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27 10:34:4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的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会背诵第四自然段。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学习联系句子和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培养理解词语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VCD光盘、录像机。

  五、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七课(指课题,学生齐读),大家初读了课文,并且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给你整体的感觉是什么呢?(板书:美丽、富饶)

  2、交代任务

  那么,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层次分明、具体地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呢?这节课,我们围绕这个重点,以读为主,来理解课文二~七自然段。

  [点评:有目的地组织复习,激活了学生相关已知,为即将进行的学习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同时,简练的导入渗透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能读书、主动发展。

  快速自由读二——六自然段,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个自然段?

  1、导学,自读感悟。(学生自主定向,按多数同学意见)

  师:老师和多数同学一样,最喜欢第四自然段,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自然段。

  [点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教学的根本点和立足点,向这样按学生的“要求”设计教学、调控课堂,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员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本领。]

  (1)按照学习一个自然段的方法读这一自然段,然后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抓重点词语谈谈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理解。

  ①当学生谈到第二句话“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时,屏幕出示书中插图,找一生到前面指图说说分别说的是那些鱼,然后让学生再仔细观察图画,并充分展开想象,说说书中没有写到的鱼的样子是怎样奇特,姿态是怎样优美的。

  ②帮助学生理解“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A、“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 句话是什么意思?

  B、从哪里可以看出鱼多?(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回答)

  C、看录象欣赏画面。(进一步感受鱼多)

  D、看完这段录象后,你不想说点什么吗?

  (3)根据自己的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4)指名读(师适当加以点拨、范读)

  (5)领悟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理解这段内容的?

  [点评:在上述环节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看看、读读、说说中,感悟课文内容。教师利用“图白”和“文白”启发学生想象,再度调动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西沙群岛、热爱祖国的情感教育。同时,把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这样,既积累了规范语言,又培养了语感,并且为下阶段的“放”打下了基础。]

  2、自学,自读运用。

  (1)(屏幕出示读书要求)按照学习第四自然段的方法,读自己喜欢的那个自然段,并练习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写哪儿的什么、怎么样。

  (2)组内交流。

  (3)自学汇报,形式自选(朗读、讲故事、表演)

  [点评:第二、三、五、六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大同小异,运用迁移规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归纳、去发现、去感悟。]

  (4)小结过渡:西沙群岛是如此的美丽和富饶,那么岛上的英雄儿女们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齐读第七自然段。

  (5)总结(看板书):这篇课文作者先概括地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然后按照从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抓住事物的颜色、形态、动作等特点,具体地写出了西沙群岛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最后又概括地写出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6)质疑: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7)评价课文,谈收获。

  [点评:这是一个消化吸收为我所用的过程,重在培养学文的能力。目的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培养其创新的意识。]

  (三)自主练习、巩固提高。

  1、 屏幕出示练习题(学生可任选一题)

  (1)试从颜色、外形、动作等方 面抓特点说说你喜欢的动物

  (2)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先用一句话概括地说出这种事物的特点,再用几句话具体说明这个特点。例如:广场的花坛里开满了各种鲜艳的花。

  (3)背诵第四自然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点评:学生是有差异的个体,水平不同,练习题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体现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2、学生自练,然后小组交流。

  3、典型汇报。

  (四)拓展运用,创造想象。

  1、导语:同学们,《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老师不知教过多少遍了,每当教这一课时,老师就会想起那首美丽动听的歌,大家想知道是什么歌吗?(播放:西沙——我可爱的家乡)

  2、作业:

  (1)今日的西沙群岛是美丽的富饶的,那么明日的西沙群岛又将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课后老师希望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以“明日的西沙群岛”为题写一篇日记,明天早晨晨会的时间我们一起来欣赏你的杰作!

  (2)同时,感兴趣的同学可学唱这首歌。(伴随着歌声下课)

  [点评:课后的导语和作业的设计富有创造性,既是知识的迁移、语言的积累,又是创新意识的培养。伴随着歌声下课,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同时使学生热爱西沙、热爱祖国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语文教案 篇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以第三次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一、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然后是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㈠10篇课文,识字㈡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

  二、教材特点

  1、综合性: 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认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奠基的工作。学习内容的安排、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例如,在汉语拼音阶段,适当出现短语、句子和儿歌,学生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部分汉字,把学拼音、识汉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及早获得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又如,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融合。

  2、科学性: 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以认字和写字为例,要求认的字,都是最常见的、出现频率最高的;要求写的字,都是最常用的、最简单的。儿童最先认的字,是与他们的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爸、妈、我”。全册要求认识的400个字,都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常用字。此外,识字的安排重视汉字本身的规律,采用象形字、会意字、看图识字、按事物归类识字等形式,使儿童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文化,认识身边的事物。要求写的100个字,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的顺序编排,每课只写3~4个字。结合写字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打好写字基础,使每个学生不仅能把字写对,而且能把字写好。

  3、时代性: 这册教材大幅度更新内容,不仅面目一新,而且富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如,《我多想去看看》表现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自己去吧》体现了对独生子女主动锻炼、大胆实践的企盼,《借生日》《平平搭积木》赞扬了儿童关爱他人、敬爱父母的美好心灵,《爷爷和小树》《小熊住山洞》蕴含着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因素。此外,有关计算机、自选商场等具有现代气息的内容,城市、农村、学校、家庭生活的内容,通过有趣的故事渗透科学常识的内容,在教材中均有反映。

  4、趣味性: 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例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学习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巩固知识,启迪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植自信。教材中安排的各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都有助于学生在游戏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

  5、广泛适用性: 针对我国地域辽阔、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国情,本册教材内容兼顾城乡,难度适中,分量适当,为教师、学生留有拓展和创造的空间。在识字方面,采取种种方式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认字,如,在语文园地中鼓励学生认姓氏字、牌匾字,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认记身边的汉字,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又如,本册最后编排了两课连环画形式的课文《雪孩子》和《小熊住山洞》,每课有少量生字,但全文不注拼音,教师可鼓励学生借助图画或通过其他方式认读生字,读通课文,在自己认字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获得自学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三、学习目标

  1、汉语拼音: ⑴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⑵ 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识字与写字: ⑴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⑵ 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⑶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⑷ 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 ⑴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⑵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⑶ 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⑷ 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4、口语交际: ⑴ 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⑵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⑶ 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⑷ 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使用本册教材要注意的问题 1、入学教育: 入学教育的四幅图画为学生提供了观察讲述的材料。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讲述图意。另外,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要把观察图画与参观校园、讲述感受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认识校园,了解学校常规,熟悉校园周边环境。对读书、写字姿势的指导,起步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让学生模仿图画中的小学生练一练。在以后的长期教学活动中,都要注意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断督促检查,常常提醒。

  2、汉语拼音: ⑴ 这部分教材中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整合起来的情境图,有利于学习拼音,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语言,有利于增强学习的兴趣。

  如第二课的插图,是一幅富有生活情趣的图画,既提示了学习的内容,有助于儿童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图中的哪些部分和字母的形相似,通过观察图画,引出本课要学的字母和音节。

  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带调的音节和口语中的词语联系起来,说一个词或一句话,以巩固这些音节。做到观察图画、学习拼音和说话训练的有机结合。

  ⑵ 本册教材拼读音节的呈现形式与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拼音部分有所不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每课要求拼读的音节,大多展现的是拼读过程,而这册教材主要以拼读结果的形式呈现。这样编排的好处是,儿童可以和音节多次见面,加快拼读的熟练程度,可以更好地发挥帮助识字的作用。需要提醒的是,这样编排的目的并不是要求直呼音节。

  ⑶ 在拼音教材中还安排认识70个汉字。这样做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这些字只要求认识,即能读正确,结合语言环境大致了解意思,不要求书写,也没有认识偏旁的任务。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作字形分析,让学生整体认记即可。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地鉴赏诗歌

  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

  重点难点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习流程自 主 学 习 案

  【自学指导】一、复习导入:背诵学习过的杜甫《登高》一诗,说说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意象:

  意境:

  情感:

  今天我们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了解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

  三、朗读背诵

  1、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

  2、诵读提示。

  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四、初步感知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东南坼( )乾坤( )凭轩( ) 戎马( ) 涕泗流( )

  2、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吴楚东南坼 (2)、戎马关山北

  (3)、凭轩涕泗流 (4)、乾坤日夜浮

  3、《登岳阳楼》选自 ,作者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人们誉为“ ”,他被人们称为“ ”

  4、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意象: —— 感受:( )

  意象: —— 感受:( )

  意象: —— 感受:( )

  合作探究案

  一、整体感知。

  1.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了怎样的景和怎样的情?“坼”“浮”两个字炼得好,好在哪里?

  3.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这种表达技巧的作用。

  4.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尾联在抒发个人悲苦的感情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体现了诗人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鉴赏品析

  1.讨论探究《登岳阳楼》的主旨意境:

  2.讨论探究《登岳阳楼》的艺术技巧:

  达 标 检 测 案

  1、按原文填写

  ⑴诗中描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的诗句是 , 。

  ⑵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的诗句是 , 。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B、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但从整体看来,与全诗联系不紧。

  D、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3.说说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坼: )

  ⑵戎马关山北(戎马: )⑶凭轩涕泗流(凭轩: )

  4.杜甫、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湖,你更欣赏哪一个?说说理由。

  5.杜甫、范仲淹都是借景抒情,但所抒的情有所不同,请简单加以分析。

语文教案 篇4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⒈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理解“称霸一方”、“作恶多端”?

  ⑷说话:用因为......所以......将这一段的两句话连起来。

  ⑸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东海龙王父子做坏事害老百姓,哪吒决心治他们。这是他要去闹东海的原因。

  ⒉第二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画出表示哪吒动作的词语。(板书:跳进取下摆掀起)

  这些词和课题中哪个词儿联系的十分紧密?

  ⑷东海龙王怎么样了?巡海夜叉是海里的小鬼,他出去查看会怎么样?请看书上的插图。

  ⒊第3自然段:(结合看图)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什么叫“机灵”?小哪吒的机灵表现在哪里?你们看小哪吒是多么勇敢,哪个夜叉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一下子就打死了他。这么一来,龙王怎么了?请看第4自然段。

  ⒋第4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哪吒与三太子的'战况如何?你能把他们交战的情景像讲故事一样讲出来吧?

  ⑷画出关键词语,练读。

  ⑸小结:2~4自然段描写了哪吒闹海的经过,掀起滔天巨浪,打死三太子,处治你龙王,为百姓出气。

  齐读2~4自然段。

  ⒌第5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小结:这一自然段写哪吒闹海的结果。

  ⒍齐读全文。

  三、总结全文:

  这是一篇深化故事,写小哪吒大闹东海,制服龙王,使人们有过上了太平的日子的事,表现了哪吒为人民着想,对恶势力敢于斗争而获得胜利的可贵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并能配上合适的动作。

  2、通过读书,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儿童生活的情趣,引发学生对身边事物及大自然的关注与热爱。

  二、教学重点:

  1、轻声音节“我喜欢,星星”等的朗读。

  2、指导学生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分清“这里和那里”

  四、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齐读课题。

  二、学习词语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公园看看美丽的鲜花和星星,好吗?

  可是守门人,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有信心闯过他吗?请你自己先练一练。

  生:自己练读.

  2、谁来闯关?读对了跟着他读。

  生指名读。

  3、我们一起读一读,将这一关闯过去。

  生: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

  1、闯过字词关,我们一起把书捧起来,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给我们带来的美丽的画面。

  生齐读课文。

  三、创设情境,精读课文。

  1、公园里的花,真多呀,我们去找一找有没有你喜欢的花。

  (播放各种花的.图片或视频)

  喜欢吗?

  说说你看到()的鲜花?

  2、小朋友说得真好。你能把你对鲜花的喜爱读出来吗?(出示第一部分)

  指名读。

  夏天来到时,有的小朋友喜欢冰淇淋,有的喜欢西瓜,有的喜欢空调,但是我们最喜欢什么?

  谁会读?

  鲜花多吗?你从哪个词语知道的?

  生:满地。

  3、夏天满地都是鲜花,这里也有,那里也有,到处都是,课文中是怎么说的,一起说?

  生齐说:这里一朵,那里一朵。

  你能做一做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的动作吗?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离我们近的就是这里,离我们远的就是那里。

  你能用“这里”说一句话吗?“那里”呢?

  这么多的鲜花,真比…………

  生:天上的星星还多。

  4、小朋友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我们站在满是鲜花的草地上,各种各样的鲜花围绕在你的周围。

  睁开眼睛,说说你看到什么?

  你闻到什么?

  你想到什么?

  (1)你能把你刚才的感觉通过朗读读出来吗?

  生指名读。

  (2)请你读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

  同桌互读。

  (3)谁还想站起来读给其他小朋友欣赏?

  指名读。

  (4)小朋友一起读给老师听,让老师欣赏欣赏,好吗?

  5、哪个聪明的小朋友可以配上合适动作呢?

  指名表演。

  6、我们一起看着这片草地美美地表演,加上你喜欢的动作。

  7、天渐渐的黑了,到了晚上,星星出来了,看,挂在夜空中的星星,你觉得这些星星像什么?

  出示:星星像()

  (1)花儿去哪儿了?

  生:睡了。

  (2)那里可别把它吵醒了呀!自己试着读一读。

  生自由读。

  (3)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才能?

  师生评议。

  (4)请你听听看你的同桌是怎么读的,互相取长补短。

  生互相读。

  (5)哪个小朋友能加上合适的动作?

  指名读

  (6)我们一起加上动作美美地来表演这么美的文字。

  三、指导朗读,背诵。(完全不看书)

  1、看着小朋友这么多可爱的笑脸,老师觉得好像站在花丛中一样,忍不住也想读一读这课文了,小朋友们来扮演花朵好吗?花朵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生:作花朵的动作。

  (1)那花儿睡了,是怎么的呢?

  生:作花朵睡觉的样子。

  (2)真好,鲜花们,准备好了吗?

  师背诵课文,并作动作。

  2、想不想像老师一样完整地表演这首诗呢?那你首先能把这首诗美美地背出来。谁会?

  指名背。

  其他小朋友可以帮他配上动作。

  3、我们小朋友一起来美美地背诵这首诗。

  现在哪个小朋友能当当小演员,边朗诵边表演这首诗了?

  指名表演

  4、我们一起来表演这首诗好吗?

  齐背课文。

  5、小朋友表演地这么好,可是后面的老师却看不清楚,我们转过身表演给他们看好不好?

  齐表演课文

  四、拓展训练。

  过渡:看小朋友们这么一表演,老师觉得夏天真是太美了,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夏天美,到处都充满了美,

  请你当当小诗人,编一编这首诗,先在脑子里想一想。

  指名说。

  请你打开补充习题,完成题目。

  结束语:希望小朋友在今后的生活中,当一个有心人,多发现生活中的美。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章精当的语言、布局的匠心,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背诵、默写全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1、 通过诵读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通过想象再现景象,领会文章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景色美、意境美。

  【教学难点】

  本文布局的巧妙,设想通过学生再造想象来突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5分钟

  1、今天老师要来考考大家,多义词掌握的情况。

  请大家看大屏幕,上面有个“书”字,试试看你能用这个书字,组哪些词语。

  书本、书写、书信、书桌、书包、书皮、判决书、楷书等。

  2、请大家一不做二不休,继续通过查工具书来解释这些词中“书”的意思。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书的注解:

  书(shū) ①写字;记录;书写。②字体。③装订成册的著作。④书信。⑤文件。

  给刚才大家所组的词语对号入座。例如:

  书本——③装订成册的著作 书写——①写字;记录;书写

  书信——④书信 楷书——②字体

  判决书——⑤文件

  二、引入课文,感知内容 10分钟学生齐读感受

  (一)、下面要来考一考大家,让大家“学以致用”。

  1、请大家看大屏幕:“答谢中书书”中的两个书该如何理解?

  请大家根据自己的认识,猜想一下两个书分别该怎样去理解。(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

  2、让大家这样凭空猜想两个书的意思,似乎有些为难大家了。这样吧,老师把“答谢中书书”的出处告诉大家,可能帮助大家正确理解“书”的意思。(大屏幕上展示《答谢中书书》一文)

  请大家齐声朗读这篇文章,了解一下以“答谢中书书”为题的文章,会是一篇怎样的文章,你能从中得到启示吗?

  明确:本文属于书信体裁的文章。

  3、请同学们再来说说,读了文章以后,你想怎样理解这两个“书”字?

  书①:中书,南朝时候的官员称谓。

  书②:即书信,是文体的一种。

  所以由此我们知道,“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中书的一封信。

  (二)、关于文章的一些知识介绍: 10分钟 教师口述

  1、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谥号贞白先生,丹阳秣(m)陵(今江苏江宁县)人。

  2、谢中书,名谢微(或作徵),字元度,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豫章王记室,因曾任中书鸿胪(lú),故称“谢中书”。

  (三)、请大家齐声朗读这篇文章,来感受一下读古人的书信的滋味吧。

  三、深入探究,解析课文内容 15分钟 讲授和讨论

  (一)、根据课文导引部分的语言,引导学生在细读语文的基础上,全面品析文章。

  有人评价《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请大家再读课文,回答:

  1、说它“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那么这幅山水画中有那些景色呢?

  2、说它“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那么这又是怎样一首诗呢?

  请将文中描写山水美景的语句找出来,并使其呈现为诗歌的形式: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沈鳞竞跃。

  请大家来朗诵这首诗歌,领略一下诗歌所描绘的美景。

  (二)比较《答谢中书书》和现在书信的联系点和不同之处,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 请大家说说《答谢中书书》和一般现在的书信有什么不同?

  明确:描述的重点不同。一般书信重在通过文字,或说明写信者的意图,或阐明写信者自己的观点来劝说收信者,写信有明确的用意。本文则大篇描绘美丽绮丽的景色,似一篇写景散文。

  2、两者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明确:本文在最后一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点明作者的写作意图。

  3、请大家带着我们对文章的理解来品味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文章?认真读,仔细思考,相信大家会在我们共同学习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收获。

  明确: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理解,要言之有理。

  四、课外延伸

  请大家用现代文来大胆地扩展描绘文中的景色,可以合理运用想象。

  五、布置作业:

  A(学优生):完成练习册

  B(中等生):背诵课文,理解内容

  C(后三分之一学生):背诵课文。

  〖板书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句式整齐之美 四字骈句

  ↗ 山水相映 赞美

  文章意境之美→色彩相配

  ↘ 晨昏变化 自豪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学习体会课文生动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2. 激发学生亲近动物、亲近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

  学习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准确、形象,领悟介绍小动物的一般写法。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介绍动物的顺序。

  课前准备

  课件(音箱)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像老鼠,眼睛圆,尾巴大,腿矫健,能攀爬,性温顺,特乖巧。

  2.说说你印象中的松鼠。

  3.展示松鼠在林中活动的短片。(要求谈感受。)

  要点:活泼可爱、腿脚敏捷、头脑聪慧……

  4.教师小结,并过渡到课文的学习:

  看看作者布丰笔下的“松鼠”和你们说的有哪些异同。

  二、 知识性内容安排:

  1.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自由朗读(大声、小声、无声等)课文,标出小节,圈出生字词,熟悉文章大致内容。

  2. 请学生朗读课件上的生字词,集体纠错正音。

  3. 介绍文章体裁为文艺性说明文,学习第90页关于“说明”的一段介绍。

  明确:①说明文是介绍事物特点的文章。语言准确、平实、简洁。

  ②文艺性说明文在内容选取和语言表达上较为生动活泼,具有文艺色彩。

  三、 朗读课文,深入思考

  问题:读读想想,作者写了松鼠哪些特点,从文中哪些词句中得到体现?要求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用词的恰当。

  难点梳理:作者在介绍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等惹人喜爱的`特点时,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准确运用形容词和动词。作者在从面容、眼睛、四肢、面孔、尾巴等方面来说明松鼠漂亮的形体时,用了“清秀、闪闪发光、矫健、轻快、敏捷、机警、玲珑、漂亮”等形容词和“翘、躲、竖、坐”等动词,形象地说明它讨人喜欢的特点;二是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在介绍松鼠叫声响亮时,对松鼠进行人格化的描写:“要是被人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生动地表现它丰富的情感。

  四、 梳理文章顺序

  漂亮——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坐姿、吃相

  驯良——活动范围活动时间寻食习惯、主要食物

  乖巧——过水情景逃跑筑窝

  文章结构:

  总(1)——分(2-5)——补充说明(6)(先主后次)

  小结:提醒同学们做读书归纳卡片和说明文的一般顺序模式。

  板书设计:

  如何写:(1)抓住特征(2)语言生动(3)合理排序

  五、 作业设计

  1. 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对松鼠进行自我介绍。

  2. 搜集并阅读布丰的资料及作品若干。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重点讲述了大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成就和向皇帝直言劝谏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刚正不阿的良臣形象。作者按照“总——分——总”的思路行文,先概括总述柳公权的书法成就,再具体分述柳公权多次直言规劝皇帝的事情,最后总结柳公权的“柳骨”风采和好良臣形象。

  【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诵读中感悟和思考,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等,力求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出15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对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

  【教学准备】

  以课件的形式出示的柳公权的画像及柳公权的书法若干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设计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咱们班哪些同学的书法特别好?“字如其人”的意思是什么?(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事例来说说“字如其人”的意思。)

  2.书法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的历史上最著名的大书法家有四位:东晋的王羲之,唐初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晚唐的柳公权。

  3.板书课题,读题。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注意生字新词。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3.同桌互读课文,看谁读得最流利。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别汇报。

  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讲述了大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成就和向皇帝直言劝谏的故事。作者按照“总——分——总”的思路行文,先概括总述柳公权的书法成就,再具体分述柳公权多次直言规劝皇帝的事情,最后总结柳公权的“柳骨”风和好良臣形象。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重点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行文思路。)

  二、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一)讲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中的每一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2.让学生明白:第一句指出柳公权在书法界的历史地位;第二句讲柳公权的书法艺术具有的特点;第三句写柳公权的书法受到人们的赞誉。

  3.指导读这一段,要读出赞美的语气。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了柳公权的哪几件事?你认为柳公权是个怎样的人?

  2.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柳公权能深得世人钦佩?

  (引导学生抓住每件事情的有关句子理解。)

  3.交流找出的语句。重点理解以下的句子:

  “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这一段既是全文内容的概括句,又是引向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这段由柳公权的“字品”过渡到“人品”,“不仅……也……”强调的是后一层意思“人品”,也就是柳公权身上的刚正不阿的凛然正气。读这一段时,要带有钦佩的语气,更强调后一层的意思。)

  “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真诚在于柳公权以自己的书法心得来打动穆宗能够律己清政;大胆则在于毫不虚伪做作,直言答对。如此劝告,自然是对穆宗的一次不小的触动。”

  (这句话赞美了柳公权刚正不阿的品质,教育我们要堂堂正正做人。这段各个句之间为总分关系。句中用“真诚”“大胆”“毫不虚伪做作”“直言”等褒义语,使人感受到柳公权正直的品质。)

  结合书中的插图,理解柳公权的字的特点(插图2)及柳公权借谈论书法秘诀,劝告穆宗“心正治国、律己清政”(插图1)的凛然正气。

  4.指导朗读。

  如读第3自然段的对话,要读出惊异及赞叹的语气;读作者对柳公权答话的议论时,要流露出对柳公权的浩然正气的赞叹之情等。

  (三)讲读课文第三段。

  1.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读了这一段你明白了什么?

  理解这段第一句话的总结全文及照应题目的作用。

  2.让学生观察插图让1和插图2,体会柳公权书法方面的“柳骨”及柳公权做人方面的“柳骨”。

  (四)总结拓展

  1.谈谈自己的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收获。

  重点说说柳公权是个怎样的人,加深学生对柳公权作品及人品的认识。

  2.收集柳公权的字帖及有关柳公权的故事等。目的是让学生像柳公权那样用自己的“心正”练出一个个筋骨秀挺的字,写出一个个顶天立地的“人”字,做一个“心正笔正”的人,堂堂正正的人。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诗歌语言运用所产生的绘画美(诗画合一);

  2、中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格的成功运用;

  3、本诗的学习理解作者面对逆境时候积极面对、坦然接受的态度。

  教学中难点:

  目标2、3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介绍作者:沃尔柯特--拥有英国、非洲和荷兰血统,会英语、克里奥耳英语和克里奥尔法语(本地土语)以及西班牙语,使用英语写作。他的国家圣卢西亚1979年才获得独立,没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这使得作者成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精神“分裂者“和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然而正是作者对多元化文化的包容、糅合,产生了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96年)。

  二、整体感知:学生自渎

  1、 诗人笔下的是什么季节?有何特点?

  明确--雨季;晦暗而又漫长(山岭冒烟、河流泛滥、他不露面。。。。。。)

  2、 诗歌第二节中的“她”指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格?明确--太阳;拟人。

  3、 找出诗中运用了的修辞格的其他诗句?

  明确--拟人(“她仍然不肯起来止雨、她躲在房间里赏玩古老的东西。。。。。。”);夸张(“肿胀的天”、“哪管雷像一摞菜盘从天上摔下来”);

  比喻(“山岭冒烟像口大锅”等)

  4、 作者对光明的太阳的态度是怎样的?

  明确:太阳(拟人)--盼望她的.出现(从诗歌的前两节可以看出来)--重新出现(全诗的高潮:作者的心情是无比的欣喜--“体谅的眼”、“繁华的额”、“雨的珠帘”等华丽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始终如一的爱

  5、 面对晦暗而又漫长的雨季作者的态度前后有何变化,是怎样变化的?

  明确:有变化(“过去我只爱我的幸福和你”);厌恶(“这么多的雨水”、“正如黑八月肿胀的天”)--学着去爱--学会去爱

  三、具体研习:师生讨论

  1、诗歌中的“太阳”和“雨季”你觉得有没有所指?如果有你认为他们象征什么?(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学生有的说:是人生的雨季和人生的阳光;是社会的黑暗和光明;是人性的善和恶等等,明确:诗歌中的太阳和雨季不论指什么都应该是对立的两个方面。

  2、诗歌中作者为何要学着去爱“晦暗而又漫长的雨季”,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明确:无论人生、人性、社会都会有所谓的“雨季”,如其选择逃避不如积极的去面对。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宽广深厚的态度,对逆境坦然的接受、积极的面对;有这种态度才能更加珍惜美好的事物;世间一切称之为“雨季”的东西都无法对诗人坚实的世界构成任何威胁。

  四、课堂小结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底片》,大家看到的是人和社会中一些不好的地方,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要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坦然的去面对“晦暗的雨季”。

  五、课后作业

  课程探究的相关练习

  六、板书设计

  雨季--厌恶--学着去爱--学会去爱

  太阳--盼望--出现--始终如一的爱

  坦然的接受、积极的面对

语文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心声》是一篇反映校园生活的小说,故事性强,情节鲜明,很接近七年级学生的生活和心理,文中天真、纯朴、渴望亲清的李京京很容易打动学生的心,引起感情的共鸣,但小说篇幅较长,再加上学生刚接触现代小说,因而对小说情节的梳理以及文章主旨的把握成为本课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全文,在把握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以讨论的方式感悟文章的主旨是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

  [教法学法]

  朗读和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然后进行情景想像和猜想,从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

  有首歌"说句心里话",大家都很熟悉,谁都有心里话想说出来的时候,一个孩子迫切地想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他的老师为何却总不肯给他机会呢?让我们走近他,认真听一听他的"心声"吧!

  (二)以多种形式阅读课文

  ·默读课文,梳理情节,概括出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结局。

  十分钟后,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经过互相补充后很顺利地概括出来不。

  (1)起因:程老师布置在区公开课上朗读人名单,成绩不好,声音"毛毛刺刺"的李东京也想读被程老师拒绝了。

  (2)经过:回家路上,李东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第二天放学后,李东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

  (3)高潮和结局:公开课上,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最终打动了程老师和全班同学。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并谈谈理由。

  (1)有的同学读了李京京偷着在树林里读课文并回忆乡下爷爷和妮儿这一段,说:李京京真可伶,我爷爷、奶奶也住在乡下,我也想他们。

  (2 有的同学读了李京京被赵小桢嘲笑一段,说:有些成绩好,被老师喜欢的同学就像赵小帧那样总爱嘲笑成绩差、不讨老师喜欢的同学。

  (3)有的同学读了公开课上李京京深情地朗读课文这一段,说:这段情节觉得出乎意料,读来又挺过瘾的,想到李东京的朗读把所有人包括程老师都给震住了,真是既替李京京高兴,心里又酸酸的,有些难受。

  3·请同学们想像自己就是李京京,以第一人称"我"复述课文大意(很快同学们就准备好了,并纷纷站起来复述,很多地方加上了自己的想像和加工)。

  我叫李东京,是四年级六班的学生,不久前从乡下爷爷那转到城里小学来上学。我成缋不太好,也不如班上同学琊样能说会遣、活泼可爱,因此老师们都不太注意我。我的班主任是教语文的程老师,对我们要求特别严格,同学们都挺善怕她的,上语文课除了几个老师的"心肝宝贝"外,别人都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怕答错了挨批评。我也起来读过一次课文,读完后她皱着眉头说我"嗓子沙哑得厉害"。再也没叫过我起来读课文。可这次为上区公开课准备的课文《凡卡》我太喜欢、太想读了,因为我老觉得自己就是那可怜的小凡卡,特别特别地想念乡下的爷爷和伙伴,程老师没有答应,又像往常那样指定了几个成缋好、嗓子又脆又甜的同学来读,听着他们把"穷孩子凡卡"读得娇滴滴、软绵绵的,我实在忍不住去提了意见,可他们不但不接受,还嘲笑我,说我在妒忌,这可把我气坏了,我可不是那种小心眼儿的人。公开课上指定期读的赵小桢吓坏了,不敢举手玷起来。我憋不住了,我实在太想读了,这种感情在我心申憋了太久了,

  我非要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不可,无可奈何的程老师把我叫了起来,

  我读了,不顾一切地读了,从我嘴里出来的不是一个个字而是我的感情、我的思念、我的一颗幼小的心。看得出来班上同学、程老师以及听课老师都被我的朗读打动了,可我顾不上高兴,我只想用我沙哑的嗓子,一字一句地、充满憾情地念完这个动人的故事,我还决定放学后一定要像凡卡一样给乡下的爷爷写一封信、一封长长的信。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但通过默读朗读等形式感知了全文,了解了课文大意,掌握了课文的关键内容,而且以李京京的口吻作了创造性的复述,同学们经过合理的联想和想像迸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小说主人公的了解,同学们在这几个环节中鄱表现得很好。

  (四)作业

  请同学们帮李京京写一封给乡下爷爷的信,要求(1)以李东京的口吻来写;(2)合乎李东京的心理和感情;(3)适当地联想和想像。

  第二课时

  (一)设置疑问,适当迁移

  [问题一]李东京为什么想读《凡卡》

  [问题二》你如何看待程老师的做法?你最希望老师怎么做?

  [问题三]你如何理解标题"心声"?

  要求学生先自己读书思考,把自己的看法写出来,然后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补充,老师巡视点拨,最后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要点提示:1·李京京想读《凡卡》是因为凡卡使他想起了乡下跟爷爷、伙伴在一起的幸福生活,触动了他深埋心底的对亲情、友情的渴望,他迫切希望能通过朗读《凡卡》把这种感情表达,宣泄出来。2·程老师做法有些欠妥当,她有缺点、有错误,但在不断地与学生的交流中她一定会成为一名好老师。心声是指李京京想在公开课上读《凡卡》的愿望,也是李京京想借这一愿望表达埋藏于内心深处对亲情、友情的渴望,更是通过写李京京渴望表达亲情的心声来呼吁教育工作者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真情,批评了老师中存在的追求形式葚至是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二)品味小说中细腻的心理描写

  1·找出文中的心理描写。

  (要点提示:主要是描写李京京的@$理活动,如课前非常想读课文的愿望,树林里对爷爷、对妮儿的思念,课上想读又不敢举手的矛盾,被赵小桢嘲笑后又伤心又气愤的想法,真情投入而读过了头的懊悔等)"

  2·文中心理描写的作用。

  (要点提示: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路历程,也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三)作业

  以《老师,我想对你说》为题作文。

  [板书设计]

  心声·李京京

  想在公开谏上读《凡卡》的愿望

  李京京 表达自己对亲情、友情的渴望

  批评教师中存在的追求形式、甚至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呼吁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学生

  [教学探讨]

  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同学都动脑思考,开口说话是本课须解决的问题。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轻松、热烈的讨论中,注意发现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欣赏并尊重学生的分歧,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异想天开,想众人之不敢想是本教学设计的主要特色。

  本教学设计结构鲜明、条理清晰。第一课时以多种形式的"读"为主,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第二课时主要是作品内容及语言的探讨,提高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梯度,便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不足之处是: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设计中难以感受到。

  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体会和学习这篇小说的插叙手法、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结构上的双线交织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法学法]

  本文属校园小说,它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思想上易产生共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倡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平等对话;提倡编者意图、写作意图和学习意图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1·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阅读课文;

  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

  (一)导人

  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在想些什么呢?请大家都来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学生举手回答,听他们说学习和生活的感受)。面对人生,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心声》,去听听主人公的心声。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2·在复述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点评。

  3·迸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1)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

  (2)故事的发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

  ●李东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回忆。

  ●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3)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东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

  (三)自主阅读,体验感悟

  l·教师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学习体验进行个性化解读,并设计话题让学生讨论。

  (1)出示话题并进行讨论:小说着重刻画了几个人物形象?文中的李京京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你喜欢这个人物形象吗?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2)老师引导学生把握的要点:李东京是一个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对生活有着美好愿望、执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

  2·教师引导学生迸--步阅读全文,讨论:李东京的心声是什么?(结合小说中具体的语句或段落谈谈自己的依据或感悟)

  (1)设计原则:在多数同学能够提出"想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深人揣摩,根据关键语句或段落,了解李京京的经历和情感体验,把握李京京情感倾诉的需求。

  (2)预期成果所包含的实质: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暧;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这些愿望都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动人心魄。总而言之,李东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问题]小说一开始写到:当他看到讲义上印的《凡卡》时,"他喜欢极了。那个贫苫的、可伶的小人儿凡卡,不知怎么,总是缠在他心上,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儿神情恍惚。"为什么?

  学生A:凡卡使他想起了在乡下跟爷爷一起的幸福生活,想起了爷爷在晚上乘凉时绐他讲的牛郎织女的故事。

  学生B:也想起了和妮儿一块摘桑果、吃桑果的'趣事。

  (教师点拨:"心声"的第一层含义是指李京京深埋心底的亲情、友情)

  3·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悟最深的句段深人阅读体验,有感情地朗读。

  [问题]为了表达这种感情,李东京有怎样的表现呢?

  学生A:他眼巴巴地望着老师,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一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行吗?李京京垂下头。他准能念好。"

  学生B-在公开课上,一一"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晴--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程老师(声音发颤地)说:"李东京,请你……把课文全部读完吧。"

  作者之所以不惜笔墨描写李东京的心理活动和读书情景,就是要告诉读者"心声"还有另一含义,即李京京非常想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和愿望。

  小说讲述了一个少年的心声,表达了作者对青少年发展的关注,对教育问题的关注。主人公用全部感情朗读那篇动人的课文,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一位师生。他的成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启示。

  (四)赏析体会

  l·设计原则:充分发挥学生阅读课文的自主性,调动学生赏析的积极性。以学生选择重点语段朗读、赏析为主,教师适时指导赏析。

  2·关于小说主旨,应充分肯定学生的独到发现与体会赏析。关于小说的艺术特色,应落实好重点问题:插叙手法、心理描写、细栉描写、环境描写的运用及其作用;结构上的双线交织,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等。

  (五)合作探究

  [问题]怎样认识、理解李东京这一人物形象?

  (要点提示:京京这样的同学,在我们学习生活中常有。在同学与老师的眼T算不上优秀学生,所以他想读课文这一小小的要求不能满足,当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指出同学读的不对时又遭耻笑。然而京京的所做所为有什么错吗?不是,是老师与同学们以习惯认识来看问题,放学了,京京注意力在窗外遭到呵斥,当老师布置公开课事宜时京京更是躁动不安,他想说什么却又引来老师的不满,然而他终于鼓足了勇气说出了心声,却被无情地拒绝了。京京的委屈、失望和破碎的心又有谁理解呢?可是他大喜欢这篇课文,他大喜欢凡卡。这种喜欢是真心的、真情的。这就使京京能从心里去感受凡卡的一切,这是多么珍贵的学习动机,这又是多么难能可贵!在京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是极为感人的)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来探讨研究(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

  [问题一]《凡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东京?你认为李东京纠正同学赵小桢的朗读这一行为做得对吗?为什么?你从中得到有关小说阅读和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要点提示:《凡卡》之所以打动李京京,是因为李京京有与凡卡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情感体验,相似的倾诉需求,他的心声与作品中凡卡的心声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凡卡的心声似乎也就成了他的心声。"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怏快地念出来,吐出来。"

  启示一:要把心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启示二:要从小说中跳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问题二]这篇小说涉及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什么问题?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程老师为什么最后让李京京读完了全文?假如你是李东京或程老师,你会怎么做?

  教师引导时要把握的方向:教育应该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尤其要尊重和发现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愿望。

  (六)总结

  同学们,我们在课文中听到的是一个少年质朴的发自内心的呼声,他有着多么美好的心灵啊!作为教育者,我深受教育和激励。我们没有理由去歧视任何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没有理由不捧着一颗赤诚的心来,让心与心的平等交流成为教育最亮丽的风景。作为受教育者,我们也应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独特体验,探求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为着健全和完善自我人格而努力。让我们携手前行吧!

  (七)作业

  l·提取小说主要情节,把课文缩写成3皿宇以内的故事。

  2·阅读课文,思考文章的主旨和艺术特色(把握小说的主旨、赏析小说艺术特色是我们学习本文的主要目标。平时注意积累,记下自己在文学欣赏方面的经验和感悟)。

  [板书设计]

  心声:的亲情、友情

  表达内心感情的愿望

  呼吁教育工作者

  主题:呼吁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真情,批评不良凤气

  [教学探讨]

  关于文中几处细节描写的探究,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在主动探究上,不太会把握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的突出作用。教师要适时引导、提示。第一,"注意力集中","又是你不定神",这是老师对东京批评的细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东京性格,表现了他好动、有思想、天真活泼、不太守纪律。第二,李京京读课文,教师不让,怕他影响公开课,给赵小桢指出错误又遭反对。这个细节描写,把京京的善良、好学、聪明反映出来,从另一恻面完善了人物的形象。类似这样的细节描写文中还有许多。正因为这些细节描写才使人物形象生动、具体、感人。

  《心声》教学设计,最成功之处在于教师引导之下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把握了小说的主旨,理解了主人公的形象。特别是文中涉及的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同学们都能在教师的引导把握,教学中既做到了放得开又收得拢。设计不但注意了锻炼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还重视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敢于表达心声的勇气。

  该教学设计积极倡导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思想感情上与作品产生共鸣。教学设计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充分发挥学生阅读课文的自主性,调动学生赏析的积极性。教学设计中还注重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在落实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夏》教案01-30

语文《青松》教案01-20

语文《离骚》的教案01-20

语文精品教案01-23

语文《石榴》教案02-16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备课教案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