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独立性逐渐增强,愿意尝试不同的活动。但是,由于能力不足,他们常常会在困难面前退缩、回避。本次活动借助故事《小松鼠的新家》,引导幼儿懂得遇到困难不能哭闹,要想办法解决。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将幼儿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呈现出来,让幼儿在交流、讨论中学会解决的方法。同时通过让幼儿展示自己解决困难的方法,更好地将活动深人推进,使幼儿在交流中体验解决困难的成就感,逐步树立有困难我不怕的态度,能够做到遇到困难积极想办法解决,进而增强自信心、提高独立自主意识。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中小松鼠遇到困难的态度,能说岀小动物帮助小松鼠重新建“家”的过程。
2.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能说出应对孤单、害怕的简单办法。
3.懂得遇事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愿意做勇敢的孩子。
活动准备:
1.幼儿提前绘画表征生活中自己解决困难的简单方法,布置“我会解决问题”展板。
2.教师自制课件:(1)小松鼠的图片和小松鼠的哭声;(2)小朋友独自在家害怕的画面,
夜晚小朋友独自睡觉害怕的画面,小朋友打针怕疼的画面。
3. “幼儿学习材料”——《能干的我》,《幼儿素质发展课程?语言》CD。
活动建议:
一、播放课件(1):“小松鼠”哭声的录音,引出活动内容。提问:谁在哭?它可能遇到了什么事?
二、请幼儿欣赏故事,了解故事中小松鼠遇到困难时的态度,说出小动物帮助小松鼠重新建“家”的过程,懂得遇到困难应该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提问:小松鼠遇到什么困难了?它的心情是怎样的?谁来帮助它了?动物们分别是怎样说的?
组织幼儿讨论:哭能解决问题吗?如果你是小松鼠,你会怎么办?
小结:遇到闲椎不要害怕,要动脑筋想办法,也可以向别人求助。
三、创设“我来帮助你”的情境,引导幼儿学习应对孤单、害怕的简单方法。
1.播放课件(2),呈现3幅图片,引导幼儿讨论,找到独自在家害怕、晚上自己睡害怕、打针怕疼的简单解决办法。
引导幼儿讨论.?图中的小朋友独自在家,心里害怕怎么办?可以做些什么事情转移注意力?晚上睡觉没有爸爸、妈妈陪伴,有什么好办法让自己不害怕?打针怕疼怎么办?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请幼儿表征自己的想法。
2.结合幼儿想到的办法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尝试、体验不同的解决办法,感受遇到困难动脑筋想办法的`成功和自豪。
小结: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害怕的事,积极动脑筋就能想岀让自己不害怕的好办法,要做勇敢的孩子。
四、请幼儿参观“我会解决问题”展览,相互交流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体验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快乐。
引导幼儿交流: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你的心情是怎样的?遇到困难有谁帮助过你?他(她)是怎样帮助你的?
小结:遇到困难可以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也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
活动延伸:
请幼儿阅读《能干的我》第22—24页,进一步了解故事中小松鼠遇到困难时小动物帮助它的过程,积极动脑筋,为小松鼠想岀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附:小松鼠的新家
小松鼠的家在大树上的洞里。有一天半夜刮起了大风,“呼呼呼”地把这课大树吹倒了“哎呀,这可怎么办呀?”小松鼠急得哭了起来。
天亮了,小白兔跑过来,看见小松鼠在哭,就问:“小松鼠,你为什么哭呀?”小松鼠说:“大树倒了,我没有家了,没有地方睡觉了,”小白兔说:“不要哭,和我一起住吒。我的家就在山下面的土洞里。”小松鼠摆摞手说:我不住土洞!我要睡在大树上。”小白兔耸耸肩膀说:“我不会爬树,这可怎么办?,一只花喜鸦飞过来,看见小松鼠在哭,就问:“小松鼠,你为什么哭呀?”小松鼠说:“大树倒了,我没有家了,没有地方睡觉了。”“不要哭,和我一起住吧。我的家就在河边的大树上。”花喜鹊热情地说。“你家没有屋顶,下雨会被淋湿的。我要睡在有屋顶的房子里。”小松鼠摇摇头说。花喜鹊拍拍翅膀说:“我不会搭有屋顶的房子,这可怎么办?”
一只啄木鸟飞来了,看见小松鼠在哭,就问:“小松鼠,你为什么哭呀?”小松鼠说:“大树倒了,我没有家了,没有地方睡觉了。” “这个简单,我来帮助你吧。”啄木鸟飞到一棵很高的大树上,“笃笃笃”地啄起来,很快便在树上咏了一个洞。小松鼠一看,连忙爬上大树,和啄木鸟一起挖洞。不一会儿,树洞挖成了。小松鼠钻进去,睡在里面又舒服又暖和。小松鼠又有新家了。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动手动脑,探究轮子的特征,并乐意与他人分享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2、幼儿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物体上的轮子,对轮子在生活中的运用产生好奇心。
3、幼儿在活动中养成关注周围事物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活动准备:
1、大班幼儿比赛搬书的录像带、轮子的图片等。
2、各种形状的积木人手一份、轮子一个。
3、马路背景图、没有轮子的交通工具图片和水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1、观看大班幼儿搬书比赛录像幼儿观看比赛前半部分,猜想哪一队会取得胜利。
2、幼儿继续观看录像,初步了解轮子的功能。 师:最后谁取得了胜利?为什么使用整理箱会取得胜利?
二、动手动脑,探索轮子的特性。
1、幼儿玩各种形状的积木玩具,尝试哪些形状的积木玩具可以做轮子,哪些形状积木玩具不可以做轮子?
2、同伴交流:玩的是什么形状的玩具?可以做轮子吗?为什么?
3、请幼儿讲述并演示可以做轮子的积木与不可以做轮子的积木。
4、教师小结:原来轮子是圆形的,只有圆形做的.轮子才能连续不断的滚动,其他形状的积木不可以做轮子。
三、联系生活,拓宽幼儿视野幼儿回忆生活中见到过有轮子的物体,并通过观看有轮子物体的图片,进一步了解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对轮子产生好奇心。
1、师:你在生活中见过那些东西是有轮子的?
2、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有轮子的物体图片,进一步了解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涂涂画画,学做设计师
1、幼儿给没有轮子的交通工具设计合适的轮子。
2、幼儿将画好的交通工具展示到马路背景图上并互相交流。
中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中班的阅读活动应以帮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为主。《会打喷嚏的帽子》是一个充满幽默风趣的童话故事,语言风趣幽默,又含有讽刺意味,令人发笑。故事中的角色滑稽、可爱,特别适合中班幼儿阅读,更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考虑到中班幼儿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更注重事物的表面,因此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在欣赏、理解故事的过程中,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感知文学作品的幽默风趣。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文学作品的幽默风趣。
2、阅读故事,认识故事名称及常见的汉字(如:爷爷、帽子等),并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汉字概念。
活动准备:
帽子、教学VCD、故事录音、幼儿用书等。
活动过程:
1、运用实物,引出故事:
教师出示一顶帽子,引出故事并介绍作者。
“今天,我们来听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会打喷嚏的帽子》,它是由一位叫蔺力的阿姨写的。那么,帽子怎么会打喷嚏呢?请大家一起来听故事。”
教师播放故事录音,幼儿倾听。
教师提问:
“这个故事的名称叫什么?故事里都有哪些角色?”
“故事中的那顶帽子真的会打喷嚏吗?”
幼儿自由讨论、商量,并回答问题。
2、理解故事,感知幽默:
教师播放教学VCD,边讲故事边提问,并解释故事中的一些难点。
“为什么大耗子心里也挺害怕吗?”
“小窟窿到底是什么?”
“帽子真的会打喷嚏吗?”
“你觉得故事中的哪些情节很好笑、很风趣?”
幼儿讨论,相互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幼儿的讨论情况。
教师选择部分故事情节让幼儿来表演。
教师自己或请其他幼儿解答个别幼儿的疑问。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需要提问吗?”
3、阅读故事,认读汉字:
教师朗读故事,幼儿集体阅读幼儿用书,并用点读的方法,认读故事的名称及“爷爷”、“帽子”等词语。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画面中的故事,尝试运用完整的语句表达故事的内容。
2、体验故事中帮助别人的快乐情感。
重、难点:理解画面中的故事,并用完整的语句表达。
活动准备:
角色图片、背景图
活动流程:
出示图片,引起兴趣—> 理解故事,尝试表达—> 完整讲述,体验快乐—>创编故事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起兴趣
1、得儿得儿得儿(声音),会是谁来了?(出示图片)介绍一下,它是小马噔噔!
2、小马蹬蹬想买新鞋子,想想小马会买几只鞋?(买了4只,因为它有4只脚。)
小结:小马噔噔买了4只鞋,穿在4只脚上。得儿驾得儿驾得儿驾,他没走几步觉得不舒服,只好把鞋脱下来,挂在尾巴上。
二、理解故事,尝试表达
(一)第一部分。
1、叙述:小马噔噔往前走,看见了猫妈妈抱着哭闹的小猫。
师:小猫为什么哭?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像你们说的那样。(出示图片)
原来猫妈妈缺一个摇篮。
师:小马噔噔会怎么安慰猫妈妈?(猫妈妈,猫妈妈别担心,我来帮助你。)
师:小马噔噔会想出什么好办法来帮助猫妈妈?(用小马的鞋子当摇篮。)
师:猫妈妈得到了小马噔噔的帮助,它会怎样表示呢?(谢谢你,谢谢你)
2、小猫躺在鞋子做的摇篮里不哭了。
3、我们一起把这个故事说一遍:小马噔噔,看见了猫妈妈抱着哭闹的小猫没地方放。小马噔噔说:“别担心、别担心,我来帮助你。”他取下一只鞋,送给猫妈妈当摇篮,猫宝宝躺在摇篮里就不哭了。
(二)第二部分。
1、叙述:小马噔噔继续往前走。(换图)(看见了小蚂蚁们。)
2、小蚂蚁们正在犯愁,他们为什么犯愁呢?(过不了河)
3、小马噔噔会和小蚂蚁怎么说?(小蚂蚁,小蚂蚁别担心,我来帮助你。)
4、小马噔噔会怎样帮助小蚂蚁呢?(当小船)
5、我们一起替小蚂蚁来谢谢小马噔噔。(谢谢你,小马噔噔)
6、和老师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小马噔噔往前走,看见一群小蚂蚁们,过不了河正犯愁呢。小马噔噔说:“别担心、别担心,我来帮助你”。他又取下一只鞋,送给蚂蚁当小船。哈哈!小蚂蚁能够过河啦!
(三)第三部分
1、小马蹬蹬把它的鞋送给了需要帮助的人……接下来,它还碰到了两位朋友。(同时出示图三、图四),你觉得它先遇到了谁?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线索:1)一张图上小马尾巴上有2只鞋,另一张图上有1只。
2、师:请一个小朋友将发生的故事讲一讲。
小马噔噔往前走,看见小兔摘下的草莓全堆在地上,没东西盛。小马噔噔说:“别担心、别担心,我来帮助你。”他又取下一只鞋,送给小兔当篮子。小兔把草莓带回了家。
5、小马噔噔还有几只鞋?最后一只。
6、小马噔噔用它的鞋子怎样帮助母鸡?(当做盛水的勺)
7、请幼儿将故事讲述。
小马噔噔带着最后1只鞋子往前走,看见了母鸡用小勺盛水,很慢很慢,非常着急。小马噔噔说:“别担心、别担心,我来帮助你。”他取下了最后一只鞋,送给母鸡盛水用。
8、小马的鞋子全送完了,他的心情会怎样?
小结:小马噔噔用他的.鞋子帮助了需要帮助的小动物,所以心里非常高兴。没有了鞋,小马噔噔跑起来又像从前一样轻松了。
三、完整讲述
1、我们把这个故事整个地听一遍,会讲的小朋友轻轻地跟着讲。
故事《小马噔噔》
小马噔噔买了4只鞋,穿在4只脚上。得儿驾得儿驾得儿驾,他没走几步觉得不舒服,只好把鞋脱下来,挂在尾巴上。
小马噔噔往前走,看见了猫妈妈和它的宝宝,小猫没有床睡觉。它取下一只鞋,送给猫妈妈当摇篮,猫宝宝躺在鞋子做的摇篮里就不哭了/笑了。
小马噔噔往前走,看见小蚂蚁们过不了河,正犯愁呢。他又取下一只鞋,送给蚂蚁当小船。哈哈!小蚂蚁能够过河啦!
小马噔噔往前走,看见小兔摘下的草莓全堆在地上,不好拿。他又取下一只鞋,送给小兔当篮子。这样,小兔才把草莓带回了家。
小马噔噔往前走,看见母鸡用小勺子盛水,很慢很慢。他取下最后一只鞋,送给母鸡盛水用。
没有了鞋,小马噔噔跑起来又像从前一样轻松了。
四、创编故事
1、刮风了,呼呼呼,轰隆隆,哗啦啦,刮风下雨了。小乌龟、小蚯蚓、小瓢虫还在外面。如果你有一双像小马噔噔的鞋子,你会帮助谁?讨论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常见汽车的名称、外形特征和用途。
2.认识轿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引发幼儿对汽车奥秘的探究兴趣。
3.感受汽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对环境的污染,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带领幼儿观察马路上的各种汽车,并统计自己看到的车。
2.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玩具汽车。
活动过程
1.结合幼儿统计表交流“我在马路上看到的汽车”,提问:说说马路上都有什么汽车?它们的外形特征是怎样的?让幼儿了解汽车的名称和外形特征。
2.幼儿分组玩玩具汽车,并向同伴介绍自己喜欢的汽车的外形特征及用途。
3.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交流“汽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1) 谈谈都坐过什么汽车?去过哪里?如果没有汽车会怎样?感受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 引导幼儿讨论:汽车除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但同时也给生活带来了哪些不好的影响?如大量的汽车尾气使空气变得浑浊,损害了人们的健康,给环境造成了污染。
4.引导幼儿探索轿车的奥秘,了解轿车的组成部分和用途。
(1)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坐一坐轿车,如玩玩方向盘,打开前盖和后备箱看看,转动雨刮器,看看反光镜、游标及时速控制表等。
(2)请幼儿找找轿车部件的.数量。如方向盘一个,后备箱一个,前面车灯两个,后面车灯两个,有四个车门。
5.鼓励幼儿交流自己发现的秘密。说说自己对车里的什么感兴趣?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
6.活动延伸
(1)启发幼儿提出关于汽车的更多问题,请教师、家长和幼儿一起参观讨论。
(2)引导幼儿说一说轿车的主要部件名称和它们的作用,并将主要部件的数量写在图片下得方框里。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禁止吸烟、禁止奔跑、禁止攀爬、禁止倚靠、禁止触摸等常见的安全标志。
2、能正确的在相应的位置或场地使用相应的安全标志。
3、尝试根据老师的要求设计相应的安全标志。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禁止吸烟、禁止奔跑、禁止攀爬、禁止倚靠、禁止触摸等常见的安全标志
难点:能正确的在相应的位置或场地使用相应的安全标志。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准备一个安全标志相关的安全小故事。
3、禁止吸烟、禁止触摸、禁止攀爬、禁止奔跑、禁止翻越五种安全标识一样6份。
4、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禁止吸烟、禁止奔跑、禁止攀爬标志
1、禁止标志吸烟
今天小兔和爸爸一起来到了学校,看,一进学校大厅,它看到了什么?有一个什么标志?(禁止吸烟)这是什么标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是禁止吸烟的`标志?(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细节)为什么要有这个标志?这个安全标志有什么用?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如果没有这些标志在此吸烟会发生什么事?(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想象、互相讨论)
2、禁止奔跑标志
小兔走到学校楼梯,发现每一个楼梯拐角处都有一个相同的标志(说完再出示PPT),说说这是你看到了什么标志?(如果孩子不会,就用动作引导幼儿)这个标志告诉了我们什么?
得出结论:知道看到贴有这样标志的地方都不能奔跑。
3、禁止攀爬标志
小兔继续走,来到了楼道,它又看到了什么标志?(禁止攀爬)这是什么标志?你是怎么知道是不能爬(禁止攀爬)?遇到看到这个标志应该怎么做?
得出结论:知道看到贴有这样标志的地方都不能攀爬。
二、理解禁止标志的涵义,找到其相同点。
1、刚才我们认识了三个标志,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兔走进学校看到了?说出后贴出标志.........我们来看看它们都小朋友们仔细看看折三个标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三个标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小结:这三个标志都是禁止标志,都是红色的,圆形的,中间画了一条斜线是告诉我们不能做图中的事情。
三、认识禁止触摸、禁止倚靠标志
除了这些安全标志,老师还有一些标志,小朋友们来看一看、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标志?表示什么意思?
依次出示禁止倚靠、禁止触摸的标志卡。
你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哪些地方是不能倚靠的?为什么XXX不能倚靠?
这是什么标志?(禁止触摸)你为什么说这是禁止触摸喃?哪些地方是不能触摸的?为什么?
四、贴安全标志:(每组六名幼儿共用一份材料随机六张安全标志卡)在教室贴上相应的安全标志(分组限时粘贴)
1、你们都认识了这些安全标志,知道了用途,请你们看看我们的教室里哪些地方需要这些安全标志呢?想一想。 2、将你自己手中的安全标志贴在合适的地方。(幼儿分组贴上安全标志)
3、幼儿介绍自己贴的安全标志。
你贴的是什么标志?把安全标志贴在这里是提醒大家什么?为什么要贴在这里?
4、小结:我们一定要按安全标志上的要求行动,才能让自己或者他人远离危险。
五、设计安全标志:(小朋友在床上禁止做什么事情)
班上有很多小朋友在午睡时总是做一些危险的事?午睡在床上那些危险的事情是不能做的?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这是什么?(出示禁止标志)请小朋友们画出你们认为在床上不能做的事。
1、教师命题激发幼儿参与设计的兴趣
2、幼儿设计安全标志
3、请小朋友介绍自己设计、制作的安全标志的内容和作用,并用简练的语言讲给大家听。
六、活动延伸:
幼儿找需要安全标志的地方悬挂上自己制作的安全标志,并继续探索相关的安全标志,尝试理解安全标志的含义。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从课上到课后的情况来看,课上孩子们兴趣浓厚,老师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带领着孩子在自由愉悦的氛围里学习,课上孩子积极回答问题,纷纷谈论着关于课堂的问题,找安全标志卡、贴安全标识卡更是意犹未尽。孩子们不仅观察到图片中的细节,也学到了一些安全标志作用,懂得了观察到标志我们应该怎么做,保护自己。但是从课堂的设问上我还是没有做到简洁明了,在“闪卡”游戏环节中,可让孩子扮演老师出示图卡其它幼儿猜,让孩子与孩子们互动。通过这个活动让我更懂得如何去根据孩子的喜好去设计适合的活动方案,让孩子们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提供的线索,感知和想象作品。
2、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3、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活动准备:
图片三幅、粉笔、圈圈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想象,帮助幼儿感知诗歌内容。
教师出示一个圆圈,然后提问:这是什么?它像什么?
2、初步熟悉诗歌内容
(1)出示玩具娃娃和圈圈导入课题。
提问:这个小朋友的名字叫圆圆,他呀爱画画,他画了些什么?
(2)教师朗诵诗歌,边朗诵边指着黑板上所画的东西。
提问:圆圆梦里的圈圈变成了什么呢?
3、教师带领幼儿分段理解诗歌。
(1)欣赏第一自然段:
提问:圆圆爱干什么?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说大圈像太阳小圈像雨点?
(2)欣赏第二自然段:
提问:晚上谁睡着了?谁很想圆圆?圈圈是怎么滚进圆圆的梦里面?圈圈怎么逗圆圆?
(3)欣赏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圆圆醒了,圈圈就怎么样了?变成了什么?躲在哪儿?
4、教师完整地朗诵诗歌。
5、幼儿尝试和教师一起边看边学习朗诵诗歌。
6、请幼儿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7、请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诵诗歌。
8、请幼儿想象:圈圈还会变成什么?会怎么逗圆圆?
教师和幼儿一起整理,学习仿编诗歌。
活动延伸:
请幼儿画出自己的梦并相互说说,继续仿编。
教学反思:
课的前半部分,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能根据我的引导很快地就熟悉了“圆圆和圈圈”的诗歌内容。
接下来就是学习诗歌和仿编诗歌了,很遗憾,这两方面都没有达到我预想的效果。
小百科:“ 圆圈 ”一词意思是指:圆形的圈。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了解安全知识远离危险,
活动目标
1、有初步的安全意识,认识并了解标志含义和作用, 热爱生活关心身边事物。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3、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标志,理解标志意义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彩色笔若干、安全标志图片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兔宝宝回家》--兔宝宝在路中看到很多标志,全部认出标志才能安全到家。
二、 看图说话:
1、教师逐一展示安全标志,大声说出名称和意义。
2、提问,通过图形对比,幼儿较容易识别图标并说出名称。
3、标志溢出多:在幼稚指导下幼儿说一说标志会出现在那些地方。
三、 标志回家: 幼师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找出潜在的安全场所,贴上标志提醒幼儿远离这些地方。
动手动脑: 引导幼儿在操作材料中给标志涂上醒目颜色,并展示和说出自己的标志含义。
四、 教师做结束语,小小标志益处多 注意安全真快乐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幼儿的看法和想象,教师与幼儿配合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因人施教,根据不同幼儿接受能力程度安排不同程度的问题。在游戏和问答过程中加深学习知识,并应给幼儿足够空间去发挥去想象,用自己的方法记住标志和其含义。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用较完整的语句回答问题。
2.体验颜色真奇妙的乐趣。
3.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4.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课件、眼镜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兴趣
师:今天早上,老师接到一个电话,河马老师说森林里正在举行一场争夺冠军的比赛,什么叫冠军?
(二)倾听故事,理解内容
1.欣赏故事第一段。
师:森林学校要举行一场怎样的比赛?
怎样才能当上冠军?
如果你去参加比赛,会带什么呢?
2.欣赏故事第二段。
师:故事里有谁去参加比赛?(要求幼儿用完整话学说)
其实,故事里还有一样小动物也想去,我们看看是谁?
3.欣赏故事第三段。
师:谁当上了冠军?
小猴为什么会当上冠军呢?
那样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边想一遍听故事。
4.师完整讲述故事。
师:小猴到底带了一样什么东西呢?(先商量再交流)
(三)幼儿戴上眼镜,体验颜色奇妙的乐趣
1.请幼儿戴上眼镜看周围的事物。
师:刚才老师用红色的眼镜看到了红色的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幼儿学说:我用红色眼镜 了红色的XX)
师:为什么有了这个眼镜,我们看到的东西都变成红色的呢?
2.延伸:师出示蓝色镜片的眼镜,让幼儿继续探索尝试。
专家点评:
1.本次活动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用简单的眼镜做教具,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2.在幼儿戴上眼镜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让每个幼儿都有说的机会,让给他们充分的说的时间,以较好的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如果能让幼儿戴上眼镜再完整倾听一遍故事的话,这样幼儿的感受就会更深。
附故事:
动物学校的河马老师说:“下星期一,每个人都要带一样‘红色’的东西来学校。谁带来的东西最有趣,老师就送他一只红色的大气球当礼物。”? 哇!每个小朋友都很高兴。如果当上“红色冠军”,一定很神气!
小朋友们开始睁大眼睛寻找“红色”的东西。
小猪在苹果树上,摘了一个红透的大苹果,又红又圆,闻起来也很香。
小老虎请妈妈帮他缝了一件很帅的红斗篷,又暖和又舒服。
小青蛙在池塘里游来游去,请小红鱼陪他上幼儿园。小红鱼和小青蛙是好朋友,就答应了小青蛙。
小鸟采了一朵刚刚盛开的红玫瑰。红玫瑰上两三滴露珠,在太阳下看起来,好像滚来滚去的小珍珠。
小猴子想找一样特别的.“红色”东西。他在家里东翻西翻,在爸爸的抽屉里发现了一张红色的透明纸。小猴子很好奇,放在眼前一看……哇!怎么所有的东西都变成红色的了?红色的墙壁,红色的桌子和椅子,连刚刚进门的爸爸都变成红色了。
小猴子很高兴,请爸爸把这张神奇的红色透明纸送给自己。他还请爸爸帮忙,用这张纸做了一幅眼镜。
星期一到了,河马老师请大家把“红色”的东西展示出来,有红苹果、红斗篷、小红鱼、红玫瑰,还有一副奇怪的眼镜。
小猴子请同学和老师戴上眼镜,大家都吓了一跳:“怎么整个森林都变成了红色的了?”
结果,小猴子当上“红色冠军”,他高兴地拿着红气球回家了。
中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有兴趣地学习新童谣。
2、练习胸前交叉拉手和迅速蹲下的动作,训练反应能力。
3、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通过多媒体、图片等各种渠道掌握了有关蜘蛛如何分泌细丝,结网及扑捉昆虫过程等有关知识
2、物质准备:音乐、蜘蛛网(用毛线在废旧蛋糕泡沫垫按蜘蛛网的经纬线编织)、蜘蛛图片,苍蝇、飞蛾、蚊子图片及头饰各一
活动过程:
一、顺序提问,引发幼儿逐步熟悉儿歌
1、以“小客人来了”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小客人,是谁呀?(出示图片蜘蛛)大家一起跟它打打招呼吧!”
“你们知道蜘蛛吃什么吗?喜欢吃哪些虫子呢?”(出示图片苍蝇、飞蛾、蚊子)“蜘蛛有一个很大的本领,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幼儿回答)师小结:它不仅能吐丝,而且把吐出来的丝织成一张蜘蛛网。织网可是蜘蛛最大的本领了,它织张大大的网,把苍蝇,飞蛾,蚊子统统网住,然后美美地当点心吃呢。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重点。
“蜘蛛是怎样捕捉苍蝇、飞蛾、蚊子的吗?蜘蛛不会飞,为什么能织网呢?”(幼儿积极讨论)师小结:蜘蛛不会飞,但是可以象小朋友荡秋千一样荡来荡去,所以可以荡到另一端去。蜘蛛就这样来来回回、荡来荡去地粘丝,网就架起来了。
3、教师出示废旧蛋糕泡沫垫的蜘蛛网,学习重点“荡来荡去打秋千”。
“现在这只小蜘蛛就要在这张蜘蛛网上织网啦,小朋友看看它是怎么织的,大家一起说荡来荡去打秋千。”
(教师根据童谣的重难点,多层次、多形式地引导幼儿主动的发现学习,创设一个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发展了幼儿语言,使幼儿体验其中的快乐、趣味。)
二、教师示范朗读童谣,幼儿欣赏感知
1、朗读后提问:
(1)“你听到这首童谣里小蜘蛛是怎么织网的呢?”(启发幼儿用儿歌中的句子回答)
(2)“童谣里的`第一句说小蜘蛛牵什么呢?”解释“牵银线”(蜘蛛丝被太阳光照得一闪一闪的,象银子一样发亮)
2、幼儿跟念,尝试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朗读童谣。
(童谣句子较短,而且有节奏,配合上幼儿的拍手节奏使之语言韵律更明朗、生动活泼,引起幼儿的美感、愉悦感,使教得生动,学得有趣。)
三、以表演的方式朗读,复习巩固童谣
1、教师和幼儿一起边念童谣,边示范并练习胸前交叉拉手的动作。
“小朋友们真棒!现在老师是蜘蛛妈妈,你们是蜘蛛宝宝,妈妈要教你们另一种织网的本领。你们双手在胸前交叉,并且和旁边小朋友手拉手,这样就织成了一个又大又牢的网了,同时大家一起朗读童谣。”
2、“蜘蛛宝宝们真聪明,已经学会了织网的本领了,今天妈妈带你们出去玩,高兴吗?那我们排好队手拉手出发吧!每队的小队长要带好自己的同伴,跟紧妈妈,别走散了。”
3、《郊游》的音乐起,幼儿跟着教师边唱歌边做动作走到操场。
(童谣配合肢体动作,不但增加趣味性,同时又练习胸前交叉的动作,解决了体育游戏的动作要领,给幼儿动手、动脑、动口操作表现的机会,满足幼儿好动、好胜、好表现的心理。)
四、户外体育游戏“小蜘蛛”
1、幼儿热身操做预备动作。
“宝宝们,我们来到了草地上了,现在跟妈妈一起跳跳热身操吧!”(音乐伴奏)
2、教师介绍游戏玩法:游戏开始前,幼儿两手臂在胸前交叉,互相手拉手,围成圆圈织成了一个又大又牢的“网”,边走边念童谣。扮演“苍蝇、蚊子”的幼儿不停地在“网”中飞进飞出,当童谣念完幼儿马上蹲在地上不动,表示“网”已经织好,扮演“苍蝇、蚊子”在童谣停止以前寻找机会迅速钻出圈外,否则就输了。
3、请部分幼儿(10人左右)扮演“蜘蛛宝宝”,1个幼儿扮演“苍蝇”示范游戏。
“妈妈先请几个宝宝来织网,再请一个小朋友当苍蝇,当念完童谣的最后一句时,蜘蛛宝宝们就蹲在地上不动,表示网已经织好了。”
4、被抓住的“苍蝇”在下一轮游戏与“小蜘蛛” 互换角色,继续游戏。
5、再请2个幼儿扮演“飞蛾,蚊子”,剩下的幼儿扮演“蜘蛛宝宝”,组成一个大圈,围住小圈,成为双圈,增加游戏难度。
“宝宝们,织网是我们蜘蛛最大的本领了。让我们再来织个又大又牢的网,把苍蝇,飞蛾,蚊子都网起来吃光好吗?
(游戏是孩子最好的伴侣,在轻松自由的游戏中渗透童谣教学活动,在无拘无束的游戏中巩固学到的童谣内容,幼儿玩的兴趣更浓,激情更高,同时提高了动作的一致性及合作能力。)
附儿歌:《小蜘蛛》
小蜘蛛,牵银线,荡来荡去打秋千。
忙白天忙夜晚,织出一个大网篮,网苍蝇,网飞蛾,网只蚊子当晚餐。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15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的教案04-06
(精选)中班教案09-25
中班教案12-19
中班教案12-19
中班教案12-19
中班教案12-19
中班教案12-19
中班教案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