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4-03-04 08:49:31 教案

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科学研究应从幼儿身边事物开始,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生活和常见事物,发现其中的趣味和奥妙,这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蕴藏着无数的秘密,大班幼儿对身边常见的植物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和经验,而插艾草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端午节为什么插艾草?艾草有什么用途?这会让幼儿产生强烈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本次活动引导幼儿畅游在探寻艾草的世界中,在搜集、观察、交流活动中发现艾草驱虫、食用、治病等多种用途及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观察、感知认识艾草,了解其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

  2、能大胆探究艾草食用、生活、药用等多种用途。

  3、感受艾草的神奇以及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萌发对艾草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家乡沟坡艾蒿的照片,教学课件。

  2、家长带幼儿采摘艾草,搜集艾草的用途。

  活动建议

  1、谈话交流,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提问:过端午节时,我们会在大门和窗子上挂什么?这些艾草是从哪里来的?

  小结:艾草也称艾蒿、医草、五月艾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路旁、草地、荒野等处。

  2、出示艾草,引导幼儿观察其外形特征。提问:艾草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艾草是多年生草本,高45~120厘米。茎直立,质硬,茎上有灰白色软毛,从中部以上分枝。单叶,互生;叶片椭圆形,羽状,边缘锯齿形,叶子上面暗绿色,少有白色软毛,叶子下面灰绿色,有密集的灰白色绒毛;近茎顶端的叶无柄。

  3、讨论交流,艾草生活、食用、药用等多种用途。

  (1)引导幼儿交流端午节插艾草的由来,知道艾草驱蚊蝇净化空气等生活用途。

  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是插艾蒿?怎样用艾蒿怎样驱赶蚊蝇?

  小结:每到端午节,按照民间传统,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艾叶,据老辈人说,这是为了“辟邪”,但更重要的是为了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所以,端午节历来有“卫生节”之称。夏天的晚上当我们在院子里乘凉时,可将晒干的艾蒿点燃,散发出来的烟雾可以迅速将蚊子熏跑;或者将艾蒿加水浸泡,用来拖地;也可将其煮成温水,涂抹到身上,可以起到驱蚊水的作用;在房间里挂一根阴干的艾条,同样也能起到驱除蚊子、飞蛾、虫子。

  (2)利用教学课件,引导幼儿了解艾草的药用价值。

  提问:艾草还有哪些用途?引导幼儿交流搜集的'信息资料。

  小结:艾草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艾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它还具有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能够治疗各种炎症、面瘫、减肥;艾叶浴、艾叶泡脚能祛寒、除湿、通经络。

  (3)引导幼儿交流搜集的信息资料,了解艾草的食用价值。

  提问:艾草可以吃吗?艾草可以做哪些食物?

  小结: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4、制作“艾叶作用大”宣传画,鼓励幼儿向家长宣传,珍惜我们身边的宝贵资源。

  我们的周围很多地方生长着艾草,它的作用这么大,可是有很多的人并不知道,让我们把这些知识告诉更多的人,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把宣传画送给喜欢的邻居,把这些知识传给更多的人。鼓励幼儿帮爸爸妈妈采集艾艾草,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附:艾草的用途资料

  艾草药用特性: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蒿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艾叶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叶中提取的艾叶油,则可作为多种香水、化妆品的原料。将艾叶晒干捣绒,作为艾灸的原料,点燃之后在人体皮肤、表面上(特定穴位或患处)进行温灸,借艾火的热力透入肌肤,以起到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作用。

  把艾叶熬汁,然后对水稀释沐浴,可除身上长的小红疙瘩,对毛囊炎、湿疹有一定的疗效。

  艾叶烟熏时产生的烟气可有效抑制多种病菌在空气中的传播,但对人畜无害。

大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合理的营养结构。

  2。为自己设计营养食谱。

  二、活动准备:

  准备制作营养食谱的纸笔人手一份自制健康印章一枚,图案为太阳或灯泡

  三、活动过程:(一)我最喜欢吃我们小朋友都以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要是让你随便吃,您能吃多少?

  幼儿自由发言,可适当引导,如你喜欢吃冰激凌吗?你能吃下多少?你喜欢吃巧克力,炸鸡腿,糖醋排骨吗?

  (二)营养宝塔

  1。小朋友吃想吃很多很多喜欢的东西,这样合适吗?哪些东西应该多吃,哪些应该少吃?

  2。教师出示挂图。每天应该吃的东西就像一座宝塔,下面的东西应该多吃,上面的东西应该少吃。

  3。吃的最多的应该是什么?(米饭,馒头,面包和面条,还有玉米,土豆和蕃薯,这些粮食做的食品可以让我们有力气)

  4。可以吃的第二个多得是什么?(蔬菜水果也要多吃一些)

  5。比蔬菜水果要吃的少一些的是什么?(牛奶鸡肉鸡蛋鱼肉都要吃一些,可是不能吃的太多)

  6。吃的最少的应该是什么?(巧克力这样的甜食和油炸的东西都应该少吃)

  (三)我的营养食谱

  1。看了营养宝塔,我们知道哪些应该多吃,哪些应该少吃,不能一个劲的吃喜欢吃的东西,不吃其他东西。

  2。我们为自己设计一分健康食谱好吗?

  3。将纸折成三折,使它看起来象菜单。把早餐食谱(如水果,牛奶馒头)画在第一面,把午餐晚餐的食谱依次画在第二面和第三面上。

  4。折拢食谱在封面处美化装饰5。选取几则比较典型的食谱,引导幼儿讨论他们设计的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健康。经大家检验合格后教师在食谱封面加盖健康印章。

  6。我们把自己设计的食谱放到我们的健康加油站,欢迎大家经常光顾,使自己永远健康。

  活动反思:

  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班级中有个别幼儿有点挑食,有些幼儿特别喜欢吃甜食,结合此活动,可以让幼儿了解健康的饮食,所以我认为此活动是比较有意义的。

  我将此活动的目标定为:

  1。了解合理的营养结构。

  2。为自己设计营养食谱。

  主要环节有:

  1。我最喜欢吃(导入)。

  2。营养宝塔(了解营养结构)。3。我的营养食谱(设计食谱)。

  第一环节,我最喜欢吃。幼儿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儿觉得没有人管会把所有的糖全吃掉,有的幼儿只想吃一点点,因为对身体不好。

  第二环节,营养宝塔。幼儿看着图片,了解最下面的米饭、面条、面包等要多吃,最上面的甜食、油炸食品等要少吃。我也能结合本班的具体情况,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第三环节,我的营养食谱。幼儿能根据营养宝塔设计自己的健康食谱,大多数幼儿能考虑到一天中的营养,有蔬菜、水果、鱼、肉、米饭、面条等,比较丰富。但个别幼儿绘画比较单一,没有考虑到一天中的营养要均衡。

  此活动中存在着一些需改进的地方,如:

  1。 营养宝塔的图片不是很清晰,所以效果并不是很好。教师可以自己绘制营养宝塔,用简笔画的形式绘画,这样幼儿看得比较清晰。

  2。教师在讲评时,可以选一个反例,引导幼儿看一看一天中的营养是不是均衡,加深幼儿对营养结构的认识。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内容:歌唱歌谣《虫儿飞》

  活动目标:1、幼儿乐于学习歌谣,感受歌曲优美、轻柔的

  旋律。

  2、学看图片理解歌词含义,尝试用优美轻巧的

  声音唱歌。

  3、能唱准八分音符,并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唱歌。

  活动重点:学看图片理解歌词含义,尝试用优美轻巧的声音唱歌。

  活动难点:能唱准八分音符,并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唱歌。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4|4拍的'节奏型。

  2、材料准备:挂图《虫儿飞》、音乐cd、节奏卡。

  活动过程:一、预备起势

  师生讨论,什么时候人会打哈欠?

  保持打哈欠的状态,练声曲《亲爱的回声》

  幼儿起立,保持身体和头部的正直、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两肩放松,口型保持长圆形。

  学习模仿虫儿飞练习发音。讨论:刚刚你们学习虫儿飞飞去了哪些地方?

  二、赏析感受

  1、播放音乐cd,幼儿欣赏。

  提问:歌曲中虫儿飞去了那里,你还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

  2、请幼儿表达感受,教师提炼4|4拍的节奏型优美、舒缓的节奏特点。

  三、情境感应

  1、出示节奏型卡x xx x x|x — x —|,引导幼儿做动作。

  2、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说出黑黑的天空、亮亮的繁星、虫儿在飞的场景。

  四、学唱歌曲

  1、教师出示挂图,请幼儿一边学歌一边划指,规范歌词及节奏。

  教师引导幼儿,小手准备,伸出食指划指,第一遍请幼儿看教师指划唱歌;第二遍幼儿与教师一起指划。

  2、教师钢琴伴奏,幼儿分句学唱。

  五、延伸变式

  教师请幼儿讨论歌曲共有几部分?引导幼儿分男孩和女孩唱第一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合唱。

  六、结束活动

  1、请幼儿利用课余区角时间画一画歌曲中的情景并适当创编。

  2、全班幼儿随音乐做小虫飞状结束活动。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花(花籽、花粉)的传播道理。

  2、体验儿童文学作品中优美的意境。

  活动重点:了解故事内容

  难点:了解花(花籽、花粉)的传播道理。

  活动准备:故事录音《送你一顶小黄帽》、幼儿用书B《送你一顶小黄帽》。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听赏故事

  (1)教师播放故事录音给幼儿欣赏

  “有个故事名字叫《送你一顶小黄帽》,它是一位叫李想的叔叔写的,我们一起来听听。”

  (2)幼儿欣赏故事录音

  2、理解故事内容

  (1)观看幼儿用书,理解故事内容

  “蒲公英看见小鸟飞过来,对小鸟说了什么?”

  “小鸟为什么说它戴不了小黄帽?”

  “蒲公英看见小小鸡走过来,对小小鸡说了些什么?”

  “小小鸡是怎样回答蒲公英的?”

  “最后,蒲公英将小黄帽给了谁?”

  “为什么小蚂蚁再也拿不起地上的小黄帽了?”

  “为什么第二年小蚂蚁放小黄帽的地方长出了一大片蒲公英?”

  (2)幼儿阅读幼儿用书

  (3)教师:原来蒲公英开出的花便是它的`花籽,小黄花随风飘扬,一旦落在哪儿,哪儿便是它扎根的地方。

  3、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边听故事录音,边阅读故事图书。

  “你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一部分内容?”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名称:数蛤蟆(大班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这是一首四川民歌,知道四川方言中把青蛙称做"蛤蟆",使幼儿通过数蛤蟆的嘴、眼、腿,对青蛙有出步的了解和认识.

  2.初步掌握歌曲的旋律,提高幼儿演唱技能,训练幼儿用各种感官(耳听旋律、眼看画面、嘴说歌词、身体动作)来感受歌曲的内容,增强幼儿的感受力和节奏感

  3.教育小朋友要从小爱护小动物.

  活动重点:在熟悉歌曲之后,能够会表演.

  活动难点:让幼儿掌握歌曲的内容及其旋律.

  活动准备:环境布置(池塘),青蛙头饰,录音机,磁带,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谜语引出-主题"青蛙"。

  2听音乐做模仿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

  1问话方式.

  2欣赏、示范、表演、比赛.

  3欣赏青蛙的演变过程.

  4观看青蛙怎样捉虫从而进行品德教育.

  结束部分:幼儿扮成青蛙在布置好的池塘里尽情的玩耍、捉虫等,自然结束本节课.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选材成功:没有歌词却很有特色音响效果的律动。《数青蛙》配上一首幼儿较熟悉,且有琅琅上口有节奏的儿歌《数青蛙》,使音乐、语言与动作的结合得到最充分的表达,形成一幅青蛙边歌边舞的热闹完美图景。

  2、程序设计:采用声势活动练习→嗓音造型练习→动作造型练习→图谱识记练习→游戏练习的`方式引导幼儿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调动原有的经验来学习新知识,使幼儿脑中的旧知识得到激活,进行重新组合与匹配形成新知识。

  3、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始终遵循幼儿音乐活动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即幼儿是音乐活动的主体,活动设计就须从幼儿的兴趣和音乐作品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出发,体现活动设计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感应曲式及拍号。

  2、学唱歌曲,创意肢体造型。

  3、认识新节奏。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唱歌曲并感应曲式。

  活动难点:感应3∕4拍、4∕4拍的节奏。

  活动准备

  奥尔夫音乐VCD碟一张、呼啦圈(均与幼儿人数相等)、泡泡水和吹管各一个。

  队形

  大、小圆(顺时针、逆时针)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春天来了,蝴蝶姑娘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小兔子、大鸟和宝宝一起在草地上玩游戏,宝宝在玩吹泡泡游戏,泡泡慢慢变大、变大,一个一个飞满天。美丽极了。

  (二)吹泡泡游戏:观察与模仿

  1、吹泡泡---气的运用

  (1)一个大泡泡:气轻轻地吹出。

  (2)许多小泡泡:气快快地吹出。

  2、幼儿谈谈:何时可看见泡泡?形状?颜色?重量?

  (三)感应曲式及拍号

  1、全体牵手围圈

  (1)前奏:音阶上下行/双手做呼应上下行之律动。

  (2)A段:拍手小跑唱歌。二句顺时钟,二句逆时钟。

  (3)B段:(渐强)大泡泡/牵手缓步后退,围成大圈。

  (渐弱)小泡泡/牵手缓步前走,围成小圈。

  (4)A段:同上A段。

  (5)间奏:身体随音效学泡泡飞高飞低,最后拍破。

  2、拍号感应

  (1)画拍感应

  (2)拍肢体节奏感应

  (四)肢体造型:甜甜圈游戏

  1、观察挂图泡泡造型:床、皇冠、耳环……

  2、道具组合造型:泡泡床、泡泡裙、泡泡帽子……

  3、幼儿创造:全体或小组/造型可渐大、破掉。

  (五)节奏练习

  1、分析B段:拍子与节奏/唱唱名旋律→画拍→音值长短。

  2、透过节奏线认识附点TU。

  3、介绍附点二分音符的念法和写法。

  活动反思:

  此活动是歌曲活动,让幼儿熟悉歌曲,感应曲式和拍号。孩子很喜欢该音乐。通过道具和身体律动来感应曲式和拍号,环节上大致上相同,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第四环节,这里是最注重孩子的即兴表演,发展孩子的创造和表现。

  整个活动我基本参照教师用书去执教,但是根据本班孩子的实际水平,在活动上还是有所调整,在第三环节中,我应该先让孩子安静完整地欣赏一遍,初步接触音乐,再放慢节奏示范演唱,配上音乐,这样孩子初步感应音乐的曲式和拍号就容易些。孩子的参与兴趣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

  在使用道具上,由于孩子都曾经接触过类似的道具,长期强调孩子使用道具该注意的事项,和道具的`玩法,孩子的常规就很好,尽情表演,很多孩子都变出了不一样的“泡泡造型”。孩子对于音乐的表现津津乐道,初步感应曲式和拍号。

大班教案 篇7

  教学理论依据

  本次活动的理论基础主要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应设法向儿童呈现一些能够引起他们兴趣、具有挑战性的材料,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作用。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运用“最近发展区”学说,指出教学应该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使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表达表现的欲望越来越强烈,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了很大提高,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对各种形式的美工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幼儿经常会玩一些手指游戏和手影游戏,手形彩绘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活动能深化拓展幼儿的兴趣爱好,丰富幼儿的操作体验和审美情感。因此,根据认知发展、教学与发展理论,我选取并设计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的本次活动。

  实施策略

  在活动中将会渗透平面绘画和立体绘画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样更能满足不同兴趣和不同能力幼儿的发展需求。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借形想象法、操作体验法、作品欣赏法等方法来完成活动目标。

  首先,用一段手形彩绘录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用手做出各种不同的造型,为手形绘画做好铺垫。

  其次,设定情境,引导幼儿发散思维、借形想象。联系幼儿的相关生活经验对活动的难点进行分解和突破。

  再次,紧紧围绕活动目标,教师示范作画,将借形想象落实到具体操作之中。幼儿自主操作体验,实现学习手形绘画这一活动目标。

  最后,在大背景下合作展现整幅作品,做到前后呼应,首尾一致。

  活动目标

  1.观察手的外形特征,利用手掌、手指形态的变化,学习手形绘画。

  2.能够大胆想象和表现,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讲述。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的准备:活动前组织幼儿做各种手指与手影游戏;了解幼儿的绘画水平。

  2.活动材料的准备:教学课件、背景图、环保油彩棒、绘画用笔等。

  活动过程

  1.录像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一段手形彩绘录像,组织谈话,激发幼儿对手形绘画的兴趣。

  2.手形游戏,变换造型

  (1)了解手的外形特征,教师用儿歌进行小结。

  (2)启发幼儿做出与别人不同的手形,并说说怎样通过手来作画。

  3.借形想象,示范绘画

  (1)结合主题情境,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借助手形进行想象。

  (2)教师示范绘画,鼓励幼儿围绕主题“大自然的景色”来作画。

  4.操作体验,分享作品

  (1)教师讲解绘画材料,提出注意事项。幼儿自主选择作画材料与方式,大胆作画。

  (2)作品展示,分享交流。

  最后,在大背景下合作展现整幅作品。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9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经典]大班教案08-21

(精选)大班教案08-21

大班教案(精选)08-19

(经典)大班教案08-19

大班教案02-27

大班教案02-27

大班教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