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圆柱的认识》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柱的认识》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柱的认识》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使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主要特征。
2、在活动中说出并能找出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VCD、故事《球球和柱柱》。
2、皮球、乒乓球、水杯等实物。
3、练习纸、红色和蓝色蜡笔若干。
活动过程:
1、认识球体。
(1)出示圆片,问幼儿:这面镜子是什么形状的?再出示皮球,问幼儿:皮球的形状和镜子一样不一样?怎么不一样?皮球是什么样子的/任意转动皮球,推动皮球,把皮球高举。低放,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皮球的样子、动态。
(2)让幼儿拿出自己的球,摸一摸,转转、推推、碰碰、来回滚动,充分感知球的.特点。要求幼儿在玩球的过程中,要从各个方面仔细看,要动脑筋想,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3)在幼儿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幼儿讨论球是什么样子的。启发幼儿用语言概括出:球的样子不管从哪面看都是圆的。不管推它那边都能滚。
(4)告诉幼儿你们都知道像镜子那样的形状是圆形,那么像球这样,无论从那边看都是圆的,无论从哪个方向都能滚的物体叫什么形呢??叫球体,再用儿歌
小结:球体球体溜溜原圆,那边看它都是圆,球体球体圆滚滚,哪边推它都能滚。
(5)出示大皮球、乒乓球、玻璃弹球,问幼儿:它们都是什么形状?它们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哪些地方一样?为什么都是球体??使幼儿真正掌握球体的特点,不受物体大小、颜色、实心、空心等影响,能对形状正确归类。
(6)让幼儿说一说在生活中见到哪些球行物体和近似球体的物体。
《圆柱的认识》教案2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31~3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操作,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立体图,认识圆柱的高和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使学生形成圆柱的清晰表象,能根据圆柱的特征辨认圆柱体,认识圆柱的高,并能想象出圆柱侧面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和侧面展开图
教学难点: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宽与圆柱的高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长30 cm,宽20 cm),正方形。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侧面包装好的圆柱形物体,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一个长方形小旗,快速旋转,让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圆柱)
点出课题:圆柱的认识
对于圆柱一年级时我们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对它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相信将会对圆柱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学习新知
1.认识圆柱的特征
(1)观察比较,建立表象
师:生活中的圆柱体很多,同学们都在那些地方见过圆柱?
课件展示老师搜集的圆柱图片,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
(2)操作感知,归纳圆柱的`特征
师:圆柱由那些面组成,这些面有什么特征?下面我们就利用准备好的圆柱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等方式对圆柱进行研究。重点解决以下问题:(课件显示)
圆柱由那些面组成?这些面有什么特征?
圆柱上下两个面大小相同吗?请你通过量一量,比一比等方式进行验证。
活动完成,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引导,得出圆柱的组成及特征。
2.认识圆柱的高
瞧,老师这还有两个圆柱呢。注意看,它们的底面相同,那它们的什么不同呢?那什么是圆柱的高呢?你认为圆柱的高指的是什么?谁能指一指?
课件讲解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让学生再指出几条高。体会高有无数条。并引导学生明白内部也有高。并用课件演示高一样长。课件出示:圆柱有无数条高,长度相等。
介绍生活中圆柱的高的不同叫法。
及时练习(课件展示)
这些问题孩子们轻而易举就解决了。看你们这么棒,老师手中的这个小圆柱也忍不住想请你们帮个忙了。它想知道自己身上的侧面包装纸有多大。该怎么办呢?
3.研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1)思考:你想怎样剪呢?剪完展开后会是什么形状呢?想一想。
(2)小组合作探究:(课件出示探究要求)
(3)活动完成后小组汇报。(找两组同学上去边演示边讲解,师适时追问并板书)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4)师进行演示操作,并把侧面展开图贴在黑板上。
(5)课件演示侧面展开整个过程,让学生把整个过程理解消化。
(6)思考: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有没有可能是正方形呢?什么情况下是正方形呢?(用正方形纸演示)
小结:圆柱的侧面如果沿高剪开,侧面展开就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斜着剪开就是平行四边形,如果沿折线或取下剪开得到的将会是不规则图形。
这节课不知不觉中我们既认识了圆柱的特征,又研究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对自己作一检测。
三、巩固练习
1、概念辨析
2、辨一辨(哪个是圆柱的展开图)
3、创造圆柱
结束语:同学们,其实在刚才旋转创造圆柱的过程中,隐藏着一个奇妙的数学现象呢。想知道吗?(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课件显示)有趣吗?在神奇的数学世界里,像这种有趣的现象还有许多,就等着你们去探索,去发现呢!
教学反思:
圆柱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于圆柱都有初步认识。因此,在导入环节,我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联想到立体图形,感受“面动成体”从而引入新课。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圆柱的特征。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研究圆柱的基本特征。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活动经验。活动分两个层次进行:活动一研究圆柱特征,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等方式进行研究,探索出圆柱的主要特征;活动二探究侧面展开图。通过这样的活动体验,让学生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充分感悟,形成表象,观察、比较、探索规律。
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教学,它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我通过多个环节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从长方形旋转得到圆柱引入新课。
2、在进行侧面展开之前,让学生先去想象展开后的形状,再去动手操作。
3、巩固练习创造圆柱中鼓励学生大胆去想象、创造圆柱。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
《圆柱的认识》教案3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圆柱和圆锥的认识》(P15-P18)
教材分析: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的起始课,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会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他们的特征。
2、经历探索圆柱、圆锥有关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圆柱圆锥的特征。
难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圆柱、圆锥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观察情境图中的物体,形成直观表象。
2、寻找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积累感性认识。
3、由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4、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5、揭示课题。
谈话:通常我们先研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然后再研究它们的表面积、体积等。随机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动力,通过实物图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圆柱、圆锥。通过分类、举例,使学生对圆柱、圆锥整体上认识,形成初步的表象,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几何图形,由物到形,由生活走向数学,引导学生对照模型想图形,在头脑中形成圆柱和圆锥的表象,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提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观察圆柱,发现特征。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探究特征。
4、研究圆柱的高。
5、总结圆柱的'特征:刚才我们研究圆柱时,由表及里,运用先看,再比一比、量一量、摸一摸等方法,知道圆柱的特征。
6、研究圆锥的特征。
7、让学生完整的说一说圆锥的特征。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圆柱的特征,通过课件演示,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议一议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整体感知圆柱,加深对圆柱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建立对圆柱的表象的认识;通过举例认识高,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便于理解;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认识、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前面有了对圆柱的特点的学习,圆锥的学习全部放手,让学生不仅受获“渔”,而且要学会运用“渔”进行“捕鱼”,同时,体验获取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比较异同。
让学生对比观察,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预设一:相同处。它们的底面都是圆形;侧面都是曲的;都有高。
预设二:不同处。圆柱有2个底面,圆锥有1个底面;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2、想象拓展,建立联系。
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从圆柱的底面开始,把上底面缩小,再缩小,再缩小(手势表示)最后会变成一个什么图形?
小结:从这看出,圆柱和圆锥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圆柱和圆锥的异同,使学生深化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点。让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加强了圆柱和圆锥的联系,为后面学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作铺垫。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下面物体的形状,哪些是圆柱?哪些是圆锥?
(1)先指出图形让学生说是什么图形,个别的说说原因。
(2)上边一行左数第四个、下边一行左数第二个,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既不是圆柱又不是圆锥,进一步明确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让学生沿着侧面上的一条高剪开(教师指圆柱上的一条高),猜想一下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再让学生动手剪一下看看是什么图形。
预设一:得到的是一个长方形
预设二:得到一个正方形。
引:展开后的这个图形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指学生多说,并大屏幕展示。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沿着圆锥的顶点和底面任意一点的连线斜着剪开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先想一下,再指生剪演示。
拓展作业:如果圆柱也这样斜着剪,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去剪剪看。
3、将如下图所示的长方形、半圆形、梯形和三角形小旗快速旋转。想象一下,小旗旋转一周能形成什么图形?
(1)教师先让学生想象转动后的图形。
(2)课件演示旋转后的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多个不同层次的练习,目地是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圆柱圆锥的认识,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体现数学知识“有用”。而第三小题的出现,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起了推动作用。
五、回顾梳理,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说吗?
1、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你学到了哪些方法?
3、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回顾、梳理所学新知,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及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圆柱的认识》教案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17-18内容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特点。
2.能建立圆柱的几何模型,体验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学习方法。
3.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探索的过程,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发展空间观念,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角尺、直尺、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引“新”明标--引入新课,明确目标
1.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粉笔盒,问:“这是什么图形”?唤起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回顾,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2.揭题明标
揭示课题后,启发学生思考回答:关于圆柱,你想了解它的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回答,师将问题整理后抓住关键词读、写、说并板书)
二、探“新”依标--依标导学,探究新知
(一)自学--发现圆柱。
1.找一找: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圆柱?
2.展一展:实物展示生活中的圆柱:保温杯、唇膏、电池、圆的笔筒。
3.看一看、想一想:
认真看课本P17,重点观察圆柱由哪些部分组成,要边看,边思考:
①这个圆柱形的物体,它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有什么特征?
②观察圆柱的上、下两个平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③你觉得,两个底面有什么特征?
4.说一说
让学生自说说自己的思考结果,验证圆柱的上、下底面是两个大小相等的圆。
5.读一读
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两个面除外)叫做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二)共学--小组合作,理解圆柱
1.剪一剪,量一量,议一议
拿出你制作的圆柱模型,四人小组讨论:
①圈:剪一剪你的圆柱模型。
②量一量:量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半径、直径;及身高不同大小圆柱的高。
③说:说一说你发现的圆柱两个底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圆柱的周围是什么形状?圆柱的高矮和什么有关系?
2.展一展,评一评
讲解要求:
①你发现的圆柱上下两个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②圆柱周围的面(上下面底面除外)是什么形状?
③圆柱的高矮和什么有关系?
小结: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两个面除外)叫做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探究拓展
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看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小结:长方形硬纸围绕木棒快速转动,可以转成一个圆柱。
三、测“新”评标--达标检测,评价目标
1.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圆柱有几个底面?是什么形状?
(3)圆柱有几个侧面,几条高?
2.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2题
(1)图一的旋转轴在哪里?
(2)图二的旋转轴在哪里?
(3)为什么同一个长方形会旋转不同的圆柱呢?
3.练习三第1题
根据你对圆柱的理解,你能准确地判断出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吗?想一想为什么其他图形不是圆柱?圆柱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四、结“新”拓标--全堂总结,拓展延伸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圆柱
底面2个
侧面1个
高一样长
《圆柱的认识》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并能做出正确判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优越、实效,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判断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特征的探究过程。
教具准备:圆柱、圆锥模型及实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这是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当它沿一条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圆柱)那这个三角形沿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圆锥)
[说明:创设了一个让学生感兴趣,能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的情景,并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让学生体验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变,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建立模型。
1、整体感知圆柱。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大家看,这个茶叶盒的形状是圆柱,这个积木的形状是圆锥。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生举例,师生评价)
请看大屏幕,老师收集了一些圆柱、圆锥物体的画面,当去掉这些画面的颜色和图案,就得到了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出示课件)
同学们已经能辨别圆柱、圆锥的形状,并认识了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那圆柱、圆锥各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说明:从生活中提取素材,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让学生真正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2、研究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首先我们先来研究圆柱有哪些特征?请听清要求,请同学们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等方法来研究圆柱的特征,小组长要把你们的发现及时记录下来,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1)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针对这个小组的汇报情况,谁能做出评价?还有不同发现的吗?
(2)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结合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再来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3)质疑解惑: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①观察;②画剪:把两个底面分别画在纸上,然后剪下来比较;③量直径:测量两个底面的直径,再通过计算,判断底面是否相同;④把茶叶盒的两个底面拆下来比较。)
你怎么知道圆柱的侧面是粗细均匀的?
(4)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师板书:高 圆柱的高有多少条?(板书:无数条)这无数条高的长度有什么关系?(板书:都相等)
(5)高的拓展。在日常生活中,硬币的高叫什么?(厚)钢管横着放高叫什么?(长)圆柱形水井的高叫什么?(深)
(6)结合实物和课件,师生一起整理圆柱的特征,师板书。
(7)谁能结合板书,完整的说一说圆柱的特征;同位互相说一说。
[说明: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结合电脑演示,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让学生直观的获取知识,使课堂教学做到实效、高效。]
4、探究圆锥的特征。
(1)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的特征,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圆柱特征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圆锥有哪些特征?
(2)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3)还有补充的吗?
(4)介绍顶点、侧面和高。(课件演示)
(5)圆锥的高有多少条?
(6)让学生说一说圆锥的特征。
5、对比
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圆锥的特征,请同学们结合板书,想一想,圆柱、圆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说明: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圆柱、圆锥特征的理解。]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认识圆台,了解圆柱、圆台、圆锥之间的关系。(课件演示)
2、课本48页第3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学习即将结束,我们借用中央电视台栏目《实话实说》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说明:此环节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人文化,其中有知识的收获、学习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等,是师生情感互动的展现。]
五、课后实践,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下利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自己动手做圆柱、圆锥,比一比,看谁做得精致,下节课我们展示交流。
《圆柱的认识》教案6
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创设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质疑内化的过程中认识圆柱的特征,自主完成对圆柱知识的建构。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材学情分析:
圆柱的认识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基础知识之后进行教学的。虽然圆柱与已经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属于立体图形,但长方体、正方体是由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而圆柱则是由曲面围成的几何形体,这在图形的认识上又深入了一步,是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根据教育生态理论,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类比迁移、合作交流等原生态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自主去感受,去发现、不断提高课堂生态水平。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掌握圆柱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不断的观察与操作、猜想与验证、合作与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空间观念,构建生态课堂。
3、在师生互动中不断增强合作的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构建和谐课堂。
教学重点难点:
1、在活动中发现圆柱的特征和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形成空间观念是本课的重点。
2、理解曲面和通过化曲为直的方法推导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实物图,请同学们看屏幕,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说一说下面物体的面都有什么特点?
2、在这些形体中,哪些我们已经认识,并且知道它们的特征了?
3、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圆柱体,简称圆柱(板书课题)。突出两个圆柱图。
4、说一说,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设计意图:生活的是生态的。首先通过展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态情境,在分类中自然地引入课题,然后举例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使学生初步感受圆柱的特征,最后通过对实物的辨析,强化对圆柱体的认识,使课堂自然、真实、生动。】
二、教学圆柱的特征:
1、观察这些圆柱,想一想,圆柱有几个面?它的面有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汇报。
师:除了上下两个圆面之外,圆柱还有其他的面吗?请摸一摸圆柱上下两个面,再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它们有什么不同?
教师: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平面,周围的这个面是弯曲的.面,叫曲面。
②、那么,圆柱一共有几个面?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圆柱平面图
教师:圆柱上下2个平面叫圆柱的底面,圆柱的底面是2个什么形?(板)
圆柱周围的这个曲面叫圆柱的侧面,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板)。
请同学们看平面图,圆柱的2个底面是圆形,根据美术上的透视原理应画成椭圆,其中看不见的部分要画成虚线。
③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圆柱,你还有什么发现?
(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它的2个底面怎样?)圆柱的底面是不是相等呢?有没有方法验证呢?演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积极有效地思考,依赖于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和能够解决问题的学习生态资源。学生发现圆柱两个底面相等只是源于对圆柱的生活感受,而当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学具,采用不同的方法验证了自己的发现时,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兴奋的行为状态,就更容易参与到下面的问题解决中去。】
2、我们发现了圆柱的相同点,那么点击出示问题,它们有什么不同点呢?
生:它们有粗有细,有长有短。
师:圆柱的粗细由什么决定?底面越大圆柱就越粗,底面越小圆柱就越细。
师:圆柱的高矮由什么决定?圆柱的高是从哪儿到哪儿?从上底面到下底面的都是高吗?高要怎样?和什么垂直呢?
师:和两个底面垂直的线段长度是2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圆柱2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在黑板的图上标明高)
师:如果老师把圆柱沿底面直径切开,你能找出一条高吗?(师生演示)老师斜着划一下,这个是圆柱的高吗?
想一想,圆柱有多少条高?它们的长度怎样?
【设计意图:圆柱高的认识是学生认识中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突破了以往只教学圆柱侧面高的教学定势,从内外两方面帮助学生认识高、画高,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3、小结,现在你头脑中圆柱的形象是什么样的?
三、教学圆柱的侧面积:
1、一个长方形沿一条直线旋转,会形成什么图形呢?
圆柱在木板上滚过的轨迹是什么形状?
我们沿圆柱的一条高把侧面剪开,压平,会得到了一个什么图形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如何求?(板书:面积=长×宽)。
那么,点击出示讨论题,这个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分别与圆柱的什么有关?请在小组中讨论。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
教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师生一道演示、板书。
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个转化过程。
要想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应该知道什么条件?
【设计意图: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化曲为直,帮助学生发现圆柱的侧面积】
2、点击、;你能把这张纸做成什么样?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认识了圆柱的哪些特点?你还学会了什么呢?我们是怎样指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的?
教师: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直接计算侧面积比较困难,我们把它沿高剪开、拉平,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就能很容易地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化曲为直的方法不仅可以解决数学问题,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巩固练习:
教师:下面我来考一考大家
1、在生活中,圆柱的高会有不同的称呼,你知道吗?
2、下面哪些物体是圆柱?
3、判断对错。
4、为这个易拉罐设计一个包装纸。
《圆柱的认识》教案7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观察比较,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它们的特征。
2、培养观察能力和比较、辨别能力。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事先认识了圆形、长方形
(材料准备)手表、1圆硬币若干、钥匙圈、皮球、木珠、画有圆形的纸、电池、小鼓、杯子、药瓶、胡萝卜、图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球体:
1、出示手表、1圆硬币、钥匙圈,让幼儿观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圆形)
2、转转——将1圆硬币竖起在桌上快速转动◆思考:这圆圆的硬币在转动时象什么?(象球)
重点:3、摸摸——硬币:平平的木珠:鼓鼓的
4、滚滚——将硬币扔在桌上,发现它不会滚动将木珠、皮球扔在桌上,发现它会滚动
5、说说——小结,归纳:平平的圆是圆形;立体的圆,会滚动的圆,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形的是球体。
6、找找——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的东西哪些是球体?哪些是圆形?
7、添添画画——出示画有圆形的.纸,引导幼儿思考,添画几笔,看看象什么?其中几个圆形变成球体了?
二、认识圆柱体:
1、叠叠——出示1圆硬币,引导幼儿说出其形状
将硬币叠起来,让幼儿观察硬币叠起来后像什么形状?(圆柱体)
2、看看——圆柱体是怎么样的?让它躺下,会怎么样?(滚动)
u小结:两端是两个一样大小的圆形,中间部分一样粗,是圆柱体。
3、找找——教师出示全部实物,让幼儿寻找哪些是圆柱体?
重点:讨论:药瓶和胡萝卜是圆柱体吗?(不是,因为它们两端不一样大,中间部分不一样粗。)
4、说说——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的东西中,哪些是圆柱体?
5、做做——出示长方形的图画纸,引导幼儿思考:能把它变成圆柱体吗?(讨论)
幼儿动手操作:引导幼儿注意将它制成两头一样大小,中间一样粗的圆柱体(望远镜)。
三、结束活动。
《圆柱的认识》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道圆柱体有两个相同大小的圆面,柱面展开是长方形的,会做圆柱体。
2.互相交流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圆柱体形状的'。
3.喜欢参与制作、交流活动。
教学重点:
知道圆柱体有两个相同大小的圆面,柱面展开是长方形,会做圆柱体。
教学难点:
圆柱体的两个圆面是相同大小的。
教学准备:
一个圆柱体笔盒;每人一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1.出示圆柱体的笔盒,引入圆柱体的主题。(有一个柱面,两头有两个圆面)
2.探讨圆柱体两头的圆面之间有什么关系。(一样大小)
3.每人制作一个圆柱体。
4.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形状的。(讨论)
5.理解柱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
6.总结。
《圆柱的认识》教案9
(一)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大小不同的圆柱实物(如铅笔、饮料罐、茶叶筒等)若干,圆柱模型;学生准备圆柱实物(要有一个侧面贴有商标纸或纸的圆柱体),剪下教材第165页图形、糨糊。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的侧面。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2.引入新课。
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提问学生: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通过学习要认识它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自主研究:
1.认识圆柱的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再和讲台上的圆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征。提问:谁来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
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1)认识底面。
出示圆柱,让学生观察上下两个面。说明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板书:--底面)你认为这两个底面的大小怎样?老师取下两个底面比较,得出是完全相同或者大小相等的两个圆。(把上面板书补充成: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
(2)认识侧面。
请大家把圆柱竖放,用手摸一摸周围的面,(用手示意侧面)你对这个面有什么感觉?说明:围成圆柱除上下两个底面外,还有一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追问:侧面是怎样的一个面?(接前第二行板书:侧面是一个曲面)
(3)认识圆柱图形。
请同学们自己再摸一摸自己圆柱的两个底面和侧面,并且同桌相互说一说哪是底面,哪是侧面,各有什么特点。
说明: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侧面围成的。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在说明的基础上画出下面的立体图形:
(4)认识高。
长方体有高,圆柱体也有高。请看一下自己的圆柱,想一想,圆柱体的高在哪里?试着量一量你的圆柱高是多少。(板书:高)谁来说说圆柱的高在哪里?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在图上表示出高,并板书: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圆柱的高是多少,怎样量出来的。提问:想一想,一个圆柱的高有多少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高有无数条,高都相等)
3.巩固特征的认识。
(1)提问: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2)做练习一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不是圆柱的要求说明理由。
(3)老师说一些物体,学生判断是不是圆柱:汽油桶、钢管、电线杆、腰鼓
4.教学侧面积计算。
(1)认识侧面的形状。
教师出示圆柱模型说明: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如果把圆柱侧面沿高剪开再展开,它会是什么形状。现在请大家拿出贴有商标纸的饮料罐(教师同时出示),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教师示范)然后展开,看看是什么形状。学生操作后提问:你发现圆柱体的侧面是什么形状?
(2)侧面积计算方法。
①提问: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跟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呢?
②得出计算方法。
提问:根据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算?为什么?(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3)教学例1
出示例1,学生读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做圆柱体。
让学生按剪下的第165页的图纸做一个圆柱体。指名学生看着做的圆柱体说一说圆柱的特征,边说边指出圆柱的各个部分。让学生说一说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
3.做练习一第4题(1)。
指名两人板演,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集体订正。
4.练习一第2题、第3题。
四、布置作业
1.思考:如果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
2.观察第三页图,思考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2.第七页5-7题及数训。
五、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上、下两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圆
从上到下粗细相同侧面是一个曲面
高有无数条,高都相等
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认识》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及第18~1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柱,了解圆柱的特征。
2.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3.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学习方法。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的操作过程,体验比较、发现、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概括、抽象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圆柱形的实物,认识圆柱的各部分。
难点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理解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发现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结合实物,质疑引导。
学法观察比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盒、圆柱的教具模型、长方形硬纸、木棒。
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粉笔盒,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长方体)
是的,我们以前学习过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且知道它们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板书:圆柱的认识)
探究新知
1.观察实物,认识圆柱。
教师用课件出示茶叶罐、药瓶、纸筒等物体,引导学生观察。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并给出图形的名称。
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的主题图)
2.教学教材第18页例1。
(1)如果把刚才看到的这些圆柱形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
引导学生对照圆柱模型和图形认真观察,并适时讲解: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底面;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高。(板书)
圆柱的底面是什么形状?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组织学生拿出圆柱形实物观察。
(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
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你发现了什么?
(圆柱的侧面是曲面)
(2)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
请同学们把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和我一起快速转动木棒,看一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结果:转动起来像一个圆柱。
(3)巩固应用,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
组织学生先独立做一做,再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教师最后集中讲解。
3.教学教材第19页例2。
(1)组织学生摸一摸圆柱模型,看一看圆柱侧面在哪里,猜想一下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组织学生分小组操作:剪开一个圆柱模型的`侧面,再展开观察。
(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底面和高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经过分析、比较,概括得出: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板书)
(3)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巩固练习
1.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指名回答并进行点评与讲解。
2.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读题,教师提问:该长方形的长展开前是什么?(圆柱的底面周长)
追问:那宽呢?(圆柱的高)
组织学生完成计算得出答案,集体订正。
3.教材第20页练习三第1题。
教师指名回答,点评并总结: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两个相等的圆。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这一类图形有几个共同的特点:比如它们的上、下底面都是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并且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底面;
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侧面;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高。
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圆柱的认识》教案1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0—12页“圆柱的认识”。
学情与教材分析
《圆柱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正方体的认识及其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的。
由直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到由曲线围成的圆,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大飞跃;再由平面围成的长、正方体到由平面和曲面共同围成的圆柱和圆锥,再到单独由一个曲面围成的球,这是学生在认识上的第二次大飞跃。本节课的学习也为进一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以及认识圆锥和球打一些基础。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正方体,认识了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已见过许多圆柱体的实物,在低年级已经初步感知过圆柱,已具备学习新课的技能。但是让学生建立圆柱的表象,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又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这造成了小学生学习的困难。所以在教学中要采取直观教学,尽量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观察、摸、做、讨论等形式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表象。并采用多媒体教具辅助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展现分、拼等学生较难能理解的地方,变静为动,分散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展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教学方法:
自主观察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形的实物、事先制作好的纸圆柱模型及剪刀、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学生观察。
2、教师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常常看到这样的一些物体(学校中的一些实物)让学生判断,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
二、主动探究—认识圆柱特征
1、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1)在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这种形状的物体?
课件出示:鱼罐头、茶叶桶、树墩。问:这些是不是圆柱体?这些圆柱体的高低,粗细都一样吗?
师:为什么它们都叫做圆柱体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柱的认识。(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2、小组合作,认识圆柱的特征[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是在引课中就让学生结合生活说一说周围有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一是让学生具有直观性,二是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习数学并不难。第三是构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些圆柱体的高低、粗细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它们都叫做圆柱体呢?学生很想弄个明白,这样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1)分组活动,让学生拿着圆柱体实物观察和摆弄,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直观操作形象感知圆柱的特征。
(2)思考并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圆柱的上、下两面是什么图形?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
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什么?
(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
3.设置问题障碍,深化特征的研究。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圆柱是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侧面组成的',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就一定能组成圆柱呢?这里有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和一个侧面,他们能不能组成一个圆柱呢?
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的学具进行研究。
(1)动手操作,请同学们拿出纸圆柱形模型,剪刀等,把圆柱形模型的侧面沿高剪开,再打开,观察形状。
(2)提问:展开后得到的是什么图形,这个图形跟圆柱有什么关系?同桌进行交流。
(3)学生汇报后,利用计算机进行验证,把圆柱的侧面沿一条高逐渐展开显示成长方形,展开后的长方形再卷起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得出:
长方形的长=圆柱的底面周长
长方形的宽=圆柱的高
(4)请同学们猜想: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还可能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5)教师拿出一个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的圆柱。
(6)请同学们继续猜想:如果不是沿高将圆柱的侧面展开,又会得到什么图形?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信息。
师:(课件演示圆柱的侧面展开过程)我们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就得到了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相当圆柱的高。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圆柱体与它的侧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形成圆柱的表象。]
三、运用特征,解决问题。
1、课件显示:下面哪些物体是圆柱?
2、填空:圆柱体上、下两个面叫做(),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得到一个(),它的长等于圆柱的(),宽等于圆柱的()。
3、判断,并说明理由
①圆柱的高只有一条。()
②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③圆柱的侧面展开后还可能得到一个正方形。()
④圆柱的两个底面的直径相等。()
4、一张长方形纸,长30厘米,宽20厘米,如果把它围成圆柱状,围成后的圆柱侧面与长方形底有什么关系?这个圆柱底面周长和高各是多少。
5、拓展练习
王师傅用铁皮制成一个底面周长为15。7分米,高20分米的圆柱形通风管和一个底面周长也是15。7分米,高20分米的长方体通风管。你认为这两种通风管所用铁皮相等吗?为什么?
四、总结全课。
五、课后作业。
用硬纸制作一个底面直径为6厘米,高10厘米的圆柱体笔筒,并在其侧面绘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或写上一些格言。
《圆柱的认识》教案12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中,体验比较、发现、归纳的学习方法,并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高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长方体实物,圆柱形茶杯、圆柱模型,三角板、卡纸做的长方形(长17 cm,宽6 cm),圆柱形管子,吹塑纸、剪刀。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草稿纸。
四、教学时间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谈话导入。
教师:老师想知道,你们在一些节假日的时候,有没有收到过别人送的礼物?(指名口答)老师也收到过别人送的礼物。(出示长方体实物)
2。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这是我们已经研究过的立体图形,谁还记得长方体有哪些特征?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是怎样研究的?
学生1: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观察:数一数。(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研究方法)
学生2: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教师:除了长方体,我们还学习过正方体,谁知道正方体有哪些特征呢?
3.引出课题
(1)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设计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老师这儿收集了一些,你们看(课件出示):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圆柱体。比如,教室里、窗外……
(2)指名口答。
学生1:日光灯灯管、窗帘上面的杆子……
学生2:晾衣服的框架、下水道管子、防盗窗……
教师:这说明圆柱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二、动手操作,探究圆柱的特征
1。画圆柱的示意图,引出课题。
(1)教师:老师让你们课前准备圆柱形的物体,你们准备了吗?拿出来,给老师看一下。你们能把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的轮廓画下来吗?
(2)学生操作,画出示意图。(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教师在黑板上也一个圆柱的示意图。)
教师:大家想不想好好研究一下圆柱?(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柱的特征。(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2。探究圆柱的组成部分。
(1)圆柱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有哪些特征?请你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开始研究吧!(可以同桌合作研究。)
(2)指名汇报。
师:谁来说说圆柱有哪几部分组成?……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学生边说边指给其他同学看,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板书:2个底面1个侧面并拿出教具(长方体盒子中的圆柱体茶杯)讲解。
3。探究圆柱两个底面的大小。
学生: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板书:面积相等)
(1)学生用学具验证,然后教师指名汇报,你是怎样验证的?(学生:画下来比较、量直径……)
(2)教师指名一位同学上黑板与老师共同操作,验证。
教师小结:圆柱的两个底面大小一样,面积相等。板书:面积相等。
4。探究圆柱的高。
教师有选择性的从学生的学具中选出两个圆柱,比较这两个圆柱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引出圆柱的高。
教师:请看这样画一条线段是它的高吗?(三角板斜放)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应该垂直于两个底面。并与学生共同探究圆柱的高的特征。
板书:无数条高长度相等。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侧面上的高)
5。整理圆柱的特征。(看课本第18页的内容)
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要内容。仔细阅读教材18页例1的内容,注意边读书中内容,边用笔画一画。
6。检验圆柱的高。
师生共同检验自己画出的圆柱的高的长度是否相等。
7。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
(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
三、反馈练习
1.教材P18做一做第1题。
2.教材P20练习三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校对答案,不是圆柱的说说理由。
四、游戏拓展,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出示一个硬纸板做成的长方形(长17cm,宽6 cm),将它的长边粘贴在圆柱形的管子上。
教师:这个简易的玩具跟我们今天所学的圆柱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快速地转动管子,看看会发生什么奇迹?先用教具操作,然后再借助课件演示给大家看。
学生: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
教师:是怎样的一个圆柱?你能用具体数据来描述一下吗?(高为17 cm,底面半径为6 cm的一个圆柱)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想?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案13
目标:
1、能辨别认识圆柱体,感知其基本特征。
2、在操作中感知数量的趣味。
准备:
1、各种圆柱体的玩具物品
2、人手十枚一样大小的硬币或硬币状的替代物。
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图形宝宝,还记得吗?(让幼儿说一说)今天呀,我们班上来了一个新客人,它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 游玩“圆柱世界”
(1)、幼儿看各种圆柱体的玩具、物品。
(2)、幼儿任意挑选一种玩具,感知圆柱世界的丰富。
“你拿的是什么玩具?它是什么样子的?”
(3)、介绍圆柱体
(4)、幼儿互相交流。
三、 感知圆柱体的特征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圆柱体与圆形有什么不一样吗?”
(1)、幼儿自由探索圆柱体的主要特征,能用手、绳子、尺子量一量,圆柱体的两端和中间是否一样?
(2)、幼儿相互交流探索的结果。
四、 操作体验
(1)、教师取出硬币问:“这是什么形状的'?”“你能把硬币变成圆柱体吗?”
(2)、幼儿探索将硬币变成圆柱体的方法。
(3)、幼儿叠硬币,将圆形变成圆柱体。
五、 幼儿操作
请幼儿翻开操作材料《数学》第25页,教师按提示指导幼儿完成此页中《认识圆柱体》的练习。
《圆柱的认识》教案14
预设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2、能清楚地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重、难点:
对圆柱特征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的周长公式。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⑴半径是1 米 ⑵直径是3厘米
⑶半径是2分米 ⑷直径是5分米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提问:我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它有什么特征?
由此引导学生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
教师出示几个圆柱形的物体,“大家注意,你们看看这些物体跟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一样吗?请你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跟老师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感觉它们与长方体有什么不一样?
三、探究新知:
㈠认识圆柱的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的特征:
谈话: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摸一摸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
板书: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初步感知: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
深化感知: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动手测量哪条边上圆柱体上的高,哪条最为简捷。
4、圆柱的侧面展开:
⑴动手操作:请同学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板书:沿高剪(长方形、正方形) 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教师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⑵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小组合作,操作展开的长方形图并观察。
同学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是圆柱的高。
⑶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讨论:平行四边形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引导小结:通过割补的方法,也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四、巩固深化:
1、投影出示: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圆柱,哪些不是圆柱:为什么?
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引导学生利用圆柱的特殊来解释。
3、完成第75页,学生自己操作完成。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能说出几个?今天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来说一说吗?
创意作业:
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圆柱形的平台。
《圆柱的认识》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并比较二者的不同。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在做做玩玩中幼儿巩固所学。
教学准备:
1、卡纸制作的圆形一个;大小形状不一的球体若干,圆柱体1个,薯片盒一个;
3、测量圆柱体两头大小的长条纸、笔1支;
5、报纸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新课教学导入:
1、和客人老师问好。
2、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不仅来了那么多的客人老师,还请来了很多的神秘的小客人,这位小客人有点害羞,请全体幼儿闭上眼睛,老师将一圆球放入个别幼儿手中触摸,告诉幼儿:“把它的名字记在心里,待会告诉老师。”(把圆球藏起来)。
3、请小朋友睁开眼睛,触摸过的幼儿说出立体的名称。我们一起叫出它的名字,把它请出来吧。(球)
4、请出圆形卡片、皮球,请小朋友看一看他们两个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幼儿:都是圆的)
5、教师请幼儿摸一摸、看一看球和圆纸片,转动圆纸片和球,请幼儿再来说一说区别(圆形有时是一条线,扁扁的,皮球怎么看都是圆的,圆鼓鼓的)
6、请幼儿坐着从各个方向推球,请幼儿说一说球会怎么样。教师总结: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的形体叫球体。
7、小朋友们见过哪些东西是球体的呢?
8、教师出示弹珠、皮球,请小朋友看一看他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呢?
教师总结:不管颜色、大小是不是一样,只要是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的形体都叫球体。
(二)引出圆柱体
1、小朋友刚学会了本领,真不错,现在又有一个小家伙闪亮登场了(出示薯片盒),请小朋友看一下它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形体?请幼儿观察圆柱体外形特征,师一边依序触摸各个平面,一面请幼儿说说在圆柱体上有哪些平面图形?
2、教师出示自制圆柱体,将圆柱体的纸筒剪开,请幼儿观察圆柱体到底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幼儿:(上下有两个圆形面、一个长方形的面)。
3、请3位小朋友拿出长纸条、笔和形体宝宝按照老师的要求测一测,看又有什么发现。(请幼儿测一测看圆柱体上下是否一样粗,两个圆之间的.距离这么样?)教师总结:上下两个圆,两头一样粗的形体是圆柱体
4、小朋友,你们见过圆柱体吗?什么东西像圆柱体?
5、刚刚我们了解了哪两位形体好朋友?答(球体和有圆柱体),请这两位形体小朋友做游戏,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呢?出示球体圆柱体,请幼儿观察、滚一滚、叠一叠来进行搭积木,看看会怎么样?(打不起来)
6、出示圆柱体让幼儿搭积木,看看会是什么效果?(能打起来)教师总结:球体可一向任意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相反的方向滚动,圆柱体可以叠起来,球体不能。
(三)1、出示长方形,小朋友,现在老师要变魔术了,睁大小眼睛哦。把长方形卷成圆柱体。哈哈!老师把长方形变成了什么?小朋友想当魔术师吗?那我们一起来用用我们神奇的手吧!
2、每人一份报纸,制作球体和圆柱体。
3、对幼儿的作品进行鼓励、评析。活动延伸:
1、请小朋友找找在生活中有没有像球体和圆柱体的物品,告诉我们的爸爸妈妈好吗?
【《圆柱的认识》教案】相关文章:
《圆柱的认识》教案09-17
圆柱的认识教案03-07
《圆柱的认识》教案04-03
圆柱的认识优秀教案08-25
《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06-16
认识圆柱体教案02-02
幼儿园教案:认识圆柱12-09
认识圆柱体教案及反思03-21
《圆柱的认识》说课稿11-21