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09 11:10:14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6篇(推荐)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6篇(推荐)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通过词语的读背,积累词汇。

  2.能读懂成语故事,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进行口语训练,能讲熟练的普通话,具有一定的购物讲价的能力。

  4.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重点、难点:

  1.积累语言文字,能读懂成语故事,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教学内容

  本节课完成“读读背背”和“阅读”

  二部分内容,达到词汇积累,从故事中受教育的效果。

  二.完成“读读背背”部分

  1.复习旧知识积累:说说这学期学过的四个字的成语。

  2.出示小黑板,指名读词。

  3.指导个别字的音、形记忆。

  4.用各种方法理解词意。

  5.指导个别词造句。

  6.读读背背。

  开火车读。

  学生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这些词背下来。

  7.巩固练习,检查背诵。

  情同()()不分()()推心()()

  ()()之交问()问()亲()无()

  ()老()贫心心()()天()比邻

  三.完成“阅读”部分。

  1.快速阅读短文,说说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这是一个成语故事,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以下词语意思。

  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想要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

  攒:积聚,储蓄。

  妥当:适当,停当。

  焦思苦虑:着急,忧虑。

  3.再读课文,说说为什么觉得张三和王二自作聪明。

  张三和王二都害怕别人怀疑到自己所做的`事,用留言来告诉别人这地方没有埋三百两银、王二没有偷,殊不知正是这些留言泄露了天机,给自己带来烦恼。所以说张三和王二自作聪明。

  4.联系实际,看看周围有没有这样的人和事,他们做错的原因在哪里?

  5.谈谈从故事中受到的启发。

  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不要做不应该做的事,否则迟早有被发现的一天。另外,不要时时刻刻怀疑自身的安全,否则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四、作业

  1.抄写“读读背背”中的词语。

  2.将成语故事讲给亲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开火车背诵上节课学过的词语。

  2.默写其中的八个。

  二、学习新内容

  (一)揭示教学内容及能力训练目标。

  这节课我们一起完成口语交际部分的训练,这次口语交际内容是“购物讲价”,要求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用较流利的普通话进行购物讲价。

  (二)读题,弄清题目中的提示。

  1.齐读题目中的要求。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货比三家不吃亏”------比货。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大胆想象,提出自己的疑问,产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感受阅读儿童诗的乐趣。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蔚蓝的大海,金色的沙滩,阳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抚过沙滩。涨潮了,那翻滚的浪花给我们送来了小小的礼物。小朋友,你们知道这小小的礼物是什么吗?——一个个可爱的小贝壳。此时此刻,一位小姑娘光着脚丫在沙滩上踏着欢快的步子拾贝壳,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课文里也来了许多小贝壳,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朋友与小贝壳之间在说些什么?(板书课题)

  2、 小朋友们见过贝壳吗?它是什么样子的?(生回答,然后老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色各样的贝壳请学生欣赏。)

  二、 初读课文,主动识字,感知课文大意。

  1、 老师范读课文,然后再听录音。

  2、 学生自由读文,勾画生字,多读几遍。

  3、 把自己会认的生字自豪、大声地读给同桌的伙伴听。

  4、 老师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5、 做“捡贝壳”的生字游戏,识记生字新词,并组词。

  6、 做“贴邮票”的游戏,进行认字组词练习。

  三、 仔细读文,体会感情

  1、 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 分角色朗读课文。

  3、 文中的小姑娘到大海边玩,看到这些美丽的贝壳,她问了贝壳什么问题?贝壳又是怎么回答她的呢?(请在文中划出答案)

  问:你的年纪不算大,为啥皱纹多又多?

  答:那是条条录音带,录下大海一支歌。

  4、 讨论:该怎样读上述两句话?(问话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句尾语调上扬;答要肯定而流露出大海的欢乐。)

  5、 指名说说句子:“那是条条录音带,录下大海一支歌”的意思。“条条录音带”、“大海一支歌”实际指的是什么?

  四、 巩固练习:我会填。

  ( )的贝壳 ( )的歌 ( )的故事

  ( )的大海 ( )的春天 ( )的柳树

  五、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贝壳是美丽的,也是多彩的;大海是蔚蓝的,也是神秘的;那里有无尽的宝藏,正等着我们去开采呐。有机会同学们一定要到海边去看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后反思:《小贝壳》是一首儿童诗。诗人充满童心童趣,以饱满的感情大胆想象,以潮退后留下的小贝壳引发诗情,从小贝壳的“皱纹”上拾捡音符,采用天真而精辟的问答式儿童语言:“你的年纪不算大,为啥皱纹多又多?”来表现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那是条条录音带,录下大海一支歌”拓宽了儿童学习的空间,唤起了儿童无限的遐想,引发了儿童对生活的关注。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读课题,让学生说说自己看见过的小贝壳的样子,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贝壳的知识,并出示小贝壳实物,以加深认识。其次创设课堂情境,感情朗读,以“看贝壳——问贝壳——议贝壳—演贝壳”的思路来组织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寄冰》是篇有趣的课文。本文语言浅显,较容易读懂,通过学习让孩子在故事中懂得一个常识: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整篇课文的语言虽然生动活泼,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是生字读音中涉及到后鼻音、三拼音,因此要在朗读中不断巩固字音,在观察实践中训练写字能力。

  二、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读准10个生字的字音,特别是“冰”和“封”的后鼻音、“扫”的平舌音。认识部首“两点水”。能正确描写“冰、久、过、退”4个汉字。继续指导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识记汉字,并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特点,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然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观察、归纳其余汉字的特点,进行摹写。

  目标二: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目标三:通过学文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的气候特点,知道一个常识: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

  目标四:通过课后“说”的练习,使学生分角色将在文中积累的语言进行实际运用。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我在教学本课时,主要运用了以下3条教学策略;

  一、在语境中学习生字,体验要领,形成能力

  经过一个半学期的训练和渗透,学生能够运用拼音熟练拼读汉字的音节,能够借助换部首、加部首等方法,分析汉字的结构,识记字形。因此课堂教学中,汉字的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对一些易混淆,难理解的字在字音、字形或字义上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本课中的“寄”和“箱”都是形声字,可以用加部首的方法进行记忆。“封、块”是以量词的形式出现,通过用“封”和“块”进行组词,可以让学生了解这2个字的其他用法,其中提土旁的“块”可以通过换部首的方法进行学习,同时利用形旁表意的特点区分飞快的“快”和一块的“块”这两个同音字。

  虽然学生对拼音的掌握程度已经较为熟练,但对拼音中的难点,仍要经常复习。在学习“退”和“久”时,通过请学生拼读这两个字,巩固“i、u在一起,声调标在后”。

  文中的“希望”一词可以通过说话练习“谁希望怎么样。”,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进行理解。

  “扫兴”是文中值得关注的词语。“扫”组成的词语“扫帚”、“大扫除”、“扫地”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扫兴”,大多学生却不解其意。这时文中的语境就帮了很好的忙,老师的一段过渡语就较好的诠释了它的意思。“狮子洪洪满心欢喜地等来了菲菲寄来的冰,本以为可以看看冰是什么样的,没想到,看到的却是一袋水,原本兴奋、激动的他,希望落了空,真是??扫兴。”

  识字还包括正确的书写汉字。正确书写包括两方面:第一汉字的书写不加笔画,不漏笔画;第二能够在田字格中摆正汉字的位置。随着学生运用汉字频率的增高,正确的书写汉字,形成一定的书写能力就很重要。

  能力的形成是长期训练的成果,重在方法的传授。本课摹写的4个汉字中,“冰”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特征。“过、退”都是半包围结构,注意先里后外的书写规则。“久”是独体字,笔画虽少,要摆正位置,就要细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写好这4个字的关键之笔??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当胸有成竹之时,最后动笔临摹,一气呵成。

  长期的训练,学生才能渐渐把握写好字的要领??学会观察分析,最终形成写字能力。

  二、边读边思,巧妙提问,激发思维

  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但是阅读的过程没有思维活动的参与,那么这样的读书只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即使读上百遍千遍,仍是一无所知!

  因此在课堂中,我始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中解决问题。可见,一系列的问题成了学生学习的线索,而问题的设计,也成了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思维,保持阅读兴趣的关键。

  首先,问题的设计少而精。在教学中,我设计了4个问题。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中,解决第1个问题“谁给谁寄冰。”学生读文后,轻而易举地说出是企鹅非非给狮子洪洪寄冰。老师请学生用一句简单的话介绍一下狮子洪洪和企鹅非非。“狮子洪洪住在火热的非洲。”“企鹅非非住在寒冷的南极。”简单的介绍是在为后面的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做铺垫。

  随后,我设计了两个大问题,展开课文的学习。即“企鹅非非为什么要给狮子洪洪寄冰?”、“寄冰的结果怎么样?”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重点段落获取知识,并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朗读、语言文字等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两个问题都是从课文的整体进入,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课文的内容,建构完整的知识。

  在解决问题一的过程中,老师设计了一个说话的练习,帮助孩子将文本中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来说;

  因为狮子洪洪住在(火热的非洲),从来(没见过冰),不知道(冰是什么样子)。所以企鹅非非要给狮子洪洪寄冰。

  我将重点放在解决第二个问题。其实,这是一个相当笼统的问题,孩子的回答可以是多种多样:如,寄出去的冰变成水了;洪洪没有收到冰,收到的是水,他把水退回去了;洪洪收到水以后,又生气又扫兴;寄冰的非非被弄糊涂了。也有可能会有学生把3、4小节都读了个遍。这时,老师就要发挥引导的作用,首先应该肯定学生的回答。

  随后,老师可以通过引读来理清文章的脉络。

  师引:企鹅非非寄冰给洪洪的结果是?

  生读:过了几天, (第3节第1句)

  师引:当狮子洪洪把收到的水又寄回给非非,结果怎么样?

  生读:不久, (第4节第1句)

  师:其实这2句话都写了结果,但当狮子洪洪把收到的水又寄回给非非时,我们更规范地应该说是退回。

  通过引读,避免枯燥的一对一的提问,又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同时使学生知道了“寄”和“退”的不同用法。

  第3、4小节中的第2句话都写出了他们看到结果以后各自的心情,这2句话,是整篇课文中,要重点指导读好的句子。老师可以先请学生自读,要求:读正确。再指读(请语感较好的学生读),他们的.读其实就是一种范读,要启发其余学生有意识地模仿读,老师的评价语就至关重要。如:你不但读得正确,而且读得很帮,把狮子洪洪生气、扫兴的感觉读出来了!老师的评价就是积极的指导,它在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如何欣赏别人的读,如何通过感悟课文来读。并且,日子久了,老师的语言也会转化为学生的语言。

  解决了这2大问题后,老师提出了第4个问题,也是最后一个。

  “狮子洪洪和企鹅非非都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引起了误会,小朋友,你们能帮助他们吗?”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老师先请学生读了两句介绍非洲和南极的句子;

  南极是个冰天雪地的世界,气候十分寒冷。

  在非洲,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气候非常炎热。

  通过读句,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南极和非洲。最后,老师设计了一个填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了解了“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的科学常识。

  (填空)

  企鹅非非从(寒冷的南极)寄冰给狮子洪洪。狮子洪洪在(火热的非洲)收到的冰遇(热)变成了水。

  狮子洪洪从(火热的非洲)把水退回给企鹅非非。企鹅非非在(寒冷的南极)收到的水遇(冷)又变成了冰。

  三、小组学习,交流合作,发扬个性

  由于每个学生知识经验的不同,因而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关注程度也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也许会使课堂学习的步伐不那么整齐划一,但它显现的是学生学习课文时最真实的知识起点,而大课堂式的问答,可能就把差异中存在的学生知识的模糊点、缺失点掩盖了,让学生仍然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因此在课堂中,要重视学生间的差异性,利用小组学习的形式,让每位学生都有交流讨论的时间和场合,发表自己的观点。

  本节课最后我是利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展开的。请学生分角色完成课后“说”的练习。在说的过程中,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经验,对课文进行拓展,无形中拓宽了学生与文本的接触面。

  小组学习的对象是学生与学生,因此学习的氛围是宽松的,自由的,学生可以充分畅谈自己的观点。在交流过程中,学他人之长,弥补自己知识的空白点,获得课文以外的知识;同时也能及时纠正自己认识上的偏差,受到某些启发,使自己的思维多元化。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晰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它通过地球“美丽而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地球的特点,有限的资源及人类的开发对地球产生的危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策略

  教法设计

  1、对照比较法:开始地球的美丽与最后人类破坏环境的图片形成鲜明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情感。

  2、社会调查法:让学生通过课前的调查,搜集资料,说说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以及应该怎样保护生态环境。

  3、指导朗读法:通过学生多种方式的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

  4、感观刺激性: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动画歌曲的展示,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情感。

  学法指导

  1、自读感悟法:通过读课文讨论,找出文中的三大探究主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合作交流法:通过学生交流我们怎样保护环境,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自由畅想法:通过将地球拟人化,想象地球的美丽和人类的破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媒体(CAI课件)

  1、范文朗读视频课件;

  2、美丽地球动画课件;

  3、地球资源课件;

  4、人类破坏地球图片展示;

  5、音乐欣赏课件;

  6、重点词句、段落的文字课件。

  四、教学流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选读探究——升华情感——拓展思维”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这一节课刚开始,我先放了一段在宇宙中看到的地球(美丽地球的课件),然后设计了一段导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一句看似不经意的发问:“地球,你还想称它为什么?”学生亲切的称呼,拉近了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选读探究

  上课伊始,我通过播放范文朗读(朗读课件),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再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可以朗读、默读、浏览、小组齐读等,引导抓住“地球太可爱,同时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共同研究。如:“宇宙中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提供给人类的有哪些资源?”“人们破坏了哪些地球资源?”“宇宙中那么多的星球,我们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通过梳理,我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

  这正体现了新课标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地球的美

  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我首先出示课件(地球的美丽渺小)。再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例如:找出描写地球外貌的一句话(出示文字课件)“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让学生读,再大家互评,齐读,试背,使学生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导学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和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

  当然,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2、地球的易碎性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首先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词语“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再生”(文字课件),领会其意思。然后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出示地球资源的课件)。再让学生看到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出示人类破坏资源的课件)。此时此刻,孩子们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时,再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和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谈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学生举例如:装修、做家具(破坏森林资源),把废旧电池乱扔(污染水资源),用一次性碗筷、杯子、塑料袋等(环境受到污染)……

  接着,我适时出示信息窗,让学生进一步引起高度重视,心灵受到震憾。(相关的文字课件)

  网络信息,将文字形象化,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正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3、地球的唯一性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我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想:地球妈妈本是年轻美丽,而此刻却是千疮百孔、蓬头垢面地向你走来,不断地哭诉……那么我们该怎么办?是躲开,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还是留下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出示无法移居的课件)因此,我们只有在地球上生活。引导学生得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三)升华情感

  这时,让孩子们互相交流,畅所欲言,对地球妈妈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孩子们有的说“我们已经醒悟,不会再破坏地球”;有的说“我们会给您再次穿上美丽的纱衣”;有的说“妈妈,亲爱的地球妈妈,我们爱您,我们用颗颗美丽的心呵护您”……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四)拓展思维

  让学生联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学完这课,我设计了可由孩子们自主选择的作业(文字课件)。他们有的发出环保倡议,有的画环保宣传画,有的设计环保的公益广告,有的写出自己的感想……

  最后,我在结束课时,通过放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拯救地球》,来进一步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达到感情的升华!(出示歌曲课件)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质疑探究;利用协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思维。最终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既然这样,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这创新的能力?作为老师,又该如何来点燃孩子创新思维的火花呢?提问——创新的火花-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几番深思过后,我悟出这种创新的能力首先表现在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上。创新始于提出问题,终于问题的解决,发现不了问题,那谈得上什么创新呢?巴尔扎克也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就是问句。”有了“疑”,才会促使人去质疑,去探索,去创造。可见,要想有所创新,就得从善于提问开始。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作为教师,我发现对学生的“质疑”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往往被忽视,这正是造成学生“学而不思”的症结。其实孩子们提问,就意味着他们在思考,在研究,在学习,正自觉努力地接收来自周围的信息。所以,只有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孩子们善于提问,才能点燃孩子创新思维的火花,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增强其创新意识。

  一.提问——丰富预习内容,擦出创新火花。

  预习,即学生预先自学将要讲授的功课。从词义来看,“预先”决定了预习的尝试性、创造性,“自学”则决定了预习的能动性。大部分教师在布置预习时,往往把预习局限于读、抄、查、背上。我们应该打破这一框框,给孩子们一点空间,放手让学生从多角度出发去预习,在预习中提出问题。这不仅遵循了学习的本质——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逐步转化,而且能避免教学的盲目性,成为教师进行教学的航标灯。

  要想自己提出问题并非易事,必须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查、找……从三年级开始,我就开始让学生系统地进行课外预习,帮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并形成发问习惯。我先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方法,如从字、词的音、形、义提问,从课文中看似矛盾处提问,从标点质疑,从课文重、难点处提问,找原因,探结果,抓重点字、词、句等。要求学生每人在预习提纲中加上《问题大王考考你》一栏,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把它作为预习质量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bsdwz/教师检查时,对认真提问或提的问题较有思考价值的同学给予肯定、表扬、奖励,以此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学生都喜欢表现自我,他们为了发现问题,必定开动脑筋思考,挖空心思找疑点。当然,开头是低质量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但经过一个阶段的锻炼,质量也就慢慢提高了。多种孩子表现自我的机会,创新的火花不难擦出。

  二.提问——培养多向思维,迸发创新火花。

  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问,也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如:我们教材中有很多课题的内涵丰富,悬念横生,引人入胜,发人深思。教学时,引导学生围绕课题发问,再顺从学生迫切释疑的'心理,因势利导,各个击破。在教六年级《夜晚的实验》一文时,我让孩子们说说“读了课题,你很想知道些什么?题目又让你对什么产生了好奇?”让学生紧扣题目去理解,去提问,去探读。学生思维十分活跃,能提出许多问题:写的是谁在什么地方做了“夜晚的实验”?他为什么要做这实验?他又是怎样做实验的?结果他得出了什么结论呢?为什么要强调“夜晚的实验”?……这正是学生对课文的推测与探索。这些问题足以反映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学习语文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有时,学生的提问会使老师始料不及,这恰好说明学生思维的创新。那些往往被教师认为是“不成问题”的问题,正是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

  三.提问——展开想象的翅膀,闪烁创新火花。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实际上,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思维中最活跃、最富有传奇色彩和创造性的成分,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想象可以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的局限,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教材。

  有一次,我引导学生以一条鱼为主人公创编一个童话故事。写之前,我用幽默风趣的语气启发学生:“请问我们可不可以把它写成有脚的鱼?”“可以”,孩子们回答。接着,有孩子也来问了:“那可不可以把它写成穿高跟鞋的鱼?” “可不可以把它写成戴皇冠的鱼?” “可不可以把它写成骑马的鱼?”……看到提问逐渐打开了孩子们的思路,我追问:“请问,我们是用什么来写这条鱼呢?”“想象力”,已经跃跃欲试的孩子们大声回答。当时,我不知道孩子们到底能不能写好这篇想像作文,但是我敢肯定这样的提问定然能够让孩子迸发出许多的奇思和妙想,能说这些不是提问激起的创新火花吗?其实我们的教材中蕴含着大量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素材。/soft/教学时我们教师就应当运用教具、实物演示或语言文字的形象描述来激励和唤起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不断地丰富想象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巧设悬念,让他们主动提问,把新旧信息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四.提问——促进求知求异,绽放创新之花。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等于没有读书。哲学家歌德也曾风趣地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背面的话。”这纸背面的话其实就是指思维。

  《十万个为什么》帮助我们很多的家长轻松度过了自己孩子好问时的幼儿求知期。但“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随着孩子思维品质的发展,我们要重视对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各种思维能力中最活跃和最具创造力的就是求异思维。它包括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及多向思维。只有这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方式才真正让学生明白了“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方知深”的真谛。

  作为教师,我们就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声发问,把所思所想彻底表露出来。不光是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围绕教学目标来启发学生“提问”,还应鼓励学生大胆对现有的答案(如分段、词义、标点、写作技巧、故事情节等)和教师的一些讲解进行提问。目的是培养他们多思、善思,敢于向前人的结论挑战,引导他们在不疑处生疑,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的问题。记得一位教师在教学《称象》过程中,随口问了句“你们认为这办法怎样?有比这更好的法子了吗?”学生一致认为曹冲的办法很巧妙,但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曹冲的办法是不错,可一块一块地称石头比较麻烦,搬来搬去还危险,为什么不让那些官员、士兵们直接上船呢?这样,不是更方便?”再如,一次我在教《大海的歌》中“码头美景”时,有位学生提到:“老师,你为什么不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来反映码头的颜色美呢?”这些都是具有挑战性的见解,这些也是学生强烈好奇、旺盛求知欲下的求异之果,更是绽放的创新之花。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教师鼓励学生多问,千方百计保护学生“好问”这一天性,持之以恒就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逐步养成自问自答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各种手段去理解,然后到课堂上与老师、同学共同验证,或是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或是发现自己思考的不足,明确自己今后要努力的方向。我想只要我们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处处留心,就能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相信到不久的将来,创新人才将辈出。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提问——创新的火花-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美味,可以用他的名字为习作命题。

  2、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

  3、适当地介绍这一美味的做法,增加习作的感染力。

  4、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3 我喜欢的一种美味

  教学难点:

  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二、创设情景,介绍美味

  模拟在饭店吃饭前的场景,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

  三、介绍:指名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的色香味形。

  四、讨论:听了他的介绍,我看见有人咽口水呢?谁来评一平,他介绍得怎么样?

  模拟在饭店吃饭的场景。这道菜不错!我也想做一做可以吗?

  五、口头练习说

  小组讨论:(1)代表发言 (2)集体评议

  六、现场采访,表达感受

  你品尝之后有什么感受?

  七、关注细节,充溢情趣

  你是怎么品尝这道美味的 ?有没有听过关于他的传说?只有写出他的一些细节,习作才会生动充满情趣。/article/

  你一定非常喜欢自己介绍的这道美味把!把你于这道菜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好吗?

  集体习作,表达经验

  第二课时

  一、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

  二、佳作欣赏。

  教后小记: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3,我喜欢的一种美味,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小学教案02-2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9-25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11-06

小学语文《鲸》教案12-27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12-28

小学语文太阳的教案11-16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