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2-12 11:36:55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集锦(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集锦(7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叶是多种多样,同一种树叶具有共同基本功特征。

  植物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树叶数量和树叶种数;根据一定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树叶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判断。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同一种植物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树枝。

  【教学过程】

  一、统计收集到树叶

  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是呀,树木是我们朋友,他们是有生命,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完整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结构吗?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

  三、观察叶生命特征

  1、观察:比较新鲜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长在树上新鲜叶与落叶最大不同表现在哪里?是呀,新鲜叶是活,而落叶是死。

  2、描述:观察一种植物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生长变化过程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生长阶段树叶吗?(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叶、老叶、将枯叶等)能从几张叶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生长过程吗?

  3、总结:叶也是有生命,它从叶芽长成小小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完整过程。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

  【教学难点】: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

  【教学准备】:每组一次性杯子、沙子、豆子组合,锈钢汤匙、蜡烛、火柴、糖

  【教学过程】:

  一、明确课堂内容和要求导入:

  今天我们的课堂将以实验为主,但需要你细心的观察作为我们这节实验课的保障。

  二、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

  1、实验前的观察:用豆子和沙子来做混合实验就要知道它们的本来面目,它们是什么样的呢?

  2、学生根据观察回答,师简要板书。尽可能利用各种感官感受描绘它们的特性。

  3、引导推测:如果我们将豆子和沙子进行混合,它们会发生变化么?依据是什么?怎么做来证实?建议:留取对比样本。

  4、混合实验。思考:豆子和沙子是否发生变化会和它们的搅拌程度有关么?

  5、混合实验后观察豆子和沙子的变化。怎样观察的更清晰?

  6、分离实验:引导思考,用什么方法分离?怎样分离,根据所想方法选择实验品实验。

  7、观察比较:分离出的豆子和沙子和我们预存的实验前的样本进行比较,观察是不是发生了变化。(对于外部形态上出现的细微变化,教师要予以肯定,但要引导本质上的变化比较)

  8、小结:类似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如同上节课我们的易拉罐和水结冰等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板书:物理变化及其特点

  二、糖的加热实验

  1、相对于物理变化的是化学变化。观察白糖特点,记录表格中。

  2、预测: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在表格中。

  3、实验:a、说明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b、从实验盒取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c、教师在巡视中指导观察和记录以及安全事项。

  4、交流:你们都看到和记录哪些现象?引导明了:白糖在加热以后得到的物质还是以前的白糖么?

  5、小结并引申: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板书:化学变化及其特点 就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来看,是不是从加热那刻开始就是产生黑炭的化学变化的过程呢?(引导比较融化时是物理变化,后期才是化学变化)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

  6、拓延:我们在对糖加热的过程还是蜡烛燃烧的过程,蜡烛的燃烧是怎样的变化呢?

  三、总结:

  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变化不单纯属于物理或者化学的变化,有时像糖加热和蜡烛燃烧一样同时出现。做个有心人,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究竟属于哪一种。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过程

  1、 能根据一天所需的食物营养设计一日食谱。

  2、 能利用图书、网络等方式获取制定“一日食谱”的相关资料。

  3、 通过收集资料、与他人交流等形式,制定一份教为科学的“一日食谱”

  4、 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生活,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有关膳食结构的资料

  教学重点:学生自己设计一份合理的一日食谱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问:如果每天都吃一样或2样的食物,这样行吗?为什么?

  学生反馈并揭示课题:设计一日食谱

  二、 学生设计一日食谱

  (1) 讨论:我们怎样才能设计一份合理的一日食谱?

  让学生自由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设计科学的一日食谱,通过什么渠道,获取所需要的营养,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实际、经济情况等来设计。

  (2) 出示课件:有关食物营养的的资料,让学生进一步的获取设计一日食谱的信息。为设计食谱提高依据。

  (3) 学生自己设计“一日食谱”。学生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三、 交流设计的“一日食谱”

  (1) 交流设计的.食谱,在交流的过程中说出自己设计的理由,以防出现不合理的食谱。

  (2) 学生相互评价设计的食谱。 相互比较评价出设计合理的食谱,进行肯定,对不合理的食谱进行完善、修改。

  (3) 根据交流和评价的结果,更加完善自己设计的食谱。

  四、 引导学生统计进三天的食物品种,对照设计的一日食谱,改正自己的饮食习惯。

  (1) 统计最近三天吃的食物,记录下来。

  (2) 根据自己统计的结果与设计的一日食谱进行比较,找出要改进的地方。这样是营养的结构和食物的数量。

  (3) 相互交流,说出改进的理由。特别是自己平时爱挑食偏食的同学改进饮食习惯。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臭氧层空洞,怎么形成的及现状。臭氧空洞的危害如何防治?

  了解臭氧空洞的形成跟人类的关系及其对人类的危害,从而进行正确防范。并减少使用以氯氟烃作制冷剂的冰霜、冰柜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南极上空出现迄今最大的臭氧层空洞

  20xx年9月10日《北京晨报》晨报讯美国宇航局(NASA)科学家8日发表一份报告,称他们在南极洲上空观测到一个规模巨大的臭氧层空洞,面积达到283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美国领土面积的3倍。这是迄今观测到的最大的臭氧层空洞,也是南极洲上空臭氧层严重受损的征兆。

  自1987年开始,国际社会已禁止使用这些化学药品,但这些药品还将会长期留在大气层里。臭氧是大气中的一种微量气体,主要分布在平流层,虽然臭氧在大气中含量很少,但由于它能大量吸收有害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大气环流有重要影响,臭氧层也就被称之为"地球的保护伞"。

  二:小组交流:臭氧层破坏,大气臭氧层的损耗是当前世界上又一个普遍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同样直接关系到生物圈的安危和人类的生存。

  1:臭氧层损耗与"臭氧洞"

  2: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中间有多种见解。但是大多数人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1930年由美国的杜邦公司投入生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用作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

  ③臭氧层破坏对生物圈的影响

  由于臭氧层中臭氧的减少,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紫外线增强,其中波长为240~329纳米的紫外线对生物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对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和各种生物,包括人类,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臭氧层破坏以后,人体直接暴露于紫外辐射的机会大大增加,这将给人体健康带来不少麻烦。首先,紫外辐射增强使患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人增加;受到过多的紫外线照射还会增加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此外,强烈的紫外辐射促使皮肤老化。

  臭氧层破坏对植物产生难以确定的影响。近十几年来,人们对多个品种的植物进行了增加紫外照射的`实验,其中三分之二的植物显示出敏感性。一般说来,紫外辐射增加使植物的叶片变小,因而减少俘获阳光的有效面积,对光合作用产生影响。对大豆的研究初步结果表明,紫外辐射会使其更易受杂草和病虫害的损害。臭氧层厚度减少25%,可使大豆减产20~25%。紫外辐射的增加对水生生态系统也有潜在的危险。紫外线的增强还会使城市内的烟雾加剧,使橡胶、塑料等有机材料加速老化,使油漆褪色等。

  3:为什么地球上的"三极"臭氧层破坏严重据观测,目前臭氧层破坏比较严重的地方在地球的"三极"上,即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和青藏高原的上空。而地球上的这"三极"自然条件恶劣,人烟稀少,当地人们向大气中所排放的氯氟烃数量有限,为什么"三地"上空臭氧层所受的破坏反而比较严重呢?

  三:班级讨论:我们能做些什么?

  (平时注意预防紫外线的危害,寻找新的代替品即新的制冷剂。提倡使用安全无害的制冷剂产品。积极进行宣传等)

  四:师: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观察葡萄干在雪碧里的变化过程,并能正确描述自己的.发现。

  2.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及良好的观察习惯。

  3.乐于参与探究活动,在小实验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大表格一份、记录表。

  2.学具准备:一杯水、一杯雪碧、一份葡萄干、一个托盘、记号笔等每组一份。记录表每组2份、芸豆、弹珠、红豆若干。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两瓶水,引起观察兴趣。

  桌上的两杯水一样吗?有气泡的那杯水,你有什么发现?

  二、出示葡萄干,引起探索。

  1.幼儿猜想:同样大小的葡萄干放在两杯水里会有什么反应呢?(教师表格记录)

  2.操作验证,并记录。

  3.分享交流结果。

  三、观看视频,总结提升。

  1.观看视频,了解原理。

  2.师幼小结:

  原来这是因为当葡萄干沉入杯底时二氧化碳气体就吸附在表面,使葡萄干变轻浮到液面上来,小泡泡破了,葡萄干就沉下去了。

  四、再次实验,经验迁移。

  让我们一起来试试,仔细用眼睛观察一下,这些材料是不是也能像葡萄干一样上下跳舞呢?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绿色的表格里。会跳舞打“√”,反之打“×”。

  活动延伸:

  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再去做一做这个实验。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动物食物奥秘的兴趣。

  2.引导幼儿了解不同动物喜欢吃不同的食物。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不同的动物喜欢持不同的食物。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20多种,分散在四周,青草、竹子、桃子、骨头、玉米等图片。

  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斗喜欢去动物园,现在动物园来了新朋友。

  听:旺---旺—旺谁来动物园啦?鼓励幼儿说完整的话------小狗来动物园啦。

  看:(师表演动作)谁来动物园啦?鼓励幼儿说出小猴来动物园啦。

  猜:像熊比熊小,像猫比猫大。竹笋是粮食,密林中安家。

  评析:通过听声音、看动作、猜谜语把小动物小狗、小羊、熊猫、小猴、鸽子、牛等动物引出来,一下子就把幼儿带到了动物世界,激起他们的兴趣。老师简单的问题谁来动物园啦,幼儿容易回答。,贴近生活的实物让幼儿很快找到了说话的感觉,为下步幼儿说更多更好的话打下了成功的基础。

  2.找朋友,感知发现

  (1):认识食物

  师:饲养员叔叔给动物准备了好多吃的。

  出示:这是什么?(这是小草)这是什么样的小草?鼓励幼儿说出更多的句子。

  逐一出示竹子、桃子、骨头、玉米等图片,用多种形式说出这是什么

  评析:通过说这些食物,可以丰富幼儿的语言,还可以在幼儿之间做一个示范,幼儿之间互相学习。

  (2)动手操作,把食物送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师: 你把什么送给谁?

  另师:谢谢你把嫩嫩的小草送给我。引导幼儿说出不客气

  同样的方法把食物送给其他小动物,老师可以扮作小动物说谢谢,幼儿可以扮作小动物说谢谢,也可集体说不客气。

  评析:本环节设计了教师示范、幼儿师范、师幼之间的互动,多种形式让幼儿说出完整的话,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内容,学会交往中使用礼貌语言,对发展幼儿的语言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介绍朋友,进一步感知

  师:你的朋友是谁,他喜欢吃什么?让多名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并引导幼儿用多种形式说。

  师:谁还能说得更好?

  语言能力实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师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通过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互,幼儿即了解了动物吃什么又发展了语言。

  3: 组织讨论,扩散思维

  师:动物园里还有那些小动物,它们吃什么?和你最近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 指名幼儿回答。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师结:了解动物吃什么可以听别人说,可以看书,可以看电视,还可以自己观察,有很多方法。

  师:你想知道小蚂蚁小青蛙吃什么吗?怎样才能知道?让幼儿多说。

  师:现在把你喜欢的小动物请回来,告诉大家它吃什么?

  评析:通过讨论,了解熟悉的动物吃什么,教师的引导,让幼儿知道探索动物食物奥秘的方法,从而激发了幼儿探索动物食物奥秘的`兴趣。

  4:动物分类,提升经验

  师:动物园来了这么多新朋友,咱们小朋友给它们开个庆祝会,看看你的朋友应该坐几号餐桌,为什么?

  出示三张餐桌图画,先让一位能力强的小朋友放 说一说为什么?然后让每位幼儿都把自己的动物放到餐桌上并说一说。

  教师边总结边提问1号餐桌上的小动物吃草、蔬菜这些植物,我们叫它草食动物,2号餐桌上的小动物吃肉 我们叫它什么(肉食动物),鼓励说的好得小朋友,谁能给三号餐桌上的小动物起个名字?教师提示三号餐桌上的小动物既吃植物又吃肉(杂食动物)。

  评析:给动物分类即是对原有经验的再现又是对新知识的提升,语言能力更是得到提高,因为句子越来越长,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

  5: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知道了许多小动物吃什么,可动物非常多要想知道更多的动物吃什么,就需要小朋友想办法,咱们要看谁发现的多谁知道得多,告诉小朋友们。

  评析:本活动把训练幼儿的语言贯穿始终,幼儿的语言得到扎实的训练,句子有短到长,内容有少到多,教师提问简洁明了。在培养探索动物奥秘兴趣上也给与一定方法和指导,幼儿易产生了兴趣。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⒈知道种子发芽需要阳光、空气和水。

  ⒉能正确观察和照顾植物,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⒊养成有序取放工具材料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第一次活动中种植的黄豆、绿豆等发芽种子。

  2.《怎样让种子发芽》集体记录单、《种子发芽》记录单。

  活动过程:

  ★回顾上次活动

  结合集体记录单,展开话题。

  教师:小朋友,上次我们一起进行了种植活动,几天过去了,我们来看看,你种的种子有什么变化?它们象记录单里说的那样,发芽了吗?

  幼儿1:我种的绿豆发芽了!

  幼儿2:我中的黄豆也发芽了!

  ★观察比较

  (1)让幼儿观察对比试验1的种子的变化,感知植物发芽的条件。

  教师:没放水的种子有什么变化吗?

  幼儿:没有发芽,还是干的、硬的。

  教师:这是为什么?

  幼儿:因为没有水,种子就不能发芽!

  (2)让幼儿观察对比试验2的种子的变化情况,感知植物生长需要阳光。

  教师:我们再来看看纸盒里的豆芽和窗台上的豆芽有什么变化?

  幼儿:窗台上的豆芽还在长,纸盒里的豆芽变黑了,要死了!

  教师:这是为什么?

  幼儿:因为植物生长要有阳光!

  小结: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没有阳光照射,植物就不能茁壮成长。所以,我们通常要把植物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还要经常给它们浇水。

  ★记录

  指导幼儿用自己喜欢、别人又能看得懂的记录方式将种子发芽的`过程继续记录下来。

  教师:看一看,你的种子发出小芽了么?我们把观察到的情况继续记录在《种子发芽》记录单上吧!请你每天注意观察,定期做好自己的发芽记录。

  引导幼儿在观察过程中相互交流。

  活动延伸:

  ⒈本次活动历时时间长,教师要重视交流和观察的环节,不断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2.活动结束后,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操作单投放到活动区,指导幼儿完成。

  3.教师可以运用几种不恰当的栽培方式和幼儿一起做种子发芽的实验,以便幼儿对比观察,了解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

  活动纪实资料:

  这是孩子在一段时间里的记录情况: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22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精选)科学教案08-05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精选]08-08

科学教案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