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必备[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针对探究木材的特点提出观察试验的大致思路,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试验;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在探究木材特点的观察试验中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观察试验结果;意识到不合理使用木材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知道木材是天然材料,了解木材的性能及用途。
教学重点:在探究木材特点的观察试验中体验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各种各样的木材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师谈话;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家中的家具吗?一般的家具都是用什么做的?学生自由回答,从而导入新课。
活动二
上课伊始,教师先检查同学们带来了哪些木材,知道哪些品种的木材,让学生谈谈搜集过程中的体会。
探究过程;
1、提出关于木材的问题
(1)学生自由提出问题:你想研究关于木材的哪些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讲问题一一板书出来。
(3)让学生根据研究方向进行分组,研究兴趣相同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
3.对所选的问题尽心分组研究
(1)小组同学共同制定研究计划。
(2)汇报研究计划,其他小组提出有效计划
(3)各小组在其他小组建议的'基础上,对原有研究计划进行适当修改,形成新的探究方案
(4)教师进行试验前的指导,提出指导性的意见,提醒学生注意试验安全,出示“研究提示”。
(5)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4、各小组进行实验成果展示
(1)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学记录、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
(2)教师、其他组同学进行适当补充。
5、进行二次交流,获得认识。
(1)教师提出要求;对各组同学的研究进行汇总,有哪些收获?
(2)总结;木材的共同特点。
6.认识木材是天然材料,要珍惜木材
(1)展示一棵树长到成才的时间材料。
(2)认识到木材是天然材料。
(3)展示生活中对木材的浪费情况。
(4)小结;木材生长期长,来之不易,要珍惜木材。
7、创新想象有什么材料可以代替木材?
(1)学生自由想象
(2)20年后木材的展望
(三)自由活动
1、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分成两组;一组观点是提倡使用一次性木制品,另一组观点是不同意使用一次性木制用品。
2、学生充分展开辩论活动
3、教师针对同学的辩论进行总结
(四)拓展活动
调查:一天中,一个中等规模的饭店共用掉多少双一次性木筷?照这样计算,一年会用掉多少木材?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热爱水生动物,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2、发展幼儿的分类、概括能力。
3、引导幼儿了解水生动物的多样性及其主要类别并能正确分类。
活动准备:
1、精神准备:带幼儿观看动画片《海底总动员》事先了解海洋的有关知识
2、物质准备:
(1)配合活动的课件《水生动物》。
(2)鱼类等各类别的图片
活动分析:
海底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孩子对这个世界也充满好奇,设计此活动的重点为:引导幼儿了解水生动物的多样性,认识水生动物的主要类别。活动中教师结合前不久刚播出的电影《海底总动员》中多利的形象引领幼儿去了解,利用课件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力求扩大幼儿的视野。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向幼儿介绍一位朋友。
2、出示多利,借用多利带幼儿去认识它水中的朋友。
二、展开:
1、让幼儿自己去认识各种水中动物,然后请幼儿说一说。
2、通过课件向
幼儿介绍鱼类动物的特征。
提要求:
(1) 两个人一组交换桥的模型进行实验。
(2) 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你发现什么?怎样知道的?
交流讨论:结果怎样?为什么拱式桥承受的木片更多呢?
3、利用课件演示两种桥关于承重力的科学道理。
小结:在相同条件下,由于构造不同,拱式桥比梁式桥的承重力大。
4、欣赏各种桥的图片。
小结: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和需要,聪明的人们建造了美观、坚固、实用性强的桥。现在,各种桥的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
引导提问:你想有一座什么神奇的桥?
总结:把小朋友想出来的金点子寄给造桥的工程师叔叔,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家说的'新式桥会诞生的。
三、延伸活动:带幼儿参观。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水生动物》
今天上午组织幼儿进行了评优课科学活动:《水生动物》。重点通过课件及动手操作了解水生动物的多样性,认识其主要类别。活动中以讲解法、操作法为主。难点通过演示课件的方法让幼儿在了解了其主要类别的基础上能正确进行分类。从整体情况看,有90%的幼儿能集中精力,较有兴趣地完成本次活动,现将反思如下:
突出的成绩:
(一)制作的课件能很好地引起幼儿的注意。
本次的活动中在介绍各类水生动物的特点时教师采用了课件的形式进行介绍,漂亮的
课件一下就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力,孩子都在聚精会神地观看,这样也就更能让幼儿较快的了解活动的内容。
(二)将各类动物的特点编成了简单易记的儿歌。
简单易记、朗朗上口的儿歌很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在向幼儿介绍各类水生动物的特点时也采用了这一形式,将鱼类、水生哺乳动物、水生爬行动物、水生甲壳动物及水生软体动物各自的特点编成了便于幼儿记忆、朗诵的儿歌让幼儿了解,一方面带幼儿了解了其特点另一方面通过幼儿朗诵诗歌也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好听的诗歌加上漂亮的课件很大的调动了幼儿对这次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存在的不足:
(一)分析教材不透彻。
本次活动之前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比如为让幼儿能更好地了解各类动物的
特点,教师特意为本次活动创编了易与记忆的儿歌,效果虽然不错但由于安排的内容较多导致孩子掌握起来有些困难,使效果大打折扣,这还是与教师分析教材不够有关系。
(二)活动内容安排的太多。
本次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和安排的内容过多有关系,在本次的活动中
教师安排了鱼类、水生哺乳动物、水生甲壳动物等5种动物的特点,目的是带幼儿在了解了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分类,但安排的过多所以幼儿了解起来就有些困难,也就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了。
这次评优活动是对平时的教学工作积累的一个集中展示,在这次活动中通过听各位老师的课使我学到了许多优点,也得到许多启示,今后,我将纳入自己的教学经验中,更好的为孩子服务。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过程与方法:
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2、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3、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教学难点】
自制简易显微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手电筒或小镜子。
教师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相关课件(如显微镜的历史等)。
【教学过程】
一、显微镜的发展
1、如何放得更大?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
生:用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
2、介绍各种显微镜
1) 最早的光学显微镜: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镜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后来光学显微镜经不断改进,最大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
2)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一下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一万倍。20世纪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200万倍。
3)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3亿倍。
二、做个简易显微镜
1、怎样放得更大?
师: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与努力呢?我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让学生尝试回答)
2、我们自制显微镜
1) 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 但即使我们将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数也只能达到25倍左右。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
2) 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借助纸筒,参考第10页的方法自制一个显微镜。(事先让学生自备与放大镜外径一样大的纸筒每组1-2个,否则课堂上的时间会不够)
3)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
三、小结
17世纪时,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们就像我们一样,尝试着把两块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观察工具,它们便是显微镜的前身。
板书设计:
略
科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风》的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和动手实验,认识空气流动就是风,从而体会到风的大小、冷热,认识到大自然的风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学情分析
科学教学要实现教学的任务就必须对学生这一教学活动的主体有充分的了解与分析。其中包括他们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影响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各种因素;以学习动机为核心的非认知因素以及学生集体对教学的影响。这样才能有效地调整教师的教学,调整课堂设计,调整教学方法,协调教学环境等等,实现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发展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借助媒体的实验方法,推断空气流动可以形成风。
(2) 通过对教室里的空气流动的探究活动,知道教室里的空气也在流动。
(3)认识流动空气就是风,体验到空气流动得越快,风越大;空气流动得越慢,风越小。
(4)能说出大自然中不同的风,并认识它们的.好坏处。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教室里空气流动的探究活动过程,体验空气流动就是风的探究过程。
(2)能根据假想的答案,自行设计观察空气流动的方法,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认识科学存在与周围世界,培养学生乐于研究周围世界的科学精神。
(2)养成保持室内空气流动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空气流动与风之间的联系,即“空气流动就是风”的真正理解。
教学难点
借助观察受风影响的可见物运动情况来观察教室里风的运动情况。
科学教案 篇5
科学活动是指人们从事探索事物存在及变化的状态、原因和规律的实践活动,整理了活动设计的科学领域教案,欢迎欣赏!
一、 活动目标:
1、 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 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尝试运用绘画记录的方式表达、交流物体滚动的轨迹, 发展学习的自主性。
活动重点:了解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活动难点: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二、 活动准备:
方形积木、三角形积木、小圆球、纸杯、羽毛球、椎体塑料玩具、茶叶筒、水笔、白纸2张。
三、 活动设计:
(一) 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认识操作的物品,感受物品的形状特点。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东西,谁能说出它们的名字?老师和孩子一起说一遍。(积木、茶叶罐、小球、羽毛球、纸杯)
师:这些物品会滚动吗?(幼儿:会;不会。。。)
师:我不知道你们谁说的对,怎么办?(幼儿:试一试就知道了)师:好,每人拿2-3个物品放在桌上,用手轻轻一推,看它是否会滚。听到老师拍手就停止玩,将你认为会滚的物品放进绿筐里,不会滚的'物品放进红筐里。
2、 幼儿实验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 教师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1〉你玩的是什么?它会滚动吗?
〈2〉为什么绿筐的物品会滚,红筐的物品不会滚动?
〈3〉你还知道哪些物品会滚动?它们为什么会滚动?
教师小结:圆圆的物品会滚动,有角的物品不会滚动。
请孩子检验筐里的物品,将放错的物品纠正回来。
(二) 幼儿再次自由操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1、 这些物品都会滚动,它们滚得一样吗?它们是怎么滚的?每人拿一样物品滚一滚,仔细看看它是怎么滚的,等会儿把你的发现告诉我。(幼儿探索,听老师拍手后将手中物品放回筐里)
2、 幼儿讲述自己组的实验结果。
师:你玩的是什么?它是怎么滚动的?你能画出它滚动的路线吗?教师提供一张大纸,请个别幼儿画出物品滚动的轨迹。 (请3-5个孩子)
(三) 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师:有的物品滚得直直的,有的物品滚得弯弯的。
(1)为什么有的滚得直直的,有的却弯弯的?这是什么原因呢?请你拿一个物品,跟你的同桌小朋友一起轮流滚一滚,比一比,仔细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听到老师拍手后,将滚得直直的物品放在绿筐里,将滚得弯弯的物品放进红筐里。
(2)师幼交流。
师:什么东西滚得直直的?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东西滚得弯弯的?它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形状,对比形状的不同。
(3)以贴图形检验成果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你觉得它滚动的路线是怎么样的,请你贴到上面的表格上。(幼儿互相检查)
师幼共同交流实验结果:我们发现,茶叶筒的两头是一样粗的,它可以滚得直直的;一次性纸杯两头粗细不一样,滚得弯弯的,原来物体的滚动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
(四) 延伸:小球球和茶叶罐形状不一样,为什么它们都是滚得直直的呢?这是什么原因?我们回家问问爸爸,或者上网查查。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材料:
1、玻璃球、硬塑料球、铁螺丝
2、海绵、纸球、毛线球
3、小猫瓶
4、报纸、棉花、海绵、毛巾
活动指导:
一:感受硬的东西掉在盘子里的声音大,软的东西掉在盘子里的声音小。
(一)介绍材料:棉花、海绵 、纸团、硬塑料球 、铁螺丝、玻璃球
(二)提出任务:喂猫时感知谁落在盘子里的声音大谁的声音小,回来后告诉老师。
(三)幼儿尝试:喂不同的东西感知声音的大小
(四)老师指导:
1、谁掉在盘子里的声音大,谁掉在盘子里的'声音小。
2、喂过的东西要拿到另一个碗里。
(五)小结:
1、猫吃的东西掉在盘子里的声音一样大吗?什麽声音大,什麽声音小。
2、请一个幼儿到前面逐个演示(帮助幼儿回顾经验)
(六)再次尝试,利用以有经验进行分类:(软、硬各一碗)
提出任务:把掉在盘子里的发出声音大的放在一个碗里,声音小放在一个碗里。
小结:摸一摸感受软的掉在盘子里的声音小,硬的掉在盘子里的声音大。
二 让硬的东西掉在盘子里的声音变小
(一)老师演示:盘子里垫毛巾使声音变小
(二)幼儿尝试,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让硬的东西掉下在盘子里的声音变小(用棉花、报纸、海绵)
(三)简单小结:“让硬的东西掉在盘子里的声音小了吗?”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硬的东西掉在盘子里产生的声音大,软的东西掉在盘子里产生的声音小。
2、培养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科学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丰富幼儿(幼儿食品)关于红、黄、绿、蓝等颜色方面的经验,初步了解颜色可以变化。
2、引导幼儿学说“我给太阳妈妈(妈妈食品)找到了x x颜色宝宝(宝宝食品)。”
3、知道一些常见事物的颜色代表的含义。
二、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天亮了,小朋友快醒醒。我们一起到花园里去锻炼身体吧。”(随音乐做律动)
2、“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听休息音乐做放松运动)
3、“瞧!那是什么?”(太阳慢慢升起)
4、“我们一起跟太阳妈妈问好。”
(二)、太阳妈妈向幼儿介绍自己和七个颜色宝宝。
1、“小朋友们好!我是太阳妈妈。我有七个可爱的颜色宝宝。他们是红色宝宝、橙色宝宝、黄色宝宝、绿色宝宝、青色宝宝、蓝色宝宝、紫色宝宝。”
2、以“幼儿呼唤颜色宝宝的名字,发现有的颜色宝宝不见了”的形式引出话题,激发幼儿找颜色宝宝的兴趣。
(1)“我们也来和颜色宝宝们打个招呼吧!红色宝宝你好!橙色宝宝你好……咦!哪个宝宝不见了?”
(2)“这些宝宝真调皮,肯定藏在花园里。”
(3)“我们来帮太阳妈妈找颜色宝宝,好吗?”
(三)、找颜色宝宝。
1、幼儿帮助太阳妈妈在花园里寻找颜色宝宝,找到后相互交流,并学说“我给太阳妈妈找到了x x颜色宝宝。
2、幼儿将找到的颜色宝宝送回家。(把颜色宝宝插在太阳妈妈身上相应颜色的口袋里)
4、太阳妈妈和幼儿共同检查颜色宝宝是否找对了家。(重点向幼儿介绍青色宝宝)
(四)、颜色宝宝遍变魔术。
1、“我们帮太阳妈妈找到了颜色宝宝,她呀要请颜色宝宝给我们表演个魔术。”
2、教师表演:红色颜料与蓝色颜料调和变成绿色。
(五)、引导幼儿了解不同颜色所代表的含义。
1、“太阳妈妈的这些颜色宝宝个个都有本领,他们可以告诉我们好多事情。”
2、出示生熟西红柿,请幼儿判断哪个是生的?哪个是熟的?
“一个西红柿是红的,所以它是熟的;剩下的一个西红柿是绿的,所以它是个生西红柿。”
3、出示红、绿灯。让幼儿了解红、绿等的不同含义。
(1)这是什么?”“听听看红灯说了什么?”(停下)
(2)“这是什么?”“听听看绿灯说了什么?”(请通行)
(六)、让幼儿理解彩虹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
1、“现在,颜色宝宝要一起给我们表演节目了。瞧!它们在一块变成了什么?”
2、“弯弯的,像一座桥一样在天空中,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彩虹。”(幼儿学说)
3、“彩虹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个颜色宝宝组成的。”
4、“你们见过彩虹吗?”“到了夏天,下过雨之后太阳一出来,我们就能看见彩虹。”
5、“老师这儿有几张彩虹的照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七)、联欢活动。
1、“现在,我们和太阳妈妈、颜色宝宝们一起来跳个舞吧。”(音乐)
2、“天不早了,太阳妈妈要带着她的颜色宝宝回家了,一起和太阳妈妈和颜色宝宝说再见吧。”
托班科学活动教案——纸宝宝朋友
活动目标 : 1、看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纸。
2、尝试用团、抛、踢等不同的动作玩纸,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餐巾纸、手工纸(红黄蓝绿)、 报纸、超市的广告纸;纸箱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这是——出示纸袋。可以放什么?我在纸袋里放了,宝宝喜欢的.纸,猜猜看是什么纸?
2.看看讲讲。
(1)餐巾纸 (生活)---边出示边说 这是---餐巾纸。
教师提问:餐巾纸帮宝宝擦什么? 你是怎么擦的?
儿歌:餐巾纸,折起来,擦鼻涕,真干净。
(擦过的餐巾纸放哪里?)
(2)我的纸袋里还有——出示手工纸 (颜色)
提问:这是什么颜色的手工纸?(红黄蓝绿) 手工纸可以干什么?(可以剪、可以撕)
游戏:手工纸变变变,变架飞机飞飞飞……
(3)超市的广告纸 (认说日常用品)---
提问:小朋友在广告纸上看到了什么?
讨论:你想到超市买什么东西?
(4)我们再看看,纸袋里还有—— 报纸 (新闻)
提问:报纸是谁看的?报纸上有什么?
小结:宝宝长大了,也来看新闻、看故事。
3.玩报纸
(1)超级捏捏捏!(团成球)
捏捏捏,用力捏。谁的球小?谁的球大?
(2)抛——我的报纸球,飞起来喽!
踢——我的报纸球,踢起来喽!
滚——我的报纸球,滚过来喽!
4.送纸球宝宝回家。
托班科学教案:爸爸的大手
【设计意图】
爸爸是孩子孩子最亲近的人之一,为了增进父子之间的感情,设计这一节活动课。让孩子感受父亲的伟岸,感受父亲的本领,并为自己的父亲感到自豪。
【活动目标】
1.能判断、比较手的大小。
2.能说出爸爸大手的本领,为爸爸感到自豪。
【活动准备】
1.爸爸和宝宝在家里一起准备好材料(在A4纸的左侧画上爸爸左手的轮廓,宝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饰纸张的四条边,在右下角写上宝宝的名字),带到班上分组摆放的各桌上。
2.每桌一个小盘,一块抹布,盘中放一块浸过红颜色的湿海绵。
3.《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歌曲磁带、录音机。
4.幼儿用书第1册第2—3页。
5.尽量请爸爸来园参加活动。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是让宝宝判断比较手的大小。
2、难点是让宝宝说出爸爸的本领,为爸爸感到自豪。
【活动过程】
1、手指律动,引起兴趣。
与宝宝围坐在一起,做手指律动操,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2、引导宝宝寻找自己爸爸的大手印。
教师出示一个大手印。
“老师这里有一个大手印,是哪个宝宝的爸爸的?你能找出自己爸爸的手印吗?”
“你是怎样找到自己爸爸大手印的呢?你们把爸爸的大手打扮的真漂亮啊。”
让宝宝从桌上的手印中找出自己爸爸的手印。
3、启发宝宝说说爸爸大手的本领。
(1)请宝宝将自己的小手放到爸爸的手印上,比比大小。
“宝宝和爸爸,谁的手大,谁的手小?”
(2)鼓励宝宝讲讲自己爸爸大手的本领。
“爸爸的大手会做什么事情呢?”
“爸爸的大手能做这么多事情,可真厉害啊。”
“你们的爸爸棒不棒啊,你们的小手什么时候能像爸爸一样呢。”
4、手掌印画:大手拉小手。
“宝宝喜欢爸爸的大手吗?我们怎样才能和爸爸拉拉手呢?”
“咱们在爸爸手掌旁边也印上自己的小手掌吧。”
播放背景音乐《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引导宝宝将右手手掌在海面上轻轻按几下,在爸爸的大手旁印上自己的小手印。
5、亲子活动。
为进一步让宝宝感受爸爸大手的力量,体验亲子游戏的快乐,设计亲子游戏“运西瓜”。
爸爸在场的可与宝宝一起做游戏,不在的利用家长联系栏介绍游戏规则。
【活动延伸】
1.帮助宝宝将作品贴到墙饰“大手拉小手”专栏中。
2.带宝宝看幼儿用书,引导宝宝讲讲自己和爸爸的事。(泰安市宁阳镇中心幼儿园 刘晓慧)
托班科学教案:好玩的沙子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的操作尝试活动,感知沙的特性:沙是松散的、一粒粒的、细小的、不溶于水的。
2、初步了解沙的用途及教育玩沙的安全。
3、通过玩沙活动激发幼儿的愉快情绪,培养初步的探索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玩沙工具(铲、胶碟 、 、耙等)、水、手巾。
活动过程:
一、把幼儿带到沙池边,以玩沙导入学习活动,引出活动主题并进行安全教育。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沙),对啦,你们喜欢玩沙吗?
今天,我准备了很多玩沙工具,待会请你们用手玩一玩,用脚踩一踩,跳一跳,讲一讲你发现了沙有哪些秘密?告诉老师或者同伴们!不过你们玩的时候,请注意:不能把沙往上抛,要保护自己和同伴的眼睛和鼻子,不要用脏手揉眼睛。知道了吗?
二、通过各尝试活动,初步感知沙的主要特征。
A、幼儿自由玩沙。幼儿通过团沙、踩沙、筛沙、把水放到手上的沙里,然后再把沙放进水里等操作活动,感知沙的特征。
B、师生一起归纳沙的特点:沙是松散的、一粒粒的、细小的、不溶于水的等。
三、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沙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师:你们知道了沙有这么多秘密,那么沙有什么用呢?(沙可以用来建房子、铺路、彩沙可以用来作画、装饰等等。)
四、幼儿用沙进行建筑活动,感受沙带来的乐趣。
师:好,我们来当建筑师,把你想建的东西建出来吧!(幼儿自由构建)
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抱皮球》
托班教案
活动目标
尝试向下掷球并在球的回弹时将球抱住。
活动准备
大皮球人手一个、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皮球,请宝宝自由的玩玩,引起宝宝的游戏兴趣。
1.教师:宝宝们有没有玩过大皮球,谁来说说大皮球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大皮球想和我们玩游戏,它想和我们抱一抱。
二、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抱皮球的方法。
1.教师:大皮球、圆又圆,我来抱它玩游戏,向下抛、弹回来,接住皮球笑嘻嘻。
2.教师示范:向下掷球,当球回弹时立即将球抱住。
多次示范后引导宝宝徒手练习基本动作。
三、边念儿歌边引导宝宝做抱球的练习。
1.请宝宝散开,不要挤到同伴。
2.如宝宝的皮球回弹的太远抱不到,提醒宝宝向下掷的时候不要太远。
休息时请宝宝观看老师表演球的多种玩法,如自抛自接、踢球、拍球等。
四、请宝宝将皮球送回家。
探索自然《雨是什么样子的》
托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宝宝感受雨的美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说说雨是什么样子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动感图片—下雨了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看动感图片—下雨了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天气怎么样了?(下雨了)
2.提问:仔细看看,雨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说出,长长地、哗啦啦的、湿湿的。)
3.教师小结:雨是细细的,长长地,有哗啦啦的声音,是从天上落下来的,还是都透明的。
4.让幼儿思考:为什么说雨是透明的呢?
通过观察图片,让幼儿感知,理解“透明” 的含义。
教师告诉幼儿,因为我们能看到远处的大树、大山还有小船。
5.教师拿一块小玻璃,加深对透明的理解。
嘢!我看到小朋友了,玻璃是不是透明的呢?
6.让宝宝回家找透明的东西。
水杯,塑料袋子等。
套圈游戏
托班教案
活动目标
通过幼儿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在游戏中体会快乐。
活动准备
套卷工具
趣味练习
■ 活动办法
[导入]
出示道具,我们今天进行比赛。引起孩子的兴趣。.
[展开]
①讲述要求和规则,把孩子分成2组,兔子队和猴子队看那个队套的圈最多。
②在线内抛圈 那个队套中的比较多,那个队获胜。.
③并注意,没有游戏的小朋友在后面排好队。.
④游戏开始,幼儿积极的参加,老师注意观察。
游戏第一节结束,提示引导幼儿怎样可以更加准确的套中,掌握方法,游戏再继续。
[结束]
整理收拾,集中幼儿分享好的方法,并”颁奖“给获胜的队伍,没有获胜的有安慰奖。
注意在活动注意安全,孩子在游戏中,不要推 和拥挤。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10-04
【精选】科学教案10-03
[精选]科学教案07-22
科学教案【经典】08-12
科学教案(经典)08-23
科学教案[精选]08-08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经典)科学教案08-18
科学教案(精选)09-01
科学教案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