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时间:2024-03-21 07:19:52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看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纸。

  2、尝试用团、抛、踢等不同的动作玩纸,体验活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餐巾纸、手工纸(红黄蓝绿)、报纸、超市的广告纸;纸箱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这是——出示纸袋。可以放什么?我在纸袋里放了,宝宝喜欢

  的纸,猜猜看是什么纸?

  2.看看讲讲。

  (1)餐巾纸(生活)---边出示边说这是---餐巾纸。

  提问:餐巾纸帮宝宝擦什么?你是怎么擦的?

  儿歌:餐巾剑?

  (擦过的餐巾纸放哪里?)

  (2)我的纸袋里还有——出示手工纸(颜色)

  提问:这是什么颜色的手工纸?(红黄蓝绿)手工纸可以干什么?(可以 剪、可以撕)

  游戏:手工纸变变变,变架飞机飞飞飞……

  (3)超市的广告纸(认说日常用品)---

  提问:小朋友在广告纸上看到了什么?

  讨论:你想到超市买什么东西?

  (4)我们再看看,纸袋里还有——报纸(新闻)

  提问:报纸是谁看的?报纸上有什么?

  小结:宝宝长大了,也来看新闻、看故事。

  3.玩报纸

  (1)超级捏捏捏!(团成球)

  捏捏捏,用力捏。谁的球小?谁的球大?

  (2)抛——我的报纸球,飞起来喽!

  踢——我的报纸球,踢起来喽!

  滚——我的报纸球,滚过来喽!

  4.送纸球宝宝回家。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要让幼儿通过生活中的`观察、摸等感官来发现各种各样纸的不同特征,如有些纸是厚的、薄的;有些纸是光滑的、粗糙的;还有些纸的颜色是不同的。在这里课前我让幼儿收集了各种材料,以便让幼儿们能够更好的在活动中去发现、去观察。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讲讲自己发现的各种洞洞,体验和老师、同伴一起找洞的乐趣。

  2.培养思维的发散能力。

  3.初步尝试能够合作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蒜臼、袜子、纸、连接线、乒乓球、小弹力球、羊角球、纸筒

  活动过程:

  一、想想、说说自己发现的洞洞

  1.引出洞洞:用实物引出洞洞。(吴老师在纸上剪个洞洞,梅香作了改动)

  (1)出示蒜臼,问:认识它吗?它叫什么名字?一般拿它来做什么?在哪里把蒜捣碎?

  (在这里,在这个洞洞里。我们用它来捣蒜,是因为中间有个洞洞。我可以把我的手,放进洞洞里,你们也来试一试。这种洞洞是可以盛东西的小窝窝。)

  (2)出示袜子:这是什么?袜子上有洞洞吗?在哪里?这个洞洞是干什么用的?(穿袜子的时候,我们的小脚丫,要从这个洞洞里钻进去。小脚丫钻进洞洞,真暖和。我们用手来钻一钻,小手钻进袜子里,真呀真好玩。这是一种可以钻进去钻出来的洞洞。)

  (3)出示纸:这是什么?上面有洞洞吗?我可以变出洞洞来。你们能试一试吗?我可以用这个洞洞当望远镜。(彩纸卷起来,变成望远镜,这是一种可以从这边望到那边的洞洞;从这一边穿到那边的洞洞)

  (4)你还能在纸上变出其他的洞洞吗?我能!(这也是一种可以从这边望到那边的洞洞)

  从于艳的活动来看,孩子们对“洞洞”的概念比较陌生,所以,在发散活动“你还在哪里见到过洞洞”的时候,由于孩子们不能把生活经验和概念很好的链接起来,所以孩子们回答有点困难。鉴于此,我在一开始,没有按吴老师的套路出招,而是出示三类具有洞洞的典型实物,就是为了帮助孩子把生活中有关洞洞的现象和事物与“洞洞”这个概念链接起来。让孩子建立起“洞洞”粗略的疆界。帮助孩子打开思维,为第二个环节做好准备,帮孩子们把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引发出来。

  小结:我给大家带来了这种可以盛东西的窝窝洞洞;可以钻进钻出的洞洞;可以从这边望到那边的洞洞。那么,你在哪里见过洞洞?

  2.说说生活中的洞洞----你在哪里见过洞?

  (1)我们教室里什么地方有洞洞?它有什么用?(预案:厕所蹲坑、洗手池(水龙头、下水道)、拖把池、窗户(风婆婆和太阳公公穿过的地方)、门、电视机上的插口、电插排)

  (2)除了教室里有洞,哪里还有洞洞呢?

  小结:生活里,那么多的洞洞,而且,这些洞洞很多都有自己的用处。

  3.说说身体上的洞洞。

  (我们的身体上,有没有洞洞呢?它有什么用处?)

  (游戏:××(吃饭、看东西、呼吸、听声音、拉巴巴、和妈妈连在一起的`)的洞洞在哪里?---反应能力、快乐情绪)

  4.小结:我们还可以和洞洞玩好玩的、钻洞洞的游戏。

  二、玩玩、讲讲、钻洞洞:依次出示球:

  1.出示乒乓球:这是什么球?我请你们自己变出一个小洞洞,让这个小小的乒乓球可以钻过去。 (一个小朋友、两个小朋友、三个小朋友、四个小朋友)

  2出示弹力球:变大一点的洞洞(变洞洞让小球钻洞(腿):一个小朋友、两个小朋友、三个小朋友、四个小朋友、五个小朋友、六个小朋友…….)

  3.大球钻洞洞(变大洞洞让大球钻洞---尝试合作:设置问题情境:球嫌洞洞小,让孩子自己找到解决方式---小朋友越多,洞洞越大。)

  4.思考:其他变洞的方式

  总结:我们在家里、教室里、自己的身上,找到了很多的洞洞。小朋友自己变出了可以让小球钻来钻去的小洞洞,小朋友合作变出了让大球可以钻来钻去的大洞洞。我还可以和其他的东西一起变出很多洞洞,你们能吗?谁来试一试?哈哈,现在大家都来试一试吧!

  5.活动结束。

  评课记录:

  梅香自评:

  1.点子不错,内容太多;

  2.几年不上课,语言明显退步。

  于艳:

  1.引出启发很大,孩子的生活经验不足,用这种实物的方式引出,非常适合自己。

  2.合作的体现也挺好。

  语言:不够精确。

  梁晶:

  1.王老师很有智慧。没有强拽着孩子走,而是跟着孩子走。

  缺点:问得问题,太直接:比如,四只手的问题。腿的问题,都问得太直接。

  姜杰:

  1.扣题“好玩的洞洞”挺好的。

  2.导入很好。

  3.从哪里见过洞洞?----问题具体化----教室里有哪些洞洞?

  缺点:

  4.提问上:给孩子的启发少了一些?

  5.对个别孩子的关注和鼓励不够。

  朱玉萍:

  1.随机应变的能力挺强。

  2.后边启发性的东西少些。

  徐世梅:

  1.找洞洞:加上裤腿、袖口、脖领

  李新颖:

  1.语速挺快。

  刘超:

  1.思维跟着孩子走。

  2.我感觉我自己挺紧张。环节有点过快。

  孙晓方:

  1.乒乓球如果提前确定滚的用场的话,应该换成沉一点的。

  4.评价不准确。

  高峰:

  1.用实物引导出来比较好。

  2.创新意识比较好一点。

  缺点:内容比较多。

  王月伟:

  1.语言不够精确。

  2.规则强调一些。

  3.出示教具:从兜里掏出来听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挺有吸引力。

  4.出示球的时候,一个一个的出示可能更好一些。

  代珊:

  1.有句话说得有点不合适:比如从头到脚看一看,头上有哪些洞洞?跳跃太快,逻辑上的错误。哈哈

  康伟伟:

  1.孩子一直挺活跃。孩子挺快乐。

  2.孩子发现问题。

  徐波:

  1.目标的表述第一条可不可以改称“通过讲讲自己发现的各种洞洞,培养语言表达或者其他的能力……”

  2.问题:关于问题的抛出?----你在哪里见过洞洞?----适不适合在小班抛出这个问题,宽不宽泛?

  3..导入的问题:可以加一点视频。

  4.小班的问题,要具体,要直观,目标缩小。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简单的里外空间特征;

  2、让幼儿初步尝试理解和应用里外空间形式的表达方式。

  活动准备 大挂图、小动物头饰、里外标志卡、小鱼小鸭磁贴、幼儿用书、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挂图,情境导入。

  1、教师与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伸出你的左手,摆一摆,伸出你的右手,摆一摆。这是我的上面,拍拍手,这是我的下面,踏踏脚。一二一,一二一,小动物们盖房屋,草屋、木屋和砖屋,劈里啪啦真舒服。”

  师:动物新村的嘟嘟牛和胖胖猪也住进了新房子,请我们去做客,一起去看看吧。

  2、根据指示村口的指示牌找家,老师指到嘟嘟牛的家就喊停。观察嘟嘟牛家里的池塘里有几只鸭子?池塘外面有几只鸭子?

  3、找到胖胖猪家后,观察胖胖猪家门前的围栏里都有哪几种动物?哪只动物偷偷跑出围栏了?

  二、师幼互动。

  (一)去池塘边散步

  1、“现在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散步吧。看,这里有一个池塘。”-一个圈代表池塘,小鱼在圈里,小鸭在圈外。

  2、请幼儿观察谁-在池塘里面?它在做什么?(用语言完整表述出来)

  3、出示里外标志卡,我们用小标志来记录一下,圈代表池塘,点代表小动物。

  我们看到这张卡,就知道小鱼在池塘里面了。

  4、请幼儿观察小鸭子在哪里玩?应该用哪张标志来表示?请幼儿操作。

  (二)音乐游戏:圈里圈外,进一步感知空间方位。

  1、教师在地上画一个大圆圈,请部分幼儿扮演小动物,听音乐在圆圈里外自由做动作,音乐停,小动物也马上停止不动。

  2、请圈里或圈外的幼儿说己的位置,并请在记录单上用笔标己的位置。

  三、练习

  1、“我们的书本上还有小动物,请小朋友记录它们的位置,一看是谁吧。”

  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2-B第四页,看一看、说一说小动物分别在池塘里还是在池塘外?用点在“○”里面或外面标记出来。

  2、幼儿操作;

  教后记:

  感知里外空间形式这一内容看上去简单,但对于小班幼儿来讲,是需要在生活中感知的,而且幼儿对空间形式的理解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说就会的。因此,在活动的设计上,我们更注重为幼儿的感受过程,通过熟悉的游戏互动的方式引导幼儿体验感知里外。在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中,有处理得当之处,同时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在此与大家共同分享交流。

  1、活动导入这一环节,我们将之前学习的一首儿歌稍做修改,正好符合此情境,能较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找嘟嘟牛和胖胖猪家的时候运用游戏的形式也符合幼儿特点。

  2、在观察嘟嘟牛家里的`池塘时,小朋友虽运用目测的方法说出结果,但教师应引导幼儿进行点数。

  3、互动(一)中,幼儿对里外标志已比较熟悉,如果加上“请幼儿看标志摆动物”的环节进行巩固就更好了。

  4、互动(二)中,教师直接让幼儿带上头饰进行游戏,如果游戏前先让幼儿看清楚自己扮演的小动物,学学它的动作,玩起来也会更投入。在记录位置环节可以让未参与游戏的幼儿来记录,这样便能调动未玩游戏幼儿的积极性。

  5、幼儿在记录位置时,教师对使用不规则图形的幼儿也给予了肯定,这一点做得较到位,只要幼儿理解了里外的本质特征,也可以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来记录。

  虽然这一教学活动已结束,但我们的教学仍在生活中的每一细节中进行着,体育游戏玩圈时、收玩具时、吃饭时等等,我们都可以巩固加强幼儿对里外的感知。数学是用来解决问题、用来沟通和推理的,更是用来联结生活中各种相关事物的。相信我们的孩子能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

小班安全教案小班安全教案04-17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的教案04-16

小班教案03-24

小班的教案11-17

小班教案12-27

小班教案12-27

小班教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