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伯牙绝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伯牙绝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感悟伯牙与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今天咱们继续学习《伯牙绝弦》,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已经将文言文译成白话文,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请生讲)
【设计意图】:通过复述,理清文章的脉络,对基本的文言文常识有一点的理解并运用到实践中来。
二、感悟知音
1、伯牙为了子期而绝弦,(板书:伯牙钟子期)究竟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导致伯牙绝弦呢?(提问)
2、文中哪里提到伯牙绝弦?用横线在书中画出来。
出示: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绝弦”,咱们先看看这个“绝”字,从它的构成,你能猜猜它是什么意思吗?“绝弦”有是什么意思呢?伯牙绝弦意味这什么?
出示:绝
3、可是,你们知道吗?出示伯牙简介,出示:伯牙四岁时便跟着老师学鼓琴,当时的他已经工程名优,家喻户晓。
可为了子期竟要绝弦,可见他们二人的关系非比寻常,文中哪个词语可以概括他们的关系?
4、“知音”是什么意思?从哪个可以感受到伯牙、子期就是知音,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谁来读读。
出示“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5、伯牙到底想了些什么?弹了些什么呀?咱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伯牙绝弦,志在高山”
(1)感悟高山
当伯牙心里想到高山时,伴随他的琴音,子期的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呢?那是一座怎样的泰山啊!出示泰山图
难怪子期赞叹道:“峨峨兮若泰山。”这样的泰山,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气读呢?个别读、全班读
(2)感悟流水
除了高山,还有流水,出示“伯牙绝弦,志在流水”指名读
当伯牙心里想到流水式,伴随他的琴音,子期的眼前又出现了什么?
那是怎样的江河啊!
出示江河图引读指名读
伯牙弹奏时,眼前是否有高山、流水,子期前面是不是也有高山、流水呢?
可为什么子期却能听到泰山、江河呢?
可见泰山也好,江河也好,都是伯牙心声的写照,而他的心声只有子期听得出来,难怪文中说:
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3)除了高山,流水,皎皎的明月、徐徐的轻风,大自然的一切都是伯牙弹奏的内容。
a、当伯牙心中想着皎皎明月,子期赞:出示明月图
b、当伯牙心中想着依依杨柳,子期会赞:出示杨柳图
c、当伯牙心中想着潇潇春雨,子期会赞:出示春雨图
小结:出示:伯牙志在明月,钟子期曰,生
伯牙志在杨柳,钟子期曰,生
伯牙志在春雨,钟子期曰,生
无论伯牙心中想什么,钟子期都能听得明白,这就是文中所说:
出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必得)
(4)在《伯牙绝弦》的原文中,还有这样一段话。
出示“伯牙游于泰山之间”“翻译”
看来,伯牙和子期不是普通的朋友,而是一对知音,伯牙弹的不单是音,还有他的心,而子期听的也不单是音,还有伯牙的心。(板书:知音)
【设计意图】:在本小节的设计中,教师充分挖掘课文空白,在高山流水的基础上,通过杨柳、春雨等事物的侧面衬托和渲染来烘托两个人的默契,在反复的诵读中,加深对文章句子的理解。
三、纪念知音
1、世事难料,子期不幸患病出世,伯牙知道后
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板书死绝弦)
2、子期死了,知音不在了,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在无人赞叹:
出示“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当伯牙鼓琴志在流水时,3。此时的伯牙心情怎样?你能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这句吗?谁再来读
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4、试想想当时的伯牙缺少赞美吗?为何如此在意子期的赞美呢?
是啊,他需要的不是一个听众,而是一个能听懂他内心的知己,难怪他--
生齐读最后一句
5、带着伤痛,伯牙来到了子期墓前,写下一收悼词
出示悼词: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齐读
6、假如你是伯牙,此时,你最想说点什么呢?写下来
7、冯梦龙将这个故事记录在《警世通言》中,这样两个平凡的人,演绎出不平凡的传奇。咱们在一次聆听这感人的故事
出示全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的课外补充,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子期与伯牙之间真挚的友谊,并将这种“知音”情节升华成一种沉淀于心底的彼此理解和缅怀,当然,情感方面的生成是本环节教学的核心所在。
四、延伸
1、王安石为《伯牙绝弦》写一首诗孟浩然也借“伯牙绝弦谢知己”来怀念故人出示古诗:“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
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2、作业布置出示作业布置
【设计意图】:通过本篇古文,让学生不但了解了何谓知音,更拓宽了他们的语文常识范围,提高了积累,可谓一举两得。
附板书:伯牙绝弦
伯牙所念绝
钟子期必得之死
【《伯牙绝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04-16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07-17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02-03
伯牙绝弦的教学反思02-26
《伯牙绝弦》说课稿06-23
《伯牙绝弦》说课稿06-28
《伯牙绝弦》 教案05-29
伯牙绝弦教案03-25
《伯牙绝弦》教案09-06
《伯牙绝弦》说课稿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