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大全【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汉语拼音大写字母表,辨析形近字,练习词语归类,认识排比句。
2.阅读短文,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3.把排列错乱的几段话重新整理成一篇条理清楚的文章。
4.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练习作文。
二、教具准备
1.抄写“字·词·句”部分第三题的小黑板。
2.供讲评用学生作文三篇,用大字抄写。
三、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任务。
这节课学习“字·词·句”部分的四道题。
二、学生自己练习第一、二题(在课本上答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讨论第一、二题。
1.讨论第一题。
(1)指名说说是怎样按字母表排列的。
(2)集体朗读字母表。
2.讨论第二题。
指名说说每组字音、形、义的异同,说说自己组的词语,其他同学加以补充或纠正。
四、练习第三题。
1.挂出小黑板,指名读题,明确练习要求。
2.学生自练,试着画出不是同类的词语。请一名学生在小黑板上画。
3.指名说说画掉的是哪个词,为什么画掉这个词。有画错的讨论纠正。(第一行画去“西瓜”,第二行画去“自行车”,第三行画去“鲸鱼”,第四行画去“照相机”。)
五、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这种句子有什么特点。(特点是接连用上好几个相类似的语句,更加强调要表达的意思。)
3.从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几个类似的句子读一读。(如:《卢沟桥的狮子》中的“有的小狮子……有的小狮子……有的小狮子……”)
六、布置作业。
1.订正做错的题目。
2.预习“阅读”练习。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任务。
这节课进行“阅读”练习,还要完成“作文”的第一题。
二、进行“阅读”练习。
1.提出自学要求:读读短文,弄懂故事的内容,再想想“囊萤”和“映雪”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1)请两三名学生朗读短文,每人读一遍,要读得正确流利。
(2)说说这两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说明车胤和孙康非常好学,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坚持学习。)
(3)我们应该怎样向车胤和孙康学习?(要学习他们勤奋刻苦的精神,而不是学习他们的具体做法。他们的做法会伤害眼睛。我们既要认真学习,又要注意保护视力。)
三、练习整理排列错乱的几段话。
1.明确要求,交代练习方法:读懂每一段话,想想应该怎样排列才能把事情说清楚,然后按照正确的排列次序,在每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2.学生自己练习。
3.讨论交流。
(1)指名说说应该怎样排列。(排列顺序应为:4 2 5 3 1)
(2)指名按排列的顺序朗读短文。
四、布置作业。
1.朗读短文。
2.预习作文要求,想想下次作文写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作文”练习题目。
二、讨论作文要求。
1.这次作文要求写什么内容?(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
2.作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要用一两件事写出这个人的特点,写出自己为什么敬佩他。)
三、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谁?想到了他的哪些事情?(请几位学生谈谈。)
四、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第四课时
学生继续.写作。教师对先完成的学生进行面批,指导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第五课时
一、作文交流。
1.教师概述这次作文的特点。(着重表扬内容丰富、具体,写出了自己所敬佩的人的'特点的作文。对.写作文有进步的也要热情鼓励。)
2.请几名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选择写不同的人,写出不同特点的作文。有的读全篇,有的读片断。读后酌情评议,主要评议写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
二、重点讲评。
1.贴出抄写好的三篇作文,让学生阅读比较,哪一篇写得最好,好在哪里;三篇作文中还有哪些需要修改的地方。
2.讨论哪篇作文写得好。(重点放在读了以后能知道为什么敬佩他。)
3.讨论哪些地方需要修改。(重点放在看不出为什么敬佩他,也可以是条理不清楚、语句不通顺的问题。)
三、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第五课时在本次作文后的一周内安排。)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复习本单元学习的笔顺规则
2、 观察两组形声字,了解“单人旁”和“三点水”的意义。
3、会照样子仿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自学提纲:
(一)出示自学提纲:
1、描红,注意笔顺规则。
2、观察两组字,你发现了什么?你还能找到几个这样的字吗?
3、读一读例句和词组,照样子说一说。
(二)依据自学提纲学习。
二、自学检测
1、提纲1、2。
2、指名交流,集体讲评。
三、师生共探
照样子填一填:
1、读一读例句:说不完 指名交流; 试着填填。
2、例句:我家住在 。 指名交流; 试着填填。
3、读一读例句:船上有位 。 指名交流; 试着填填。
四、达标训练
1、 不 不
2、 住在 。
3、 有位 。 有 。
五、堂清检测
1、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单人旁:
三点水:
1、 填一填
(1)、 不 不
(2)、 住在 。
(3)、 有位 。 有 。
日清对象:
日清结果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读大海,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2、鼓励学生向大海提问,培养好问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 自读《大海》
1、 读《大海》,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2、全班交流生字认读。
3、齐读,自读。
4、想想:大海里都有什么?结合课文回答。
二、向大海提问。
1、读一读,书中的问题,你还知道大海里有什么?
2、采用“大海,大海,我问你,你……”的方式向大海提问。
3、全班交流。
三、金钥匙
1、读一读,你明白了什么?
2、识字方法总结:拼音识字,听读识字,结合上下文猜字……
四、堂清检测
1、向大海提问:大海,大海,我问你,你 ?
2、为爸爸妈妈读《大海》。(选做题)
日清对象:
日清结果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把握全文总起分论的结构特点;
2、学习作者将整体评价与细部揣摩相结合的鉴赏方法;
3、体会朱自清后期散文“于朴素中造新意,于平淡中见神奇”的艺术风格。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目的之2难点:目的之3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步骤安排
一、导入:
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散文评论。它评论的对象不是某一篇散文,而是朱自清不同时期的有代表性的多篇散文。这种评论方式,为我们提供了鉴赏名家著作的独特范例。
也正是这种特点,决定了文章中有大量的引述。但我们阅读时,却不会有一点冗赘烦琐的感觉,因为作者把巧妙的引述和精辟、独到的艺术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文中多处引述,使我们有机会领略朱自清散文精湛的文笔;作者中肯的评价,又使我们能学到叙议结合、评析结合、加强评论的情感色彩的评论手法。
文章采用的是总起分论的结构:先提出评论的中心,然后对朱自清散文的不同特点分别进行评论。那么,文章评论的中心是什么?朱自清的散文有哪些不同特点呢?
二、阅读明确:
评论中心:他的文章严谨不苟,虽然着意锤炼文字,但风格平易自然。并能于朴素之中立新意,造新语,于平淡之中见神奇。
不同特点:(一)风格朴素自然;新鲜的意境,新鲜的用语,富有诗意,也富有风趣。
(二)语言准确自然
三、学习体会
作者评论朱自清散文的鉴赏方法是将整体评价与细部揣摩相结合,那么
1、作者是怎样整体评价朱自清散文的?(细读第一段)
明确:从作家的地位,写作态度,散文风格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先总的评价了朱自清后期散文的风格特点,肯定了他的散文在写作技巧上的.借鉴价值。
2、文章是怎样过渡到对其“朴素自然”风格的进一步分析评价的?
明确:以一句“朴素自然的文章不象大红大绿那么显眼,它的好处要细心玩味才能觉察到,粗心的读者往往是发现不了的”过渡引出的。
3、文章是怎样评价分析其散文朴素自然的?又是如何揣摩的?
明确:评如过渡句所说,课文又引述了《威尼斯》和《经典常谈》的两段文字为例,细加分析揣摩评议。如何揣摩的,学生阅读相关段落体会。
4、课文对“新鲜的意境,新鲜的用语,富有诗意,也富有风趣”又是怎样分析,如何赞美的?
明确:以“朴素自然可不等于平板”过渡,并以《松堂游记》的两段和《欧游杂记》里的两段文字为例,赞其匠心,精彩,诗意风趣,还善于把静态的东西写成动态的东西。如何分析赞美?朗读相关段落。
5、作者怎样评价他的语言的?
明确:作者谈论没有就风格谈风格,而是明确指出“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他的整个风格跟语言有密切的关系”。并以《欧游杂记》里的文字为例,没做繁复的分析,特别注意调动读者已有的认知经验,只是点到即止。
四、明确总结
结构特点:总起分论。
鉴赏方法:整体评价与细部揣摩结合,先整体评价,后细部揣摩。整体评价多方着眼,肯定价值,细部揣摩自然过渡,注意联系。
朱氏散文:于朴素中造新意,于平淡中见神奇。
板书设计:
评论中心:于朴素之中立新意,造新语,于平淡之中见神奇。
不同特点:
(一)风格
1、朴素自然:《威尼斯》《经典常谈》
2、新鲜的意境,新鲜的用语,富有诗意,也富有风趣:
《松堂游记》《欧游杂记》善将静态东西写成动态
(二)语言
准确自然《欧游杂记》
五、写作练习
在领会课文观点的基础上,重读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六段,就其中的一个艺术特点细心玩味,写一段二三百字的评论文章。
荷塘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锝出。树梢上隐隐约约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语文教案 篇4
“一起做游戏”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一起做游戏”。教材利用主题图小朋友熟悉的贴鼻子游戏引发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亲自参与游戏,让他们观察游戏的过程,感受到游戏多么有趣,激发他们把自己做过的游戏介绍给同学,同时向别人学习做游戏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在做游戏中产生口语交际的愿望。
2.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能大方、简单地说出游戏的过程,有趣的地方和心理感受。(重点)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互相交流,学习询问。(难点)
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带孩子们玩游戏:老鹰捉小鸡。
2.让学生找几个小伙伴去玩一下自己喜欢的游戏。
3.黑板上先画一张小熊的笑脸,准备一个鼻子粘贴,一条蒙眼睛的布。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课间带领孩子们玩一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上课铃声响后,孩子们仍意犹未尽。)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玩的是什么游戏?
生:老鹰捉小鸡。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
生:好玩极了!
师:那这节课我们一起做游戏好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境中。由生活中最熟悉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引入课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参与游戏、乐于表达的愿望。
二、引导交流,自由表达
师:告诉老师,你觉得刚才“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哪儿最好玩?
生1:老师当老鹰,跑得好快,我差点儿被捉住了。
生2:我当鸡妈妈,保护我的“孩子”,真有趣!
生3:我的手紧紧抓住前面的“小鸡”的衣服,生怕被甩掉了,真好玩!
生4:老师,下次再玩,我当老鹰,你当鸡妈妈,好不好?因为你的胳膊比我们的长。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那你们还喜欢玩什么游戏呢?(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生:丢手绢、跳皮筋、贴鼻子……
师:那我们再来玩个贴鼻子的游戏吧!咱们一边玩游戏,一边观察游戏的过程,看看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好吗?
生:太好啦!
师:那我先请一位同学来给这只可爱的小熊贴鼻子吧!(把学生的眼睛用布条蒙住。)
生:老师,我们可以给他提示吗?
语文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在主动的阅读实践中形成。只有主动积极的阅读实践,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本课设计让学生通过听、读、思、议、品、评等方式进入阅读情景,经历魏格纳“偶然发现”“艰难考证”“提出假说”的阅读全过程,再以切实的感受、鲜活的认识从阅读情境中走出来,从而得到真正生动活泼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世界地图或地球仪。
2、学生准备:世界地图或小地球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经过30年的观察研究,揭开了昆虫世界的许多秘密,创作了著名的《昆虫记》。我们也应和法布尔一样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比别人有更多的收获,让我们用心去学习第8课。(出示课题,齐读)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让我们用心去发现,说说你从这个题目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2、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并完成下列要求
出示自学要求: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思考:谁在什么情况下从世界地图中引出了什么发现?
3、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生字、新词
呈现 凹进 精神大振
端详 叩开 枉费心机
起源 资料 浩如烟海
静谧 宁静 大陆漂移
① 请同学们自由读生字、新词,要求读准确,读响亮些,别看是生字,读起来也是有节奏的。(自由读指读)还有谁愿意来挑战下(指读)老师从你身上学到了,原来生字也是可以读出感情来的,你是怎么读出感情的呢?我们也学着试试(齐读)
② 请同学看“大陆漂移”,这是一个关于地质学方面的科学术语,老师这有一段相关的介绍。出示介绍
③ 聪明的孩子最会发现,从最后一行这2个词中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还有哪些表示“静”的词吗?(学生自由说)老师这儿也找到了一些表示“静”的词,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下这些词。(齐读)
寂静 宁静 幽静 鸦雀无声 万籁俱寂
(2)提问:谁在什么情况下从世界地图中引出了什么发现?
(3)介绍魏格纳
①老师这有介绍魏格纳的.资料
出示:
魏格纳(1880——1930)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家。1915年,他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全面论证了大陆漂移学说,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进一步论证大陆漂移的假说,他先后4次赴北极的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并于第4次考察时不幸遇难。
(出示魏格纳头像)这就是为科学献身的魏格纳
②请同学们看课文最后一段,也有对魏格纳及他所取得成就的介绍。(出示最后一段抹红震动)震动什么意思?他的什么发现震动地质学界?
三、集体交流,品读感悟
1、年仅32岁的魏格纳,引起了地质界的震动,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成为一颗耀眼的科学新星。魏格纳提出的假说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4自然段,并完成以下要求。出示:魏格纳在观察地图时有什么惊人的发现?把相关的句子用“——”划出。
(1)出示句子:
“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
“果然……都能……又能……找到相应的突出部分。”
“结果发现……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吻合在一起。”
重点研究第一句
①“这两个地方”指的是哪两个地方?“吻合”什么意思?
②我们看地图找出巴西突出的部分和凹进的几内亚湾,是不是和文中所描述的那样。
③“不可思议”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是啊,南美洲和非洲之间隔着辽阔的大西洋,距离相差6500千米,八杆子打不到边的2个地方却能如此紧密的吻合在一起,这是多少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啊!读——(引读第一句)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他不断念叨着,读——魏格纳此时欣喜若狂,大声喊着——
④ 在这个发现的基础上,魏格纳有了更多惊人的发现,齐读2,3句。请同学对照地图,看看是否如同书上所描写的那样。
(2)你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有了惊人的发现,心情怎样?想像一下,当年魏格纳有了一次比一次惊人的发现,心情怎样?(惊喜)从那些地方我们感受到了魏格纳的惊喜。
出示:
“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
“他精神大振,仔细端详着美洲和非洲大陆形状上的不同点。”
“魏格纳兴奋极了,将地图上一块块陆地进行了比较。”
① 请同学自由练习,把魏格纳的惊喜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② 指读,引读当魏格纳无意中发现巴西突出的部分和凹进的几内亚湾竟然是这样不可思议的吻合,魏格纳——(引读第一句)于是他——(引读第二句)当魏格纳有了越来越多的发现时,魏格纳——(引读第三句)
(3)伟大的发现总不会轻易现出他的真面目,年轻的魏格纳为什么会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东西呢?(仔细观察)
你从那些地方看到了魏格纳的认真,一丝不苟?
出示:“他常常……出神。”
“他精神大振,……不同点。”
“魏格纳兴奋极了,……进行了比较。”
(4)仅仅会观察还是不够的,我们更要学会从观察中敢于思考、探究。看到这些惊人的发现,魏格纳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奇想——
出示:“在太古时代,地球上……它们的海岸线才会惊人地吻合。”
2、推理想像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成为真理,为了证实这一奇想,魏格纳都做了些什么工作?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第6、7自然段。
(1)著名科学家柯彭的看法和建议是什么?“也曾有人提起过”,说明了什么?
(2)在大科学家的劝阻下,魏格纳是怎样做的?那些词语看出考证工作的艰难?(浩如烟海)解释这个词语,经过魏格纳将近2年时间不懈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魏格纳终于找到了证据。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
所以, 。
四、回归整体,迁移升华
1、(指板书)仔细观察,敢于思考,反复求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通过课文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是啊,只要我们学会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就一定会比别人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仔细观察 敢于思考
反复求证
语文教案 篇6
我的思路是按照: 从整体着手,本着“导趣──导读──导法”的思路,让学生对单元内容产生阅读期待,激发学生单元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自读本单元的内容,了解单元学习主题;感知四篇课文大意,体会本单元课文的文体特点,弄清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内容和要求。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2、 能根据本单元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养成查阅资料的好习惯。
3、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切入主题。
1、导入:(课件播放)欣赏一组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如果让你给这组图片配个标题,你会配什么标题呀?小结学生交流,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环境被污染,树木被乱坎的现象可多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一同走近课本的第四单元,去学习一组描写“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课文。(板书:第四单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2.揭示单元主题。师问:我们每组课文前面都有一篇什么?你知道单元导语的作用吗?学生自由读一读本单元的导语,想一想: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总结:是呀,祖国山河如此壮丽!却让一些没有环保意识的人类肆意糟踏,再这样下去,地球毁灭了,人类将无处生存。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本组的专题就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预设:(1)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浪费资源现象。(2)、自然资源是有限的。(3)明确了学习任务。
师:明确了哪些学习任务?
(一)感悟人类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本单元课文的文体特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积极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这个主题下有哪些学习内容?(导学生用逐篇翻阅或者查看目录的方法初步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
二、初步感知,整体品悟。
1、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一单元中走个来回,了解它们的主要内容。
2、读书的方法是很重要的。初读这一组相同的课文之前,这里的一些学习方法供同学们参考:(课件出示学习方法:)
(1)、浏览( 浏览是指快速默读,不出声地读,是种读书方法,适合在短时间内读大量的文字。)四篇课文,借助拼音和身边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能认识课文生字,将课文读通读顺。
(2)、从课题入手,了解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浏览四篇课文后,再选择感兴趣的一篇课文来谈谈自己的初读感受,并养成边学习边做记录的好习惯,把学习收获记录在自己的表格里。
课文题目
讲了一件什么事
初读课文感受或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件事
为了更好学习每一篇课文,我们在课下要查的资料
《只有一个地球》
《大瀑布的葬礼》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青山不老〉〉
我知道口语交际的内容是:
这次习作是让我们写: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填好表格。
(师巡视指导,发现并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方法,如勾画生字词语,不懂的地方作记号,作批注等,适时给予激励推广。)
三、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师:读完整个单元后,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现在把你的收获小组交流,让大家分享。
2、各组派代表展示表格,集体评议。
四、汇报学习收获,明确学习任务。
师:阅读就是用心灵与文字对话的过程。刚才你在读课文是否高兴了,着急了,痛心了,气愤了或是担忧了?把触动你心灵的课文和大家交流!
预设:
1、《只有一个地球》阐述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到有些担忧。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我了解到矿物资源要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那样慷慨无私地奉献给我们,我们可不能不加节制地开采。
师:是啊,我们人类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那样的自私啊!
2、我读了这篇课文感到非常痛心的。特别是读了第四自然段,我看到的地球因为滥用化学品,空气、河水被污染了,花草树木也不能再生长。
师:谁是罪魁祸首?(人类)
4、 老师,我也很痛心,人类伤害了地球。人类滥砍滥伐,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师:多么贪婪的人类啊!
5、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的,就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用品,现在不但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
师:你能联系实际或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说说什么是“生态灾难”吗?
6、 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就是最好的例子,《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的就是人们滥砍滥伐,最后引发洪灾。
7、 这些年的春天的沙尘暴也是生态灾难。
师:不光是这些,为了理解课文,你课下准备查哪些资料?
我想查我国生态环境状况,以及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资料。
师:读了其他几篇课文你又有哪些感受?
8、 读了《大瀑布的葬礼》我也非常痛心,昔日的.大瀑布是那样雄奇壮观,如今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怎不叫人痛心啊!
师:大瀑布的消失让人痛心疾首,你想课下查阅哪些资料?
师:你们说得真好,是啊,人们不保护这些资源,实际是对自己的毁灭。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你认为我们小学生怎样从身边做起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呢?
9、 读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课文我非常感动,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
师:你能读一读令你感动的语句吗?
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质疑:印第安人好象要离开这片土地,这是为什么?
师:同学们课下去查阅资料,了解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的酋长西雅图,为我们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10、 读了《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我很感动,一个山野老农,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了不起的奇迹,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师:是啊,不仅实现了人生价值,同时也造福于子孙后代。
这一单元的口语交际的内容是?
(结合生活实际和身边的事例,讨论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这次习作是让我们写什么?
任选一个:(1)写建议书,根据生活中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2)根据漫画写环保故事。
五、做好学习计划,激发阅读期待。
1.过渡:为了更好地学好每一篇课文,我们在课下应该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学生交流。
2.指导关注──“扶”:除了多读,预习之外,其实教材为我们做了很好的引导呢。现在,先让我们来看看宽带网(点击课件),请细细默读,你明白了什么?(注意默读的方法:不出声、不指读)
预设:反复读精读课文,自学生字,积累词句,根据课文后的习题读书感悟,理解内容,自学略读课文,根据阅读提示读书感悟。查找有关资料,把收集到的资料与同学分享,还可以随时整理在手抄报上。
3.同法关注──“放”:除此之外,教材还有哪些地方为我们作学习准备做了提示?你怎么知道的?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小练笔、选做题、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要求等。
4.师小结并提出预习要求:①把每一篇课文读熟,初步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②利用宽带网、观看影视节目、阅读课外书、请别人介绍等方法搜集、整理、阅读更多关于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资料。③观察身边浪费各种资源的现象,准备习作。
六、小结。
师“看板书,回顾导读:了解了单元专题及内容“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我们会胸中有数;因为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学习方法得当,我们的学习过程会更扎实有效;因为准备充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我们会更镇定从容。那么,就让我们从下节语文课开始,一起细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来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做好充分的准备。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笋芽儿从害怕到勇敢的生长过程。
3、教育学生不怕困难, 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准备:
插图、小黑板;实物:笋芽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实物、插图,激发兴趣。
师:(出示实物)这是什么?(板书课题)说说“笋芽儿”是什么样的?(生观察后说)(投影插图)笋芽儿是怎样长成竹子的,想知道吗?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读准字音,认记字形)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小组汇报:开火车读生字,说说认记了哪些字)
重点提醒:读准平舌音的字“和翘舌音的字;
4、把生字带进课文里读一读,尽量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思考: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让学生在老师的声调、表情、动作的感染下,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
2、感情朗读,角色表演。
(1)第一、二自然段要读出柔和、轻声呼唤的语气,感觉“润物细无声”;
“谁当春雨姑娘呼唤笋芽儿?低声的。”/ 点拨:笋芽儿现在在哪儿啊?
(个别读演——男女分段读)
(2)第三自然段声音稍大、急促、粗重,读出个性;
“雷公公怎么呼唤笋芽儿的,谁来试试?”(引导进入情境用粗重的嗓音呼唤)
点拨:笋芽儿怎么做?
(3)最后两个自然段要读得响亮、自豪,表现笋芽长成竹子的欣喜。
自读,试试怎么读好?(读出笋芽儿纷纷钻出地面的意境。)——指名先说想怎么读再试读。
(轮读、齐读两个自然段)
3、议议:你从笋芽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什么?
4、再读感悟,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
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美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认读词语:挡住、呼唤、悄悄地、沉睡、挤到、笋芽儿、顶不动
二、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生词认读,并组词、造句。
2、重点指导:
提醒:书写时,以词语为单位进行临写,不能写成aabb式。
三、写话练习。
1、老师示范引路。
春雨淅沥沥,淅沥沥,小草呀,快钻出来!快钻出来!
春风笑盈盈,笑盈盈,小鸟说:“我要给您唱歌!我要给您跳舞!”
2、学生实践。学生个人或小组模仿老师的示例按课文内容进行写话练习。对韵脚及句式不作要求。
3、作品展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如,集体朗诵、歌唱等。
四、作业:
采蜜本:摘抄课文、课外读物中描写美好春光的词语和句子,并熟读成诵。
板书:睡
春姑娘 笋芽儿 缩
雷公公 钻
竹妈妈 竹子 看 美丽、明亮的世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教案04-21
语文教案04-21
语文教案04-21
语文教案04-21
语文教案04-21
语文教案04-21
语文教案04-12
语文教案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