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诗教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诗教案

时间:2024-04-22 07:24:0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诗教案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诗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诗教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诗教案1

  【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背诵,感知诗意。(重点)

  2.学生品味,感悟诗情。(重、难点)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

  2.品读,赏析,感悟。

  3.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理解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一、课前推诗,启迪诗心

  (一)学生说诗

  (二)教师评诗

  二、知人论世,走近诗人

  (一)诗人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西域碎叶城(吉尔吉斯斯坦),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音律和谐,意境奇妙。写月名,捉月死。

  学过诗作:《古朗月行》(前四句)、《静夜思》、《赠汪伦》、《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名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二)背景解说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诗家天子”,与李白并称“七绝圣手”;学过《芙蓉楼送辛渐》、“唐人七绝压卷之作”《出塞》)被贬夜郎而作。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有密切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其性格与李白傲岸不羁较为相似,因“不护细行”而被谤贬龙标尉。李白此时正在扬州,听此不幸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慰藉。

  三、披文入情,感悟诗情

  (一)朗读试背:听读、齐读。(节奏、平仄、押韵)

  (二)感知意象:杨花、子规、明月。

  (三)品悟感情:忧伤、同情、牵挂、安慰。

  四、深入品味,鉴赏诗美

  (一)语言美:自然流畅,生动形象。

  (二)韵律美:平仄谐调,押韵清晰。

  (三)意象美:情景交融,寄托深沉。

  (四)情感美:真挚淳朴,深切感人。

  五、布置作业,拓展诗境

  1.默写这首诗。

  2.查找“月亮”或“友情”的`古诗并标上平仄。

  3.探究“龙标”、“五溪”、“夜郎”的变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诗教案2

  1、知人世:背景、作者。

  2、诵读诗:学会诵读,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3、赏析诗: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体会情景交融、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品读背诵全诗,体会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待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事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到王昌龄遭遇以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二、作者简介: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

  三、背景介绍: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四、标题解说: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在这遥远的地方写下这首诗寄给他。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五、听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六、感悟诗意,鉴赏意象

  树上杨花落尽,杜鹃鸟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渡过五条溪水。

  我把这颗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被贬的偏远之地夜郎以西。

  诗中写的景物有哪些?这些景物有何内涵?

  杨花、子规、明月

  “杨花”即柳絮,有漂泊无定之意。

  “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明月”代表思念,自古以来就有遥寄相思之意。

  七、品诗欣赏

  1、写杨花,子规的啼鸣这两个意象的作用是什么?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2、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3、写景的目的:

  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景是为下面那两句为抒情铺垫。

  4、本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有声有色视听结合动静结合

  八、合作学习

  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愁1、对朋友远行的担忧;

  2、对社会的愤慨不平;

  3、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4、对朋友遭贬的同情。

  九、写法探究

  作者为什么把“愁心”寄与“明月”?

  作者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自己和朋友都可看见她,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他法。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成为了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拟人),她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了辽远的夜郎之西。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所有这些,真切地传达出作者得知友人遭贬后的心灵震撼以及由此而引发出来的强烈的主观感情。同时诗人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想象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十、板书总结

  写景叙事:扬花子规闻道过五溪

  抒情:愁心明月轻风直

  主题: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十一、课外知识拓展延伸

  你还记得哪些关于明月的诗?(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张九龄《望月怀远》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柳永《雨霖铃》李白《古朗月行》《把酒问月》《月下独酌》

  十二、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调动你的联想和想象写一段描写月亮的文字,其中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诗教案3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熟读、背诵

  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学习

  一、出示目标

  自学指导

  1、朗读

  2、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王昌龄、左迁、龙标、寄

  3、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很多,为什么李白独选“子规啼”来入诗呢?子归鸟叫声凄凉,有“不如归去”之意,古人用来作为悲情之鸟,李白用“子规啼”表示对朋友悲惨命运的忧虑,对朋友的挽留不舍之情。 。

  4、王昌龄被贬龙标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暮春从“杨花落尽子规啼”可以看出,“杨花落尽”是暮春的景象,“子规啼”是暮春的气象。

  5、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

  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6、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7、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寄

  8、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9、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示例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10、当得知好友被贬到荒凉僻远之地、旅途艰辛,假如你是李白,会有怎样的感情?

  二、合作交流

  三、协同展示,展示交流结果。

  四、抽查清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b)( c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_,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____季节的一种_____气氛。

  答案:(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前一问2分,后两问各1分。

  3、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答:(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2分

  4、李白有很多写友情的诗作,请你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并指明是写给哪个友人的。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给汪伦。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别孟浩然明是写给哪个友人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诗教案4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感情。

  3、学习诗歌借景抒情的写法。

  一、导入:回顾有关写“月”的古诗。

  二、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年),生于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三、背景链接:王昌龄早年家贫,不惑之年才中进士,开始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任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后来因事贬至岭南,一生遭遇坎坷。王昌龄天宝年间被贬到龙标尉,与其交情深厚的李白当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慰藉远方的友人。

  四、多次朗读,理解诗歌。

  1、初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二读诗歌,解读诗意。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一路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陪着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3、三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描写了“杨花”和“子规”。写“杨花”且是“落尽”是点明了时令是“暮春”,“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又因为“杨花”是漂泊无定的,表现了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2)该诗中哪一句点明了主旨?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主旨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心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很能打动人心,得益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选择一个角度,联系诗歌内容略作分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作者把明月人格化了,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还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富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

  4、再读诗歌,归纳小结。

  这首诗中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杨花、子规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五、板书设计

  景:杨花落尽子规啼鸣哀切、凄惨

  情景交融

  情:寄情明月随风相伴同情、关切

  六、拓展延伸:积累李白借月抒怀的诗歌

  1、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怨》

  2、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秋浦歌(十三)》

  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

  4、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

  七、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此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诗教案5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诗。

  2、理解诗的内容,学习本诗情景交融、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3、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情景交融、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一、导入

  星河耿耿,银汉迢迢。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徜徉在这座文学珍宝馆,我们目不暇接,我们留连忘返。在这里,我们与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名流巨匠擦肩而过:今天迎面走来的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笑傲红尘的李白。

  游戏看图猜诗歌。猜出诗歌并朗读。

  通过这些诗歌,我们了解到李白是一个热情奔放、想象丰富、重情重义的人。今天,我们将走进他的另一首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又具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预习与交流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2、背景链接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三、初读诗题,初晓诗情

  1、学生读诗题,联系课下注释,解释题目意思,并划分题目朗读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简要说说李白写下这个诗题的时候,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四、初读诗歌,寻找诗眼

  (一)朗读诗歌

  1、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全班齐读。

  (二)初步理解诗歌,读懂诗眼

  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暮春时节,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一路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亮的月亮,希望它陪着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2、寻找“诗眼”

  从诗歌中选一个词作此诗的“诗眼”(愁心)

  五、再读诗歌,读懂诗眼。小组讨论

  1、诗人借助哪些景物来表现“愁心”?描写了“杨花”和“子规”。写“落尽的杨花”,点明了时令是“暮春”。“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又因为“杨花”是漂泊无定的,表现了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这表达了李白对朋友被贬谪的悲痛,心里在滴血一般。

  2、诗人因为什么事情而“愁”呢?“闻道龙标过五溪”。“闻道”表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已见。

  3、诗人的愁心托付与谁了呢?为什么?

  明确:“明月”

  因为:(1)明月给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莹润泽,象征着亲情、友情的纯洁。

  (2)明月是圆的`,象征团圆,引人深思。

  (3)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

  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六、名句赏析

  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1)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七、小结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八、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诗教案】相关文章: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07-2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一等奖12-15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小升初语文考试古诗赏析03-26

纸船寄母亲教案03-05

《纸船 寄母亲》教案03-3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06-07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06-15

《春夜洛城闻笛》的教案11-22

李商隐《夜雨寄北》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