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圆锥的认识》教案优秀

《圆锥的认识》教案优秀

时间:2024-01-03 07:07:5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圆锥的认识》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圆锥的认识》教案优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锥的认识》教案优秀

《圆锥的认识》教案优秀1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研究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这些立体图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探究能力,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本节课将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圆锥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掌握圆锥的特征,难点是圆锥高的测量方法,因此,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测一测等活动,感知圆锥的特征,体验圆锥由面成体的过程,明确圆锥体和面之间的关系,学会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经历认识圆锥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圆锥模型 平板 直尺

  学生准备 圆锥形实物

  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

  师: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我们是怎样研究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的?

  预设

  生1:先研究它们有几个面,再研究各个面之间的关系。

  生2:先研究它们的各部分名称,再研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生3:先研究它们的组成,再研究它们的特征。

  2.导入新知。

  师:你们认识老师手中的这个立体图形吗?(出示圆锥模型)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

  ⊙探究新知

  1.探究圆锥的外部特征。

  (1)初步感知。

  课件出示教材31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图中这些物体在形状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预设

  生1:都有两个面,一个面是圆,一个面是曲面。

  生2:都有一个顶点。

  明确:图中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

  引导学生交流: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圆锥形煤堆、圆锥形粮堆、圆锥形帐篷、削过的铅笔头、铅锤等)

  (2)初步认识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①结合圆锥形物体和圆锥模型认识圆锥的各组成部分。

  交流明确:

  a.底面:圆锥的圆面是圆锥的'底面。

  b.侧面:圆锥的曲面是圆锥的侧面。

  c.顶点:圆锥有一个顶点。

  ②结合课件理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师:你觉得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的?你知道为什么是这个形状的吗?

  预设

 生:侧面展开图是扇形。因为顶点到圆周上任何一点的长度都相等。

  2.探究圆锥的高。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圆锥有高吗?如果有,有几条?圆锥的高指的是什么?自学教材32页上半部分内容后回答。

  预设

  生1:圆锥有高,并且只有一条高。

  生2: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师:圆锥的高在哪?谁有办法让大家看到圆锥的高?

《圆锥的认识》教案优秀2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有步骤地建立图形与相应实物、模型之间的联系,引领学生参与圆锥概念的形成过程。创设情境,让学生有目的地在实践与操作中感悟圆锥的特征。从而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促进迁移,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细化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过渡,突出在立体几何知识学习中空间观念的培养。

  根据几何学的发展史,课标教材的编排顺序,以及学生几何思维的发展,使我感到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学习远比平面几何的学习要困难许多,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不会正确进行下面(如图)两两之间的六种转化。即文字表述与立体实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立体实物与平面示意图之间的相互转化;平面示意图与文字表述之间的相互转化。

  其中以不会正确进行立体实物与平面示意图之间的相互转化由为突出。

  我认为在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细化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过度,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手段:

  通过案例研究,我认为不同的学生对于“半抽象”的要求是不同的,在此有必要将“半抽象”做进一步的解释:

  (1)能够看懂或识别学过的立体实物的平面示意图;

  (2)能够根据立体实物的名称或文字的描述,展示出相应的平面示意图。

  平面示意图对于空间观念较差的学生来说,不是一看就会的,需要安排教学时间,选择教学的时机,使平面示意图起到帮助由具体到抽象的过度。

  在《圆锥的认识》这节课上,我设计了教师示范画圆锥的平面示意图、从不同角度观察圆锥、从圆锥实物上剥下侧面、为一个圆锥侧面配底面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不断关注圆锥实物、平面示意图与文字表述之间的相互转化,促进思维的外化,帮助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逐渐提升。

  (二)设计不同层面的各种活动,突出学生从感悟体验逐步到建立表象的过程。

  体验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经历,体验学习不仅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体验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去做、用身体体验、用心灵感悟。针对立体几何课堂教学,体验视觉思维的最好方法就是动手操作,使学生借助动手操作,主动地感悟体验,多角度建立圆锥的表象。

  在《圆锥的认识》这节课上,我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实物、欣赏图片、触摸圆锥学具、在实物上指出圆锥的高、在示意图上标出圆锥的高、用语言描述圆锥的高以及用不同的扇形围圆锥侧面比较高等环节上,努力帮助学生建立圆锥的表象,逐步深化对圆锥的认识。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圆锥的认识》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数学12册《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教材中安排的最后一个立体图形,教学要求是认识圆锥,会计算圆锥的体积。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是将圆锥的认识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安排在一课时完成,这不由得使我想到,为什么不能在一节课只安排认识圆锥,借助圆锥这一载体,通过对圆锥特征更深入的研究,帮助学生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过渡,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呢?因此,我选择了后者。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圆锥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五年级时学习的长方体、正方体,六年级学习的圆和圆柱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外形是圆锥形状的,但这个看似司空见惯的几何形体,学生对它到底了解到什么程度呢?为了能够掌握开展教学活动的第一手材料,我对80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96.3%的学生对圆锥有一定的了解,基本上能从众多外形不同的具体实物中,挑选出外形是圆锥的实物,53.8%的学生能列举出像跳棋、冰淇淋、漏斗等外形是圆锥的实物,但86.2%的学生对于圆锥的侧面知之甚少,从问卷中还可以确定,学生对于圆锥与棱锥、圆锥与圆台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有20%的学生认为把圆锥画在纸上就是画一个三角形。除了问卷调查,我还先后与12名学生进行了访谈,在访谈过程中,明显地感到学生不了解圆锥各部分的名称,不确认圆锥是否有高,参与访谈的学生中有66.7%的学生认为圆锥的母线就是圆锥的高。

  (三)前测后的启示

  根据前测结果及对结果进行认真分析,能使教师采用更行使有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

  对于学生分不清圆锥与与棱锥、圆锥与圆台,不了解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对圆锥高的错误认识等信息,我将教学重点定位在圆锥特征的认识上,并试图预设认识高的教学环节,以动手操作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圆锥的母线不是圆锥的'高,从而突破学生认识上的难点。

  另外针对有些学生认为把圆锥画在纸上就是画一个三角形的错误看法,分析其原因是因为看不懂示意图,不会在头脑中想象立体图形的样子,于是我就将增加立体实物与平面示意图之间的转化,即加强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相互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作为本节课的重要任务之一。

  当然,由前测中显现的数据,不难看出不同学生对于圆锥认识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而生成的感悟也不尽相同,所以我打算在本节课中采取分层式教学,以实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理念。

  (四)教学方式与手段

  1、教学方式:本节课以体验探究法为主,辅以讲解法、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如让学生看实物、看图片、摸学具、剪教具、围圆锥侧面等活动,都是在帮助学生体验圆锥的特征。学习圆锥各部分名称及认识圆锥高的环节是以迁移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

  2、教学手段:观察实物、触摸学具、动手制作、对照比较

  3、技术准备:图片欣赏、动画演示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认识圆锥,了解圆锥的基本特征,掌握圆柱与圆锥在特征方面的异同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经历圆锥特征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综合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在猜测、游戏的环节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4、教学重点:圆锥的特征。

  5、教学难点:体会圆锥的母线不是圆锥的高。

  四、教学过程学流程示意图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生活引入

  突出需求

  展示圆锥形状的实物

  观看圆锥形状物体的图片

  (二)探究交流学习特征

  自主探索,了解圆锥的各部分

  示范画圆锥的透视图

  教师引领,从不同角度观察

  巧妙迁移,自学圆锥的高

  出示实物,哪些物体上有圆锥?

  高脚酒杯(圆锥)、盒装饼干(三棱柱)、儿童饮品(四面体)、标志物(圆锥)、盒装方便面(圆台)、瓶装醋(四棱锥)、漏斗(圆锥)。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外形是圆锥形状的?

  (准备好:圆锥形跳棋和圆锥形可爱多,配合学生发言,出示实物)

  拿出学具,根据你以往学习的经验,试着说说圆锥都有哪些部分?

  看一看圆锥的底面是什么形状?摸一摸圆锥的侧面有什么特点?

  说一说盒装方便面(圆台)、瓶装醋(棱锥)的外形为什么不是圆锥?

  首先画出底面(用椭圆表示),标出底面圆心,其次在过圆心的垂线上画出顶点,最后将顶点与底面连接。

  这里有一个跳棋的棋子,从哪个角度观察,能得到下面的图①、图②、图③?

  出示等高的一个圆柱与几个圆锥,观察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先想一想什么叫圆柱的高?再议一议什么叫圆锥的高?

  在黑板上画出圆锥的高。说一说圆锥有几条高,为什么?

  怎样测量圆锥的高?

  从生活引入。

  丰富学生观察素材的种类和角度。

  配合学生举例进行课件演示,并补充一些不能展示实物的圆锥形物体图片,适当开阔学生的眼界。

  学生小结圆锥特征后,再利用特征进行二次判断。

  教会学生看圆锥的示意图,并渗透顶点与底面的位置关系。

  利用信息技术,同时展示从不同角度观察一枚棋子的3种情况,帮助学生达到认识的完整。

  从圆柱的高迁移圆锥的高,学生探究自然,难度较小。先指出高,后说明什么是高,再画出黑板上的高,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上升,学生操作量高的过程后,课件演示测量的一般方法,既是对学生操作的一个小结,同时生动的给出了测量的正确方法。

  (三)巩固练习

  深化理解

  填一填比较圆柱与圆锥的异同

  找一找

  选出相应的

  底面与侧面

  猜一猜谁旋转以后可能形成圆锥

  圆锥的侧面是什么形状?猜一猜、试一试、剪一剪。

  圆锥

  圆柱

  底面个数

  高的条数

  侧面形状

  出示一个扇形和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形,观察扇形可能与哪一个圆正好组成一个圆锥?

  猜一猜,看一看。哪个平面图形旋转以后(如图),将得到圆锥?

  将圆锥横截或纵切成两部分,切开后的截面会是什么形状?

  用填表的方式帮助学生简单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在游戏中,渗透圆锥各部分的关系,明确比较的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好奇心理。

  利用课件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假想,避免了语言描述的繁杂,最直观的表现出圆锥的产生过程。

  由平面图形经旋转后得到立体图形,是小学生认识上的难点,在此配合课件演示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研究的空间。

  (四)拓展认识,适度延伸

  围一围,感悟的圆锥的母线不是高

  出示同一个圆中的3个大小不同的扇形,用这3个扇形围圆锥的侧面,3个圆锥的高会一样吗?

  通过围一围圆锥的侧面,让学生初步体验,半径相同圆心角不同的扇形,围出的圆锥,高不相同。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学生评价部分:

  1、知识与能力评价(问卷)

  (1)填空

  _________ 、 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外形是圆锥形的;圆锥的底面是_________形,侧面是_________形;圆柱有_________条高,圆锥有_________条高。

  (2)选择

  将一个圆锥,沿着平行底面的方向切截,截面是_________;

  三角形圆形长方形

  用一个_________三角形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圆锥。

  直角锐角钝角

  2、过程与方法评价(问卷)

  用纸做一个圆锥;

  用橡皮泥做一个圆锥。

  3、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访谈)

  (1)你喜欢这节数学课吗?喜欢哪个环节?

  (2)你认为自己学得如何?有哪些收获?

  (3)你还有哪些建议?

  教师自评部分:

  1、学生是否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并愉快地解决问题?

  2、是否捕捉巧用了教学资源?

  3、是否关注了学困生的发展,并给予学生适时、导向性评价?

 评价量规

  学生评价(问卷)部分:

  1、优:学生正确回答问题。

  2、优:学生能够用纸围出圆锥的侧面,并封好底面。学生能够用橡皮泥捏出圆锥的形状。

  3、优: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遇到困难能听取他人意见或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教师评价部分:

  1、优: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并愉快地完成任务,喜欢这节数课。

  2、优: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巧妙利用学生的现场生成,捕捉到良好的教学资源为我所用,引发学生对新知的再思考、再创造。

  3、优:关注学困生的发展,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给予正确评价与引导。

  【教学反思】

  《圆锥的认识》一课,我通过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让学生在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猜一猜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了解、掌握圆锥的特征,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认识圆锥的高,掌握圆柱与圆锥在特征方面的异同点;通过动眼、动手、动嘴、动脑经历分析对比、综合概括、探索研究,借助猜测、游戏等学生喜爱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习兴趣,鼓励质疑。在教学设计上力争环环相扣,由潜入深,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教学数学知识,更多的是指导数学学习的思想和方法。

《圆锥的认识》教案优秀3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实现了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一样,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梦想。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更加实效。今天我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通过《圆锥的认识》说说我是如何应用农远资源来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下面从以下八点进行说课: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教学准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效果预测。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3—24页《圆锥的认识》。

  2、教材简析:

  《圆柱与圆锥》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而安排的。认识圆锥,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在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二、说学情

  我所教学班级的学生是山区的孩子,经过前面的学习他们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地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靠感性经验支持,加上他们生活在山区,对新生事物的见识面相对较窄,所以在教学时适宜恰当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既能创设教学情境,又能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更加直观地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编排意图、教材特点以及学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认识圆锥的高,能用工具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直观展示和学生自主探索测量圆锥的高、旋转直角三角形等实践活动,更加直观、深刻了解圆锥的.特征,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用生活中的圆锥实物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提高学生运用数学为生活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依据上述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在教学时,我将利用课件,形象地分解演示圆锥图形变化的过程,更加直观地展示了圆锥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四、说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锥实物,圆锥模型等。

  学具准备:圆锥实物,模型一个,一块平板、一把直尺、三角形硬纸等。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本课我将采取“引导——探索——发展”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根据实情进行二次加工的农远资源课件,更加优化本课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这种教学模式,能促使学生学中有思,思中有疑,疑中有得。用“引导”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用“探索”反映学生亲历探索,寻求有效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实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用“发展”来阐明教与学的目的。而远程课件中的动画、影像等多种素材强化对学生感观的刺激,特别是相对这些几何形体来说,所带来的效果是粉笔和黑板所不能相比的。教学中我将充分发挥远程资源辅助教学的功能,直观、形象地展示大量圆锥形实物图,帮助学生建立圆锥形的表象,以及动态演示圆锥侧面的展开过程、圆锥高的测量方法等,有效地突破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2、学法: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识的起点。教学中,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自主探索、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学法的基础上,我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复习强化

  通过媒体展示:一支圆柱形铅笔。

  问:这支铅笔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说说它具有哪些特征吗?

  目的在于复习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探究体验

  1、引出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23页的主题图,并提问:“通过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你知道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使学生对圆锥进行初步感知。

  接着利用课件动画演示从圆锥的实物图中抽象出圆锥的几何图形,并标明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圆锥形,简称圆锥。

  为了巩固圆锥的表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问学生:“在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圆锥形的物体?”想一想、说一说。

  并开展小游戏:学生抢答出屏幕上圆锥形物体的名称。

  最后,小结揭示课题,并板题:圆锥的认识

  2、认识圆锥的特征

  我先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圆锥形实物,再让学生观看动画,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轻松掌握圆锥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接着让学生拿起圆锥模型,小组同学相互说说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最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圆锥是什么样子的?在脑中建立圆锥的模型。

  3、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先让学生利用学具,小组同学动手操作共同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再利用远程课件动画演示测量圆锥高的方法,直观形象地分解了这一教学难点。

  4、认识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图形?然后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圆锥侧面展开的过程,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让学生更加形象的认识圆锥侧面的特征,有效的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5、归纳小结

  让学生归纳圆锥的特征,并根据学生的总结板书:

  两个面:一个底面(圆)、一个侧面(扇形)、一个顶点、一条高

  6、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转动直角三角形小旗,在操作、观察、想象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圆锥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7、比较圆锥和圆柱的特征,进一步加深对这两种图形的认识。

  以上教学,借助远程教育资源,成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整个过程体现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应用资源合理组织学生求知的引导者这一新课理念。

  (三)、巩固应用

  课件出示课前设计好的相应习题。

  利用课件出示习题,快捷方便,容量大,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总结、质疑,再次提高认知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两个面:一个底面(圆)、一个侧面(扇形)

  一个顶点

  一条高

  本课的板书设计突出重点,简单明了。

  八、说教学效果预测

  本课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应用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资源与教材相匹配的教学课件,并在原有农远课件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加工修饰,使学生手、眼、耳、脑多种感官并用,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高效地获取知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等都得到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测量圆锥的高时,可能会出现以下这样错误的测量高的方法: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会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发现错误所在,分析错误原因,在分析中探讨正确的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总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推动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机会,我们要抓住机遇,不断探索,合理利用,让它为我们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增添光彩!

《圆锥的认识》教案优秀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并能做出正确判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优越、实效,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判断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特征的探究过程。

  教具准备:圆柱、圆锥模型及实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这是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当它沿一条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圆柱)那这个三角形沿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圆锥)

  [说明:创设了一个让学生感兴趣,能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的情景,并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让学生体验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变,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建立模型。

  1、整体感知圆柱。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大家看,这个茶叶盒的形状是圆柱,这个积木的形状是圆锥。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生举例,师生评价)

  请看大屏幕,老师收集了一些圆柱、圆锥物体的画面,当去掉这些画面的颜色和图案,就得到了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出示课件)

  同学们已经能辨别圆柱、圆锥的形状,并认识了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那圆柱、圆锥各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说明:从生活中提取素材,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让学生真正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2、研究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首先我们先来研究圆柱有哪些特征?请听清要求,请同学们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等方法来研究圆柱的特征,小组长要把你们的发现及时记录下来,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1)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针对这个小组的汇报情况,谁能做出评价?还有不同发现的吗?

  (2)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结合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再来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3)质疑解惑: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①观察;②画剪:把两个底面分别画在纸上,然后剪下来比较;③量直径:测量两个底面的直径,再通过计算,判断底面是否相同;④把茶叶盒的两个底面拆下来比较。)

  你怎么知道圆柱的侧面是粗细均匀的?

  (4)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师板书:高 圆柱的高有多少条?(板书:无数条)这无数条高的长度有什么关系?(板书:都相等)

  (5)高的拓展。在日常生活中,硬币的高叫什么?(厚)钢管横着放高叫什么?(长)圆柱形水井的高叫什么?(深)

  (6)结合实物和课件,师生一起整理圆柱的'特征,师板书。

  (7)谁能结合板书,完整的说一说圆柱的特征;同位互相说一说。

  [说明: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结合电脑演示,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让学生直观的获取知识,使课堂教学做到实效、高效。]

  4、探究圆锥的特征。

  (1)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的特征,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圆柱特征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圆锥有哪些特征?

  (2)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3)还有补充的吗?

  (4)介绍顶点、侧面和高。(课件演示)

  (5)圆锥的高有多少条?

  (6)让学生说一说圆锥的特征。

  5、对比

  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圆锥的特征,请同学们结合板书,想一想,圆柱、圆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说明: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圆柱、圆锥特征的理解。]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认识圆台,了解圆柱、圆台、圆锥之间的关系。(课件演示)

  2、课本48页第3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学习即将结束,我们借用中央电视台栏目《实话实说》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说明:此环节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人文化,其中有知识的收获、学习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等,是师生情感互动的展现。]

  五、课后实践,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下利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自己动手做圆柱、圆锥,比一比,看谁做得精致,下节课我们展示交流。

【《圆锥的认识》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圆锥的认识》教案08-25

《圆锥的认识》教案15篇03-02

《圆锥的认识》教案(15篇)03-02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07-09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11-06

《圆锥认识》说课稿12-27

《圆锥的体积》优秀教案07-04

《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03-27

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02-25

《圆锥的认识》数学说课稿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