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杜鹃圆舞曲》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鹃圆舞曲》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作品《杜鹃圆舞曲》,感受作品轻快、活泼、优美、抒情的情绪,体会圆舞曲三拍子舞蹈性的风格,逐渐产生对圆舞曲音乐的喜爱。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作品的整体聆听,感受作品轻快、活泼、优美、抒情的情绪;在不同乐段的对比分析中,了解作品在情绪、速度、曲式、节拍、旋律上的特点,逐步提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
【知识与技能】
认识四三拍、简单了解圆舞曲;能够随音乐参与表现并记忆作品主题旋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随音乐参与表现并记忆作品主题旋律。
【难点】
认识四三拍、简单了解圆舞曲。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并提问:视频中呈现了哪些内容?
学生自由回答。(蓝天;杜鹃;鸟鸣声)
教师总结:视频中呈现了蓝蓝的天空、碧绿的河水、小草刚刚发芽、美丽的小杜鹃。
这样的画面又有怎样的音乐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幅美丽的画卷,感受小杜鹃的快乐吧。
从而引出本课作品《杜鹃圆舞曲》。
(二)初步感知
1.初听作品
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作品音频,并提问:作品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举手回答。(欢快、优美;不快不慢)
教师总结:作品的情绪是轻快、活泼地,带给大家一种春天的气息,速度是中速的,有一种翩翩起舞的感觉。
2.复听作品
教师使用多媒体再次播放作品音频,引导学生观察谱例,并设问:作品的演奏形式是怎样的?
指定学生回答。(器乐演奏)
教师总结:作品的演奏形式是管弦乐合奏,是以西洋乐器为主的合奏形式。
(三)深入探究
1.聆听全曲,感受轻快、活泼、优美、抒情的情绪和三拍子的特点。
(1)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作品音频,引导学生边听边做律动,思考作品的节拍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三拍子)
教师总结:作品的节拍是3/4拍,强弱规律是强、弱、弱,有明显的圆舞曲特征。教师引导学生以击掌、拍肩的形式感受作品的强弱规律。
(2)教师介绍圆舞曲。
圆舞曲又称“华尔兹”,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原是奥地利民间舞曲,18世纪后半叶用于社交舞会,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伴奏中每小节仅用一个和弦。
2.聆听第一圆舞曲
(1)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第一圆舞曲音频,学生随音乐哼唱,并提问:第一圆舞曲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
学生自由回答。(4次)
教师总结:第一圆舞曲主题旋律出现了4次,这段旋律是模仿杜鹃叫声的音调和轻松的节奏,营造了温和迷人的气氛。我们可以给这段主题起名为“杜鹃”主题。
(2)教师再次使用多媒体播放第一圆舞曲音频,学生边听、边哼唱、边律动。
3.聆听第二圆舞曲
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第二圆舞曲音频,引导学生观察谱例,提问学生:旋律的开始音与第一圆舞曲有什么不同?
学生举手回答。(第二圆舞曲开始音是长音“6”)
教师总结:第二圆舞曲主题旋律出现了4次,这段旋律连贯而流畅,具有明显的歌唱性,展示了一个欢乐的舞蹈场面。我们可以给这段主题起名为“舞蹈”主题。
4.聆听第三圆舞曲
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第三圆舞曲音频,提问学生:第三圆舞曲的旋律和前面哪个圆舞曲主题旋律相同?
学生自由回答。(和第一圆舞曲相同)
教师总结:第三圆舞曲的旋律和第一圆舞曲主题旋律相同。我们可以给这段主题起名为“再现杜鹃”主题。
5.完整聆听
加入身体律动,完整聆听作品。
(四)拓展延伸
教师播放圆舞曲《春之声》,引导学生思考:两首作品有什么异同点?
学生自由回答。(四三拍子作品)
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并总结:两首作品均是3/4拍的圆舞曲体裁。《春之声》与其他圆舞曲不同,原为声乐作品,后由奥地利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改编为管弦作品。简短热烈的引子之后出现了华丽优美的基本主题,明快活泼的上行乐句与模仿鸟鸣的倚音式音调交相辉映,扑面而来的春天气息洋溢着生机勃勃的青春活力。
(五)小结作业
1.小结:本节课欣赏了作品《杜鹃圆舞曲》,感受作品轻快、活泼、优美、抒情的情绪,认识四三拍、简单了解圆舞曲,能够随音乐参与表现并记忆作品主题旋律,并为每个主题进行命名,分别为“杜鹃”“舞蹈”“再现杜鹃”,逐渐产生对圆舞曲音乐的喜爱。
2.作业:绘制一幅小杜鹃的画像,下节课进行分享。
四、板书设计
【《杜鹃圆舞曲》教案】相关文章:
《杜鹃圆舞曲》教学反思07-27
杜鹃圆舞曲教学反思03-12
杜鹃圆舞曲教学反思7篇03-12
圆舞曲教案06-04
《小狗圆舞曲》教案02-18
小狗圆舞曲教案03-19
杜鹃枝上杜鹃啼教案01-14
跳圆舞曲的猫教案08-26
《小猫圆舞曲》大班教案05-27
《点点圆舞曲》美术教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