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12 08:02:5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8篇【精选】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8篇【精选】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读好轻声音节的词语。

  2、在钱币中认识汉字真有趣。

  3、区别同音字。

  4、熟记成语。

  5、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6、积累收集语言。

  7、办小小手抄报。

  教学重点:

  1、区分同音字。

  2、熟记成语。

  教学难点:办小小手抄报。

  教学准备:钱币、投影、插图。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1—3题。

  教学要求:

  1、读好轻声音节的词语。

  2、在钱币中认识汉字的有趣。

  3、区别同音字。

  教学难点:区别同音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百花园五》

  二、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

  3、出示词语,指名朗读。

  三、汉字真有趣。

  1、出示硬币,让学生认识。

  2、出示纸币,让学生说出认识的字。

  3、板书纸币上对应的汉字,让学生读。

  4、全班齐读。

  四、选字组词语。

  1、出示同音字,学生认读。

  2、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习。

  3、讲评练习。

  4、齐读词语。

  五、作业:熟读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熟记成语,读一读,我的采集本。

  教学要求:

  1、熟记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3、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熟记成语、歇后语。

  教学过程:

  一、熟记成语

  1、投影插图,让学生说图。

  2、出示词语,让学生自由朗读。

  3、开火车朗读词语

  4、背诵成语。

  二、读一读。

  1、学生自由朗读短文。

  2、学生汇报,师结合插图指导。

  3、指导朗读。

  4、学生朗读课文。

  三、我的`采集本。

  1、读读小朋友积累的句子。

  2、指名读。

  3、指导背诵。

  4、说说你还收集了哪些风趣的语言。

  四、作业:收集成熟和风趣的语言。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语文大课堂。

  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分组办小小手抄报,培养学生的动手时间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办手抄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看过报纸,大家想自己也出一张手抄报吗?(生:想)。这节课大家一起动手,办小小手抄报。

  二、分组。自由选择合作伙伴组合成小组。

  三、小组商量。

  四、学生分小组办报纸。

  五、评评,看看哪些小组办得好。

  六、作业:每位同学独自办小小手抄报。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读记记“魔力、通融、刻薄、武断、熔岩、窘况、阔佬、撵跑、雅致、考究、妙不可言、十全十美”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以后的写作中学会运用。

  教学准备:

  了解马克土温的相关资料及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预习探究

  1.孩子们,前段时间老师听到这样一件事,一个衣着朴素的老奶奶在一家电器商店选电冰箱,当她向服务员咨询时,却遭到白眼。后来这个老奶奶到旁边的一家百货商店去为她的儿女买了两台电冰箱,先前那家商店的服务员看到后瞠目结舌,不后悔莫及。

  听了这件事后,你们有什么想法?

  2.嗯,刚才孩子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马克吐温笔下的人物在金钱面前是怎样的反应,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二、合作交流

  1.孩子们自己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准生字读音,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蹩脚、刻薄、武断、窘况、兴致勃勃、撵跑、妙不可言、十全十美)

  3.根据词语理解再读课文,同桌说说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主要讲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

  三、品读体验

  1.出示自学提示:

  (1)在“我”拿出钞票前后,托德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老板看到钞票后又是怎样的态度?

  (3)从他们俩的态度,你体会到他们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学习

  2.汇报讨论结果,相机理解重点语句。

  (1)“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这话说得很刻薄,充满了歧视与轻蔑。“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只会带大票子”,说的是反话,意即你根本没有钱,挖苦、讽刺至极。透过这句话,一个藐视穷人,在穷人面前傲慢无礼的形象跃然纸上。)

  (2)“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作家用夸张和辛辣的笔墨,先写托德见钱后的笑容,笑容遍布满脸,里面还有“纹”──折纹、皱纹、螺旋纹。一个见钱眼开的家伙,托德见是大钱后的笑容,牢牢地凝结起来,像一片一片的熔岩。这“凝结起来的笑容里”有难堪,有窘迫,更多的还是对钱的贪恋,可能托德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钞票,已呆若木鸡,不知所措。)

  马克·吐温先生不愧为语言大师,简单几笔,则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托德这个势利的拜金主义者令人作呕的丑态。

  (3)“您说得很对,先生,您说得很对。您请稍等一会儿──我送您出去,先生。好吧──再见,先生,再见。”(此时站在老板面前的是位百万富翁,见钱眼开的老板已语无伦次,极尽奉承之能事,反反复复,啰啰唆唆,透过这言语,不难看出老板那副奴才相。)

  3.请孩子们再看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作者受到的待遇怎样?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

  四、巩固延伸

  作者通过了哪些描写,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来把文中的人物形象写得如此鲜明?

  (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堂作业:

  1.看《百万英磅》全文。

  2.照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一次人物描写。

  板书设计金钱的魔力

  老板:见钱眼开、金钱的努力

  托德:以貌取人、刻薄世故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能感情朗读课文,把握托德、老板的性格特点;了解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语文教案 篇3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哦,香雪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小说折射的时代信息

  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

  3.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语言描写 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

  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1课时

  一、简介并导入

  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的小说。作者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发表中短篇小说60余篇,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 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

  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 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二、阅读分析并说明过渡语

  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

  1.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

  2.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过渡语是: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3.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过渡语是:“也难怪,咱们香雪是学生呀。”也有人替香雪分辨。

  4.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过渡语是:可是,那 诱人的哒哒声老是在耳边响个没完。

  三、感知课文,讨论把握几个问题

  1 .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 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2.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了服饰和容貌后,就朝村口火车经过的地方跑,香 雪总是第一个出门,凤娇是第二。起初是观望议论,后来就做生意换一些发卡、纱巾之类的装饰品,再后来想换一个铅笔盒,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香雪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发生了有过程的变化。

  3.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

  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 和追求。所不同的是 ,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 识和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 和物 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理解《绝句》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3.学习杜甫的另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早发白帝城》

  二、学习《绝句》

  1、介绍作者

  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他一生写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公元762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安史之乱平定之后,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了成都草堂。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一组即景小诗。兴到随笔,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绝句描写了他的住所——草堂前的明媚秀丽的景色。

  2、默读全诗,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草堂一幅怎样的画面。

  3、小组学习

  (1)组内读诗,说说这首诗讲的什么意思?

  (2)你们感受到诗人当时什么心情?哪句感受到的?

  (3)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4、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人写了千年的积雪、扬帆待发的船只,为整首诗平添了一种气魄。一个“含”字,不仅把很远的景物移到近前来了,而且把西岭的积雪和草堂的建筑和成了一个整体,使浣花溪的景色在广阔的背景中显得更加明媚秀丽。《绝句》中“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句,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生活体验,借助图片或录像片,展开想象,感悟诗句的意境。诗人身在草堂中,透过窗口远眺积雪终年不化的西岭,那雪岭的壮丽景色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画。再向门外一看,见到停泊在岸边的来自东吴的船只。“泊”,停靠,“万里”,虚指遥远。船只来自远方的东吴,又将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这只有在和平环境中才能做到,对刚刚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来说,看到船只畅行万里,是多么令人振奋和欣慰啊!“万里船”是从空间来讲,“千秋雪”是从时间来说的,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多么开阔!

  5、看图说一说诗的意思。

  三、课后延伸

  1.运用本诗学习方法,阅读杜甫另一首《绝句》,与课文对比,想一想,有什么相同之处。

  绝句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释】迟日:即春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春意盎然的春景图,流露出诗人闲适、欢悦的心情,格调清新,对仗工整,自然流畅,描摹景物清丽细致,与课文中《绝句》异曲同工。

  2.开一个诗歌朗诵会,弘扬祖国的五千年的文化。

  四、作业

  1.把通过想象把《绝句》中的美好景色写出来。

  2.介绍关于古诗文方面的书,找找关于这两位诗人的其他作品。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邮票的图片、纸片、大头针、小刀。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两遍。

  2、搜集关于邮票的有关材料,制作成资料卡片。

  第一课时

  一、欣赏邮票、激情引趣

  老师:同学们,你们有集邮吗?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邮票册──“中国邮票”)──和学生一起欣赏人物、风景等内容的几组邮票。

  老师:还有哪些同学也收集到了邮票,拿上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老师:下面老师考你们两个有关邮票的小知识,看谁知道。

  1、我们习惯上说“一什么邮票?”(老师手拿“一枚邮票”指名说──出示词卡“一枚邮票”齐读)

  2、师:看看这(出示一大张邮票,指“齿孔”),知道这是什么吗?(指名说──出示词卡“齿孔”齐读)

  老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个有关邮票齿孔的故事。

  出示课题:14、邮票齿孔的故事。(指名读,齐读,强调翘舌音“齿”。)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老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老师这里有两个要求:

  第一,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生字;

  第二,尽量读通句子,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学习,读准生字字音:

  老师:利用字卡,小组长组织学习,目标是使每个小组成员读准生字字音。

  ⑴ 小组长组织集体认读、开火车读或指读检查。

  ⑵ 游戏:抢读得卡,比比谁得的生字卡片多。

  3、小组长汇报自学情况:

  老师:刚才在小组学习中,有需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读音吗?

  (小黑板出示本课生字)指名汇报,老师板书拼音强调。如,生:“我提醒大家‘裁’是平舌音,‘裁’”。(全班跟读集体认读本课生字再次巩固。)

  4、利用识字板找规律巧记生字。

  老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识字板和生字卡片,找找规律,把本课的生字在识字板上摆一摆,想办法记住它们。

  (指名上台介绍各自不同的识记方法。)

  5、游戏巩固生字词。(贴邮票送信──“音、形、义”连一连)

  老师:(出示“小鸭”图片)小鸭邮递员请小朋友帮忙,给这些信贴上邮票,并送到小动物们的家里。

  指名上台连线:

  án zhèng cái lún réng shǐ

  伦 研 政 仍 使 裁

  ( )府 ( )究 ( )敦 ( )用 ( )然 ( )剪

  6、出示生词认读:

  裁开 裁剪 使用 伦敦 撕开 研究 邮政部门 政府 仍然

  (自读──小组开火车带读)

  三、结合语境,理解本课生字词;整体感知大意

  1、出示包含生字词的句子:先自读再指读点拨:

  老师:接下来由老师检查检查,这几个句子你能读好读懂吗?

  ⑴ 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齿孔,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

  ⑵ 那个人从西服领带上取下一枚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都刺上了小孔,邮票便很容易地被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

  ⑶ 阿切尔想: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他开始了研究工作。

  ⑷ 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使用邮票打孔机。

  老师:自己读读,不仅把句子读通顺,还要想想每句话的意思你读懂了吗?(指名读、集体读)

  老师: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老师点拨:

  ⑴ 你能用小刀把这张纸裁开吗?(上台操作)

  ⑵ (出示“别针”)这是“一……什么别针?”除了一枚别针、一枚邮票,还可以说一枚什么?/ 你能用这一枚别针把这两张邮票整齐地撕开吗?

  ⑶ 理解“研究”:阿切尔开始研究什么工作?/ 我们这次《品德与生活》课正在研究什么问题呢?

  ⑷ 句中的“立即”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仍然”呢?(换词后读一读,如“依然”“一直”“还”……)

  全班齐读四句话。

  2、读课文整体感知:

  老师:难句读好读懂了,相信读好课文一定也难不倒同学们。下面请同学们再轻声读一读课文,这一次不仅要把字音读准,还要把课文读通顺,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男女合作分段朗读课文)指名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带齿孔的邮票是怎么发明的。)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展示平台

  1、让生读文一遍。

  2、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邮票。

  3、简单了解邮票的一些知识。

  二、指导书写“刀、尔、求、仍、使、便”

  1、出示六个生字认读:

  ⑴ 说说“求、便”还可以组什么词?

  ⑵ 师: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刀、尔、求”是独体字;“仍、使、便”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单立人,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2、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三个字,拿出红笔仔细观察,把每个字的关键笔描出。

  3、指名汇报找到的关键笔,师范写,生仿写:

  老师:现在,谁来教教许老师,这三个字要怎么写?(学生汇报,教师在投影仪上范写。)

  ⑴ 范写“仍”字:右边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

  ⑵ “便、使”右边有什么不一样?(范写“便、使”)

  指导的重点如下:上横宜短,“口、曰”要扁,撇应先“竖”,捺须伸展。

  老师:三个独体字,请大家自己写,提醒同学们“求”字右上一点不能漏掉。

  4、学生书写练习:

  书写完后自评(给自己认为漂亮的字打上红旗,不满意的字再加以改进)、同桌互评(给同桌漂亮的字画上笑脸,同时指出同桌需要改进的字)。

  三、作业:实践活动。

  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响应学生伙伴的提议,去收集一些邮票

  2、作业布置: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板

  书

  设

  计14、邮票齿孔的故事

  阿 看到:拿翻找摸求助取刺撕 会观察

  切 想到:机器打孔 肯动脑

  尔 做到:研究造出 勤动手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华北明珠白洋淀》这篇课文以简练流畅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风光秀丽的北方水乡白洋淀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其中第三、四两个自然段以夏秋两季为例,动静结合,人景相映,具体地描绘了白洋淀美丽的风光.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没去过白洋淀,比较陌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难点

  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诗歌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首描写家乡美的诗歌《水乡歌》吗?大家一起来背背。

  师:加添我们再来欣赏一篇描写家乡美的《华北明珠白洋淀》。

  师配乐朗读。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华北明珠白洋淀》,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由发问。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一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教师指名读课文。

  全班交流自己初读课文寻求到的答案。

  3.教师检查学生生字的自学情况。重点指导:切 淀 苇蔑

  4.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

  第二课时

  一、 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根据学生的喜好,出示段落

  1芦苇遍布、荷花满淀(风景优美)

  让学生体会景色的美丽,重点是文中的遣词造句,如:一望无际、挨挨挤挤、摇摇摆摆一片片荷叶、一枝枝荷花等等

  感情朗读第三段

  2 鱼网翻飞、编织苇席(人民勤劳)

  注意突出人们的心情,表现大家的勤劳

  出示第四段,反复朗读体会人们的心情

  3. 重点指读,体会美好

  1 )反复读三四段,注意其中的词语

  2 )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背诵

  3 )考一考其中的词汇

  (1)湖面上,一片片荷叶( ),一枝枝荷花( )

  (2)那些荷花有( )的,有( )的,还有( )的`,真( )!

  (3)渔民们一会儿( ),一会儿( ),那些网在湖中( )。

  二、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切 吸 引

  学生自由读课文

  同桌互读课文。

  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教师配乐朗读《华北明珠白洋淀》,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环境中,为学生快速全面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引导针对题目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动机,使学生产生可以利用的阅读期待。

  学生通过读书,基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为更好的学习课文打基础。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

  作业

  1、正确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3、回家阅读孙黎先生描写白洋淀的其他。

  设计意图

  让学生巩固所学,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语言积累。

  板书设计

  3、华北明珠白洋淀

  苇海壮观 景美

  荷花美丽

  人民勤劳 人美

  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文本主体思路易于掌握。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青蛙和蛇成为了朋友,你相信吗?在鄂教版三年级上册《青蛙和蛇》这篇童话中,小青蛙和小蛇在一次偶遇中成为了“朋友”,天真可爱地建立起真诚的友谊,度过了美好而难忘的一天。然而,这样的友谊会长久吗?这篇知识性很强的童话,可以把孩子们带入奥妙无穷的自然界,让学生们在为青蛙和蛇不能成为朋友而遗憾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即使青蛙和蛇能建立短暂的友谊,这种友谊也是不会长久的。因为自然界中青蛙和蛇是一对天敌,蛇吃青蛙是其本性。整篇童话语言流畅、生动有趣,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细致,对话贴近儿童生活,在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可进行角色体验,唤起学生的共鸣,探索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7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以防万一、彼此羡慕、脸色苍白、习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分角色演读中进行角色体验,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3、在讨论中理解,青蛙和蛇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的。认识到,青蛙和蛇是一对天敌。这是自然界的法则。

  教学重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角色体验中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

  2、认识到,青蛙和蛇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的。青蛙和蛇是一对天敌。这是自然界的法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整体感知课文。

  2 学习1——3自然段,了解小青蛙和小蛇是怎样成为朋友的,他们又是怎样在一起玩耍的。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青蛙和蛇

  说说你对青蛙和蛇的了解,这样的两个动物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古诗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读顺课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

  1 汇报自学预习的情况。

  认读生词:

  恰好 臭美 彼此 羡慕 习俗 保佑 小蛇 准备 苍老 教会 拥有

  使劲 接近 背后 骨头 断裂

  2 指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体内容。

  A 读课文,疏通语句。

  B 思考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C 读了文章之后,你有哪些困惑?

  3 识记生字。完成小字作业。

  第二课时

  一、媒体再现,引疑导入。

  1、播放CAI课件,再现小青蛙和小蛇在一起快乐玩耍的情景。

  师:小青蛙和小蛇在路上相遇,成为了朋友,看,他们玩得多高兴啊!

  2、他们会永远成为朋友吗?(在板书“成为朋友”后打上“?”)

  我们一起去听听他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吧!

  二、图文结合,分角色演读,体验感悟。

  1、CAI出示文中第二幅插图,看看图中有谁?他们在说什么?自读第四自然段,学生一边读,一边勾画出相关句子。

  2、在小组里交流自己勾画的`句子。

  3、谁来扮演青蛙妈妈来给我们表演?

  4、评评演得怎么样?

  在评议中体会“浑身颤抖、脸色苍白”的含义。

  5、你觉得青蛙妈妈是一位怎样的妈妈?

  在讨论中体会青蛙妈妈的担心,体会青蛙妈妈对小青蛙的爱。

  6、互相学着演一演,比一比谁最关心自己孩子的妈妈?

  7、看来,青蛙妈妈是坚决不同意小青蛙和小蛇交朋友的。她的理由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明确:青蛙妈妈说蛇是坏人,应该远离他们。

  8、看图朗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小蛇的妈妈又会怎样对小蛇说呢?

  9、默读第五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蛇妈妈和小蛇说的话。

  10、小组合作分角色读一读,比比谁读得好?

  11、看图中(CAI出示插图)蛇妈妈的样子真可怕,你能从文中找出表示蛇妈妈表情的词语吗?指名学生找到词语“张大嘴巴、露出毒牙”你会做这种表情吗?指名学生演蛇妈妈的表情“张大嘴巴、露出毒牙”

  12、带着这个表情读读蛇妈妈的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吃青蛙是我们蛇家族的习俗。)

  CAI出示句子:难道你不知道,吃青蛙是我们家族的习俗吗?

  你能用不同的话来说这个意思吗?

  在句子变换中体会“习俗”的含义。

  13、读一读,想一想,说说蛇妈妈是怎么想的,小蛇又是怎么想的?

  指名学生说一说。抓住表情的变化体会蛇的本性。

  14、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

  过渡:青蛙妈妈和蛇妈妈都不同意小青蛙和小蛇做朋友。这可怎么办呢?

  三、引发思考,思辩明理。

  1、CAI出示文中第四幅插图,师简述六、七自然段内容。

  小青蛙和小蛇能成为真正的朋友吗?

  2、指名读六、七自然段。

  指名说说,小青蛙会来和小蛇玩吗?为什么?

  3、青蛙妈妈的担心是很有道理的呀!请看一看——

  CAI播放自然界中蛇吃青蛙的录像。使同学们对自然法则有直观的感受。

  4、讨论:小青蛙和小蛇有什么愿望?这个愿望能实现吗?

  学生结合看到的,进行讨论,思辩,明确:虽然小青蛙和小蛇想成为朋友,但是,这是不可能的。

  师:是啊,他们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的!板书:(不能)

  四、拓展表演,课堂延伸

  1、请你来扮演小青蛙(带上头饰),对着大屏幕上的小蛇说说,你们不能在一起的原因。

  2、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动物不能成为朋友呢?

  同学们交流自己查找的天敌资料,CAI相机播放。

  师:自然界中不能成为朋友的不仅仅是小青蛙和小蛇,还有好多动物呢!这是自然界的法则。(红字板书:自然法则)同学们,还有很多自然界的法则等着你们去探索呢!

语文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2、学习用对比突出变化,用列举数字说明变化的方法。 活动准备: 图片、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谈话: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都深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日新月异万象更新。你愿意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这些变化,用自己的笔去记录这些变化吗? 2、师板书变,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变组词。 3、师简单归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周围生活的变化。

  二、组织活动:

  (一)看一看: 1、我们知道时间是一部永不停息的机器,永远向前飞转;时间又是一匹永不停蹄的骏马,永远向前飞奔。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随着时间也都在发生变化。 2、小组内交流:注意周围的生活环境中,有无忽略的现象?看一看谁的发现最新奇?(确定感兴趣的话题:例如我们的学习用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全班交流。

  (二)找一找: 1、在我们身边发生这么多的变化,用什么方法可以把这些变化表现出来呢? 2、根据反映的问题收集材料,选择好方式。 用数字显示变化 用图片或摄影作品的显示变化 用实物显示变化

  (三)说一说: 1、我向同学们报告:xx(如电视、笔、住房)的变化 2、我朗诵搜集的诗歌 3、我放了访谈录音 4、评价:谁的发言最精彩?谁的`点评最得当?

  (四)写一写: 1、习作要求:内容真实、科学,意思表达清楚、明白,有一定条理,语言通顺。题材、体裁、题目都不受限制,主题紧扣变。 2、指导习作: (1)出示反映变化的图片、资料,然后进行描述。 (2)明确写作要点:要求写出今昔的变化;昔的内容少写,今的内容要多写。 (3)学生各抒己见,讲讲身边的变化。 3、自拟题目,写一首小诗或写一篇新闻等。 4、写完后小组交流,学生自评,小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