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优选(4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18.给家乡孩子的信
拟 3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巴金爷爷的.崇高品质。
突破重、难点的过程
一.揭题,审题
1.出示课题。
2.提问:你们了解巴金爷爷吗?能介绍一下吗?
3.出示图片,谈话:巴金爷爷是四川人,中国文坛的泰斗,中国作协主席。虽然他不住在家乡,但是家乡的孩子很想念他,常常给他写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给孩子们的回信吧。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尽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
3.齐读生字词。
4.提问: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尝试听写,并检查反馈。
5.齐读生字词。
6.轻声再读课文,要求: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尽量自己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动手查阅工具书来解决。
7.组织交流。
10.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11.轻声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思考:这篇课文是主要讲了哪几个意思?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12.小结:一(1)二(2——5)三(6)
13.提问:巴金爷爷为什么要写这封信?信中表达了他对孩子们的什么期望?/article/
三.小结
1.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齐读课题。
2.指名交流。
1.按要求自读课文。
2.指名领读齐读。
3.指名正音。
4.齐读。
5.指名回答。
6.指名补充。
7.尝试听写。
8.齐读。
9.按要求轻声再读课文。
10.指名交流自读情况。
11.听读,正音。
12.轻声练读课文,并且思考。
13.指名回答。
14.指名回答并补充。
1.指名交流。
精彩创意
搜集信息
轻声读课文,要求: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尽量自己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动手查阅工具书来解决。
作业设计
实践活动
(1)听写词语;
(2)熟读课文,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片段,有感情的朗诵;
(3)了解巴金爷爷的有关知识。
语文教案 篇2
课文原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三课时√√(二课时) √(会员)
2.芦花荡√ √(原创 四课时)√ √(长、详)
3.蜡烛√详案 √√(原创) √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简) √ √探索型√
5.亲爱的`爸爸妈妈√① √② √
第二单元
6.阿长与《山海经》√ √三则
7.背影√ √ √
8.台阶√(Doc版,一课时) √ √二则
9.老王√简案 √(详) √
10.信客√(简)(详)各一份 √ √
第三单元
11.中国石拱桥√简案 √ √二则
12.桥之美√两则 √(创新研究) √
13.苏州园林√ √
14.故宫博物院√ √ √
15.说“屏”√(简) √ 名师√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简详各一则 √ √
17.奇妙的克隆√ √ √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 √
19.生物入侵者√(简) √
20.你一定会听见的√ √ √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 √ √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 爱莲说优秀√√ √ √√陋室铭2课时
23.核舟记√详案√(详)第二课时 √ √
24.大道之行也√优化教学方案 √ √(简)
25.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 √
第六单元
26. 三峡√①√珍藏版 √ √
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 √
28.观潮√(2课时) √详略各一则√(名师)
29.湖心亭看雪√① √② √ √ 30.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 登岳阳楼√√ (名校资料)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琵琶女的的凉身世和诗人贬职失意的苦闷心情,琵琶女的飘零身世和诗人宦途潦倒,沟通了彼此的感情渠道,控诉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
2、赏析这首诗的音乐美、意境美。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朗读背诵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引导学生从对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3、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写作背景
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很尖锐,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朝廷宦官专权跋扈,藩镇割据作乱,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他为官有"兼济天下"之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白居易担任左拾遗(谏官),多次向唐宪宗上书,提出一系列改革时弊的措施,同时他又写了揭露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的《新乐府》、《秦中吟》等讽喻诗,结果触犯了掌握军政大权的豪门贵族,引起唐宪宗和一些权臣的恼恨。元和九年被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这一闲职。
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国耻".激于义愤,他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但都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谣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明教",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谕诗,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社会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这首诗是诗人贬职到江州的第二年(元和十一年)秋天写的,当时诗人45岁。
《琵琶行》的'"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统称"歌行体".它的特点是"篇无定句,句无定字",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化。唐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诗体裁。
二、整体感知
1、 听朗读录音,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贾(gǔ) 恬(tián) 谪(zhé) 思(sì) 霓裳(cháng)
六幺(yāo) 嘈嘈(cáo) 间(jiān)关 虾(há)蟆(má)
名属(zhǔ)教坊(fāng) 绡(xiāo) 钿(diàn) 篦(bì)
呕(ōu)哑(yā)嘲(zhāo)哳(zhā)
2、学生默读全诗,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名段内容。
第一段写浔阳江头夜送客;第二段写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段写江心自诉身世苦;第四段写同病相怜感慨多;第五段写重闻琵琶青衫湿。
三、讲析小序
1、请学生朗读小序。
2、请学生口译小序,教师提示注意以下词句。
左迁:贬官降职。古代以右为尊,以左为卑,所以把贬官降职叫"左迁".
明年:第二年。
铮铮然有京都声:音调清脆动听,有京都流行乐曲的声调。铮铮,金属相击声,这里形容弦声清脆。
倡女:"倡"通"娼".这里指歌妓。
命酒:吩咐摆酒席。命,动词,叫,吩咐,命令。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
憔悴:脸色黄瘦。
转徙:不断转换地方,迁移居处。
恬然自安:心境平静,自觉安适。恬然,平静坦荡地。
斯人:这个人,指琵琶女。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天晚上才感觉到有被贬的不愉快的意味。谪,降职外调。
因为长句:就写了一首长诗。因,连词,于是,就。为,动词,写,作。长句,指七言诗。
凡六百一十六言:共计六百一十六个字。凡,共计。言,字。
命曰:命,动词,取名,叫它。
3、请学生概述小序的内容及作用。
明确: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
小序的作用:说明了写这首长诗的原因和命名,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4、小序和诗歌哪些段落分别照应?
明确:"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和第1自然段照应。"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和第2、3自然段照应。"予出官二年,……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和第4自然段照应。
5、小序中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对此,你有何看法?
明确:"恬然自安"者,是话中有话,实际是说遭受贬谪的苦闷始终萦绕心头,一直无法自安,而"迁谪意"当然也不是"是夕"才感受到的。这两句反话,既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抑郁愤慨之情,也是强调这次与琵琶女偶然相遇的事件给他的感受之深,是扣住"同是天涯沦落人"来说的。
四、赏析诗歌第1段。
1、学生朗读第1段,教师提示下面词句。
浔阳江: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面的一段长江,因临近浔阳,故古称浔阳江。
主人下马客在船:这一句是互文,意思是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马,登上船。
2、作为叙事诗的开头,这一段都写了什么内容?这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用诗句中的一个字概括这一段所渲染的气氛特点。
明确:这一段是全诗的引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引了了琵琶声。
头两句写江头送客,正当秋夜,枫叶如丹,荻花飘白,风声瑟瑟,这就烘托了一种惆怅惜别的悲凉气氛。
中间四句写船中饯别,"举酒欲饮无管弦"为琵琶女的出场埋下伏笔,并和后文"浔阳地僻无音乐"照应。在无管弦的寂寞中饮酒,自然"醉不成欢"酒喝得虽多,却不成欢,言外之意是心情郁闷,一个"惨"字不但渲染出气氛的特点,而且含蓄地吐露了诗人的悲抑心情。而船外则是江面茫茫,月影沉壁。诗人的离情别绪,有如荒江冷月。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而且也为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环境气氛。
最后两句用"忽闻"造成语气的强烈转折,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用水上传来的琵琶声打破了寂寞、郁闷和凄清。用"主人忘归客不发"突出琵琶声的艺术魅力,感情由悲抑转为惊喜。
这种气氛可用诗中的一个"惨"字加以概括。
五、作业背诵第1自然段。
第2课时
一、赏析诗歌第2段。
1、"寻声暗问弹者谁"一句中的"暗"字,有人把这个字解释为"偷偷地"、"私下里",表明诗人因自己的身份不便公开、直接问。把这种解释与课本中的解释比较一下,哪个更准确生动?
明确:前者的解释与语境不合。诗人"暗问弹者谁"说明他并不知道弹琵琶的是歌妓,所以不存在顾虑自己为官的身份问题,后来知道是歌妓,诗人也没有因自己的身份顾虑什么,相反,对歌妓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尊重。把"暗"解释为"轻声"准确生动,因为琵琶声太动人了,致使"主人忘归客不发",在冷寂凄清的氛围中,琵琶声越发显得凄楚动人。"轻声"问才能表现出诗人被乐声所吸引而不忍去打断琵琶的弹奏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琵琶女弹奏的高超技艺。
2、"琵琶声停欲语迟"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几句反映了琵琶女怎样的心理情态?一般的都认为是表现了她的"羞涩",你以为如何?
明确:一个红极一时的歌女年长色衰之后,嫁作商人妇,又遭到重利薄情商人的抛弃,面对这世态的炎凉,她有满腹的哀怨和苦衷。她弹奏琵琶不是招徕顾客,而是借琵琶抒发自己哀怨的心曲。这一系列不同寻常的举止情状,表现了她不愿随便重新抛头露面的心理,暗示出她有着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和艺术才能。
3、琵琶女本不愿抛头露面,可为什么最后还是出来了?请从诗句中找出答案。
明确:由于诗人"寻声暗问弹者谁",又"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又"千呼万唤",琵琶女深感盛情难却,却之不恭。诗中用了"寻""问""移""邀""添""回""开宴"这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听到琵琶声后所激起的惊喜心情和邀见琵琶女的急切心情。在沦落天涯的不幸际遇中,觅得知音,这对于琵琶女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慰藉和鼓舞。诗人的举动表示了他对琵琶女应有的尊重和礼貌,这是以艺会友,决不同于一般文人墨客狎妓,征歌点曲。所以琵琶女终于摆脱了重重顾虑,登上了诗人所在的船头。然而毕竟是陌生人,不免有些拘谨,也许还夹杂着一点儿羞涩,故而"犹抱琵琶半遮面". 4、从"转轴拨弦三两声"起以下24句是写弹奏琵琶的全过程,这是全诗描写的重点,也是全诗写得最精彩的地方。这部分都写了些什么内容?请归纳概括一下。
明确:前8句中主要写了弹奏者的动作和弹奏者(也包括诗人)的心理,中间14句集中描绘琵琶乐声,其中也融进了诗人的感受。最后两句写周围的环境,烘托弹奏的效果。
5、反复诵读这24句,你能否感受到诗人在描绘琵琶声乐时是围绕一个什么字来写的吗?
明确:注意诗人表达感受的语句,可知是紧紧围绕一个"情"字来描绘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演奏前的调弦试音,却已使听者感到了一种动人的情韵,可见琵琶女身手不凡,造诣颇深。"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这是概括地总写一笔,依然扣住"情"字,"弦弦""声声""似诉""说尽",充分显示出乐曲的表现力,乐声是如此哀怨低沉。一开始就把琵琶声音与人物的感情交融在一起了。
6、"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两句表现了琵琶女怎样的神态?
明确:这两句既传神地写出了琵琶女从容自若的神态,挥洒自如的风度,又表现了她沉稳端庄的性情,还写出了她精湛娴熟的技巧,诗句凝炼而含义广博。高超的演奏是琵琶女感情、心灵、性情的表现,而知音者的聆听叹赏表现他对乐声的深刻感知和透彻理解,也反映了聆听者的感情、心灵、性格和艺术修养。
7、诗人用了哪些比喻描写琵琶的声音?
明确:比喻琵琶声
明喻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四弦一声如裂帛
粗重急骤
细轻委婉
强音收束
暗喻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轻脆圆润
宛转流利
阻塞不畅
低沉停滞
突然爆发
激越雄壮
8、请学生归纳乐声旋律的变化情况。
明确:乐声由舒缓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雄壮激越——强音收束。从这个变化中,我们再结合琵琶女的不幸身世,似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思绪的起伏变化,似乎听到了她在诉说不幸的平生和心中无限的幽愁暗恨。
9、在乐曲终了之后,诗人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结尾,这两句作用如何?
明确:诗人没有直接写听者的热烈反响以说明琵琶女技艺非凡和乐声的感人至深,否则过于直白就不含蓄,不含蓄也就显不出深沉了。用"东船西舫悄无言"的寂静无声,反衬"有声"的音乐效果,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了。人们无声地沉浸、陶醉在艺术的享受之中,那深深打动人的乐声仿佛缭绕迂回耳际,不由得使诗人想到了自己浩茫的心事,引起情绪上的波澜。在这片刻的沉寂中,只见一轮迷蒙的冷月荡漾在江心的微波之中,它提醒诗人从乐声中回到现实中来。这句景物描写点染烘托了浓重的氛围,与复杂的乐声融为一体,共同表现了琵琶女与诗人息息相通的复杂情感,是那么的忧愤、哀怨凄楚、苍凉,给整个音乐形象补足了画龙点睛之笔。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2.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学会读书。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学会读书。
教学难点
了解文中提到的众多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所学的《孙权劝学》导入
二、介绍作者
1、教师结合课本的注解,简单介绍有关冰心的情况。
学生认真听记,初步了解冰心。
三、检查预习情况
四、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本文的写作顺序?在这篇文章里冰心想说什么?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
五、研读课文
1、“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读书有哪些好处呢?
学生讨论“好”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从文中找出这方面的语句,具体分析。
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以上内容体现了“读书好”这一中心。
②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例如:读《三国演义》可以了解三国时代的“天系大势”。
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历史。
读《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小说可以“知道许多国外的人情世故”。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读《聊斋志异》对文言作文有很大帮助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第11段“从读书中……得不到的”
小结:本节我们重点分析“读书好”具体表现在在四个方面,这些都是作家的经验之谈,希望我们读后有所收益。
3、“读好书”在冰心看来又应是如何的?
在欣喜回忆晚年不能“行万里路”,仍能“读万卷书”情况后,分别从古典文学、现代文艺作品两方面给读者传授挑选、比较书的经验。情节要精彩,人物要生动,感情真实质朴。
4、你是怎样读书的?
5、冰心的读书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
有选择,然后广泛涉猎,要有恒心。
六、拓展延伸
1、四大名著是哪几本书?
2、你们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
七、布置作业
以《我与书》为题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忆读书(冰心)
一、多读书:自认字后……晚年(从时间上写)
涉足古今中外,读书万卷(从书的种类、数量上写)
二、读书好:写作情感知识思想品德
三、读好书:挑选、比较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尊严教案02-04
语文《石榴》教案02-16
语文《猫》教案01-11
语文园地教案04-10
[精选]语文教案09-15
语文教案【经典】09-16
【经典】语文教案08-19
语文教案(精选)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