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6篇【荐】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2、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3、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4、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5、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2、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教学难点]
要鼓励学生全面、细致和科学地观察,必要时应该数一数、量一量,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直尺,天平;学生自己饲养的蚕。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外形特征、行为,以及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饲养是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蚕的生长变化。
二、学习新课
1、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学生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交流时,让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单、照片、图画、标本等。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
关于蜕皮学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也有一些问题,希望与同学交流。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生命的'变化,(活动的目的提高对养蚕的兴趣。)
2、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1)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
(2)讨论蚕的身体结构和它的生存有什么关系。
3、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教学的要点是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板书设计:
2蚕的生长变化
日期 体长(毫米) 吃食情况 排便情况 活动情况
教学反思:
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发现不同材料放进罐宝宝,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学会并制作响罐。
3.体验用响罐打节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人手一只罐宝宝,PPT课件
2.各种操作材料:沙子、沙子、树叶。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森林里要举行音乐会了,小罐子宝宝也想去表演唱歌,可是,它自己不会发出声音,谁能想想办法让小罐子宝宝发出声音?
二、展开部分
(一)初步感知
师:现在请小朋友想办法让手中的罐罐发出声音,然后把你的办法告诉我。(幼儿自由探索)
(二)再次感受
师:老师这还有更神奇的罐罐(一个放有沙子罐罐)
,他自己会唱歌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
师:哎?为什么这只罐子宝宝会发出会这样呢?
小结:原来有声音是因为里面有东西了。
“老师这里有很多的物品,也想帮罐罐唱歌呢,我们看看都有什么呢?”大家来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是什么感受。
三、制作响罐
(一)那它们放进罐子里会发出什么不一样的声音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响罐,教师及时指导
(二)根据声音找朋友
1.现在小朋友的罐子宝宝都会发出声音了吧?那听一听你的罐子宝宝的声音和其他小朋友的罐子宝宝的声音一样吗?
2.那我们为他来找一找好朋友,找到朋友组织幼儿顺序的坐好:()树叶罐罐坐一起,沙子罐罐坐一起,石头罐罐做一起)
四、响罐演奏
师:我们都有了会唱歌的罐罐,那我们和罐子宝宝一起参加音乐(师幼一起没有规律的乱摇罐罐)师:看来呀没有规律的乱摇一点也不好听,试一试,我们怎样摇罐罐唱的歌才好听呢?
教师:有规律的摇罐罐,声音就好听多了,分组演奏会不会更好听,我们来试一下。
五、延伸活动
教师:谢谢小朋友和罐子宝宝一起演奏出这么好听的音乐,我们还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哪些物品也能帮助罐子宝宝演奏出更好听的音乐。
小班科学《会唱歌的罐罐》课后反思
《会唱歌的能罐》这个活动的内容非常生活化、游戏化,很容易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活动中,我用拟人手法的将普通的罐子比喻成继子宝宝,让幼儿更愿意亲近这些他们,并在维持纪律时让小朋友保护好他们。在活动中设置了音乐会的情节,让小朋友更加感兴趣,并且帮助了罐子宝宝,幼儿整节课都很投入,并且意犹未尽。
活动中我采用了“猜一猜,听一听、动一动”的游戏形式让幼儿相互交流,分享操作结果。还有目的地引导幼儿通过“猜一猜,听一听、动一动”,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来比较瓶宝宝中放入米、白芸豆、棉花后发出的不同声音,感受了瓶宝宝中放入不同的东西摇晃后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不足点:
在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时,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性格特点。以致于在装罐罐的时候以及罐子唱歌的时候幼儿表现的兴奋的现象,纪律控制的不是特别的好。以及后来音乐会的设置时间有点仓促,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不断反思不断让自己成长起来。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哪些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人的哪些部位特别怕痒。
2.得到情绪的宣泄和释放。
活动准备:
羽毛、海绵、毛笔、积木、记录单、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怕痒的地方
1.师:你们知道自己身体的每个地方吗?
2.师:那听好我的口令做动作:跺跺你的小脚,拍拍你的大腿,对对你的小腰,捏捏你的胳肢窝,耸耸你的肩膀,摸摸你的脖子,拍拍你的头顶。
3.师:刚才我们用双手接触了身体的一些地方,相信大家都有不同的感觉,那在你们的身上有哪些地方特别怕痒呢?
4.师:请你们两个小朋友一组,相互挠一挠,在自己觉得痒的地方贴上即时贴。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交流:你身上哪些地方特别怕痒?你怎么让他感觉痒的?
7.师:人身上怕痒的地方原来有这么多。
(二)痒一痒
1.师:老师身上也有怕痒的`地方,昨天晚上觉得脖子上特别痒,但不知道是碰到了什么东西才痒的,今天,我就把昨天碰过的东西都带来了,看看有些什么?(羽毛、海绵、毛笔、积木)
2.(出示记录单)师:这是它们的标记和记录单,请和好朋友用这些材料相互试一试,看看哪些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在材料下面画上自己喜欢的标记。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你认为老师是碰到了什么东西才会觉得痒的?为什么?
5.小结:原来老师昨天晚上碰到了羽毛、海绵、毛笔这些东西,才感觉痒的。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毛茸茸、软绵绵的东西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一些硬硬的东西不太能引起痒的感觉。
(三)结束部分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能够引起痒的感觉呢?那我们去找找看吧。
修改意见及建议:
1.教师可从生活经验导入,让幼儿回忆一下在家和大人一起玩挠痒痒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2.活动开始部分的动作做的过长,可以直接以生活经验导入。
3.目标二调整为“在相互挠痒痒的过程中得到情绪的宣泄和释放”。
4.准备一张大统计表,在小组统计表展示出来后,引导全体幼儿一起统计。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获得物体沉浮的经验。
2、认识标记“↑”、“↓”,能根据沉浮标记简单分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6、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7、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各类时令水果若干,“↑”与“↓”的标记各一,沉浮兄弟头饰各一,盛水容器若干,箩筐两只。
活动过程: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客人。老师准备了许多水果来招待这两位小客人。你们看,都有些什么水果。(请客) (幼儿一一指认水果。)
2、师:“今天要来的两位小客人非常奇怪,哥哥叫浮起来,专吃浮在水面上的水果,你们看吃多了浮在水上的水果,嘴巴都往上翘了(师出示标记‘↑’);弟弟叫沉下去,专吃沉在水底下的水果,你们看吃多了沉在水下的水果,嘴巴都往下垂了(师出示标记‘↓’)。我们可不要学他俩。”
师:“可是不行呀,如果沉浮兄弟吃错了水果,就要拉肚子,所以我们要帮兄弟俩把水果分出来。”
3、师:“小朋友,你们想一想,这些水果放在水里,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呢?”幼儿自由讨论后回答。
4、师:“刚才小朋友们各有各的说法,我们也不知道到底哪些水果放在水里是沉下去的,哪些水果是浮起来的。现在就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样水果,放到水里去试一试,看看你拿的水果在水里到底是沉是浮。
幼儿实验,并把自己的实验结果告诉小朋友听。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运用“沉”和“浮”来表述。
5、师:“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
幼1:“我拿的是苹果,我发现苹果是浮起来的。”
幼2:“我拿的是提子,我发现提子是沉下去的。” ……
6、巩固沉浮兄弟的特征,进一步认识标记“↑”、“↓”。
7、师:“小朋友你们看,沉浮兄弟来了,我们把水果送给他们吃吧。”
幼儿送水果,沉浮兄弟道谢,帮助幼儿把水果区分开来。
8、和沉浮兄弟分享水果,结束。
活动反思:
在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中激起孩子的兴起、思考、探索、交流的过程,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发现,达到发展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敢想敢问,一起探索,研究,使幼儿感到教师与自己之间是平等相处的。
科学教案 篇5
科学意图:
影子是人类形影不离的朋友。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幼儿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但却又是最易让幼儿忽视的,因为幼儿的观察是无意识的,我们应该将幼儿无意识的观察与教师有意识的.引导结合起来,关注幼儿生活,才能引起幼儿的极大学习兴趣。
材料准备:
手电筒、小玩偶(不透明物体)、玻璃杯(透明物体)、塑料杯(半透明物体)、记录纸、笔。
实验操作:
(1)把三种物体放在地板上,让幼儿用手电筒分别照射,观察并记录其影子。
(2)变换手电筒位置照射小玩偶(不透明物体),观察、记录玩偶形成的影子。
(3)手电筒不动,变化小玩偶离手电筒的距离,观察其影子大小的变化。
指导建议:
为了得到满意的活动效果,活动教室的窗户最好用不透明窗帘遮挡住。
引导幼儿分析影子形成的原因及光源位置对影子的影响。
拓展与替代: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提供投影仪、应急灯、聚光灯等供幼儿做游戏。
观察夜晚中物体的影子,并寻找光源。
在户外选择一样物体,让幼儿画下该物体在一天中影子的变化,并进行测量与记录。
科学小知识:
光在直线传播时如果被不透明物体挡住,就会在物体背面形成影子。光可完全透过透明物体,所以完全透明的物体不能形成影子;光穿过半透明的物体时会透出一部分光,形成一个半透明的影子。光照射角度不同,影子的形状、大小就会不同。物体离光源的距离不同,影子的大小也不同。
活动反思:
让幼儿知道影子与光源的关系,明白影子随光源移动发生的变化,让幼儿探究你还会在哪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让幼儿再现过去生活,体验感受影子的存在。即让幼儿在活动中游戏玩耍,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在活动中感悟道理,一切结论都是幼儿自主探究与发现的结果,幼儿的思维灵感达到了颠峰。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啄木鸟的外形特征和特有功能,知道啄木鸟是树木的“外科医生”。
2、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啄木鸟,了解禽类动物的基本特征。
3、知道啄木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增添爱鸟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照片:啄木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用谜语引出主题
有种鸟儿本领高,尖嘴能给树开刀,
坏树皮,全啄掉,勾出害虫一条条。
2.谁能猜出来这是什么动物?
二、展开
出示课件-照片:啄木鸟
1、啄木鸟是什么样子的?你发现啄木鸟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啄木鸟的外形
重点提醒幼儿观察啄木鸟的嘴巴、舌头、脚和尾巴。
2.向幼儿介绍啄木鸟的特征和特有功能。
啄木鸟有长长、尖尖的像铁链子一样的.嘴巴,他的嘴巴能啄开树皮,在生病的树上打洞。
啄木鸟的舌头能伸缩,舌头有短勾,能伸到树洞里勾出害虫。
啄木鸟有两只短短的脚,脚趾有尖锐的勾,能牢牢地抓住树干,啄木鸟的尾巴坚硬,啄树皮时,尾巴能支持起身体。
3.你知道啄木鸟有什么本领?为什么叫他啄木鸟?
4.组织幼儿思考并讨论,丰富幼儿对鸟类的认识。
(1)你们喜欢啄木鸟吗?为什么?
啄木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还知道哪些鸟呢?他们长得什么样?
(2)啄木鸟头上有坚硬的嘴;身上长着一身的羽毛;还有一对翅膀;身体下有一双脚;身后有尾巴等。
三、结束
交流讨论:啄木鸟是怎样出生的?教师告诉幼儿“鸟类”还叫“禽类”,它们的妈妈生下的宝宝先是一个蛋,经过孵化,硬壳而出后才变得和妈妈一样。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精选]08-08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精选]科学教案07-22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