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16 09:52:15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合集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合集5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案设计:

  户外活动的时候,孩子总会去捡许多树叶几个人一起玩,看到他们这么感兴趣,我就想能不能根据孩子的兴趣来生成一些课程呢,经过几天的研究实验,我设计了这一节活动。

  教学目标:

  1、鼓励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去观察、体验实验中两种物品的不同并大胆说己的看法。

  2、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并制作美丽的纸手绢,体验成功的快乐。

  3、培养幼儿爱问、爱学、爱思考的兴趣。

  教学准备

  树叶(干、刚摘下的)各一筐、蒜臼、捣蒜锤、纸巾一人一张。

  教学过程:

  歌曲《小树叶》引出教学内容。出示实验物品。

  1、通过各种感官去观察实验物品。

  看:出示两筐树叶请幼儿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幼儿先说,说完后老师(:一筐黄黄的,看起来没有水分;一筐嫩嫩的.,看起来很水嫩。)

  摸:请幼儿来摸一摸,撕一撕、抓一抓、踩一踩两种树叶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老师:一筐干干的,一撕一抓一踩就碎了会响,一筐嫩嫩的,撕的时候不会响,抓和踩的时候不会碎不会响)

  捣一捣:将撕碎的树叶干,湿两种树叶分别放入蒜臼中请幼儿动手捣一捣并观察有什么不同,捣的时候说:“1234捣一捣,2234捣一捣” 激发幼儿兴趣。(老师:干的没有水分,另一种有绿色的树汁出来)

  2、制作纸手绢:

  人手一张纸巾,幼儿自由折叠,叠好以后沾树汁做成各不相同的手绢。

  3、活动结束:今天我们和树叶一起做实验,小树叶不仅让我们学到了东西也给我们带来了漂亮的纸手绢,我们一起去外边再捡些树叶,看还可以和树叶怎么玩呢?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鞋子的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文化。

  2、幼儿能自主探索出鞋底花纹的不同形态,了解鞋底花纹的作用。

  3、观察、探索过程中,找出鞋印的主人。

  活动重点:

  观察、探索过程中,找出鞋印的主人。

  重点难点

  活动难点:

  幼儿能自主探索出鞋底花纹的不同形态及作用。

  水,干净的地板,形态不一的鞋子图片(从古至今),相机,读卡器,电视机,1—6 的号码牌,沙池。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情景导入,引发幼儿兴趣,以侦探角色导入主题。

  师:“昨天李老师发现了几个脚印,向老师已经把脚印照下来了,作为今天破案 的证据。”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哪位小侦探最先破案。教师出示照片,请幼儿观 察,引导幼儿讨论。

  二、展开活动

  1、以提问的方式,给出讨论话题。

  师:“我们要怎样才能找出鞋印的主人呢?” 幼儿小组讨论。

  每一桌幼儿为一组,每一组在规定时间内,推荐一位幼儿上来跟大家分享讨论结 果。师:“到底是不是小朋友们说的这样?我们来做个实验检验一下吧。” 2、教师引导幼儿辨别脚印是左脚还是右脚。

  3、将每一桌的幼儿(6 人)为一组,到台上排成一排坐好,教师逐一发 1—6 的号码牌给幼儿拿好,请抬起辨别出来的.那只鞋印的脚,教师用相机将鞋底拍下来。

  4、展示拍摄的照片,幼儿自主观察发现,找到鞋印的主人。

  5、验证照出来的脚印。

  (1)教师请出幼儿判断出来的那位号数的幼儿到台上来,通过实验来验证鞋印的主人。

  (2)教师先请幼儿在准备好的水里轻轻踩一下,到干净的地板上踩一下,再请幼儿对比,辨别。并请幼儿说出,通过什么辨别出来的。(如鞋印的大小、花纹等) 教师:“为什么鞋子有大小?鞋底为什么还要有花纹,大家都看不见,为什么还要制作上去呢?”

  幼儿分组讨论。

  师幼小结:鞋底的花纹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防滑。

  (3)教师边讲故事,边播放图片,让幼儿观察发现,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鞋子文化。

  教师播放宫廷的鞋子,古代鞋子,新时代鞋子。

  (4)讨论:是不是每一个人的鞋子都一样?鞋底的花纹都一样?不一样的鞋子作用一样吗?

  师幼小结。

  三、结束活动

  1、将幼儿带到户外,请幼儿在沙池里面踩鞋印,观察不同的鞋印的不同花纹。

  2、分组合作——鞋印 DIY。四、延伸活动

  回家观察家长的鞋子的鞋底花纹,都有些什么形态。

  反思:

  幼儿对生成性课程很感兴趣,同时具有较强的探索欲。教师及时抓住了孩子兴趣这一点,让活动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幼儿对活动也具有较强的参与性。本课的设计体现了幼儿教育生活化,教师将此节课设计得很有趣,并将课程进行了整合。科学领域、艺术领域、语言领域、健康领域都有融合,让活动更加丰富。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准备:

  1.视频2.彩绳1根、正方形、圆形"饼干"若干。

  活动目标:

  1.学习将圆分成相等的两份 。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发展观察和比较能力。

  3.萌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今天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请你们在看故事的同时,想想两个问题:

  (1).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看完故事,师: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两只笨熊在分面包。

  师:后来呢?

  幼:被狐狸吃了很多。

  师:总结:哦,他们没有分成大小一样的面包。

  2.师:老师这里有一根非常漂亮的彩绳,谁能来帮老师把这一根长绳分成长短一样的2段呢?

  幼:就从中间剪。

  师:好,那你来操作一下。

  幼指着绳子:就是这里。

  师:你用手比划,老师来剪。

  幼:随便指个地方比划剪。

  师:把绳子折起来问:这样是一样长吗?

  幼:不是。

  师:那怎么样剪才能剪成一样长短的绳子呢?

  幼儿再次尝试。

  师:你是怎么把它分成相同的2段的呢?

  幼儿说完教师总结:两端相对,从中间对折就可以把一根彩绳分成2根长短一样的.彩绳。

  二、操作过程圆形:

  今天大黑和小黑熊没有吃到蛋糕,老师这里有1个圆形饼干,想把它分给大黑和小黑,但是该怎么分才能把一个圆形饼干分成大小一样,形状相同的两半?

  幼儿进行操作。

  师:这两半大小一样,形状相同吗?

  幼:是的。

  师:你是怎么观察他们是大小一样,形状相等的?

  幼儿说完教师总结:从中间对折,分开的两个形状能完全重合。

  师:引出2等分的概念:二等分就是把一个物体分成大小相同,形状一样的2个部分。

  三、活动延伸:

  幼儿探索将不同的图形进行2等分,进一步感知2等分的含义。

  正方形:对折可以得到2个长方形(请幼儿演示)教师请幼儿继续探索还有什么办法?(有一块正方形的饼干,但是两个熊宝宝都喜欢吃三角形的饼干,怎么办?)

  四、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经验分享、交流。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初步理解标志的涵义和作用。

  2. 欣赏标志的图案和颜色,发 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幼儿熟悉的标志图卡(见材料制作)。

  活动过程

  1. 请幼儿观察不同的标志图卡,例如:

  交通规则标志。

  商场洗手间、电梯、安全通道等标志。

  2. 逐一出示标志图卡,向幼儿提问:

  你见过这些标志吗?在哪里见过?

  标志的图画有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设立这些标志?

  标志上有什么图案?

  3. 请幼儿说说他认为哪个标志最好看,并说出为什么。

  4. 教师总结:标志就是用简单的图画和颜色去表达意思,让人更容易明白。

  5. 请幼儿说说幼儿园哪里贴了标志,引导幼儿说出这些标志的意思。

  活动评价

  能说出标志的涵义和作用。

  活动建议

  通过这个活动,引发幼儿对各种符号的兴趣,符号包括手势、标志和文字。

  可以设计给标志找朋友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熟悉各种标志。

  在了解幼儿园里的标志时,要带领幼儿进行实地考察,并作必要的记录。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通过做做、玩玩的活动,初步感知面粉的特性。

  2、 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体验揉面团的乐趣。

  3、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 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 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面粉、水、盘子、抹布、小勺、一次性桌布。

  活动过程:

  一、 激发兴趣,初步感知面粉。

  “咦!这些是什么呀?我们一起看看、摸摸、闻闻,猜猜这是什么?”(幼儿通过看、摸、闻的方式感知面粉的特征)

  小结:面粉是白色,粉状的、有香味。

  二、 了解面粉的特性。

  1、 哪些好吃的东西是用面粉做出来的.呢?(面包、馒头等面粉制品)

  2、 教师小结这些好吃的东西是用面团做成的。

  3、 怎样把面粉变成面团呢?(加水)

  介绍桌面材料:桌面上有水和面粉,请你们试一试将面粉变成面团。

  三、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1、 让幼儿感受面粉变成面团的过程。

  2、 通过对比幼儿知道面粉加适量的水可以作成面团。

  四、小结。

  活动反思:

  从小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科学活动能力,培养爱观察、善思考、勇探究、乐合作、勤表达等良好习惯,对其日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教案合集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2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23

【精选】科学教案10-03

科学教案(经典)10-04

科学教案合集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合集5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案设计:

  户外活动的时候,孩子总会去捡许多树叶几个人一起玩,看到他们这么感兴趣,我就想能不能根据孩子的兴趣来生成一些课程呢,经过几天的研究实验,我设计了这一节活动。

  教学目标:

  1、鼓励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去观察、体验实验中两种物品的不同并大胆说己的看法。

  2、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并制作美丽的纸手绢,体验成功的快乐。

  3、培养幼儿爱问、爱学、爱思考的兴趣。

  教学准备

  树叶(干、刚摘下的)各一筐、蒜臼、捣蒜锤、纸巾一人一张。

  教学过程:

  歌曲《小树叶》引出教学内容。出示实验物品。

  1、通过各种感官去观察实验物品。

  看:出示两筐树叶请幼儿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幼儿先说,说完后老师(:一筐黄黄的,看起来没有水分;一筐嫩嫩的.,看起来很水嫩。)

  摸:请幼儿来摸一摸,撕一撕、抓一抓、踩一踩两种树叶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老师:一筐干干的,一撕一抓一踩就碎了会响,一筐嫩嫩的,撕的时候不会响,抓和踩的时候不会碎不会响)

  捣一捣:将撕碎的树叶干,湿两种树叶分别放入蒜臼中请幼儿动手捣一捣并观察有什么不同,捣的时候说:“1234捣一捣,2234捣一捣” 激发幼儿兴趣。(老师:干的没有水分,另一种有绿色的树汁出来)

  2、制作纸手绢:

  人手一张纸巾,幼儿自由折叠,叠好以后沾树汁做成各不相同的手绢。

  3、活动结束:今天我们和树叶一起做实验,小树叶不仅让我们学到了东西也给我们带来了漂亮的纸手绢,我们一起去外边再捡些树叶,看还可以和树叶怎么玩呢?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鞋子的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文化。

  2、幼儿能自主探索出鞋底花纹的不同形态,了解鞋底花纹的作用。

  3、观察、探索过程中,找出鞋印的主人。

  活动重点:

  观察、探索过程中,找出鞋印的主人。

  重点难点

  活动难点:

  幼儿能自主探索出鞋底花纹的不同形态及作用。

  水,干净的地板,形态不一的鞋子图片(从古至今),相机,读卡器,电视机,1—6 的号码牌,沙池。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情景导入,引发幼儿兴趣,以侦探角色导入主题。

  师:“昨天李老师发现了几个脚印,向老师已经把脚印照下来了,作为今天破案 的证据。”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哪位小侦探最先破案。教师出示照片,请幼儿观 察,引导幼儿讨论。

  二、展开活动

  1、以提问的方式,给出讨论话题。

  师:“我们要怎样才能找出鞋印的主人呢?” 幼儿小组讨论。

  每一桌幼儿为一组,每一组在规定时间内,推荐一位幼儿上来跟大家分享讨论结 果。师:“到底是不是小朋友们说的这样?我们来做个实验检验一下吧。” 2、教师引导幼儿辨别脚印是左脚还是右脚。

  3、将每一桌的幼儿(6 人)为一组,到台上排成一排坐好,教师逐一发 1—6 的号码牌给幼儿拿好,请抬起辨别出来的.那只鞋印的脚,教师用相机将鞋底拍下来。

  4、展示拍摄的照片,幼儿自主观察发现,找到鞋印的主人。

  5、验证照出来的脚印。

  (1)教师请出幼儿判断出来的那位号数的幼儿到台上来,通过实验来验证鞋印的主人。

  (2)教师先请幼儿在准备好的水里轻轻踩一下,到干净的地板上踩一下,再请幼儿对比,辨别。并请幼儿说出,通过什么辨别出来的。(如鞋印的大小、花纹等) 教师:“为什么鞋子有大小?鞋底为什么还要有花纹,大家都看不见,为什么还要制作上去呢?”

  幼儿分组讨论。

  师幼小结:鞋底的花纹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防滑。

  (3)教师边讲故事,边播放图片,让幼儿观察发现,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鞋子文化。

  教师播放宫廷的鞋子,古代鞋子,新时代鞋子。

  (4)讨论:是不是每一个人的鞋子都一样?鞋底的花纹都一样?不一样的鞋子作用一样吗?

  师幼小结。

  三、结束活动

  1、将幼儿带到户外,请幼儿在沙池里面踩鞋印,观察不同的鞋印的不同花纹。

  2、分组合作——鞋印 DIY。四、延伸活动

  回家观察家长的鞋子的鞋底花纹,都有些什么形态。

  反思:

  幼儿对生成性课程很感兴趣,同时具有较强的探索欲。教师及时抓住了孩子兴趣这一点,让活动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幼儿对活动也具有较强的参与性。本课的设计体现了幼儿教育生活化,教师将此节课设计得很有趣,并将课程进行了整合。科学领域、艺术领域、语言领域、健康领域都有融合,让活动更加丰富。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准备:

  1.视频2.彩绳1根、正方形、圆形"饼干"若干。

  活动目标:

  1.学习将圆分成相等的两份 。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发展观察和比较能力。

  3.萌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今天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请你们在看故事的同时,想想两个问题:

  (1).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看完故事,师: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两只笨熊在分面包。

  师:后来呢?

  幼:被狐狸吃了很多。

  师:总结:哦,他们没有分成大小一样的面包。

  2.师:老师这里有一根非常漂亮的彩绳,谁能来帮老师把这一根长绳分成长短一样的2段呢?

  幼:就从中间剪。

  师:好,那你来操作一下。

  幼指着绳子:就是这里。

  师:你用手比划,老师来剪。

  幼:随便指个地方比划剪。

  师:把绳子折起来问:这样是一样长吗?

  幼:不是。

  师:那怎么样剪才能剪成一样长短的绳子呢?

  幼儿再次尝试。

  师:你是怎么把它分成相同的2段的呢?

  幼儿说完教师总结:两端相对,从中间对折就可以把一根彩绳分成2根长短一样的.彩绳。

  二、操作过程圆形:

  今天大黑和小黑熊没有吃到蛋糕,老师这里有1个圆形饼干,想把它分给大黑和小黑,但是该怎么分才能把一个圆形饼干分成大小一样,形状相同的两半?

  幼儿进行操作。

  师:这两半大小一样,形状相同吗?

  幼:是的。

  师:你是怎么观察他们是大小一样,形状相等的?

  幼儿说完教师总结:从中间对折,分开的两个形状能完全重合。

  师:引出2等分的概念:二等分就是把一个物体分成大小相同,形状一样的2个部分。

  三、活动延伸:

  幼儿探索将不同的图形进行2等分,进一步感知2等分的含义。

  正方形:对折可以得到2个长方形(请幼儿演示)教师请幼儿继续探索还有什么办法?(有一块正方形的饼干,但是两个熊宝宝都喜欢吃三角形的饼干,怎么办?)

  四、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经验分享、交流。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初步理解标志的涵义和作用。

  2. 欣赏标志的图案和颜色,发 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幼儿熟悉的标志图卡(见材料制作)。

  活动过程

  1. 请幼儿观察不同的标志图卡,例如:

  交通规则标志。

  商场洗手间、电梯、安全通道等标志。

  2. 逐一出示标志图卡,向幼儿提问:

  你见过这些标志吗?在哪里见过?

  标志的图画有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设立这些标志?

  标志上有什么图案?

  3. 请幼儿说说他认为哪个标志最好看,并说出为什么。

  4. 教师总结:标志就是用简单的图画和颜色去表达意思,让人更容易明白。

  5. 请幼儿说说幼儿园哪里贴了标志,引导幼儿说出这些标志的意思。

  活动评价

  能说出标志的涵义和作用。

  活动建议

  通过这个活动,引发幼儿对各种符号的兴趣,符号包括手势、标志和文字。

  可以设计给标志找朋友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熟悉各种标志。

  在了解幼儿园里的标志时,要带领幼儿进行实地考察,并作必要的记录。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通过做做、玩玩的活动,初步感知面粉的特性。

  2、 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体验揉面团的乐趣。

  3、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 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 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面粉、水、盘子、抹布、小勺、一次性桌布。

  活动过程:

  一、 激发兴趣,初步感知面粉。

  “咦!这些是什么呀?我们一起看看、摸摸、闻闻,猜猜这是什么?”(幼儿通过看、摸、闻的方式感知面粉的特征)

  小结:面粉是白色,粉状的、有香味。

  二、 了解面粉的特性。

  1、 哪些好吃的东西是用面粉做出来的.呢?(面包、馒头等面粉制品)

  2、 教师小结这些好吃的东西是用面团做成的。

  3、 怎样把面粉变成面团呢?(加水)

  介绍桌面材料:桌面上有水和面粉,请你们试一试将面粉变成面团。

  三、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1、 让幼儿感受面粉变成面团的过程。

  2、 通过对比幼儿知道面粉加适量的水可以作成面团。

  四、小结。

  活动反思:

  从小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科学活动能力,培养爱观察、善思考、勇探究、乐合作、勤表达等良好习惯,对其日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