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那个星期天》教案4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那个星期天》教案4,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文章主要写了在那个星期天里,一个小男孩带他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因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甚至“绝望”。课文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细腻而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媚、蚁”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蚁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体会“我”一天的心情变化。
4.通过圈画、想象、抓关键词句等方法,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5.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重点:
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媚、蚁、叨”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蚁穴、念叨、原谅、惊惶、依偎”等词语。
2.默读课文,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质疑导入
1.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关于“盼望”的文章,哪位同学可以来带领我们回顾一下那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今天,我们要再来学习一篇与“盼望”有关的文章《那个星期天》。(板书课题)
3.介绍作者:史铁生
4.齐读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二、朗读课文,学习字词
1.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
重点指导:蚁绽搓偎
(2)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吻偎绊--绞--绽
(3)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式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
2.那课文是按怎么的顺序来写的?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概括。
3.与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还有什么?
4.本文主要写了“我”在这一天里等候母亲的过程中心情的变化,课文的第1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对比句子:(1)那是一个星期天,我从早等到晚。
(2)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四、重点研读,体会心情
1.自读课文,圈画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想想“我”的心理经历了的变化。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全班交流。
4.预设:
(1)“……这不会错;……都不会错”,“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表现出“我”满怀期待的心情。
(2)“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藏在大门后”,这里通过天气、动作的描写,表现出“我”的兴奋。
(3)“这段时光不好挨。”作者怎么来体现不好挨?通过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翻看画报——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想象陌生人的生活。
“院子很大,空空落落”,写出我独自等待时的寂寞。
等待的过程非常漫长而又孤独,但是我依然没有放弃,一直耐心、执着地等待着。
(4)“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追在母亲的腿底下”,“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这里写出了“我”紧跟着母亲,想要等母亲停下来的焦急心情。
(5)“男孩儿蹲着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这里写出了“我”在期望落空后的失望委屈。
5.总结:本文写了“我”等待的过程,在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是:兴奋期待——耐心等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我”心情的变化。作者是如何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2.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2.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课。
指名学生说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二、深入学文,感悟写法。
1.默读课文,画出能够表现“我”心情的句子,想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我”的心理,在旁边做好批注。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自己的收获。
3.全班交流。
(1)出示: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通过“我”的动作来写“我”兴奋期待的心理。
(2)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通过“我”坐在草丛里看电影画报时的想象来表现“我”的耐心等待。
(3)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通过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了“我”的焦急无奈。
(4)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学生自主交流:这段话写出了什么的变化?
引导学生总结:通过对周围景物的描写,表现“我”的怅然失落。
(5)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交流:为什么这里要写母亲的反应?侧面描写表现出“我”当时的失望委屈。
(6)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通过写“我”的动作和环境描写,表现了“我”内心的绝望无奈和极度委屈。
三、学习写作方法
1.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2.对比阅读,体会写法:《匆匆》和《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都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想想它们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四、品读人物性格
1.母亲没有兑现对“我”的承诺,她是一位好母亲吗?
2.“我”为什么不直接拉母亲去,而是一次次地等待?
3.回想自己的经历:你是否真正理解自己的父母?
五、拓展延伸
1.推荐阅读《务虚笔记》。
2.小练笔:请描写一次你考试或等待时的心理活动。借鉴在本课学到的写作手法,尤其是对人物动作、内心独白、环境的描写手法,以及直接或者间接地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
【《那个星期天》教案4】相关文章:
《那个星期天》教案03-01
[经典]《那个星期天》教案9篇12-22
《那个星期天》教案5篇04-02
《那个星期天》教学反思范文03-22
咪咪的星期天教案02-16
我的星期天教案03-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02-18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01-2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教案03-03
《福楼拜家星期天》教案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