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练习匍匐前进的动作,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
2、通过游戏,提高幼儿的.反应能力。
3、体验游戏的快乐,增强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1、音乐
2、简单的地图示意图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口令训练: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等。
2、动作训练:匍匐前进
(1)教师示范,幼儿练习(个别与集体)
(2)小游戏:我是一个小小兵。
(3)游戏规则:
教师吹口哨,幼儿听见一下哨声,可以前进;
听见两下哨声,马上停。中途有违规者,出局;
反之,能顺利到达终点的为胜利者。
二、游戏:哨兵和侦察员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当哨兵回头看的时候,侦察员立即原地不动,否则出局。
2、进行游戏
(1)游戏第一遍:配班老师扮演哨兵,幼儿扮演侦察兵。
(2)游戏第二遍
第一次游戏中第一到达终点的幼儿,扮演哨兵,一边观察情况,一边画地图。
(3)游戏第三遍
请两名幼儿做哨兵,一边观察情况,一边画地图。
(在侦察兵还没到达终点前,两幼儿完成地图,哨兵取胜;反之,侦察兵获胜。)
三、结束
1、游戏讲评。
2、表扬鼓励认真游戏的幼儿。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创新兴趣与能力,发展幼儿集体协同活动的能力。
2、发展幼儿双脚连续跳的能力,锻炼其速度、弹跳力、灵敏协调等运动素质。
3、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呼啦圈10个、跳绳5根、棍棒10根零散放在场地周围。
2、玩具兔子一只,音乐“兔子舞”。
3、场地:30平方米以上户外操场。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场地上幼儿自然在教师周围,教师以和小兔子做游戏导入活动。幼儿随音乐在场地内自由地做双脚连续跳。
2、自由探索跳跃动作:教师鼓励幼儿自由创造出不同姿势的.兔跳动作,并请不同跳姿的幼儿表演,说出所做动作的含义。
3、合作探索跳跃动作:教师说:“跳得真好,可是小兔子的伙伴太多了,它们经常是几个伙伴一起跳,小朋友,你们会吗?”幼儿自由结伴三人五人一起自由探索、设计集体组合跳的方法。请组合方式新颖的小组表演。
4、小组跳跃比赛:各小组听教师的口令,自选一组组合跳跃的方式,比一比看哪组最先达到目标。
放松运动
听音乐做放松整理活动。
活动反思
体育活动中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会有效地调动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适时、适度的指导也正是《纲要》精神中“尊重幼儿”这一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在工作中我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才是教师的真正使命。
整个游戏活动在教师预设的情境中顺畅地展开,丝毫没有令幼儿产生任何不愉快的情感体验。
中班教案 篇3
目标:
1、学习倾听故事,尝试按顺序和倒序说出故事中的老鸭分别经过的地方。
2、了解、利用路边的一些标志性建筑可以帮助认路。
3、体验标志性建筑给我们认路带来的方便。
重难点:尝试按顺序和倒序说出故事中的老鸭分别经过的地方。
准备:PPT、幼儿园附近地图、标志性建筑、标志等
过程:
一、欣赏故事
1、教师讲故事前半段(一边讲便出示单个场景的PPT):
提问:
(1)老鸭的店真的丢了吗?
(2)他为什么觉得自己的店丢了呢?
(3)原来老鸭乘绿蓬船经过了很多地方,现在离店很远了,看不到自己的店了,所以以为自己的店丢了,那你们知道老鸭的绿蓬船经过了哪些地方呢?(出示老鸭经过的三个地方的PPT)
(4)怎样才能找到它的.店呢?
2、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里是怎样的(讲故事的后半段)
提问:
(1)那小白兔和小黄狗又是怎么把老鸭送回去的呢?先经过?再经过?最后经过?(也让孩子尝试着说先……再……最后……)
(2)老鸭乘绿蓬船的时候先经过了一颗老银杏树,又经过了小山坡,最后漂过了一片树林,小动物把它送回来的时候是先经过小树林,再经过小山坡,最后经过老银杏树的,来的时候和回去的时候走的路有什么不一样呀?(老师边提问边指着PPT上的图片)
小结:哦,原来我们学会了一个新方法,记住每个标志性的建筑物或标志,认路可就方便了,老鸭你明白了?出去时认清路,先经过一颗老银杏树,又经过了小山坡,最后漂过了一片树林,回家时,倒过来,按着顺序往回走就不会迷路了。
二、回忆经验
1、看地图找标志性建筑物
师:看,李老师这里有我们幼儿园附近马路的地图,你们知道有哪些熟悉的地方和标志,在我们幼儿园附近吗?裕龙四区在哪呢?(让孩子看地图说方位,说完一个贴一张标志性建筑的照片)
2、游戏:回家的路
师:来幼儿园做完游戏,我们还要回家呢,你们知道怎么回家吗?该先经过……再经过……最后经过……小朋友一定比老鸭聪明,谁来说说,你该怎么回家呢?
小结:记住了一些标志性的建筑物,我们就能找回自己家的路,真方便呀!
附故事:
老鸭的店到了中午,卖货的人就少了。“天真热,我去湖里凉快凉快。”老鸭关了门,挂上了“暂停营业”的牌子,向湖边走去。
老鸭在湖里摘了一片荷叶,浮着,像一只绿蓬船。轻风吹来,绿蓬船先漂过了湖边的一颗老银杏树,又漂过了湖边的小山坡,最后漂过了一片树林,越飘越远,老鸭的店不见了。
老鸭掀开荷叶一看:“哇,天都快黑了,我得回店了。”老鸭上了岸,觉得不对劲儿“我的店丢了,这可怎么办呀?”老鸭哭了,小黄狗和小白兔正路过,问:“你怎么躲在这哭了?”老鸭咧着大嘴说:“我的店丢了,我不想活了。”小黄狗伸手摸摸老鸭的脑袋,说:“你没病吧,来,我们把你抬回去。”
它们抬着老鸭往回跑。跑过了一片树林,又经过了小山坡,最后见到了那颗银杏树。老鸭见到树,就叫起来:“我的店,我的店找到了。”
老鸭说:“谢谢你们,下回我的店找不到,请你们还抬着我跑。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先后对目标、教学过程进行了调整,随后通过对活动内容的理解,制作了生动有趣的ppt课件,帮助幼儿解读故事内容,完成活动目标。
成功经验:
1、目标达成度高。大多数幼儿能够比较准确的说出老鸭经过的地方。还能说出一些描述倒序的词语。如“往回走,拐个弯,倒着走”。我在此做了小结,提升孩子们的方位经验,可以描述为“原路返回”。
2、对话设计的调整是有效的。孩子们通过不断的设问和追问,理清了故事中老鸭所经过的地方,体现了孩子们在循序渐进的思考过程。
不足之处:
故事结尾可以更加圆满,为幼儿回答做经验提升。对周围标志性事物的收集欠缺,丰富一些会更有效的回应幼儿。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欢快旋律,初步学会摘果果的工作和小跑步。
2、感受与同伴一起的舞蹈的乐趣。
3、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转动手腕的经验(手心对自己,手心对外)
2、物质准备:音乐《摘果果》,播放器
3、环境创设:教师与幼儿围坐成一个圆圈圈,幼儿和教师均取左侧靠椅背坐姿,使自己的右侧对着圈内。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复习手腕转动的动作,重点帮助幼儿巩固转手腕的方向(手心对自己,手心对外)引导语: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过转手腕的动作,我们一起听听音乐玩玩。
2、以谈话的形式,将转手腕的动作迁移成摘果果的动作,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引导语:秋天到了,许多水果都丰收了,我们一起来摘果果吧。
播放音乐,鼓励幼儿自由的表演摘果子的动作。
3、引导幼儿观察教师的动作,学会小跑步动作。
引导语:看看我是怎么跳着舞着摘果果。(右脚示范)引导幼儿观察,并总结幼儿的回答:脚尖脚跟,跑跑跑.
引导幼儿边说边学跳一跳。
4、引导幼儿随音乐集体表演"摘果果"提醒幼儿均取左侧靠椅子背坐姿,使自己的右侧对着圈内后站起,按顺时针放向表演。
幼儿听音乐练习,第一句。第二句做小跑步。第3句,第4句做手腕转动摘果果的动作。
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听音乐朝顺时针方向集体表演"摘果果"
活动延伸:
请全班幼儿一起演唱歌曲,并用筷子伴奏。
领域活动:结合美术活动,引导幼儿通过绘画,折纸的形式进一步感受表现秋天的丰收的景象。
分组活动-变蛇一个幼儿持绳子在地上甩,使绳子成蛇的样子,另一个幼儿边走边踩愰动着绳子。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中,每个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用心,用脑,用眼,用身体,用嘴巴,用手,用脚,内化着自己的理解,他们在匹配的音乐刺激下产生表现的激情,此时他们真正和音乐一起跳,一起笑,一起玩,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
总之音乐艺术工作的听、唱、演奏,以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分析、处理等方面的音乐能力,是在音乐实践活动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的。(如掌握制定教育工作的案例、备课、组织音乐教育活动、进行自我评析能力等)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才是提升音乐教育能力的前提。提高教师音乐素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给孩子更多自主的空间,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成长。
中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门是幼儿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之一,它的制作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开关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大家总是从材料入手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活动比较枯燥,对孩子的吸引力不是很大。因此,我尝试从门的开关方式入手,设计了此次活动,让孩子在学一学、玩一玩的游戏中了解生活中门的开关方式的多样性。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门的开关方式的多样性。
2.运用说、唱和身体动作等形式,来表现门的开关方式。
3.在游戏过程中充分享受模仿表演带来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有关门的图片、录像。
经验准备:幼儿熟悉歌曲《红苹果》的旋律。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谜面:进来一推,出去一拉,关上一声响,谁也进不来。
谜底--门。
(二)了解开门的不同方式。
1.你见过什么门?我们能怎样开、关?
(推拉门,真有趣,推过去它就开、拉过来它就关。)
游戏:推拉门。
2.除了一推一拉就打开的推拉门,你还见过什么门?它们又是怎样打开的?幼儿讨论交流。
3.教师根据幼儿回答与幼儿一起整理相关经验。出示相应的图片,同时分别逐个介绍几种常见的门。
(1)手移门
①幼儿说说并介绍。
②教师出示图片并整理成儿歌。
③游戏:手移门。
(2)感应门
①观看录象,幼儿介绍教师补充。
②整理成儿歌。
③游戏:感应门。
(3)旋转门
①观看录象,幼儿介绍教师补充。
②整理成儿歌。
③游戏:旋转门。
4.幼儿分别模拟各种门玩游戏,加深对开关门方式的了解。
(三)说说唱唱,提升经验。
1.这些门真有趣,里面还藏着一首儿歌呢,一起来说说。
推拉门,真有趣,推过去,它就开,拉过来,它就关;
手移门,真有趣,移过去,它就开,移过来,它就关;
感应门,真有趣,靠近它,它就开,离开它,它就关;
旋转门,真有趣,转过去,我进去,转过来,我出来;……
2.用《红苹果》的旋律来唱一唱。
3.幼儿配乐边唱边做开关门的游戏。
活动延伸:
1.看录象,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门。
2.找找周围的门,看看它能怎样打开,唱唱、说说、做做。
活动建议:
生活中还有其它几种特殊的门,如伸缩门,卷帘门等,它们的开关方式也是很特别的,也可替换进活动中让孩子了解。
★活动点评:
本次活动中教师注重了活动内容的儿歌化和组织方式的游戏化,如教师将各种门的开、关特征编成了朗朗上口的儿歌,根据门的开关方式让幼儿运用身体动作来模仿表演等,通过多种手段,使孩子更好地感受了各种门的推、拉、感应、卷、旋转等开关方式,趣味性很浓,幼儿兴趣高。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能用不同的音色和速度表现棒棒鸡、打嗝鸡、害羞鸡的声音特点。
2、感受第二段音乐的节奏特点,能够在小结末拍用打嗝表现节奏中的休止符。
3、体会声音和情绪的关系,在歌唱中感受自信、滑稽、和害羞的多种情绪。
活动准备:
音乐,四种不同形象的小鸡图片、笔、铃鼓、丝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母鸡孵蛋》音乐律动,熟悉音乐旋律。
1、"今天我们到母鸡家去做客。母鸡妈妈要孵蛋了。"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唱歌边进场。
2、 教师用彩蛋示范歌曲,幼儿学唱歌曲,并动作表现教师边唱歌,边逐一出示三个彩蛋。"母鸡妈妈今天孵了几个蛋?(3个)我们看看母鸡妈妈孵的蛋有什么不一样的?"(大中小)"蛋里面会藏着什么呢?(小鸡)
二、基本部分: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用不同音色表现不同的小鸡。
"母鸡妈妈生了三个不一样的蛋,里面有小鸡,我们请小鸡出来吧。"
1、棒棒的小鸡—— 能用洪亮、有力的声音表现自信。
"首先出来的是第一小鸡,我们看看它长的怎么样?"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它长的椭圆形有点棒棒的,它叫棒棒鸡)"我们跟它打个招呼(棒棒鸡你好)""我们听听看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教师跟音乐唱第一段再提问(很响亮)教师领幼儿跟音乐边唱第一段边画示意图。"你们看到棒棒鸡的声音了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大圆圈:声音粗粗的,大大的)教师边指示意图边教幼儿唱棒棒鸡"叽叽叽叽"的声音。幼儿模仿棒棒的动作,并跟音乐学习唱第一段一遍。
2、打嗝的小鸡——能够在小结末拍用打嗝表现节奏中的休止符。
"棒棒鸡真能干,吃了那么多东西。这只小鸡我们也请它出来吧。"教师模仿第二只鸡"叽叽叽呃,叽叽叽呃。它怎么啦?它发出了什么不一样的声音?"出示打嗝鸡图,"这只小鸡看棒棒鸡这么棒,它说我也想多吃点东西,结果它吃的太饱,呃打嗝了。你吃饱了会打嗝吗?教师示范,教幼儿发出呃的音。
"我们听听看打嗝鸡的声音。"教师跟音乐示范第二段,边唱边画示意图,"你们看到打嗝鸡啦?它是叽叽叽叫了几声打嗝的?"教师边指示意图边唱,教幼儿学唱叽叽叽呃,叫三声第四声打嗝。
"打嗝时除了小肚子打嗝,小手还要干吗?"学习打嗝时用手把小嘴巴捂住。边看示意图学习叽叽叽呃。教师带领幼儿跟音乐完整唱第二段一遍
3、害羞的小鸡——用轻、慢的声音进行表现害羞。
"打嗝鸡真好玩,我们看看它的小妹妹是怎么唱歌的呢?"出示害羞鸡图,"这只小鸡的小脸怎么啦?"(它的眼睛闭上了,小脸红红的,它说我害羞我害羞,它是一只害羞鸡。)教师跟音乐范唱第三段。"你们听到害羞鸡的声音跟前面两个小鸡有什么不一样?"(轻轻的)教师边跟音乐范唱边画示意图,"你们看到害羞鸡的声音跟前面两小鸡有什么不一样啦吗?(圆圈后面有条线:它是轻轻的慢慢的,可害羞可难为情了。)教师提醒幼儿用轻轻的慢慢的声音来跟音乐唱第三段。
4、集体歌唱,要求用不同的音色和速度表现棒棒鸡、打嗝鸡、害羞鸡的声音。
"鸡妈妈生了三颗蛋,三颗蛋都不一样,我们把小鸡都唱唱好不好。"教师带幼儿跟琴声完整唱。
5、 师生跟着音乐借助道具完整的边唱边表现《母鸡孵蛋》
三、结束部分:引出第四只小鸡,边唱歌边离开教师。
"母鸡妈妈生了三颗蛋,它还会生出什么蛋呢?我们待会来看看。"教师完整唱四段歌曲,唱到第四段时出示双胞胎小鸡。"原来母鸡妈妈还生了双胞胎小鸡。" 请幼儿和好朋友抱一抱,"等会我们回到班上再来唱唱看好不好。" 幼儿听音乐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本次歌唱活动来源与奥尔夫音乐活动《母鸡孵蛋》。原活动的重点在于让幼儿在捡鸡蛋的游戏过程中感知鸡蛋的数量。而本次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肢体动作配合轻快的节奏,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整个活动中。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体验出发,运用原歌曲的'旋律,为三个鸡蛋设定了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产生了歌曲中的棒棒鸡、害羞鸡、打嗝鸡。让幼儿在趣味的游戏中学习歌曲,亲身感受体验有趣的小鸡形象。我觉得本次活动有以下亮点:
整个活动选材活泼、热情。乐曲节奏活泼、轻快、旋律优美,整个课堂表现了一种活泼、轻快的气氛。本次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我用音乐《小小蛋儿把门开》音乐律动进场,为幼儿营造一个愉快、欢乐、无拘无束的音乐游戏氛围,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音乐学习和不断创新的动机兴趣,充分体验到音乐游戏所表达的快乐,让幼儿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
我给三个鸡蛋设定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棒棒鸡、害羞鸡和打嗝鸡,让幼儿在趣味的游戏中学习歌曲,利用打嗝帮助幼儿学习小节末的休止,降低了幼儿学习的难度,幼儿容易接受,降低难度,让幼儿亲身感受体验有趣的小鸡形象。
创设表演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有充分的表现时间和机会,满足幼儿乐于表现的愿望。并且利用表演形式进一步复习歌曲,达成目标。
不足之处:老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要及时地关注每个幼儿的活动,对幼儿的回答要有针对性的引导,开拓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鼓励幼儿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能和老师一起讲述故事。
3、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乌龟、蜗牛、请问的木偶各一个,3组图画
活动重点: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和老师一起讲述故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引入,邀请幼儿观看木偶表演。
2.情景导入:
(1)通过木偶剧的名字“怪脾气的小乌龟”引起幼儿观看的兴趣。
老师有表情的提出问题:小乌龟为什么是怪脾气?
(2)通过入场须知,让幼儿了解看木偶剧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观看木偶剧的表演。
2.问题导入:
(1)木偶剧的名字叫什么呀?
(2)小乌龟有个什么样的怪脾气呀?
(3)小乌龟要干什么去?他碰到了谁?(引导幼儿说出小蜗牛和小青蛙对小乌龟说的'话)
(4)小乌龟发生了什么事情?
(5)小乌龟的这个怪脾气好不好?为什么?
3.分组:将幼儿分成3组,由班上3位教师带领一起讲述故事。
(1)出示挂图,请幼儿根据图画内容进行讲述。
(2)请幼儿尝试自己讲述。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将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 孩子们正是在我创设的这个宽松的语言环境中发展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乐意与人交往。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连续性的过程,需要教师把幼儿语言的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教育中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中班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借助故事,了解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运动方式。
2.理解蹦、蹬、划、跑、跳、游等动词表示的含义。
二、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和父母一起收集有关动物运动的资料。
2.配套挂图。
三、活动过程
1.猜想比赛结果。
——出示故事中的角色。它们是谁?如果这三种动物比赛跑步谁会赢?为什么?
——如果比赛游泳又会是谁赢呢?为什么?
2. 初步理解故事。
——翻阅幼儿活动材料,讲讲看到了什么。
——小牛、小马和小青蛙在比什么本领?你知道比赛结果吗?
3. 完整欣赏故事。
——结合挂图,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为什么小青蛙有的时候比不过小牛、小马,有时又能赢小牛、小马呢?
——你听到故事中的.小动物都做了哪些动作?
4. 讨论动物的运动方式。
——幼儿自由结伴互相看看自己带来的动物资料,谈谈动物有哪些运动方式,每一种运动方式中哪一种动物是冠军。
——组织幼儿集中交流,分享、了解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
四、活动建议
1.动物种类繁多,其运动方式比人类更为多样,用故事引发幼儿探索与此相关的经验,是幼儿感兴趣的。
2.在语言角里提供水、陆、空动物生活环境的背景,以及制作各种动物指偶得材料,引导幼儿表演或仿编故事《比赛》。
[附] 故事
比 赛
很久很久以前,小牛、小马和小青蛙比赛跑步。小牛和小马甩开四只蹄子,“噔噔噔”地跑起来。小青蛙个儿小,只好一蹦一蹦地往前跳。
小马跑得比风还快,一下子就跑到了小河边。小牛跑的呼哧呼哧,也跑到了小河边。小青蛙蹦啊蹦啊,蹦了老半天才到小河边。
小青蛙跑得慢,小马和小牛都唱起歌来笑话他。小青蛙气得肚子一鼓一鼓,眼珠子都凸了出来。
小青蛙望着“哗啦啦”流着的小河,忽然有了一个主意。他说:“我们到小河里再去比一比,看谁更快。”小马和小牛哈哈大笑:“比就比,你这个小青蛙,在哪里比都快不了。”
“一二三!”小青蛙一蹬腿,手一伸,“扑通”一声跳下了水。小马和小牛“扑通,扑通”也跳下了水。
小青蛙埋下头,后腿蹬水,用手划水,一下一下很快向前游去。小牛和小马一低头就呛水,一抬头身子就沉下去,只好慢慢往前游。
小青蛙很快游到了对岸,河里的小牛和小马还在那里慢腾腾地游着,小青蛙“咕呱咕呱”地唱起歌来笑话他们。小牛和小马输给小青蛙很不服气,每天到水里去学游泳。他们慢慢变成了水牛和河马。小青蛙呢,也每天到河里去游泳。他们谁都不想输给别人。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能仔细倾听音乐后选择相对应的图片。
2、随着音乐合拍地做鸟飞的动作,并学习根据音乐的变化变换动作。
3、大胆创编小鸟学本领时与大风搏斗的动作。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难点:
能随着音乐合拍地做鸟飞的动作,并学习根据音乐的变化变换动作。
大胆创编小鸟学本领时与大风搏斗的动作。
活动准备:
1、已学会唱歌曲
2、小鸟的肉饰每人一个
3、鸟妈妈的头饰
4、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以《小鸟飞》音乐进入以森林为背景的活动室。
孩子们,跟着蓓蓓老师一起飞进美丽的树林里去做游戏吧。
二、出示鸟图片,引导幼儿复习歌曲:
1、复习歌曲并分角色演唱。
师:看,这是谁?(鸟妈妈和小鸟)你们猜猜鸟妈妈要去干什么? 前几天我们学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叫什么?(喂小鸟)让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唱一唱。
2、学习歌表演。
(1)教师带上鸟妈妈的头饰唱妈妈的部分边做动作,请幼儿欣赏。
师:现在我来做鸟妈妈,唱第一段。小朋友仔细看好我一边唱呀还做了动作。
(2)幼儿创编鸟宝宝的动作。
师:妈妈跳得好看吗?现在我想请小朋友们唱鸟宝宝唱的部分,也要一边唱一边做一些动作,谁编的动作好,我就发一个小鸟的头饰给他,让他做我的乖宝宝。
(3)教师总结好的动作后,集体练习。
三、出示图片请幼儿听根据图片选择合适的音乐。
1、分别出示鸟妈妈给小鸟喂食的图片、鸟飞的图片和小鸟哭泣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鸟妈妈在干嘛?(喂小鸟)小鸟吃饱了后跟着鸟妈妈去哪了?(飞到天空学本领)小鸟为什么哭呢?(遇到了大风,鸟儿们被吹散了)
2、播放三段音乐请幼儿安静地倾听后分别谈谈自己觉得哪段音乐表现出了哪幅画面。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哪段音乐是鸟妈妈在喂小鸟?哪段音乐是小鸟们去学本领?哪段音乐是大风刮起来了,把鸟宝宝们吹散了?
四、学玩音乐游戏。
1、教师请幼儿用自己创编的动作跟着音乐做吃虫子的动作。
提问:孩子们,你们觉得小鸟吃到好吃的.虫子应该对妈妈做什么动作呢?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做吃虫子的动作吧,一定要跟着节奏做哦。
2、请幼儿在音乐第三部分的伴奏下鸟宝宝们跟着妈妈去学本领,小鸟跟着妈妈做鸟飞的动作。
师:小鸟们吃饱了后就跟着妈妈一起飞去学本领了,它们是怎飞的呢?请你们跟着妈妈听着音乐一起做各种飞行的动作。
3、播放音乐第四部分,鸟妈妈带着小鸟跟大风搏斗,请幼儿发挥想象改编各种鸟飞的姿势。
师:宝宝们,刮大风了,风儿好大,把大家吹得散开了,我们要勇敢地用各种飞行动作和大风搏斗,坚持飞行。
4、风停了,大家飞回家休息了。
五、集体练习。
鼓励幼儿大胆创编与大风搏斗的动作,以及认真跟妈妈学本领的动作。
六、鸟妈妈带着小鸟飞到户外去做游戏。
活动反思:
在游戏活动时,孩子们非常的兴奋,能够听从老师的指挥跟随音乐做相应的动作,特别是在鸟妈妈喂鸟宝宝吃东西的环节中,所有的鸟宝宝都能很安静的等待妈妈去喂食,但由于幼儿的人数多许多幼儿在戴头饰这一环节上需要教师帮助,从孩子们的反应看来,他们对活动兴趣浓厚,很快融进了游戏,在与大风搏斗这一环节中,不少幼儿还能想出龙卷风,台风来时的不同动作,但是,活动中我发现有少数幼儿只是沉浸在游戏的过程中,并不太愿意跟着音乐合拍地做动作,需要我不断提醒。整个活动下来,做的不足的地方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对如何组织幼儿进行韵律活动,需要考虑的也很多很多……
小百科:鸟,又称作鸟儿。定义:体表被覆羽毛的卵生脊椎动物,鸟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纺锤型或梭形),大多数飞翔生活。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教案04-15
中班的教案04-06
中班教案02-28
中班教案02-28
中班教案02-28
中班教案02-28
中班教案02-28
中班教案02-28
中班教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