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集合(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提示
本文是一篇围绕“爱”组织材料、表达主题、语言清新、语意深刻的作品。课文通过苏联文学巨匠高尔基在意大利的喀普里岛上休养时,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写法上由浅入深、寓理于事,值得细细品味。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3个生字,理解有关新词。
3理解高尔基给儿子写信的含义,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高尔基给儿子信的含义,让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时间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一起读。
你们知道这两则名言是谁说的吗?(高尔基)
你们对高尔基有哪些了解?谁来简单向我们介绍介绍?
几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发生的故事。(板书课题)
齐读。
二、记忆回放:
课前老师布置了你们预习,下面老师想看看你们预习得怎么样?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这一课生字很少,只有两个字。请同学们拿出练字本听写这两个字。请一个同学上黑板听写。注意提笔写字即练字,我们看哪些同学写得既正确又美观。
然后评讲板演的三个字,画圈,修改,指出优缺点,接着让学生观看老师怎么写。
写得对的给自己加颗星;写得漂亮的再给自己加颗星。
写得不满意的在旁边再写一遍。
写字就应该认真,老师送大家一句话:字是练出来的。
3、下面老师想看看大家课文读得怎么样?
分节朗读课文师适时评价。
同学们预习情况得都很好。
三、提出问题:
1、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围绕课题写了什么内容?
指名回答。
通过课文的描写你感受到高尔基父子之间的感情怎么样?(相机板书“爱”)
2、你认为学习这一课应该探究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共性问题:课文怎么写高尔基父子之间的爱的?)
课文是怎么写高尔基父子间的爱的呢?
通过两件生活的小事?哪两件事情?谁能用几个字简单概括一下这两件事?
栽花赏花、写信教子。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栽花赏花?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写信教子?
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感受高尔基父子间的爱。
三、实践运用:
(一)感受子爱父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你能感受到高尔基的儿子对父亲的爱,在这些词语或句子旁写写自己的体会。
2、让我们一起来交流,注意:用心听同学的发言,或许从中你能有新的发现和感受。体会句意
(1)※——课件(文字)
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前来探望他。
从“探望”一词中可看出,高尔基在意大利休养,而他的家在苏联,千山万水隔不断父子情深。
(2)※——课件(文字)
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一起回家去了。
交流:“只有??还??”看出他的儿子年龄小、个儿小、力气小;我们从“顾不上??一直??”儿子需要坐四十多小时的.火车才能到达,四十多小时,那就是两天三夜,高尔基的儿子不顾长途劳累,心中想到的只有父亲,只是希望他的爸爸身体早日康复,完全忘记了自己的疲惫;“各种各样??”写出了花草的数量多、种类多,也意味着高尔基的儿子在有限的假期里付出的劳动多。
多么难能可贵啊,一个只有十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的孩子,竟是那么懂事。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在阳光下栽花的瘦弱身影,浑身沾满——汗水从他的额头轻轻地滑落他也顾不得擦一下,因为他在想——
从这里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刻地感受到高尔基儿子对于父亲深藏于内心的爱,“此时无声胜有声”在他忙碌的劳作中透露着对父亲这份沉甸甸的爱。请同学们把这种感情用朗读表现出来。
让我们把这个懂事、孝顺的儿子牢牢地记载我们的头脑中。(指导背诵)
感情朗读
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院,在儿子的的精心栽种下变样了,春天到了,你们瞧——
(3)※——课件(图片)出示春天花开的图片
你看到了——(指名回答),听到了——,闻到了——
多美的园子啊!课文是怎么描写这美丽的景色的呢?出示: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谁来读一读?
你们觉得这段中,哪个词把花儿写得最美?(姹紫嫣红)“姹紫嫣红”你还能想到哪些词?评价:你积累的词语可真多,都快成词语小专家了。
是呀,儿子留下的不仅仅是鲜花,还留下了对爸爸的一份浓浓的情意,留下了一份深深的爱。这真是景中有情啊!让我们读出这景中深深的情。
孩子们,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象这美好的画面!
(眼前的这一切正是高尔基的儿子要给父亲带来的惊喜,那父亲呢?)
(4)※——课件(文字)
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谁来读?
从这一段你读出了什么?
交流。
在这些姹紫嫣红的花中,高尔基不仅感受到了花的芬芳和美丽,还感受到了——儿子深深的爱!
这一朵朵鲜花就是——,这一朵朵鲜花表达了儿子对父亲——,有这一朵朵鲜花父亲不由得思念起——,这真是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啊!
是啊,在这开满各色鲜花的院子里,在这处处充溢着沁人心脾的芳草地上,在这蝴蝶逡巡的花丛中,爸爸的爱子深情一次又一次涌动着。
朗读体会
(二)迁移和调整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情”可以通过写事、写景来表达。
板块(四)感受父爱子
1、高尔基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多么高兴啊!不久,一封带着花的芬芳,带着父亲谆谆教诲的信从意大利飞到了苏联,这封信是用心良苦的一番至理名言,
高尔基把内心的激动汇聚于笔端,写下一封意味深长的信。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7—9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
谈感受
(是的,这封信语重心长,寓意深刻,高尔基育人育心,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寄语儿子:“给”,永远比“拿”愉快,要做有益于社会的人。)
2、※——课件(文字)
“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1)请大家特别注意这里标点符号:前两节运用的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
中的自然段。
※——课件(文字)
(2)“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
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
该会多么愉快呀!
最后一节在信中也是一个自然段,但因为本文引用的部分结束了,所以是全引号。
※——课件(文字)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3)儿子收到高尔基的信以后,心中会怎样想?他会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呢?
※——课件(文字)“给”,永远比“拿”愉快。
A请大家在学习小组内讨论
◎动画提示:小组学习
请同学们说说儿子收到信以后心中会怎样想呢?
◎动画提示:一起说说
(高尔基的儿子读了父亲的信,心潮起伏:“父亲是多么理解我呀,他欣赏我一心栽种的鲜花,给予我充分的肯定。而且,从我种花的小事中看出其中的意义,饱含期待:希望我时时、处处给人们创造美好的东西,增添生活的意义。告诉我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希望我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这才是父亲最深的爱啊!)
B‘给’,永远比‘拿’愉快??高尔基自己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后“作家卡片”,谈谈你的感想。
※——课件(文字)
3、朗读并背诵6—9自然段。
◎动画提示:自己背诵
4、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对于这句话的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
※——课件配乐:《爱的奉献》
课后,同学们还可以阅读高尔基的作品,有《母亲》《海燕之歌》《童年》《在人间》等其他作品,你一定会对高尔基有更深入的了解。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要学好汉语拼音。
2、学会a o e三个单韵母,认清形,读准音。
3、认识声调符号,在教师指导下正确认读带调的三个单韵母。
4、会在四线格内抄写a o e三个单韵母。
教学重点:
a o e的发音和韵母带调读。
教学难点:
e的发音及a o e的第二声和第三声。
教学过程:
1、 音乐准备,小朋友,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汉语拼音了。汉语拼音的用处可大了!能帮助我们识字、读书,还会说一口好听的普通话,想学吗?大家一定要用心地学。我们一起来学首儿歌:学习拼音用处大,识字读书要靠它,帮我学好普通话,看谁学得顶呱呱!
2、 看图说话引出a:说说图上画了谁?她在干什么?
3、 你们瞧!图上的小朋友唱歌时,嘴巴是→张得大大的。教师示范发音,幼儿听音,看口形。幼儿模仿发音,教师边检查边领读。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巴张大,唇形自然,声音响亮。教顺口溜:张大嘴巴,a a a。
4、 学习四个声调:单韵母a的'头上常有四顶不同的帽子。(出示)它们戴上不同的帽子,读起来的声调也就不同了。这四顶帽子就是“声调符号”,我们根据符号读韵母。ā戴上了第一顶平平的帽子,就是第一声,读音也是平平的。(教师发音,幼儿跟读。)á戴上了第二顶从左下到右上的帽子,就是第二声。读的时候就像有人问你话,没听清时,你会问:“á,你在说什么?”就是这个音。领读,模仿,轻读,读准á。(用手势助读。)ǎ戴上了第三顶帽子,就是第三声。音又不同了,由高到低再到高,形状像个钩。(教师发音,幼儿跟读。)à戴上了第四顶帽子,从左上到右下的帽子,就是第四声。我们读时声音要从高到低,就像惊叹:“à,你来了!”我们一起来做汽车爬山坡的游戏。练习a的四个声调。
5、 指导看书。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在书上什么地方?(翻开课本,找到汉语拼音第一课。)边看图边读课文。集体反复练读2-3遍,再指名读。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出示“粮食”。问:小朋友知道的粮食有哪些呢?教学“粮”字。5.c (网)
出示“汗”。问:人们在什么时候身上会出汗呢?教学“汗”字。问:什么时候人们会是“满头大汗”?
出示“自由自在”。教学词语的意思。问:什么时候我们觉得自由自在的,很高兴?指导读准“由”字。
出示“冬”。指导读准字音,“冬”,就是冬天的“冬”。课文中还有一个词语叫“过冬”,小朋友知道它的`意思吗?
出示“呼”。老师做呼气的动作,问:老师在干什么?(呼气)气从口里出来,所以“呼”是口字旁。冬天,我们听到北风——“呼呼”地吹。这里的“呼呼”是表示一种声音。
出示“洞”。洞,就是山洞的“洞”,水洞的“洞”。课文中间讲,冬天了,谁住在洞里? t.c
(3)打乱顺序读。 (网)
(注意当堂巩固识字的做法很好。)
四、朗读课文。
1.自己把课文读一读,这一次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把句子读正确、通顺。
2.指名分段读,师生评议。
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你认为哪个自然段自己读得好,就自我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余学生认真听,听他们字音、句子是否正确、通顺,声音是否洪亮。
3.听课文录音朗读。
⒋齐读课文。 w t .c
五、指导书写。
1. 指导书写“由”、“冬”。注意的“冬”的第二笔。
2. 指导书写“汗”、“粮”。注意左右结构。
3. 学生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纠正书写姿势。
(写字指导的安排很好,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低年级,作业力争在课堂上完成,是对的。)
五、总结。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写了卢诺尔曼设计第一顶降落伞并实验成功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卢诺尔曼富于幻想,敢于实践的精神。
4、充分运用幻想和想像,说一说降落伞的用处。
教学准备:
1. 课件内容:第一部分是空中飞舞的小鸟,飘舞的蒲公英;第二部分是跳伞表演。第三部分是天空中飞行的飞机。第四部分是图片电灯、电话、电脑……
2. 一块儿手绢、几根线和一块儿橡皮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师: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录象《跳伞表演》,说说你看后的感想。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适时板书课题)
那么降落伞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呢?
2、教师讲述舜和拉文的故事,师:那么是谁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降落伞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空中花朵——降落伞》。
(设计意图:多彩的`降落伞在空中飞舞,组成美丽的图案,吸引着观众,此时更是吸引着学生,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对降落伞探究的兴趣。)
二、 读文识字。
1、 自己读课文,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认识生字。
2、 请同学们根据本课生字进行形近字辨析:(学生自己总结生字中与曾学过的字形、字义易混。)
浸-侵 萤-萦 揣—端 篇-遍-编
磨-摩 讯-迅 帮-绑 纵-丛
多音字:
jìn ( ) hè ( )
紧 喝
jīn ( ) hē ( )
3、 指名读课文,读后及时订正读音。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已掌握了识字的方法,因而创造学生独立识字的机会,进一步练习提高识字能力。)
三.读文感悟。
卢诺尔曼为什么能够发明降落伞呢?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相机出示句子。
1、 指导学生体会卢诺尔曼从小就富于想象。
(1)“要是我能象小鸟那样,用翅膀在天空中飞翔多好呀!那我就可以飞上蓝天了……”
师:这里省略了什么?用上“我飞上了蓝天……”说一句话。
在学生说话当中播放一段录象,“空中飞舞的小鸟,飘舞的蒲公英……”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假如自己飞上了天空会怎样,启迪学生想象的灵感,引领孩子们飞上天空,进入遐想世界。)
师:小时侯的卢诺尔曼跟你们一样,富于幻想,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想象再读读这句话。
(2)“不要说飞上蓝天,像麻雀那样从塔上飞到地面也行!……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中。”
师: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体会卢诺尔曼敢于大胆想象。
2、 师:经过反复揣摩,他设计了第一顶降落伞,并决定要试降。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看看他是怎样做的?
(1) 默读在文中画出有关的重点词。
(2) 在小组里和同学们说说。
(3) 进行集体交流。
注意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重点抓住“反复揣摩、增强、决定、兴奋……”来体会。
3、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体会卢诺尔曼是在看书时受到了哪些启发?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抓重点词体会卢诺尔曼认真钻研、不怕困难,敢于实践,以及周密、严谨的科学态度。)
4、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也尝试着自己做一个降落伞,并组织学生演示。(工具:手绢、线、橡皮泥)
师:当小小降落伞做成功的时候,同学们你们的心情怎样?
5、 同学们一起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出兴奋的心情。
(设计意图:亲自操作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的兴趣,演示降落伞落下,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心情,有利于朗读的指导。)
6、 师:同学们知道降落伞有什么用处吗?鼓励学生展示课外资料,
展开想象说说降落伞还会有什么用处?
7、 师:降落伞的发明起源于卢诺尔曼幼年时的梦想,其实许多发明都是如此。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展示课件:电灯、电话、电脑……
(设计意图:一方面让学生展示资料,鼓励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另一方面让学生从中明白科学发明的重要的原因是能大胆想象,勇敢地实践,还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总结延伸
师:同学们,敢于大胆想象,勇于实践是发明创造的开始,希望同学们再多了解一些有关发明创造的故事,也希望你们发挥想象力,作一个小发明家。
语文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从中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学会生字新词,会用“格外、仿佛”等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带入情境
1、播放录音《月光曲》。这就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钢琴曲《月光曲》。你在曲子里听到了什么?你听出贝多芬的心声了吗?
2、简要介绍贝多芬及其《月光曲》。那么,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6课。
(读课题。)
二、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并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节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做上记号。
3、交流,把课文分成两段。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读这一自然段,把两句话的意思合成一句话说: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
2、四人小组合作读第2~10自然段,在组里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五、处理第一次弹琴,使学生体会贝多芬情感的变化,初步认识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
1、过渡:
贝多芬两次为兄妹俩弹琴,请打开书,快速找到课文哪几自然段写了第一次弹曲的情况。
2、贝多芬在什么情况下为兄妹俩弹了第一首曲子?
3、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讨论。
(提示学法:抓住事情发展变化,体会人的思想感情 。)
4、指名回答问题。
5、练习:
⑴ 哥哥妹妹对话。
(体会互相体谅互相关心、使贝多芬感动 。)
⑵ 盲姑娘听曲后的话。
(激动,懂音乐使贝多芬激动,找到了知音 。)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会写要求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和积累词语。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探究科学奥秘的愿望。
教学重点:会认1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2个词语。
教学难点:对恐龙灭绝原因的想象,并产生探究愿望。
教学类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学生了解和研究恐龙的兴趣。
2、同学们想知道恐龙灭绝的原因吗?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出示课题,恐龙的灭绝。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字音。
3、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检查认读。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大家共同解决。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思考: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文中告诉了我们几种说法?
2、你赞同哪种说法呢?
3、认识省略号“……”
4、理解难懂的词语。如:“躲避”、“耐不住”、“枯萎”等。
5、课后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
四、小结
恐龙的灭绝至今还是个谜,希望同学们长大后能把它解开。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朗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读一读。
二、识字写字
1、出示认读字卡片。
(1)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说说怎样识记这几个字。
2、出示本课要求写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1)用字组词,护词,理解字义。
(2)重点指导较难或易写错的字。
“染”字上半部右边的“九”字,不要多加一点。“谜”字先写“讠”,再写“米”,最后写走之儿。注意“寒”字的书写。
三、积累词语
1、完成课后练习“读读抄抄”。
2、积累:宏大、躲避、尘埃、枯萎、书籍、遮住、耐不住
3、试着用上面的词语练习说话。
4、学会积累,更要学会运用。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7
导入新课: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我们自然就会联想到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我们就会更加细致入微的体味到西湖的美丽景色,仿佛就会更真切地看到含涕一笑得西施的影子。朗读这首诗歌,我们来感受一下这首诗歌的思想感情。
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1、 诗歌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诗歌中哪些词语得到了印证?
2、 哪些词语表明诗人已经陶醉于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研读探究:
诗歌中的“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拓展延伸:
运用多种创作手法来扩展本首诗歌的内容,写成一篇写景散文。
第二课时
《西江月》教案设计:
导入新课:
检查背诵,导入课文内容的理解。昨天,我们随着白居易领略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今天,我们再随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却领略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吧。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
2、本首词分为两片,分别描写了什么内容?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研读赏析:
1、 词人为什么夜行?夜行的时间长不长?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2、 “忽见”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3、 你认为词中哪些词语描写的充满意境?请你找出来,并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积累文言词语和成语,理解寓言的寓意;
过程方法目标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充满睿智之光的我国古代寓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设想:
先读通原文,整体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领悟故事的寓意,这是阅读的中心环节;最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寓言给予自己的启示,并进行语言积累,这是阅读目标。朗读贯穿始终,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故事导入)
一天,小王在上班途中,无意中看到前面一人掉了皮包。他很是欣喜,急忙上前捡起来,一看,一叠厚厚的,看上去全是100元大钞,便赶紧揣入怀中。就在他准备走的时候,被后面的人叫住,且以“见者有份”为理由也要分一份。这时的小王已经沉浸在意外之财的喜悦中,无暇细想,就给他点吧,堵他的嘴。于是将自己身上仅有的几百块给了那人,便急忙回家。一到家便急忙打开一看,拆开来,除上下几张是钱外,其余全部是白纸,那仅有的'几张也全是伪钞。
其实,捡到钱本是件高兴的事,但是对于小王来说是不是件好事呢?那么我们看一件事是好事还是坏事是否能绝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塞翁失马》里那个边塞的老头儿丢失了马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初读课文,读准确、通畅
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学文言文的重要途径。
自由读课文(2分钟),圈出不会读的生字,和容易读错的字并把握节奏听录音,划分节奏。正音。
塞(sài)其马将(jiāng)胡骏马归 堕(duò)而折(shé)其髀(bì)遽(jù)好(hào)骑跛(bǒ)
学生齐读一遍课文。要求字正腔圆,即要求字音准确,发音饱满。
三、再读课文,析情节
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
1.通文意:对照注释,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翻译并解释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亡:逃跑吊:安慰居:经过将:带领好:喜欢。
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
2.析情节:此故事情节可分为几个部分,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情节各部分的内容: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四、研读――提问题,探寓意
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探究寓言的寓意。
师:这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塞翁失马得马、儿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文章中哪些是祸事,哪些是福事?祸事和福事是如何相互转化的?
1.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
“马无故亡而入胡”是(祸),待到”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就转化为(福)了;后来,其子骑此骏马,“堕而折其髀”,(福)又转化为(祸);最后,塞上丁壮再同入侵胡人作战中,“死者十九”,而其子以跛之故免征,得以“父子相保”,(祸)再次转化为(福)。如此循环往复,互相转化。
2.从塞翁对这件事的态度来看:你认为塞翁“善术”是本文故事情节变化的根本原因吗?塞翁真正高明之处在哪里?(紧紧抓住“塞翁”那三句话来思考。让学生读读那三句反问句,通过揣摩语气来达到目的。)
(不是。塞翁的高明之处是不悲观,辩证地看待问题,换角度思考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3.在塞翁看来,坏事能变成好事,好事能变成坏事,难道就不需要一定的条件就可以转化吗?
转化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如果胡人居住的地方没有马,坏事能变成好事吗?如果“塞翁”之子不喜欢骑马,好事能变成坏事吗?如果胡人不入侵边境,坏事能变成好事吗?“胡人居住的地方有马”,“塞翁之子喜欢骑马“,”胡人入侵边境“。这些正是好事和坏事相互转化的条件。
4.合作研讨,全班交流。
(1)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2)有一个成语出自本文,你知道是什么吗?
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师:由此我们可知:这则寓言通过假托“塞翁失马”的故事,寄托了这样一个寓意――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老师可以顺势点拨:这就是“塞翁失马”这个成语的意思。与此相关的有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还有俗语“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
五、拓展延伸
你是否也有过类似“塞翁失马”的经历?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则寓言还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现实生活中,身处顺境时,我们不要沾沾自喜,要心存忧患,居安思危;身处逆境时,我们不要气馁,要处之泰然,遇事不惊。
六、小结
1.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应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2.对待生活,我们应当积极乐观,不应消极悲观,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因为好坏、福祸、利害是相互转化的,在考虑问题时,我们应当考虑周全,处事要谨慎,要防患于未然。
4.要因势利导,变祸为福;要创造条件,把坏事变成好事。
5.现实生活中,身处顺境时,我们不要沾沾自喜,要心存忧患,居安思危;身处逆境时,我们不要气馁。
板书设计:
塞翁失马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失马 得马 折髀 相保
(祸) (福) (祸) (福)
寓意
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园地教案04-10
语文《夏》教案01-30
语文《石榴》教案02-16
语文尊严教案02-04
语文教案12-01
语文教案12-04
语文教案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