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汇编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时: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给课文生难字注音。
2、完成《导练》42页:一、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喜欢冬天吗?能说说对广东的冬天的印象吗(阳光、树木、花草、温度)?那济南究竟是一个怎样迷人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二、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三、检查预习:
1、注音(投影):
镶上(xiāng) 圈儿(quān) 薄雪(báo) 看护(kān) 贮蓄(zhù)
水藻(zǎo) 澄清(chéng) 一髻白花(jì) 狭窄(zhǎi)
2、查正:《导练》42页:一、整体感知1、2、
四、整体感知课文
1、在扫清生难字的基础上,速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理清课文的条理(投影)
(A写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B写阳光下的山C写小雪下的山D写外城下的山
E写济南的水)
(2)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投影图片)
(小山摇篮图: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雪后初晴图: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水墨画:城外的.远山—一淡雅。
空灵水晶图:水色——绿。)
(3) 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文中大量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拟人、比喻)(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也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2、欣赏第一、第二自然段:
(1)济南的冬天天气的特点是什么?课文用什么写作方法写济南的天气特点的?
( 温晴。用对比的写作方法。)
(2)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找出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
(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
(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3)作者从山、水写济南的温晴,阳光下的山是怎样的(抓住关键的词语)?
(4)第二段中,作者写得情景交融,济南的人们也一样喜爱,找出相应的关键词语。
(含笑、春天、温暖、绿、慈善)
五、小结:
本文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把我们带进了济南美的冬天美的世界,文章着重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和水。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知道课文是按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写的。第2—5节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的,先写杉树林的景色,再写孩子们的活动。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喜爱杉树林的感情,感受杉树林给作者童年带来的快乐。
3.在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4.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选择校园中给自己留下美好印象的地方,有顺序地写下来,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杉树林,简介杉树。(杉树是一种绿色的乔木,树冠的形状像塔,叶子长披针形。许多这样的杉树长在一起就成了杉树林。)
师:多么美丽的杉树林啊!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的杉树林。
2.揭示课题。 板书:1 快乐的杉树林 齐读课题
3.质疑:读了课题,你想了解哪些内容呢?(学生可能问:杉树林怎样带来了快乐?带来了哪些快乐?……)
二、整体感知,直奔中心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顺。
(2)思考:
①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②课文按什么顺序描写哪几个季节的景色?
2.交流。
(1)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中心句是“我家门外有一片杉树林,它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或“我家门外的杉树林给我金色的童年带来无穷的欢乐。”)
(2)课文按什么顺序描写哪几个季节的景色?(按时间顺序描写不同季节的景色特点。)
三、部分探究,逐层理解
1.杉树林给我的金色童年带来了无穷的快乐,课文做了具体生动的描述,它怎样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呢?我们一起深入讨论学习。
2.杉树林春夏秋冬四季景色不同,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的景色?
读读相关的内容,说说理由。学生交流。
3.从大部分学生的兴趣点入手,着重学习大家集中最感兴趣的一个季节,教师引导学生从“杉树林的美丽景色”和“孩子们在杉树林里的愉快活动”这两方面内容来体会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
重点以第四节“秋天的杉树林”为例:
(1)请你仔细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突出描写秋天杉树林美丽景色的语句,体会感情。
交流,着重抓住描写树叶颜色变化的词语,如“绿色——半黄半绿——全变成红色——红得那样鲜艳——好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像红色的地毯”,联系上下文体会比喻句的'作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比喻句。个别读。一起读。
秋天是杉树林最美丽的时候,主要美在树叶上,这景色是独特的,美丽的。指导怀着喜爱之情有感情地朗读。个别读,齐读。
(2)这个季节孩子们最喜欢干什么呢?分别请几位同学读句子,大家评议。教师指导有感情地读句子。
(3)指导积累背诵。
一阵阵凉风吹来,赶走了 ,迎来了 。
杉树林也更新换貌了。杉树的叶子开始由 变成了 的颜色;过不多久,叶子 。红得 , ,远远看去, 。秋风扫过, 的红叶飘落在地上, ,美丽极了。夕阳和晚霞
它的红,雨后的水塘 。秋天,是杉树林最美丽的时候。我们时常迎着夕阳 来回走动,脚下 , 。
(4)小结:我们从“杉树林美丽的景色”和“孩子们在杉树林里的愉快活动”这两方面内容入手,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体会到了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欢乐。
4.引导学生用学习第四节秋季杉树林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第二、三、五小节。
(1)分学习小组自学。
(2)各小组汇报交流,大组讨论。教师适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节可引导学生从春天杉树长树叶的生长过程(从叶子的颜色、形状以及人的感觉写出了杉树叶子的特点)和孩子们喜爱到杉树林里做游戏(抓住“一……就……”、“毫不在意”、“毫不在乎”等关键词)这两方面来体会杉树林带来的快乐。小组范读。
第三节可引导学生从盛夏的“酷暑难挡”,杉树林却是极好的避暑“胜地”,是孩子们的天下,来体会杉树林带来的快乐。(理解“胜地”、“不约而同”、“生机”等词)男生范读。
第五节可引导学生从冬天雪花飞舞,都蒙上一层白雪,大地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和孩子们嬉戏打闹来体会杉树林带来的快乐。(理解“粉妆玉砌”)女生范读。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快乐的杉树林,
四、总结全文,再现整体
1.我们从“杉树林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色”和“孩子们在杉树林里愉快的活动”这两方面内容入手,通过理解关键词句,体会到了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欢乐。
2.配乐朗读课文。
3.我们的金色童年也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校园、社区等地方处处留下了我们成长的足迹,课后请大家想一想,选一件你印象最深的事情,准备说给同学们听。
五、完成课堂练习,学生质疑
1.完成课后词语积累2
2.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杉树的叶子全变成红色,红得那样鲜艳,远远看去,好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
(1)夏天,大地比灼热的太阳烤得火辣辣的, 。
(2)今天,雨下得真大, 。
3.学习了课文,大家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关心亲人,关心他人,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六自然段。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教学难点:
反复吟诵,启发想象,领会词的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 一 课 时
一、揭题导入:
1.师: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佳节。谁能说说中秋节民间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学生畅所欲言)
2.总结:是啊,“每逢佳节倍思亲”。距今900多年前的北宋年间,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叫苏轼(苏东坡),他有一个弟弟叫苏辙。小时候,兄弟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真是手足情深。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极少见面。这不,一晃又有七年没有见面了。这天正是中秋佳节。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苏辙而心绪不宁。一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创作完成了。
出示《水调歌头》词,教师吟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创作经过的课文《但愿人长久》。
板书课题,齐读。
二、 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出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
①区分下列字音:
前鼻音:各奔东西 偏偏 隐现 阴晴圆缺 吟诵 婵娟
后鼻音:躺 朝廷
翘舌音:玩耍 苏轼 苏辙 婵娟
②读谁下列多音字:
各奔东西 屈指算来 似乎
3.再读课文,用“读书要做记号”中学到的方法,在课本上做记号。
检查:
① 朗读下列词语:
品尝 玩耍 埋怨 观赏 但愿 宽慰
阴晴圆缺 悲欢离合 皓月当空 心绪不宁
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 各奔东西
②哪些词语读懂了,是怎样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可帮助解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弄懂的)?
4.三读课文,读通句子。
检查:(1)指导读好下列长句,注意停顿:
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2)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
三、默读课文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并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课题。
介绍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
“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
四、指导书写生字。
躺:左旁最后两笔不能写错。
缺:指导笔顺(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五、作业。
1.习字册。
2.比一比,再组词。
耍( ) 赏( ) 陪( ) 偏( )
要( ) 尝( ) 倍( ) 遍( )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读好下列长句:
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二、导学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读了这一段,你对苏轼有何了解?
3.齐读。
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一年一度”,说说词义。扩词:一年一度的( )
3.出示“皓月当空”,说说“皓”的意思,并理解“皓月当空”。
板书:皓月当空(自读,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4.映示第二、三句,结合指导朗读。
第二句:读好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美景。
第三句:读出人们“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的团聚喜悦之情及苏轼的`“心绪不宁”。
板书:思念
过渡:苏轼为什么会如此“心绪不宁”呢?
第三自然段。
1.默读,体会兄弟情深。
2.议一议:读了这段,你体会到什么?
3.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苏轼和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呢?
画出有关句子。
出示“形影不离”,补充几个近义词:朝夕相处 如影随形
板书:形影不离
出示:“各奔东西”,说说词义。
动作演示,请学生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描述教师的动作(掰着手指头计算数目--“屈指算来”)。
4.对比朗读领悟: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已经有七个年头了。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
指名朗读,引读,齐读。
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讨论:中秋佳节,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观赏明月,苏
轼为什么会埋怨明月呢?
板书:埋怨
映示并朗读:“无情的明月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此时此刻,苏轼的心情怎样?
3.小结:苏轼因思念弟弟苏辙而难以入眠,因久别的亲
人不能团聚而满怀惆怅,于是竟埋怨起中秋圆月。请同学们通过朗读,把苏轼的这种思念、惆怅之情表达出来。
4.反复朗读,尝试背诵:学生自由练习背诵,同桌互背,
师范背,指名背诵,小组比赛背诵,齐背。
小结:月亮渐渐西沉,银色的月光洒到床前,苏轼因思念心切,竟埋怨起月亮来。
板书:月亮西沉 床前银光
5.延伸:出示《水调歌头》词,并指出:这段内容是词中“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意境。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四自然段。
3.熟读课文,试背第五、六自然段。
第 三 课 时
一、复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二、导读课文第五至六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1.引读: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哪里会……但愿……虽然……也能……。
2.再读,思考:人世间的事情同天上的月亮有什么相似
的地方呢?
板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指导朗读:“……哪里会十全十美呢!”读准反问语气。
板书:此事古难全
3.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读出苏轼祝愿离人彼此生活愉快,
在皓月之下共赏美景的美好希望。
板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齐读。
小结:苏轼转念想到这些,因此心进而似乎宽慰了许多。
板书:转念 宽慰
第六自然段。
1.齐读。
2.出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上文找出解释这几句词的意思的话,对照着读一读。
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此事 婵娟
齐读词,并背诵。
三、指导背诵第五、六自然段。
互背,引背,小组比赛背,指名背。
四、练习。
1.写出意思相反的词。
悲( ) 离( ) 阴( ) 圆( )
美( ) 亮( ) 远( ) 留(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时候变得这么( ),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亮( )一样,他祝愿(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
3.课外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 调 歌 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语文教案 篇4
20xx年下半的面试又要开始报名,最近微信里陆续接到一些考生的面试问题,尤其是第一次准备面试的考生,问题比较多,大家关注最多的就是试讲教案的问题,10分钟写什么,写多少,怎么设计,那么今天朱老师和大家聊一聊试讲教案那些事!
问题一:有考生问我,朱老师我们是10分钟的试讲,那10分钟的试讲教案你有吗?
这个问题,不是一个考生这样想,而是很多考生都是这样去理解10分钟试讲,第一次准备面试的考生可能都是根据面试的字面意义去理解10分钟试讲。
这里面存在着一些理解误区,我们先来明确下试讲教案的复习目的;
首先面试的要求是随机抽题,不限版本,不限内容,随机知识点给到大家,你抽到一个题目,要20分钟备课,去设计教学思路,对于零基础的小白,没有接触过课堂教学,没有备课经验,那么拿到的.题目就不知道如何设计重难点,教学过程,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参考试讲教案,并且是详细的试讲教案,不是10分钟,记住不是按照时间去找试讲教案。
因为是随机,因为是不知道会抽到什么,那么你需要根据你的科目内容,不同的知识点自己要通过详细试讲教案来做复习,比如语文,可能会给你一篇文章,比如英语,可能给你2个单词,那么也要讲10分钟,对知识点不熟悉,那么10分钟内就没东西讲,知识点也拓展不出,这样解释现在是不是理解为什么要看详细教案,而不是找10分钟的试讲教案。
所以,试讲教案不是按照时间去设计,正确理解10分钟试讲,是根据咱抽到的内容,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手段在10分钟内展示你的授课技能的。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写出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2、培养学生背诵、积累成语、名言警句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 积累成语、名言警句。
2、 近义词、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 练一练。
1、照样子,填一填。
词语 近义词 反义词
温暖 暖和 寒冷
愉快
同情
保护
弱小
学生先自己独立完成练习,在集体订正。“同情”的近义词、反义词比较难说,要适当的引导,如近义词“怜悯”,反义词“冷漠”。
2、 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造一个句子。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幸福 温文尔雅 耐心 一向 奇异 温和
二 日积月累
1、学生自读四字词语。
首先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两组词语的感情色彩相反),再组织不同形式的读,最后达到会运用。
这些词语都是与“同情弱者”有关,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如:
阳奉阴违 彬彬有礼 感恩戴德 宽宏大量 扶危助困
表里如一 咄咄逼人 忘恩负义 小肚鸡肠 落井下石
2、名言警句是文言文,先给学生讲清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3、除了书本上的外,类似的名言警句还有: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德不孤,必有邻。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三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背诵名句和填写读书卡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背诵名句和填写读书卡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 对联与律诗
对联也称对仗,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它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特有的.表现力。对联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一般不能用重复的字;
2、仄起平收。上联末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尾用平声;
3、平仄相间,上联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用仄声,反之亦然;
4、句式一致,上下联相对,应做到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词性相对;
5、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
律诗和对联有着密切的联系。律诗分为五言与七言律诗。律诗共8句,分为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与颈联中的上下句为对偶关系。
二 让学生背学过的诗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三 读“日积月累”的第3题。
1、多读几遍,若能把诗句所在的原诗背下来更好。
2、找出诗中对应的部分,如“三山”对“一水”,“半落”对“中分”,“青天外”对“白鹭洲”。
3、读下面的诗句,找出诗中对应的部分。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唐)杜甫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楼》(唐)崔浩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唐)李商隐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怀上喜会梁州故人》(唐)韦应物
四 知识窗。
本次“知识窗”的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安徒生及其部分作品,让学生读一读,再据事前查阅的资料补充一些。
五 大家一起来。
这是一次语文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设计出新颖、别致、有创意的读书卡片,填写后在全班展示交流。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生字,认识10个字。注意多音字“传、供”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过程与方法: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查找资料,了解水浒人物故事与同学交流,感受阅读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情感,并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阅读乐趣。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水浒传》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识《水浒传》
1.播放《好汉歌》,出示水浒108将人物图,调动人物情绪。
2.展示《水浒传》全套书。让学生谈谈对《水浒传》有些什么了解,说说自己喜欢的水浒人物。
3.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悟
1.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字词的自学情况。注意多音字“传、供”的读音。
3.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有何不懂之处?
4.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质疑。师适时小结。
三、探究学习1-3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爱上读《水浒传》的?勾画出重点词,特别是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
2.同桌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讨论。
4.指导学生朗读,教师评点,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重点体会: 百听不厌 好奇 破涕为笑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
2.学生按字的结构给生字归类。
3.同学上台当老师,全班交流。
4.重点指导书写:套 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了解了作者是如何爱上《水浒传》的?
今天我们继续探讨他是怎样读《水浒传》的。
二、探究爱读《水浒传》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从文中的那些句段,可以体会出“我” 爱读《水浒传》?
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4-5自然段后汇报学习成果。
3.想象画面,深入体会“爱读”。
4.品读“武松打虎”的细致描写,以第5自然段的描写为剧本,小组排演“武松打虎”小短剧。
5.感情朗读,读出“我”的痴迷与喜爱,感受阅读水浒传的.愉悦。
三、说《水浒传》论《水浒传》
1.学了这篇课文,你的收获?
2.简介水浒及作者。启发学生谈感受。
四、作业。
《水浒传》是本极有魅力的书,还有许多英雄好汉等着我们。课后请同学们阅读《水浒传》,完成以下作业。可选作。
1.准备一个水浒英雄人物的小故事,在班上说给同学听。
2.写一篇论水浒英雄的小练笔。
3.办一期以“水浒英雄人物”为主题的小报。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能够正确流利朗读全文,能背诵名言名句。
②了解孟子对孝敬父母的看法,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熟读为主,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加强背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②感受中华传统教育的丰富内涵。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朗读全文,能背诵名言名句。
【教学难点】理解孟子表达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方式】熟读背诵、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听阎维文的歌曲《母亲》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二.简介思想:
三.合作感知: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多种朗读方式,使学生正确流利读懂文章,感知文意,体会内涵:
1、自由朗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抽读
4、全班齐读
5、小组分读等。
四.讲述故事:
讲述孟子孝敬父母的故事,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五.领悟名句:
1、人少,则慕①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②;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③。大孝终身慕父母。
释义:人在年幼的时候,爱慕父母;懂得喜欢女子的时候,就爱慕年轻漂亮的姑娘。有了妻子以后,便爱慕妻子;做了官便爱慕君王,得不到君王的赏识便内心焦急得发热。不过,最孝顺的人却是终身都爱慕父母。
【解读】
终身都爱慕父母的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终身都只爱慕父母,其他如年轻漂亮的姑娘、妻子、君王等统统不爱。
另一种是既终身爱慕你母,又不妨害爱姑娘,爱妻子,爱君王等。若以弗洛依德博士的观点来看,第二种是正常的情感心态,第一种则出于“恋父”、“恋母”情结了。
孟子这段话是通过对大舜作心理分析后引出的。大舜由于没有得到父母的喜爱,所以,即使获得了绝色美女和妻子,甚至自己已做了君王,达到了权力和财富的顶峰以后,也仍然郁郁寡欢,思蓦父母之爱。
所以,如果我们要做到“大孝”,那就应该既“终身慕父母”,又爱少艾和妻子,这才是健康正常的.心态。
熟读背诵:
1、学习小组合作背诵。
2、减字法背诵。
七.拓展意义:
联系现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材料1:老师讲有关父母关心爱护儿女的真实故事。
①六旬老父捐肾救子:20xx年2月,湖北60岁的农民父亲胡介甫将自己的肾脏移植给了患“尿毒症”的儿子,固执的父亲不容拒绝地告诉儿子胡立新:“没什么比你的命更重要?我宁可自己没命,也不能看着你死!
②年轻母亲舍身救儿:20xx年8月27日下午,沈阳市五里河公园5岁的男孩童童掉进鲨鱼池。35岁的母亲刘燕当时也顾不上将手上的相机和肩上的背包放下,直接跳入鲨鱼池中将儿子救出。刘燕在接受采访时只说了一句话:“儿子就是妈妈的全部。”
提问学生:从上面的故事里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讲自己和父母的故事:父母为我们做了很多很多,请讲:①父母令你最感动或者最难忘的一件事②父母令你最高兴的一件事
八.教师总结
作业布置:
1、熟读全文。
2、背诵本节课和校本教材中的名言名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12-12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经典】语文教案08-19
语文教案[精选]10-12
语文教案02-26
语文教案02-26
语文教案02-26
语文教案02-26
语文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