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9篇(合集)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课前准备:
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直接可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二: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a: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b: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c: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么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三:畅所欲言。
1:自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批评、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四: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踊跃,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要求。
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a:内容具体
b:写出真实感受
c:题名自定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写出来的!请同学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提出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使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五:誉写作文,制作墙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成语故事日积月累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2:听写其中的词语。
二: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么?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A: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
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e: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又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
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要有自知自明,不可妄自尊大。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识字写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并准确读出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要有自知之明,不可妄自尊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谁来读读课题?
指名读,开火车读,正音。提醒注意“风”是后鼻音。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小朋友有这么多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看看北风和小鱼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我的十分钟:
1、小声读课文,多读几遍,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通顺,准确。
2、四人小组互相读一读,提醒大家容易读错的字音。
3、『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
和 颜色 都 浮出 水面 一口 鹅毛大雪 河水 知道 梧桐
认读 ,正音 :前鼻音:颜;平舌音:色;翘舌音:出,水,知;后鼻音:桐。
『出示』不带注音的生词。
和 颜色 都 浮出 水面 一口 鹅毛大雪 河水 知道 梧桐
四人小组学习,要求读准确。
采用多种方法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4、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四人小组学习课文,数数课文共有几段。
『出示』图。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提醒他们注意看看他们的神态是什么样的。
读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观察北风吹来,青草,梧桐,小鸟有什么变化。
读第二、三小节,结合图想象一下北风和小鱼对话的情景。
读第四、五小节,让学生观察大雪纷飞的景色和小鱼在水下嬉戏的情景。
三、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小朋友们,冬天的风是怎么吹的?你能模仿冬天风的声音读一读第一句话吗?自己先试一试。
指明读,指导读,集体读。
北风呼呼地吹,被他吹到的东西都起了变化。自己小声读第一小节,找找看,北风都吹到了哪些东西。(吹到了青草,梧桐,鸟儿)
他们都有什么反映呢?有什么变化?再仔细读一读第一小节。
分别指名回答。
你们觉得现在的北风和第一句话中那么凛冽的北风一样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指导读好第一小节。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北风只要轻轻地一吹,就可以让青草变了颜色,梧桐落了叶,就连小鸟都怕的躲进了窝,北风厉害不厉害啊?北风也是这么觉得,所以,他非常——得意。他是怎么说的?
『出示』“北风得意地说:“哈哈,大家都怕我。”
谁能学学北风的语气,读一读这小节。想象一下,北风会是什么表情。(骄傲自大,目空一切)。
指明读,指导读,集体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在北风扬扬得意的时候,谁听到他的话。(小鱼)小鱼是怎么说的?
『出示』第三小节。
你们觉得这个时候小鱼是什么样的感觉?(很不服气)
自主练习
同桌一个学北风,一个演小鱼。表演。
4、学习第四小节
听了小鱼的话,北风怎么样?(很生气)他是怎么做的?
『出示』“北风气极了,猛吹一口气,”
北风听了小鱼的话,可不是一般的生气,他——气极了,他要教训教训小鱼,所以,他猛吹一口气,你们能想象出北风这时候的'心情吗?
(气急败坏,不可一世)
谁能模仿北风的表情,读一读这句话。指明读,指导读。
北风生气地猛吹一口气,结果怎么样?
『出示』“鹅毛大雪飘落在河面上,河水结冰了。”
指导读第四小节。
5、学习第五自然段。
北风猛吹一口气,河水结了冰,这时候,北风有什么感觉?(很得意)他为什么这么得意?(因为他看不见小鱼了,他以为小鱼也怕他,所以躲起来了)
事实上小鱼是不是躲起来拉?他们在干什么呢?
『出示』第五小节。
指导读。
6、读全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汉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不带注音的生词。
和 颜色 都 浮出 水面 一口 鹅毛大雪 河水 知道 梧桐
复习字词,开火车读,正音。
2、指导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指导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集体认读。
我的十分钟:
2、自己看笔顺,在红字中自己练写。
3、四人一组检查,看有没有记住笔顺。
书空“出”的笔顺。
4、说说你是怎么记这些字的。四人小组讨论。
5、师提醒:和:第一笔是短撇,第四笔是长撇,右边的“口”与“知”的“口”都要注意下面要收缩,呈倒梯形。
自主练习
6、描红,完成《习字》
板书设计: 11 北风 和 小鱼
呼呼地吹 水底游戏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
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
4、珍惜美好生活
重点难点:
1、重点是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难点是“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引入及讨论
教学过程:
一、题解与导入
回忆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朦胧诗
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文革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了一种新风格的诗。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这首诗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三、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四、问题研究
(一)
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2、诗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3、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4、“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二)
反复朗读“谁不愿意……”至“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探究下列问题。
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这两种情境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都只有在心境宁静时才能观察体会得到,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
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三)
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提示:注意诗歌的语言形式与内容表达的联系,并在鉴赏的基础上仿用诗中的基本句式,使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样的情感。
五、练习:根据练习三要求写几句诗。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思考,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中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该如何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还从课文内容中获得对某些环境问题的新认识?
师:本组课文,作者以环保为主题,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会,体会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
总结:本组课文内容引人深思,读书就应该走入文里,披文入理,再走出文外,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既读进去,又想开去,这就是文里文外的读书方法。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如何把握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去理解课文内容。
[评:对本组课文进行了回顾,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生课外查问资料情况,了解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日积月累
(1)在许多名言警句中,有许多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给我们启发很大,从以前我们的学习积累中,你积累了哪些这方面的名言警句?
抽生背诵。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师: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a学生自由吟诵。
B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体会或感受,明白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教师展示搜集的资料。(略)
(3)背诵并积累这些标语版和口号。
(4)交流课外收集的环保宣传标语。
[评:教学循序渐进,遵循了学生的学习规则, 放手让孩子自己思考, 留足了空间, 让学生自主学习, 受到教育]
趣味语文
引入:你知道“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吗?
(1)默读成语故事,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讲述的内容,思考:故事中哪些话解释了“竭泽而渔”这个成语?
(2)再读故事,讨论:“竭泽而渔”的策略对于当时的晋国有什么好处?从故事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
(3)全班交流。
(4)文中“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为了一时之利,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你是怎么体会的?
(5)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6)回顾我们本组单元所学的课文,想一想:还有什么也关系到长久之计,也需要长远规划?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能用“准备”、“已经” 造句。
2.理解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和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了解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思路:
1.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粗知课文大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3.分节讲读课文,着重理解三种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1)第一节主要弄清下列词语的含义:“孩子”、“长大”、“四海为家”。
(2)第二至四节是教学的重点,应采取以朗读为主,适当讲解,辅以看图的方法进行教学。着重让学生弄清:植物传播种子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本身条件;一是外界条件。
三个小节讲读的办法应有所不同。①学第二节时,边读边讲,然后概括出蒲公英传播种子的两个条件。②读讲第三四节时,让学生自己边读边找出苍耳和豌豆传播种子的两个条件。
(3)第五节让学生说说其它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4.朗读训练着重在语调、重音和停顿上进行指导。
5.生字应在反复朗读中解决字音,在理解内容过程中掌握字义。讲读之后着重指导“旅”、“降”、“乘”三字的字形。最后完成课后第2题。
教学资料:
1.樱桃熟了,鸟儿吃到肚子里,核随着鸟粪落下地,春天长出小苗苗。
2.椰树长在河边,椰子熟了,随水流淌到沿岸,在岸上又长成椰树。
教学用具:
1.三种植物的挂图或实物。
2.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抽拉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介绍自然常识的诗歌。(板书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
问:什么样的植物可以当“植物妈妈”呢?(能传播种子繁衍后代的植物)植 物妈妈为什么有办法?它有些什么办法呢?我们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拼音,自由小声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不添字、不掉字,读时注意生字中的翘舌音、后鼻音和多音字“得”的读法。
2.默读课文,在生字及生字词下边用铅笔画出记号,读准生字词的字音。
在多音字“得”下画上记号。看看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得”的读音有什么不同。
3.用学过的方法(结构分析法、数笔画法、形象记忆法,旧字换偏旁法、形声字分析法等)分析字形、记住生字。
4.朗读课文,注意停顿,看看全文共有几小节,并写上小节号。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和生字词的卡片,打乱顺序,指名认读。
正音指导:“乘”和“晒”是卷舌音;“降、乘、苍”是后鼻音;“识”在“知识”一词中读轻声。
2.出示小黑板:课后第三题中的三个句子。
(1)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
(2)那里有许多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可得不到它。
(3)蒲公英的种子,飞得多远哪!
先认读“得”的三种不同的读音“děi、dé、de”,再读句子,选音节注音,最后齐读三句话。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首诗共有几小节?(五小节)
2.指名分别读五小节、思考:课文中讲了哪几种植物?(贴植物图或实物)
简介蒲公英和苍耳这两种植物。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讲了蒲公英、 苍耳和豌豆,这三种植物。那么,这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
二、细读课文,逐节阅读。
1.讲读第一节。
(1)指读、思考:这节有几句话?(2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思考:这句讲了什么?采用半提示法理解“孩子”、“长大”、“四海为家”的意思。如:“孩子”在这里指植物的什么?(种子) “长大”也就是说植物的种子已经怎样了?(成熟了)“四海为家”:“四海”
指到处。这里是指植物的种子到处生根发芽,所以到处都是它们的家(板书:
四海为家)
(3)指读、思考:第二句讲了什么?采用告诉本义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旅行”的意思。如:我们到外地出差或探亲或游览叫“旅行”。“种子去旅行”是什么意思?(这里是指种子被传播出去。)这些种子还回来吗?它将——(四海为家)(指板书,回扣重点词)
(4)指导朗读:第一句既要读出那种“四海为家”的自豪感,也要读出和妈妈告别的那种难舍难分的感情。“得”要拖长读音。第二句要用上升的语调读问句。读时注意停顿和重音: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啥/办法?学生自
由试读,评议后,再齐读。
2.教学第二节。
学生回答问题2时,让学生回忆第一册课文中的《蒲公英的种子》,想想:这里的“降落伞”指的是什么?(一朵毛茸茸的小花。)学生回答问题3
时,先问:蒲公英的种子光有“降落伞”能去“旅行”吗?那么,还要有什 么?(风)老师演示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抽拉幻灯片,边抽拉边朗读第二节。学
生边听边看后,根据幻灯,说说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概括小结:蒲公英种子的传播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本身条件,蒲公英的种子,有毛茸茸的球像降落伞;一是外界条件——风吹。(3)指导朗读:轻风一吹,要读出风的轻,边读边想象大群蒲公英乘风出发,四海为家的壮观景象。“乘着风”要稍快,“纷纷”要读出蒲公英一个接一个飘飘悠悠飞出的感觉,可放慢些。
注意停顿和重音: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微风/一吹。孩子们就/纷纷/出发。师生评议朗读情况后齐读第二节。
(4)总结:蒲公英是靠风传播种子的。
3.扶教第三节。
(1)指导学生按第二节阅读思考题学习第三节,学生边读边找出苍耳传播 种子的两个条件,要点填入上表中。(苍耳、像铠甲、动物带)
学生回答问题2时,采用先了解本义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铠甲”。
“铠甲”是什么?(古代打仗时防刀枪的铁衣。)这里是指苍耳外面一层什么呢?(较硬的壳,上面还有刺。)
回答问题3时,教师演示抽拉幻灯片:先放映苍耳幻灯片,再拉动小白兔灯片经过苍耳灯片,然后抽动几个苍耳粘到兔子身上,随小白兔来到灯片中的“山洼”。问:“山洼”是什么样的地方?(山间低洼的地方。)学生看后,讲述苍耳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指导学生概括:苍耳传播种子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
(3)指导朗读,注意停顿和重音: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 穿上/带刺的铠甲。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朗读评议后齐读。
(4)指导学生总结:苍耳靠动物传播种子,动物走到哪儿,苍耳的种子就被传播到哪儿。
4.自学第四节。
(1)自读第四节,思考阅读思考题,找出豌豆传播种子的两个条件,要点填入前表中。(豌豆、豆荚、太阳晒)
学生回答问题3时,教师演示抽拉幻灯片:先放映豌豆灯片,再放映“太阳”,然后放映豆荚炸开,最后放映“蹦着跳着离开妈妈”。学生看完灯片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学生自己概括:豌豆传播种子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
(3)指导朗读,学生点画停顿和重音符号,朗读评议后齐读。
(4)学生自己总结:豌豆是靠太阳传播种子的。
5.总结归纳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苍耳靠动物传播种子;豌豆靠太阳传播种子。
6.阅读第五节。
(1)围绕第一句中的'“很多很多”这个词语,启发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理解“那里、它、观察”等词语,思考:怎样才能得到许许多多的知识?(板书:仔细观察—→得到知识)
(3)小结:大自然里有许多知识,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得到它。
(4)齐读第五节。
五、听配乐诗朗诵、总结全文: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
六、巩固练习。
1.蒲公英靠()传播种子。
2.苍耳靠()传播种子。
3.豌豆靠()传播种子。
第三课时
一、指名分别朗读五小节,边听边思考:课文中讲了哪几种植物,这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学生说清以后再齐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
1.根据板书,了解各节的意思,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四小节结构相似。
2.分节背,教师再领背每节的第一个词语,引导学生背。
3.指名背,再齐背全文。
三、学生汇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汇报要求:
1.读准字音再领读。
2.介绍自己用什么方法分析字形。(结构分析法、数笔画法、形象记忆法等等)
3.扩词并领读。
4.谈自学过程中生字易错处。
汇报中的指导:
1.“备”:(1)读书上带“准备”的句子。(2)用“准备”造句。造句内容提示:谁准备了什么;在什么时候(或在什么情况下)谁准备干什么;谁怎样准备干什么。
2.着重指导的字。
(2)降:八笔完成,“阝”两笔完成,“夂”三笔完成,最后再写三笔。
(3)乘:可以用“禾”字中间一个“北”字的拆字法去记。它的笔顺是:
四、指导书写。
找出左右结构的字,汇报写法,指导写字头,学生再自己练习每个字写 三遍。
指导提示:左窄右宽的字有:降、晒、识、旅、植。上大下小的字是备。
上小下大的字是乘。
五、课堂作业。
1.抄写课后作业第2题中的词。用带点的词口头造句。
2.听写第2题中的词,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本检查一遍把写错的改正过来。
3.把带点的词造句写在本子上。
六、家庭作业。
1.背诵课文。
2.阅读自读课本《奇妙的植物》。
附: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6
【课前透视】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本课配有一幅精美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有水、有花、有鸟,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这是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篇课文,谜语诗的内容浅显易懂,很多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会背了,但是在识字写字和感情朗读方面还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因此应该结合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好表现的身心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图文对应,让学生能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的磁带。
2、学生课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笔。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同学之间互相出谜语,互相猜,教师也参与其中)老师也出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板书课题)
好动、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最大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基础。
2、(出示挂图或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
(板书课题)
用一幅画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
二、对话平台
1、欣赏:
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2、识字:
⑴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⑵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
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励。
⑶自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肋拼音多读几遍。
⑷利用生字卡片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认识辶、忄两个新偏旁。)
交流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相互促进,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效率。
⑸你想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注意区分平翘舌: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用给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来。
⑹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可以指名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⑺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请你通过这一关
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应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3、朗读:
⑴生字宝宝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他们设的关卡你们顺利通过了,可他们又调皮地跑回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自由朗读课文)
⑵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从一年级起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态度和良好的评价能力。
⑶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教师领读、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另外,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教者应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4、写字:
⑴出示要写的字人、火,认读,说说这两个字应该怎样写,书空。(注意笔顺规则:先撇后捺。)
⑵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人字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处偏左一点起笔,火字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处起笔。)
⑶教师范写,示范笔画的写法。
⑷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⑸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三、作业
回家请教家长,或者在书中查找谜语,下节课开展猜谜语竟赛活动。
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摘录笔记。
2、畅所欲言《看月亮,说月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进入语文天地的学习。
二、交流摘录笔记。
1、交流以前的摘录笔记,找出笔记中的优点和缺点。
2、读读课本中出现的词语。
3、说说丁丁和冬冬教给了我们什么好方法?
4、鼓励学生写好摘录笔记。
三、练习填成语。
1、找出规律。
2、集思广益,填写成语。
四、读一读。
1、开展学生间赛读、赛背。
2、鼓励学生把这些名句记录在摘抄本上。
五、畅所欲言《看月亮,说月亮》。
教师巡视,鼓励每个学生发言,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参与小组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开卷有益”中著名作家的作品中对月亮的描述。
2、写一写自己眼中、心中的月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天地的有关内容。
二、开卷有益
1、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明月》,学习了本单元的3篇课文之后,大家对月亮有了很大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来读四段话,这四段话都是摘自著名作家的作品中对月亮的描述。
2、学生自读。
3、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笔下生花
1、不同的作家,笔下的月亮是不同的。你喜欢月亮吗?你眼中、心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2、为自己心中的月亮画像。展开联想,想象练说。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4、组内交流,集体评议。与金钥匙结合进行。
四、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这个小村庄什么样?村庄里住着什么样的人?村庄里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二、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检查自学生字、字词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斧”读“fǔ”,不要读成“fó”或“fǒu”
“造”读“zào”,不要读成“zhào”
2.分析、识记字形。
“犁”上下结构,下边是年“牛”字,不要写成“木”字。
“栋”左右结构,注意“栋”和“炼”的右半部分。
“具”中间是三横,不要写成两横。
“冒”这个字是上宽下窄,上扁下长;“冒”字的上部分不是“曰”字,第三、四笔的“横”与两边是不相连的,可和下部分里边的“横”做比较。
3.难确定的部首。
犁:查“牛”字部
具:查“八”字部
黎:查“禾”字部
4.理解词语
斧头:也叫“斧子”。砍竹、木等用的金属工具,头呈楔形,装有木柄。
造犁:制作翻土用的`家具。
不断:连续不间断。
拎起:用手提起。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一栋栋:一座座。
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
锋利:(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
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本文指洪水来势迅猛,势不可挡。
何处:什么地方。
包括: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
奇多:出人意料的多,或罕见、少有得多。
四、自由读文,把你不明白的句子画下来。
五、作业
1.写生字、字词。
2.读书。
3.查找与环保有关的资料。
语文教案 篇9
预设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阅读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领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3、学习描写昆虫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与周围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1、有关昆虫的谜语。
2、法布尔图象的投影片。
3、描写蝴蝶的一首短诗。
课程实施过程:
课前游戏:猜几个关于昆虫的谜语。
一、导入新课:
1、刚才的游戏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对昆虫的了解还真不少!在上一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来自法国的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就是——法布尔。
2、(投影示法布尔图)瞧,这就是法布尔!你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他的衣袋高高地鼓起)
3、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1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1、打开课本,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到了法布尔的衣袋?知道这鼓鼓的衣袋里放着的是什么吗?
从这儿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板书:着迷 迷恋 痴迷)
2、法布尔是一个痴迷于昆虫的人,写人离不开写事,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几件事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1)法布尔终于找到了///歌唱家///纺织娘;
(2)法布尔放鸭子后经常去观察昆虫,虽遭父母责骂,依然痴迷于昆虫。
3、小组学习:
投影学习要求:
a、自由读2—10自然段,划出让你感觉到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句子;
b、把你划出的句子读给组内同学听,并说说你划出它的理由,听一听别人对你的朗读评价;
c、有其他的感受也可相互交流。
4、集体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没用的玩意儿”指什么?为什么加引号?
5、过渡:法布尔就是这样一生痴迷于昆虫的研究,他专心地观察、探究昆虫,常常忘了周围的世界。父母的责骂也丝毫不能阻止他对昆虫的迷恋。凭着这种痴迷的、契而不舍的精神,他走进了科的殿堂,成为了一位世界著名的有影响的昆虫学家!
齐读第11自然段。
6、再次投影示法布尔图,同时出示句式:
看着法布尔鼓鼓的衣袋,我仿佛看到他 。
现在请你想想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
7、你从法布尔身上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四、迁移训练:
1、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昆虫是很可爱的,它们的外形就很有特点。
找出课文中描写昆虫的句子,读一读。
2、老师学了这篇课文后,也情不自禁地写了几句,想看看吗?
投影:像指挥棒一样灵活的触角,
像鲜花一样斑斓的翅膀,
像晨曦一样轻盈的体态。
你翩翩飞舞着,
美丽了人们的视线……
能看得出写的是什么吗?
3、课外,我们也观察了昆虫,也想来写几句吗?
用一段话描写一种昆虫的外形。
4、交流。
五、课后作业:
1、继续观察昆虫的生活,完成一篇观察日记。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昆虫记》读一读。
设计理念: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阅读是学生带有个性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由于其个人经历与知识阅历的不同,面对相同的文字,产生的内心体验不尽相同。
在尊重学生独特感受的基础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文本的对话,使他们在总体把握文本的内容,定下与文本对话的情感基调。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猫》教案01-11
语文园地教案04-10
语文精品教案01-23
语文《离骚》的教案01-20
语文《青松》教案01-20
语文《石榴》教案02-16
语文小学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