己和自己一组小朋友掉下去的垃圾捡起来了,孩子们制作好自己的东西后都急着玩起来还是没注意自己的'垃圾,夏振浩小朋友却不声不响的一个人在整理着教室中的垃圾。通过这个可以看出夏振浩小朋友明白了也在时时注意自己身边产生的垃圾并能进行及时的处理。
活动反思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次性的物品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使用。在幼儿的生活中,他们随时随地会接触到一次性物品。幼儿有关于“一次性物品”的生活经验,活动中老师和幼儿合作示范制作物品,看了简单制作过程。让孩子们欣赏了老师们自己制作的小制作,孩子们都很兴奋,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把一些废旧物品变出各种好看的物品。通过让幼儿用各种废旧物品大胆进行制作,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鼓励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独立思考,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快乐。在这次活动中不仅增进了师幼间的和谐关系,孩子们还学到了知识,也体会到了废旧物品带给自己的快乐,知道了怎样看待废旧的物品,也让幼儿更进一步的引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懂得自己应该如何来进行环境保护。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空气压力的存在。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养成乐于探索,乐于猜想的习惯。
3、对实验结果用语言进行表述,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空气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空气无处不在,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材料准备:装有水的水盆,空矿泉水瓶,锥子,吸管,纸片,平口的玻璃杯,氢气球,画有表格的记录单,报纸,真空吸盘。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装满水的瓶娃娃,它想和大班小朋友玩个游戏,如果把它的`瓶盖打开,放到装满水的水盆里,猜猜我肚子里的水会怎样?小朋友们记得要在记录单上写上结果哦。
二、探索活动。
1、幼儿分组实验操作,发现水不会流出来,引导幼儿探索怎样使水流出来的方法,师引导幼儿,空气宝宝可以帮助你们的。
2、出示材料,吸管和锥子,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让水流出来的方法。
师引导幼儿小结:当空气宝宝进到瓶子里,水就会被空气宝宝挤出来,空气宝宝,力量很大。
3、师:看,老师这还有一杯满满的水,把瓶子倒过来用一张纸盖住杯口,水会流出来吗?请幼儿猜猜,并做记录。
4、幼儿分组试试,进一步感知空气的力量。
师引导幼儿小结:是空气宝宝的力量把纸片托住了,水流(大考吧幼儿教育 )不出来了。
5、师:老师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游戏,把报纸放到杯子里,然后把杯子放到水中,想想有什么办法不让报纸湿了。
6、幼儿分组探索,讨论尝试,交流结果。
7、师小结:当杯子口垂直于水面放入水中时,由于空气宝宝在杯子里面水就流不进去了,报纸就不会湿。
三、分享交流。
空气宝宝的力量真大,幼儿相互交流实验结果,第一个实验水流出来是空气宝宝的力量把水挤出来的,第二个实验水没流出来是因为空气宝宝的力量把纸片托住了。第三个探索,孩子们发现由于空气宝宝占满了杯子,水流不进去了,报纸就不会湿。
四、活动延伸。
出示真空吸盘,让幼儿讨论它为什么会吸到光滑的墙面上?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游戏目标:
1、懂得节约资源是减少垃圾的根本途径。
2、认识循环再造的概念,懂得物尽其用,废物利用。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游戏准备:
1、各种各样的废纸盒
2、录音机、磁带
游戏过程:
1、组织教学,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玩游戏.
2、发现地上有许多的垃圾,教师和幼儿一起分析原因和好坏。
3、游戏:变废为宝规则:教师将幼儿组织成一个纵队,将发现的纸盒从第一个幼儿手中传出,当音乐停了,拿着纸盒的幼儿将以最快的速度,用纸盒动手做一个玩具.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4、游戏反复进行。
5、展示幼儿作品。
6、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如果能做出多种纸杯变废为宝的作品则更佳;
2、通过对幼儿的启发,希望他们能渐渐养成节约环保意识、 变废为宝意识,为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做铺垫;
3、教师可以在制作手工的过程中,与幼儿多做互动,以引起幼儿的注意力;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听取听课老师提出的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让我的这节手工课更加丰富多彩!
小百科:宝,汉语常用字,读作bǎo,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是指珍贵的东西,即《说文解字》:“宝,珍也。”引申为玉器的总称、玉质的信物、帝后太子的印信,也引申为珍贵的等义。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1-02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电》科学教案04-13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04-13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
大班教案科学教案11-10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03-06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