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分数的教案

小学分数的教案

时间:2024-01-07 07:22:41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分数的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分数的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分数的教案

小学分数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归纳能力。

  3、让学生在操作和探索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非常喜欢旅游,并且去过好多地方。 (出示老师外出旅游的照片,并加以介绍)

  设计意图:以自己为例,展示旅游照片,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谁来说说,你们都去过哪些名胜古迹?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到山东的风景区去游览一下,好吗? (出示信息窗1)

  2、师:谁知道,这几幅图分别是山东的哪些城市的什么景区?

  生:……

  师:读一读下面的几句话和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从旅游景区有关数据的统计导入新课,能发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体验合作,自主探究

  (一)教学百分数的读法

  师:16%、9%、9.3%怎么来读?

  生:16%读作:百分之十六9%读作:百分之九9.3%读作:百分之九点三(全班齐读,另举例指名读)

  设计意图:学生对百分数的读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指导读出百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任意举出几个百分数让学生读,便于加深对百分数读法的印象。

  (二)教学百分数的意义

  1、师: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

  (以16%为例,小组讨论,指明解释9%、9.3%)

  得出结论: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师: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板书:百分数)

  师: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

  2、想一想,你在生活中那些地方见到过百分数?

  设计理念: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中寻找百分数的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百分数的兴趣。渗透百分数的实际运用的普遍性。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练习巩固,知识延伸

  自主练习

  1、使学生体会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注意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课后练习第二题,仔细阅读题中的相关信息,说一说每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设计意图:在语言叙述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巩固。

  3、课后练习第3、4题,尤其注意100%意义的理解。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走进生活、课后延伸,研究我们身边的数学,在进行计算巩固练习的同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4、课后第5题,联系已学过的分数的意义,把全国人口数看作单位“1”(100%),汉族人口占总数的92%,少数人口则占1-92%=8%

小学分数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并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总结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难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课前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橡皮筋

  生: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学过程:

  谈话:学生自我介绍,教师表演小魔术。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由魔术你会想到谁?

  生:刘谦。

  介绍刘谦资料呈现: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关于百分数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初始信息,形成认知矛盾

  篮球比赛,选高手参赛,有三位老师参加预赛,情况如下:

  投篮总次数投中次数

  张老师20xx

  王老师107

  李老师2

  521师:如果你是小评委,会选哪位老师参赛呢?

  学生说答案,意见不统一。

  小组内交流(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写成分数形式。

  师:写成分数形式就能一眼看出选哪位老师了吗?

  引生说出“通分”并计算。

  理解90/10070/10084/100的意义

  2:呈现90%70%84%,初步感知,学习读、写。

  3:理解90%70%84%的意义,如果生说不出来,可引导学生结合90%

  70%84%来理解

  4:总结百分数的意义

  一个数

  师板书:——百分之几

  另一个数

  明确:百分数又叫百分比、百分率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理解生活中的百分数

  师随机板书分子是小数的百分数

  2:理解老师搜集资料中的百分数,并说一说自己的联想。

  3:游戏

  要求:(1)限定时间内写10个百分数

  (2)书写规范,美观大方。

  用百分数说一句话,让同学猜一猜你写了几个百分数。

  老师一个也没写,你能用百分数表示吗?

  如果老师写了12个呢?你也能用百分数表示吗?

  随机板书:0%12%

  师:观察这些百分数,说一说你的发现。

  5: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6:说出下列成语中的百分数,并说出你是怎样理解的?

  白发白中平分秋色半壁江山

  白里挑一十拿九稳一箭双雕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用百分数说一句话,说一说自己对本节课的满意情况,并说一说本节课的收

  获…….

  师:关于百分数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老师相信只要我们付出

  99%的汗水再加上1%的灵感就会有100%的收获!

  板书设计:

  百分数(百分比、百分率)

  90%2.5%0%120%一个数

  ——百分之几另一个数

小学分数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懂得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分数计算简便,会进行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观察、演绎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的应用,并使一些分数加法计算简便.

  教学难点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的应用,并使一些分数加法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1.教师: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有哪几个?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a+b=b+a

  (a+b)+c=a+(b+c)

  2.下面各等式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①25+36=36+25

  ②(17+28)+72=17+(28+72)

  ③6.2+2.3=2.3+6.2

  ④(0.5+1.6)+8.4=0.5+(1.6+8.4)

  教师: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适用于整数和小数,是否也适用于分数加法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二、学习新课【继续演示课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1.出示:下面每组算式的'左右两边有什么关系?

  ○○

  教师说明: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教师提问: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在什么范围内使用?

  (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中的数,既包括了整数,又包括了小数和分数)

  2.出示例3计算:

  观察:这些加数分母和分子有什么特点?

  思考:怎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这道题哪里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哪里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最后结果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总结:应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把分母相同的分数先加起来,或凑成整数再计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

  1.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①○

  ②○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继续演示课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①②

  3.思考题:

  已知你能很快算出的和吗?

  四、课堂总结.

  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把分母相同的分数先加起来,或凑成整数再计算比较简便.

  五、布置作业.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六、板书设计

小学分数的教案4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初次感知会有一定的困难。本课时主要是要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与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1.学生们在正式学习分数以前,已经会运用“一半”这样的词语,只是还不曾提升到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其次,在丰富的生活资信中,一部分学生是见过,听过,接触过简单的分数的。

  2.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及以后学情预测:由于“分数”的概念作为一个全新的知识,在小学阶段第一次出现,加上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抽象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对抽象的分数意义的理解无疑是学习的难点,当然也是学习的重点,因为它不仅是比较分数的大小和分数加减计算的基础,更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

  3.分数概念的建立直接影响小学高段的数学学习,特别是分数乘、除数的计算及分数应用题的解答。

  教学目标

  1.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分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3.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4.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是结合平均分,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导课: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明星朋友,(美羊羊,喜洋洋)

  他们两想请我们同学来帮个忙,帮助他们分一分村长给他们带的东西。(课件出示苹果、饮料、比萨)

  请同学们说说,你准备怎样帮他们分?(学生自由说)

  你们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一半”的意思呢?画画也可以,写字也可以

  要分的公平,每半块要分的一样大,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他们每人所得的“半个”都可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

  “分数”——板书

  二、认识二分之一

  1.这个分数是什么意思呀?为什么这样写呢?

  2.在分数里,-叫做分数线,2叫做分母,1叫做分子。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这些图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课件出示)

  3.请同学们谈谈要用二分之一表示时要注意什么?

  那你们能用手中的纸折出二分之一并涂上阴影吗?

  (学生活动)

  三、认识其他分数

  1.那你们能不能利用手上的纸快速的折出1/4呢?并在其中的1份上涂上颜色。

  2.1/4大家会写吗?谁写得漂亮到黑板上来写一写。

  3.教学3/4:现在老师有疑问了,这个涂色部分的1份表示1/4,那么空白部分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呢?四人小组商量一下好不好?(学生活动)

  4.引申:同学们还能创造出更多的分数吗?试一试,把它写下来。

  (板书:2/5、3/7、10/100、…)

  师:写得完吗?就用省略号来表示。

  四、练习反馈

  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分数的闯关游戏,你们想不想试一下自己的能力。

  五、全课总结

小学分数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公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和节约爱储蓄的好习惯。

  内容分析 1、 重点:使学生明确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公式。

  2、难点: 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做含意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会利用利息计算公式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学生上网去查寻或向父母了解有关的储蓄知识;

  2、银行定期存款凭条;3、教学课件。

  教学策略 质疑解疑,合作探究,学会搜集整理资料

  教学模式 导入 依提纲自学 小组交流自学体会 师生补充说明

  教学程序

  一、启发谈话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每个月的工资都做什么用了吗?剩下的暂时不用的钱呢?把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那么怎样计算存款的利息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问题。(板书课题:利息) 学生自由谈。 检查学生课前的调查情况。

  二、自学教材 领悟新知

  三、小组讨论 解决疑难

  四、排疑解难 学后测查

  A:排疑解难 师: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自学提纲,独立自学教材38——39页的内容。屏幕显示自学提纲:1、存款的意义2、存款的种类和形式3、本金、利率和利息的含义4、存款的利息计算公式5、小丽整存整取的年利率为2.25%,年利率2.25%的含义6、利息的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教师巡回指导,并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把重点的地方画下来。师:大家在自学过程中都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也可能会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依据自学提纲把自己自学所获得的知识及遇到的问题带到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解决。若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请暂时保留。(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倾听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及解决办法。理解有误的与同学们商讨解决。使学生从悟中学。)针对学生在自学中、小组讨论中遇到的疑难发现的新问题,师生共学生自己读书。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生画。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学生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 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解疑的能力。培养学生会读书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锻炼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锻炼学生通过自己查找

  B:屏幕出示:C:认识存款凭条,填写定期存款凭条。D:汇报上网查询到的相关资料。五、加强反馈 巩固新知六、总结深入 强化新知 七、课后作业: 同商量,研究解决。(也可利用学生上网查找的资料来共同解决)师:下面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看屏幕小红1999年10月1日在银行定期存了200元钱,如果存整存整取二年期的年利率是7.92 % ,到20xx年10月1日小红一共能得到多少元? (读题,给学生思考时间,谁能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上前板演,其他人在练习本做)1、拿出存款凭条,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指导学生填写并算出你将获得的利息。(选几个放展示台展示)师:你还知道存款的哪些知识或常识?1、基本练:选择题 (略)2、提高练:应用题 (略)3、思考题 (略)依自学提纲进行总结复习,说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略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做。学生观察。学生自己填。汇报搜集到的资料。学生自由说。 资料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自学情况。锻炼学生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锻炼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应用——利息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00×7.92%×2×(1-20%)+200

小学分数的教案6

  [教材简析]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基础是: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加、减、乘、除计算、以及整数小数四则运算中运算律的使用。由于有了大量的知识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类推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发现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例题的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随后的练一练让学生巩固了计算方法,提高合理灵活使用运算律的能力。练习十五中还安排了使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重温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中国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元旦时我们班将用它来装扮教室。

  2、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彩绳。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

  3、学生口头列式,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4、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还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更简便。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在具体的情境中再现旧知,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稳固的知识基础,埋下了情感、思维体验的伏笔。]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 2/518+3/518 (2/5+3/5)18

  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将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能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从而增强学习计算的内在需求。]

  4、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1)提问:根据以往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尝试:这两道算式你能试一试吗?

  学生分别计算,指名板演。

  5、交流算法,理解顺序

  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说说运算顺序。说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唤醒学生的数学思考,用自主学习的方法体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新知识纳入知识结构的过程也就顺理成章。]

  三、算中体验,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这两个算式,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计算哪一个?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第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2、观察:这两种算式有什么联系?

  得出:两种方法从算式来看,其实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板书:2/518+3/518=(2/5+3/5)18

  3、引导:两个不同的算式,求的都是一共用彩绳多少米。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4、小结: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整数的运算律迁移到分数中来使用,让学生在计算中自主探索,充分观察,对比体验,通过自己思考,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顺应新的知识,达到有意义的学习的目的。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四、练习巩固,正确计算。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反馈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第1题的除法和乘法你是怎么处理的?

  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通常是一次计算出一个得数,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以同时运算。

  提问:你是怎么检查结果是否正确的?

  使学生重温检查的方法,养成习惯:(1)数字、符号有没有抄错;(2)每一步的计算是否正确;(3)书写格式是否规范。

  [设计意图:计算后,引导学生自觉对计算过程进行检查,分析错误的原因,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每一道题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2、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为什么要这样算。

  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小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常常是使用运算律凑成整十或整百、整千数再计算,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通常是凑成整数,或者观察是否有利于约分。计算步数较多的题时,要随时注意使运算简便。

  [设计意图:把整数的简便运算与分数的简便运算进行对比,使学生体会,使用的运算律是相同的,但分析的方法稍有区别。养成认真分析数据的习惯,提高合理灵活计算的能力。]

  3、练习十五1、2题

  独立完成

  五、全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不足?

  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你觉得你对同学们可以提出什么样的友情提醒?

小学分数的教案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学会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10个半块月饼的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举例说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2.根据乘法算式13438=5092,写出相应的两个除法算式。

  3.举例说明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以分数乘法的意义各是什么?

  以上复习题可以指名回答。

  二、新课

  1.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5个半块月饼的教具,提问:

  (1)每人吃半块月饼,5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怎样列式?得多少?

  (2)两块半月饼,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得多少块月饼?

  教师出示两块半月饼,将它们平均分成5个半块月饼。要求学生按照教具的演示过程列式、计算。

  (3)两块半月饼分给每人半块,可以分给多少人?

  教师让学生到黑板前进行教具演示,再列式计算。

  教师让学生观察、比较上面3道题中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再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个算式已知什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已知两个因数: 和5,求出它们的积为 ;用乘法计算。)

  (2)第二个算式呢?(已知积是 和一个因数是5,求出另一个因数是 ,用除法计算。)

  (3)第三个算式跟上面哪一个算式是类似的?(跟第二个算式是类似的,也是已知积是 和一个因数是 ,求出另一个因数是5,用除法计算)

  教师: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它跟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不一样?(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做教科书第30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让学生自己读题、做题,做完后要问学生是怎样应用乘法算式和分数除法的意义来填写除法算式的.得数的?

  3.教学分数除以整数。

  教师出示例1:把 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教师:根据题意需要用什么运算来求出得数?并列出算式。(应该用分数除法来做,算式是 2。)

  教师:这个算式的含义是什么? 米是几个 米?应该怎样计算?试试看。(表示把 米平均分成2段。 米是6个 米,实际上是把6个 米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米?可以列出如下的算式(教师板书)。)

  教师: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

  教师:把 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是多少,还可以怎样计算?能不能把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算法来算?(把 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是多少米?可以看作是求 米的 是多少米?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师:把 米铁丝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计算。(让学生自己计算,指名两个学生板演。)

  做完后,让学生讨论,就这道题来说,哪种方法可行?哪种方法不可行?为什么?

小学分数的教案8

  教学目标: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简单的计算以及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难点:溶液的`质量分数的概念的引入。

  教学说明:

  本课题内容围绕溶质的质量分数展开,先介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然后利用这一概念进行简单计算。计算类型大致分为三种: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或要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最后练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教学过程:

  【讲解】在实际应用中,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如在施用农药时,过浓会毒害农作物,过稀则不能有效地杀虫灭菌。因此,我们需要准备知道溶液的组成。

小学分数的教案9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以及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名数之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名数之间的互化的实质理解。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课件1]

  5÷6 14÷25 12÷12 18÷35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课件2]

  12÷35=( )/( ) ( )÷( )=4/7

  ( )÷( )=a/b 8÷( )=( )/9

  ( )÷17=7/( ) 1÷( )=( )/d

  3,把5个饼分给9孩子吃,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 [课件3]

  4,小新家养鸡30只,养鸭10只。养的鸡是鸭的几倍

  5,填空。[课件4]

  30分米=( )米 180分=( )小时

  二,变式类推,深化理解

  1,教学P91 。例4: (1)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2)17分是几分之几时

  思考:A,这两题与复习题有什么区别 有什么相同

  B,第(1)题要把分米数改写成米数应该怎么办 怎样计算

  板书: 3÷10=3/10(米)

  C,第(2)小题是要将什么改写成什么 怎样求得

  板书: 17÷60=17/60(时)

  ※ P91 。做一做

  2,教学P92 。例5: 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的鹅是鸭的几分之几

  (1)提问:A,用谁作标准 该怎样计算

  B,与复习题对比,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

  (2)归纳。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都用除法计算,除数都作标准数,得到的商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都不能写单位名称。

  ※ P92 。做一做

  习前提问:说说用什么作标准数

  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1,P93 。4

  要求说说题目的'思路和单位之间的进率。

  2,P93 。6

  提问:这两个问题中的标准量相同吗 请说说标准量分别是什么

  3,P93 。7

  四,全课小结,抽象概括

  1,本节课所学的两个内容分别是什么

  2,你还有问题要问吗

  五,家作。

  P93 。5,8

小学分数的教案10

  设计说明

  1.注重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能力培养。分数中的估算要比整数、小数的估算难把握一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先让学生结合问题情境独立进行估算,然后进行汇报,交流估算的依据。不仅能利用估算检验解题的正确性,还能借此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很快投入到思考和探究的状态。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立足以学生为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新旧知识的迁移都为学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更好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水日吗?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节日呢?水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宝贵的资源,如果我们不珍惜水资源,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人类的眼泪。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节约用水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三)]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节约用水的话题入手,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旧知铺垫。

  课件出示:小刚家八月用水14吨,九月比八月节约了,九月用水多少吨?

  (引导学生画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独立解决问题)

  2.变更条件,引出问题。

  课件出示:小刚家九月用水12吨,九月比八月节约了,八月用水多少吨?

  3.组织学生边读题边思考:

  (1)估计哪个月用水量多。

  (2)你是根据哪句话来判断哪个月用水量多,哪个月用水量少的?

  (3)你判断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交流问题的答案,同学互评,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4.出示自学指导:

  (1)尝试画线段图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2)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3)想一想:你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吗?

  (学生独立探究解题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5.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梳理自己的解题思路。

  6.展示解题过程。

  (1)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学生边画图边说解题思路。

  数量关系:八月的用水量-八月用水量的=九月的用水量

  八月的用水量×=九月的用水量

  (2)指名板演解题过程。

  方法一 解:设八月用水x吨。

  xx=12

  x=12

  x=14

  方法二 解:设八月用水x吨。

  x=12

  x=12

  x=14

  (3)其他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追问:你们为什么用方程解决问题?用方程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并汇报)

  (4)引导学生对解题结果进行检验。

  (学生先独立检验,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进一步理解题意,并结合线段图体会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练习,提升反馈

  1.淘气家八月用水14吨,比九月多用了,九月用水多少吨?

  (1)试着估算一下哪个月的用水量少,并说出理由。

  (2)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3)解题并检验。

小学分数的教案11

  信息窗1:分数的意义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中体会单位“ 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对于分数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举例说出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联系实际说出分数表示的意义。

  谈话:对于分数还想了解的知识,进而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一)初步感知。

  出示情境图1“船模试航”。

  教师谈话: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

  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5只航模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的航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画有5只船模的题卡分一分,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学习。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适时引领:把5只船模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1份占这个整体的1/5。

  在学习1/5的基础上,老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两个同学分得的航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3个同学呢?

  (二)深入探究

  出示情境图2“航模放飞”

  谈话:同学们,航模要放飞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你观察这幅图,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与分数有关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适时梳理。

  如:一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小队呢?

  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分别解决“一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小队呢?”

  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分组学习,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中。

  全班交流时,学生先利用4个飞机模型动手摆一摆,可能会出现1/2、2/4两个答案。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辩析、补充,得出结论。教师适时引领:每份是2架飞机,为什么说是占这个整体的1/2呢?

  通过摆模型得到第一问题的结论:把4架飞机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占这个整体的1/2。

  课件演示将4架飞机平均分的过程,并板书结论。

  解决第二个问题: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答案;再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并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全班交流时,适时点拨:“每份是2架飞机,为什么占总数的1/3呢?”。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三)观察比较

  谈话: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所得到的分数,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学生质疑:两个小队每组放飞的都是2架飞机,为什么表示出来的分数却不一样呢?

  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得到结论。

  通过对两个小队飞机放飞情况的比较,得到: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表示出来的分数也不一样。所以同样是2架飞机,表示出的分数一个是1/2,一个是1/3。

  (四)拓展应用

  谈话:想一想,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也可以自己找材料,动手分分看,你能得到哪些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动手操作,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1张长方形纸片、8根小棒、长1米的绳子),也可以自己找材料,得到不同的分数。

  交流:你利用什么材料,得到一个什么分数,你是怎样得到的?

  总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五)总结概括

  谈话: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举例:学生举例还可以把哪些量看作单位“1”?并区分单位“1”与自然数1的不同。

  结合操作过程,讨论、交流、总结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六)看书质疑。

  学生阅读67—69页,质疑问难。教师巡视,解答学生困惑、疑难问题。

  三、巧设练习,深化理解

  1、自主练习1、2

  2、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课件出示)

  3、游戏:“取糖果”。学生按要求取糖果:盒子里有11块糖,取出总数的2/11;取出剩下的1/9;再取出剩下的1/4;如果取出2块,是取出了剩下的几分之几?……

  独立完成,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

  创设生动有趣的现实学习情境。通过一些现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合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信息窗2:分数与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的互化。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在寒假中,小红和小明自己动手制作了些日常用品,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本14页的情境图,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①平均每个衣架用多少米木条?

  ②平均每个书签用多少米塑料板?

  谈话:同学们提的问题比较准确,下面我们分别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解决问题一

  谈话:平均每个衣架用多少米木条?怎么求?

  学生列出算式:1÷3=

  谈话: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要求平均每个衣架用多少米木条,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所以列式为1÷3。

  谈话:1 ÷3得多少?

  学生可能用循环小数表示或保留两位小数。还有可能说得三分之一。

  谈话:可以,不过保留两位小数不够准确,算式的结果一般不用循环小数表示。用1/3表示,是怎样想的?谁能说一说。下面我们用手中的纸条表示1米来研究一下。

  学生操作后交流。

  谈话:两数相除,除不尽时,商可以用分数表示,1÷3就等于1/3。

  2、解决问题二:平均每个书签用多少米塑料板?

  列出算式:2÷9=

  学生可能得出2/9,谈话: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借助手中的纸条来研究。

  实验后请几名学生交流各种分法,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谈话:把2米平均分成9份,每份占2米的1/9,每份是2/9米。所以2÷9=2/9。

  随机练习:1÷4=2÷5=8÷6=

  学生可能用小数表示,师点拨也可用分数表示。

  3、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观察刚才所得结果

  1÷3=1/3 2÷9=2/9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

  两个自然数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数商的情况下,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分数里的什么?

  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教师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完毕后,指几名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总结,学生口述的过程中,教师板书: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谈话:如果分别用字母a和b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分数与除法的这种关系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师板书:a÷b= a/b

  谈话:大家考虑:这里的a和b是否可以是任何自然数?为什么?

  左侧b≠0,那么右侧的b是否可以是0?为什么?

  讨论完后,教师用红色粉笔标上:b≠0

  4、总结提升,归纳关系。

  ⑴、让学生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

  ⑵、判断:“分数就是除法,除法就是分数”这句话对不对?

  1、课本17页自主练习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学生试做,最后一组教师适当加以点拨。

  2、自主练习2,这是一道实践题,可让学生自主完成,同位交流。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全课,说说学会了什么,自我总结,教师作补充。

  教学反思: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较好的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但有部分学生仍然不能很好的运用,不能较熟练地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在以后的课中要进一步加强练习。

  信息窗3: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学生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谈话:(出示课件)光明小学举行了校园科技周活动,看:同学们正在制作科技展牌。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三幅作品,请看第一张,看到这幅作品,你想到了那个分数?你是怎样想到的?请看第二幅作品,图片占整个版面的几分之几?第三幅作品呢?

  谈话: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表示的都是每幅作品中图片部分占整个版面的几分之几,大家比较这三张展牌,注意观察,这三个分数,你认为哪个大呢?

  谈话:是否一样呢?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请小组长快速地从一号信封中拿出三张一样长的纸条,小组合作,用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分别表示出这三个分数,然后比一比,看,这三个分数相等吗?

  学生操作。

  师展示一组的纸条。

  谈话:同学们都是这样涂的吗?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操作得出这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相等,因此分数的大小也相等。

  谈话:大家同意吗?好,现在老师就把大家的发现写下来

  同学们注意观察这三个分数,这三个分数的大小不变,他们的分子呢?分母呢?老师还能写一组这样的分数。请同学们看黑板。(老师随机写出

  2/5=6/15=12/30,你能像老师这样写一组这样的分数吗?学生写分数。

  二、组内交流,发现规律

  谈话: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两组相等的分数,思考: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应怎样变化?请把你的发现告诉你小组的同学。小组长注意,要把你们组发现的规律记在练习本上。

  三、组内交流,抽象规律

  谈话:哪个小组想把你们组发现的规律和探究的过程展示给同学们?

  学生可能得出很多规律

  谈话:同学们对于他们组的发现,你想提问什么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你是怎么发现的?(如果学生提不出来老师提)

  谈话:哪个组还有补充。对他们的补充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谈话: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也会不变吗?你是怎么发现的?

  大家听明白了吗?

  谈话:你能把刚才同学们的发现概括出来吗?

  学生能得出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师板书)

  四、举例验证规律

  谈话:这是同学们根据这两组例子发现的规律,是不是所有的分数经过这样的变化,大小都不变呢?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请同学们打开信封看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素材,先用一张纸条或在一条线段上表示一个分数,然后根据规律变化出另一个分数并在另一张纸条或线段上表示出来。最后再放在一起比较,看两个分数大小是否相等。

  生操作。

  谈话:谁来展示一下你们的`验证情况。

  学生展示。

  谈话:这个结论是你发现的,请你骄傲的写上去。哪组跟他们验证的分数不同?

  谈话:有没有验证出两个分数大小不相等的?(没有)也就是说我们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请同学们利用这个规律完成下面的题=括号内可以填几?为什么0不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补充0除外,并告诉学生:这个规律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出示课题

  五、应用规律,巩固拓展

  1、光明小学的同学还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版面,你知道图片部分占这个版面的几分之几吗?你能写出两个与十分之二相等的分数吗?说说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2、请你把相等的分数连起来。

  3、请你来当设计师。

  光明小学计划做一块综合栏目的展牌,内容如下:“知识城堡”占版,“活动乐园”占版,“科技图片”占版,“生活园地”占版,其余的为“开心一刻”。

  (1)哪些栏目的版面一样大?

  (2)哪种栏目的版面最大?

  (3)请你画图设计版面。(略)

  教学反思: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领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同时也在生活中发现隐藏着的有关数学的奥秘,让他们感受数学的博大精深,领悟数学文化的无穷魅力。

  我学会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

  2、学会根据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有关分数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主体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

  教学难点:

  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提供素材、激发兴趣。

  出示:1/3 5/4 7/7 9/7 6/9 6/7……

  师谈话:看到这些分数你想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分数的意义、分类、性质、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师谈话: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二、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1、质疑

  师谈话:刚才,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有关分数的知识,如果把这些知识这样放在一起,有什么感觉?怎么办?

  2、整理

  师谈话:要想使这些知识有条理,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就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同学们想怎样整理?(指名说一说整理的思路。)

  3、小组合作

  师谈话: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根据知识要点和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整理,并记录。我们来比一比,看哪组整理得既清楚,又完整,而且有特色。

  (学生分组整理,教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

  4、展示交流

  师谈话:同学们,整理好了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整理的结果和过程。在介绍之前,老师提一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认真听,再想一想,请你给它们做个评价。(学生展示,学生点评、教师有选择、有重点的板书)

  5、回顾总结

  师谈话: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是根据什么来整理这些知识的?以什么为基本概念?分成哪几部分?

  三、自我检测,形成技能。

  (一)、质疑扫清障碍。

  对于这部分知识,大家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请提出来。

  (二)、基本练习。

  1、填一填

  (1)把30吨小麦分4次运完,平均每次运这些小麦的,每次运多少吨。

  (2)6/9里面有()个,有()个。

  2、综合练习。(教师出题)

  3、拓展练习。(教师出题)

  教学反思:

  通过我学会了吗的学习,既巩固了新知,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富有亲近感,他们被浓厚的生活气息所带动,兴致勃勃的投入学习中,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共享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分数的教案1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4、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设计思路:

  1、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虽然,学生在学习分数之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经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只是还不曾想过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而已。因此,设计时,我首先从学生熟悉的分东西开始,以怎样分才是公平合理呢?为前提,使学生在分的过程中,激活自己的情感,促使学生懂得只有平均分才是公平合理的道理。当只有一个东西要平均分时,该怎样表示呢?此时学生感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了,就要想办法来表示一半。于是让学生参与创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接着引入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1/2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学生要建立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为了让学生能较好地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先让学生认识分数1/2,又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的实践操作中,使学生体会1/2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3、为使学生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在认识1/2的基础上,再认识几分之几,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等操作办法来表示自己所喜欢的分数,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读写,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几份就是几分之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

  4、在练习、反思与评价、课外延伸中,主要是要让学生进一步清楚地认识到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前提下研究的一种数,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同时也揭示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心世界。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1、师:在生活中,同学们分过东西吗?现在请同学拿出自己带来的东西,分给两位同学,想一想,怎样分才是公平合理呢?(平均分)

  (策略建议:课前布置同学每人只能带同一种东西,大小形状要一样的,数量最多不能超过4个;如让学生带各自喜欢的水果、面包、饼干等。)

  2、让学生动手分自己带来的东西。

  3、让学生汇报自己分的结果。(此时,有的学生可能说每人分两个,有的学生可能说每人分一个,还有的学生可能说每人分半个等。)

  4、师: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半个,也就是一个东西的.一半吗?

  (策略建议:此时学生的表示方法可能各种各样,教师要给予肯定并及时的引导,像你们大家都有自己的表示方法固然好,那你们说在数学上如果没有统一的符号将会怎样呢?显然不攻自破。)

  5、师:谁知道一半的数学符号是怎样表示的?

  6、师:1/2表示一半的意思,它叫什么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分数。

  (策略建议: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情境设计,可提高要求,也可降低要求,只要能达到让学生用已学过的数无法表示一半就可以,从而自然地引出新的数分数。)

  二 、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2。

  (1)让学生回顾一下刚才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过程。

  (2)让学生做课本第56页的涂一涂。

  (3)让学生折一折一个物体的1/2。

  (4)指导读写1/2。

  (策略建议: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差,教师应再示范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的具体操作过程,让学生观察;接着让学生按(2)、(3)、(4)的顺序来学习。)

  2、认识几分之几。

  (1)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等办法来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试着把分数写出来。

  (2)展示学生的作品。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写出的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4)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写分数、读分数的?

  (5)师引导学生小结读写分数的正确方法与分数的意义。

  (策略建议:在1、2出现的折一折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东西来折,如纸、手帕、线等。不但丰富了学生探究材料的来源,而且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三、巩固练习,理解应用

  1、课本第58页练一练的第3题。

  2、课本第58页练一练的第4题。

  3、让学生结合实际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策略建议:做第58页练一练的第3题时,应注意学生是否理解了分数意义与平均分的联系;做第58页练一练的第4题时,应引导学生体会分数也能用于估测图形的面积;对于举例说明的,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先举一个例子供学生参考,然后再让学生举例。)

  四、回顾总结,反思评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得怎样?你有什么感想和建议吗?

  (策略建议: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知识、情感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反思课堂中的优缺点,包括老师和同学。)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小学分数的教案13

  【学习目标】

  1、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难点是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列式,说清数量关系。

  小明2小时走了6 km,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速度=路程÷时间

  2、计算:151×4 ×3 ×2 ×6 971215

  8352÷4 ÷3 ÷2 ÷6 9765

  二、探索新知

  1、阅读例题3主题图及题目,要“比较谁走的'快”可以比较他们的什么?如何列式?

  2、探究2÷

  (1)“2的算法 32小时走了2 km,估一估1小时走多少千米? 3

  (2) 动手画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与问题的关系。

  1小时走的路程,再将线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

  表示的就是2小时走的路程。 3

  (3) 结合线段图,思考:要求小明的速度,第一步可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

  2要怎样计算?它把除法转化成什么?怎样转化? 3

  55553、计算例3第二个算式÷,想一想÷可以转化成什么? 612612(4) 结合解题思路,思考2÷

  4、通过上面的2道计算题,你发现了什么?你会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下你发现的规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31“做一做”的第1、2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巩固训练:练习八第4、5、6题;拓展提高:练习八第7、8、9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小学分数的教案1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通分的意义,

  2、掌握通分的方法。能熟练的把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它们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3、能灵活的运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难点:运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分数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分数卡片

  一、回顾

  1、什么是通分?怎样通分?

  2、我们可以在什么时候应用通分?

  3、互动:相互出题练习相互交流(3分钟)

  二、教学例5

  出示例题:小芳和小明看一本同样的故事书。

  学生提出问题。

  分析解答。

  师:谁看的页数多?

  这个问题实质是什么?

  生: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师:小组研究,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方法一:画图比较

  方法二:通分比较

  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

  方法三:化成小数再比较

  学生汇报,分类领悟比较的方法。

  注意方法的.规范。

  你还有什么别的比较方法吗?

  :通分的方法在比较分数大小中的运用

  三、巩固练习

  1.先通分,再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66页练一练

  2、练习十二第五题

  先明确题目的要求有两个。

  4、自由练习

  分小组编拟交换练习

  四、全课

  五、课堂作业:第7题,第8题

小学分数的教案15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探求新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

  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

  生2:3个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

  提出质疑:3个

  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

  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

  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

  生1:按照加法计算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明确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使得对算法的感知上升到理解。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什么分母不变,只用分子与整数相乘”这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多次追问,适度引导转化,促进学生的理解。对于“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的教学,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题

  师: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2.例1“做一做”第2题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三、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例2(课件出示情景图)

  (1)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该怎样计算?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求3桶共有多少升?就是求3个12 L的和是多少。

  预设2:还可以说成求12 L的3倍是多少。

  预设3:单位量×数量=总量,所以12×3=36(L)。

  (2)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思考,自主列式。)

  交流:是根据什么列式的?引导说出思考的过程并板书:“求12 L的一半,就是求12 L的

  是多少。”

  (3)出示第2小题学生自练。引导说出:“12×

  表示求12 L的

  是多少。”在这里都是把12 L看作单位“1”。

  (4)师: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解决吗?(学生练习,交流。)

  归纳小结:在这里,我们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的关系式可以得出: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四、课堂练习,深化理解

  1.出示例2“做一做”。一袋面粉重3千克。已经吃了它的`

  ,吃了多少千克?

  师:你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吗?“求3千克的

  是多少。”

  2.比较两种意义

  出示:一袋面包重

  千克,3袋重多少千克?

  师:列出算式,并与前一个式子进行比较。这两个式子有什么不同?

  预设1:一个是分数乘整数,另一个是整数乘分数。

  预设2: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但有所区别。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或者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师:那么,它们有什么是相同的呢?(计算方法和结果)

  【设计意图】对一个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从复习旧知导入,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这一数量关系,分别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在此基础上,重点让学生说出解决后两个问题列式的依据是什么?再通过尝试练习和交流,不断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归纳的素材,最终导出此类分数乘法的意义。比较的环节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通过对两种不同算式的分析比较,抽象出两个算式的共同点,异中求同,进而深化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五、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算式

  可以列成 × ,表示 ;或者表示 ;

  也可以列成 × ,表示 。

  师:选择一个算式进行计算,想一想,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比较练习

  (1)一堆煤有5吨,用去了

  ,用去了多少吨?

  (2)一堆煤有

  吨,5堆这样的煤有多少吨?

  你能编写出类似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吗?

  3.拓展练习

  1只树袋熊一天大约吃

  kg桉树叶。10只树袋熊一星期吃多少千克桉树叶?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密切联系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习题的编排体现由易到难的层次性,选取的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明白了什么?说一说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谁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方法,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符号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