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时间:2023-11-06 09:55:54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10篇(实用)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10篇(实用)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懂得食物对身体健康的的重要作用,样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2、初步了解常见疾病防治、避开危险的初浅知识和方法。

  3、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图片、安全标志。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厨房。

  教师引导幼儿参观厨房的工作人员洗菜、切菜等过程,感受工作人员为了让小朋友吃饱,吃好每天付出的辛勤劳动。

  2、建议厨房人员制作各种多种图案的的包点,引起引起幼儿食欲。

  教师小结:小朋友平时要多注意饮食,不能乱吃东西。不然就会生病。

  3、教师可制作有些安全标志,贴在相应的地方,提醒幼儿躲开危险的.知识。

  4、配合家长,教育幼儿不要带小珠子、小夹子等不安全的物品到幼儿园。户外活动时,及时提醒幼儿不玩危险的游戏,不做危险的动作。初步学会保护自己。

  5、教师留心观察,可根据幼儿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疾病、危险时间等生成教育活动。

  6、组织幼儿讨论:假如与父母或老师一起外出时走失了该怎么办?

  教师引导幼儿应该学会求助或自助,如打家庭电话(必须记住家庭电话号码,懂得打电话的方法、步骤)应向警察叔叔求助(必须懂得家庭地址或幼儿园地址),等等。不应该随便跟陌生人走。

  7、活动结束。

小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欣赏儿歌,感受春天的美丽,初步认识春天的特征。

  2、初步学会用适当的词语更换儿歌中的某些名词。

  教学准备:

  1、观察过春天的景色,对春天的特征有初步的了解。

  2、PPT课件一份;。

  教学重点与难点:

  欣赏儿歌,初步认识春天的'特征

  教学方法与手段:

  示范模范法、视听讲结合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图片上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们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是春天的?

  2、提出问题:春天除了是这个样子的,它还会吹风,春天吹的风叫做什么风?

  3、引出儿歌: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儿歌,叫做《春风》。

  二、学习儿歌

  1、初步学习儿歌

  ①教师朗诵儿歌

  我们先一起来听听这首儿歌。在朗诵的同时,播放儿歌的PPT,朗诵节奏与PPT课件播放速度同步。

  ②提问幼儿:在儿歌中听到了些什么?

  ③根据幼儿回答情况再次朗诵儿歌,我们再仔细地来听一听,里面还有些什么?同时播放PPT课件。

  ④根据幼儿的回答,一一出示儿歌图谱,按顺序排列。引导幼儿充分理解每一张图谱的内容。在幼儿正确说出图谱内容后,引导幼儿集体用儿歌中语句一起念一念。

  ⑤学念儿歌

  根据图谱引导幼儿集体念诵学习儿歌。现在我们一起看着漂亮的图来说一说这首儿歌吧!

  2、进一步理解儿歌

  ①教师提问:春风为什么能吹绿了柳树?春风为什么能吹红了桃花?出来了蝴蝶是什么意思?吹醒了青蛙是什么意思?

  三、仿编诗歌

  1、启发幼儿用适当的词语更换原儿歌中的某些名词,学习仿编。

  春风吹,吹绿了柳树,还吹绿了什么?还吹红了什么?

  引导幼儿结合观察活动所积累的知识仿编儿歌,学习句式“吹X了XX”。

  四、结束延伸

  今天的儿歌我们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学的,回家后和爸爸妈妈比一比,看看谁念得更好听!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优美的旋律,学习自然地演唱歌曲后半段。

  2.在猜测蛋里是什么小动物的游戏中,以及教师的动作暗示下,仿编歌曲后半段并演唱。

  3.感受小动物破壳而出的情趣,表现对最后一个出壳动物的意外和惊喜。

  活动准备:

  1.知道小鸡是从鸡蛋里孵化出来的。

  2.不同大小的鸡蛋教具(图上的门可打开)大组(附l,图1—8)。

  3.立体的蛋,可掀开的“f]”,小鸭、小鸟、小蛇教具各一个(附1,图9~图13)。

  4.曲谱《小小蛋儿把门开》(附2)。

  活动过程

  1.以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前几天,妈妈发现一种神奇的蛋,蛋的身上居然有一扇门,我悄悄地把门打开,咦,会出现什么呢?教师范唱歌曲,激发幼儿对“蛋”上的“门”产生好奇心。

  2.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倾听、感知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1)教师出示一般大的“蛋”(见图1),第二次范唱,幼儿完整倾听,

  初步熟悉歌曲《小小蛋儿把门开》的旋律和歌词内容。

  (2)教师提问“开出什么动物呀?”幼儿说:“小鸡。”教师翻图确认。(见图2)

  (3)教师再出示大一点的“蛋”(见图3),说:“它的身上也有门,它会开出什么动物来呢?”教师第三次范唱。

  (4)教师提问“开出什么动物了呀?”幼儿说:“小鸡”。教师重复:“哦,是小鸡吗?”教师翻图确认。(见图4)

  (5)教师出示最小的“蛋”(见图5),说:“蛋宝宝在哪儿呢?”教师引导幼儿用手做出蛋的样子。进行第四次范唱。

  (6)教师提问“开出什么动物了呀?”幼儿说:“还是小鸡。”教师翻图(见图6)追问:“什么颜色的小鸡呀?”幼儿:“红色的。”

  (7)教师出示最大的“蛋”(见图7),范唱,激发幼儿好奇心。

  (8)教师提问“开出什么动物了呀?”幼儿:“还是小鸡。”教师翻图(见图8)追问:“什么颜色的小鸡?”幼儿:“橙色的。”

  3.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幼儿在感受歌词的同时,发现太小不同的蛋中藏着的都是小鸡。教师:“蛋里打开的都是——”幼儿:“小鸡”。教师追问:“小鸡怎么唱歌的啊?”幼儿做“小鸡”,教师做“鸡妈妈”,引导幼儿学小鸡唱歌。

  4.借助“立体的蛋”,引导幼儿创编歌曲后半段

  (1)教师出示立体的“蛋”(见图9),教师引导幼儿仿编歌 曲的后半段。歌唱1遍。

  (2)教师打开一个立体的“蛋”(见图10),激发幼儿对不同“卵生”小

  动物的兴趣。仿编歌曲的后半段并演唱。教师:“这是 什么动物呀?”幼儿:“小鸭。”教师:“小鸭怎么唱歌的呀?”幼儿学唱:“嘎嘎嘎嘎??”。

  (3)教师再次打开一个立体的.“蛋”(见图11)。教师:“这是什么动物呀?”幼儿:“小鸟。”教师:“小鸟怎么唱歌的呀?” 幼儿学唱:“啾啾瞅啾??”。

  5.借助“奇怪的蛋”让幼儿感受意外和惊喜

  教师出示一个奇怪的“蛋”,打开后展示蛋中藏着的“可怕”的动物——小蛇(见图12),让幼儿在前后反差中感受意外和惊喜,歌唱1遍。 活动反思:

  在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的设计中,教师首先修改了歌词,将“开出一只小鸡来”修改为“开出一只什么来?”通过两句歌词的对比,可以发现,用这样的设疑方式可以给予幼儿更多想象的空间、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在范唱环节,教师通过打开各种大小不同的蛋儿的门,让幼儿愿意倾听,从识别颜色到学习动作到愿意尝试学小动物唱歌,一遍遍地感知音乐。在随乐演唱的同时,教师引导幼儿关注教师及同伴,学习用动作表现从蛋变成小动物的过程,调整自己的动作,努力边唱边做动作。在不断重复的乐趣中感受音乐,理解歌词,达成目标。从活动现场看,最后的游戏环节有些拖沓,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请幼儿举手选择的方式有时会阻碍部分幼儿的参与度,造成活动的不流畅。例如:在幼儿选蛋时,教师可以直接遵从第一位选择的幼儿,揭开红色或黄色的

  “蛋”,不必请幼儿举手选择。这样活动的流畅性和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可能会更高。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念儿歌,感受欢乐,融洽的气氛。

  2、愿意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

  1、课件。

  2、《生日快乐》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屏幕上出示漂亮的“大蛋糕”, 播放《生日快乐》歌,师生齐唱“祝你生日快乐”,感受气氛。

  教师提问:孩子们,今天谁过生日呢?请大家一起来猜一猜。(幼儿自由交谈议论)

  教师作性发言:哦,今天是妈妈的生日,孩子和爸爸正忙着给下厨房给妈妈做好吃的`呢。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妈妈过生日了,她喜欢吃什么呢?(幼儿自由议论:大虾、排骨、蔬菜、烤鸡~~~~~)

  教师自言自语地做思考状,忽然想到了,说:先来一盘虾吧。(屏幕上出示一盘红烧大虾)再烧一碗汤(出示一碗热气腾腾的汤)。

  2、学念儿歌前两句:“妈妈过生日,我和爸爸忙,先来一盘虾,再烧一碗汤”。

  3、引导幼儿思考:两个菜还不够,怎么办呢?再加几个菜吧!唉!爸爸在干什么呢?(引导幼儿观看大屏幕:爸爸在切黄瓜)那我能干些什么呢?(我也不能闲着,我帮爸爸放醋和糖吧。)给妈妈尝一口,妈妈会说什么呢?(唔,这个拌黄瓜,味道特别香)

  4、情景表演

  1、) 教师扮演妈妈,幼儿扮演孩子,孩子把拌黄瓜送到“妈妈”嘴里,妈妈尝一口。一边点头一边说:“唔,这个拌黄瓜,味道特别香”。妈妈与孩子相拥在一起。

  2、)教师与幼儿互换角色,幼儿扮演妈妈说:“唔,这个拌黄瓜,味道特别香。”

  5、学念儿歌

  1)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一起给妈妈过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生日,老师心里非常感动,就把作者件事情编成了一首儿歌,名字就叫《妈妈过生日》。

  2)教师朗诵儿歌《妈妈过生日》幼儿集体跟念。

  6、仿编儿歌

  1)请幼儿说一说妈妈喜欢吃的菜。

  2)用幼儿提出的菜名替换儿歌中“先来一盘虾,再烧一碗汤”这两句。

  如“先来炒鱼片,再烧青菜汤”,“先来红烧肉, 再来炒鸡蛋”。

  “先来拌三丝,再烧排骨汤”,“先来糖醋鱼,再来土豆丝”。

  (三)结束部分

  教师简单讲评,把让幼儿把这首儿歌回家说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活动延伸]

  让幼儿再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妈妈分担一点家务劳动。

小班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培养初步的自理能力。

  喜欢朗诵儿歌,理解儿歌的主要内容。

  活动准备

  视频短片“洗手的正确程序”(《我喜欢幼儿园》电子书20-21页)。

  活动过程

  形式:集体

  1、老师示范洗手的步骤,请幼儿说说老师洗手的动作。

  2、与幼儿讨论什么时候要洗手,为什么要洗干净手,手洗不干净会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3、请幼儿互相检查双手是否清洁,是否修剪了指甲。

  4、播放视频短片“洗手的正确程序”,请幼儿观看洗手步骤。

  5、与幼儿一起朗诵儿歌《洗洗手》:

  洗洗手

  打开水龙头,冲冲小手手,

  肥皂搓呀搓,泡泡多又多。

  再冲小手手,关上水龙头。

  擦去小水珠,干净小白手。

  6、请幼儿到卫生间,实际体验和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活动评价

  洗手的程序正确。

  能朗诵儿歌《洗洗手》。

  活动建议:

  与幼儿对话时,可运用关键词,例如干净、手指头、手指缝、手背、手掌、擦手等。

小班教案 篇6

  目标

  在游戏中学会生字,并给字宝宝找朋友。

  学习自己穿脱衣服,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准备

  大字卡一张,词卡若干,小字卡若干

  活动流程

  一、导入

  1、提问:“小朋友们我们每天早上起来都穿什么啊?”(幼儿回答引出穿衣服)。

  2、幼儿讨论:自己的衣服是什么样的,用什么做的。

  二、出示大字卡宝宝——衣

  1、幼儿认生字“衣”。

  2、识字游戏:幼儿单腿跳取字,并说出字宝宝的名字。

  3、手沾水在黑板上写字宝宝,幼儿反复读字宝宝,加深认象。

  4、字宝宝游戏:盲人摸字:教师扮演盲人,用手去摸字宝宝,说出字宝宝是谁,说对后全体幼儿鼓励。摸错了,请幼儿纠正。

  5、字宝宝找朋友:小朋友们都有好朋友,谁能给“衣”字宝宝找到好朋友,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组词找到朋友。

  三、游戏

  “穿衣比赛”:幼儿从起点跑到中间段穿衣服,穿好衣服后跑到终点取字,认字“衣”

  活动延伸

  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自己穿脱衣服。

小班教案 篇7

  红花献给好妈妈

  目标:

  1、增进对妈妈的感情。

  2、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

  准备:

  纸花或野花若干(数目与幼儿人数相等),小篮一只。

  玩法:

  幼儿排成一列横队(分成二三组),站在场地一边,每人手拿一朵花。教师扮妈妈,手提小篮站在场地中央。

  游戏开始,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念儿歌:“大红花,真美丽,红花献给好妈妈。”当教师说请第几组小朋友先献花时,那一组幼儿拿花向教师走去,把花轻轻放进小篮,走回原位站好。其他组幼儿继续依次进行。最后“妈妈”举起小篮说:“谢谢孩子们。”游戏结束。游戏可反复进行,红花可送给小朋友的妈妈或动物妈妈,增加游戏的.兴趣。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的

  1.积极尝试松紧带圈的多种玩法。

  2.了解松紧带的多种玩法,大胆创新。

  3. 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

  活动准备

  松紧带圈人手一个;录音机、磁带;课前让幼儿了解松紧带圈的特性,知道它具有可变性,可以由短变长,由圆变长;利用其有弹性可以射出等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玩变形人的游戏。拿松紧带玩变形的游戏。(可以变成8字、小园、长园等)

  二、基本部分

  1.分散玩松紧带圈。

  师:我们每人手中都有一个圈,松紧带圈有许多种玩法,看哪个小朋友玩的方法最多。(幼儿尝试练习)

  2.集中演示。

  排成男孩和女孩两路纵队,师:哪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有几种玩法,你是怎么玩的.?(幼儿讨论玩法:手指绕圈跑、拉弓射箭、背拉松紧带圈、打气筒、拉力器、两人玩炒豆子、揪尾巴、二人三足走等等)

  3.幼儿再次分散练习。

  师:请小朋友试一试你没有玩过的方法,也可以和你的朋友一起玩。(幼儿再次尝试)

  4.游戏“揪尾巴”。

  规则:教师做揪尾巴的人,小朋友将松紧带圈当尾巴塞在裤腰上,左右躲闪揪尾巴的人,保护自己的尾巴不被揪下来。

  三、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

  2.最后两组幼儿排成火车状队列开出场外,结束活动。

小班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欣赏、指点画和游戏活动,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2、学习用多种颜色进行手指点画。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

  (1)桌面木偶:未上色的鱼妈妈一只、鱼宝宝若干,海底世界布景;(2)红、黄、蓝颜料、抹布、每组一份;回形针、绳子每人一份;(3)范例若干;(4)录音机一台,歌曲《捉鱼》磁带一盒。

  2、知识经验准备:

  (1)幼儿已熟悉歌曲《捉鱼》;(2)幼儿已有初步的指点画经验。

  3、《捉鱼》音乐磁带一盒,录音机一台。

  4、大小、颜色不同的三角形若干。

  5、娃娃、餐具

  教学过程:

  1、观看故事表演并欣赏配乐故事《鱼妈妈和鱼宝宝去旅行》

  (1)观看故事表演并欣赏配乐故事(2)根据故事内容进行简单提问。

  2、指点画:“鱼妈妈”和“鱼宝宝”

  (1)播放背景音乐,幼儿自由欣赏教师的范例。

  (2)启发幼儿从颜色和排列方式等方面谈谈鱼妈妈和鱼宝宝穿的衣服。

  (3)以鱼妈妈的口吻请幼儿为鱼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鼓励能力弱的`幼儿大胆点画,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尝试点出有规则的“鳞片”来。提醒幼儿使用抹布,注意保持桌面和衣物的清洁。

  3、游戏:鱼妈妈和鱼宝宝去旅行。

  (1)提供海底世界布景,让先完成作业的幼儿带着鱼宝宝“去旅行”。

  (2)听音乐《捉鱼》玩游戏,提醒幼儿跑动时注意不碰撞。

  教学延伸:

  1、音乐角:启发幼儿在玩《捉鱼》游戏时用上不同的鱼游动作。

  2、美工角:引导幼儿用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拼贴《鱼妈妈和鱼宝宝去旅行》并添画泡泡。

  3、操作角:提供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让幼儿练习按图形特征排序。

  4、娃娃角:提供娃娃、餐具等供幼儿游戏。

小班教案 篇10

  一、活动目标:

  1、对探究物体软硬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体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体软硬的乐趣。

  2、通过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掌握感知物体软硬的方法,并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确的表达出来。

  3、初步掌握软硬的概念,并且能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掌握感知的方法。

  2、活动难点:能按物体的软硬进行分类。

  三、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两个神秘袋、一个大筐两个小筐;

  (2)软的物品:棉花糖、面包、娃娃、枕头、毛衣、毛巾、衣服、泡沫板、气球、面巾纸、洗碗布若干;

  (3)硬的物品:硬糖、铁片、木头、硬纸盒、茶杯、勺子、积木、石头、玻璃瓶等。

  2、经验准备:能说出软硬物体的

  四、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猜一猜,感知物体的软硬

  1、教师出示神秘袋(一个装软软的物品,一个装硬硬的物品),先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摸一摸,捏一捏,说一说感觉怎么样?猜一猜里面是什么?

  (教师把东西从神秘袋里拿出来)

  2、所有的小朋友都摸一摸,捏一捏该物品,验证这名幼儿说的感觉,让所有幼儿都感受到物体的软硬,并且能说出"感觉软软的/硬硬的"。

  (二)分一分,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各种材料并试着进行分类。

  1、把软硬材料混在一起,分成若干份。

  2、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尝一尝,敲一敲,摔一摔。

  3、幼儿分组实验,把软软的.和硬硬的物品分成两组,教师做适当指导。

  4、操作完成后,交换分组进行检验。

  5、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

  小结:通过手,牙齿,皮肤,耳朵等感官摸一摸,捏一捏,咬一咬,敲一敲都可以感知物体软硬。

  (三)巩固:游戏"送玩具宝宝回家",学习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游戏规则:天黑了,软宝宝玩具,硬宝宝玩具都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把软宝宝和硬宝宝送回家吧。

  (教师将幼儿刚刚分组操作的物品再次混合在一起,幼儿和教师一起分类,幼儿说感知方法,教师演示)。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

  反思: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首先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案设计中先用神秘袋,引起幼儿的兴趣,继而引入主题。

  活动过程中,以分组实验―检验―交流讨论为主线。

  首先让幼儿分组实验,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分组实验可以让幼儿自己探究各种感知方法,这样对探究结果印象更深刻;然后让幼儿交换分组,检验其他组的操作是否正确,幼儿在检验过程中,在发现别人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会反思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产生好奇;最后,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纲要》中明确要求,在科学教学活动目标中,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巩固阶段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再次分类,明确物体软硬的特性并且用多种感知方法进行分类。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在活动延伸中,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软硬并运用到生活中。

  《小马过河》彭文席

  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

  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

  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

  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离家很远了。他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

  小马嗒嗒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去。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

  河水会淹死你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当然啦!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有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过……过不去。"

  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呀!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

  妈妈说:"那么到底是深还是浅?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

  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小马跑到河边,试着往前蹚……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他顺利地过了河,把麦子送到了磨坊。

  教学反思: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首先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案设计中先用神秘袋,引起幼儿的兴趣,继而引入主题。

  活动过程中,以分组实验―检验―交流讨论为主线。

  首先让幼儿分组实验,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分组实验可以让幼儿自己探究各种感知方法,这样对探究结果印象更深刻;然后让幼儿交换分组,检验其他组的操作是否正确,幼儿在检验过程中,在发现别人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会反思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产生好奇;最后,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纲要》中明确要求,在科学教学活动目标中,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巩固阶段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再次分类,明确物体软硬的特性并且用多种感知方法进行分类。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在活动延伸中,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软硬并运用到生活中。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多彩的瓶子03-15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安全教案小班安全教案04-17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分享真快乐》03-15

小班的教案04-16

小班教案03-24

小班的教案11-17

[经典]小班教案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