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精]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虾、如、闹、费、拖、套、拼、虽、弓、腰、使、劲、究、至”等14个生字,会写“弓、虾、重、跑、虽、往、如”7个生字和认识新偏旁“虫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合作的重要性,学习与人合作。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识字,学写“虾、跑、如”。
3、通过朗读课文,明白天鹅、大虾和梭鱼合作拉车,大车却未动分毫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
2、师:你喜欢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本领?
生:我喜欢小猫,它能捉老鼠。
我喜欢小猴,它的本领是上树、爬山。
我喜欢梅花鹿,它跑得很快。
我喜欢……
3、师:你们对动物的了解真不少!
4、师:同学们对动物真是了解!(课件出示天鹅、大虾、梭鱼图片)今天也有三位可爱的动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快跟它们打个招呼吧!
生:你好!天鹅!你好!大虾!你好!梭鱼!
5、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之间的故事吧!
6、板书课题,9、天鹅、大虾和梭鱼
齐读课题
7、学习“虾”字:“虾”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吗?
(虫下虾,吓字的口字旁换成虫字旁就是虾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师:现在就打开课本P39,听老师把课文读一读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想不想像老师一样把课文读好呢?赶紧自己读一读,要求借助拼音把生字的字音读准。
3、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
师:读了课文,看看谁和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
⑴⑴带拼音的生字词
①指名读
②开火车读:师:轰隆隆,轰隆隆,小小火车往哪开?
生:小小火车往这开。
③小组读
⑵去拼音的生字词
师:拼音宝宝走开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①指名读
②开火车读:师:轰隆隆,轰隆隆,小小火车往哪开?
生:小小火车往这开。
③男生、女生比赛读
④齐读
4、再读课文,读通全文
师:把刚才学习的生字词放回课文中,把课文读流利
5、指名读小节,生评价,师指导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此文转自淘.教。案网(4个)
⑴出示课件,检查标号
⑵指名读
⑶小组合作读:让我们一起分小组把这个故事读一读
6、齐读全文
师:生字词和小节都读好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流利。
7、整体感知
师: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天鹅、大虾和梭鱼他们一起要拉一辆车
生:他们往不同的方向拉车,所以那辆车一步也动不了。
过渡:课文哪几个小节写了这个内容?(第二、三节)
三、学习故事
1、指名读第二、三节
2、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思考:谁去拉车?他们怎么拉车?
生汇报,师板书
3、理解“拼命”: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4、指导朗读
师:你能不能带上动作或表情来读一读
5、小结:大家都在努力地拉车,使尽了全身的力气,可大车却未动分毫。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出示课件,学习生字
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指名读
2、指名说如何正确规范地写好这个字
3、指名书写笔顺
4、教师范写,生书空
5、学生练写
6、展示学生作业,及时反馈学生书写情况教案。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长乐的情怀。
2、欣赏本文典雅隽永而又活泼自然的语言。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A层:了解课文大意
B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C层:理解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4.诵读要求
A层: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B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层:背诵课文第四段。
5.了解与体会作者幽默风趣的文风。
教学设想:
1、学习文质兼美的散文,不宜琐碎地串讲字词,以破坏其美感。可通过听说读等多种方式,利用实物投影、录音机、电脑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及深入学习。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学生读通课文内容,并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画一幅画。
3、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复习提问:
1. 要求学生回答《黄鹂》、《黄山记》的作者、语言特点。
2. 背诵《陋室铭》,以便导入新课。
二、导入新课:
我国的名士文人常常喜欢借物来抒情言志,例如,他们借梅花来表现自己纯洁坚定的品格和高雅的志趣,借竹来写出自己坚守节操,借莲来表现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刚才背诵的《陋室铭》是刘禹锡表明心迹之作。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一篇散文中的名篇,它同样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请大家翻开书P126页。
三、讲授新课:
(一)初步感知课文
1、问题设计:
⑴、从课题可看出作者写的对象是什么?(雅舍)
⑵、“雅舍”是什么?
2、全班朗读课文。
教师点评并过渡:若要读出其中的情味,还要靠我们深入学习,请大家看我们的学习任务。
4、出示教学目标
(二)整体把握课文,检查A层目标的达成情况
1、问题设计:
⑴、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主要写的是什么?(雅舍。)
⑵、什么是雅舍呢?(室名,实际上是简陋的房子。)
⑶、是谁给它起的名字?(梁实秋。)
⑷、他是何许人也?(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
⑸、古代文人总喜欢给自己的房子起一些优雅的名字,如“潇湘馆”“含芳阁”等,那作者为什么要给他自己的房子起名叫“雅舍”呢?难道他的房子真的很“雅”吗?请大家阅读课文,将与雅舍有关的内容用括号括起来。
2、让学生朗读描写雅舍的句子。
3、过渡语:刚才我们朗读了梁实秋先生描写他的雅舍的语句,我想,每个同学的头脑里都会浮现出了不同的画面,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给大家描绘一下你想象的雅舍呢?描绘时可用上这样的句式
4、[板书:雅舍的很,你看。]
5、过渡语:雅舍是什么样的呢?我想经过这些同学的一番描绘,大家头脑里的画面更加清晰了。然而我觉得介绍雅舍单靠嘴巴来说不够形象也不够生动,要是能看到雅舍那该多好啊。幸好我们的同学已经在课前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自己的想象把雅舍画下来了,让我们来欣赏欣赏。
(三)深入品味课文,达到B层目标
1、出示几幅学生的绘画作品
2、分层要求:A层:观察并指出画面上的内容
B层:描绘画面内容并指出其绘画所依据的课文上的语句。
C层:指出画面中较有创意的地方,点评绘画者的想象是否合理
3、针对每一幅画,教师可提供思考的问题:
⑴、请仔细观察,画面上的东西哪些是课文里提到的,哪些是通过想象加上去的?
⑵、这画比较有创意的地方在哪里?
4、小结并过渡:如果你是梁实秋先生,你将以怎样的'口吻来向别人介绍你的陋室呢?让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提高,达到C层目标
1、问题设计:
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陋室?(环境室中事)
⑵、从作者的描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他的房子是“雅”还是“不雅”?(不雅。)
⑶、作者认为雅舍之所以丫的原因是什么?
⑷、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却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2、总结:作者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长乐的情怀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可以通过对自己的居室情景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你的心志和情趣。
(五)、欣赏本文典雅隽永而又活泼自然的语言。
(六)、了解与体会作者幽默风趣的文风。
四、回顾所学,背诵课文第四段。
1、课文板书(略)
2、让各层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学习要点。
3、先齐背,后抽背。
五、布置作业: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
⑴前面有阡陌螺旋的稻田⑵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
⑶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⑷再远望过去是葱翠的远山几抹
⑸是竹林,是水池,是粪坑⑹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
A、⑵⑶⑹B、⑴⑷⑸C、⑵⑶⑸D、⑴⑷⑹
六.附:《雅舍》梁实秋
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磷磷,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捕了瓦,四面编了竹蓖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的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不消说,这房子有砖柱,有竹蓖墙,一切特点都应有尽有;讲到住房,我的经验不算少,什么“让支下摘”,“前廊后厦”,“一楼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间“,“茆草棚”,“琼楼王字”和“摩天大厦”,各式各样,我都尝试过。我不论住在哪里,只要住得稍久,对那房子便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吁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棒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雅舍”共有六间,我居其二。蓖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晰晤诗章,喝喝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于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桌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的承认,我“没有法子”。“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最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隐忍的态度。其实我的对付鼠子并不懒惰。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试问还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风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胳都象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撅,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否住在“雅舍”!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近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惊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讥笑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征。诬否且不论,我是喜欢改变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边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
“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冠以“雅舍小品”四字,以示写作所在,且志因缘。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说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6个生字,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父母本事再大,也不能一辈子依赖父母生活,要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认识16个生字及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父母本事再大,也不能一辈子依赖父母生活,要学会自立。
3。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不依赖别人、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人。
教学突破:
通过播放《狮子王》片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戴头饰分角色表演中,既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主动探求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活跃学生的思维,锻炼其口头表达及表演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头饰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观看影片《狮子王》。
2。提问:你喜欢影片中的小狮子吗?为什么?
3。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很喜欢这只小狮子,那么,在它成长的过程中,曾经有一个故事,你想知道吗? 让我们一起学习《小狮子》这篇课文。
4。板书课题:小狮子。
学生活动[1。观看影片。2。积极思考 ,踊跃回答3。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掌握认字方法
教师活动
1。(初读课文)请2、3名学生概括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
2。(多媒体演示)请丁丁和小朋友一起学习,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难字标出来。
3。指导认字方法:用你学过的识字方法去学习那些不认识的字。
4。纠正学生读音: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该注意,或有什么识记方法,请你当小老师教教大家。(进行适当点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5。引导学生把读得不通、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后,要求同桌互读互评,读得不够好的同学,请你帮帮他。
6。丁丁考考你: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请学生领读。
学生活动
[1。初步概括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将生难字画上符号。
3。用所学的方法识字。如:拼一拼、猜一猜、查一查、听一听等。
4。当小老师强调读音、识记字型。
5。同桌互读、互评。
6。自由读、领读。]
三。细读体会,读中感悟
教师活动
1。齐读课文,说说你喜欢哪一部分。(引导学生概括段落大意。
2。大家看:丁丁把课文分成了几个部分(课件出示)初生的小狮子懒洋洋的`小狮子**的教导(爸爸的教导)努力学习真正的小狮子(引导学生结合课件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3。齐读第一段,我们一起来看看初生的小狮子的照片。
4。提问:小狮子过着怎样的生活?(引导学生说出懒洋洋)
[拓展:小狮子除了懒洋洋,还很贪玩]
5。提问:一棵大树看见后,对小狮子说了什么?小狮子是怎样回答的?
听了小狮子的话,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狮子?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
(引导学生体会自找苦吃饭来张口、天天享福的意思)
6。引导学生体会大树对小狮子的担忧之情,和小狮子怕吃苦的享乐主义。(全体参与二人分角色对读)
7。引导学生自由读7—8自然段。思考:小狮子的话被妈妈听到了,她说了些什么?
[拓展:看图,想象爸爸对他说些什么?]
(1)解**的话:什么叫劝告?依赖是什么意思?从**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小狮子听了**的话是怎么做的?
8。引导学生模仿小狮子的动作,以此体会小狮子学会了滚、扑、撕、咬的本领。
学生活动
[1。用单的语言概括段意。
2。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3。看小狮子的照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自渎课文,回答问题。
5。读一读大树对小狮子说的话。谈一谈自己对小狮子行为的看法,并对小狮子谈出自己的看法。6。分角色朗读36自然段,读后评议。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示范朗读。
7。自由读7—8自然段,回答问题。
(1)理解词语,交流从**的话中明白的道理。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8。模仿小狮子的动作,体会小狮子的本领。]
四。回归整体,扩展思维
教师活动
1。丁丁给我们提了问题:
*你喜欢什么时候的小狮子?为什么?(板书:原来:懒洋洋、晒、吃、睡、说
后来:努力学习、滚、扑、撕、咬)
*你认为真正的小狮子应该是什么样的?
2。总结并提问: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了什么收获和体会?
3。引导学生戴头饰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活动
[1。自由回答问题。
2。戴头饰表演]
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小狮子这篇课文,希望同学们学习小狮子努力学习的精神,不依赖父母和他人,做一个自强自立的孩子。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捕、蝉、闭、立”6个生字,会写“童、立”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背诵古诗。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振”、“意欲”、“忽然”的意思。
2、深入体会“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的含义。
3、理解诗意并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学过程:
课前听音乐、看图片,交流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一)谈话导入。
1、师:刚才我们聊了同学们看见、听见了什么,这是同学们的“所见”,老师看见同学们坐得端端正正,听同学们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这是老师的“所见”。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古诗,诗的题目就叫——《所见》。
2、板书课题。指名读,读准“所”的平舌音,再全班齐读。
3、这首诗是清代一个著名诗人写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板书:袁枚),正音“枚(méi)”。
(二)新授。
1、一读:读准字音。
师:那诗人袁枚的“所见”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2页,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古诗,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学习生字词。
(1)出示注音的生字词,指名读,带读。
所(suǒ)见(jiàn) 牧(mù)童(tónɡ) 捕(bǔ)鸣(mínɡ)蝉(chán) 闭(bì)口(kǒu)立(lì)
(2)去掉拼音认读。开火车读。
(3)去掉词、读生字。师:请同学们来认识今天的生字宝宝。男、女赛读。
所、牧、蝉、捕、闭、立。
①所:分析字型,“所”字左边的偏旁是“户”的变形,表示与房屋建筑有关。
②牧:与“枚”区别辨认。
③蝉:课件展示图片,简单介绍。俗称“知了”,属于昆虫类,雄性的腹部有发声器,会发出叫声。
④捕、闭、立:引导学生做相关动作来学习。
3、二读:读通诗句。师:调皮的生字宝宝回到诗中,你们还会读吗?注意读流利。
4、三读:读出节奏。师:中国古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节奏感、韵律美,所以,要把古诗读好,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还要读出节奏。下面听老师读一读。(课件出示:画好节奏线的古诗句。)(点名读、齐读)
5、联系插图,想想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交流,读词,贴生词卡片。如:牧童、黄牛、林、鸣蝉
(1)“鸣”左边一张口,右边一只鸟,根据字型,你能猜出它的意思吗?(生:鸟叫)这里是指谁叫呢?(生:蝉叫)这就是“鸣蝉”。
(2)预设学生没有说到“林樾”。师:观察插图,图上还有什么呢?(生:树)找找诗中哪个词有树的意思。(生:林樾)对,这两个字的部首都是“木”,说明与“树木”有关。一棵树叫林吗?密密麻麻的树,一棵挨着一棵,形成了绿色的树荫,这就是“林樾”。
6、逐句品读,整体感知诗的意境美。
(1)品读:牧童骑黄牛。
瞧!一个牧童骑着一头老黄牛慢悠悠地走来了,这就是—牧童骑黄牛。牧童天天放牛,和牛可亲了。他骑在宽厚的牛背上,摇呀摇,晃呀晃,那感觉怎么样啊?(生:开心、快乐、自在、悠闲)
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像成小牧童骑在牛背上,读出“骑”牛自在、悠闲的感觉。
(2)品读:歌声振林樾。
小牧童骑着黄牛,慢悠悠地走着,走进了什么地方呢?(生:树林里)
那树林会有什么呢?(生:树、草、花、蜻蜓、蝴蝶)
看到这样的美景,小牧童的心情会怎样呢?(生:欢快、高兴)
多美啊!多舒服啊!小牧童忍不住(生:唱起歌来)
那歌声怎么样?
(生:响亮)从诗中哪个词知道他的歌声响亮呢?(生:振)
这就是—歌声振林樾。请同学们读出歌声的响亮。他的歌声这么响亮,连树上的叶子也听到,它们一片一片把歌声带到更远的地方,歌声在树林间回荡。请同学们再读读,读出歌声的回荡、悠长……
(3)品读:意欲捕鸣蝉。
正当小牧童唱得高兴的时候,树林中另一个天才音乐家也高声唱了起来,你们听,它是谁?(生:蝉)
它的歌声多么得意呀!看看插图,小牧童这时有什么表现呢?(生:呆了、愣住了)
他为什么发呆呢?(生:被蝉的歌声吸引了)
他还会想什么呢?(生:想要抓住蝉)
对,这就是—意欲捕鸣蝉。小牧童非常想捕到这个鸣蝉,请同学们读读,读出想要捕蝉的紧张、急切。
(4)品读:忽然闭口立。
牧童想捕到这只蝉,那还能唱歌吗?(生:不能)
所以他就(生:停止歌唱,闭口立)。
从唱歌到闭口立,这个动作变化快还是慢呢?(生:快)
从哪个词看出来?(生:忽然)
这就是—忽然闭口立,请同学们读读,读出停止歌唱的`迅速。
既然是停止歌唱,我们还要读出安静、无声的感觉。再读读吧。
7、多可爱的小牧童啊!这一切看在诗人的眼中,于是诗人把一切都写进了诗中,让我们也记住这个可爱的小牧童吧。接下来,通能老师黑板上的提示,试一试,能不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呢?(自由背、个人背、全班齐背)
8、古诗不仅读起好听,唱起也很好听呢!下面我们跟随音乐一起来学唱歌曲《所见》吧。
9、指导书写:立、童。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想想怎样才能把它写好?要注意什么?谁来给大家提个醒?
(2)看老师写,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在桌子上书空。
(3)在自己的田格本上写一写,每字写一行。(教师巡视)
(三)拓展、链接。
这首诗的作者袁枚,又叫随园老人。他的作品大多写对日常生活的感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流畅。下面老师向大家推荐一首。(老师带读)
题画
清——袁枚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ōu)眠。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及重点]
l.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1.多媒体:选取材料制作成课件
2.录音机:伴奏带。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哪一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木兰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你认为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要点)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她替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坚强意志;她厌弃高官厚禄,而渴望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好,我们就来共同看一看《木兰诗》中是怎样塑造木兰的形象的。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解决生字词。
2.解题:《木兰诗》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作品时代怎样?
明确:(用课件打出)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三、共同、研习课文
1.二百年来,木兰这个形象为什么深受人们的喜爱?请根据课文进行探究分析。
明确:(学生的发言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师结合课件适当引导并指导学生诵读)
文章开头写木兰的停机叹息,设置悬念,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板书:母问女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木兰想到了什么?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原来,是木兰看到皇上征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既考虑到父老弟幼,无人从军的困难,又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为保家卫国的大计,于是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经过停织叹息的考虑,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深明大义、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写出木兰做入伍前准备,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心情(板书:急切准备)和赴战地途中的见闻、感受。先写木兰紧张筹备,整装待发。用东、西、南、北这种民歌常用的铺陈手法,借以突出准备工作的繁忙。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这句诗写出了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地的荒凉。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板书:思亲情切);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板书:征途遥远)。既表现了一个女孩子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感情,又写出了出征的历程,行军的疾速。读着,我们好像听到了黄河的涛声,燕山的马嘶,看到主人公纵马奔驰在漫长崎岖的征程,去迎接战斗。
问: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木兰十年征战的情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抵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给我们描绘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渲染了战场的气氛和环境的艰苦,描写简洁、生动,使我们好像听到了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使我们好像看到了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写出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木兰身经长期激战,英勇善战,凯旋归来。十年的征战的血与火的考验,使木兰经受了严酷战争的磨炼,终于历尽艰辛,屡克顽敌,成为建立了赫赫战功的英雄而凯旋归来。对一个改扮男装的女孩子,有着多少不寻常的经历啊!在呵气成冰的夜晚,木兰肯定会有很多次思念家乡的彻夜不眠,也肯定会有很多次怀着家丑国恨和战友们风驰电掣,越过数不清的山山水水去艰苦战斗。
木兰战功卓著,入朝受赏,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勋位如此之高,赏赐如此之多,然而,木兰却不屑一顾。她深切地怀念着故乡。十年奋战对她来说,并非为了受赏加爵,而只是为了争得安定地从事劳动的生活权力,因此,木兰坚决地作出了解甲归田的请求。处于长期封建战争动乱中的`人民,十分渴望和平美好的劳动生活,他们把这一愿望,寄托于木兰形象之中。木兰辞归这一情况的设置,正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理想。辞官一节,在木兰形象的塑造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木兰在建立功勋后,没有以此为阶梯,进入统治阶级的行列。相反,却解甲归田,回到了人民之中。因而使这位古代女英雄的艺术形象,放射出耀眼的光彩,也使诗歌具有强烈的人民性,而有别于封建文人的作品。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几句诗写出了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的情景,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几句诗写出了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到此为止完成了木兰这一艺术形象的最后一笔,一个淳朴、勤劳,既英武豪放,又美丽动人的古代杰出女英雄,栩栩如生地立在人们的眼前。出门看火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木兰穿上男装,在战场上驰聘格斗时,同男战士一样吃苦,一样勇敢,根本分不清是男是女。木兰以超出一般男子的卓著功勋和蔑视功名富贵的美好心灵,受到了人们由衷的赞美。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中结束。(分析时,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达到当堂成诵)
2.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认为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学习她身上哪些金子般的东西?
明确:(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发言)(木兰形象分析)木兰既是一个女孩子,更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她勤劳善良,纯朴孝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驰骋沙场,为国家尽忠效劳,表现出深明大义、勇敢坚毅,果断的效国忠心和英雄气概。从军十二年,她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和机智谨慎,女儿身份一直没被揭穿。在凯旋归来后,她不贪图富贵,甘愿过回简单安定的农家生活。她是我国古代北方优秀劳动妇女的象征。
3.你打算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自由发言)
[布置作业]
请你以本诗为素材,以《木兰传》为题编一则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你的朋友听,看谁讲得好。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园地教案04-10
语文母鸡教案04-18
语文《影子》教案06-13
语文《跳水》教案06-13
语文《掌声》教案11-20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母鸡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