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草地夜行教案

草地夜行教案

时间:2024-04-10 07:05:5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草地夜行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草地夜行教案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草地夜行教案

草地夜行教案 1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设想

  《草地夜行》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时候,一位老红军为了帮助一名小战士过草地而壮烈牺牲的故事,赞扬了老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它既是一篇感人的记事写人的文章,又是一篇与阅读指导——《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相配合的重点讲读课文。通过本文教学,既要使学生受到一些必要的语文能力的训练,也要使学生受到英雄崇高精神的强烈感染和深刻的教育。如何更好地进行本文的教学呢?有如下设想:

  (一)“文”“道”统一,知能结合。

  “文”与“道”是辩证统一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谈到阅读教学时说:“由语言文字而深明其内容,且有裨于思想之提高,品德之修养。”语文教学的过程是由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由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在阅读中,学生只有通过语言文字的中介,才能感受到教材的思想性,因此在教学时,既不能离“文”讲“道”,架空分析,也不能弃“道”讲“文”,单授知识。而要将语言文字的训练,句段篇章的学习与思想教育紧密和谐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中。扎实地抓好重点的词、句、段的教学,认真地落实必要的语言训练,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中既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也要善于挖掘潜在的训练因素,并将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学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扎实的训练,学习认识、排比句和复句是本学期一项双基训练内容,前边的学习已使学生有了一些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在本课教学中可结合学习内容进行此项训练。

  (二)以学为主,以读为本。

  学生是学习的能动主体,语文教学的主旨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自学能力。多种形式的读书,是实现阅读教学目的的手段和途径。

  1、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①保证自学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有足够的时间发表见解。

  ②提供自学的情境:a、运用“画批法”:重点段落让学生边默读、边画批、边思考,抓住重点词句细心体味。b、实行讨论法:在自学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各自的认识、体会理解,彼此启发、共同提高。

  ③指导自学实践,学生自学前提出自学的范围,要求和方式方法,自学后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理解有误或不深、不透的地方给予指点。

  ④尊重自学的成果: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鼓励学生质疑与解疑;鼓励学生的`独到见解和相互争辩,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意见,多从正面给予扶植、指点。

  2、以“读”贯始终。

  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需要反复读才能体会。要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来掌握语言文字,提高阅读能力;理解思想内容,受到感染教育。

  ①默读深思:带着思考的问题有目的的读,读懂文字,理解内容,体会含义。

  ②诵读抒情,把理解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读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加强情感体验。

  ③研读探意:有的段落含义较多,不易一次读懂,可分次研读,读一遍理解一个意思,步步深化。

  重点的地方细读:例如老红军帮助小红军赶路一段。

  关键的地方精读:例如老红军牺牲时一段,对其语言、动作要“咬文嚼字”,深入体味。

  难懂的地方多读:例如课文最后一段。

  默读第一、二段。

  自由读,小声读,个别读第二段,自学讨论时采取边议边读。

  感情朗读最后两节。

  分角色读:全文。一人读老红军的语言,一人读“我”叙述的部分,最后两节全班齐读。

  (三)围绕课题,组织教学。

  1、以“文”释“题”。

  由词语练习导出句子,再由句子引出课题。

  从题目入手,先解题再学文是一般的常规作法。我考虑①书后作业有一题是“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草地和夜景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做这个题,一是要找准,二是要体会作用。而“作用”,不单要使学生明白是对实际环境和景物的描绘,还要使学生懂得在文章中又是为刻画人物思想品质服务的。(这后一个正是应体会的在文章中的作用)。如果把这些都放在读课中去完成,一费时,二冲淡情感,三一并解决不能突出景物描写的真正作用。根据这些缘由,采取分步进行。在检查预习的时候,找出描写草地与夜景的句子,理解字面的意思。这样既明确哪些是描写草地与夜景的句子,又清楚了它写出了草地的宽广无边,夜的漆黑,路途的遥远,难走和危险,而把景物描写的作用放到讲读中去体会,有助于使学生更好地受到人物崇高精神的感染。②由“行”的动作到人物,再到按不同人物的活动分段。

  由文到题的作法可一举三得:一是巧妙解决课后作业。二是由文悟题,使学生体会题目与文章的内在联系,以及题目定得精当;三是将解题与分段紧密衔接。

  2、扣题分段。

  课文以“行”为线索,先写小红军掉队了,一个人赶路;再写老红军奉军部之命返回草地,找到小红军帮助他赶路,不幸陷进泥潭光荣牺牲,最后写小红军在老红军崇高精神的鼓舞下,继续赶路。文章脉络清晰,层次条理,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也是按照不同人物的活动,可依据“一人行”——“两人行”——“一人行”将文章分为三段。

  这样比分四段有两点好处:一是降低分段难度,节省分段时间,学生也易于接受,有了分歧也比较好统一认识。二是使老红军对小红军由寻找到帮助,到舍己救人的一系列活动完整地在一个段落里,使“情”线不断,教与学一气呵成。

  3、拨文点题。

  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读文章不仅要了解内容,还要领会内含的思想感情。每学完一段,引导学生围绕“行”字,总结归纳阅读所得。例如第一段可归纳为“艰难地行”,虽艰难但又坚持行,感受小红军顽强的毅力;第二段可概括为“帮助行”,感受老红军舍己救人的崇高品德;第三段归纳为“坚定地行”,感受小红军化悲痛为力量,继续革命的意志。这样由“文”线“一人行——两人行——一人行”,导出“情”线“艰难行——帮助行——坚定行”,使学生的认识由“文”到“情”到“理”,不断深化,训练了逻辑思维能力。

  (四)景物描写,烘托中心。

  课文中有三处景物描写,文字都很简洁,但对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

  1、“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这一段简洁的描写,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背景、环境,还隐含着两个意思:一是小红军掉队了,老红军是重返草地来寻找小红军的;二是行军是极其艰难的,路遥远而难走。

  2、“天空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这段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对表现人物思想品质起了重要的衬托作用。夜幕降临,雨又骤然而至,给两位红军战士增添了更大的困难,使本来“稀烂的路”更泥泞难走;“一步一滑”使“到处是泥潭”的草地,更步步危险;黑暗,看不见路,随时可能陷下去,已是饥饿难忍、疲惫不堪的老红军毅然决然地背着小红军走,把困难危险全都一人承担,真是困难之中更显英雄本色,险境当中更见战友真情。在这种特殊的艰险环境中,老红军甘愿为革命为战友而牺牲自己的精神,得到充分体现。

  3、“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这里对风雨、黑暗的描写,一方面衬托了小红军为老红军的牺牲而无限悲痛的心情,另一方面暗示了小红军前面的路程困难更大,但老红军“要记住革命”的嘱咐鼓舞了他的斗志,因此也更衬托出小红军从老红军身上汲取了力量,继承老红军的遗志,增强了走出草地的信心,鼓起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更坚定地向着光明的陕北走去。

  (五)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1、教学的重点和突出重点的方法。

  教学的重点是课文第二大段。这一段主要写老红军帮助小红军赶路,不幸陷进泥潭,壮烈牺牲。集中地表现出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其间对老红军的动作,语言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有力地展现了老红军的高大形象,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突出重点的方法:

  ①“学”“导”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自学为基础,老师据情启发,引导。

  ②“点”“面”结合,在理解全段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领会。

  ③“读”“思”结合,“读”“议”结合。读中思考,边理解边讨论,理解后朗读,朗读中加深理解。

  ④“知”“能”结合,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在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

  2、教学的难点及突破难点的方法。

  课文最后一节写小红军记住老红军的话,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前走。结尾含蓄,耐人寻味,明写小红军,暗写老红军,学生的理解易停留在表面文意上。

  突破难点的方法:

  ①用“比较法”理解含义。a、结尾一段与开头一段对照阅读,使学生体会出环境更恶劣了,而小红军更坚强了。b、比较两处“要记住革命”在形式上的不同,理解第二次“要记住革命”已成为小红军的坚定信念。

  ②由“明线”导“暗线”,由“表”及“里”。引导学生探究小红军力量的源泉是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教育了他,鼓舞了他。

  ③反复朗读,逐步加深体会。

草地夜行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艰险,使学生受到红军战士无所畏惧,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的精神的感染。

  2.按事情的发展过程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情境,整体感知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从整体的角度对课文有一个认识,对理解课文内容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包括,回忆内容,理清层次。

  1导言:引入课文情境,2抓课题,理清层次。

  抓住课题的重点词“行”理清层次。(板书)一人行二人行一人行

  二理解课文情境,深入体会

  小红军一个人在稀烂的路上,疲惫,饥饿,艰难地行。这部分写出了道路的艰险,“我”的艰难,是故事的发生。采用默读,轻声读,指

  名读的办法使学生再现那小战士在草海艰难行走的画面。

  1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板书:稀烂的路一步一挨)

  2小战士目前的困难是什么?

  3这段的意思是什么?

  随着老红军的出场,这部分情节有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老红军千方百计地帮我赶路;老红军背我走,献出了生命。帮我行,老红军使用了三个办法,学生在读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往往

  是读得懂内容,体会不深,老师在引导学生找出老红军语言,动作后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办法使学生理解内容,体会老红军对我的帮助。

  1导言:就在“我”极度疲惫情况下,老红军来了。

  2抓外貌,体会老红军的同样饥饿疲惫。

  3抓“迎面”,体会同志情。

  4抓我与老红军之间的对话和老红军的动作,体会老红军千方百计地帮我。(分角色读)

  板书:激励行哄着行催我行帮我行背我行

  第二部分:老红军背我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部分是全文的高潮,也是最扣人心弦部分,老红军舍己救人的品质的表现。老红军在遇

  到危险那一瞬间心里考虑的是“我”,是革命。可是书中没有直接地表达出来,是通过他的话语,行动而展现的。因此带着学生品味老红军的

  语言,动作以及“我”的'心理是体会文章感情的关键。

  1引言:随着夜幕的降临,行军更加困难,我们不禁为他们捏了一把汗。发生了什么情况?

  2抓语言,体会老红军的心理。他的心里只是有“我”和革命。

  3抓动作,体会老红军舍己救人的品质。板书:顶甩

  4体会我的心理:朗读课文

  三落实训练点

  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意思是全文的训练点,通过概括段意,归纳内容实现,从中体会文章的主次。

  1各段的意思是什么?

  2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那些部分是次要的?

  四总结全文:

  五板书

草地夜行教案 3

  一、引入课文情境,整体感知

  1、导言:简单介绍红军长征,了解草地(沼泽地)引入课文情境。

  2、结合课题和课前预习,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抓住课题的重点词“行”,理清层次。

  二、理解课文情境,深入体会

  一人行(1、2自然段);

  1、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小战士目前的困难是什么?

  3、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你认为他能不能走出草地?

  一人行(19自然段);

  1、体会现在是一幅什么画面?

  2、刮风、下雨,他的困难增加了,可是现在,你认为他能不能走出草地?为什么?

  与第一部分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矛盾引出是什么使同样条件下小红军有了如此大的变化。

  二人行(3—18自然段);

  1、导言:就在“我”极度疲惫情况下,老红军来了。他是“迎面”而来的,说明什么?

  2、这个一个什么样的老红军?抓外貌,体会老红军的同样饥饿疲惫。

  3、在老红军和“我”的二人行中,面对饥饿疲惫已经不想再走的“我”,老红军都是用了什么方法促使我前进?

  抓我与老红军之间的对话和老红军的动作,体会老红军千方百计地帮我。(激励行—哄着行—催我行—背我行)

  4、过渡,进入;

  我一开始的“一步一挨”变成现在老红军的“一步一滑”,你感受到了什么?老红军背着小红军,他们俩个人一起向前走,可为什么后来又变成了一人行?

  5、面对生与死的瞬间,老红军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抓语言,体会老红军的心理。他的心里只是有“我”和革命。

  抓动作,体会老红军舍己救人的品质。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品质。

  6、体会我的心理(第18自然段):朗读课文

  7、现在,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是什么使小红军发生了那样巨大的变化。

  理解光明大路:这里的."光明大路"具有象征意义的,是小红军受到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感染后,对革命充满了信心,觉得前途一片光明,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配乐朗读第19自然段。

  三、升华体会

  1、老红军就这样死了,在文中,作者没有运用“死”字,在课文中找出含有“死”意思的词语和所在的句子,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

  2、如果我们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去缅怀英雄,你会对英雄说些什么呢?可以是一句赞美的话、一首缅怀的诗、一封怀念的信。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正是无数个像老红军这样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战士,才使我们的队伍坚不可摧;也正是有了无数个像老红军这样的无名的英雄,抛头,洒热血,才使我们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相信文中迈开大步的小红军必定会成为那样舍己为人的老红军,更希望同学们能努力学习,将来为建设祖国出力,这样才不辜负养育我们的祖国。

草地夜行教案 4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

  A从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故事发生的地点是xx

  B故事发生的时间是xx

  C“行”指什么xx

  师:什么人在草地夜行?夜晚在草地行走会碰到哪些困难?

  (二)读通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2、根据课后练习给课文分段。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读了课文,我获得的信息和解决的问题。

  (三)提出突破口。

  1、找出课文开头和结尾的有关句子,出示在黑板上进行比较。

  2、学习课文第1段,第5段。

  (1)读读第1段。找找“我”在行军中,遇到的困难。

  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一直伸向远方。——遥远

  干粮早就吃光了,皮带也煮着吃了。空着肚子。——饥饿

  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掉队

  稀烂的泥路。——难走

  拖着僵硬一步一挨像一座山似的喘不过气来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疲劳

  (2)读读第5段。说说第1段中遇到的困难在第5段中是否依然存在?还出现了哪些新的困难?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

  (3)困难重重,为什么“我”会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前走了呢?

  3、有感情的朗读第1段、第5段。

  4、概括这两段的段意,写在课后练习题1中。

  (四)假如小红军没有遇上老红军将会怎么样?

  生1:也许会再也不想走,因为饥饿和疲劳可能会摧垮他的意志,使他丧失继续赶路的.信心和勇气

  生2:也许会躺在这稀泥地上,再也起不来,因为他不仅有这种想法,而且确确实实已支持不住了

  生3:也许会饿死在这草地上

  生4:也许会一不小心陷进泥潭,就此牺牲

  过渡:分明是在茫茫无边的草地上,分明是在风雨交加的漆黑之夜,怎么会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呢?“仿佛”是“好像”的意思,不是真的。这里的“光明之路”具有象征意义,它不是实指,实虚指。象征了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实际老红军的精神和人格在闪光。

【草地夜行教案 】相关文章:

《金色的草地》教案08-01

金色的草地教案02-17

《金色的草地》的教案08-27

小草地教案11-25

金色的草地优秀教案03-05

小班教案《草地舞》06-24

青草地教案03-26

《金色的草地》教案优秀06-03

小班教案热闹的草地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